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604200000004

第4章 茶的古名与唐以前的饮茶

茶是很早很早以前就生长着的一种植物。随着人们对它的认识,它有着诸如荈、□、葭萌、荈诧、□、荼、茗等等不同的名称,这有些是因各地方言不同所产生的异名,有的则是在它生长的不同阶段所得到的不同名称。而人们把它的名称写定为“茶”,却是唐代的事了。

人们一般认为,“茶”字在唐代以前的古书中还没有出现。我们在唐以前的古书中所看见的“茶”字,是唐代人把“荼”字减去一笔而改写的。这种说法大致是不错的。从“荼”字中分化出“茶”字,从文字学的角度来说,是文字发展规律——区别律作用的结果。在唐以前,“荼”字有当名词用的,如《诗经》中的“谁谓荼苦”;有当形容词用的,如“如火如荼”;有当做动词用的,如“荼毒生灵”等等。随着饮茶越来越深入于人们的生活之中,作为饮用植物的“荼”,使用频率越来越高,人们担心同“荼”字的其他涵义相混淆,于是就把“荼”字减去一笔,成为今天常见的“茶”字。荼、茶二字,今天的读音有很大差别,但在唐代,读音却没有什么不同。那时,二者的声母都发舌音,而韵母又都在古音中叫做“鱼母”的韵部之中。

在古书记载的唐以前人们饮茶的事迹中,还常常见到“茗”字,人们把饮茶叫做“茗饮”。唐代诗人皮日休,写了十首咏茶的诗,并且写了一篇序。这篇序后来被人们当做陆羽《茶经》的序。皮日休在这篇序文中说,陆羽以前,人们饮茶,叫做“茗饮”,而当时饮用的方法和“瀹蔬而啜之无异”,就是说和煮菜而饮汤没有什么区别,或用来解渴,或用来佐餐。对这种“茗饮”,记载最详细的是北魏人杨衔之所著《洛阳伽蓝记》一书。书中记载说,当时喜欢“茗饮”的,主要是南朝人。在北方,一般士大夫们,或者本来是少数民族,或者是长期受少数民族习俗影响的汉人,日常饮用的大多是“酪浆”,即经过加工的牛、羊奶。该书卷三记载,北魏时,南方齐朝的一位官员王肃投降了北魏朝廷,刚来时,不习惯北方饮食,“不食羊肉及酪浆等物”,吃饭时,经常以“鲫鱼羹”为菜,“渴饮茗汁”,并且“一饮一斗”,北魏的首都在洛阳,洛阳的一些士大夫们觉得很新鲜,把王肃称为“漏卮”,就是永远装不满的容器。几年后,在北魏高祖皇帝所设的一次宴会上,这个王肃,却“食羊肉、酪浆甚多”。北魏高祖问王肃:“你觉得羊肉比起鲫鱼羹来怎么样?”王肃迎合皇帝的爱好说:“羊肉好比是齐、鲁衣冠大国,鱼好比是邾、莒附庸小国,鱼虽然不能和羊肉比美,但还是春兰秋菊,各有好处。只是茗叶熬的汁不中喝,只好给酪浆做奴仆罢了。”这个话传开以后,人们就把用茗熬的汤叫做“酪奴”,以至于北朝的士大夫们在宴会上,“虽设茗饮,皆耻不复食”,只有一些新过来的南朝人仍然饮用。“茗”字的出现,其实是比较晚的事。东汉人许慎的《说文解字》中,原本就没有这个字,现在见到说文中的茗字是北宋初徐铉新附加上去的。茗的含义是什么?唐、宋人根据前人的传统经验,说茶树上的叶子,“早采者为茶,晚采者为茗”,迟摘的茶叶,就是较老较大的叶子,所以唐以前人们的“茗饮”,也就是用一般的大叶茶煮汁而饮,这是一种解渴式的粗放饮法。

更早一些时候,人们还把迟摘的茶叶叫做“荈”,这在古书上也有记载。

据《三国志·韦曜传》载,吴国的末代皇帝孙皓,穷奢极欲,宫廷中开起宴会来,往往从早到晚整整一天,赴宴的人每人至少得喝七升酒,不然就要受到惩罚。当时有一个叫做韦曜的大臣,酒量不大,只能喝三升,孙皓见他力不胜酒,常常“密赐荼荈以当酒”,据三国魏人张揖的《杂字》解释说:“茗之别名也”(《经典释文》引)。晋代的郭璞解释《尔雅》中的□字,“晚采者为茗,一名荈”,也是指迟摘的大叶茶。茗是南方人对茶的较早称呼,吴国人陆机所作的《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中说:“蜀人作荼,吴人作茗。”因为茗的别名又叫荈,所以陈寿就把现在的茶叫做“荼荈”了。用“荼荈”这两字来表示茶的,还有东晋大文学家左思的《娇女》诗:“心为荼荈剧,吹嘘对鼎□”;也有“荼茗”连称的,如陆羽《茶经》引南朝人著作《宋录》记载的和尚昙济,在八公山上设“荼茗”招待客人。

唐代以前,饮茶比较普遍的地方是蜀地。这里有关茶的古名流传也最多。西汉司马相如是蜀地人,他的《凡捋篇》记载茶叫做“荈诧”。西汉末年的扬雄在京城长安做官时,写了一部《方言》,书中记载:当时蜀西南人把茶叫做“□”。晋代的常璩写了一本专记蜀地人物故事、地理风俗的书叫做《华阳国志》,其中的《蜀志》记载:蜀王“封弟葭萌于汉中,号苴侯,命其邑曰葭萌焉”。蜀王的弟弟名叫葭萌,住的城邑也叫葭萌。明代大文学家杨慎是四川人,他在《郡国外夷考》中说:“蜀人谓茶曰葭萌。”荈诧、□、葭萌等等,在读音上都可以和现在的茶字读音找出对应和沿袭的关系。

唐以前人们饮用的茶叶,是不是都是迟摘的大叶,或者只是把这种茶叶不经加工而直接投放在釜中煮汁而饮呢?据文献记载,还是有不同饮法的。

唐以前的古代文献中,有早茶、真茶的记载。宋人编撰的《太平御览》卷八7七中收有东晋刘琨写给他侄子的一封信,刘琨在历史上是“闻鸡起舞”的英雄。他在信中说:“前得安州早茶二斤,姜一斤,桂一斤,皆所须也。吾体中烦闷,恒假真茶,汝可信致之也。”信中的早茶和真茶,是一回事。这种早茶,大概就是采摘较早的芽茶。不过这条史料还有可疑之点,因为陆羽《茶经》记载还有与这封信内容大致相同的信,原文是这样的:“前得安州干姜一斤,桂一斤,黄芩一斤,皆所须也。吾体中溃闷,常仰真茶,汝可置之。”一作“安州早茶”,一作“安州干姜”,未知孰是。真茶,宋人说是多年生大茶树上的茶叶,比起一般丛生茶来,味道更为淳厚。

唐以前人对茶叶的加工,见于记载的,是陆羽《茶经》。该书“七之事”中引《广雅》说:“荆、巴间采叶作饼,叶老者,饼成,以米膏出之,欲煮茗饮,先炙令赤色,捣末置瓷器中,以汤浇复之,用葱,姜、橘子芼之。其饮醒酒,令人不眠。”荆是现在的湖北江陵一带,巴是川东、鄂西北和汉中一带。所饮用的茶叶,叶老的就和米粥一块搅和制成茶饼,煮饮之前,先将茶饼炙烤成深红色,再捣成茶末,并拌上葱、姜、橘皮之类一块冲饮。陆羽所引的《广雅》,是三国魏时张揖所撰,这条材料也有可疑之处,因为现存的《广雅》中并没有陆羽所引的这段文字。同时,这段文字较长,和现存《广雅》全书的体例也不一致。这段文字还见于宋初人所编的《太平御览》,材料来源可能也是转引自陆羽的《茶经》。陆羽所引的这段文字,很有可能是唐以前人注释《广雅》的文字,窜入正文中,为陆羽所误引。这段文字所记述的饮茶方法和茶叶的加工,和唐、宋人的饮茶很接近,这至少可以说明,在陆羽以前,荆、巴地区人们对采摘的茶叶已经进行了加工并制成饼状,不再像以前那样,直接投入釜中煮饮了。

各地流行的方言,是保存古代风俗习惯的宝库。我们从宋人记载岭南一带人的方言中,可以推测出唐以前人们饮茶和制茶的情况。北宋赵令畴《侯鲭录》卷一记载:当时的岭南人“呼食为头,鱼为□,茗为薄、为夹,笔为双、为床、为枚。”在“茗为薄、为夹”下引古书注:“温公赏茗二百大薄”,又引《梁科律》:“茗薄若干夹”,所谓薄、夹,既是当时称茶的量词,又是形容词,是指把茶叶加工成片状、饼状而言。

唐以前人们饮茶的方式方法,由于史料的不足,或者传世的史料多有可疑之点,所以在饮茶史上,至今还颇有争论。上面,我们主要是从茶的古称和方言的角度谈了这个问题,从中可以看出,在唐以前,人们尽管对饮茶的要求不太讲究,但至少在南北朝时期,人们对饮用的茶已有所选择,稍后并有经过加工而制成的饼茶出现。唐、宋时的团、饼、片茶,是沿袭了前人加工茶叶的方法和形制才出现的,只不过对茶叶本身的要求更加严格、加工的方法更加精细、饮茶方式更加讲究而已。

同类推荐
  • 家常简易刀工分步图解

    家常简易刀工分步图解

    只需用简单的切割万式,就能让最家常的食材呈现出美丽又别致的样式,以及独特的口感。《美食天下(第2辑):家常简易刀工分步图解》选用最实用的切法,分步图解,详细演示,让您一看就懂,一学就会。
  • 天天营养百味:风味百姓菜

    天天营养百味:风味百姓菜

    本书汇百家之所长,列举的菜式都是普通的家常菜,做法简单易学,让您可以在自家的厨房里,利用最简单的器具,轻松制作出好吃、好看、好营养、好创意的各种家常菜。您只需要举一反三,便能让普通的家常菜因独特的做法而与众不同。
  • 快捷拌菜

    快捷拌菜

    《快捷厨艺丛书》精选了不同快捷烹饪技法做出来的1000种美食,包含1000多种营养功效知识及小贴士,读者既能学到做美食的基本技法,又能了解相关的营养知识,照本习读,新手亦能快速做出郁香昧美的美食来。
  • 拿手川菜

    拿手川菜

    川菜是中国汉族八大菜系之一,也是最有特色的菜系,民间最大菜系,同时被冠以“百姓菜”的美誉。川菜赢得国内外人们的青睐,许多人发出“食在中国,味在四川”的赞叹。川菜调味多变,菜式多样,口味清鲜醇浓并重,以善用麻辣著称,以其别具一格的烹调方法和浓郁的地方风味著称。传统的饮食习惯在物质丰富的今天,得到了发扬光大,随着人们饮食结构的改变,越来越多绿色的、天然的、健康的、风味独特的美味菜肴成了每个家庭必不可少的选择。《拿手川菜》教人们利用闲暇之时,烹制出具有浓厚家乡风味及地方特色的菜肴,获得健康享受的同时给生活增添活力。
  • 中华营养百味:美女养颜食谱

    中华营养百味:美女养颜食谱

    你是不是天生的美女,是不是天生丽质,这都没有关系,要知道世上没有丑女人,只有懒女人。赶快将自卑驱逐门外,翻开这本《美女养颜食谱》,看看书中都有哪些养颜的秘密吧!先透露一点,这是一本关于食谱的养颜书籍,让你在一日三餐中不知不觉变美人!不相信有这么容易的事吗?那就请你亲自打开书一睹真相吧!
热门推荐
  • 妾身有毒,君王请慎品

    妾身有毒,君王请慎品

    初见,她不识他,他拦她去路。再见,他被追杀,她卷入其中。他将她带在身边,倾尽一切宠她纵她,却唯独,不爱他。传言,君千御心里藏着一个女人,经久不离,但那个女人,却不是凤九歌。当阴谋被揭开面纱,身为棋子的她再无利用价值。那日,大雪纷扬,利剑刺穿腹部,她悔恨纵身坠入深渊,香消玉殒。次年,俏似凤九歌的公主一曲一舞惊艳四座,他问:九公主前来和亲,不知愿与谁结为连理?她浅笑勾唇,眸子明亮,指着龙椅上的他,简单吐出一个字,“你!”大婚之日,血染喜被,她说:君千御,飞蛾扑火又如何?上穷碧落下黄泉,也只有你,才配与我相爱相杀!后来,她将他的国,他的宫,搅得天翻地覆……
  • 我欲封神之通灵录

    我欲封神之通灵录

    符离村的孤儿伯牙因厌倦了人世的战争,心灰意冷之下跳崖自杀,却因祸得福的被万灵王所救,获得了灵界至宝通灵录。从此便与青梅竹马的苏玉一同踏入了拯救三界的道路
  • 超级农民混都市

    超级农民混都市

    走在回家路上的失意青年,竟被神秘靓丽的女子强上,醒来后发现世界变得不同了......
  • 碧野散文选集

    碧野散文选集

    碧野,作为一位紧随时代同步前进的作家,以其充沛的热情和执著的毅力,长期勤奋耕耘于文学领域,除“文革”期间被迫搁笔之外,始终笔耕不已,迄今已逾古稀之年,仍时有新作问世。因此半个多世纪以来,在其几经风雨、屡遭坎坷的文学人生道理上,已留下了三十多部计约五百多万字的累累硕果。如今从宏观角度予以回眸一览,不啻在现当代文坛上留下了其凝重的心血结晶乃至时代的一个侧面记录。诚然,碧野的文学创作是多方位的,诸如长、中、短篇小说以及报告文学等,都曾有过广泛的影响。
  • 独步神武

    独步神武

    神武大陆,浩瀚无边,武道九重天,橫挂人世间。一个废柴少年坚信只要刻苦努力,他就是最强,奇遇无字天书,获得惊世传承,从此踏上了一天逆天的道路,在这个世界中,强大的武者能够毁天灭地,翻山倒海,武道的奥秘,独步天下,战苍穹,成就最强武神。
  • 比比谁厉害

    比比谁厉害

    此书是翡翠创作的幽默故事合集,里面有世情幽默,励志幽默和生活幽默,令人捧腹大笑,忍俊不禁。
  • 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爱的慈善

    爱的慈善

    这是一个爱情悲剧小说,讲的是一个少年~许武~成长的故事。原本无忧无虑的少年生活,却因家境的贫穷,妈妈因丢失了一块钱,而心痛的不停的唠叨。从这一刻起,少年立誓长大了一定要赚大钱。果不其然,誓如人愿,少年从小学毕业到高中毕业,利用学习上的优势,给人做课外补果,可谓是顺风顺水。赚的锅满盆满,人生可是相当的满意。然后,杨家的一次意外变故,改变了许武改变了对人生,只是为了多赚钱的看法,从而走上了慈善之路!
  • 当老鼠爱上大米

    当老鼠爱上大米

    一只老鼠的爆笑人生:至于这只老鼠生天都吃什么,具体做什么工作,甚至于他长得是不是很英俊,这些都无人知晓。但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只老鼠也许就在我们身边,甚至这只老鼠本就是我们自己……
  • 网王之天籁旋律

    网王之天籁旋律

    打架是她的专长,翘课是她的最爱,耍酷是她的本性,神秘是她的兴趣,嚣张是她的名言,死缠烂打是她的绝招。俗话说得好“树不要皮必死无疑,人不要脸天下无敌”,好吧,尽管她不是个不要脸的人,但脸皮也绝对有你家地板厚!当她来到网王的世界,这种种小脾气谁能受的了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