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是形成道德情感、道德行为的思想基础感情或行为,如果没有认识作基础,便成为一时的冲动和盲目的行动。没有正确的道德认识,就难以形成健康的道德憎爱分明感和良好的道德习惯。一个人只有认识到应该有怎样的道德行为和为什么应该有这样行为的时候,才能产生相应的道德行动。一个人的道德情感脱离道德认识,这种情感就失去根基,存有飘浮感,不可能形成道德信念,必然缺乏稳定性、持久性。
情,对于道德行为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人的道德认识与道德情感相伴随,只有道德认识没有道德情感,认识就不能转化为道德行为,只有在明确了道德认识的基础上产生强烈的情绪体验时,认识与情感发生共鸣,形成道德信念,才会产生一种推动力量。因此,道德情感是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行动的必要条件和纽带,这是产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的内部动力。
意,与行紧密相联,道德意志是道德行为的“杠杆”和精神力量。道德认识是道德意志产生的前提,道德意志对道德认识有调节和深化的作用;道德情感是产生道德意志的动力,道德意志对道德情感有控制作用。意与知、情、行三者的关系中,与行的关系最为密切,道德行为是道德意志力量的外在表现,有什么样的道德意志就有与之相应的道德行为。意志坚强的人,能够排除各种困难,坚持实现自己的道德信念;意志薄弱的人,遇到困难便会畏缩不前。道德意志对道德行为的推动作用表现在:在确定道德行为时,常以道德动机纠正非道德动机;在道德行为实践中,能排除各种干扰,坚持道德行为坚定性和一贯性。
行,是人的道德行为习惯,它受道德认识和道德信念的支配,受道德情感的推动,受道德意志的支持和调控。毛泽东同志在《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一文中说:“人的思想认识是否正确,必须通过实践,在实践中检验。”道德实践不仅可以验证道德认识、情感、意志,也可以深化,纠正道德认识、情感、意志,也就是说良好的道德行为可以检验出人的道德认识、情感、意志的品格,也可以强化人的道德认识,丰富人的道德情感,坚定人的道德意志。
道德行为沿着德育目标指向反复实践,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形成社会主义道德品质,这是教育者实施教育,受教育者接受教育过程的最终归宿。
四、实施教育过程
受教育者接受教育的过程,研究的是道德品质形成的心理规律,属理论思维的范畴。我们研究教育者实施教育的过程,解决的是教育者遵循心理规律,把静态的理论转化为半动态的实施方案或模式及动态的实际操作。
方案和模式是理论与实践的中介物,它既有理论的指导意义,又有实践的操作意义。研究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的实施过程,就是探讨具有这双重意义的操作程序。其间的关键是理论、规律的对像化,也就是说要把道德品质形成的理论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的内容、方法、教育对象结合起来,进行系统、综合的理论思考,选择出优化的实施方案和模式,达到教育目标的物化实现——受教育者传统美德的形成。
(一)道德形成的心理过程决定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过程实施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的过程,就是依据道德品质形成规律,排除受教育者的心理障碍,积淀道德品质中的积极成份,消除消极成份的过程。
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是道德品质的主要构成,道德品质的形成就是知、情、意、行四种心理因素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互相制约、互相促进、互相转化的过程。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内在规律,在进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时,也必须按照这个规律来实施。
1学知明理,打好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的坚实基础。
道德认识是进行道德教育的基础,没有深刻的道德认识就难以产生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形成稳定的道德品质。在进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时,提高受教育者的道德认识极为重要,对传统美德认识越深刻,就越容易变成明确的观点,进而转化为道德信念。
(1)讲解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知识,诸如概念、内容、意义和作用,其中传统美德的意义特别重要。要使受教育者认识到传统美德不仅是我们民族的根,还是民族的形和魂;中华民族的道德文化不仅有巨大的凝聚力,也是经济发展的推动力。
(2)正视受教育者在接受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时的内心冲突,针对他们对传统美德认识中出现的矛盾,采取有效措施,克服、消除错误或糊涂观念。道德认识中矛盾的产生是社会客观现实在受教育者意识中的反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育过程中的不完善,运行机制,法制等方面不健全所产生的客观现实,都会引起受教育者道德认识中的内心冲突。社会经济活动、政治生活中的不道德现象,对受教育者心灵的冲突就会产生负作用,形成道德认识矛盾,这是进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的障碍。因此,正确认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进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的特点,采取有效措施化解受教育者道德认识的矛盾则是关键的一步。
(3)在讲解、灌输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知识的同时要辅之以相应的道德实践,在实践中促使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信念。受教育者把传统美德要求的认识作为行为的准则和指南,在行动中会产生相应的情绪检验,在实践中逐渐强化所体验到的情绪,道德信念就逐渐形成。道德信念是道德动机的较高形式,它可以使道德行为保持坚定性和一贯性。实践可以使受教者获得道德行为的经验和有感情色彩的体验,是道德认识变成信念的主要条件。在进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时要创造条件,注重传统美德的实践。
讲解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知识,启发受教育者正确认识传统美德教育,把他们的个体意识提高到社会要求和德育目标指向的高度上来,形成坚定不移的观点,产生道德信念,这是实施教育的先决条件。
2设境激情,强化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育。
道德情感是道德认识转为道德行为的必要条件和纽带,是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的内部动力。在实施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中教育者要想方设法激发受教育者的道德情感,提高教育效果。
所谓设境激情,是指教育者努力创设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环境,诸如形象动听的语言环境,拨动心弦社会环境,让受教育者听、看,从而产生信、爱、学的欲望,激发出美德情感的体验,形成道德情感。
(1)语言描绘激情。教育者怀着深厚的感情,用生动、鲜明、准确、优美的语言进行以情动情的描绘,激发受教育者的道德情感。通过语言的激发,受教育者在领会道德要求的同时,伴有积极或消极情感体验。对道德的行为可以产生自豪、羡慕、向往、愉快等体验;对不道德的行为可以产生羞耻、愤慨或不愉快的体验。
(2)榜样形象激情。用富有感染力的革命领袖、英雄模范、历代名人及受教育者周围的先进人物的好思想、好品德、好行为去影响受教育者,生动、有感染力的形象引起受教育者感情上的共鸣,产生与具体道德形象相联系的情绪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