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宝宝出生后头上有一个“包”,这是在分娩时,胎儿头部受产道挤压,尤其是受子宫口的压迫而形成局部头皮水肿。若使用了产钳或胎头吸引器助产,就会造成胎头损伤,在头骨骨膜下,形成血肿即称头颅血肿。
【护理】
①胎头水肿的包块是分娩中的正常现象,无需处理。
②头颅血肿的肿块切莫用手去按摩,更不能用注射器穿刺,不然会引起感染。应密切观察宝宝情况,出血情况严重会使黄疸症状加剧。
新生儿的脐部怎样呵护
(1)宝宝出生时,脐带断端已由医生处理完毕并用绷带包扎好,自此24小时之内不要打开,更不要给宝宝进行洗浴。
(2)出生24小时后即可给宝宝洗浴。洗浴时,先把包扎在脐部断端的绷带打开,然后把宝宝放入浴盆中,脐部可浸水,无须做特殊防护。
(3)洗浴后,将宝宝全身用清洁毛巾擦净(包括脐部在内),依次用棉签蘸取2%的碘酒溶液及75%的酒精溶液擦拭脐部及脐轮,每次处理完要暴露脐部断端,然后包好宝宝即可。
(4)当脐带部分脱落时,为了避免厌氧菌感染,可先用棉签蘸取3%的过氧化氢溶液擦拭脐带断端,然后再用碘伏溶液擦拭。
(5)脐带脱落后,若断端未完全愈合,每次洗浴后,也要按照上述处理步骤去做,每日处理一次即可,直至断端完全干燥、愈合。
【提示】
①为了使脐部断端无菌,妈妈在护理宝宝时必须注意洗净双手,并且保持宝宝的衣着和包被清洁干爽。
②婴儿尿、便之后要及时更换尿布,并清洗臀部及会阴部,避免脐部的污染、浸渍。
③当发现脐轮或周围皮肤出现红肿,或有渗出液时,宝宝可能患上了脐炎,若是仅有少量分泌物,只需用3%的过氧化氢溶液进行清洗,然后再涂抹上碘伏溶液,一天处理2~3次即可;但若脐周围红肿明显,并且脐轮中有脓汁,同时婴儿还伴有发热、不愿意吃奶、总是哭闹等表现,应及时带婴儿去医院,请医生根据病情给予局部及全身的抗菌治疗。
④用3%的过氧化氢溶液擦拭时,注意是否有气泡产生,若有则说明溶液是新鲜而有效的。
脐疝的防治
脐疝,就是所谓的“鼓肚脐”,是由于宝宝先天腹壁肌肉过于薄弱。加之出生后反复有使腹压增高的原因,如咳嗽、便秘、经常哭闹等,导致肠管从这个薄弱处突出到体表,形成一个包块,甚至会嵌顿在这个部位,使肠管出现受挤压的症状,如呕吐、腹泻等,但脐疝很少嵌顿,一般在睡眠和安静的情况下突出的疝又会回到腹腔,突出到体表的包块就会消失。
脐疝会随着宝宝年龄的增长,腹壁肌肉的发达,在1~2岁时自愈,有时甚至到了3~4岁.仍可有望自愈。但若脐疝太大。就容易被尿布和内衣划伤,引起皮肤发炎、溃疡,这种情况下应去医院接受治疗;如果,疝孔直径若是超过2厘米。左右,无自愈的可能时,也应及早去医院做手术修补。应该根据自己宝宝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治疗。
1~2个月婴儿的疾病预防
脐毒的预防
古时小儿出生后要拭口,这是古人为免除小儿发生某些疾病所采取的一种预防性措施,此在中医儿科初生保健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古人认为,小儿有些疾病的发生,与胎孕期间母体热毒影响胎儿有关。
胎毒的产生与下列因素有关:
(1)孕妇恣食辛热甘肥,移热于胎儿。
(2)父母淫欲之火,隐于父精母血,遗传于胎儿。
(3)孕母在怀儿期间,忧思郁怒,五志化火,传于胎儿。
(4)胎儿初生口中留有秽液,未能及时清除,咽下而成胎毒之患。
(5)父母患性病,如梅毒、淋病等,传给胎儿。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胎儿在子宫腔内,每24小时可吞咽羊水500~700毫升。正常情况下,约有1/4新生儿,要在生后12~24小时才排便,尚有7%的新生儿,可能在第二天后才能排出胎便。
若乳汁供应充分,即转变为带棕褐色至绿色,酸性,较稀薄的过度性粪便,最后变成普通婴儿大便。胎粪能否按时排除,对小儿的健康有直接影响。原因是胎粪性腹膜炎,胎粪性肠梗阻,胎粪性便秘以及胎粪性黄疸等,均由胎粪引起。故有人主张,小儿出生后,应用通便之剂,促进小儿肠蠕动增强,使胎粪及早排出,对小儿健康十分有利。
克汀病要早期预防
克汀病是由于小儿体内缺少甲状腺素而引起的一种病。甲状腺素是人体生长发育中必不可少的内分泌激素。小儿缺乏这种激素,就会影响小儿脑细胞和骨骼的发育。若在出生后到1岁以内不能早期发现与治疗,则会造成孩子终身智能低下和矮小。
克汀病主要病因有两种,一是某些地区缺乏微量元素碘,缺碘的妇女怀孕后,供给胎儿的碘就不足,导致胎儿期缺乏甲状腺素。二是孩子先天甲状腺功能发育不良。
怎样早期发现克汀病呢?母亲应注意,在新生儿期,如果孩子黄疸持续不退,吃奶不好,反应迟钝,爱睡觉,很少哭闹,经常便秘,哭声与正常孩子不一样,声音嘶哑,便应请医生检查。如果延误诊断,到2~3个月时会发现更多的症状,例如舌大且常伸出口外,鼻梁塌平,脖子短,头发又干又黄,而且稀疏。皮肤干燥粗糙,肚子相对较大,这时便不可再耽误,一定要尽早请医生诊治。
治疗克汀病,必须争分夺秒,早一天给孩子用上甲状腺素治疗,孩子的智力发育就要好一些。
要注意男婴的阴囊
有的男孩子阴囊一侧大,另一侧小,如果用手电筒放在大的阴囊一侧下面照一照,显示出红而透亮,能透光,这就是鞘膜积液;如果不透光,则是疝气,疝气是由于小儿腹股沟环发育不好,腹腔内肠管掉到阴囊中,引起阴囊增大的。
预防接种
接种了卡介苗的孩子,在8~14周应到附近的结核病防治所做结核菌试验(OT)。
接种了乙肝疫苗的孩子,在注射第1针后1个月,注射第二针。
怎样巧治婴幼儿红臀
每日用艾叶(中药房有售)煮原汁洗澡一次,不宜过浓或过淡,通常一把艾叶(1.5~2两)可煮一大锅水,足够6个月以内的宝宝洗一次盆浴,水晾温后洗,不兑清水,患处多浸泡一会儿,洗后不用清水过洗,只用浴巾擦干,在宝宝皮肤皱褶处扑上爽身粉(婴幼儿专用品牌),在臀部及会阴部抹上油剂(淡鱼肝油、鞣酸软膏均可),会阴部忌扑粉。红臀现象改善后,巩固3天,可用强生沐浴露洗澡。艾叶作为外用中药,有去湿、消炎、止痒的功效,并且无刺激性,长期使用也不会伤及宝宝幼嫩的肌肤。
患红臀的婴幼儿应停用一次性纸尿裤、隔尿巾等产品,改用棉质尿布。尿布应一湿就换,洗前洗后均需用开水烫一下,洗后在太阳下晒干。忌用洗衣粉洗尿布,宜用肥皂洗涤。
婴幼儿每次小便后宜用棉织布将残留在皮肤上的尿液蘸干,每次大便后要将宝宝的小屁股洗干净并涂上油剂,注意,动作要轻柔,避免破伤宝宝皮肤。
尽早建立婴幼儿规律性的排尿排便反射,每次睡醒及进食进水1小时左右,宝宝会排尿;宝宝手脚挣扎口中嗯嗯唧唧,妈妈就要注意了,宝宝可能是要排便了。有些宝宝2个月就开始把屎把尿,慢慢适应后,就不会拉在尿布上,顶多尿湿几块尿布。这样尿液、粪便就不易污染、刺激皮肤了。
若婴幼儿臀部皮肤由发红转为出疹子,且范围有扩大的趋势,就应尽早带宝宝到医院去检查,使用外用药膏并配合上述中医疗法,可治愈婴幼儿红臀。
新生宝宝长了奶癣怎么办
1.什么是奶癣
奶癣是中医或民间的一种通俗而习惯的叫法,即是西医所称为的“湿疹”。它是婴儿最常见的皮肤病之一,通常宝宝在2~3个月时发病,并且以吃牛奶的胖宝宝多见。虽然皮疹会反复发作,但愈后并不留痕迹。
2.发病原由
婴儿患奶癣的原由比较复杂,一般认为与特异性体质有密切关系,患奶癣的宝宝常常有家庭过敏性的倾向。在他们的家族成员中,常有患哮喘、过敏性鼻炎、荨麻疹、湿疹等过敏性疾病的病史。宝宝患病大多是消化道对牛奶、蛋、鱼等蛋白质过敏而引起皮肤发生炎症,但也可因为吸入花粉、灰尘、丝、毛纤维或接触涂料、油漆、玩具、肥皂、湿热而引起,并加重病情。通常,患奶癣的宝宝比较容易反复地发生呼吸道感染,反复地腹泻发作,待日后稍大时,哮喘的发生率也很高,所以应该引起妈妈的重视。
3.宝宝患“奶癣”的症状
奶癣的病情轻重不一,常常先在宝宝的面颊部出现皮疹,进而可蔓延至颏、颈、肩、臀及四肢。奶癣时轻时重,以奇痒和反复发作为特点,宝宝因皮疹的剧烈瘙痒而哭闹不安,不能安睡,并伴有食欲差、消化不良。皮疹有多种多样的表现,常常一开始是小点点的红疹子,以后大多变成红斑、丘疹、小水疱、渗液、结痂和脱屑,皮肤因此而变得粗糙,在吃奶、哭闹或受热后皮肤变得明显发红,主要表现以下三种:
(1)渗出性奶癣是婴儿患病最多的一种,多见于肥胖的宝宝。皮疹主要长在头顶、额和面颊部,并且对称分布、皮疹有明显的渗液。
(2)脂湿性奶癣多发于婴儿的头皮、面部、两眉之间及眉弓、眼睑处,皮疹渗出淡黄色脂性液体,并形成黄色油腻性结痂。
(3)干燥性奶癣的皮疹为小丘疹及红斑,但皮疹没有渗出液,而是有糠皮样脱屑及细小鳞屑。
【提示】
婴儿患奶癣后,大多在1岁以后逐渐好转,不再发作,仅有很少的宝宝延续至儿童时期。奶癣对于宝宝最大的危险莫过于继发细菌感染,甚至败血症或脓毒血症。
4.看护七个重点
重点1给婴儿喂母乳的妈妈,在喂奶期间应该暂忌辛辣、酒及其他刺激性的食物,而应该多饮多吃鲜橘汁和其他新鲜水果。
重点2婴儿患奶癣后,居室内应保持18℃左右,要通风舒爽,但空气不可过于或过湿。婴儿必须和其他化脓性皮肤病的患者隔离,防止发生细菌交叉感染。
重点3妈妈一定要把婴儿的指甲剪短,用干净的手套把婴儿的双手套住,以避免搔抓破皮肤。用清洁纱布把皮疹处包扎住,可避免摩擦刺激。
重点4对于渗出液较多的婴儿,绝对不能用温水洗皮疹,更不能用碱性较大的肥皂水刺激,不然会使皮疹更为加重。
重点5不要给婴儿穿着或包得太多太厚,受热后皮疹会更加重;也不能给婴儿穿丝、毛及化纤织物的内衣内裤。
重点7对于长湿疹的部位,若渗出液不多,可外用肤轻松或地塞米松霜涂抹;若是渗出液较多,就要用2%的硼酸溶液进行外洗,并且用清洁纱布做湿敷,然后涂抹氧化锌软膏;皮疹继发感染时,皮疹部位可用百多邦软膏、金霉素软膏等,必要时口服抗生素以控制感染扩散。
奶癣食疗小方案
(1)避免让宝宝过量进食。
以保持正常的消化和吸收能力,食物应以清淡为主,少加盐和糖,以免造成体内水和钠过多的积存,加重皮疹的渗出及痛痒感,导致皮肤发生糜烂。
(2)寻找可疑的食物过敏原。
若发现明显地诱发宝宝长奶癣的食物,立即停用,即使是妈妈也应避免吃可能引起宝宝过敏的食物。怀疑是某种食物引起宝宝过敏时,应该设法避免再给宝宝吃,如对蛋清过敏可以暂且只给吃蛋黄、停喂蛋清,也可从少量蛋清开始喂,然后根据宝宝的反应一点一点地增加。煮熟的蛋清和蛋黄之间的薄膜是卵类粘蛋白,极易引起过敏,不要给婴儿吃。
(3)宝宝添加新食物要从少量开始。
从很少的量开始,一点一点逐渐地增加,若10天左右宝宝没有出现过敏反应,才可以再增加摄入量,或增加另一品种的新食物。
(4)适当多摄入植物油。
长奶癣的宝宝身体内的必需脂肪酸含量一般较低,妈妈可在喂养中适当多用植物油,同时应少吃动物油,以免湿热加重不利于奶癣的治疗。
(5)牛奶煮沸次数要多一些。
若宝宝的奶癣是由于牛奶过敏引起,在煮牛奶时,应该加长煮沸时间和次数,使其中引起过敏的乳白蛋白变性,以减轻过敏,或用其他代乳品替代,如可以改吃豆奶或宝宝乐等。
(6)饮食多选用清热利湿的食物。
如绿豆、赤小豆、苋菜、荠菜、马齿苋、冬瓜、黄瓜、莴笋等,少食鱼、虾、牛羊肉和刺激性食物。
(7)多吃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
如绿叶蔬菜、胡萝卜水、鲜果汁、西红柿汁、菜泥、果泥等,以调节宝宝的生理功能,减轻皮肤过敏反应。
食疗小妙方
(1)菜泥汤。
分别取适量新鲜的白菜、胡萝卜、卷心莱,洗净后切成小碎块儿,放进锅里加水煮一刻钟左右,然后取出捣成泥状后加盐服用;菜汤可调些儿童蜂蜜,随时喝。此小妙方有祛湿止痒功效。
(2)丝瓜汤。
取新鲜丝瓜30克左右,切成小块儿放在装有水的锅里熬汤,待熟后加盐调味,让宝宝喝汤,并将丝瓜也吃下去,对于奶癣有渗出液的婴儿较为适用。
(3)绿豆百合汤。
取绿豆、百合各30克左右,按照平时常用的方法煮汤,待豆子熟后,连渣带汤一同饮用,可以减轻奶癣宝宝痛痒感。
(4)泥鳅汤。
取新鲜泥鳅30克,洗净后放入水中煎煮,然后把汤汁取出,加盐调服,适应于奶癣症状较为严重的宝宝。
2~3个月婴儿的疾病预防
尿布皮炎
用尿布的婴儿经常会出现臀部和会阴部的皮肤发红、湿烂,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尿布皮炎。新生儿更为多见。
尿布皮炎的发生原因主要是由于尿布洗换不勤,或者使用橡皮布、塑料膜、油布等不吸潮的材料包裹尿布,致使婴儿臀部的皮肤经常受湿热的刺激而发生皮肤炎症。另外,由于尿素被细菌分解,产生大量的氨,氨对皮肤有很大的刺激性。
尿布皮炎的早期表现只是在接触尿布的部位出现大片的皮肤发红、粗糙,如果这个时候能得到及时、得当的处理,皮炎很快可以消退。否则继续发展下去,可能出现斑丘疹、疱疹、严重的可以导致局部皮肤糜烂,甚至可以出现皮肤溃疡。
对于尿布皮炎应着重于预防。应该勤换尿布,避免潮湿的尿布长时间的接触皮肤,尿布应该用旧的细棉布制作,要有足够数量的尿布并保持清洁、干燥、柔软。换尿布时可以用无刺激性的爽身粉使皮肤保持干燥。此外,婴儿穿衣、盖被均不宜过多,衣服也不宜裹的过紧,室内的温度应该合适,这样可以降低湿和热对皮肤的刺激。
如果孩子的皮肤已经发生皮炎,切忌用热水和肥皂擦洗,热水和肥皂可以加重皮肤炎症。轻的尿布皮炎只需勤洗皮肤,保持局部皮肤干燥、清洁,一般2~3天就能治好。如果发生皮肤溃烂等现象,则应到医院治疗。
摩擦红斑
主要为皮肤皱裂处的湿热刺激和互相摩擦所致。多见于肥胖婴儿。好发于颈部、腋窝、腹股沟、关节屈侧、股与阴囊的皱裂外。初起时,局部为一潮红充血性红斑,其范围多与互相摩擦的皮肤皱裂的面积相吻合。表面湿软边缘比较明显,较四周皮肤肿胀。若再发展,表皮容易糜烂,出现浆液性或化脓性渗出物,也可形成浅表溃疡。
预防:保持皮肤皱裂清洁、干燥。
治疗:有红斑时,可先用4%硼酸液冲洗,然后敷以扑粉,并尽量将皱折处分开,使局部不再摩擦。湿润时,可用4%硼酸液湿敷。糜烂时,除4%硼酸液湿敷外,可用含硼酸的氧化锌糊剂。有继发感染时,可涂以2%的甲紫或抗感染治疗。
婴儿发烧时应注意
孩子发热是小儿常见的症状,许多疾病都可以引起发热。婴儿发热时家长可注意以下几点:
(1)注意室温是否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