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604200000019

第19章 “相传煎茶只煎水”——古人的煎水功夫

宋代的苏轼、苏辙二兄弟,对品茶都有浓厚的兴趣,苏轼曾写了一首《试院煎茶》诗,苏辙步他哥哥的诗韵,写了一首《和子瞻煎茶》诗。苏辙的诗中有这样两句:“相传煎茶只煎水,茶性仍存偏有味”,认为煎茶只在煎水,水煎得好,才能保存茶性,使茶的色、香俱美而味更美。这两句诗道出了煎水在品茶过程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煎水得法,才能引发茶的真味,益人神思;反之,古人直斥之为“沟渠间之弃水”。

煎水即煮水。饮茶用水要择水品,上章已有叙述,古人对煎水到什么程度为合适,也有一定的要求。正如古人把焙茶用火适中与否叫做“火候”一样,他们把煎水适度与否叫做“汤候”。辨别汤候,古人立下了两个标准,一是看水沸时沸泡的多少和大小,一是水沸时的声响。

陆羽《茶经》“五之煮”,总结了煎水过程中水从初沸到全沸时的“三沸之汤”,他说:“其沸如鱼目微有声,为一沸;缘边如涌泉连珠,为二沸;腾波鼓浪为三沸。”意思是水初沸时,有鱼目大小的气泡泛出,并有轻微的音响,这是第一沸;陆羽那时,是用茶釜煮水,水“缘边如涌泉连珠”,是说釜四周的水开始像涌泉一样翻滚不停,水泡如连珠一样不断上冒,这是第二沸;水面全都沸腾起来,波浪翻滚,这是第三沸。待到第三沸,陆羽认为“水老”而“不可食”。唐末诗人温庭筠在《采茶录》中记李约能自煎茶,对水煎到什么时候最为合适也有论说,他的主张和陆羽的“三沸之汤”大致相同。他说:“当使汤无妄沸,庶可养茶。始则鱼目散布,微微有声;中则四边泉涌,垒垒连珠;终则腾波鼓浪,水气全消。”唐人诗中所见,白居易《谢李六郎中寄蜀茶》诗:“汤添勺水煎鱼眼”,又《睡后茶兴忆杨同州》诗:“沫下麴尘香,花浮鱼眼沸”,李群玉《龙山人惠石廪方及团茶》诗:“滩声起鱼眼,满鼎漂清霞”等诗句,都是说的“鱼目”沸,即第一沸。皮日休《煮茶》诗:“香泉一合乳,煎作连珠沸;时看蟹目溅,乍见鱼鳞起”,以蟹目代鱼目,连珠沸则是陆羽所说的第二沸。以上说的是唐代的“三沸之汤”,基本上是以目辨识的。

宋代的情况和唐代有所不同。宋代煎水,一般不再用敞口的釜,而用细颈的瓶,以目辨汤就比较困难,所以蔡襄《茶录》中说:“候汤最难,未熟则沫浮,过熟则茶沉。前世谓之蟹眼者,故熟汤也。沉瓶中不可辨,故曰候汤最难。”所以,当时人又有意识地提出了辨别汤候的第二个标准,即依靠水的沸声来辨别汤候的适度与否。南宋罗大经在《鹤林玉露》一书中,记他的朋友李南金说:“《茶经》以鱼目、涌泉连珠为煮水之节,然近世瀹茶,鲜以鼎镬,用瓶煮水,难以候视,则当以声辨一沸、二沸、三沸之节。”又说陆羽的时代,是把茶末放到茶釜中煮饮的煎茶法,所以在水的第二沸时,投入茶末为适度,而宋时是把茶末放在盏中,以沸水瀹之,对水的要求,“则当用背二涉三为合量”。李南金所说的“背二涉三”就是水煎过了第二沸,刚到第三沸,以这时的水瀹茶最为合适。他说辨别“背二涉三”之际的水,要靠水沸时的声音来辨别,并写了一首诗,形象地描述了“背二涉三”之际的水声。诗说:“砌虫唧唧万蝉催,忽有千车捆载来;听得松风并涧水,急呼缥色绿瓷杯。”诗意是说水初沸时,水声如砌下虫声唧唧而鸣,又如远处的蝉噪一片;过一会儿,又像满载而来的大车,吱吱哑哑,不绝于耳,这是第二沸;然后如松林的涛声,如涧流的喧闹,已到第三沸。这时,就赶快提起茶瓶,把水注到已盛入茶末的绿茶杯中。以水的沸声来辨别汤候,在唐人的诗文中,也屡见不鲜,因为唐人也有用瓶来煎水的。如崔钰诗《美人尝茶行》:“银瓶贮泉水一掬,松雨声来乳花熟”,以松声、雨声来比喻水声。皮日休的《煮茶》诗,也有“声闻松带雨,饽恐翠生烟”之句。刘禹锡《西山兰若试茶歌》中也有“骤雨松风入鼎来”的比喻。早于罗大经、李南金二人的宋人,以松声、雨声来比喻沸水声的,更是不乏其人。如苏轼《试院煎茶》诗:“蟹眼已过鱼眼生,飕飕欲作松风鸣”,又《汲江煎茶》诗:“雪乳已翻煎处脚,松风忽作泻时声”。至于黄庭坚以声辨水,在《以小龙团及半挺赠无咎并诗用前韵为戏》一诗中说得更清楚:“曲几蒲团听煮汤,煎成车声绕羊肠”,诗人坐蒲团,凭曲几以听汤声,特别强调了一个“听”字,并且以车走羊肠小道的艰难声来比喻水声。黄庭坚还有一首诗,是写他的家乡特产——双井茶的,有人向他索要双井茶,他写了这首诗回答朋友,诗说:“家山鹰爪是小草,敢与好赐云龙同?不嫌水厄幸来辱,寒泉汤鼎听松风。”诗中的“鹰爪”,是比喻双井茶形,双井茶产在他的故乡,所以自谦双井茶为“家山小草”,不敢与皇家的云龙团茶相比;“水厄”用的是《世说新语》中晋代王濛嗜茶成癖,推己及人的典故。黄庭坚在这首诗中,也特别强调一个“听”字。

水煎的过头或不及,人们常常用“老”、“嫩”二字来形容。

苏虞的《十六汤品》中,有“煎以老、嫩言者”的三品,主要是说过老或不及都不宜茶。一种是“得一汤”,他借用了古代哲学家赋予“一”的抽象意义,一就是平,就是无“过”和“不及”,他说“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而汤候适中,就能“得一”,就可以尽水的功能,用来瀹茶,就可以“建汤勋”,这种“得一汤”最能发茶性。一种叫“婴汤”,婴是婴儿,他说:“薪火方交,水釜才炽,急取而旋倾,若婴儿之未孩,欲责以壮夫之事,难矣哉!”是说火刚燃,釜才热,就急急忙忙取下来,用这种过嫩的汤想得到茶的真味,就好比让婴儿来干“壮夫”的事,是不可能的。一种叫“百寿汤”,是说汤煎得过老,如百岁老人;汤过老则失去水性,力不能胜发茶性的重任,譬如“皤鬓苍颜之大老”,已不可“执弓挟矢”、“雄登阔步”。他曾说:“汤者,茶之司命,若名茶而滥汤,则与凡末同调矣。”十分强调水对茶的作用。苏虞至迟是北宋初人,以老、嫩言煎水的,大概他是最早的了,并为宋及其以后人所沿用。

罗大经《鹤林玉露》在记载了李南金的煎水理论后,对李南金的说法有些修正,他说:“瀹茶之法,汤欲嫩而不欲老,盖汤嫩则茶味甘,老则过苦矣。若声如松风、涧水而遽瀹,岂不过于老而苦哉!惟移瓶去火,少待其沸而瀹之,然后汤适中而茶味甘。”他也写了一首诗,用以阐明他对煎水汤候的看法,诗说:“松风桧雨到来初,急引铜瓶离竹炉。待得声闻俱寂后,一瓯春雪胜醍醐。”这种说法遭到明代人的反对,罗廪在《茶解》中说:“罗鹤林惧汤老,欲于松风、涧水后,移瓶去火,少待沸止而瀹之,此语亦未中窾。殊不知汤既老矣,虽去火何捄(同救)哉!”而称赞李南金的“背二涉三”之说,是“真赏鉴之言”。许次□在《茶疏》中说:“水一入铫,便须急煎,候有松声,即去盖,以消息其老嫩。蟹眼过后,水有微涛,是为当时;大涛鼎沸,旋至无声,是为过时。过则汤老而香散,决不堪用。”这是取耳目并用的办法,要求的也是李南金所说的“背二涉三”之际的沸水。田艺衡《煮泉小品》中说的也是这个意思,他说:“汤嫩则茶力不出,过沸则水老而茶乏,惟有花而无衣,乃得点瀹之候耳。”不过清代人还有另一种主张:煎水时,水“既沸,以冷水点住,再沸再点,如此三次”,这样,“色味俱进”。

古人对饮茶煎水汤候的要求,看起来似乎是有些繁琐,其实,也有一定的科学道理。现代科学证明,茶叶中含有四百多种化学成分,其中能溶于水的约占百分之五十左右,而古人对汤候的要求,就是对水温的要求,水的温度不同,浸出的茶叶中化学成分的多少就不同,而茶的色、香、味也就有很大差别。水滚沸过久,水中所溶解的空气全部逸出,也就是陆羽所说的“水气全消”,会影响茶味;而且煮得过久,还会破坏水中特别是上等泉水中含有的有利于茶的物质,用这种“老汤”泡茶,特别是泡高级名茶,就会使茶汤颜色不鲜明,味道不淳厚。而水温过低,用来泡茶,又会使茶叶中的有效成分浸出不快,不完全,这样的“嫩汤”所泡的茶,也就滋味淡薄,汤色不美了。这一点,还可以在高原地区饮茶实践中得到证明。如我国西藏等地区,由于气压低,水只到摄氏八九十度就沸腾起来,用来泡茶,即使是高级茶,也很难得到一杯色、香、味俱美的好茶汤,西藏人喜欢煮饮饼茶,这大概也是原因之一。一些高级绿茶,特别忌讳水过烫,水过烫能将细嫩的芽茶泡熟,破坏茶中的有益成分,正如我们今天用保温杯泡茶一样,由于水持久保持高温,以致茶叶熟烂,茶汤毫无鲜美之感。这种茶汤,只能用来解渴,没有任何“品”味可言。由此看来,古人强调煎水,既不能老,又不能嫩,得“一”为妙,真是“良有以也”!

同类推荐
  • 巧手一招鲜

    巧手一招鲜

    本书中大师教您做菜的巧招。家常菜是指百姓人家日常制作和食用的菜肴,是选用普通的原料、根据家人的品味爱好制成的,不仅味美可口,而且有浓郁的乡土情愫,让人深深地喜爱和留恋,犹如乡音、母语一般深入骨髓和灵魂。中国烹饪大师史正良先生通过潜心总结研究、反复实践、制作、编写出这一套全新的家常菜谱,其中的菜肴用料普通、制法简便、调味适口,并且营养合理、易学易变,对于提高百姓的生活质量和培养美食情趣有极大好处。
  • 馋嘴吃肉

    馋嘴吃肉

    美味浓香的肉食让人垂涎欲滴,精选100多道好吃肉菜,让您和家人吃得过瘾,吃得健康,营养师教您健康吃肉。
  • 茶文化与茶艺

    茶文化与茶艺

    本书共分为基础知识、现代茶文化、技能训练三部分, 主要内容包括: 茶叶知识、茶艺编创、茶席设计、茶文化的发展、丰富多彩的茶艺活动、茶叶的识别与储藏等。
  • 美味北京菜600款

    美味北京菜600款

    本套菜谱共30本,汇集了南北方以及各种风味的菜系,每本600余种做法。本书介绍北京菜的做法,简单好学易做,是符合大众口味的家居生活常备书。
  • 营养主食集锦

    营养主食集锦

    主食是指传统上餐桌上的主要食物,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由于主食是碳水化合物特别是淀粉的主要摄入源,因此以淀粉为主要成分的稻米、小麦、玉米等谷物,以及土豆、甘薯等块茎类食物被不同地域的人当作主食。《营养主食集锦》介绍面食、米饭、粥类这三大主食食谱,南北贯通,总有一类适合读者的口味。
热门推荐
  • 变世鸿途

    变世鸿途

    黑色宇宙,地球少年湛深元,借变世之阵,突破虚空境,于宇宙之巅鸿河,决战刹神。惊世之战,响彻天地,灭刹神,平变世。两年后,两个宇宙之间的隔绝处,鸿河,却出现了极大的裂痕,诡异光芒降临,恐怖强者入侵,宇宙即将覆灭……黑色宇宙,走投无路,唯有一法逆苍天;白色宇宙,变世之阵,救世之道亦变世。集齐21种神力,成功启动变世之阵,此乃拯救宇宙的唯一出路,但是阵法的启动却又仅仅是一切的开端……
  • 军队的女儿

    军队的女儿

    四十几年前,被誉为“中国的保尔”十一岁从湘江来到天山博格达奥拉峰下虚报岁数从军,如今在南海之滨粤西农垦干部疗养院蜂疗科主任王孟筠以她当年顽强与疾病作斗争、把青春献给军垦事业的动人事迹,被作家邓普写进小说《军队的女儿》和电影《生命的火花》。这部小说和电影中的主角刘海英,便是她的化身。
  • 编号八九七五七

    编号八九七五七

    “编号89757”是来自超古代文明时期的机器人。在这个已经渐渐过了保质期的世界,处于慢慢变质的过程中。全球开始变冷,真正能够用心去交流的人越来越少,四处都弥漫着虚伪的味道,一切不管多么平常微小的事都可能怀着某种目的,金钱、权利成了主宰。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用下半身开始取代了上半身去思考。而他,编号89757完完全全属于你没有任何期限,拥有绝对的执行力和忠心程度,对你而言,你就是他的一切,保护你、守护你、一辈子......
  • 21世纪不是梦

    21世纪不是梦

    本书内容包括:我们的地球;时光之箭;世纪末的宣言;中国21世纪议程;大国;土地,发展的基础;倾听大地;话说五谷杂粮;流水,发展的源泉等。
  • 神仙局

    神仙局

    这是一场游戏,但不是属于人的,而是众神的赌局。两个只能活一个的战局,一切手段都是被允许的,目的只有一个——活着!不管你是用枪械、机甲和战舰;还是用魔法、异能;或者是血族、教廷与恶魔。只要你还活着,赌局便会永远继续下去……主群:天宫4287561(感谢Mr.Happy提供)
  • 许忠犬一个未来

    许忠犬一个未来

    慕容菁菁很不爽,因为她看到一本书,里面的配角和她重名了,令她更不爽的是,那配角还是个痴心妄想的蛇精病属性。然后她就忍不住吐槽了……再然后,再然后她就穿越了。作者欺负人儿,人家不就吐槽了两句嘛,为什么会穿越到书里啊。还是个冒牌货。不过幸好还有一个忠犬不离不弃,常伴左右。--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陛下您也有今天

    陛下您也有今天

    老天是公平的。前世,容蓉做了荀墨十年的宠妃,却落得个家破人亡,冷宫度日的凄惨下场。今生,容蓉重生为异世女王爷,而荀墨却成了她的正君……容蓉阴阴一笑,“陛下,您也有今天?且看臣妾怎么玩儿死你。”倒底谁玩儿谁?当一切尘埃落定时,看着那人,容蓉欲哭无泪,”姜还是老的辣,臣妾不玩儿了还不行吗?“
  • 机械原理作业集

    机械原理作业集

    机械原理课程是高等工科学校机械类专业普遍开设的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程。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 不仅将为学习有关后续课程和掌握专业知识打好必要的基础, 而且还为更好地掌握新的科学技术创造条件。由于本门课程教学时数普遍减少, 课堂教学中没有多少时间来讲例题, 学生普遍反映做作业困难较多, 而且复习很吃力。为了帮助学生学好本门课程,并进行系统复习, 我们编写了《机械原理》作业集。
  • 凤逆神医:豪姿宠恋

    凤逆神医:豪姿宠恋

    【此文暂停,新文发布;养狐成妃:邪王溺宠小萌妃】她穿着白裆裤,如蚕丝般的头发随着白帽下轻轻的飞扬着。那明亮又深邃的眼睛是那么的动人,细密的眼帘,让人觉得连睁眼闭眼间隙都是袭人的。白净的皮肤如樱雪般嫩滑,世界上怎么会有这么美丽的神医?她应该去天上,因为她是天仙中的天仙才对嘛!【欢迎亲们入坑】
  • 大唐侦察兵

    大唐侦察兵

    中越自卫反击战中,隶属于42军的侦察营营长张文济接受任务,侦察谅山军事布防,然而,因两分钟的误差,命丧炮火,穿越到大唐武德四年的洛阳城一名小兵身上。知晓未来历史走向的他果断出城,三尺青锋搏功名,他是如何的成为李世民的心腹大将?大唐初立,四境不宁,在张允文的带领下,一支支特种小分队四面出击,在唐帝国的扩张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