登陆注册
10579300000013

第13章 “园寺吏舍”考论

张文立

“园寺吏舍”是指秦始皇帝陵内外城西垣之间的建筑。这是学者们为这片建筑遗址所定的名称。如果说秦始皇帝陵的建筑是按都城的规划,象征秦咸阳帝都的设置来建设的话,那么“园寺吏舍”是帝都中的什么官署呢?通过对学者们的研究成果的思考,我以为“园寺吏舍”应与秦王庭中的少府、卫尉、光禄勋等相契合。这是我个人的思考和想法,不尽完善,亦不成熟,权作“试探”,目的在于求得方家指正,共同研讨,解决问题,使秦始皇帝陵的研究有所发现,有所进步,从而更为深入和明晰一些。

“园寺吏舍”的遗址,在秦始皇帝陵封土西侧内外城之间的三处建筑遗址:一处是内外城垣西门以北至临马公路北的南北长200米,东西宽172米,出土有建筑材料以及“丽山食入官”、“丽山食入官左”、“丽山食入官右”、“丽邑九升”等残陶器及金银“乐府”铜钟等,即食入官遗址;一处是临马公路北缝纫机架厂至晏寨村南;一处是在晏寨村东及村庄的地下。另外,在秦始皇帝陵外城垣西侧约40米处,由南向北也有三处建筑遗迹,其中二号建筑中还发现有铜矛铜钺各一件。

对这一组建筑命名为“园寺吏舍”的权威著作有以下几部。《秦始皇帝陵考古报告》(1999)的一幅图中,明确地在图中标出了“园寺吏舍遗址”,但是在正文没有交待“园寺吏舍遗址”的具体所指,只是在《食入官遗址》一节中说了一段话:“在秦始皇帝陵西侧的内外城北部,发现了几处夯土建筑遗址,分布的范围较大,从现今的临马公路南侧向北到晏寨村,地下均是建筑基址,形成一庞大的建筑群。”“建筑群中应有食入官遗址”。这种叙述是以考古发现所作的客观白描,下笔比较谨慎,但是,图文便有些脱节。

袁仲一先生是较早地对这一片遗址提出“园寺吏舍”说的,但有一个过程,经过了逐步的完善。1988年,他认为“位于内外城西区之间稍偏北部地区的寺园吏舍遗址”,从其下文的行文看,这个地区指的是“位于内外城西垣之间的建筑遗址,分布密集,南自外城垣西门之间的通路北侧起,北到内城垣的北墙附近,在南北长约1000米,东西宽约180米的范围内,分布着三组建筑基址,分别位于临马公路南北两侧及晏寨村”。文中指明的地区,包括了食入官遗址及其以北的两处遗址,称之为“寺园吏舍遗址”。1990年,袁仲一先生在《秦始皇陵兵马俑研究》一书第一章第三节的“二、陵园内的地面建筑遗址”中,专门写了一个小节即“(二)园寺吏舍建筑基址”,文中说:“在秦始皇陵园西侧,西城门以北的内外城垣之间的地区内,发现三处夯土建筑基址,一处位于西城门以北至临马公路之间;一处位于临马公路以北至晏寨村南;一处位于晏寨村下。”所称三处遗址与上文同。2002年11月出版的《秦始皇陵考古发现与研究》一书第三章“陵园的礼制建筑及附属建筑”的第二节“园寺吏舍遗址”,为这一命名设了专节,并系统地加以论述,同时书中的“秦始皇陵园内外城遗迹分布平面示意图”中,标出了“园寺吏舍遗址”,但同时在其南仍标着“食入官遗址”,似为两个部分。该书在《园寺吏舍遗址》一节的阐述过程中,园寺吏舍遗址包括两个部分,一部分是“陵园西侧内外城垣间的建筑遗址”,也即上文中的食入官遗址及其北的两个遗址;一部分是“陵园外城垣西侧、北侧的建筑遗址”,共三处。“一号建筑遗址,位于外城垣西侧约40米,北距临马公路约170米”。“遗址残破较甚,仅存部分室内地面,东西长30米,南北宽约7米”。出土有石柱础、子母口砖、板瓦、筒瓦、瓦盆等。“二号建筑遗址位于始皇陵园外城垣西侧约40米处,即临马公路的北边,晏寨乡医疗站的西边第三台地上。该遗址破坏十分严重,仅存局部夯土遗迹及板瓦、筒瓦残片,红烧土,灰烬等建筑遗物”。“1974年秋天,岳家沟村民岳万民在此遗址挖土时,发现铜矛、铜钺各一件”。三号建筑遗址“位于始皇陵园外城垣北侧接近西北角处,南距外城北墙40米,西距外城西北角170米。遗址的室内地面已暴露出来,东西长30米,南北宽7米。”遗址经火烧,堆积有瓦砾、红烧土、灰烬等。袁仲一先生推侧“始皇陵外城垣的南侧、东侧是否也有类似的建筑”,“应各有一处遗址才较合理”。应该注意的是:第一,他把食入官遗址及其以北的二处遗址算在园寺吏舍之中,虽然在图上是分开标示的;第二,在最新的论述中,他将秦始皇帝陵西外城及北外城40米外的也考虑到园寺吏舍中去了;第三,他对园寺吏舍也作了探索,认为“秦始皇帝陵和汉帝陵一样,置有陵园令、丞、校长、食入官令等一套负责陵园管理、扫除、保卫、祭祀等项事宜的官员及数量巨大的下属服务人员”。这个推断无疑是正确的。它符合汉代人贡禹、韦玄成等人关于汉帝陵职官及管理人员设置的论述。汉承秦制,以汉制推秦制,大体是不错的。这也是关于秦始皇帝陵研究深入的表现。

“园寺吏舍”的含义还有进一步考察的必要,重心在于寺与吏。

寺,指官署、官舍。它是由寺人衍化出来的。《周礼·天官·冢宰》有《寺人》:

寺人,掌王之内人,及女宫之戒令。相导其出入之事而纠之。若有丧纪宾客祭祀之事,则帅女宫面致于有司,佐世妇治礼事;掌内人之禁令。凡内人吊临于外,则帅而往,立于其前而诏相之。

《毛诗》中讥刺周幽王的诗《大雅·瞻卬》第三章写道:

懿厥哲妇,乱匪降自天,

为枭为鸱,生自妇人。

妇有长舌,匪教匪诲,

维历之阶,时为妇寺。

《正义》将寺解为侍御,因为侍御王,所以近于王。而《秦风·车鄰》是赞美秦仲开始有“车马礼乐侍御之好”,其首章云:

有车鄰鄰,有马白颠。未见君子,寺人之令。

对此寺人,传云,寺人内小臣也。《正义》认为“内小臣”与“寺人”是两种不同的官。这是对的,因为《周礼·天官·冢宰》中有“内小臣”一职,说明二者有区别。《正义》又指出《左传》中齐有寺人貂,晋有寺人披,是诸侯之官有寺人也。从这首诗中可知,秦也有寺人。寺人也便是内臣之一种,也称奄人,即宦官之流,只有他们才可以在内宫行走。

寺由内官到泛称官署,是在秦汉以后。《左传》隐公七年:“初,戎朝于周,发幣于公卿,凡伯弗宾。”注云:“朝而发幣于公卿,如今计献诣于公府卿寺。”《正义》曰:

朝于天子,献国之所有,亦发陈财幣于公卿之府寺,如今者。如晋时诸州年终遣会计之吏献物于天子,因令以物诣公府卿寺。然自汉以来,三公所居谓之府,九卿所居谓之寺。《风俗通》曰:府,聚也,公卿牧守府道德之所聚也,藏府、私府财货之所聚也。寺,司也,庭有法度令官所止皆曰寺。《释名》曰:寺,嗣也,治事者相嗣续于其内。

寺作为府署之意甚明。《汉书·元帝纪》:二年二月,“地震于陇西郡,毁落太上皇庙殿壁木饰,坏败豲道县城廓官寺及民室屋”。师古曰:“豲道属天水。凡府庭所在,皆谓之寺。”唐因隋以前之制,有三师(太师、太傅、太保)三公(太尉、司徒、司空)六省一台九寺三监十二衔等,其九寺便是“太常、光禄、卫尉、宗正、太傅、大理、鸿胪、司农、太府”。这些基本是从秦汉以来的九卿之制而延袭下来的。

至于僧舍佛殿曰寺,其来亦久。汉明帝时摄摩腾自西域白马驮经到了洛阳,开始时住在鸿胪寺,遂取寺名,创立白马寺,以后便将浮图所居称寺。梵语称浮图所居为伽蓝摩,北魏时正式以之称寺。不知是有意还是无心,浮图便也沾上了官府的名。中国的宗教对王权的依附又见一例。从以上所引,可以看到由内官寺人到寺成为府署名称的衍化过程。

吏在甲骨文中与史通。周代以后是官吏的通称。《尚书·夏书·胤征》有“天吏逸德,烈于猛火”。《正义》云,天吏为“天王之吏,言位贵而威高,乘贵势而逞毒心,或眦睚而害良善,故为过恶之德,其伤害天下甚于火之害玉。猛火为烈甚矣,又复烈之于火,言其害之深也”。《说文》:“吏,治人者也,从一从史。”徐锴的解释是:“吏之治人心主于一,故从一。”《周礼》讲大宰驭吏治都鄙:“三曰废置,以驭其吏。”是说“有罪则废退之,有贤则举置而赞之”。这是对官吏的废黜与迁升而言的。《曲礼》言:“五官之长曰伯。其摈于天子也,曰天子之吏。”所谓天子之三吏,即三公也。其中引出了《左传》成公二年的故事。成公二年,“晋侯使巩朔献齐捷于周。王弗见,使单襄公辞焉”。“王使委于三吏”。周王让三公去办这件事。注:“三吏,三公也。三公者,天子之吏也。”郑玄曰:“三吏谓三公也。是三公称吏,故知三公,三吏也。”三公称之为吏,可见吏是一种通称,无论多大的官都可称之为吏。政府中有吏,军队中有军吏。《左传》成公十六年,晋楚鄢陵之战时,楚王在巢车上看到晋军“骋而左右,何也?”州伯黎说:“召军吏也。”军吏聚于中军是“合谋”。《汉书·百官公卿表》:

县令、长皆秦官,掌治其县。万户以上为令,秩千石至六百石。减万户为长,秩五百石至三百石。皆有丞、尉,秩四百石至二百石,是为长吏。百石以下有斗食、佐史之秩,是为少吏。

凡吏秩比二千石以上,皆银印青绶。……

从文中可以看出,在秦时,大官二千石也在吏的范畴之中,但在吏中又分别有长吏、少吏之别。其区别的标志似乎是以薪水即秩的多少来区分的。对吏的解释,颜师古说:“吏,理也,主理其县内也。”

睡虎地秦墓竹简中有《置吏律》,是任用官员的法律文书。《效》律中则规定了检验官府中财物的法律条文及对官吏的相应处分。《为吏之道》则是官吏行为的规范。

吏便是官员,古代从贵族政治形态(秦以前)到君主政治形态(秦以后)政府中的官员。

园的意义比较明显,那就是帝王的寝园,或称园寝,《后汉书·祭祀》:“古不墓祭,汉诸陵皆有园寝,承秦所为也”;也有称作陵园的,《后汉书·百官》:“先帝陵,每陵园令各一人,六百石。本注曰:掌陵园,按行扫除。丞及校长各一人。本注曰:主兵戎盗贼事”。无论是寝园、园寝、陵园,都是指的帝王的陵墓范围,均是园。上文所引《后汉书·志·祭祀》中指出汉诸陵有园寝,是承秦之制。除此之外,蔡邕《独断》中也有相同说法。但从文献上直接找出秦称“园寝”二字,还较困难。但是,秦始皇帝陵出土的文物却直截了当地告诉后人,始皇帝陵原称丽山园。1958年秦始皇帝陵北安沟水库出土的铜缶,底部的铭文为:“丽山园容十二斗三升,重二钧十三斤八两”。其后在陵西内外城之间的食入官遗址中,出土有“丽山食入官”等带“丽山”文字的陶器。称丽山者,帝陵也;称丽山园者,始皇帝陵园也。其所以以丽山称者,陵在丽山之阿也。丽山、骊山、郦山,三名一地也。称丽山,以山之秀美而言;称骊山,以山之形势如奔马而言(另有骊山为骊山老母的小青马所化的传说);称郦山,以山下有骊戎之国邑而言。《史记》中也是此三字互用的。

舍是休息的地方,这里指的则是官舍,官员休息的地方。《周礼·天官》:

宫正,掌王宫之戒令纠禁,以时比宫中之官府,次舍之众寡,为之版以待。夕击柝而比之。国有故则令宿,其比亦如之。辨外内而时禁,稽其功绪,纠其德行,几其出入,均其稍食,去其淫怠与其奇之民,会其计伍而教之道义。……凡邦之大事令于王宫之官府次舍,无去守而听政令。……大丧则授庐舍,辨其亲疏贵贱之居。

《释》曰:以四时校比宫中见住在王宫中之官府及宿卫者次舍之众寡也。在宫中的有执掌重事、美物及饮食、保卫的官府,各有官府的庐寺。在版图上有他们的名籍。王宫中有舍,有寺,有庐,其意则一,是内官之府。这一举措,古今中外似为一体。

以上,我们考察了园寺吏舍的含义,下来回过头我们寻绎园寺吏舍的出处,就我所知,晋崔豹著有《古今注》三卷,有人认为是后人假崔豹之名摘取后唐马缟之《中华古今注》而成。但唐以前已有人引用崔之《古今注》了。梁人刘昭所注的司马彪的《续汉书》八志并入范晔的《后汉书》,以补该书无志的缺憾。他在《礼仪志》中便引用《古今注》,园寺吏舍一词便出于此注中,不妨节录如下:

光武原陵,山方三百二十三步,高六丈六尺,垣四出司马门,寝殿、锺虡皆在周垣内。隄封田十二顷五十七亩八十五步。……明帝显節陵,山方三百步,高八尺,无周垣,为行马,四出司马门。石殿、锺虡在行马内。寝殿、园省在东。园寺吏舍在殿北。隄封田七十四顷五亩。……章帝敬陵,山方三百步,高六丈二尺。无周垣,为行马,四出司马门。石殿、锺虡在行马门内。寝殿、园省在东。园寺吏舍在殿北。隄封田二十五顷五十五亩。……和帝慎陵,山方三百八十步,高十丈。无周垣,为行马,四出司马门。石殿、锺虡在行马内。寝殿、园省在东。园寺吏舍在殿北。隄封田三十一顷二十亩二百步。……殤帝康陵,山周二百八十步,高五丈五尺。行马四出司马门。寝殿、锺虡在行马中。因寝殿为庙。园吏寺舍在殿北。隄封田十三顷十九亩二百五十步。……安帝恭陵,山周二百六十步,高十五丈。无周垣,为行马,四出司马门。石殿、锺虡在行马内。寝殿、园吏舍在殿北。隄封田一十四顷五十六亩。……顺帝献陵,山方三百步,高八丈四尺,无周垣,为行马,四出司马门。石殿、锺虡在司马门内。寝殿、园省,寺吏舍在殿东。隄封田十八顷十九亩三十步。……冲帝怀陵,山方百八十三步,高四丈六尺,为寝殿行马,四出门。园寺吏舍在殿东。隄封田五顷八十亩。……质帝静陵,山方百三十六步,高五丈五尺,为行马,四出(司马)门。寝殿、锺虡在行马中,园寺吏舍在殿北。隄封十二顷五十四亩。

文中省略的是晋皇甫谧《帝王世纪》的文字。以下的桓帝宣陵、灵帝文陵、献帝禅陵,均为《帝王世纪》的文字。光武帝没有提园寺吏舍,在《古今注》中没有记桓、灵、献东汉最后三帝帝陵的大小,也没有园寺吏舍位置。其他诸帝的园寺吏舍有在殿北,有在殿东,有的称园吏舍(安帝),有的称园吏寺舍(殤帝),有的以寝殿为庙(殤帝)等,有许多不同,除了有些是行文中的不同,如园寺吏舍省作园吏舍或作园寺吏舍外;其他不同处,如园寺吏舍在殿北或殿东、因寝殿为庙、寝殿园省等,只能说明其礼制的未定型,所以有大同而小异之别。东汉一朝尚有不完全一致处,那么,秦始皇帝陵对汉后帝陵规范的影响,应该说也只能是在一定的范围之内的影响。时异事变,因事改革,也在情理之中的。这是题外话了。

园寺吏舍作为帝王陵园中的一个专有名字的出现,从现在看是在魏晋时期。它用在东汉的帝陵园寝中,东汉是否有此专词,尚不能肯定,想来应该是东汉人有此说法吧。秦时,这个称呼似乎还没有,但是并不影响学者对秦园寝中的某一部分使用这一称谓。这个秦指的是秦始皇帝。这个问题不是我想讨论的重点。

我想讨论的是,园寺吏舍所指的秦始皇帝陵的这个区域,它象征的或对应的、或模拟的秦的中央官署的是哪些机构。这个问题的提出在于人们对秦始皇帝陵陪葬坑及出土的文物遗址的说法,也即是对秦始皇帝陵布局的解释。

很早的时候,吕不韦谈到战国王陵时说过一段话:

世之为丘垄也,其高大若山,其树之若林,其设阙庭为宫室,造宾阼也若都邑。

司马迁在记述秦始皇帝陵时,除了记述陵内的天文地理及埋藏外,还说秦始皇帝陵的建筑有“宫观百官”的建筑。台湾学者徐复观先生说:始皇陵地下的“宫观百官”主要是仿照地上的“宫观百官”(馆)而建筑的。

徐先生释“百官”为“百馆”,倒是很有启发性的思考。

上引《吕氏春秋》的文字,高诱在其注中说:“若为都邑之制”。基于这一点,1982年,我在一篇文章中曾说:

陵墓既然若都邑之制,那就是说,陵园就是都城,就是除了现实的国家之外,还有一个幽冥的国家。地上的人们死了,他们的幽灵在幽冥中仍是一个国家。在这个不可捉摸的似有若无的国家中,一切仿照地面王国的制度。天子的幽灵,统治着黔首的幽灵,设立着百官宫观,进行着意念上的有效的统治。这应该是他们建立陵墓制度的一种神秘的想法。

我当时认为秦始皇帝陵是“按都城的布局建设的”,同时指出“兵马俑实际也是一种明器”,“是秦王朝军队的象征”。后来,又说它是秦始皇帝的“冥军”。对秦始皇帝陵的建筑布局,袁仲一先生有一些描述和看法:

像秦始皇陵园内的寝殿、便殿建筑群,占地面积达18万平方米,俨然生前的咸阳宫建筑群。

从考古资料来看,战国时各诸侯国君主的陵园都建有城垣,模仿都城的建制,只是在规模和内涵方面各有差异。秦始皇陵园的设计亦承袭了这一传统理念,并予以发展。

秦始皇陵考古队的先生们则说得更为直截了当。他们从秦始皇帝陵K0006陪葬坑的叙述及文章的提要中指出:

以陪葬坑反映秦帝国各类政权机构的形式是秦人的创新。

根据该坑(K0006陪葬坑——引者注)的现处的地理位置及出土陪葬品分析,该陪葬坑可能是秦帝国中央政权三公九卿中主管监狱与司法的廷尉。

这个提法,秦始皇帝陵考古队副队长段清波先生也曾在回答《华商报》等媒体记者的提问时表示过同样的意见。

通过以上引文可见秦始皇帝陵的布局仿都邑的思想在学者中的看法大体是一致的。大同而有小异。小异则在于对于具体陪葬坑或建筑遗址的定名与归属问题。这个小异恐怕还得再并存若干时日。那么,园寺吏舍在秦中央三公九卿中属于哪些机构呢?

园寺吏舍在秦始皇帝陵内外城之间及外城附近,它应该是中官或称内官的官吏的居处。中官,《后汉书》记载郎顗上书中有:“方令中官外司,各各考事。其所考者,或非急务。”说明朝廷官员有外官中官。中官也可以说是内官或内臣。《左传》云:“内官序当其夜,以待不虞,不可谓无备。”《疏》曰:“内官,亲近王者。为次序以当其夜,如今宿值递持更也。”中官内臣是为宫廷内服务的大小臣工,其职责是:宿卫、供奉生活、及时应召等。下面我们得抄一些文献了。《汉官解诂》:

卫尉,主宫阙之内卫士,于垣下为庐(案:《北堂书钞·设官部》引作“为区庐于垣下”),各有员部。居宫中者,皆施籍于门,案其姓名。若有医巫僦人当入者,本官长吏为封启传(案:当作“本宫长史为封棨传”,见《续汉志》),审其印信,然后内之。人未定,又有籍,皆复有符。符用木,长二寸,以当所属两字为铁印,亦太卿炙符(案:《续汉志·补注》引作“长可二寸,铁印以著之)。当出入者,按籍毕,复齿符,乃引内之也。其有官位得出入者,令执御者官传呼前后,以相通。从昏至晨,分部行夜。夜有行者,辄前曰:谁?谁?若此不解,终岁更始,所以重慎宿卫也。

诸门部各陈屯夹道,其旁当兵以示威武,交戟以遮妄出入者。

《后汉书》卫尉有卿一人,中二千石,掌宫门卫士,宫中徼循事,丞一人。属官有公车司马令、南宫卫士令、北宫卫士令、左右都侯、宫掖门(每门司马一人)。执金吾,“掌宫外戒,司非常水火之事”。胡广曰:“卫尉巡行宫中,则金吾徼于外,相为表里。”

《汉旧仪》云:“皇帝起居仪,宫司马内百官案籍出入。营卫周庐,夜谁何,殿外门署属卫尉,殿内郎署属光禄勋,黄门钩盾署属少府。辇动则左右侍帷幄者,称警车驾则卫官填街,骑士塞路。出殿则传跸,止人清道,建五旗,丞相九卿执兵奉引。”“御史卫尉寺在宫中”。张平子《西京赋》云:“重以虎威、章沟,严更之署,徼道外周,千庐内附,卫尉八屯,警夜巡尽。植悬盾,用借不虞。”注曰:“卫尉率吏士周官外,于四方四角立八屯土。士则傅宫外向为庐舍。昼则巡行非常,夜则警备不虞也。”晚上警卫,有人来则呼:谁?何人?《汉书·五行志》中的“公车大谁卒”,按师古注:“大谁本以谁何称,因用名官,有大谁长,今此卒者,长所领士卒也。”

此上为汉与东汉之况,以之况秦,大致无几相差。且征引《汉书·百官公卿表》:

郎中令,秦官,掌宫殿掖门户,有丞。武帝太初元年更名光禄勋。属官有大夫、郎、谒者。皆秦官。又期门、羽林皆属焉。

应劭曰:光禄主宫门。师古曰:羽林,亦宿卫之官。

少府,秦官,掌山海池盐之税,以给供养,有六丞。属官有尚书、符节、太医、太官、汤官、导官、乐府、若卢、考工室、左弋、屋室、甘泉居室、左右司空、东织、西织、东园匠十六官令丞,又胞人、都水、均官三长丞,又上林中十池监,又中书谒者、黄门、钩盾、尚方、御府、永巷、内者、宦者八官令丞。

詹事,秦官,掌皇后、太子家,有丞。属官有太子率更、家令丞、仆、中盾、卫率、卫厩长丞,又中长秋、私府、永巷、仓、厩、祠祀、食官令长丞,诸宦官皆属焉。

卫尉,秦官,掌宫门卫屯兵,有丞。景帝初更名中大夫令,后元年复为卫尉。属官有公车司马、卫士、旅贲三令丞。卫士三丞。又诸屯卫侯、司马二十二官皆属焉。

卫尉的职掌,是秦设汉因。师古曰:《汉旧仪》云:卫尉寺在宫内。胡广云:主宫阙之门内卫士,于周垣下为区庐。区庐者,若今之仗宿屋矣。师古又曰:“《汉旧仪》云,公车司马掌殿司马门,夜徼宫中,天下上事及阙下凡所征召皆总领之,令秩六百石。旅,众也;贲与奔同,言为奔走之任也。”

将行,秦官。师古曰:皇后卿也。

侍中、左右曹诸吏、散骑、中常侍,皆加官,所加或列侯、将军、卿大夫、将、都尉、尚书、太医、太官令至郎中,亡员,多至数十人。侍中、中常侍得入禁中。诸曹受尚书事,诸吏得举法,散骑并乘舆车。给事中亦加官,所加或大夫、博士、议郎,掌顾问应对,位次中常侍。中黄门有给事黄门,位从将大夫。皆秦制。

这些官名在秦陵出土文物及近年出土的秦封泥中大都出现过,不具录。

从以上引文中可以看到,中官任务之一是保卫皇宫安全,其防御体系完备,宫墙外是执金吾,殿外门署属卫尉,殿内郎署郎中(光禄勋),更近些的属少府。中官任务之二是供奉,包括衣、食、住、行,以及乐舞等娱乐之类,如入官、乐府、百戏之属,还有医药。中官任务之三是文书处理,印信发送,命令传达。中官任务之四是管理皇后、太子、皇帝家人之事。中官任务之五是宫廷内的执法,如若卢,邓展曰:“旧洛阳两狱,一名若卢,主受亲戚妇女”。中官任务之六是即时应对,如博士,完全是一个小社会。宫中所居者便是这些中官,或还有其他吏员。他们所居是在垣下的区庐中,门是向外开的。我初步设想,所谓的园中的寺吏舍,便是包括卫尉、少府、詹事、郎中、博士等官吏的寺舍。这是一种象征或模拟,与秦咸阳宫则不同,是对咸阳宫的集中示意而已。

这些官员在秦始皇帝陵中的位置,在内外城之间,及外城附近。河北中山王陵的《兆域图》给了我们解读秦始皇帝陵的参考物。图上的王堂、王后堂、哀后堂、夫人堂、口堂之外是丘,丘之外是内宫垣,内宫垣外是中宫垣,可以与秦始皇帝陵的地宫垣、内城、外城相对应。《兆域图》的内垣宫与外垣宫之间有大宫、执宫、正奎宫、召宗宫四个庭院,与内垣宫以门相通。《图》中标出四个庭院各长宽100乇(尺),合现在的23米见方(每尺23厘米)即529平方米。墓附近所出河光石上刻有“监罟尤(囿)臣公乘得,守丘丌(其)臼(旧)(将)曼敢谒后(俶)贤者”字样。这是管理池囿的公乘得和旧将曼告诫后来者的标牌。公乘为八级爵,“与国君同车”。大宫,裘锡圭、朱德熙释作“大将宫”。依此来看,这四所庭院也带有园寺吏舍的性质,只是没有秦始皇帝陵那么有规模和系统。河南辉县固围村战国大墓,也有类似情况,除了四周有围墙以外,中间大墓上有七间建筑遗址,两侧墓上各有五间建筑遗迹。其性质大体与中山王墓相同。杨宽先生认为都是寝的性质。

蔡邕讲宗庙之制,人君之居,前朝后寝。庙以藏主,寝设衣冠,所以“古不墓祭”。“至秦始皇出寝,起之于墓侧,汉因而不改”。如果说辉县战国墓及平山中山墓已有寝及其他建筑,则出寝实起于战国,秦是对东方制度的继承罢了。正如《史记·礼书》所说:“至秦有天下,悉内六国礼仪,采择其善,虽不合圣制,其尊君抑臣,朝廷济济,依古以来”。起寝墓侧也不是始皇帝的发明,而是对东方制度礼仪的“采择”而已。秦始皇为了在礼仪上进一步达到“尊君抑臣”,体现君主政治下的君权无限,他的陵园布局也是“按照国都咸阳设计的,也就是和张仪等人设计的成都城差不多”。成都城周迴二十里,高七丈,有少城和大城,“营广府舍,置盐铁市官,并长丞,修整里闾,市张列肆,与咸阳同制”。秦陵的布局不但搬用了咸阳的形式,还搬来了都城的“府舍”,以示尊君抑臣的绝对权威,这便是园寺吏舍的设置,它象征或模拟了秦王朝的中官或内官的形象。汉承了秦的陵寝之制,但亦未完全雷同,而唐以后的陵寝制度,又有了大的变化,但“尊君”的思想本质则一。

同类推荐
  • 历史年鉴之1917

    历史年鉴之1917

    本系列包含了世界历程、科技、文学、宗教、哲学、历史、国运纪事等各方面的整理记录,作为系列年鉴。
  • 三国之风起云涌

    三国之风起云涌

    在群雄争霸的乱世,主人公利用机缘巧合以及自己所掌握的历史知识,从弱小一步步发展壮大,最终天下归一
  • 我是西门庆

    我是西门庆

    一个都市少年,意外穿越成西门庆,开始了北宋风流暧昧生活,潘金莲、李瓶、蔡倩等一个个风华绝代的美女先后走进他的生活,武大郎、武松也来凑热闹,这下麻烦可来了,是选择做个风流快活的纨绔子弟,还是做个-----
  • 战国称雄

    战国称雄

    日本战国是个很邪恶的地方,主角更是个很邪恶的人。这是场邪恶与邪恶的碰撞。主角:看来我玩太阁5是玩对了,这地方实在是太符合我的邪恶精神了。作者:本书没有最邪恶,只有更邪恶。~~~~~QQ群:18570702欢迎喜欢本书的朋友加入
  • 昭宣时代

    昭宣时代

    《昭宣时代》主要内容:后元二年(前87)至黄龙元年(前49)的三十八年间,正是史家乐道的昭宣“中兴”时代。这一时代,既不似高祖时代那样波澜壮阔,亦不如武帝时代那样灿烂夺目。如果给昭宣时代以一个历史定位,似乎更类于“文景之治”。不同的是,“文景之治”迎来是是武帝英雄时代,而宣帝辞世之后,嗣君元帝“优洲不断,孝宣之业衰焉”。
热门推荐
  • 逐道不朽

    逐道不朽

    上个衍纪,大毁灭时代,诸天为夺,证不朽之机遇,开启长达一个时代的混战,太古强者纷纷出世,太古魔主,口诛天下,域外魔神,伏尸百万,诸天百族,天翻地覆,一朝天倾,亿万生灵血,太古的延续,不朽时代再次来临。地球少年误入远古战场遗址,亿万生灵为祭,百万白骨铺路,血月中,于人族危难之时,自轮回中踏血降临本源大陆,万古大局隐隐闪现,这一切才刚刚开始。
  • 张大千的绘画艺术

    张大千的绘画艺术

    张大千是20世纪中国画坛最具传奇色彩的国画大师,其画风曾经数度改变。1941年,张大千前往敦煌临摹隋唐人物壁画,所画人物气势恢弘,色彩鲜艳亮丽,盛唐遗风跃然纸上,工笔设色成就卓异。张大千能仿石涛的笔法作画,人称张大千画的仿石涛画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张大千周游世界时,汲取西方的一些绘画元素,创造出一种中西结合的泼墨泼彩绘画艺术,为中国画在世界画坛上发扬光大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 武极天择

    武极天择

    大乾王朝一代神将徐永炎被称为大乾门神,在一次对抗蛮族的战役之中,被妖族和蛮族联手陷害,最终陨落。其子徐天泽,乃是一介书生,因父亲战死,身心皆受影响决定为父亲撑起徐家的担子,从而走上习武修炼之路。然而十五岁都未曾修行过的他,并不被世人看好,他该如何才能挑起徐家的大梁?一切尽在武极天泽。。。
  • 爱情你我他

    爱情你我他

    当防水成了一种“来钱快”的工作。当我们从无忧无虑的校园步入竞争激烈的社会,从慢节奏到快节奏有些吃不消的时候。而他们呢?“吃不消”的他们,没有任何工作凭证,只有拼命辛劳的做着这有些过时的工作,只为了挣钱养家。防水并不是什么好的工作,但他们不愿放弃这个工作,风催日晒,早出晚归,只为在社会中有自己的一席之地…………防水!不了解防水的,可以来欣赏一下。本文主要是关于防水的事,当然还有其他,欢迎欣赏。
  • 绝世大炮灰

    绝世大炮灰

    重生不代表将会一帆风顺,富贵荣华。炮灰命运不是你想摆脱就能摆脱的,看一个绝世大炮灰怎么迎难而上。这是一个倒霉到极致最后变得阴险狡诈的家伙誓要活到寿终正寝为目的的炮灰女的人生使命。
  • 荒古冢

    荒古冢

    十帝季的梦,化为了千里得白骨皑皑,苍生的路,何去何从!迷离的过往,埋在了永恒沉默的骨冢,向来缘浅,奈何情深!在背起乞棺的时候,我就把我的心埋到了荒古冢里,伴随着她,如永恒的冰。
  • 劫缘录

    劫缘录

    红尘是非滚滚过,千载悠悠何相望,北雪南露,山水。爱恨劫缘抵轮回,一番故事慕死生,君子伊人,朝暮。红尘是劫,相遇是缘。如此,当为《劫缘录》
  • 灵力

    灵力

    在一个实力划分等级的世界,陆奥一个身份为平民的少年,不甘颓废,坚毅不屈,克服丛丛阻碍,好不容易觉醒了代表实力的守护灵,却又是一个最劣等的器灵……他真的可以凭借这劣等的守护灵走到最后么?故事中有兄弟情怀,也有爱情纠葛,有热血也有挣扎,有力量的碰撞也有阴谋的交锋;主题就是,坚持信念,绝不不认命,永不言败!
  • 阴阳幻想

    阴阳幻想

    莫名其妙的灵魂穿越,他拥有了修炼的契机,却因为特殊的体质,无法顺利修炼,只能当作一个废人存活于星墨学院,然而阴差阳错下,废人,却也成为了星墨学院的最强大的学长!你好学妹,你知道美女榜吗?学妹你真是萌萌哒!学姐?我是参与了好几届觉醒大会的学长,这里可没有我的学姐哦。一章3000+,暂时一天一更,请放心收藏
  • 穿越之白血公主

    穿越之白血公主

    与表现力,所有的光彩与辉煌似乎独独为她打造。她,幸运吗?是的,她是上帝的宠儿,集万千光亮于一身。然而,她又是一个身患绝症的病儿,一夜间,她的生命不再光华与璀璨,只剩下黑暗和死亡的气息。她的一生注定等待,等待未知、告别和流浪。她,不幸吗?是的,她比谁都孤单,在无尽的寂寞中孤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