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孩子在写作业的时候,总是没有耐心。比如有时语文还没有写完,便跑去背英语单词,英语还没有背熟,又回去做语文作业;或者总是无法坚持学习半小时,一会儿去听音乐,一会儿又躺在床上玩儿,不然干脆跑去看电视。这样的孩子确实很让家长头疼。
古语有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这句古语的意思就是缺乏耐力的人是无法取得成功的。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威蒙曾经做过一项试验,试验选取了150名具有较高智商的有为人士作为研究对象,结果发现他们的成功与自己的性格品质有着密切的联系,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就是耐力。
有耐力的孩子在学习的时候,往往会非常认真,比如写作业时会坚持写到最后直至完成。而那些没有耐力的孩子往往无法将一件事情坚持做完,这样的做事习惯将会极大地影响孩子的学习和生活。
一个人是否具有耐力,被认为是心理素质优劣、心理健康与否的重要衡量条件之一。当然,这也会对孩子未来的成功具有很大的影响。如何培养孩子的耐力,对他今后的人生道路非常重要。所以,家长一定要着力训练孩子的耐力,当然,在这个过程中,父母首先也要表现得具有耐力。
小宇属于性格开朗活泼的孩子。他刚上一年级的时候,对学习非常感兴趣,老师安排的内容,他往往很快就能领悟。但随着学习内容的增多,他渐渐变得不耐烦起来,作业不认真完成,老师安排的学习内容也不进行复习,家长对此事非常着急。
后来,妈妈决定暂时陪着他写作业,可是她陪孩子写作业的时候,一会儿接个电话,一会儿又拿着指甲刀剪指甲,有时还拿出小镊子拔眉毛……结果小宇被妈妈搅得更不能安心学习了。
试想一下,如果家长做事都飘忽不定,孩子怎么会受到良好的影响?所以,家长在责备孩子做事没有耐性的时候,不妨先审视一下自己,是不是给孩子做出了良好的榜样。
小林喜欢练习毛笔字,但却缺乏耐力,总是在练到半张字的时候,又跑去忙别的事情,家长对此非常苦恼。后来,妈妈想了一个办法,她和小林订了一个协议,每当小林练字的时候,妈妈就在一旁陪着看书,什么时候小林练完了规定的任务,妈妈的看书活动也宣告结束。过了一段时间,小林的耐力还真有了提高。
后来,即便不用妈妈提醒,他也能坚持到底。由此可见,家长良好的表率对培养孩子的耐力是非常有帮助的。如果家长帮助孩子养成了习惯,那么孩子的耐力将会是他终生的财富。
小孩子的年龄越小,耐力表现得越差。他们在做事的时候,往往会虎头蛇尾,有的甚至胆怯懦弱。这样的孩子做事缺乏坚持性,此时父母一定要坚持,不能因为孩子的要求而做出妥协。否则,孩子就会得到这样的经验:父母坚持不了多久的,只要我不改变主意,他们也拿我没有办法。这样的孩子做事会越来越没有耐心,而且稍有一点儿小困难,他们就无法克服。
那么,在生活中应该如何锻炼孩子的耐力呢?家长不妨试着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
(1)充分利用身边的小事来锻炼孩子做事的耐力。
比如说每天吃完饭后,让孩子洗碗、擦桌子、收拾房间等等。刚开始的时候,如果孩子做事半途而废,家长不妨在一旁加以鼓励。这样一来,孩子做事时就会用心,直到完全把这件事情完成。家长要明确地告诉孩子,事情既然已经开了头,就一定要坚持下去。
(2)人为地设置一些小障碍,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耐力。
孩子的耐力往往是在困难的环境里表现得较为明显。因此,家长不妨有意识地设置一些小障碍,为孩子提供克服困难的机会。要知道,坚持力需要辅以坚强的意志。如果孩子做事的时候,没有意志力,那么耐力是绝对谈不上的。孩子如果凭自己的耐力终于完成了一件事情,家长一定要及时赞扬。如果不这样做,孩子往往很难坚持下去。可以说,家长的鼓励是孩子培养耐力的动力。
比如说,当孩子坚持不下去向父母求助的时候,父母不妨告诉他,如果这条路走不通,一定要再试试下一条。其实,有很多路不管是直道还是弯道,都是需要孩子坚持到底才能看到胜利的希望的。如果他们没有耐力,则容易灰心丧气,坚持不下去。所以,家长不妨告诉孩子:坚持下去,你一定会成功的!
(3)教孩子学会自我暗示。
比如说,有的孩子做事时缺乏热情,可能与他们当时的心态有关系。
家长不妨教他们学会自我暗示。比如说教导他们心中要有信念,拥有决心和毅力,这样一来,只要努力,一定可以实现自己的目标。当孩子不想学习时,家长不妨教孩子暗示自己:“把这篇作文写完,然后我就可以休息了!”当孩子不想继续练毛笔字的时候,家长可以在一旁微笑着为他加油:
“明日的书法家,努力哦!胜利是属于你的!”孩子受到鼓舞,就会暗示自己,我一定行,从而有了坚持下去的勇气。
其实,很多孩子并非天生就有耐力,都是后天培养出来的。家长应该做的,就是善加引导,以三分监督,再加七分放手,让孩子成为一个有耐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