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这本论文集的编辑缘起,我在前言中已大致地说了。本来还有一辑谈中学语文教学的文章,根据出版社的建议,撤了。还是有些杂。没有办法,本科学外语,研究生学儿童文学,上课主要在文艺学,带的研究生又主要在中国现当代文学,一生四处打杂,不能不都留下一些痕迹。但主要还在儿童文学方面。
我其实是最不适于儿童文学的。我的性格适于钻古书堆,而于较为稚拙、轻灵的东西,感受便差得多。但造化弄人,命运还是将我放到一个我不怎么喜欢的地方。不是全无改变的机会,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我从浙师大调温州师院,进的就是文学理论组,本可以全身心地转到文艺学方面来,但想到自己全无这方面的基础,不敢。于是出现上课主要上文学理论、写文章主要在儿童文学这样一种很“拧巴”的状况。这使我失去了最后一次改变命运的机会。因为当时西方的文学理论正大量地介绍进来,中国的文学研究正经历着一次转折性的变化。如果当时认真地化大力气的去学习这些理论,是会极大地改变自己的知识结构的。多少年后发现,自己这辈子最大的缺陷和失误就是没有认真地阅读大师们的理论原著。既没有很好的阅读西方的理论名著,也没有认真地阅读中国人自己的理论名著,如古代大量存在的诗话、词话之类。因为没有把学习、研究的重心放在文艺学上,上文学理论课主要只看教科书和一些二手的文章。时间长了,即使想到去看名著原著,也感到力所不逮了。儿童文学当然也需要理论,但如周作人五四时期就已说过的,儿童文学是很容易流于保守的。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儿童读者以很快的速度变化着而儿童文学的内容、形式却较少改变。加之真正有造诣者关注较少,20世纪儿童文学理论,除周作人等少数几个人外,真正值得阅读者,委实不多。这种状况到20世纪末也无质的改观。20世纪末的儿童文学理论,其最优秀者,多半也还在本质论、浪漫主义文学观的圈子里打转。我自己的一些论文,如《前言》中已检讨的《写给春天的文学》等也如是。
儿童文学是一个很小的领域。小有小的好处。没有有造诣者的眷顾,一些三流、四流、不入流的人都可以到这儿来称王称霸。一些连句子都写得不甚通顺的人可以在这儿成为著名作家;一些连基本的文学常识都不太具备的人可以顶着专家教授的头衔在这儿呼风唤雨或曰招摇撞骗。世纪之交的文学理论连基本模式都变了好几茬了,儿童文学中还抱着几个老掉牙的教条,不仅本人自得其乐,一些论文、教科书也奉为圭臬。这状况看样子还得延续一段时间。好在变革之风在新世纪开始后已吹到儿童文学领域中来。我有一种感觉,中国的真正的儿童文学理论将从这儿开始。这需要新人,更需要新武器。我能作的非常有限。还是那句话,虽不能之,心向往之。收集在这本论文集中的文章如能给后来者一点教训,或者使他们对我们这代人的彷徨与挣扎有些理解,已经是远远超出自己的期望了。
2012年9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