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586000000051

第51章 世界文坛(2)

《向我来》开篇就把读者带回到“坦白运动”中。1965年2月2日,为了赢得乔伊丝·关的爱情,杰克主动参加华人“坦白运动”,向移民局坦白自己的姓氏“司徒”和婚姻是假的。杰克参加“坦白运动”的初衷是为了获得渴望已久的爱情,同时也为了摆脱假婚姻的束缚与金·司徒的盘剥,可悲的是他的坦白非但没有为自己带来爱情,反而为此失去美国国籍,还连累金·司徒被驱逐出境。杰克本以为乔伊丝会把自己的独立行动解读为忠诚,但乔伊丝对杰克的“礼物”丝毫不感兴趣。杰克痛心疾首,失望至极。而被驱逐出境的金·司徒一气之下,派人报复杰克,杰克一只手臂被废。不仅如此,他还失去了环球市场肉商的工作,不得不重新寻找工作,最后以卖报为生,孤孤单单地过了一辈子。

“坦白”无疑是《向我来》中最重要的主题之一,作者从内容与形式两方面对这个重要主题进行渲染。在全书47章中,只有12章有章节名称,其中5章与小说的坦白主题密切相关。题为“坦白”的第11章是杰克的坦白声明,第12章是杰克坦白的具体记录,第13章是移民局总结的有关杰克的坦白信息,第22章是金·司徒被捕后对有关问题的交代,第45章华人“坦白运动”简明扼要地介绍了那场坦白运动的规则、背景、假身份的产生以及华人“坦白”的程序等。这些章节与其说是小说的一部分,不如说是历史,是那场至今仍使华人移民及其子女心有余悸的“坦白运动”的幽灵在徘徊。它们穿插在作品中,使故事情节显得有点支离破碎,但也使读者更好地理解了故事的历史主题和背后深意。

除此之外,小说中反复出现的一枚印章也强化了“坦白”主题,使原本零散的故事与各种文体碎片浑然一体。这枚刻有“坦白”二字的印章首先出现在版权页之前的英语书名与作者名字之间,后来出现在全书3/4的章节之前,使小说的主题不断深化。在全书没有章名的35章中,原本应该是章节名称的地方赫然盖着一枚“坦白”印章,无声地拷问着故事主人公甚至读者的灵魂。这枚印章使人自然而然地想起汤亭亭的《中国佬》中反复出现的“金山勇士”的印章,不知伍慧明是否在暗示读者,勇于“坦白”的主人公克同其他早期华人移民一样,是值得尊敬的金山勇士?

小说人物与历史人物、小说与历史在故事中相互交织,相互印证。历史上的黄运基、伍锦炎与小说中的杰克只是当年华人“坦白运动”的个案,但他们的小历史揭开了在美华人屈辱大历史中的一页。追根溯源,造成这场历史悲剧的真正罪魁祸首是美国根深蒂固的种族主义,而历史上每次针对华人的种族主义的大爆发都与美国国内的经济危机、政治形势以及中美关系密切相关。

伍慧明在小说中“打破传统历史与文学的二元对立,将文学看作历史的一个组成部分”。通过杰克半个多世纪移民生活的描写,作者把20世纪五六十年代华人“坦白运动”的历史又推到读者面前。这段历史不只在主流社会的历史与文学中很少现形,就是在华裔美国历史与文学作品中,就笔者所知也是首次出现。伍慧明敢于“直面华裔美国历史”,尤其是诸如华人“单身汉社会”与“坦白运动”等不堪回首的历史的勇气尤其令人钦佩。

“屠犹话语”笼罩下的“南京”叙事

王炎

继2007年春美国影片《南京》在中国放映,引起公众关注后,今年春,中德合拍影片《拉贝日记》与大陆影片《南京!南京!》同档期放映,公众反应空前热烈,这与过去拍南京大屠杀影片遭冷遇形成鲜明对照。发生的最大变化是,再现大屠杀进入到文化消费领域。另一变化是,国际资本渗透到大屠杀叙述之中,南京大屠杀与西方的“大屠杀”话语政治勾连起来。更确切地说,犹太大屠杀产业“吞并”了“南京”。

南京:从区域历史进入国际人道主义视野

与屠犹不同,南京大屠杀在公共领域从未被当成对世界人民有普遍教育意义的一课,而是属于所谓“区域历史”。特别在“冷战”期间,南京大屠杀被西方社会遗忘了。在中国大陆,南京大屠杀被写入历史或作为列强侵华、百年屈辱的一页。但人们从未像反思犹太大屠杀那样,把南京提升到存在论的高度,思考中华民族的集体记忆、历史创伤、民族性以及死亡与宽恕等哲学命题;更没有把30万同胞的死,与现代人类境遇和普遍经验联系起来。在思考大屠杀和重述历史伤痛时,强有力的民族主体从没有被清晰地表达出来。

但“后冷战”时代出现了一线转机,张纯如创作了《南京暴行:被遗忘的大屠杀》(TheRapeofNanking:TheForgottenHolocaustofWorldWarII),使“南京”走向世界。这部美国华人用英文描绘的反映南京屠城的作品,以美国少数族裔的视角,回顾祖辈痛苦的经历。作者感慨如此血腥的屠杀,在美国历史文献中却没有详细记载,她小时候甚至不知道大屠杀是传说还是历史。经过大量采访、调查、检索档案的工作,她再现给美国社会一个容易理解的“南京”。一开篇,作者就把珍珠港、广岛原子弹、屠犹甚至罗马人在迦太基的屠杀放进来做类比,以屠犹的话语方式和人性价值重塑“南京”。发生在中国的大屠杀,以“他者文化”和美国“弱势族群”的方式进入国际人道主义视野。

南京题材电影:民族主体没有被清晰表达

对少数族群文化热衷的美国娱乐业,很有眼光地抓住了这个潜力很大的题材,又一次把遥远国度的历史演绎成异国情调的娱乐消费品。“美国在线”副总裁泰德·里昂西斯偶尔看到张纯如的书,立即着手拍摄一部独立制片风格的《南京》。影片的基调虽也严肃,但完全是美国版的南京大屠杀。故事以欧美旁观者的视角贯穿始终,故事空间局限在“安全区”内。结果,南京暴行变成了二十几个西方义人,凭基督博爱精神,不顾个人安危拯救苦难深重的东方人的故事,片尾竟有星条旗在空中飘扬。有此先例之后,《拉贝日记》上映时,中国电影院门前的海报上赫然写着:一个德国人改变了25万中国人命运的故事。与美国版《南京》类似,屠城被缩小到由几个义人庇护的狭小空间内,只有四五个西方人才是真正角色,占据着情节的主动地位,在“前景”控制和推动故事发展。而受害者完全是被动、沉默和被观看的。他们在“背景”之中,只充当人群、数字和血腥奇观,却不能介入故事的发展,完全在影片叙事者的掌控之下。一部毁灭生命的历史,被改写成了拯救英雄传。

《南京!南京!》一上映就招致批评。透过影片,可看出中国学界和主流媒体长期以来的愿望:将南京大屠杀国际化。作品借鉴了张纯如在《南京暴行》中的叙事策略,即所谓“罗生门”结构:张纯如首先从日本人的角度,讲述日军如何策划屠城;然后从中国受难者的立场描述屠杀的惨烈;最后从美国人和欧洲人的视角出发,见证和干预发生在眼前的浩劫。通过全景式讲述,作者要向国际社会揭示真相。《南京!南京!》也从三方视角展开:拉贝日记、日本士兵和中国士兵,通过日本兵角川和中国士兵陆剑雄的交叉视点再现历史。这种平衡交叉的叙事策略,主观上是希望实现“真实”、“客观”的叙述,让这段历史为国际社会普遍认可。影片开篇中国士兵因抵抗被悉擒就戮,日军充其量犯了战争罪。而对平民的屠杀,观众的视野又被局限在“安全区”内。影片把屠城日常化、合理化和平庸化了,有意无意地贬低了南京浩劫的惨烈。根据陆川的历史叙述,“二战”中只有犹太大屠杀有资格归入反人道罪,占据着道德评判的制高点。

导演将“南京”国际化的另一努力,是通过攀附屠犹的人性美学为策略。片尾弥赛亚式的救赎,廉价地抚慰着观众的“视觉创伤”。让人间浩劫变得温婉伤感,历史变得平凡琐碎、轻佻渺茫。这一方面表明,作者没勇气面对民族沉重的记忆,没能力认知人类非理性的毁灭,只好以飘渺的人性,虚饰黑暗的绝望;另一方面,也透出作者追捧好莱坞文化时尚,想借“奥斯维辛主题公园”式的煽情,拍出中国式的“辛德勒名单”。但不要忘记,犹太大屠杀话语是排他性的,“大屠杀”在西方语言中早被屠犹独占了。

表述南京不适合套用屠犹话语

“holocaust”(大屠杀)的希腊语词源意思是完全烤熟、献祭给众神的牲肉,后引申为“大规模屠杀”。“二战”中演化为“theHolocaust”,为屠犹历史所专用。它关乎影响当代西方文化意义深远的一场运动,用诺曼·芬克尔斯坦的话说,就是蒸蒸日上的“犹太大屠杀产业”。这个单词被西方公共领域中关于历史和道德的话语所征用,同时,把它塑造成道德标尺,即“theHolocaust”是大屠杀的最高级,其他人类屠杀只能根据规模和邪恶程度,依次向下排序为:genocide,atrocity,massacre等。南京大屠杀在西方历史档案里,被归入“massacre”级别,英语称为“TheNankingMassacre”。至于如何判定,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犹太大屠杀无可争议,独一无二。

同类推荐
  • 世界文学名家100人

    世界文学名家100人

    浩瀚的历史长河涌现出了不少文学大师,他们的传世佳作给世人以深远的影响。本书精选最具代表性的100位世界文学大师,通过翔实的生平介绍,精辟的写作特点分析,生动的代表作解读,呈现世界文学大师独特的精神面貌及其代表作熠熠生辉的艺术魅力,便于轻松掌握广博的文学知识。
  • 大庆精神

    大庆精神

    大庆精神就是“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精神。爱国:为国争光、为民族争气的爱国主义精神。创业: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艰苦创业精神。求实:讲究科学、“三老四严”的求实精神。奉献:胸怀全局、为国分忧的奉献精神。1981年12月18日,中共中央转发国家经委党组《关于工业学大庆问题的报告》,以中央文件的形式肯定了国家经委党组对大庆精神的概括,即发愤图强、自力更生,以实际行动为人民争气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豪感;无所畏惧、勇挑重担,靠自己的双手艰苦创业的革命精神;一丝不苟、认真负责、讲究科学、“三老四严”,踏踏实实做好本职工作的求实精神;胸怀全局、忘我劳动,为国家分担困难,不计较个人得失的献身精神。
  • 野狼的嚎叫

    野狼的嚎叫

    玛兰沁夫说得没错,我这“点点”的确是只狼。1990年,我从同学那儿换来一条苏格兰牧羊犬,这“小姑娘”才半岁就有小牛犊子那么大。它尖尖的头和宽宽的肩,披着一身褐色长毛,肚皮和腿却有一袭雪白短毛。我打算给它物色个如意郎君,就找养父给出个主意。他说起早年村里有条雌藏獒,发情的时候,一到夜里就往草原深处跑。
  • 水样的春愁:郁达夫散文

    水样的春愁:郁达夫散文

    这里,有优美而浪漫,让人馨香练怀久久不忘的心灵独白;这里,有启迪青春、点缀人生、畅想世纪的人生感悟;这里,有最具有代表性的或伤感或甜蜜或浪漫或纯情的爱的故事;这里,有诗一样的文字,格言一样的论说……如果你正青春,或者你曾经青春,《郁达夫散文》你怎能错过!郁达夫散文的思想倾向,确实是表现出了自己的独特的个性,他对于旧中国那种阴暗发霉的生活,充满着一种强烈的愤懑情绪,用一种极端憎恶和彻底决裂的心态,大声疾呼地去痛斥它,揭露它。
  • 雪地上的脚印

    雪地上的脚印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走向辉煌、在沙漠腹地的日子、故乡情思、冬梅、雪花白 雪花美、梨花在寒风中绽放、海 海风 海滩等。
热门推荐
  • 大德昌国州图志

    大德昌国州图志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我当阴阳蛊师那几年

    我当阴阳蛊师那几年

    我出生于一个盗墓家庭,起初接触的也并非那让人闻之丧胆的蛊术。我父亲和爷爷,都是龙虎山正一道正统的道家弟子。但直到那一天,一个漂亮的女人,突然闯进我家,搅和了一下我爷爷的葬礼。从此,我便与蛊术结下不解之缘。一切的一切,似乎都早已注定。很多高人也曾对我断言,我的结局不外乎两个。一个是死!一个是生不如死!可我真的很想愉快的活着,怎么办?
  • 黑白之外

    黑白之外

    《黑白之外: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电影叙事与意识形态》从本体的语言学诗学与外国的文化研究两个视角剖析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电影叙事与意识形态之间复杂而微妙的关系。本书第一、二两章以本体研究为主,从语言学诗学角度出发,探讨民族化的意识形态对中国电影的叙事形态、叙事方式、叙事图景(时间意识与空间意识)乃至叙事类型的变迁起到了怎样的作用,发挥了怎样的影响;第三章则开始从本体研究转向文化研究,探讨电影叙事的话语权争夺,揭示各个意识形态团体如何通过电影实现自己的意识形态利益,而意识形态话语又是如何渗透到电影的叙事话语之中。
  • 江入大荒流

    江入大荒流

    《江入大荒流》构建的是一个江湖王国,这个王国有自己的“潜规则”, 有不做宣告的“秩序”和等级关系。有规则、秩序和等级,就有颠覆规则、秩序和等级的存在。在颠覆与反颠覆的争斗中,人物的性格、命运被呈现出来。在《江入大荒流》中,江湖霸主郑守志、船队老大陈栓钱、三弟陈三宝、大大和小小、官吏沈宏伟等众多人物命运,被余一鸣信手拈来举重若轻地表达出来。
  • 虚王天下

    虚王天下

    习惯了传统玄幻的扮猪吃老虎了么?习惯了从屌丝变成高富帅了么?那么就来看看《虚王天下》绝对会带您走进另一个奇异世界。
  • 天才高手

    天才高手

    世界级老千闻风丧胆的博术鬼才,以纯技术对抗千术的赌界天才,却因为意外,登上了世界各大赌场及博彩公司的黑名单,丢掉了世界博彩纪律委员会的工作。身无分文的他回到老家,成为了一家小茶室的打杂。但是,热衷于在赌场这种人性欲望自我斗争环境下,进行赌博这种没有硝烟不会流血但同样残酷的战斗的他,却一直因为一个信念——博彩是一门艺术而坚持战斗着!为惊心动魄的过程而战,为信念而战!为了理想,为了坚持,他从一家小茶室的打杂,开始了重返巅峰之路……【2011】不容错过之都市精采,敬请观注!
  • 谁说你懂为人处世

    谁说你懂为人处世

    本书介绍了一些为人处世之道,主要内容包括:低调做人才是处世的高手、保护好自己是处世之道的基本要求、说话能力决定处世水平、不要小瞧你所遇到的任何人、给人留面子自己才会有面子、善交朋友比多交朋友重要、不可忽略为人处世中的社交细节等。
  • 妃来横祸躲不过

    妃来横祸躲不过

    某王爷惊世才华无人能比,一心为国却是满朝眼中钉肉中刺。功高盖主,一声怒吼,皇帝都要抖三抖。捡回一女人无权无势纳为王妃只想证明他并非权倾朝野。可是这是闹哪样?上辈子造的什么孽?这女人还真不是省油的灯,害得他被贬为庶民,还暗杀不断。某女子却不以为然:“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处处不留爷,爷~小女子想做王后。”某爷宠溺的笑道:“好。”
  • 无限基因锁

    无限基因锁

    基因!具有无限可能的东西!新世纪的到来推动了基因的进化,人类研究自身基因已经到达顶峰。锁?顾名思义将一样东西逗留住、锁住。新世纪初期人类基因科学家破解了人类基因锁的秘密,并且打开了第一重基因锁。由此基因的时代到来了,基因锁拥有多少重?基因锁解开的力量到底有多么强大?是否文明世纪的毁灭也将开始?
  • 读史悟玄机:中国历史中的铁血规则

    读史悟玄机:中国历史中的铁血规则

    本书将展示给您历史中的种种玄机:关于攀升的学问,关于明哲保身的计策,关于统驭天下的智谋,关于处世的哲学,关于政治与道德的关系,关于君子与小人的争斗……带给您的必是耳目一新的感受!当您掩卷而思时,您会发现这是历史、文化与智慧最完美的融合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