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624300000029

第29章 附录1

不仅仅是“一个人”的诗歌史

你写这本书的初衷是什么?

前些年,我发表过很多诗歌,发表得多了,就有些厌倦,想干些其他的事情,于是我想到了写一些与诗歌有关的随笔。通过思考,我发现,新时期以来,那么多优秀的诗人和作品涌现,对他们的作品的评论也不少,但就是没见到一本系统论述诗人们的成长经历和创作特色相结合的著作,于是我想试一试自己的能力,给自己一个目标,也让家人为我荣耀一下。

我看你太太的文章中提及,这本书中的文章从2002年就开始创作,从那时候起,你是否就已经有了这本书的轮廓?写作其间有哪些困难?

最初,我只是想写一个系列随笔,从个人阅读的角度出发,结合诗坛现象,系统地梳理一下新时期以来的代表性诗人、诗作以及诗坛事件,还没有清晰的轮廓。因此,收录进目前已经出版的两本《一个人的诗歌史》中的十篇长文,它们的最初模样仅仅是两三千字的小随笔,比较片面地谈论各位诗人的代表作以及我对这些诗人的阅读印象。2003年,《星星》诗刊以每月一篇的速度为这些文章开了近一年的专栏,当时我还不满三十岁,这是该刊第一次为“70后”诗人开评论专栏,引起了一些反响。严格地说,我作为一个评论家的身份,就是从那一批文章的发表开始的。

正因为《星星》专栏的推动,我的野心开始膨胀,开始有意识地收集资料,对原有文本进行充实。在后来的几年中,随着阅历的丰富、接触材料的增多,以及与所写的诗人交往渐多,那些文章逐渐从两三千字充实到六七千字,然后是一两万字,最终形成了目前这样的每篇三五万字的规模。到了2008年初,《一个人的诗歌史》系列图书的构架在我心里已经十分明晰了。

写作这两本书,遭遇过哪些困难?

写作的困难包括两方面。一是材料收集整理的困难。一篇三五万字的文章,背后的基础材料可能是三五十万字。关于这些诗人的自述、书信、回忆,以及别人对他们的作品的评论,对他们生活的介绍,等等,只要能够接触到,都必须认真地阅读,然后进行考证、甄别、归纳、整理,最后还要加入我自己对他们的采访、阅读理解过程以及对他们为人的印象、作品的解读等。一篇三五万字的文章,花费的精力足以完成一个长篇小说。所以,我在很多场合都毫不讳言我对这两本《诗歌史》的偏爱,因为里面有我太多的心血。我妻子在第二部的序言中透露我曾为了写作这本书而晕倒,朋友们很震惊。其实这并不算什么。2010年1月中旬,我刚拿到出版社寄来的《诗歌史1》样书没几天,身体扛不住了,到医院打了八天针;2010年12月初,我拿到《诗歌史2》样书刚好一周,旧病复发,到医院住了十五天。我觉得《诗歌史》是我的命,当我透支了它时,命运会适时地给予提醒。

另一个困难是文章形式的确定。阅读过我《诗歌史》系列作品的读者,对这两本书的定位有一些分歧,有的读者认为这是一本随笔集,另一些读者认为它是一部理论专著,还有一个记者把它当作一部新闻作品集,而当当网则把《一个人的诗歌史》同时列入了传记、随笔、文艺理论三种序列之中。也就是说,我的这一系列作品,到底属于什么文体,比较难以定位。用我在后记里的话说,“它不仅仅是谈诗,还有诗人的成长故事、作品细读、诗坛状况介绍等,总体而言,它是一部随笔集,但它又兼容了文学评论、人物传记甚至新闻报道的特征。而书中引用的那几十首诗,也足以构成一个优秀的诗歌选本”。那么,既然同时拥有这些特征,如何平衡它们,就成了一大难题。2008年年底和2009年年初,我曾经花了将近半年的时间来思考文章的形式问题,最后我将其定位为随笔集。既然是随笔,它就应该有一个中心,我把每篇文章的中心定位为“命运”,通过“经历+作品”的方式反复展现——从一个诗人的成长经历,读者可以看到时代的背景和一代精英的命运;从他们的作品,你可以看到他们的思考和思想深度。

既然名为“一个人的诗歌史”,当然是以个人角度来审视和阐述诗歌史,请问您选择代表诗人的标准是什么?

其实,虽然说是“一个人的”诗歌史,但对于我的同龄人(“70后”)而言,我所写的这些诗人同样也是“他们的”,顾城、海子等诗人的作品已经形成了一个小小的传统,在影响着我们、纠正着我们。目前,这些诗人的大部分已经成为中国当代文学史的座上宾,可见,对人物的选取,读者、诗歌界同行以及文学史研究者是有一些共识的。当然,也有例外,比如黄灿然,很多普通读者对这个名字不熟悉,近几年出版的中国当代文学史和当代诗歌史中对其也很少提及,但在我看来,黄灿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最重要的诗人之一,他的诗歌、翻译和文论的价值,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步增强。给黄灿然以海子、西川等人同等的地位,是我对自己的认知能力的一个赌博,我相信自己不会看走眼。正因为我在尊重大多数人的共识的基础上,作出了个人的选择,“一个人的诗歌史”几个字才更为名副其实。因此,要我说选人的“标准”,我可以归纳为:对读者的影响力、作品的创造性以及所达到的深度。

当然,可能有人会问:另一些诗人同样具有巨大的影响力,作品同样优秀,你为什么不写他们。对此,我只能回答:一个人的能力和精力是有限的,我不可能面面俱到。在我正在写作的《诗歌史3》中,还会写到一些诗人,甚至会写一些具有实力但还未获得广泛关注的诗人,但这仍然远远无法概括诗坛的全貌,这是没有办法的事。好在我写的仅仅是“一个人”的诗歌史,以后应该会有另一些人撰写他们眼中的诗歌史,这样,几种“史”结合起来,读者对诗坛状况的了解就更为全面了。

我注意到,你写的诗人都是当代的,实际上你是在写一个自己同时代的诗歌史,而且其中很多与你相识,这样会不会出现一些粉饰性的曲笔呢?

严格地说,虽然我和我笔下的人物都是当代的,但不是同时代。我是20世纪70年代出生的,我笔下的诗人绝大部分是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前期出生的,与我相差10—20岁。他们亲身经历了“上山下乡”和风起云涌的20世纪80年代,而1986年徐敬亚等人在《深圳青年报》和《诗歌报》操持现代诗大展时,我还在读小学。因此,对于诗歌写作来说,他们比我早一代甚至两代,我们这一代人,是读着他们的诗歌长大的。

但是正如你所说,我和他们共同经历了诗歌之火逐渐冷却的20世纪90年代和新世纪,而且随着我的成长,我和很多前辈诗人成了朋友,或者成为“熟人”,时常能在各种场合见面,这样一来,怎么样“写”他们,的确成了一大难题。首先,我不能乱写,因为除了那些因意外去世的诗人,大家都还健在,对同一个诗歌事件,很多人都亲身参与过,要是乱写,马上就会被人质疑。但也不能粉饰笔下的人物,如果是这样,那这本书就仅仅是我一个人的“私人致敬文本”,没必要出版。所以,我得为自己的行文把好“度”。我自认为我的立场是客观公正的,书中对一些诗人和诗歌的赞扬,是发自内心的,因为他们的确优秀。如果一个读者面对欧阳江河的《玻璃工厂》、《傍晚穿过广场》等作品,面对顾城和海子的绝代才华,只是淡淡地说了一句“不过如此”,我会认为他不够诚实。一个读者,对好诗人和好作品要有尊重的态度。事实上,书中有很多地方对我笔下的诗人是批评的,只是比较委婉而已。

就像你自己所说,有几个诗人是你从来没有接触过的(譬如张枣),仅仅通过资料的整理而成,你觉得写他们和写认识的诗人有何异同?是否会担心二手资料影响真实性?

我写已故的诗人和写健在的诗人时,心情没有什么变化,更不会因为死者不能反驳便以为自己可以妄言,毕竟,我持的是同一个标准。

在目前已出版的两本《诗歌史》所写到的十位诗人中,除了顾城、海子、张枣三位英年早逝的诗人与我没有接触过,我与其他几位诗人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对于与自己没有联系的诗人,我的确主要依靠收集到的材料。至于真实性,则需要依靠多方面对照、求证了。我比较自信的是,写张枣一文的史实,由张枣生前最好的朋友柏桦专门审订过;写海子一文,审订者则是海子生前最亲密的朋友西川;写顾城的文章,顾城的姐姐顾乡也在百忙中阅读了一部分,并提出了几个意见。所以,真实性问题,应无大碍。

另外,虽然这几个诗人去世了,但并不意味着我所了解的都是二手材料,我在写作的过程中,仍然通过自己对他们的亲属好友的采访而获知一些相对新鲜的情况。比如说顾城,他1986年带谢烨到过我所在的城市,参加著名的漓江诗会。当时我才读小学,自然无缘与其见面,但当时接待他的一些桂林作家后来成了我的朋友,他们向我透露了当年顾城在桂林的一些表现,而这些情况,朋友们一直都没有形成文字。就在前两天,朋友王布衣还告诉我一个顾城当年在桂林的趣事:顾城在和王布衣结识后,递了一张顾工的名片给王布衣,说,对不起啊朋友,我没有工作,不能印名片,所以我给一张我父亲的名片给你吧。

您自己也写诗,书中对于诗歌的评论也不少,在你看来,谁是当代最优秀的诗人?

这倒真是一个很大的难题,所谓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我所写的,都是具有标志性的诗人,要从中挑选出一个“当代最优秀的”,我下不了手,而且也太容易滑入片面了。我只能说,通过我对顾城诗歌、讲演稿和散文的全面接触,我认为顾城不仅仅是“童话诗人”这个范畴所能界定的,他是一个厚重的诗人;欧阳江河的诗歌,不管是现在还是再过五十年,人们也无法绕过,人们应该对他的《傍晚穿过广场》等作品脱帽致敬;于坚正在成长为“信手拈来即是诗”的大诗人;西川作品中的雍容气度以及他为人的平和,让我对他持有最高的期待。还有多多、王家新、韩东、柏桦、黄灿然、李亚伟、陈先发、雷平阳、蓝蓝……都是优秀的诗人。

《一个人的诗歌史》还有3、4等后续作品吗?如果有,计划什么时候出版?

在我原本的计划中,《一个人的诗歌史》系列会有六本,但鉴于前面谈到的每出版一本《诗歌史》我都会生一场病的“惯性”,我打算把自己的“野心”缩小了一些,把原本六本的计划精简为三本或者四本。正在创作中的《诗歌史3》,涉及一些20世纪80年代中期成名的诗人,但更多的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成名的诗人。如果还有《诗歌史4》,将不再以“人”为主,而是全面梳理新时期以来的诗歌出版物、争论、事件、关键词等。至于何时出版,不是我考虑的事情,我只能说:不出意外的话,《诗歌史3》应该能够在今年年底完稿。

提问者:《深圳晚报》记者刘琨亚

2011年1月

同类推荐
  • 萧红散文集:我有着青春的时候

    萧红散文集:我有着青春的时候

    有人形容萧红,她不是烟花,却比烟花更寂寞,她不是海棠,却比海棠花更为苦恋断肠。萧红,这个东北女子,犹如一朵生长在冰天雪地里的海棠花,孤傲冰洁在那个零落纷扰的三十年代,是一抹凄艳亮丽的红。卧听着海涛声音的她,短暂生命里是如何承受这寂寞长途的呢?从她的文字里,或许可以找到零星解答。书中基本涵盖了萧红的所有散文,其中《商市街》相当于她与萧军同居时期的日记,而书信《致萧军》中更是袒露萧红热恋时的情态,更有她描写家乡生活和悼念祖父的散文,从这本书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真实的萧红。
  • 草原上的太阳

    草原上的太阳

    《草原上的太阳》是一本介绍尼玛先生生平事迹 的力作之一。尼玛先生仙逝之后,较全面、系统的写先生的生平事迹 的著作主要有三 部:一是1991年,由阿坝州教委徐长富同志写的《尼 玛办学模式》;二是1997年,由先生的高足之一、藏族青年学者供秋仁 青根据先生《自 传》,按藏族传记体写法,用藏文写成的史料性专著 《尼玛传》;第三本是1993年阿来同志写的这本《草原上的太阳》,这 是一本以一个藏 族青年作家特有的眼光,运用纪实文学的表现手法, 全方位,多角度反映尼玛先生不平凡的生平和事迹的书。这三本书的 共同点是,完 全忠实于尼玛先生其人其事。
  • 民间原型与新时期以来的小说创作

    民间原型与新时期以来的小说创作

    本书在神话相对贫弱,民间故事、传说十分富有的汉语言文化背景下,从中国立场出发,把建立在丰富神话谱系基础上的西方“原型理论”与中国经验联系起来,从中国民间故事、传说中发现“原型”在新时期以来小说中的呈现方式,深入地说明了新时期文学与本土民间文化的关系,对于中国当代文学研究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你要配得上你所得到的爱

    你要配得上你所得到的爱

    有一种爱,默默无声,只是在我们跌倒时,在我们哭泣时,在我们孤单无助时,握住我们的手,拭去我们的眼泪,给我们一个大大的拥抱。有一个人,他的每一个微笑,每一个注视,每一个牵手,都饱含着深深的爱意。即使全世界与我们为敌,他也是我们最后的温暖。所以我们要变得更好,配得上所得到的爱。本书是一本关于亲情、爱情的情感美文合集。亲情和爱情是一个人生命中最重要的部分,一个占据我们前半生,一个占据我们后半生。面对这两种感情,我们都会生出不同的感悟,也会走不少弯路。本书用一个个情感小故事讲述父母对子女深沉的爱意以及青春年少时蒙眬的爱情,给读者一些启示。
  • 国学句典国学文典大全集(超值金版)

    国学句典国学文典大全集(超值金版)

    中华历史源远流长,上至黄帝时期下至今朝今日,绵延五千多年的时间。在这漫漫的历史长河之中,先人们为我们留下了数不尽的文化珍宝,让我们后人受益无穷。这其中就包括许多脍炙人口的国学文典和人们口口相传、耳熟能详的国学句典。这些丰富多彩的国学文典和国学句典,是中国无数先人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并结合时代特色和亲身体验总结提炼出来的真情实感、经验见识,蕴涵着丰富的人文精神修养要素。它们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熠熠闪光的瑰宝,也是中华民族永恒的精神财富,滋养了中华民族子孙万代的心灵世界和思想家园。
热门推荐
  • 边走边悟

    边走边悟

    智者说:一花一天国,一树一菩提,一沙一世界。真正有智慧的人,往往从小细节中看到大景观,从小故事中悟出深刻的道理,从小事件中总结出真智慧。所谓“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那些博大精深的内涵,往往孕育在最简单最常见的事物中。《边走边悟(人生典藏版)》辑录的小故事内容经典,语言活泼,所有的故事均经过精挑细选,滴水藏海,小中见大,还原了本来简单的人生真谛和深刻道理,读之,让人的心灵为之震撼,或了然于心,或醍醐灌顶。在这里的每一次驻足沉思,都会让你体验到新的人生风景。
  • 名人之死(大全集)

    名人之死(大全集)

    本书记录了许多名人的死亡事件,讨论了死亡对于人生的意义,称得上是一本厚重之书。在书中,编者详细地介绍了200多位名人一生中的最后时光,以及他们临终时的一言一行。其中既有奸佞小人的贪生怕死、卖主求荣,也有民族英雄的大义凛然、视死如归;有千古帝王的劫数难逃,还有治世谋臣的凄凉下场;有孤傲书生的黯然魂销,更有烟花柳巷的绵绵绝唱……有阴谋,也有冤屈;有陷阱,也有泪水;有正气,也有情义……
  • 我的魔女王妃

    我的魔女王妃

    无故穿越公主当闺密.宫主当小弟.皇上当朋友.神马怎么跑个渣男出来,还是个王爷……哎呀妈呀!渣男要娶我?你有钱吗?没钱那我嫁你干嘛?
  • 嘻哈穿越记:无颜王妃

    嘻哈穿越记:无颜王妃

    现代人搞穿越,才貌双全就是抢手!在古代捞钱,捞色,捞美男……一个都不落!玩转古代人,看美男们为她痴狂!试问她是否舍得舍弃只从一?还是踏上母猪生活,美男全部收?我们拭目以待!
  • 古希腊神话和传说

    古希腊神话和传说

    世界文学名著是整个人类智慧的结晶,具有巨大的思想和艺术魅力,它以深邃的思想,精湛的笔触和独特的视角,观察,思考,审视,表现着不同时代的社会与人生;它有着非同凡响的力量,不仅能改变人生,在某种意义上,还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历史的发展。它是人生中不应错过的精神驿站。阅读世界名著,体验其中的文化价值和审美思想,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和提高人文修养,并以此了解社会,解读人生,为走向成功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 网游之极品穷人

    网游之极品穷人

    由中、美、德、法、日、英六大当今超级大国的精英技术研究科学家共同开发出了一款也是历史上第三次虚拟网游程序。这款虚拟游戏真实程度达到100(百分号),这一惊人成就已经在研发人员内部内测并得到了证实。可信的是由六国官网中可以看到政府的告示,光是这一点便能充分的证明。因为不管他还是她还是她都把钱用光了。司空木林为了买游戏仓而把钱用光了,红音为了买游戏盔而把钱用光了,墨冉冉因为把钱全给了司空木林也把钱用光了。这难到是缘分?
  • 与文征明书

    与文征明书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大神卖身不卖艺

    大神卖身不卖艺

    一座似锦繁城,她和他在冥冥注定中交织起千丝万缕;一款当红网游,她和他们在素不相识中堆积起深厚情义。当现实碰上游戏,说不清道不明……当小白遇上大神,剪不断理还乱……自打小学一年级屁颠屁颠在马路边捡过一枚金灿灿的五毛钱钢蹦外,一直长眠不醒的RP这个强求不来的东西彻底和南柯纠缠不清了……触发百年难得一遇的隐藏任务;引来众生匍匐膜拜的全服大神;爽虐手无缚鸡之力的纯良小白;进入万人虎视眈眈却望而止步的第一家族……小白做萌徒,大神当狮虎,更有无良闺密和青梅竹马为自己两肋插刀肝胆相照。
  • 既然莺语正丁宁

    既然莺语正丁宁

    “季燃,你要知道,我是因为会了才不学,不是因为不学才会的。”苏亦恒手撑在车玻璃上,露出一截好看的手腕。天!醍醐灌顶!季燃一连星星眼的看着这个带着天生带有光环的人。
  • 反穿越之荒诞大法师

    反穿越之荒诞大法师

    国破家散人亡。带着仇恨穿越到21世纪的龙浩,携带着他那头东方神圣巨龙,又会有怎么样的奇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