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656700000006

第6章 亡命上海

!虎口余生亦自矜,天留铁汉卜将兴。

短衣散发三千里,亡命南来哭孝陵。

——孝陵

!于右任的思想,在25岁前的一二年,度过了一段“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苦闷时期。

书读得多了,阅历渐广了,道理也懂得多了,总不免把书中讲的一些道理和自己联系起来,一对照,又发现书是书,我还是我,究竟什么是正确的答案,往往还搞不清楚。难道听任命运来摆布吗?“信天行者妄”;难道逃避现实吗?“避天行者非”。怎样才能冲开一条血路、达到理想的境界呢?于右任在《牧羊儿自述》中做了坦率而又诚挚的自我解剖:

我此时心目中,常悬着一个至善的境地,一桩至大的事业,但是东奔西突,终于找不到一条路径。平时所读的书,如礼运,如西铭,如明夷待访录,甚至如谭复生仁学,都有他们理想的境界。又其时新译的哲学书渐多,我也常常购读,想于其中求一个圆满的人生观。但书是书,我是我,终不能打成一片,奠定我的基石,解除我内心的烦闷。

“我小时,三伯父曾经叫我到香港读书,以家计困难,未能成行。及闻上海志士云集,议论风发,我蛰居西北,不得奋飞,书空咄咄,向往尤殷。

于右任的民主主义思想形成的过程中,虽有苦闷,甚至也曾彷徨,但并没有停步不前。他勇于探索,真有些像一千多年前白居易所说的那样:“年齿渐长,阅事渐多,每与人言,多询时务。每读书史,多求理道。”他也绝不停留在书本或口头上,更重要的是去实践,用实践来探索真理。

老子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既然现在不能去“志士云集、议论风发”的上海,那么,近在咫尺的兴平、武功一带,是周王朝开基的地方,历代以来,名相、名将、名贤辈出,史不绝书,何不到那里一游,借以考察前朝兴替,观摩前贤业迹,还可发思古之幽情,也不失为磨炼自己的一种办法。事也凑巧,兴平县知县杨吟海久闻于之名,托周石生聘他为西席(旧时对家庭教师的称呼),教杨知县两个弟弟读书。这事正遂于的心愿,故一说就成,于右任欣然前往。

杨吟海(宜瀚)是四川名士,曾从军新疆多年,在兴平县任内,勤政爱民,提倡新学,政风甚佳。于右任与杨知县,宾主亦甚相得。于平时在县衙里,除了教书外,时帮杨知县看一点学校的课卷,闲暇时宾主常作长夜谈。杨知县向他介绍了许多新疆地区的风土人情,使他增长了不少西北边陲一带的历史及现状的知识。有时兴起,他健步到茂陵、马嵬坡等名胜古迹漫游,凭吊汉武帝、霍去病等人。此时他诗兴甚浓,吟咏甚多,正如这时他写给同窗好友王麟生、程运鹏等人的诗中所说的那样:“转战身轻意正酣,无端失足堕骚坛。近来进步毫无趣,诗意凭陵陆剑南。”

二十几岁的人,思想日趋成熟,人生观也逐渐定型。这几年国是日非,甲午一役,中国惨败,割地赔款,纷至沓来,长此以往,国将不国,正如那时黎民百姓所说的那样:“满清不亡,是无天理。”这样的民族意识在于右任脑子里日益深化,革命的思想逐渐增强。因此,他这一时期写的诗,大抵都是家国兴亡与诋毁时政之作,言人之所不敢言,咏人之所不敢咏,故于右任每诗一出,不胫而走,为西北人民喜爱,争相传诵,引起共鸣。他那支如椽之笔,不啻万钧,横扫魑魅,使人精神为之一振。

那时,于右任的好友孟益民,曾由陕西学政衙门派往上海学习铅印和石印等印刷、制版技术,学成之后,返回三原,在官印书局印刷厂任厂长。孟益民很爱读于右任的诗,于每有新作,亦抄寄赠孟。日子长了,孟益民收集的于诗也多了,在姚伯麟(也是于的好友)的怂恿和协助下,将于诗百余首编印成册,于右任为这本诗集题名为《半哭半笑楼诗草》。诗集一出,风行一时,洛阳纸贵。

这本100年前出的诗集,因诗贾祸,早已绝版,它的全貌读者已无法见到了。到1929年《右任诗存》出版时,于右任亡命上海以前的作品只留下22首,后来他又在《右任诗存笺》的注中说:“少年作品,过火语太多,存其四分之一,为当时一段历史作证。”兹转录数首如下,读者从这些诗中,可以窥见当年于右任爱国思想之一斑。

杂感

柳下爱祖国,仲连耻帝秦。

子房抱国难,椎秦气无伦。

报仇侠儿志,报国烈士身。

寰宇独立史,读之泪盈巾。

逝者如斯夫,哀此亡国民。

蜂虿螫指爪,全神不能定。

蚊虻赞皮腹,痴儿睡不竟。

忧患撄人心,千钧万钧劲。

为问彼何人,横臣东半径。

一咸不及创,一割不知痛。

伤哉亲与爱,临危复梦梦。

伟哉说汤武,革命协天人。

夷齐两饿鬼,名理认不真。

只怨干戈起,不思涂炭臻。

心中有商纣,目中无商民。

叩马复絮絮,非孝亦非仁。

纵云暴易暴,厥暴实不伦。

仗义讨民贼,何愤尔力伸。

吁嗟莽男子,命尽歌无因。

耗尽首阳草,顽山惨不春。

信天行者妄,避天行者非。

地球战场耳,物竞微乎微。

嗟嗟老祖国,孤军入重围。

谁作祈战死,冲开血路飞。

从这四首杂感诗中,不难看出于右任对清廷政治腐败的极度不满。他引古讽今,举手揶揄,以“一割不知痛”,讽刺其对外丧权辱国;以“目中无商民”,讽刺其对内横征暴敛,置人民疾苦于不顾,陷国家民族于万劫不复之地。于右任怀着“报仇侠儿志”,唤起国民起来推翻清廷,“仗义讨民贼”,“冲开血路飞”。

署中狗

署中豢尔当何用?分噬吾民脂与膏。

愧死书生无勇甚,空言侠骨爱卢骚。

这首诗,以极其辛辣的笔触,把清吏比作狗。诗的前两句骂清吏只会吞噬民脂民膏,豢养尔等有何用?后两句的意思是说,与其空谈推翻君主专制制度,不如用实际行动效法卢骚。这首诗也是于右任招祸的诗作之一,三原县令德锐(满籍)读后恨之入骨。

从军乐

中华之魂死不死,中华之危竟至此!

同胞同胞为奴何如为国殇,碧血斓斑照青史。

从军乐兮从军乐,生不当兵非男子。

男子堕地志四方,破坏何妨再整理。

君不见白人经营中国策愈奇,前畏黄人为祸今俯视。

侮国实系侮我民,伈伈伣伣胡为尔!

吾人当自造前程,依赖朝廷时难俟;

何况列强帝国主义相逼来,风潮汹恶廿世纪。

大呼四万万六千万同胞,伐鼓从金齐奋起。

在廿世纪初,只有极少数知识分子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于右任就是其中的一个。在《从军乐》里,他公开昌言革命:“吾人当自造前程,依赖朝廷时难俟”,与同一时期,《和朱佛光先生步施州狂客原韵》诗中的“革命才能不自囚”一句前后呼应,互为表里。

《兴平咏古》9首,借咏古人抒发自己的壮志豪情,兼或对一些历史人物加以褒贬,一泄胸中之块垒。在他所咏的9人中,独对杨贵妃大加痛伐,隐有所指:

误国谁哀窈窕身,唐惩祸首岂无因?

女权滥用千秋戒,香粉不应再误人。

上面引的这几首诗,是经于右任挑选过的,都是被认为不太过火的诗,可惜那些“过火语太多”的诗,我们现在看不到了。否则,我们还可以找到更多的证据,来说明于右任因诗招祸的缘由。

那时的于右任,公开反对清廷,毫不隐讳。他对清廷政事腐败,痛心疾首,不了解他的人,往往说他狂妄自大,不知高下。当时,三原有一董姓青年,因其眼有疾,识者戏以“董眼”呼之。董眼在庚子前后,屡走上海,学习照相技术,名曰运售照相器材,实则输入新书新报。董眼为人,放荡不羁,口不择言,语无遮拦,但思想颇先进,俨若上海革命书贾徐镜吾。一日,于右任约请董代为照相一帧,董慨然允诺。于右任散披头发,脱去上衣,光着膀子,右手提着一把刀,摆好姿势,赤膊照相。有人见到后,劝阻董眼,不要拍这样杀气腾腾的相片,并说:“你难道不要命了吗?”董回答说:“要时再讲。”清朝制度,男子到一定年龄必须留长发结辫,不结辫者以反对朝廷论处。太平天国的军民之所以被清朝统治者称为“长毛”、“发匪”,就是他们敢于反抗清廷,不结辫子。当时,于右任的同窗学友胡德兴适在场,见状索性写了一副对联贴在墙上:“换太平以颈血,爱自由如发妻。”相照好后,董眼为炫其技术精湛,添印多张,于逢人便送。后来诗集和照片这两样东西落到三原县令德锐手里,成了于右任反对朝廷的“罪证”。

1903年,兴平县知县杨吟海调升商州知州,由于他和于右任宾主之间十分相得,便聘请于为商州的首席学府——商州中学堂的监督(校长),二人联袂到商州赴任。

于右任在商州中学堂工作将近一年。他锐意整饬学风,严格考核课业,敦请名师讲授,潜心培养学生,不出半年,商州中学堂声誉日隆,变成了名副其实的商州第一学府。

光绪三十年(1904),适逢会试。由于庚子之变,北京贡院试场为八国联军所焚毁,因此,我国历史上最后的一次春闱,便奉旨改在河南开封举行。春闱会试,这本是一般士子翘首企盼高中进士的好机会。封建时代的文人,十年寒窗苦,有的甚至皓首穷经,为的是由州府试成为秀才,由秋闱乡试成为举人,由春闱会试成为进士,再由殿试而成为三顶甲与翰林。这既是士子们的心愿,也是家庭、亲友的期待。而于右任与一般的士子们不同,他志在倾覆这个封建专制的王朝,怎么会去图进士这个虚名?

但事实毕竟是,于右任把商州中学堂的校务委托给李仪祉(后来成为我国著名的水利专家)和茹欲立两位同窗好友代理。自己带了一名老仆,风餐露宿,出潼关,走洛阳,到开封去应试。至于他去应试的原因,从现存的于右任回忆其青年时代的文章中,已无从稽考了。但是,若从他当时所处的特定环境及本人的德行气质来考察,是不难想象他赴考的客观因素和苦衷的。

于右任常言平生有三件最遗憾的是:一是幼年时未能跟随伯父去香港读书,二是在震旦学院时因学潮未能将法文学好,三是未能到国外考察(他虽三次去日本,一次去苏联,但为时均甚短)。这三件憾事可概括为一个意思:于右任十分重视学识,至老不衰。当时,天下举子荟萃汴梁,正是求知和开眼界的好机会,岂有舍之不去之理?

于右任回忆旧时求学之艰难时曾说:“旧日求学之困难,或有志而无其时,有时而无其地,有地而无其师,有师而无其资。”他极其向往到“志士云集、议论风发”的上海去求学,但终因资斧匮乏而不能成行。这次赴汴赶考,既有地方的资助,路程又比往常到北京会试便利,焉有不去之理?

最重要的是他父亲及亲友们的敦促。其父谆谆告诫他的是:“望汝作世上一个读书人。”中进士者是读书人中的翘楚,既一举成名,又光示耀祖,解脱贫困,事父到孝的于右任,又岂有违抗父命之理?

于右任从商州径往开封应试时,三原县令德锐,正以《半哭半笑楼诗草》连同照片为据,向陕甘总督升允密报于右任为革命党,请革去其举人,缉捕归案。

先是,曾任山东、山西巡抚的毓贤,因义和团事发,免职后待罪三原,与其弟毓俊蛰居东里堡,他们常至三原风景名胜区清凉山、唐园诸地题壁作诗,流露不满。于右任以民族大义,深非其人,援笔在毓俊的诗旁题诗,有“乃兄已误人家国”之句,引起陕甘总督升允的注意。尔后,于右任不时讽诋朝政,狂名日著,早已引起当道的注目。德锐罗织罪名,诬其为革命党。升允阅后狂呼:“逆竖昌言革命,大逆不道。”密报清廷,下令通缉,有“无论行抵何处,拿获即行正法”等语。

于右任赴开封时,清廷的拿办密旨已发,后因电报和驿站都发生障碍,批文未到,升允不便提前动手。原来,清朝有个不成文的规矩:秀才犯罪,见县官不跪,举人犯罪,要皇上御批才能拿办。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幸有三原县盐店街恒盛药材店主人李雨田先生(其子李和甫与于右任是同学)探知消息,立即找于右任的父亲于宝文商量对策,于宝文被这突如其来的灭门祸事惊呆了,六神无主,手足失措。李雨田先生建议雇一“急足”赶至开封送信,嘱于右任立即藏匿,其父以为官家交通便利,派人送信恐怕也无济于事,但李雨田先生力主用可能的办法以尽人事,并劝于父亦离家避难,免遭株连。于宝文在一筹莫展的窘况下,同意李雨田先生的做法。后来于父在关西木匠姚玉林的护送下,逃到淳化、耀县避居两月,因生计日绌,旋赴岳池重操旧业。

当时,陇海铁路尚未修建,由陕西三原到河南开封,驿路要走14天。李雨田先生用重金雇了一个认识于右任的“急足”,限他7天把信送到开封。这封生死攸关的重要信件,其实只写了十二个字“哭笑楼,将上墙,虽未详,祸已藏”的密语,至于逃亡诸事,密授“急足”,转告于右任。这位“急足”果不负主人之所托,昼夜兼程,如期到达。无奈他不知道于右任究竟住在哪个客栈里,而开封又比三原繁华,茫茫人海,何处寻觅?又不能到处去问,真把他急得团团转。

也许是于右任命不该绝吧,他与同学南右嵩住在小客栈里候考,心烦意乱,枯坐无聊,因而外出散步。在街头竟和那“急足”不期而遇。于右任阅信和听了“急足”陈说利害后,知事已紧急,立即回客栈收拾行囊,准备逃走。

李雨田先生为于右任谋划得极为周到。李家在河南禹县开有商号,李雨田要于右任到禹州他的商号去躲避。但于右任早已向往“志士云集,议论风发”的上海,如今事已至此,何不到上海走走,或许能见到心仪甚久的革命党人。于是,他雇了一辆骡车,由南门出城直奔许昌而去。

就在他离开客栈不到三四小时,缇骑即由西门入城,追至客栈,无奈人去楼空。他们忖度于右任一定是逃回陕西去了。于是马上回骑追赶,在巩县遇到了于右任的几个应试的同学王曙楼、王心芸、朱仲尊等,缇骑就抓了他们回去交差,把他们关押月余,才无罪释放。陪伴于右任到开封赶考的老仆吴德,也被缇骑抓去,他虽遭严刑拷打,但始终未供出于右任的行踪,对此于右任多年后仍感念不忘。

当时正值新年过去未久,陕西河南等地风俗,新年客人拜年时,手持大红名帖,留交主人,主人将它们一一贴在客堂的墙上,炫耀于人,以此为荣。于右任离开客栈时,顺手揭下二十多张名帖置于怀中,沿途遇到盘诘时,他就从怀中拿出一张名帖,以帖上的名字应对,居然混过了一关又一关,到了许昌。那时京汉铁路已通火车,为避免在火车上发生意外,他打扮成司炉工的模样,“短衣散发”,坐在火车头的煤堆旁。到了汉口,得友人枝宗(满族)之助,乘轮东下,舟次南京,潜行登岸,遥拜明孝陵,一伸多年蕴积的民族悲愤。他百感交集,赋《孝陵》诗一首:

虎口余生亦自矜,天留铁汉卜将兴。

短衣散发三千里,亡命南来哭孝陵。

这时,三原乡里却盛传于右任被缇骑缉捕归案,已斩首西安菜市。有人劝房氏伯母暂匿,以避株连,房氏却说:“既然伯循(于右任名)已死,我复何所恋?母子同死,我亦甘心。”托人去西安收于右任的骨骸,并嘱之曰:“如伯循骨骸运回时,我已身死,可同葬其母墓中。”稍后,始知这是误传。

这一年于右任26岁,与高仲林女士结婚已6年,育有一女,名叫于芝秀(又名于楞)。

同类推荐
  • 习惯就好

    习惯就好

    关于独立,关于偏见,关于成长,田朴珺首次执笔发声,细说独立女人,笑看偏见传闻!不煲鸡汤,只啃骨头!王石不推荐?习惯就好!中国演艺圈最具争议性的人物田朴珺,身兼演员、王石女友、电影制片人、杂志专栏作者等多重身份,首次以作者的身份出版的第一本随笔集——《习惯就好》。主要收录了田朴珺从被中戏退学到跨入演艺圈,转战地产界、到去纽约游学生活等重要的人生阶段所发生的各种奋斗经历、感情经历以及思考感悟等。本书将会首次揭秘田朴珺本人多年闯荡演艺圈以来的各种被大众误解的争议事件,并且第一次回应与地产大亨王石的“红烧肉”事件,力求展现一个不一样的田朴珺到大众面前。
  • 救世伟人(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丛书)

    救世伟人(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丛书)

    本书讲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全世界最著名的领袖人物事迹,精彩万分!
  • 丰臣秀吉(六)

    丰臣秀吉(六)

    《丰臣秀吉》讲述了日本战国时期最著名的大名,日本史上首位一统天下的平民英雄丰臣秀吉的传奇人生。丰臣秀吉出身寒微,没有依靠,但他凭借自己的力量,从一介小民,成长为一代权臣。在位时实行的刀狩令、太阁检地等政策具有划时代意义,对日本社会由中世纪封建社会向近代封建社会转化有一定成就,《丰臣秀吉》洋洋洒洒几十万言,内容详尽,翻译语言通俗易懂,有能够兼具日式风格,让读者在领略丰臣秀吉奋斗历程的同时,感悟日本传统文化。当下,人人追求成功,《丰臣秀吉》为我们展示了丰臣秀吉这个成功的范例,具有启示意义。
  • 香奈儿和她的浪漫传奇

    香奈儿和她的浪漫传奇

    本书讲述可可·香奈儿从一个出身卑微的乡下女孩变身时尚帝国女王的传奇人生,阐述可可·香奈儿的创业感悟及管理之道。
  • 李世民(名人传记丛书)

    李世民(名人传记丛书)

    本书写了李世民如何从从战功赫赫的少年英雄成长为励精图治的伟大帝王的人生历程。他少年时驰骋于战场,所向披靡;成为帝王后,广纳贤才、收服四夷,开创了流传千古的“贞观之治”,终成为文武兼治的一代圣帝仁君。
热门推荐
  • 风醉月舞萤

    风醉月舞萤

    这是个可歌可泣可笑可泣的生活,三世的恋人,千年的等待,也只是一场漫长的故事……
  • 天君的逃妻

    天君的逃妻

    某天出门前没看黄历,结果招来了一朵天地间最难缠的烂桃花。爱他,却给我招来雷劫之苦,搞得我差点灰飞烟灭。他是我的灾星,他却非我不娶。我也只得逃之夭夭~顺路泡个美男、吃个美食、赚点外快~天君我夫,您请回吧~
  • 社交礼仪一点通

    社交礼仪一点通

    《社交礼仪一点通:青少年礼仪指导》的宗旨是帮助广大青少年了解和培养社交礼仪行为,帮助青少年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内容主要是以教育、引导全体公民自觉遵循社会主义礼貌道德规范以及相应社交礼仪的形式,来提高人们的文明意识,养成人们文明行为的日常习惯,促使良好社会风尚形成,使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达到高度和谐与有序,努力推进整个社会精神文明程度的提高。
  • 几多风云几多情

    几多风云几多情

    人族王者弹指天翻地覆,手拿日月捉星辰九劫妖王历无上天威九重,苦劫不断妖魂不灭金身尸王纳万里地于尺寸之间,水火龙缠,蚀神腐身……生时仗法通天地,死后余威传世间!诸王倚天问道,叹悲曲欢歌,红尘生百态。莲生并蒂,一剑飞仙,一生情仇三千年。鼎祭羽化,三身封神,三世共道九重天!
  • 极品桃花运

    极品桃花运

    美人在掌心起舞,世界于指尖颤动。香风丽影的都市,黄祥云傲然崛起!蓦然回首,美人如云,脚下巨富权贵的森森白骨无数!他就是要征服世界,让什么小鬼子小棒子小毛子,甚至忍者教廷吸血鬼之流都跪伏于脚下,让光明黑暗的一切都随他的呼吸而颤抖。。
  • 我的亡命生涯

    我的亡命生涯

    逃不出江湖,躲不过命数,唯愿我心沧海桑田后吃撑如初。
  • 笙歌初寒夜未央

    笙歌初寒夜未央

    繁华落尽、如梦无痕、繁花飘落谁去留、何必珍珠慰寂寥
  • 冷皇戏凤

    冷皇戏凤

    她,穿越的第一天,便被她爹强行押上了花轿。行至半路,一声噩耗加喜讯传来! 新郎变死郎了,总不用嫁了吧? 谁知 “四王爷逝前遗命:婚礼继续,四王妃与灵位拜堂即可!且需为四王爷守寡一辈子,直到死!” 新婚之夜,被迫为夫守灵的她,却被一神秘男子,掳走。 暗夜中,她看不清他的脸,却听得他低哑而喃,“女人,记住,以后你是我的!” 凌雪漫杯具的人生从此拉开序幕,早晚三柱香,请求她的鬼丈夫原谅她被迫为他戴了绿帽子。 两年后,一个雷人的消息突然震破了凌雪漫的耳朵! 新皇四王爷莫祈寒登基了! 凌雪漫忧郁了,她男人真从棺材里爬出来了?
  • 让青少年从小学会感恩

    让青少年从小学会感恩

    本书精心选编了99个实验,包括伽利略的自由落体实验、牛顿用三棱镜分解太阳光的实验、米歇尔·傅科的钟摆实验等实验,从这些实验中找寻所包含的人生哲理,给人许多启示。
  • 傲剑狂尊

    傲剑狂尊

    一代剑仙陨落,却意外重生帝国靖安王之子,拥有百脉俱通体质!他拜神剑之魂为师,以金乌妖皇之血炼体,恐怖的修炼天赋让他傲视天地!为揭开体内沧溟神剑之谜,他逆天夺道,屠戮八方强者,最终掌控无上剑道,碾压苍茫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