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婉的“卓越”才能追求
(1)艰苦岁月
苏婉是一名由知青成长起来的女心理学家,她创办的国际咨询有限公司是国内首家心理咨询机构,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专业人才,回想苏婉的成功,发现她的成功与她追求卓越是分不开的。1968年,初中毕业的苏婉从上海下放到与前苏联一江之隔的黑龙江省萝北县,成了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的一名知识青年。地域的巨大差异以及由于家庭成分不好而受到的歧视使苏婉的处境异常艰难。但这个特别要强的女孩子,不想被环境击垮,她在心底叮咛自己:越是出身差,越是要干好,不然一辈子都没有抬起头来的一天。
收割玉米的季节,水田里水寒刺骨,苏婉早下晚上日日浸泡,目的只是多掰几根玉米棒子,即使弄成了尿路感染也在所不惜;80公斤的粮包,全团没几个女知青能扛起来,而此前从未干过重体力活的苏琬,在扛粮包时咬牙硬挺,速度上始终没有输给过男生……这些刻意的磨炼,让苏琬臭到哪里的同时,也香到哪里。臭,是因为拥有一个当时社会所不齿的家庭出身;香,是因为她是闻名全团的劳动楷模。这些磨炼,也让她在经历一些今天看来难以承受的苦难时,宛若寻常。
“珍珠岛事件”前夕,苏婉被抽到一片原始森林里修筑战备公路,熊吼虎啸虽然让人胆战心惊,但更麻烦的却是蚊子。假如无意间裸露出的一点皮肤觉得痒时,一巴掌下去,拍死的蚊子绝不少于四五十只;吃饭时不戴皮手套,手里端的碗十有八九会摔到地上;最难办的事是解决“内急”,没人能坚持在地面入厕,后来大家想了个办法:在大树的顶端修建了一座厕所,那里蚊子难以企及。此后,在整个修路期间,苏婉每天就沿着木梯上上下下几度往返。在苏婉今天的回忆中,修路过程不单单是艰辛和寂寞,更多的则是她对世事的理解和感悟。
千辛万苦走过,都是人生磨炼。黑龙江的14年,对于苏婉来说,是永远不会磨灭的记忆、体验和积累,包括读师范、当老师、考大学。此后每逢选择或挫折,东北的那段历程都会让她底气十足。
家庭成分不好而受到的歧视使苏婉的处境异常艰难。1986年,从东北师大毕业分配上海社科院工作了4个年头的苏婉,为了一个并非十分清晰的目标,托关系、找朋友,在毫无保障的情况下,把自己弄进了美国纽约市立大学。
出国前,她的想法很单纯:就是要自己养活自己,提高生活质量。
刚进美国,纽约并没给她什么好脸色。出了机场大门,极不灵光的英语就给了30出头的苏婉当头一棒,好不容易找到落脚点,又发现身上的钱只剩几十美元,吃饭问题要解决,每学期2000多美元的学费也迫在眉睫……习惯了压力和挑战的苏婉再次选择了自己拯救自己。路边,有对台湾夫妻开了一间饺子铺,别人来来往往地买水饺,也没多想什么,可苏婉上了心。她琢磨,这也许是个机会,然后就走进店里,对老板说她需要一份工作。老板问她会不会包饺子,她拿出当知青时练出的手艺,当场就捏了几个。老板看她包得又快又好,造型上还极富创意,马上拍板要了她。从此,苏婉开始了她在美国的第一份工作——包一个水饺,赚两个美分。
纽约的冬天滴水成冰,路面上未及时清扫的雪很快就凝成薄冰。有天晚上苏婉离开饺子铺已是时近午夜,她快步行走在空寂无人的大街上,思绪飘舞。突然,脚下一滑,还没明白过来,她已经躺在人行道上,而脚腕也痛得失去了知觉。四顾之下,别说人影,连车灯都不见一盏。她试着活动一下腿脚,钻心的痛楚攫住了她,她想一定是腕部骨折了。等人来帮?很久以后大街上还是她一个人;躺在这里?第二天肯定会多出一则悲惨新闻。她爬到一盏街灯旁边,扶着灯柱,咬着牙把那条伤腿拎了起来,然后落地,然后站起身来,然后试着挪步。一步一抽气,三步一喘息,滴水成冰的夜晚,苏婉走得满身大汗。用了不知多长时间,她终于回到了租来的小窝。
好在次日一检查,她的脚并未骨折,只是比较严重的扭伤。
包饺子,做清洁,作居家护理,生活关过了,语言关过了。及后2年的专业课修完,她拿到了个性心理学、心理咨询学和教育课程学的跨学科硕士学位。
(2)回国创业
在进修心理学期间,苏婉不甘寂寞,她又参加了《对卓越的投资》的学习。
接触上也就喜欢上了,并且苏婉决定把传播这门心理课程作为自己未来事业的发展方向,她在心底还暗暗希望,有朝一日要把这门功课带回祖国。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国的对外开放形势更加明朗,各大城市对海外留学人员的回国创业事宜也开始重视起来。1995年,上海留学生服务中心与苏婉洽谈后,决定扶持她在国内发展她的事业,在为苏婉垫资400美元注册后,美国太平洋研究院中国总部及上海蒂比尔(TPI)国际咨询有限公司即宣告成立。
公司开起来,苏婉就要经常回国,虽然当时女儿还小,可回来后困难也很多,没办公室,没课室,没有国内的传播实例与传播渠道,不过这些困难对于苏婉来说,都不足以构成前进的障碍,她总能想到办法逐项解决。没办公室就在娘家腾出一间房,没课室就出去租场地,没传播渠道就通过朋友联络朋友。公司成立没多久,苏婉在新华社上海分社公关公司的会议室里,和十几位首批学员一起开始了国内第一课。
虽然“万事开头难”,但就像婴儿诞生后,只要给予足够的空气、阳光、食物、水,他自然会健康地成长。苏婉的公司和她开设的《对卓越的投资》课程,在上海一片片土地拓开了市场:外企找她,国企找她,机关找她,高校也找她。苏婉倾注的心血没有白费,她在中国这块土壤里,把这门心理课程从小苗培植成了大树。
谈起她的心理课,苏婉一般会比较兴奋。她说这项事业已成了她的一根精神支柱,她说无数的学员带给了她许多美好的记忆。
2001年暑假期间,上海贝尔邀请了全国33所著名高校负责学生分配的处室人员,参观公司并商洽明年各校毕业生的招聘事宜,期间请来苏婉为他们讲演。这批学员中的有些人,大半生没有接触过心理课程辅导,苏婉的讲演犹如当头棒喝,惊醒了梦中人,他们大彻大悟起来,兴奋难抑。他们当中不乏诗词喜好者,禁不住吟诗作赋起来,这种场景也引得苏婉心潮澎湃,结业时,她与她的学员们众目交投,各自湿润了双眸。
(3)追求卓越
树大招风,苏婉也不可避免,但她遇到的不是外来的冷枪与暗箭,而是来自内部的背叛与窃取。
苏婉亲手培养出来的一名课程辅导员,有一天专门找她说,一位朋友想来听听课,苏婉也没多想就答应了。可这次培训班结束没多久,那位课程辅导员就跟苏婉辞了职。又过了没多久,有人告诉她,海南有人开设了和《对卓越的投资》一样的培训班,用同样的教材,举类似的事例,而且收费相当低廉。她的公司里的辅导员们也同时听到了这个消息,他们都在观望着苏婉。而苏婉是与太平洋研究院总部签过合约的,每教一名学员,每出售一套教材,都要付一份费用给研究院总部。他们偷开培训班,不仅窃取了苏婉的市场,还窃取了她的金钱。
苏婉为此请来律师,并邀请国家版权局工作人员一起,几次赴海南,取得各种人证物证后,当面让那几个窃取者赔了礼道了歉,并签下了永不再犯的保证书。
哪知,贪心的不止一个,上海的一位记者说是来采访,免费参加了培训班后,他也出去开了相同的课程。苏婉通过法律手段迫使他具结悔过后,以为一切都已结束,但“免费的午餐”毕竟太诱人了,他又换了种方式,把苏婉的讲课内容改头换面结集出版,私卖牟利。在知识产权保护法实施细则尚不完备的情况下,苏婉只能忙于四处救火,经济损失之外,身心俱疲。
任何一项事业都不可能一帆风顺,欣悦与苦恼总是相生相伴,苏婉深明其理,所以在谈起这些困扰的时候,苏婉从未怀疑过她对事业前景的乐观态度。她说她不能把主要精力放在这种纠缠里,她要考虑的是,怎样把这项事业做大,怎样在中国市场开辟出更新的局面。
她的公司目前已逐渐铺开了规模,继稳固了上海公司的业务后,她又在北京与一家咨询公司签下了独家代理合同。近期她又频繁南下,在穗、深等地授课的同时,与深圳深远企业顾问公司达成了联手开展业务的协议。
苏婉的可贵在于她并没把这门课程当作私有之物,她随时准备把它当作接力棒供给他人,她不无感慨地说:“个人的事业不是最主要的,重要的是让这门心理课尽量多地激发出国人的潜能。”
谭海音从工作中积累经验
易趣网络信息服务(上海)有限公司总裁谭海音的梦想是:读遍天下的好书;听遍天下的好音乐;游遍天下的好山好水。她没有经验却照样管理网站,她的经验就是从工作中学东西。她希望工作的时候充实,离开的时候无怨无悔。
(1)做我想做的事
谭海音的父辈都是天津人,她却出生在上海,她从小由外公、外婆带大。受到作为教师的外公、外婆的熏陶,非常聪明好学,喜欢读书,成绩一直都非常优秀。
1994年,谭海音被世界著名的麦肯锡公司招聘,她在麦肯锡工作了3年,学到了很多现代经理管理知识。但她不满足这些知识,觉得有必要对自己进行充电。谭海音一边工作一边努力学习,她考取了世界著名大学哈佛大学的MBA。
麦肯锡咨询公司曾经有一个全球资助计划,为优秀员工支付攻读MBA的5万美元学费,但条件是必须为麦肯锡工作至少两年。尽管有这个难得的学习机会,但谭海音的4万美元生活费却没有着落,在面临着工作与学习的抉择时,她选择了后者。她向麦肯锡公司请求给予更多的支助。麦肯锡公司打破常规,为谭海音支付了全部费用。双方签订了合同,谭海音毕业后必须到麦肯锡公司工作,否则将赔偿一切损失。
谭海音在哈佛大学攻读了两年MBA,她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后,她宁愿赔偿麦肯锡公司的损失,也不愿回麦肯锡工作。她决定去美林银行投资银行部。她说:“我还是要做我想做的事。”
谭海音回国探亲时,她被国内的创业高潮深深感动,她决定不去美林银行工作了,决定和同学邵亦波共同创业,用自己的知识为自己的事业服务。
谭海音与邵亦波准备做易趣网,搞网站拍卖。她们拿到了40万美元的种子资金。谭海音认为在互联网领域投资,投资人最看重的是人,投资人愿意投钱,表明投资人愿意把宝押在你这个人身上。她认为一群很聪明、很和谐的人在一起做事,即便很糟的主意都会做好,但一群不太能干、不团结的人在一起,即便很好的主意也会做糟。
谭海音说,招聘人员难,招聘能人更难,把人留住并保持工作热情是难上加难,许多人都想自己当老板做自己的事,谭海音说“招进来的都是各路高手,都不是省油的灯,需要不停地加油。”但谭海音感到非常自信。
谭海音处处透着一股精明劲。她一直很喜欢理工科,因为她认为有个理工科的头脑非常重要,分析能力强、思路清晰。谭海音这样描述她的梦想:“读遍天下的好书;听遍天下的好音乐;游遍天下的好山好水。”她充分表现了现代知识女性的修养。
(2)做好承担风险的准备
谭海音的易趣网虽然规模不大,但像一些大型的传统行业一样,一开始就建立了自己的“培训系统”。谭海音认为,在一定程度上,公司的持续发展从根本上取决于员工队伍的不断成长,成长的结果便是力求达到公司的长远期目标,而易趣网就具有长远发展的目标。
谭海音为了实现长远发展,她建立了全面的培训系统,分为内部培训和外部培训体制两种。内部培训体制又分成纵向和横向的两个方面培训。纵向即指培训员工从加入易趣、在易趣成长的整个过程,如新员工上岗培训、演讲技能、人际沟通技能等业务水平,并且对不同级别的员工和管理人员都设置了相应的培训课程。横向指涉及各个部门和整个公司的培训需求,如采取金三角培训、内部培训员培训等。外部培训体制主要是指组织公司以外各种资源的培训,组织的前提是内部资源不能满足各部门的实际需求,根据公司今后的发展情况,外部培训将成为内部培训的有效补充形式。培训系统的全面启动,使易趣网站逐渐成为了学习型的组织,为整个网站的发展奠定了人才资本。
现在网站的人才流动性很大,网站如何将人才留住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问题。谭海音认为易趣靠实施人才战略将人才留住,主要通过几个方面的措施,一是通过绩效评估:每个人做事情,马上就做出反馈,帮助员工将目标量化,将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二是通过mentor,也就是辅导老师的观察。辅导员工的或指点员工的不一定是员工的顶头上司,也许是别的部门领导,这样的领导在旁边对员工的观察可能比较准确;三是建立培训体制,不断输送新鲜血液,保证网站有充足的人才储备。
谭海音很年轻,她是凭什么做好总裁工作的呢?谭海音认为吃过苦、经历多的老总做企业管理很有经验,但并不是没有过经历的人就不能做管理。谭海音认为自己很稳定,没必要去刻意寻找经历。只要是对人对事有比较成熟的想法就行,判断能力强就一定能做好,但必须学会如何高屋建翎地把握问题。要学会观察人,很准确地看清别人的长处和短处,这都有利于做一名很好的管理者。
谭海音认为作为管理者,不但要考虑员工的现在发展状态,还要替他们设计未来的发展趋势。在易趣的很多是年轻人,有一些是刚从大学校院里走出来的大学生,他们缺乏社会经验,这就要替他们想一想,替他们订立发展目标。有些人做得到某方面的工作,但不一定愿意做,或者不一定擅长,那就只有通过观察,将其安排到最适合的位置上去,充分发挥其能力,为网站服务。
创建网站和裁员都是很有风险的,谭海音认为:“我从来就不认为企业的领导者要做‘老好人’,员工只能进不能出,这是不对的。我们要打破大锅饭,提拔优秀的员工,淘汰不能适应工作要求的人,这样才能保持企业的活力。在任何企业任职都有风险,我们要随时做好承担风险的准备。”正是因为有了这种精神准备,谭海音才会迎着风险前进。
谭海音认为自己的压力很大,但成功的可能性非常大,她有信心一定会成功。万一不成功,过一把瘾的感觉也是非常刺激的,充分表现了谭海音的风险精神。
(3)重视盈利质量和持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