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给了我们最为宝贵的生命,手足之情是那么真挚而强烈,亲情是世界上最灿烂的阳光。亲人给予我们最无私的爱和帮助,他们是我们生命的支柱。感谢父母的生养之恩,感谢兄弟姐妹给我们温馨的爱,感谢身边所有的亲人,正是有了他们,我们才体会到人世间最伟大、最温暖的亲情之爱。
母爱如水,似海恩情何以报
从小到大,海角天涯,伴随我们的永远有妈妈。母爱是那香甜的乳汁,母爱是搀扶我们学步的双手,母爱是夜幕时声声叫儿归的呼唤,母爱是深夜替我们掖被时悄无声息的呵护,母爱是看到孩子快乐时开心的笑脸,母爱是校门口关注的眼神,母爱是终日辛苦的劳作,母爱是临行时一遍遍的叮咛,母爱是儿行千里默默的挂念,母爱是灯下那份悠长悠长的思念,母爱是一张日益苍老的脸庞,母爱是一双布满老茧的手掌,母爱是一个渐渐远行的背影,母爱是一片朴实的短文,母爱是一支曼妙的歌曲,母爱是一首绮丽的小诗,母爱是一曲婆娑的妙舞……母爱如水,轻柔温婉,柔肠百转,我们的每一步都行走在母亲目光的延长线上。
水是透明的,就像母亲那没有任何杂色的爱;水是淡淡的,就好像母亲那平凡甚至有些琐碎的爱;但,当你去细细品味时,你会发现水是甜的,是滋润的,这不正像那平凡而伟大的母爱吗?然而,正因为母爱似水常伴我们的生活,我们总是很难品味到它的甘甜。只有当你细细地去体会时,才知道,这份爱对我们每个人是多么重要!
当天气转凉,母亲让你加衣裳时,你的反应如何呢?也许你嫌她啰唆,也许你不理她。但出门后,寒风中的你庆幸自己多添了衣服时,才感受到母亲那无微不至的爱。
当你吃饭时,母亲一个劲儿往你碗里夹菜,帮你盛饭盛汤,你不仅一句感谢的话都没有,还挑三拣四。你可曾想过母亲心里的感受?
就好像你无法数清生活中到底喝过多少杯水一样,你又怎能说得出母爱的数量呢?我们在母爱的天空下成长,就好像鱼儿在水中畅游,母爱在这样的平常小事中也可以散发出熠熠光辉。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母亲给予我们的任何一种恩德,都是我们无法报答的,想想看,生之恩、养之恩……
母爱如水,水是平凡的,又是伟大的,但又不是每个人都能感到的。母亲的似海恩情我们何以为报?2004年的一天,一个普普通通的儿子用身体做出了自己的回答,他把生命的一部分回馈给了病危的母亲。在温暖的谎言里,母亲的生命可能依然脆弱,但是孝子的真诚已经坚如磐石、坚不可摧。田世国,让天下所有的母亲都收获到了一份慰藉。
2004年9月30日,一对母子在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做了一个非常特殊的手术:医生先从年仅38岁的儿子身上摘取出一个鲜活的肾脏,然后移植到身患绝症、已经年过花甲的母亲体内。
这个让无数世人称颂的孝子名叫田世国,是广州国政律师事务所的一名律师。在母亲因身患尿毒症而痛不欲生的关键时刻,他毅然决定:捐肾救母。
2004年3月26日,田世国接到弟弟打来的一个电话,顿时脸色大变。在妻子一再追问下,他才用颤抖的声音说:“妈被确诊为尿毒症,而且,已经到了晚期!”当天晚上,田世国就马不停蹄地赶往枣庄。下车后,他直奔医院,就在他推开血液透析室房门的那一瞬间,他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母亲躺在白色的病床上,手臂上插着一支粗大的导管……
田世国走出透析室,就立即奔向医生办公室。医生说,尿毒症患者的治疗方法主要靠血液透析或换肾来维持生命,虽然肾移植可以使病人像正常人一样生活,但费用昂贵,肾源也不好找。特别是像田世国的母亲刘玉环这样已经年过花甲的老人,肾移植手术的风险更大。田世国却没有灰心,他决定给母亲进行肾移植。田世国选定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的大夫给母亲做手术。
泌尿外科主任朱同玉教授从医15年,实施肾移植手术也不计其数,这是他第一次碰到晚辈给长辈捐肾的病例,他深有感触地对田世国说:“我从事肾移植手术多年,常见的活体肾移植主要是父母捐给孩子,而小辈捐肾给长辈的,不仅我从没见过,就是在国内也绝无仅有。”他还特别告诉田世国,捐一个肾脏虽然对今后的日常生活不会产生太大影响,可是一旦唯一的肾脏受到损害就会危及生命,所以,他让田世国慎重抉择。
田世国动情地说:“我妈操劳了一辈子,该享福的时候却患了重病。所以,不论怎样,我一定要救她。反正我是从妈身体里出来的,给妈捐一个肾,就当是再回去了……”
9月30日早上7:00,田世国首先被推进了手术室。当洁白的手术单盖在他的身上时,他感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轻松,他笑着对身边的护士说:“我终于可以救我妈了,再过一会儿,我的肾就要在她的体内工作了。”母子俩一个在楼上一个在楼下,儿子的心牵挂着母亲的身体,母亲却始终不知道捐肾的人就是自己的儿子!
手术终于开始了。朱同玉教授亲自操刀,十几名医护人员轮流上阵,他们和田世国母子一起展开了一场充满骨血真情的生命保卫战。这个母子换肾手术一直持续到下午1:50,让人欣慰的是,手术做得十分成功。刘玉环刚被推出手术室,儿子的肾便开始在她体内正常工作了。
手术完成后,田世国先母亲一步出院,回到枣庄老家休养。不久,换肾成功的刘玉环也回到枣庄老家,她的气色十分好,脸上的皮肤也不再干巴巴的,显得很滋润。老太太一进家门,就底气十足地说:“想不到我又活着回来了。”
田世国的事迹感动了中国,他也成为2004年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候选人,原因是他忘我救母的那份真情。虽说亲人间通过捐献器官延续生命已经屡见不鲜,但绝大部分的病例都是父亲或母亲捐肾给年幼的子女,或是兄弟、姐妹间捐献身体器官。“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年仅38岁的田世国在自己生命周期的巅峰将肾捐给了68岁的老母,田世国的义举,充分体现了孝敬长辈的优良传统,更是一种对母亲的感恩之举,带给人们的是一种感人至深的心灵冲击。
“我们的生命是双亲给予的,作为儿女,我们能给予他们什么?”田世国这番听似平常其实蕴藏丰富内涵的话语,给我们诠释了“孝道”这两个字。何为“孝道”?“孝道”是人类繁衍起码的伦理和道义,是对于父辈舐犊之情、养育之恩的无偿回报。“孝道”既是稍纵即逝的眷恋,又是无法重复的幸福。“孝道”是生命与生命交接处的链条,“孝道”是对亲人最好的“感恩”。
父爱如山,宽广深沉而厚重
有人说,父爱,伟岸如青山,圣洁如冰雪,温暖如骄阳,宽广如江海!
有人说,父爱如山,坚强、伟岸、温馨而又含蓄,亲切而又遥远;苍翠、挺拔、慈祥而又率直,温情而又隽永;坦荡、坚韧,深远而宽广,真挚而又厚重!
父爱,向来都会在有意无意间被忘却。因为父爱深沉而隽永,如同春雨滋润大地般无声无息,宛如古井深处那永不枯竭的泉眼,无论春夏秋冬,总会渗出甘露,奉献自己滋润干枯。
父亲是角色被转化的演员。孩提时代,父亲的衣角被我们抓得皱巴巴的,他异常乐意,一次次独自抚平那皱了的衣角,嘴角不经意的微笑折射出父亲的欣慰。挡不住岁月挡不住成长,我们的肩膀与父亲同高。父亲由舞台上的主角,浓缩为搁置一旁的布景,他沉默地守候、等待,哪怕把他向前或向后挪动都无怨无悔!落寞的父亲被忽略了很久很久,看他蓬松的头发和凌乱的着装上,都是灰尘。他是布景,仅此而已。
父爱如山,父亲为了我们的成长和幸福曾吃过多少苦,受过多少累,肩负了多少生活的重任。朱自清的《背影》以及《搭错车》里那句熟悉的“酒干倘卖无”,都让我们不由地想起父亲的背影和生活中所承受的一切。
一个背影,就曾经让朱自清潸然泪下;一个眼神,往往让我们牢记终生;一片沉默,却总能让子女辈感受到无尽的力量。
这,就是父爱。
那是在1999年的10月,贵州麻岭风景区正处在旺季。如织的游人被地缝峡谷、群瀑横飞的自然奇景所吸引。晴朗的天空,宜人的气候,沁人心脾的空气,其乐融融的游客,一切都是那么的美好。然而,事故突如其来!正在运行的高空缆车突然坠毁!三十几名在缆车上的游客在瞬间仿佛坠入无间地狱……14条鲜活的生命离去了!
在22名受伤者中,有一位两岁的小孩得已生存,那是因为,就在那恐怖的刹那,他的父亲把他举在了肩膀上,而他的双亲却全部遇难。也许就在刚才,一家人还在高空中欣赏着峡谷中壮观的奇景,父慈母爱,孩子坐在爸爸的身上,妈妈在一旁指着景观在讲解,孩子明亮的眼睛充满了惊喜和好奇。灾难来临了!无法想象,在下坠的过程中,一家人,是怎样的惊恐,在两三秒的时间里,父母之间来不及商量,本能中,父亲作出了一个正确而伟大的决定——把孩子架在自己的肩膀上。来不及安慰,来不及说一句嘱咐的话,甚至来不及多看一眼,就这么走远了,走远了……
韩红是一位实力派的歌者,她在歌中表露出的真挚难能可贵。听到这段有关父爱的感人故事后,她来到现场实地体验,只用了20分钟就一挥而就写下了一首歌《天亮了》,并在央视的大型直播晚会上,含泪演唱,现场的万名观众在凄美的旋律中无不为这份伟大而悲壮的父爱感动落泪。
那是一个秋天
风儿那么缠绵
让我想起他们那双无助的眼
就在那美丽风景相伴的地方
我听到一声巨响震彻山谷
就是那个秋天
再看不到爸爸的脸
他用他的双肩托起我重生的起点
黑暗中泪水沾满了双眼
你不要离开
不要伤害
我看到了爸爸妈妈就这么走远
留下我在这陌生的人世间
不知道未来还会有什么风险
我想要紧紧抓住他的手
妈妈告诉我希望还会有
看到太阳出来
妈妈笑了
天亮了
心碎的歌声,心碎的旋律,把父爱的伟大表达得淋漓尽致。
然而父爱给人们的感觉又总是太平凡了,让我们这样来素描我们的父亲:
小时候,一位严厉的男人不但总和我抢夺妈妈的爱,还要我无休止地看书、写作业、锻炼,就是不让我睡懒觉,耍赖皮;我十四五岁时,他变成了一位满腹心事的中年男人,总好像有话要说又总是不畅快地说,要他给钱时比什么都抠;大学刚毕业时,这个男人年纪大了,开始唠叨了,总喜欢给我建议,而出的主意又总是那么老套;我到中年时,这个男人老了,不太爱和我说话了,只喜欢和我的儿子玩,可是有时间就会和我静静地坐一坐,说实在的,我越来越觉得这样的静坐蛮有味道的;有一天,这个好像一直身体不错的老头,不知怎么就死了,我突然好伤心,和妈妈一样肝肠寸断……最后是儿子大了,我也老了,我才发现那个让人怀念的老头,还真有点本事,从头到尾说的话好像都有点道理。
而这时有些已经忘却多年的旧事却无比清晰地浮现出来:寒冬深夜他背着我出门看病,守护床边彻夜不眠;我读书时他逼着自己学习放下了多年的数理化,甚至是从没学过的英语,只为和我同进步;我结婚就业时,一向抠门的他竟然一下子拿出了那么多的存款;我事业低谷时,他不但以微薄的退休金负担起全家的生活,还把吸了40年的烟给戒了……
这就是如山的父爱,静默无言,饱含深情。
洋溢着人性之美的《海底总动员》让我们感受到排山倒海式的父爱和难舍难分的亲情的同时,也让我们对长辈、对父亲、对人生、对生命有了更深一层的感悟与思考。
《海底总动员》的主角是一对可爱的小丑鱼父子。父亲玛林和儿子尼莫一直在澳大利亚外海大堡礁中过着安定而幸福的平静生活。鱼爸爸玛林一直谨小慎微,是远近闻名的胆小鬼。也正因为这一点,儿子尼莫常常与玛林发生争执,甚至有那么一点瞧不起自己的父亲。直到有一天,一直向往到海洋中冒险的尼莫,游出了他们所居住的珊瑚礁,被渔夫捕走,并被卖到悉尼湾内的一家牙医诊所。
儿子突然生死未卜的消息,对于鱼爸爸玛林来说无异于晴天霹雳。尽管胆小怕事,但为救回儿子,玛林义无反顾地踏上了未知的危险旅途。
鱼爸爸玛林克服万难,终于与儿子团聚并安全地回到了自己的家乡。过去那个甚至连自己儿子都瞧不起的胆小鬼玛林,经过这次的考验后成为儿子眼中真正的英雄。
《海底总动员》直白地道出了父亲对儿子的心意。为了失踪的儿子尼莫,父亲玛林不惜远渡重洋,历经万般磨难,他可以为自己的儿子做任何事,只要他的儿子能平安快乐,作为一个父亲的心愿往往就是这么简单。
虽然这是一部动画片,但是片中的那条小鱼为儿子做的那些事让人很容易就联想起了自己的父亲。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父亲为孩子做的每一件小事,都会让孩子铭记心头。
苦与乐、悲与欢,一点一滴就这么平淡而温情地渗透进生活每一天的日出日落里。父子之情、父女之情,同样可以散发出坚强的光辉。
手足情深,风雨同舟显真情
永远记得爸爸说过这样一句话:这辈子能成为兄弟姐妹那是前世修来的缘分,谁也不知道有没有下辈子,以后的事情更说不清楚,我们不能跟你们一辈子。所以,不管你们兄弟姐妹以后谁遇到困难,你们之间能帮一把就帮一把!
兄弟姊妹是同胞亲人,在我们需要帮助的关键时刻,挺身而出的一定会有我们的兄弟姐妹。因为我们生活在同一个时代,受到相同的教育,更重要的是我们是一家人,我们身上流淌着同样的血,这就注定我们必然会互相关怀与帮助。
俗话说“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兄弟之间和睦相处,就能够使生活变得美好。而兄弟间团结一心,就能克服所有的困难。
从前,吐谷浑国的国王阿豺有20个儿子,个个都很有本领,但是他们自恃本领高强,都不把别人放在眼里,认为只有自己最有才能。儿子们经常争斗,见面就喜欢互相讥讽,背后也说对方的坏话。
国王见到儿子们这种互不相容的情况,很是担心,他明白敌人很容易利用这种不睦的局面来各个击破,那样一来国家的安危就悬于一线了。阿豺常常利用各种机会和场合来苦口婆心地教导儿子们停止互相攻击、倾轧,要相互团结友爱。可是儿子们对父亲的话都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表面上装作遵从教诲,实际上并没放在心上,依然我行我素。
阿豺一天比一天苍老了,他很清楚自己不久就要离开人世了,但是,儿子们会怎样呢?再没有人能教诲他们、调解他们之间的矛盾了,那国家不是要四分五裂了吗?究竟用什么办法才能让他们懂得要团结起来呢?
有一天,久病在床的阿豺预感到死神就要降临了,他也终于有了主意。
他把儿子们召集到病榻跟前,吩咐他们说:“你们每个人都放一支箭在地上。”儿子们不知何故,但还是照办了。阿豺又叫过自己的弟弟慕利延说:“你随便拾一支箭折断它。”慕利延顺手捡起身边的一支箭,稍一用力,箭就断了。阿豺又说:“现在你把剩下的19支箭全都拾起来,把它们捆在一起,再试着折断。”慕利延抓住箭捆,使出了吃奶的力气,咬牙弯腰,脖子上青筋暴起,折腾得满头大汗,始终也没能将箭捆折断。
阿豺缓缓地转向儿子们,语重心长地开口说道:“你们也都看得很明白了,一支箭,轻轻一折就断了,可是合在一起的时候,就怎么也折不断。你们兄弟也是如此,如果互相斗气,单独行动,很容易遭到失败,只有20个人联合起来,齐心协力,才会产生无比巨大的力量,可以战胜一切,保障国家的安全。这就是团结的力量啊!”
儿子们终于领悟了父亲的良苦用心,想起自己以往的行为,都悔恨地流着泪说:“父亲,我们明白了,您就放心吧!”
阿豺见儿子们真的懂了,欣慰地点了下头,闭上眼睛安然去世了。
老国王帮助儿子们明白了什么是团结的力量,也让儿子们懂得了兄弟们的手足之情。在人生的战场上,兄弟是最可靠的帮手。有了兄弟们的齐心协力,不管发生什么困难都是可以克服的。
提起苏辙,他也是一位少年天才。他的文学才华并不亚于哥哥苏轼。当年,他与哥哥双双高中进士,踏上了仕途。两人感情深厚、真挚,这份情不仅体现在血缘关系上,更体现在他们俩的共同理想与追求上。
兄弟俩从小就在一起读书,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两人是亦师、亦兄弟、亦友。十多年时间的沉积,早已在他们彼此的心中都埋下了深厚的情谊。
在做官的生涯里,虽然他们兄弟俩分隔两地,但时空并没有成为他们的阻隔,并没有使他们的深厚情谊褪色。两人依然互相鼓励,互相帮助。哥哥苏轼的仕途非常坎坷,在生活最艰难时,甚至连吃饭都成了问题,弟弟苏辙不惜倾自己所有,去帮助哥哥渡过难关;在弟弟仕途受挫,处于人生的最低谷时,哥哥苏轼也鸿雁传书,鼓励弟弟要勇敢面对,坦然面对人生。
苏轼的仕途荆棘丛生,经历过几次贬官,甚至遭到诬蔑,险些赔上自己的性命。在哥哥苏轼遭遇“乌台诗案”时,苏辙不惜冒着生命危险,上书给皇帝,请求以罢免自己的官职为代价,以挽救哥哥的性命。而当时在狱中的苏轼,以为自己大祸临头,无力回天,必死无疑了。在临死前,他第一个想到的人就是他的弟弟苏辙。他给弟弟写了一封信,那是他的遗书,被辗转送到了弟弟苏辙的手上。后来,真相查明,只是虚惊一场,苏轼被无罪释放了。经过这件事,他们兄弟的感情更加深厚了。
这一切的一切,在当时那个尔虞我诈、自私自利,甚至父子兄弟间为了某些利益相互斗争、残杀的年代,显得是多么的珍贵。是的,只有真挚的情谊,才禁得起时间的考验;只有深厚的感情,才禁得起艰难困苦的洗礼。苏轼、苏辙,他们兄弟俩做到了。他们的手足情深,让我们为之敬佩,为之感动。
亲情是世界上最灿烂的阳光
从小到大,从年轻到成熟,也许绝大多数人都视亲情为理所应当,只因我们身边爱着我们的人一直都在爱着,从不曾停止。
亲情是世界上最灿烂的阳光,无论我们走出多远,飞得多高,父母的目光总在我们背后。你流泪时,父母给你擦干眼泪的力量,自己却在背地里心疼;你跌倒时,父母给你爬起来的力量,自己却在你跌倒的地方流出眼泪;你微笑时,父母比你笑得还要灿烂,似乎天大的快乐降临在他们身上;你成功时,父母比你更显得兴奋和自豪,仿佛上天给了他们多么美好的回报。你年少无知,和父母争吵时,他们低头不语,却在心底难过;你因不快摔门而出时,他们无言落泪,却仍旧在担心着你生气外出是否安全;你因不耐烦他们的唠叨而拒绝和他们交谈时,他们依旧絮叨着你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只因那颗心从未停止过挂念……
亲情是无声的,而这无声的亲情总能感化那些腐化的灵魂。
有一个男孩在寄宿制高中读书,他家里的经济条件不怎么宽裕,可父母对他寄予厚望,省吃俭用供他上学。这孩子却不当回事,学习不用功,晚上经常约同学在寝室里偷偷打麻将。
有一次,儿子打电话给父亲,谎称要准备考试,周末不回家了,要在寝室里抓紧复习功课。父亲信以为真。考虑到复习迎考消耗较大,为了给孩子补营养,那天父亲在家里特意烧了好多菜,然后换乘了好几辆公交车,花了三个多小时,汗流浃背地赶往学校。可此刻,儿子在寝室里玩兴正浓,与几个同学正在“哗哗”地搓着麻将。突然,传来一阵轻轻的敲门声,他们手忙脚乱地把麻将收藏起来,然后慢腾腾地开门。打开房门,儿子看到父亲正气喘吁吁地站在自己的面前,父亲那微抖的手里拎着一大包东西。“爸爸,你怎么来了?”儿子惊奇地问道。父亲微微一笑:“听说你马上要大考了,怕你在学校里吃不好,我炒了几样菜,给你送来。我不进屋打扰你们了,你就自己拿进去吧,趁菜还有点热,你先吃点儿。我走了。”父亲说完,转身消失在寝室外面的黑暗之中。
顿时,儿子的内心深处似乎被猛击了一掌,他久久地站立在那里,眼眶里两行热泪禁不住淌了下来。他被亲情震撼了,觉得自己有愧于父亲,自己竟用谎言来蒙骗那样爱他疼他的父亲。他醒悟了,觉得自己绝不能再这样稀里糊涂地混日子,一定要用刻苦学习的行动来报答父亲的关爱。后来他如愿以偿地考上重点大学,之后又以优异的成绩出国留学了。
每个人在人生的道路上都会出现一些偏差。这位儿子的父亲用信赖与关爱来感化儿子,无声胜有声。感悟亲情常常能感化人,感悟亲情是必不可少的,而是否能感悟最直接的体现是懂得感恩。
一位母亲为了让女儿从小学会感恩和分享亲情之乐,每年女儿生日那天,母亲总要带她到医院去看望当年的产科医生,感谢她将孩子带到这个世界上,一起分享孩子生日的快乐。如今,女儿已是初中生了,每当女儿取得好成绩时,父母不是先夸奖她,而是首先提醒女儿:无论取得什么样的荣誉,都离不开身边的同学、老师,从小教她学会感恩。
做子女不仅要懂得享受父母之爱,更应懂得爱的反馈和回报。只有学会感恩,长大以后才能更好地与周围人相处和合作,也才能为自己未来的事业打下坚固的基石。
某大学有一位辅导员曾作过一个调查:他让每星期给父母打一次电话的同学举手,结果60多个学生里举手的不到一半,并且绝大多数是女生,男生只有10%。不难想象,那些没有举起手的学生,他们的父母该是多么期盼!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学会感恩,回报父母,而这回报不是单指金钱上的回报,更重要的是给他们精神上的安慰。
我们要用心去感受他们的给予,用心去回应他们的付出,父母的爱才是天底下最无私的爱,不要让自己留下终生的遗憾。
报答父母,表达对父母的感情,不一定要等到有出息之后才能做,平常小事一样可以表达自己的情感。
给他们一个微笑,一句问候,一个深情的拥抱吧!生活在平淡忙碌中的人们会因为一份小小的感恩而让幸福弥漫整个心灵,有了感恩的心也是洋溢着幸福的。感恩,会让我们的路走得更坚实更自信;亲情,会让我们的路走得更充实更稳当!
父母之恩我们永记心间
父母是我们人生的第一任老师,从我们呱呱坠地的那一刻起,我们的生命里就倾注了父母无尽的爱与祝福。或许,父母不能给我们奢华的生活,但是,他们给予了我们一生中不可替代的东西——生命与关爱。
父母为我们付出了毕生的心血,当我们长大时他们却变老了,此时的他们需要儿女的关怀与陪伴。可是我们却常常因为各种事情而忽视了父母,让父母感受到孤独。不要总是对父母说自己没有时间,更不要说自己没有精力,而要多抽出一些时间去陪陪父母,与他们聊天,让他们不再寂寞。
有位绅士在花店门口停了车,他打算向花店订一束花,请他们送给远在故乡的母亲。
绅士正要走进店门时,发现有个小女孩坐在路边哭。绅士走到小女孩面前问她说:
“孩子,为什么坐在这里哭?”
“我想买一朵玫瑰花送给妈妈,可是我的钱不够。”孩子说。绅士听了感到心疼。
“这样啊……”于是绅士牵着小女孩的手走进花店,先订了要送给母亲的花束,然后给小女孩买了一朵玫瑰花。走出花店时绅士向小女孩提议,要开车送她回家。
“真的要送我回家吗?”
“当然啊!”
“那你送我去妈妈那里好了。可是叔叔,我妈妈住的地方,离这里很远。”
“早知道就不载你了。”绅士开玩笑地说。
绅士照小女孩说的一直开了过去,没想到走出市区大马路之后,随着蜿蜒山路前行,竟然来到了墓园。小女孩把花放在一座新坟旁边,她为了给一个月前刚过世的母亲献上一朵玫瑰花,走了一大段远路。绅士将小女孩送回家中,然后再度折返花店。他取消了要寄给母亲的花束,而改买了一大束鲜花,直奔离这里有五小时车程的母亲家中,他要亲自将花献给妈妈。
亲情是这宇宙间最无私的情感。亲情是岳飞的母亲满怀期望地在其背上刻下的“精忠报国”,是孟子的母亲为其更好地成长而费尽苦心地“三迁”,是朱自清的父亲翻越月台时留下的那个蹒跚的背影……
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来对待亲情吧!你的感恩,是父母最大的快乐。
佳芬跟妈妈吵架之后,就只身往外跑。可是,走了一段路,佳芬发现,她身上竟然一毛钱都没带,连打电话的硬币也没有!她走着走着肚子饿了,看到前面有个面摊,香喷喷的味道飘来,好想吃!可是,她没钱!
过一阵子后,面摊老板看到佳芬还站在那边,久久没离去,就问:“姑娘,请问你是不是要吃面?”
“可是……可是我忘了带钱。”佳芬不好意思地回答。
面摊老板热心地说:“没关系,我可以请你吃。”
不久,老板端来面和一些小菜。佳芬吃了几口,竟然掉下眼泪来。
“姑娘,你怎么了?”老板问。
“没有什么,我只是很感激!”佳芬擦着泪水,对老板说道,“我们又不认识,你只不过在路上看到我,就对我这么好,愿意煮面给我吃!可是……我自己的妈妈,我跟她吵架,她竟然把我赶出来,还叫我不要再回去!”
老板听了,委婉地说道:“姑娘,你怎么会这样想呢!你想想看,我不过煮一碗面给你吃,你就这么感激我,那你自己的妈妈,煮了十多年的面和饭给你吃,你怎么不会感激她?你怎么还要跟她吵架?”
佳芬一听,整个人愣住了!
是呀!陌生人的一碗面,我都那么感激,而妈妈一个人辛苦地抚养我,煮了20多年的面和饭给我吃,我怎么没有感激她呢?而且,只为了小小的事,就和妈妈大吵一架。匆匆吃完面后,佳芬鼓起勇气,迈向家的方向,她好想真心地对妈妈说:“妈,对不起,我错了!”
佳芬走到巷口时,看到疲惫、着急的母亲正在四处地张望。看到佳芬时,妈妈就先开口说:“阿芬呀,赶快回去吧!我饭都已经煮好,你再不赶快回去吃,菜都凉了!”
此时,佳芬的眼泪一颗一颗滚落下来。
有时候,我们会对别人给予的小惠“感激不尽”,却对亲人、父母一辈子的恩情“视而不见”。其实亲情就这样无时不在,它容忍着人们的遗忘和把它看做理所应当。我们就这样享受着父母给予的爱,将他们的辛劳变成我们饱腹蔽体的物品,用他们的苍老换来了我们朝气的青春,还往往去抱怨他们的忠言,抱怨他们的谆谆教诲。或许只有等到我们身为父母,等到自己养儿育女的那一天,才会了解为人父母的那种心情,那种对子女无私的爱。
也许,生活的步履过于匆忙而使我们忘却了对身边的亲人说一些感激的话语,往往等我们觉察到时已经后悔莫及。现在,不妨让我们停下脚步,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对他们说一声感谢:感谢他们把我们带到这个世间,感谢他们培育我们健康成长,感谢他们让我们得到这世间一切美好的东西。
感谢我们身边所有的亲人
俗话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父母以及其他的亲人为我们付出的并不是小小的“一滴水”,而是浩瀚的大海,他们的爱包围着我们,让我们免于受到任何的伤害。那么我们是否应在父母劳累一天后递上一杯暖茶,或是在他们生日时递上一张祝福的卡片,又或者在他们失落时奉上一番问候与安慰?他们将所有的心血、精力都倾注在我们的身上,而我们又何曾记得他们的生日,体会他们的劳累,察觉到那缕缕银丝,那一道道皱纹?而对于身边其他的亲人我们又是否体会到了他们的关怀,对他们报有感恩之心呢?珍惜亲人对自己的关爱,也让我们身边的亲人体会由我们带来的温暖。
有一个小男孩五岁时不幸得了一种怪病,一只脚比另一只脚长出很多,走起路来跛得就像一只小鸭子,经常遭到周围小朋友的嘲笑以及众人异样的眼光,懵懂的孩子哭着问父母自己为什么会这样,是不是永远都这样了。
父母忍着泪水骗他说:“孩子,这不是病,只要你努力练习走路,就会和别的小朋友一样了。”
小男孩相信了父母的话,一直努力地练习走路。多年的辗转奔波,父母带着他遍访名医,试过各种奇药、偏方,可是小男孩的病却没有一点起色,父母并没有因此而放弃,依旧对治好孩子的病抱有希望。小男孩就这样在父母用善意编织出的谎言里,安心地度过了自己的童年。
后来,小男孩渐渐明白了事情的真相。他并没有伤心,更没有责怪自己的父母。因为父母为他流的泪以及多年的努力,已经将他心灵上的伤口医治好了。父母多年来无悔地为他做出各种努力与牺牲,早就已经让他的痛楚麻木了。他更加理解父母所受到的心灵上的痛楚要远远超过自己所承受的。
他丝毫没有失落的感觉,更没有任何的怨言,相反他十分珍惜与父母在一起的快乐而短暂的时光,因为父母的爱融化了他心中的寒冰,为他搭起了一座成长之桥。这座桥由地而起,升起在空中,让他站得比任何人都要高;这座桥凌驾于生命之上,他心中对父母的感恩足以消除生活中一切的不如意。
躺在病床上的小男孩,面对病魔与即将到来的死神,忍受着无数的痛与苦,可他没有流过一滴眼泪,一直微笑着面对父母,他想让父母记住自己最灿烂的笑容。
他翕动着干渴得发白的嘴唇,但是已经没有力气再说一句感恩的话语,他只能在脑海中不断搜寻过去与父母一起度过的快乐而短暂的时光,一个个画面串联起来,变成了一个让自己感动不已的回忆故事。
没过多久,无情的死神还是把他带到了另一个世界,他在世间停留得如此短暂,但是他却是带着微笑离开,因为他的心中充满了对父母的爱。
我们要感谢身边所有的亲人,因为有了他们无私的奉献,我们才能够茁壮成长。珍惜与亲人在一起的每一分每一秒,多为身边的亲人着想,在生活中多一些谅解与体贴,珍惜每一个亲人为我们所做的一点一滴,我们就能感受到亲情带来的美好。
在晓静10岁时,她的父母不幸出车祸身亡了,从此晓静孤苦无依。晓静的姑姑把她接回家照顾,起先晓静很排斥姑姑一家人,认为自己是个外人,怎么都不愿意与姑姑他们说话,总是把自己关在房间里独自哭泣。
在以后的日子里,姑姑对晓静无微不至的照顾,慢慢打开了晓静封闭的心门。姑姑总是很关心她的一切,对待她比对待自己的孩子还要好。这让晓静感觉到姑姑一家人都很爱自己,她很感动。晓静很喜欢美术,于是姑姑就帮她报了兴趣班。学美术的费用并不便宜,这对于普通工薪家庭的姑姑家来说,是一个不小的负担,但是姑姑却没有丝毫的犹豫。姑姑抚摸着晓静的头说:“晓静,姑姑既然答应你爸妈照顾你,就会让你过得快乐,喜欢美术就好好学吧,你这么聪明长大后一定会很有出息的。”
晓静感动得点点头,心里暗自发誓,一定要好好学习,将来能够报答姑姑一家人对自己的照顾与关爱。后来晓静不负期望,考取了中央美术学院。去大学报到的前一天,姑姑一家给晓静送行,晓静举着酒杯敬姑姑一家人,她满含着感恩的泪水说:“谢谢你们,是你们给了我全新的生活,让我有勇气活下去,你们就是我在这个世界上最亲的人。”
晓静毕业后,在一家广告公司上班,她把姑姑、姑父接到身边照顾,她抓着他们的手动情地说:“姑姑、姑父,你们无私地把我养大,教育我成才,现在我应该好好报答你们,我的父母我已经没有机会孝顺,因此我要好好珍惜孝顺你们二老的机会,因为在我眼里,你们就是我的父母!”
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亲人给予了我们太多太多,可是很多时候我们却忽视了,只因他们的爱平凡地存在着。可他们所给予的爱却比一切来得更长久、更贴心。那份无言的爱,是人间最美的声音。
感谢父母和身边所有的亲人,因为有他们的存在,我们才有了拼搏的勇气与力量。有了父母与亲人的陪伴,我们的人生道路才会有一份份的爱,一份份的关怀,同时我们也多了一颗热忱、感恩的心。
大声说出我们对亲人的爱
年幼的我们可以撒娇地对父母说:我爱你。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说出爱就成了一种奢望。父母真的不需要我们表达情感吗?难道我们真的不需要和父母说爱吗?当你和你人生的另一半说爱的时候,你或许会觉得是理所应当的,可是为什么当我们和父母说的时候就变得那么尴尬呢?我是一个善于表达自己情感的人,可是我从来都没有对父母说过爱。
是啊,一个简单的字,为什么却被我们忽视了呢?难道父母的爱就是理所应当的吗?真的不需要回报吗?妈妈们也曾年轻过,她们也有过像花一般的岁月。可是现在呢,她们为了这个家,奉献了她们的青春。爸爸在外辛苦地工作,妈妈在家辛勤地劳作,都是为了这个家,为了更好地生活。
我们什么都可以等,唯独不能等的就是大声说出对亲人的爱。
我曾读到过这样一个故事,既让人心酸又让人掩卷沉思:
住在旧金山的约翰给在纽约工作的儿子戴维打电话。
“我真的不想让你感到难受,可我不得不告诉你这个坏消息——我和你母亲都已同意离婚,45年的煎熬我们受够了。”约翰的话音中有一些失落感。
“我的老天啊!你在说什么呀,老爸?”戴维大吃一惊。
“我也没有办法,你知道,我们现在甚至连看一眼对方都不愿意,”约翰叹了口气,接着道,“我们彼此讨厌对方,我也讨厌再提这事,苏珊那边就由你告诉她吧。”说完,约翰便挂断了电话。
戴维马上给住在芝加哥的妹妹打了电话:“苏珊,你一定要冷静,好好听我说,老爸老妈想离婚,怎么办?”
“什么?上帝啊!我们得马上回去阻止他们!”苏珊在电话那边尖叫。
接完哥哥的电话,苏珊立刻拨通了家里的电话,是约翰接的。
“你们不能离婚!不要乱来!等我和戴维回来再做打算,我们明天就到,到时再做打算,千万不要冲动!你们听见了没有?”苏珊一口气嚷嚷完就挂了电话。
约翰慢慢放下电话后,转身对守在一边的妻子说道:“好了,孩子们能回来过感恩节了,但圣诞节我们怎么说?”
只是为了让儿女们回家过一个团圆的感恩节,做父母的竟然要采取如此“欺骗”的伎俩。对于长大了就远走高飞或长期在外工作的儿女来讲,我们有什么感想呢?我们体会过父母的期待吗?父母在赐予了我们生命,并付出一生的辛劳将我们抚育成人之后,他们对我们的期望却是如此的微小而简单,做儿女的是否以各种各样的理由而忽略了他们的存在和期待呢?
我们是否忘记了对父母应该有一种最深的牵挂、一颗最彻底的感恩之心?我们是否一次又一次地心存侥幸,反正父母活得还很好,报恩,有的是时间!
但是,父母们等得及吗?假如有一天,父母们因为终于等不及而撒手而去,我们是否会因为我们的慵懒而充满无尽的懊悔呢?
有一位作家就这样忏悔说:
我从来不曾问过自己,我为什么爱戴并继续爱着我的双亲,尽管他们早就与世长辞。但是,我要说,在他们仙逝之后,我反而对他们爱得更深远。
这是为什么呢?
直到现在,在我成熟以后,我才真正认识到他们是怎样一些人,他们都为我做了些什么。他们为了我往往不顾自己,甘愿牺牲。
父亲在卧床不起、病入膏肓时,为了让我去上学,毅然决然地卖掉一块葡萄园和一头公牛——实际上是家里唯一的一头公牛。虽然他本身需要扶持,需要为自己的病痛买些补品,但即使在这种情况下,他仍然没有为自己着想而是为我操心。他用被子蒙住浮肿的双腿,装出一副健康的样子,舍不得花掉用来看病买药的“保命钱”,他以这种方式缩短了自己所剩无几的寿命。
父亲为我卖掉了葡萄园和公牛,我却没有说一声“谢谢”。现在,没有说出口的这声“谢谢”使我越发感到沉重和悲哀,因为我父亲永远也不会听见这句“谢谢”了!
一直到中学毕业的时候,我才意识到父亲为我所做的一切,对他充满感激和惋惜之情。因此,我下定决心,只要拿到我挣来的第一笔钱,我就给他买些苹果。因为他需要这样的营养品,而在我家居住的巴尔干山村是买不到苹果的。我今天推到明天,明天推到后天,终于在一个春日,得知了父亲于夜间逝世的噩耗……直到现在,在我的父亲逝世20多年以后,那些未买的苹果依然如鲠在喉。
我和母亲的关系也是这样。她比我父亲活得更长久一些,活到我“找到差事”、盖了新房的时候,她搬来同我一起住在山林里,后来又住进城里——她此时已年迈,身体瘦小,成天蜷缩在乡下人穿的连衣裙里,手掌上布满了终年劳累结下的厚厚的茧子。她盯着我的眼睛,对我身上穿着的沾满树叶的制服流露出不悦的神情,问题出在我很少回家看她。我公务缠身,感觉不到时间的流逝——主要是由于最后一种原因,我未曾同她促膝谈心,让她高兴高兴。我这是因为害羞呢,还是因为难为情?
那时的农家生活十分严酷,当父亲的从来不叫母亲的名字,总是直呼“他娘”,没有一丝一毫外露的怜悯和温柔!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学会了隐藏自己的感情。我爱我母亲,敬重她,但是,我没有叫过她一声“亲爱的妈妈”或者“好妈妈”……这些没有叫出口的字眼也如鲠在喉,可我现在已经无人可叫了,我想,我是多么愿意高高兴兴地叫她一声啊,但我的母亲再也听不见了。
因此,我要对所有那些爸爸妈妈都还活着的人们说:趁他们还健在时,去爱他们吧,说出对他们的爱吧!一定要去做!否则,终有一天那些没有说出口的感激的话语、爱的话语将如鲠在喉,使你感到沉重和痛苦,无法解脱!
假如你正在考虑给父母买些苹果,你就赶快行动吧;如果你想说声“谢谢”,你就马上说出口。
常回家看看自己的亲人
“常回家看看,常回家看看,哪怕帮爸爸妈妈刷刷筷子洗洗碗……”一首《常回家看看》不知道触动了多少人心灵深处的那根弦。是啊,常回家看看,就是一句常回家看看,也成了好多老人的奢望。
儿女在外当父母的多是牵挂,唯恐他们有个闪失,常为他们祈祷,让上天保佑儿女们平平安安。但是,当儿女的又为父母做了些什么呢?有的儿女大把大把给父母寄钱,认为这样就是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只要有了钱父母就会高兴,就会快乐。其实事与愿违,父母养儿育女不只是为了钱,也不单纯是为了享受。他们有颗孤独寂寞的心,期待儿女时常给他们排解孤独打发寂寞,温暖他们那颗渐冷的心。
孝敬父母、尊敬长辈,是做人的本分,是天经地义的美德,也是各种品德形成的前提,因而历来受到人们的称赞。试想,一个人如果连孝敬父母、报答养育之恩都做不到,谁还相信他是个可靠的人呢?又有谁愿意和他打交道呢?
尽量做到常回家看看,在外打拼时也不要忘了常给家里打个电话,报个平安。不要总是想着自己享受生活,抽出时间为父母做几次饭;不要总是看自己喜欢的肥皂剧,留点时间倾听一下母亲对生活琐事的唠叨。珍惜与父母在一起的每一分每一秒,只有与父母在一起的时候,我们才是纯粹的自己,并且可以带着孩子气,在父母面前我们永远是最放松的。
小宋办完公事坐在回家的公交车上,车正行进在父母住地附近的马路上,他犹豫片刻后依然没有下车去家里看两位老人。正在思忖,突然看见人行道上父母的身影,父亲那瘦削的身型,微驼着背走在前面。胖胖的母亲紧赶在后面,仿佛怕父亲会走丢似的。小宋知道这是母亲陪父亲去医院看病,心不觉一阵紧缩,眼泪在眼眶里打着转。
80岁高龄的父亲近年出现脑萎缩的征兆,刚和他说的话转眼就会忘,五一期间家人还商量过完节带他去医院看看,可父亲说:“没事,你们忙你们的工作吧,有你妈陪着就行。”在小宋和家人的强烈要求下,他答应由姐姐陪他去,这样大家才各自回家。没想到今天父母没要姐姐陪,小宋想又是父亲在对姐姐撒谎,两位老人准是悄悄出来的,他太了解父母的秉性,他们是怕影响孩子们的工作和生活。
姐姐和父母住在一起,小宋一直以为有姐姐照顾二老,他们的生活应该没有什么担心的。姐姐总打电话来说:“妈问你这个周末来不来?”小宋总是搪塞着,儿子要上补习课没时间,下次再说吧。有时母亲煨好了汤打来电话,明天能带孩子来吗?有他喜欢喝的汤。小宋还是以儿子学习紧张为由,告诉母亲下次吧。每当这时小宋能感觉母亲在电话那头的无奈,可她依然会说那以孩子的学习为重吧,然后无言地挂断电话。小宋已经记不清有多少次这种电话了。每次母亲都是默默地挂机,而小宋挂断电话后就去忙自己的事清,很少想到母亲的心情。想起来就自我安慰,反正家里数我最小,上面有三个哥哥姐姐呢,他们会去看二老的。他们能理解,我的孩子小工作又忙,这样想,小宋心里也就不愧疚了。
可就在这一刻,在看见双亲孤单地行走在人行道上的一刻,小宋突然发现父母是那样的衰老、孤独。他们养育了四个孩子,可在80岁高龄的时候,却没有人陪他们去看病,尽管不是孩子们不愿意陪,而是二老善意的欺骗。老人怕影响他们的工作和孩子的学习,他们就拿工作和孩子当挡箭牌,心安理得地受用着?每个人都有孩子,每个人也都有父母,为什么自己总把孩子看成是生命的全部,对父母却只会去享用他们对自己无私的爱而没想到去回报呢?孩子在世上生活的时间比自己长,而父母能享受人间的温暖还有多少时日?这简单的算式为什么自己就不明白?看着匆匆行走的父母,看着满头白发的父母,看着日渐衰老的父母,那句古话瞬间跃上小宋的心头:“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小宋突然有一种生离死别的感觉,泪水已夺眶而出,站在车上,小宋任由泪水肆意地流淌着,这是愧疚的泪也是痛苦的泪,是对于自己不孝的忏悔的泪。
小宋的心一阵疼痛,他在心里发誓:妈妈,我从今以后一定常回家看看你们,让你们在有生之年感受最温暖的人间亲情。
我们应该多关心父母,多给他们一份关爱,多给他们一点温暖,让他们孤独的心不再寂寞,腾出一点时间常回家看看。父母为家庭操劳、为社会奉献,忙碌了大半生,该让他们轻松下来享享清福。
有这样一个古老的东方故事:
从前,有个年轻人与母亲相依为命,生活相当贫困。
后来年轻人由于苦恼而迷上了求仙拜佛。母亲见儿子整日念念叨叨、不事农活的痴迷样子,苦劝过几次,但年轻人对母亲的话不理不睬,甚至把母亲当成他成仙的障碍,有时还对母亲恶语相向。
有一天,这个年轻人听别人说起远方的山上有位得道的高僧,心里不免仰慕,便想去向高僧讨教成佛之道,但他又怕母亲阻拦,便瞒着母亲偷偷从家里出走了。
他一路上跋山涉水,历尽艰辛,终于在山上找到了那位高僧。高僧热情地接待了他。听完他的一番自述,高僧沉默良久。当他向高僧问佛法时,高僧开口道:“你想得道成佛,我可以给你指条道。吃过饭后,你即刻下山,一路到家,但凡遇有赤脚为你开门的人,这人就是你所谓的佛。你只要悉心侍奉,拜他为师,成佛是非常简单的事情!”
年轻人听了非常高兴,谢过高僧,就欣然下山了。
第一天,他投宿在一户农家,男主人为他开门时,他仔细看了看,男主人没有赤脚。第二天,他投宿在一座城市的富有人家,更没有人赤脚为他开门。他不免有些灰心。第三天,第四天……他一路走来,投宿无数,却一直没有遇到高僧所说的赤脚开门人。他开始对高僧的话产生了怀疑。快到自己家时,他彻底失望了。日落时,他没有再投宿,而是连夜赶回家。到家门时已是午夜时分。疲惫至极的他费力地叩响了门环。
屋内传来母亲苍老惊悸的声音:“谁呀?”
“是我,妈妈。”他沮丧地答道。
门很快打开了,一脸憔悴的母亲大声叫着他的名字把他拉进屋里。在灯光下,母亲流着泪端详他。
这时,他一低头,蓦地发现母亲竟赤着脚站在冰凉的地上!刹那间,灵光一闪,他想起高僧的话。他突然什么都明白了。
年轻人发现自己已经很久没有回来看望年迈的母亲,没想到离开家的几年里母亲竟然衰老了这么多,年轻人泪流满面,“扑通”一声跪倒在母亲面前。
生活中我们就像故事中的青年,总是在强调着我们的酸甜苦辣,却忘记了父母比我们受了更多的苦;我们总是强调着自己对生活的无力,却忘记了父母也如同我们一样在生活,可父母却为了我们而坚强地生活着;我们总是在强调着自己对生活对未来的构想,却忘记了未来的生活是因有了父母所给予的一切才变得更加触手可及,才变得更加美好幸福。因此,我们一定要常回家看看父母,多关怀父母,让父母的晚年生活过得温馨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