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619000000012

第12章

西汉时,李陵战败投降匈奴,汉武帝非常恼怒。大臣中原来赞颂李陵士气旺盛的人,见此情况都反过来责骂李陵。唯独司马迁对李陵持有不同看法,他直爽地向汉武帝陈述了自己的意见。他说,我和李陵素来没有什么交情,各走各的路,但我看他的为人,很讲交情、很讲义气、恭敬俭朴。他常常想“奋不顾身”以殉国家的急难,确有国士的风骨。如今李陵出了问题,大家都全盘否定他,我实在想不通。这次,李陵只带五千步兵,深入敌境,竭尽全力地杀杀敌,把个人的生死置之度外。他与单于打仗十多天,杀敌之数超过了自己军队的人数,杀得匈奴全都恐惧不已。匈奴单于在这种情况下,动员全国军事力量,共同攻击李陵,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李陵辗转战斗,拼死鏖战,最后因箭射完了,粮食吃光了,归路被切断了,士兵很多伤亡了,才被迫停止战斗。他的投降实在处于迫不得已,他不是真投降,而是想等待有利时机报答国家。司马迁最后还说,李陵的功劳也可以抵补他战败的罪过。武帝听了司马迁的话,大发雷霆,立即把司马迁关进了监狱。而廷尉杜周为了讨好武帝,对司马迁施行了当时最残酷、最耻辱的“腐刑”。

司马迁因身体和精神受到严重的摧残,内心极为痛苦,很想一死了之。但他冷静一想,如果真的死去,在达官贵人的眼中,也不过像“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以异?”那样死了不但得不到同情,反而让天下人耻笑。他认为“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什么要轻易了结自己的生命呢?至于人身受到侮辱,是完全在意料之中的事。他想到猛虎在深山里为王时,百兽见了都非常害怕,一旦被关进槛圈坑阱之中,也只得向人摇尾乞食,“故士有画地为牢,势不可入……”,如今我已被关进了监牢,有什么办法呢?历史上的王侯将相,如文王、李斯、韩信、魏其都受过侮辱,何况我们这些人呢!因此他决定坚强地活下去,忍受奇耻大辱,效法文王、屈原、左丘、孙子等人,在自己剩下的岁月里从事着述。由于艰苦、顽强地努力,他终于写成了《史记》这部伟大的着作。

居官守法

“居官守法”指为官谨慎,奉公守法。

此典出自《史记·商君列传》:“常人安于故俗,学者溺于所闻。以此两者居官守法可也,非所与论于法之外也。”

战国时,秦国国君秦孝公打算任用商鞅进行变法。即将实行的新法将大大提高农民和将士的地位,对秦国在当时称霸于其他诸侯国十分有利。但是,新法又威胁到了贵族和大大小小的封建领主的利益,因此变法之前就遭到了一些权贵们的反对,弄得秦孝公左右为难。有一天,秦孝公让大臣们端庄变法的事。大夫甘龙和杜挚极力反对变法。他们认为,风俗习惯不能改,古代的制度不能变,否则就会使大家不习惯,国家就会灭亡。

面对这些人的反对,商鞅据理力争。

他说:甘龙的话,是世俗之言。一般的人安于现状,学者们沉溺于自己的所见所闻。

这些人如果让他们当官谨守成法(居官守法)还可以,如果和他们谈论成法以外的事,他们就会一窍不通。古代的制度也许只适合古人的需要,但后来制度都变了,以前的制度也就没有了。成汤和武王改革了古代制度,却复兴了国家。所以,古代应用古人的制度,今人应用今人的制度。要想国家强盛,就得改革制度,实行变法。死守着古代的旧俗不变,就会亡国。

秦孝公非常同意商鞅的意见,便拜他为左庶长,于秦孝公三年(公元前359年)实行了变法。

马首是瞻

这个典故比喻服从某一个人的指挥或乐于追随某一个人。常写作“唯……马首是瞻”。

此典出自《左传·襄公十四年》:“荀偃令曰:‘鸡鸣而驾,塞井夷灶,唯余马首是瞻。’”

春秋时期,秦、晋两国虽有联姻,但为了各自的利益,却经常相互争斗。公元前558年夏天,晋悼公派元帅荀偃和栾黡(yǎn演)率鲁、莒、郑、卫等国军队攻打秦国。军队到达泾水,诸侯的部队不愿意过河。晋国大夫叔向朝见鲁卿叔孙豹,并决定由叔向去准备船只。叔孙豹念了《匏有苦叶》这首诗中的一段,进行了动员。

后来,鲁国、莒国的军队首先渡河。郑国的子蟜进见卫国的北宫懿子说:“亲附别人而自己不坚决,没有比这个更令人厌恶了,把国家置于何地?”懿子很高兴,于是两人去见诸侯的军队,劝他们渡河。军队渡过泾水以后,秦国人在泾水上游放了毒物,诸侯的士兵死了很多。郑国司马子蟜率领郑军前进,其他国家的军队也都跟上来了。联军开到秦国境内的棫(yù玉)林,秦国仍不愿媾和。

茅门之法

“茅门之法”比喻必须执行的严肃的法令。

此典出自《韩非子·外储说右上》:“荆庄王有茅门之法曰:‘群臣大夫诸公子入朝,马蹄践溜者,廷理斩其辀,戮其御。’于是太子入朝,马蹄践溜,廷理斩其辀,戮其御。太子怒,入为王泣曰:‘为我诛戮廷理。’王曰:‘法者所以敬宗庙,尊社稷,故能立法从令,尊敬社稷者,社稷之臣也,焉可诛也?夫犯法废令,不尊敬社稷者,是臣乘君而下尚校也。臣乘君则主失威;下尚校则上位危。威失位危,社稷不守。吾将何以遗子孙?’于是太子乃还走,避舍露宿三日,北面再拜,请死罪。”

这段话意思是说:

春秋时期,楚国国君荆庄王(即楚庄王)才能出众。他整顿内政,兴修水利,重视耕战,成为春秋五霸之一。当时,周代诸侯宫廷南面的宫门,称作雉门,在这个故事里称作茅门。为了管理雉门,荆庄王制定了有关的法令,称作“茅门之法”。

茅门之法规定:“群臣和公子们到宫廷来朝见楚王时,谁的马蹄践踏了茅门外的散水,就由宫廷里的法官把他的车辕砍断,把他的车夫处死。”有一次,太子入朝,马蹄踏了散水,法官就遵守法律规定,砍了太子的车辕,处死了太子的车夫。太子非常愤怒,到宫廷里对着荆庄王哭诉说:“请父亲为我杀死那个法官。”庄王说:“法令是用以敬宗庙尊社稷的,因此凡是能立法守法,尊敬社稷的,都是国家应当器重的臣子,这样的人怎么可以把他处死呢?触犯法律,不听从命令,不尊敬社稷,那就意味着臣子凌驾在君王之上,下面的人喜欢计较、报复。臣子凌驾在君王之上,那么君王就要失去权威;下面的人喜欢计较报复,那么上面的君王就会受到威胁。权威丧失,君位危险,国家就会灭亡。到那时,我拿什么留给子孙后代呢?”太子听了这番话以后,立即跑了出去,离家在外露宿三天,朝向北面连连磕头,请求处以死罪。

明察秋毫

“明察秋毫”形容目光敏锐,连极小的事物都看得清楚。

此典出自《孟子·梁惠王上》:“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

战国时,有一次齐宣王请求孟子讲述有关齐桓公、晋文公称霸的事,孟子回答说:

“孔子的学生只学仁、义、道、德,从来没听说过以武力称霸的事,所以我不会讲。

不过,如果大王愿意听有关‘王道’的事,我会尽力讲好的。”齐宣王说:“您讲一统天下的事吧!”孟子回答道:“大王只要有同情心,就可以统一天下。”齐宣王笑了,说:“哪有这么简单的事,何况,同情心与统一天下又没有关系。”孟子接着说:“我听人说,有一天,大王坐在堂上,有人牵着牛从堂下经过,大王看见了,就问去哪里。那人说,准备杀牛用它的血祭钟。你就叫那人把牛给放了,并说:‘牛又没有罪,为什么要杀它呢?我不愿看到它被杀时那可怜的样子。’那人说:‘那祭钟怎么办呢?’大王就叫他用一只羊代替。由此可见,大王是有同情心的,正因为有同情心,才会爱护老百姓,爱护老百姓国家就会强大。”

齐宣王听了,摸着头说:“现在想来,真有些不能理解,齐国虽小,也不至于连一头牛都没有,难怪老百姓说我吝啬。”

孟子说:“这没有什么奇怪的,只是老百姓不理解大王的情意。表面看,牛和羊都是死,大与小又有什么区别,但实质上却不同了。”齐宣王说:“我这种心情与王道有什么关系呢?”孟子回答道:“如果有人向大王报告:我的力量能举三千斤,却拿不动一根羽毛;我的眼睛能看清鸟兽的细毛,却看不清眼前的一车子柴火。大王相信吗(“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肯定不信。大王只要有同情心,就应该把同情心扩大到全国,这是大王能做到的。”

齐宣王最后说:“您说了这么多,但我还是不喜欢王道。”

天无二日

“天无二日”的意思是,天上没有两个太阳,比喻一国不能同时有两个国君。

此典出自《汉书·高帝纪下》:“天亡二日,土亡二王。皇帝虽子,人主也;太公虽父,人臣也。奈何令人主拜人臣!”

同类推荐
  • 欧也妮·葛朗台(名师1+1导读方案)

    欧也妮·葛朗台(名师1+1导读方案)

    这部小说的突出成就是成功地塑造了一个狡诈、贪婪、吝啬的资产阶级暴发户的形象。他靠囤积居奇、投机倒把,成为苏缪城的首富。他刻薄吝啬,把金钱看得重于一切,不惜逼走因父亲破产自杀来投靠他的侄儿,折磨把自己的私蓄送给堂兄作盘缠的欧也妮,并因为反对女儿与落难公子的爱情,把袒护女儿的妻子虐待致死。他所有的乐趣都集中在积聚财物上,死时留下一份偌大的家产,却无补于女儿的命运。
  • 学校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学校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一所学校是一部历史,沉积着各个历史时期的校园文化生活,记载和延续着学校的学术传统和文化精神。从某种意义上说,学校的发展可视为对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开拓。
  • 飞扬:第十四届新概念作文获奖者佳作散文卷

    飞扬:第十四届新概念作文获奖者佳作散文卷

    《飞扬:第十四届新概念作文获奖者佳作散文卷》主要收录第十四届全国新概念作文获奖者的优秀散文作品,这些作品空灵隽秀、质朴绵长,表达着新概念获奖者他们卓越的思维、丰富细腻的情感和超强的文字驾驭能力。对于参加中考及高考的考生来说,本书可以当做作文“圣经”。对于喜爱青春文学的青少年读者,本书也是不错的青春文学阅读宝典。
  • 语言理论与实践

    语言理论与实践

    沿袭了5千年的中华文化,其博大精深是毋庸置疑的。而作为其载体的中文更是中国人的骄傲。然而,近年来,由于外来语言的冲击,语文课对新一代的魅力不比从前。该如何改善这一现象,重现语文课的迷人风采……
  • 学生人道主义的教育

    学生人道主义的教育

    学生德育是指学校按照一定的社会道德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学生进行思想、观念和道德等方面的影响,并通过学生积极的认识、体验与践行,使广大学生形成社会所需要的道德品质。学校德育教育的目标是德育工作的出发点,它不仅决定了学校德育的内容、形式和方法,而且制约着德育工作的基本过程。
热门推荐
  • 人类神秘现象破译

    人类神秘现象破译

    本书讲解的主要内容为神秘现象。在某些问题上,在资料客观翔实的基础上,也进行了大胆假设和小心求证,也许其中的观点并不能为读者接受,但是能引起广大读者的兴趣就已经达到目的了。
  • 幻想三国狂澜曲

    幻想三国狂澜曲

    《幻想三国狂澜曲》将带你走进我的梦想世界!!!本人第一本三国类题材小说,还望大家支持,鼓励.有了你们我就会跟有动力!谢谢!大家对我的支持。以下面杂诗,表小说,主角生平。吕奉先武勇如魔,虎牢关大战三英诸葛亮智慧如妖,草庐三请天下分不闻天下秋子义,智勇双全二无敌天下谋士皆无谋,为我一谋破千万天下武夫皆无勇,为我一夫挡万军慢慢的一天一天的接受这,这个社会给你所带来的束缚!慢慢的呢,你就按照着这样的日子过活,生活在这个年代。年轻时候的激情,已然荡然无存到了!现在剩余的只有这残岁的梦想亦是幻想!
  • 诰命赌妃:倾城笑

    诰命赌妃:倾城笑

    顾清歌稀里糊涂的穿越到一个莫须有的朝代竟然中了春毒?刚好旁边又出现一个裸体男子?顾清歌来不及思考任何东西,迷失在欲望里。从此,她以相府嫡女身份在这个不知名的朝代,掀起一段段孽缘...【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超圣神

    超圣神

    她是个纯真的高中女牛也是个冷酷无情的杀手,三世穿越,二世因某种原因得到漫画中《偷星九月天》中的第七感,而且不是一种而是十种更夸张的是最后又灵魂穿越了来到一个不一样的世界。灵魂来到另一个世界后附在了一个家族中十二废材女孩的身体,因她的到来使她成为了这世界与时空的神话,这是强者的世界。融合万能成为超圣神自由穿梭于数万时空、宇宙、过去、与未来、掌握生死、创造与毁灭;宇宙、时空、神在她手中是纳米般小颗粒想知道故事就来阅读吧!前几章写的不怎么好请大家多多包涵。
  • 做林徽因一样完美的女人

    做林徽因一样完美的女人

    林徽因,这个被奉为传奇的女人,也只是活得更勇敢、更用心的普通人!没有哪一种命运是更好的命运,每个人都有自己要面对的各种问题。本书以林徽因为模本,在详细展开她的生活的同时,告诉被现实包围,却依然有梦的女人,要像林徽因一样,学会主宰自己的生活。不自卑、不哀怨,一日一日来,一步一步走。当你成为自己的英雄,那些遥不可及的幸福和喜悦,得到都是必然!女性读者比男性更关注林徽因,更容易崇拜她。因为,她活出了一个女人所能希求的全部梦想!我们这本书展现了一个绝代完美的女性典范,告诉所有积极追求自我魅力和价值的女性,做女人就要做林徽因这样完美的女人,学做林徽因这样的女人,就能收获爱情与事业双丰收。
  • 重生之一世长安

    重生之一世长安

    这是一个温馨的故事。重生,拥有第二次生命。上一世,她是个被人抛弃的孤儿,无父无母,又盲又哑。这一世,尽管她身患心疾,但却拥有着令人嫉妒的家世、头脑还有容貌。这一世,她能看到蓝天白云绿草茵茵,这一世她能嬉笑怒骂伶牙俐齿,这一世,她拥有爱她至深的家人朋友。长安时常想,这一世会不会是上帝对她的补偿。补偿上一世的孤苦伶仃无依无靠,补偿上一世最后受到的痛苦与折磨。所以,这一世,她只想做一个孩子,享受被人宠爱的感觉。她只想用她的头脑和行动来守护她的家,还有她爱的人。(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蠢蠢欲动:三度锥心绝恋

    蠢蠢欲动:三度锥心绝恋

    他将她禁锢在身下,波光流转,美眸中闪烁着陌生,“不认识?”,恨不能将她撕碎,初遇时青蛙王子VS白衣胜雪,二度邂逅,战魂修罗冥王为传说中媚若无骨的妖艳蓝玫瑰破身。她是孤儿院的孩子王,是抑郁寡言的网络写手字“彦青”,是宿舍里的二百九老幺,谁敢欺负我家纯情公主,TOP四大美女让他躺着出去。他不知道她的一切运行轨迹只为幼时雨幕中的决绝身影,噩梦缠绕的小兔子战战兢兢问:“彦,我们是不是永远也不分开?”——冥王殿下邪魅的逼近:“青儿,我会一直陪你到地老天荒,你跑不掉的!”【战魂系列一青青篇】
  • 神国第一律

    神国第一律

    一个本该两岁就觉醒铠种成为修炼者的天才少年,被人用神秘符阵禁锢铠种后,直到十六岁才觉醒铠种。看他如何逆天改命奋起直追;当梦想伴随着死亡,方铖的选择是,让梦想在死亡的刀尖上飞!
  • 晚清攻略

    晚清攻略

    一觉醒来,我成了李鸿章的儿子,我也成了起点的穿越一族.甲午战争还有一段时间才爆发,我还有时间,我能够像其他穿越者一样扇动蝴蝶翅膀吗?有架空却也很接近真实!
  • 哀伤那么长

    哀伤那么长

    是谁,在青葱岁月里允诺陪她到老;是谁,在盛景年华里毅然背身而立;是谁,在花信之际又将她苦苦追寻。四年前,是谁将她带入背叛的旋涡;四年里,是谁将她带离强迫的泥潭;四年后,又是谁,对她求而不得。飘飞的蒲公英落了地,那生命也归了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