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人习惯了安稳,在工作上讲究从一而终。当环境的改变令我们下岗失业或迫使我们“跳槽”时,我们心里就产生了一种恐慌。其实中年人有自己的优势,竞争中未必就会输给年轻人,只要能克服畏惧心理,无论是转型还是创业,中年人都不会是弱者。
1.“跳槽”没你想象的那么难
提起“跳槽”,中年人都会觉得那是小青年儿的事情。自己年龄大了,拿什么跟人比?即便工作不顺心、不合意也要“从一而终”,宁可在一棵树上吊死。还有一部分中年人对“跳槽”怀有一种恐惧心理,他们习惯了安定,认为“跳槽”会打乱自己的生活,所以,宁可在原单位“忍”下去,也不敢给自己寻找一个新的舞台。其实“跳槽”是一件很简单的事,它只需要你拿出决心和勇气,走出去你会发现一片更美的天地。
44岁这一年龄段的人,从小就接受革命教育:“你是一颗螺丝钉,党把你拧到哪里,你就在哪里闪闪发光。”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个人完全是被动就业,政府安排我干什么,我就去干什么,毫无怨言。说句实在话,那个年代,所有的东西都是整齐划一的,人的思想也很单纯,大家都是这样就业,彼此倒也觉得心安理得。谈不上理解个人、尊重个人的选择。工作确定下来,就埋头苦干,一直干到现在。
现在的社会是一个充满欲望的社会,变化速度快得令人眼花缭乱。除非你的心已死,否则,决不会无动于衷的。看着别人大把大把地挣钱,痛痛快快地消费,心里不痒痒吗?再看看自己那半死不活的工作,干巴巴的几张工资,心里能不憋气吗?“44岁的人了,还没有活出一个味道来,这叫什么人生?社会上工作那么多,我干吗非得在一棵树上吊死呢?人生不就是奋斗吗?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再也不能让那缠了半辈子的工作再次束缚住我的手脚,再也不能让什么劳保福利诱惑住我的心;旧的不去,新的不来。为了年轻时那份被冷落的理想和淡漠的信念,就放开手脚,辞旧迎新,到大海里去搏它一次,人生能得几回搏?”道理虽然想通了,但大多数中年人还是对“跳槽”怀有疑虑:“我的年龄这么大了,竞争得过那些年轻人吗?”虽然从体能和吸收新知识这方面来看,中年人确实稍逊年轻人,但中年人也有中年人的优势,例如社会经验丰富、做事扎实稳重,比年轻人更能吃苦耐劳,等等。竞争中,中年人未必就是弱者。
李某曾在一家工厂的技术科干了二十几年,他在大学时学的是机电专业,大学毕业后,服从组织分配进了工厂。在厂里,基本上没有什么事可干,每天只是到工厂里的车间看一看,一下子20多年就这样过去了。有一天他突然梦醒,觉得自己一生一事无成,很是悲伤。44岁的人了,再不干一点事业,还等到什么时候?他不想再继续过这种死气沉沉的生活,想调换一种工作。于是,他经常利用休假跑人才市场。苍天不负有心人。他终于找到一个机会。有一家剧院要招聘一位音响安装师,同时应聘的有7个人,个个都比李某年轻,但李某还是鼓起勇气参加了面试,他对此并没有抱多大希望,没想到经理却看上了他,提供高薪,双方一拍即合。李某毫不犹豫地辞掉原来的工作,来到这家单位上班。他原来是学机电的,干这事简直是易于反掌。他很快就当了那家剧院的音响总设计师,把工作搞得井井有条,工资是原单位的十几倍。虽然很忙,但忙中有乐,活得很充实。他时常感叹自己终于抓住了机会,以前干了几十年,还不如现在的一年,人生终于活出了一点价值。
也有人觉得“跳槽”要冒风险,搞不好会“赔了夫人又折兵”。那么股市有风险,你为什么还要买股票?因为它的风险虽大,但收益更大。人生也是这样,你不冒风险还想有所得,世上哪有这么便宜的事儿。
老徐是一家国有企业的技师,一个月千把块工资,老婆没有固定职业,孩子今年刚升初三,父母也跟他们住在一起,祖孙三代挤在30多平米的房子里,日子过得紧紧巴巴。看着别人大把赚钱,老徐心也活了!他把“跳槽”的想法向家人一说,家里立刻炸开了锅。妻子认为老徐虽然挣的不多,但工作稳定,万一“跳槽”再找不到工作,那全家人吃啥喝啥?亲友们都劝他,“你不像青年人,一人吃饱了,全家不愁!你可是有老婆孩子要养,父母双亲要孝敬,闹不好你在前院没折腾明白,后院就先起火了!还是再考虑考虑吧!”但老徐可是个倔脾气,他顶着压力毅然辞职了。老徐先是买了几份人才报,开始打电话找工作,但由于他既要待遇,又要地位,还要能体现自己的价值,所以找了一个多月都没成功。这时,老徐的压力更大了,如果真的找不到工作,那一家人生活可就没指望了!甚至还有人劝老徐找领导说几句软话,还回原单位吧!但老徐相信自己的选择是对的,无论如何也不能走回头路,他仍然早出晚归的找工作。现在老徐已经是一家中韩合资公司的高级技师了,月薪七八千,还有各种补助和年终奖金,听说最近要换房子了。提起“跳槽”那段经历,老徐总是说:“想成功不冒点险怎么行?其实‘跳槽’也不难,咬咬牙,舍不着孩子套不来狼啊!”
其实,“跳槽”并不像你想象得那么难,难过的反而是你心里的那一关,你总是有太多的顾虑,对现在的工作你很厌倦,看到别人“跳槽”你也羡慕,但却迟迟拿不定主意。按照现在的退休标准,你还可以工作十几年,是在原来的岗位上捱过去,还是为你自己重新选择一次,点燃最后的辉煌,这道选择题的答案就在你一念之间。
2.下岗不是什么大事儿
44岁这一代人在事业上总是不太顺,起步比别人晚不说,刚刚稳定下来想喘口气儿,就遇上了下岗浪潮。很多人在工作之初就树立了“一个岗位干一生”的思想,没想到却在中途折戟,面对下岗他们惊恐惶惑的心情是常人难以体会的。但再怎么愤怒,你也还是得接受现实。与其坐以待毙,倒不如起而行之。下岗并不意味着你就永远失业,44岁的你正当壮年,只要勇于进入市场自谋职业,一切都还可以从头再来。
据调查,下岗人员大多数是44岁上下的中年人,他们遭此变故后,收入锐减,但还得继续养家糊口,心中难免沮丧、焦虑。但你就准备在怨天尤人、唉声叹气里度日吗?要靠补助救济过活吗?把自己的生活弄得一团糟,收拾善后还得是你自己。下岗了可以再上岗,失业了也可以再就业,何必把下岗看得那么严重,给自己找条新路才是最重要的。
下岗后,你首先要有返身自救的观念和勇气,要有不断刷新自己、完善自己、充实自己、重新包装自己的意识,并在市场上给自己一次又一次碰撞、尝试的机会,只有这样,才能找到谋生、创业的最佳定位。
中国有句老话:“年过半百莫忘学吹打”,说的就是要不断地转换观念,刷新自己。40岁上下的下岗人员,他们大半辈子都呆在同一个企业,做着同一件事,知识结构陈旧,谋生手段单一,社交圈子窄小,这是历史和环境所造就的。现在忽然间“铁饭碗”给砸了,要重新走向社会,走向市场,如不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和谋生手段,强化自己的竞争意识,要在市场上找到一个自己满意的工作,那是非常艰难的。许多失业下岗人员,想重新择业,但在谋生手段上存在着严重的不适应。尽管劳务中介一家挨一家,“急聘”广告密密麻麻,各种急需填充的空缺应有尽有,但既要学历,又要专长,还限年龄,令许多失业下岗人员望而生畏,摇头叹息而去。但任何埋怨、焦虑都无济于事。失业下岗人员所要做的是:及早“充电”,尽快掌握一门新知识、新技能、找一条新门路,提高自己的谋生能力和本领,以迎接就业市场化的竞争和挑战。哪怕是已生锈的钉子,只要一经擦亮,也是具有很强的穿透力的。一个人生活的起落,职业的优势,事业的成败,不是永恒不变的,而是每时每刻都在演绎、跳跃和跌涨。失业下岗是危机,更是转机,只要抓住机会,闯过去,前面就有一片崭新的天地。人往往无路可走时,路反而更宽了。
另外就是保持心境平和,失去岗位后,不要惊慌,不要失意,不要泄气,要好好惦量自己,琢磨自己,认识自己。发掘自己的长处及潜在能力,用好用足用活自身的特殊资源,发挥自身各环节、各部位的优势,到市场上去寻找自己的饭碗,建立自己的事业,实现自己的价值。否则,很可能忙了大半辈子,还不能很好地认识自己,总是喜欢做些舍近求远的事情,结果与成功不是擦肩而过,就是背道而驰。
丹东有名下岗女工叫侯成云,她的下岗自救,就是来自这种自身特殊资源。她原是丹东织布厂的挡车工,因企业经济效益不好而失业下岗。下岗后,她也痛苦过,迷惘过,甚至发过牢骚,可她始终没有到市政府上访要救济。但人活着总得吃饭啊,做什么好呢?自己除了织布其他几乎一无所长。她想到自己过去是个劳模,曾独创过“三勤操作法”并在全系统推广过。劳模应有劳模本色,即使失业,也要失意不失志。谋生贵在勤,对,就从“勤”字做起吧。于是,她先是背着2岁的儿子在自家楼下开了个卖粥摊,由小到大,等有了点积蓄后,马上又在八街市场开办了一家美食快餐馆,每天电话铃声不断。接着,她又开办了一家劳模美食园,并推出了一种物美价廉味好的“劳模大饼”,深受顾客欢迎。这种大饼名副其实,个大味美价格低,成为周围学校学生的早点和课间餐。由于她的经营处处充满劳模敬业精神,所以生意愈做愈红。她也因此又一次成为丹东市的下岗女劳模。后来,她出资10万元,创办了企业,旨在发扬光大劳模精神。
下岗是危机,但也是一次转机,关键要看你怎么面对它。逃避它,你可能就真的永远失业了;接受它的挑战,你就可以握住一线生机,让日子越过越红火。
3.要票子还是要面子
很多人下岗后也想自谋职业,但却总因为放不下面子而以失败告终。他们宁可坐在家里靠微薄的补助金艰难度日,也不愿意去从事那些能改善境遇,但却“微贱”、“有失体面”的工作!真想问问这些人到底是面子重要还是票子重要?
中国人爱面子是出了名的,办事儿要靠面子,做人要有面子,没有面子就会被人瞧不起。这种观念可害苦了一大批下岗人员,特别是一些中年男子,他们觉得男人到了44岁就应该功成名就,走到哪里都要受人尊敬,现在你让他去摆路边摊、煎油饼,简直是在侮辱他,这么“掉份儿”的事,怎么能做呢?即使下岗了也要“输人不输阵”!其实这种想法很可笑,面子是自己挣的,不是别人给的。你兜里没票子,生活没着落,却还在那里假清高,谁又瞧得起你了。下岗了,就要放下自尊,甩开膀子大干一场,你这才是为自己挣面子。
蔡德君原是吉化北方总公司松江化工厂的工会干部,大学学历,因企业经济效益滑坡而主动下岗。当时,由于企业效益不好,富余人员增多,于是他和在厂设计科工作的妻子商量:“与其和大家挤在工厂里苦熬硬撑,不如冒点风险,出去闯一闯。”虽说主动下岗,但从失业到创业,却是个艰难而痛苦的过程,由于过去在工厂悠闲惯了,有靠头,起初连摆地摊都觉得不好意思,觉得这活不是上等人干的,尤其是遇上天气不好,背着货到处跑,又脏又累,心里特不是滋味。后来才渐渐明白了一个道理,只有放下面子,才能拿到票子。这样一想,思路就宽了,胆气也壮了。经过3年努力,他夫妻俩从露天摆摊开始,最终成了吉林地区闻名的帽子批发商,把生意跨度做得非常大。现在他的固定资产已达40万元左右,并成为轰动吉林地区的下岗劳模。回想起下岗的那段往事,蔡德君深有感触地说:“当初下海时放不下面子和架子,主要是清高思想作怪,总觉得自己是国有企业的职工,和那些大集体的工人、那些搞个体、那些农民相比,要高贵得多,结果总是放不开手脚。只有当我鼓足勇气向自己这种可悲的贵族思想告别后,才真正走出了一条自己新生的路。”
崔木岗是天津人,原是天津市装饰总厂的团委书记。前些年,因企业不景气而失业下岗。没下岗前,企业里的人都说他前程似锦,日后必定飞黄腾达。但当他接到下岗通知时,在别人眼里和自己心里,一切又顿时灰飞烟灭。心中滋味难以言喻。这面子往哪放?今后的路怎么走?失望、无奈伴随多少个不眠之夜。但他毕竟是做过思想政治工作的人,有着较好的悟性。他明白,这么多人失业下岗,这是社会现实。失落、等待、埋怨解决不了问题。与其死要面子活受罪,不如丢下传统观念,闯自己的路,到市场上去找自己的位置。于是,经朋友介绍,他东挪西借凑出了几千元钱,承包了天津东路九洲食品店,在求职路上艰难地迈出了第一步。但他不满足现状,在积累了一些资金后,他退了店,买了汽车,干起了出租车。尽管干这行挣钱不少,日子无忧,但他还是不能因此而满足。因为他觉得还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于是,他又卖了车,用积累的资金开了一个建材装饰五金经营部,进而又开办了美特装饰工程有限公司,拥有固定员工60多人,又把自己推到一个更新的起跑线上。
蔡德君和崔木岗的学历职位并不比人低,但却能放下面子努力工作,结果不但有了票子也有了面子。现在社会竞争这么激烈,你还想一下子就找到既有票子又有面子的工作,那倒还不如去买彩票,几率可能会更大一些。
俗话说,不管黑猫白猫,能抓住耗子的才是好猫。同样的,工作也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只要你的工作正当,勤恳上进,就没有什么见不得人的。通过自己的辛苦付出,赚来了“票子”,又有谁会认为你没面子。
4.转型要趁现在
中年后,很多人都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产生了怀疑和恐慌。有的是因为所做的并不是自己真正喜欢的工作,所以产生了厌倦;有的是因为自身知识结构老化,在竞争中居于劣势;还有的是因为职业特点所限,44岁就不宜再干了……他们也常常琢磨着:是不是该给自己的事业重新定位?换种工作是不是会好一点?但他们又总拿不定主意,时间就在一拖再拖中过去了。其实,当你发现你的职业再也吸引不了你,你的工作不再适合你时,就应该果断地转型,给自己换个全新的跑道,你还能赶得上人生的最后一次冲刺!
游人在海滩的水洼里看到一种小螃蟹,就请教渔民是什么种类。结果渔民说:“这种螃蟹叫寄居蟹,其实也是普通的螃蟹,只不过是被潮水带到岸边来的。如果回到海里它们也可以长到碗口大。可它们总是留恋着海水带来的一点微薄海藻,以此作为食物,吃不饱、饿不死,也长不大!它们会在这里一直拖到水洼干枯,才会回到海中,但并不是所有的都能安全撤退,很多都因为过度虚弱死在海边了!”想一想,我们有些人是不是也像那些寄居蟹一样,宁愿守着毫无前途的职业,死拖着不肯转型,等到被迫转型时,才发现已经太迟了!
为了长远利益,牺牲眼前的小利。这句话说起来容易,但又有几人能做到?很多人在事业面临危机时,也想转型,但却由于种种原因舍不得安逸的环境,较高的薪酬,或是外表风光的地位。于是转型的念头转了又转,到最后却只能不了了之。这就像是一只被放进锅里煮的青蛙,温水的时候贪图舒服不肯跳出去,等到烫手的时候想跳也来不及了!
认识老孟的人都说他这几年老得太快了!老孟今年44岁,是一家电子厂的技术副厂长,但老孟这两年过得远没有他的名头那么风光!电子厂规模小,技术落后,在竞争中屡战屡败,现在已经是摇摇欲坠!今天传兼并,明天说倒闭,后天又说要裁员……其实,电子厂的现况老孟5年前就料到了。他认为电子厂肯定无法适应将来的激烈竞争,所以打算放弃本行,改做保险。他接洽了一家保险公司,而对方对老孟也十分满意,但考虑到老孟缺少这方面的经验,因此请他从较低职位做起。就在老孟兴高采烈准备转行时,却发生了一件事。妻子忽然请求他干完这个月再换工作,老孟很奇怪就追问为什么,妻子这才吞吞吐吐地说,半个月后是她们同学聚会的日子,她希望到时候丈夫的身份仍能是副厂长。这件事对老孟触动很大,他觉得转型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方方面面都得考虑到。总得替妻子着想一下吧!吸完了一包烟后,老孟又放弃了转型计划。现在一想起这件事,老孟就后悔极了!当时若能趁早转型,何至于有今天呢?
与老孟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唐某。唐某在网络公司工作,步入中年了,他明显地感受到了危机,他知道,网络里的技术饭碗是年轻人端的,他面临事业转型了。这时,他找到了一个很好的发展方向,且与新机构上司的想法一拍即合。事事都如意,唯独年薪,要比在网络公司的时候少一个百分点。唐某觉得年薪少点没什么,但妻子却对此颇有微词:“真没见过你这样的,薪水高的不干,偏要挣少的!你是怕钱多了没地儿放吗?再说40多岁的人了,还瞎折腾什么?”面对妻子的指责,唐某也很矛盾。于是,他在半夜给远在国外的哥们儿打了个电话,听完唐某的诉说后,朋友只说了一句:“我问你,你还有几个44岁?”这句话使唐某如梦初醒:自己只有一个44岁,现在再犹豫不定,等到50岁时,想转行又有谁会要你?唐某第二天就在众人叹息的眼光里辞去了工作,转到新公司,现在已升到部门经理了。
如果你的工作真的不再适合你了,那么在中年时期转型就成了你最佳的选择。转型了你仍是大有可为;如果你选择在原位置上忍了,那你不仅会心情郁闷,还极有可能在长江后浪推前浪的形势下被“后浪”夺去位置,到那时,你可就真的是悔之莫及了。
5.中年创业,凡事求稳
44岁,是中年人的事业危机期。有人事业停滞不前;有人在单位里有志难伸;还有人在危机中下岗……面对困境,你也可以有许多种选择:留下来委曲求全、得过且过混日子,你也可以选择自己创业,寻找事业的第二春。但是由于中年人已经失去年龄优势,所以对待创业问题必须小心谨慎,免得因为一时轻率,而丧失回旋余地,那时再想翻身就难了。所以中年人创业必须在创业之初就考虑好所有问题。
首先,你必须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计划。第一步要做的就是选好目标,选择一个你喜欢的工作,这样的工作能激发起你的兴趣,你就会日复一日地为它而奋斗。即使累得不想起床或事情进展不顺利,或者受到一些挫折也不会使你放弃自己的打算,而且这个行业最好是你所处的社会环境所需要的,又有利润可图、能够赚到钱的。如果你所选择的目标已经符合这些标准,你就可以起步了。
中年创业必须注意的另一个问题是,如果你要投入一个以前不曾接触过的行业,所花费的心力和应该学习的东西就要比原来就从事这种行业的人要多得多。所以不管你过去的经验如何,一定要先做一个全盘的分析,以免遭到失败。
创业之前,你应该先对所要从事的行业有一定的了解。最好先向熟悉这些行业的人们进行详细的咨询:经营的方式、顾客的来源、进货的渠道与销售的方式以及今后的发展空间。考虑到今后发展空间这样一个问题时,要结合周围的市政建设计划规模、人口密度、交通状况等许多情况综合分析,然后将可行性报告让有经验者审评一下,请他们提出意见。即使是这方面的同行也不要忌讳,要把他们当做老师,虚心求教,而不要将他们看成是自己的竞争对手。同行未必相轻,当你的诚意打动对方后,他们是会给予你帮助的。有经验的人会坦率地指出你的报告书中哪些看法正确,哪些看法不实际,哪些数字计算有误,你就会从中获得莫大的帮助。
此外,不管你打算在哪个行业开始你的创业计划,你都不能忽视资金的问题。
人到中年,多半会有一些积蓄。有的人继承了一些遗产,有些人则是靠几十年勤俭持家积攒下了一些钱。因为每种行业的营运方法不同,所以是否贷款应极为慎重。当你的积蓄不足以应付你的创业所需时,可以先和自己的亲戚、朋友筹借一下,然后再考虑向银行贷款。但是不管怎么说,不管从哪个渠道筹集来的资金,一定要用在购买创业所需的设备、材料或其他开业所需的费用上,千万不要将它用于支付你个人的生活开支,这样就等于是把贷款变成自己的薪水,坐吃山空。
不甘心混吃混喝一事无成的卢某,在厌倦了繁华背后的空虚之后,下了从小做起、实实在在经营的决心。经过周密的考虑,他选择了加盟连锁店的方式自己创业。而“从小做起”,是个需要大勇气的决定,尤其对习惯于高薪高职的人来说。
一直以来,新创立的小企业在市场上单打独斗,普遍存有“小、弱、散”的特性,即资本额小、体质弱、力量分散,这使得小企业的发展危难重重。而加盟连锁店呢,风险就要小得多。因为连锁店已有一套成功的物流、管理、财务、行销流程,新来者只需要照样子干,免去了创业初期的摸索、错误,免去了研发、人事、管理等后勤支持成本。实际上,这种模式就是让新加盟者与盟主一起共享知识产权,并相互依托,实现双赢。
比起初出茅庐的年轻人,卢某的创业资金是充足的,他顺利地加盟了一家连锁店。几年下来,他越做越顺,盈利越来越高,仅就个人资产来算,已经远远超过那些昔日的上司了,而他们还在东飘西荡,还没有做成一件事。这时,当初不理解卢某的同事都开始羡慕他了,羡慕他的稳定、收入、实实在在的事业,羡慕他自营一摊不必掺和人事斗争的清爽,当然,更羡慕他当初抉择的勇气和明智。
卢某之所以获得这么大的成功,正是由于他对创业各方面的问题都考虑的面面俱到,绝不轻忽。从选择行业到资金运用,都经过了深思熟虑,稳扎稳打,当然要比见招拆招安全多了。
从某种角度讲,中年人创业要比年轻人创业更具优势。因为中年人有比较充足的资金和社会经验。虽然没有年轻人的锐气,但却平添了一分沉稳。但中年人也必须学会紧跟时代潮流,随时更新观念,这样才能准确抓住商机,获得成功。
6.学会融入新环境
很多中年人都说自己不怕“跳槽”改行、不怕创业,但当他们真的面对这一切时,就又变得疑虑重重。那么,他们到底担心什么呢?其实,他们是对未来怀有一种恐惧,害怕自己不能很快接受新东西,无法很好地适应新环境。事实上,中年人的适应能力虽然比年轻人差一些,但只要你付出一番努力,一样可以融入新环境,一样可以在新岗位上干出点名堂来。
首先,要增强自信心,积极调整心态。44岁的中年人,大多受过很多磨难,经历过许多挫折,于是做事情前怕狼,后怕虎,人未老心先衰。“跳槽”时,想得最多的是到了新单位,我能否适应,能否干好,因为我已不是小伙子了。其实,你根本不应该这么想。天生我才必有用。“跳槽”是自己选择的,没有人逼迫你,既然这样,你就应该抛弃一切,全力以赴。不要总是担心自己干不好,凡事只要尽力了,自然会有一个结果等着你。天道酬勤,不会错的。除了体力稍逊外,你一样不比青年人差。男儿33,太阳刚出山。40多岁,正是好时期。你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和资本,更重要的是你已拥有青年人难以比拟的宝贵智慧。只要你树立信心,坚定执著,干什么样的新工作,都一定会成功。很多人都有这么一种经历:说你行,你就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明明一件事自己能干好,但自己总认为干不好,底气不足,结果真的干不好,这就是一个信心的因素在起作用。自信心,它能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激发人的斗志,把人的潜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
其次,要正视自己的不足,努力学习新的知识。有一句话叫“活到老学到老”,人的一生都在学习,社会在发展,知识在更新,所以人也要根据时代的发展,更新自己的知识,接受新事物。比起青年人来,中年人脑子里条条框框可能比较多,总喜欢拿现在的和过去的相比较,从而影响了接受的速度,而青年人就不同,他们没有这些顾虑,只顾大口大口地吸收新知识。中年人要想到,不仅中年人要学习,年轻人同样也要学习,年轻人“跳槽”不学习能行吗?不可能。学习的过程中,中年人的记忆能力可能比青年人差,但是勤能补拙,年轻人看1遍,你就看10遍,他学到10点,你就学到12点。这样坚持下去,落后的说不定是年轻人呢!同时中年人比年轻人更有智慧,理解力更强。姜还是老的辣,确实有它的道理。
老李44岁了,在某机关单位坐办公室。喝喝茶,聊聊天,看看《参考消息》,一天就过去了。这样的日子虽然清闲,但却过得很不如意。他觉得自己空虚没事干。办公室的人每天闲着没事就乱斗嘴,互相排挤,这使老李厌烦极了。他几次想要辞职下海,但却总担心自己年龄大了,无法适应外面每时每刻都在变化的社会。今年年初的时候,由于与顶头上司大吵了一顿,老李一咬牙,就递上了辞职报告。以后该干点什么呢?经过一段时间的考虑,老李决定经营二手电脑,但同时又担心自己对电脑不了解,怕做不好。正在上高中的儿子对老李的想法倒是非常支持,他对爸爸说:“什么事不都是靠学吗?现在不学就永远不会,你忘了这还是你告诉我的呢!”老李一听乐了,孩子的话有点意思!不会就学,怕什么!从那天开始老李就报了个补习班,恶补了一点电脑方面的知识。一个月后老李的二手电脑商店开张了,他雇了个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当店员,有什么不懂的就问,有空就捧书本学。现在的老李已经是个电脑方面的行家了,明年他准备开分店呢。
事实证明,中年人只要肯付出精力和心血,一样可以顺利适应新职业、新环境,甚至会比年轻人干得更出色。但有一点要注意的是,中年人在“跳槽”改行时,应尽量争取家人的理解。有一个坚强的精神支柱,你的精力会更加集中,就能更好的适应新环境,开创出一片新天地。
7.信心加勇气就等于成功
中年人下岗后普遍缺乏信心和勇气,本来已经准备好“下海”的人,却在“海边”犹豫起来:“我行吗?我是这块料吗?做不好怎么办?”还没开始做事,信心就已经动摇了,这样又怎么能做得好呢!要想二次创业成功,就必须克服心理障碍,以充足的信心和勇气面对未来。
中年人普遍有一个错觉:组织上给安排了一个工作,自己当时根本不考虑是否适合自己,就能心安理得地一干10年、20年,连自己也相信可以干这种工作,并且自认为自己颇有从事这项工作的天赋。其实,如果你多试试不同的工作,也许会发现自己更适合干别的工作,而不是组织上给你派定的工作。比如说,你喜欢联络,并善于交际、组织,且反应机敏。在大学教书,你可能也可以当个好教师,但是如果你试着经商、办实业,也许你要变成为洛克菲勒、摩根那样的有名的富商。仅仅当个教师,不仅对你来说是个悲剧,对于社会也是一个巨大的损失。
我们不能否认,自己经商创业或从事其他行业也需要一定的天赋,需要一定的经验和知识准备。但是,事实上只要你具备一定的文化水平,有良好的个人素质,创业并不比从事教学、科研或工人更困难。另外,虽然近几年我国经济发展迅速,但有很多产业和行业还是薄弱环节。因此,创业的空间是很大的,创业的机遇也是很多的。
现实中赚钱的门道与赚钱的方法有很多,关键要看你有没有勇气去尝试。北京医科大学的几个毕业生,在原单位施展不开自己的才华(分配在计划生育指导站工作),就主动下岗办了一个家政服务公司。为家庭清洁抽油烟机,洗一台收费20元,大概要花1个小时,雇一个人一天可洗5台到10台。公司收取劳务费的50%,一天可净收入200元。同时,他们还为住楼层较高的年纪大的住户换煤气罐,换一次收费5元,一天可收入100元。整个公司只有3个人,一部电话,租一间房子,每月收入可达万元以上。再简单点的,只要有把子力气,肯吃苦,搞服装长途贩卖,一趟广州、深圳,一个星期一趟,一个月也可收入2000元。
文化水平高的人脑子灵活见识广,或许可以经营得好一点。但文化水平低的,也可以成功地干成大事业。有一位工人从工厂下岗后,租了一辆冷藏车从烟台拉海产品,供应北京的大宾馆。一两年之内,个人净收入达40多万元,并自己拥有了两辆冷藏车,雇了两个司机,还在北京开办了一家海鲜饭馆。
对于下岗人员或者是想二次创业的人们来说,关键是要克服自己的惰性,增强自信心,别总是问是否可以干好,先干起来再说。即使一开始干得不顺利,也没有关系。谁学走路的时候,都得摔两跤,但你总不能因为跌倒了,就丧失信心,认为自己不能走路了吧!
创业者还要有一种大无畏的勇气,即癞蛤蟆敢吃天鹅肉的勇气。一般情况下,天鹅肉是很难吃到的,尤其是癞蛤蟆,因为毕竟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上。于是,人们常常用它来形容难以做到的事。但事实上,很多敢想敢干的人不仅吃到了天鹅肉,而且把它们养起来作为摇钱树。关键在于,你敢不敢有这种“异想天开”。这不同于一般做法,它偏偏需要一个人的勇敢、叛逆甚至荒诞的行为,要敢于想人家不敢想的事,走人家不敢走的路,发人家不敢发的财。这里也有个观念问题。观念新,行事才有创意,财富才有“天鹅肉”味。一个成功的企业家曾说过这样一句话:“过去,我什么都没有,但我有勇气,结果我什么都有了;有的人,什么都有,但没有勇气,结果什么都没有了。”只有观念新,才会有新思维、新举措。因此,创业者千万不要妄自菲薄,自轻自贱,自惭形秽,要始终保持自我良好的感觉,蹲在地上,望着天上,敢想敢干,一有闪念,及时尝试,尽全力去成成,这样才能走在人前,才能获得成功。
有信心才能重新开始、有勇气才能灵活创新。不要总窝在家中问自己行不行,你不去试试,又怎么知道你行不行呢?成功和荣誉只属于那些有信心有勇气的人。
8.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人到中年偏偏又碰上了事业的岔路口,于是许多人不得不为自己的事业再做一次选择。那么该从事什么工作呢?妻子说做最稳定的,朋友说做最赚钱的。你的同事、同学、父母,甚至孩子也帮着你选择,大家虽然好意帮你,但别忘了要走路的人毕竟是你自己,你只能从自身的角度做出选择。
其实大多数人在技术学习和能力开发上都存在一个误区。在他们看来,只要认真学习、掌握技术,就自然有用。若是有人对此提出不同的看法或者反对意见,他们还会用“天生我才必有用”之类的豪言壮语去反驳。应该说这种想法本身没有错误,用在年轻人身上也恰如其分,然而,对于中年人来说,就显得不那么贴切。青年人朝气蓬勃,大好的年华使得他们的时间非常充裕,想学什么就学什么,即使一时用不上,他们也不在乎浪费那一点时间。而中年人肩负工作和家庭两副重担,精力和体力已呈下降趋势,在这种困难的条件下去学习、掌握一门虽然有用,但却连自己都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派上用场的本领,可谓白白浪费时光,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是徒劳无功的。况且,中年人能够学会的东西,青年人更容易掌握,在当今知识更新,新人辈出的时代,只怕是苦苦等到了那一天,机遇也只会垂青那些掌握了同样本领的年轻人,而将中年人抛在一旁,置之不理。在“学”与“用”之间,只能为“用”而“学”,切不可“学”了再去等待“用”的光顾。
只有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经过充分的准备,选择的道路才是符合实际的。
近年来的大量事实告诉人们,具有强大生命力的第三产业,是中年人选择的重要领域。第三产业包括的范围十分广泛,包括交通运输、邮电通讯、供销仓储、公共事业、生活服务,等等。比如说,下岗的售货员可以开一间属于自己的小型商店;厨师出身的人,可以和他人合伙经营一个小吃店;以前从事文字工作的人可以去做兼职编辑、校对甚至是自由撰稿人;具有会计知识的人可以到一些公司去管理财务……这些都不失为一种明智的选择。总而言之,要从发挥自己的长处着眼,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取得成功。懂建筑的去学理发,搞艺术的去跑业务,会拉广告的去经营图书批发,那就犯了“南辕北辙”的错误了。千万不要认为涉及的领域越多,接触面越广越好,中年人对于时间和精力的投入,实在到了应该精打细算的地步了。
当然,任何一件事物都应该辩证地分析。有些青年人的工作中年人确实做不了,但中年人的自身优势一旦能得以发挥,则是青年人所比不了的。有一位曾在国有工厂担任多年管理干部的下岗者,经过认真考虑,认为自己所缺乏的只是现代管理中需要掌握的微机操作技术。于是,在经过短期培训后,他拿到了合格证。不久后,在一家合资企业的招聘会上,他以丰富的管理经验和不太熟练的微机操作技术,战胜了众多虽能熟练操作微机但缺乏管理经验的青年人。不难看出,这位中年人的成功,仍然属于“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案”的范畴。
由于单位效益不好,林峰主动辞职下了岗,决心自谋职业。起初他见几个跑业务的老同学业绩不俗,赚了不少钱,心里非常羡慕。于是学中文专业的他也找了家公司做业务员,然而,辛辛苦苦跑了几个月,不但没有赚到钱,人倒瘦了十几斤。同学们帮他分析说:“你能力不比我们差,但你的性格内向,不善交际,因此不太适合跑业务……”后来林峰见一位在工厂做生产管理的朋友薪水高,待遇好,便动了心,费尽心力谋到了一份生产主管的职位,可是没做多久他就因管理不善而引咎辞职。之后,林峰又做过公司的会计、餐厅经理等职位,终因各种原因被迫离职“跳槽”。去年底,林峰痛定思痛,吸取了前几次教训,不再盲目追逐高薪或舒适的职位,而是依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凭借自己的中文系本科学历和深厚的文字功底,他应聘到一家刊物做文字编辑。这份工作相比以前的职位,虽然薪水不高,工作量也大,但林峰却做得非常开心,工作起来得心应手。几个月下来,他就以自己突出的能力和表现令领导刮目相看,器重有加。
很多人也像林峰开始时一样,盲目追逐高薪和舒适的工作,吃了很多苦头,走了不少弯路,其实一个人所做的工作和他本人的兴趣、做事的才能有很大关系,所以,必须结合自身条件,依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去选择相应的事来做。
一些人总爱将工作分出个三六九等,只考虑待遇地位,却从不考虑自身情况。结果工作做不好,整天唉声叹气。而且如果一个人做的既不是自己想要的,也不是自己能做好的工作,那么他必然无法从工作中得到乐趣,只会把工作当成“谋食”的工具。所以还是广州人的那句话说得有道理:“找工作如同找老婆——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9.良禽须得择木而栖
中国自古就有“忠臣不事二主,好女不嫁二夫”的做事“标准”。很多中年人都成为了这句古训下的牺牲品,他们明知道自己的企业没前途,自己留在这里没发展,却还是因为“心念旧主”而浪费才能。他们忘了,老祖宗还留下一句名言“良禽择木而栖”。与其陪着不可救药的人白白送死,倒不如另择明主。试问,现在能有谁敢保证会一辈子只服务于一个单位?办事情也好,做事业也好,只要更加有利,“好女”何妨嫁二夫?至于到底该选择一个什么样的对象,需要具备一个什么样的眼力价儿,不妨参考以下四条法则:
第一,要选择正处于上升阶段的人,以保证前程的光明。
例如,唐朝末年的冯道,生于军阀割据、战乱频仍的唐中和二年(公元882年),当时,李克用割据晋阳,独霸一方。李克用是一个有着雄才大略的人,其子李存勖在灭梁前期,也还是颇有作为的。大概是冯道看到了这一点,才投奔李存勖,以图求得前程。在这以前,冯道在离家乡较近的幽州做小吏,当时,幽州守军刘守光十分凶残,杀人成性,对于属下,也是一言不合即加诛戮,甚至杀了之后,还叫人“割其肉而生啖之”。冯道在这种人手下做事,自然是很危险的。当时的冯道还是较正直的。一次,刘守光要攻打易、定二州,冯道却敢劝阻,结果惹怒了刘守光,几乎被杀死,经人说情,被押在狱中。冯道经人帮助,逃出牢狱,投奔太原,投在晋大将张承业的门下,经张承业的推荐,冯道成为李存勖的亲信。从此,冯道踏上了仕途。冯道起初担任晋王府中的书记,负责起草收发各种政令文告、军事信函。不久,李存勖看到朱温建立的后梁政权十分腐败,就准备灭掉后梁。
李存勖灭掉后梁建立后唐以后,只重视那些名门贵族出身的人,对冯道这样没有“背景”的人,并不重用。直到庄宗李存勖被杀,后唐明宗李嗣源即位,冯道才被召回。明宗鉴于前朝教训,重用有文才的人,以文治国,冯道终被任命为相,真正发迹。
第二,及早看清自己登上的那根枝是否结实,其根基是否已经动摇,然后确定是否要另登高枝。
后唐明宗去世以后,他的儿子李从厚即位。李从厚即位不到4个月,同宗李从珂即兴兵来伐,要夺取帝位。李从厚得到消息后,连臣下也来不及告诉,就慌忙跑到姐夫石敬塘的军中。第二天早上,冯道及诸大臣来到朝堂,找不到皇帝,才知道李从珂兵变,并率兵往京城赶来。冯道这时一反常态,极出人意料。他本是明宗一手提拔,从寒微之族被任命为宰相的,按理说,此时正是他报答明宗大恩的时候,但冯道所想的是李从珂拥有大军,且性格刚愎,而李从厚不过是个孩子,即位以来尚未掌握实权,为人又过于宽和优柔,权衡了利弊之后,他决定率领百官迎接李从珂。
就这样,冯道由前朝的元老重臣摇身一变,又成了新朝的开国元勋。
第三,要及时对新靠山表忠心,以打消对方的怀疑。
石敬塘在契丹人的支持下,打败了李从珂,当上皇帝之后,他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实现对耶律德光许下的诺言,否则,王朝就有被倾覆的危险。尤其是自称“儿皇帝”,上尊号于契丹皇帝与皇后,实在是一个让人难为情的事情。据载,写这道诏书的官吏当时是“色变手战”,乃至于“泣下”。可见这是一奇耻大辱,至于派人去契丹当册礼使,更是一个既要忍辱负重,又要冒生命危险的事。石敬塘想派宰相冯道去,一来显得郑重,二是冯道较为老练,但石敬塘很为难,恐怕冯道拒绝。谁知他一开口,冯道居然非常爽快地答应了,这真使石敬塘喜出望外。
其实,石敬塘没有看出冯道的心眼儿。冯道觉得,只有结交好耶律德光,他在石敬塘那里的位置才能保得稳,把“爸爸皇帝”笼络好了,这“儿皇帝”也容易对付了,所以他才宁愿背骂名欣然前往。
冯道极其圆满地完成了这次外交任务。他在契丹被沮留了两个多月,经过多次考验,耶律德光觉得这个老头儿确实忠实可靠,就决定放他回去。谁知冯道还不愿回去,他多次上表表示对耶律德光的忠诚,想留在契丹。经过多次反复,耶律德光一定要他回去,冯道这才显出一副依依不舍的样子,准备启程。
一个月以后,冯道才上路,在路上又走走停停,走了两个多月,才出契丹的国境。他的随从不解地问:“能活着回来,恨不得插翅而飞,您为什么要走得这么慢呢?”冯道说:“一旦走快,就显出逃跑的样子,即使走得再快,契丹的快马也能追上,那有什么用呢?反不如慢慢而行!”这也显示出他的高明。
这趟差事圆满办成,冯道可真的风光了,甚至连石敬塘都得巴结他,看他的脸色行事。石敬塘让冯道手掌兵权,“事无巨细,悉以纳之”。不久又加冯道为“鲁国公”。
石敬塘的后晋政权只维持了10年多一点儿就完蛋了。后晋开运二年(公元946年),耶律德光率30万军队南下,冯道大概觉得契丹人可以稳坐中原江山了吧,就主动来投靠耶律德光。冯道满以为耶律德光会热烈欢迎,没想到北方夷族不懂中原的人情世故,耶律德光一见冯道,就指责他辅佐后晋的策略不对。这可把冯道吓坏了,但是有精通聪明办事功夫的他马上换上一副卑躬的脸,小心侍候。耶律德光问:“你为什么要来朝见我?”冯道说:“我既无兵无城,怎敢不来?”又问:“你这老头儿是什么样的人?”答曰:“是个又憨又傻无德无才的糟老头儿!”冯道以老朋友的姿态装憨卖傻,卑辞以对,弄得耶律德光哭笑不得,也就没有为难他。
不久,耶律德光见中原百姓生灵涂炭,便问冯道说:“怎样才能救天下百姓呢?”冯道见机会来了,就装出一副真诚的样子说:“这时候就是如来转世,也救不了此地的灾难,只有陛下才能救得!”耶律德光慢慢地开始相信并喜欢上冯道,让冯道当了辽王朝的“太傅”。后来有人检举冯道曾参与过抵抗契丹的活动,耶律德光反为冯道辩护道:“这人我信得过,他不爱多事,不会有逆谋,不要妄加攀引。”
在中原百姓的反抗之下,契丹人被迫撤回。冯道随契丹撤到恒州,趁契丹败退之际,逃了回来。这时石敬塘的大将刘知远趁机夺取了政权,建立了后汉。刘知远一方面想安定人心,笼络势力,一方面冯道也因保护别人而得赞誉,刘知远就拜冯道为太师。
第四,脚踏多只船,为下一步“跳槽”积累一些资源。
五代时期的政权更迭,真如走马灯一般,令人眼花缭乱。刘知远的后汉政权刚刚建立4年,郭威就扯旗造反,带兵攻入京城。这时候的冯道,又故伎重施,准备率百官迎接郭威。他做了后唐明宗的7年宰相,尚且不念旧恩,何况后汉太师只做了不到4年,更是不足挂齿。冯道率百官迎郭威进流汴京,当上了郭威所建的后周政权的宰相,并主动请缨,去收伏刘知远的宗族刘崇、刘斌等手握重兵的将领。刘斌相信了冯道,认为这位30年的故旧世交,总不会欺骗他,没想到一到宗州,刘斌就被郭威的军队解除了武装。冯道又为后汉的稳固立了一大功。
这个例子虽然有点极端,但从中我们却不难悟出这样一个道理:人不能总在一棵树上吊死,必须懂得择主而从,这样才会有前途。当然,你也必须谨守职业道德,食人之禄,忠人之事,免得落个见利忘义的名声。第三章十面埋伏的情感危机44岁,被认为是情感危机的高峰期。婚姻中的新鲜感早已消失,剩下的只是日复一日的平淡和柴米油盐的琐碎,同时由于缺少沟通,双方关系日渐淡漠,而事业、金钱、子女等问题和压力也在悄无声息地磨损着夫妻感情。44岁也是外遇的高发期,外遇常被人戏称为中年人的“婚姻杀手”,中年女人发生外遇主要是为报复丈夫不够关心自己,当然也有一些是因为受不了诱惑;而中年男人外遇的原因要复杂得多,有的是为了摆脱枯燥的生活,有的是为了逃避压力,甚至还有的是为了证明自己魅力依旧。但这些外遇男女们在“潇洒走一回”后,面对婚姻破裂的苦果,也只能发出“一声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