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659700000023

第23章 风物长宜放眼量

学习贵在思考,将你的目光放得更长远、更宽阔一点,也许你不仅可以看到一片树叶,更可以看到整个森林。

别以为有了知识就有了智慧很多人会把知识与智慧混为一谈,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观念,因为知识与智慧并不是一回事。一个人知识积累的多少,是指他对外在客观世界的了解程度,而智慧水平的高低不仅在于他知识拥有量的多少,还包括他驾驭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因此,学到了知识并不等于拥有了智慧。不要做一个目光短浅的书虫,要知道“山外有山,楼外有楼”。

正如一个故事讲到:在很久以前,一位学子不远千里四处访师求学,为的是能学到真才实学,可是让他感到苦恼的是,他学到的知识越多,却越觉得自己无知和浅薄。有一次他遇到一位高僧,便向他倾诉了自己的苦恼,并请求高僧想一个办法让他从苦恼当中解脱出来。

高僧听完了他的诉说之后,静静地想了一会儿,接着慢慢地问道:“你求学的目的是为了求知识还是求智慧?”学子听后大为惊诧,不解地问道:“求知识和求智慧有什么不同吗?”那位高僧笑道:“这两者当然不同了,求知识是求诸于外,当你对外在世界了解得越深越广,你所遇到的问题也就越多越难,这样你自然会感到学到的越多就越无知和浅薄。而求智慧则不然,求智慧是求诸于内,当你对自己的内心世界了解得越多越深时,你的心智就越圆融无缺,你就会感到一股来自于内在的智性和力量,也就不会有这么多的烦恼了。”

学子听后还是不明白,继续问道:“大师,请您讲得更简单一点好吗?”高僧就打了一个比喻:“有两个人要上山去打柴,一个早早地就出发了,来到山上后却发现自己忘了磨砍柴刀,只好用钝刀劈柴。另一个人则没有急于上山,而是先在家把刀磨快后才上山,你说这两个人谁砍的柴更多呢?”学子听后恍然大悟,对高僧说:“大师的意思是,我就是那个只顾砍柴忘记磨刀的人吧!”高僧笑而不答。

其实,生活中的我们何尝不会犯同样的错误?总以为肚子里的“墨水”多了,就可以一展才华,匆匆地上路、盲目地处事,结果却发现知识也会因条件的变化而受制约。因为,最初的决择并没有经过深思熟虑。放眼丈量,目光的短浅造成了后续工作的难以进行。

古希腊的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知识不等于智慧。掌握知识和拥有智慧是人的两种不同层次的素质,对于它们的关系,我们可以打这样一个比方:智慧好比人体吸收的营养,而知识是人体摄取的食物,思维能力是人体消化的功能。人体能吸收多少营养,不仅在于食物品质的好坏,也在于消化功能的优劣。如果一味地贪求知识的增加,而运用知识的思维能力一直在原地踏步,那么他掌握的知识就会在他的头脑当中处于僵化状态,反而会对他实践能力的发挥形成束缚和障碍。这就像消化不良的人吃了过多的食物,多余的营养无法吸收,反倒对身体有害。再做一个更直观的比喻:钱是好东西,但你把一大笔钱交给一个不懂事的孩子去用,只会害了他。

我们一再强调思维的意义,绝非贬低知识的价值。培根说:知识是力量的源泉。思维必须围绕着一定的客观现实才能体现其具体的作用,正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没有相应的知识积累而奢谈智慧的不同凡响,无异于建造一幢空中楼阁。学习知识和启迪思维是提升自身智慧不可偏废的两个方面。没有知识的支撑,智慧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没有思维的驾驭,知识就像一潭死水,波澜不兴,智慧也就更无从谈起了。

问题在于,知识的多少是比较容易量化的,人们大都会对自己的知识拥有量有较为明确的认识,知道“哪些是我懂得的,哪些是我不懂的”;但思维能力却是一个不易量化的概念,人们即使意识到思维的重要性,但却难以对之做出具体的评估,不知道自己的思维能力处于怎样的程度,想提高也无从下手。尤其在我国传统的教育体制下,其教育观念、教育方法、教育内容均是以知识灌输为直接目的,更在学生心里潜移默化地形成“知识积累就是学习的目的”这一观念,对思维及智慧意义的认识就更为淡薄。

因此,我们首先要对积累知识和优化思维树立正确的态度,分清两者是不同的学习内容,从属于不同的学习过程,尽管在学习知识时也会进行思维,在思维训练时也离不开具体的知识,但这两个学习过程的侧重性是不一样的。

学知识更要灵活用知识,实现知识到智慧的积极转化。目前,尽管我国的教育体制正在向素质教育转化。但“高分低能”的“知识型”人物仍然大有人在。他们以为自己的知识水平是可以适应这个社会的发展,却在工作岗位上连连碰壁,甚至出现高学历的人找不到自己的位置的现象。他们不愿从基层做起,认为基础的东西不值得一做,一入岗位的大门就要做一个高高在上的“执行领导”。这是一种意识与现实的差距,目光的短浅,意识的短浅,导致了思维的短浅,从而更导致了人生旅途的短浅。把目光放长远一点吧!留意观察那些社会的精英,他们的博学、他们的睿智、他们的谦和,都值得你去学习和借鉴。世界太大,你应该学的东西太多,别以为有了知识就有了智慧。

找最好的答案

每个人之所以会有不同的成就,其原因就在于是否可以将自己的目光放在尽可能远的地方,找最好的问题,找最好的答案,而不是浅尝辄止,一个马虎可以应付过去的答案就可以了事,这种态度是永远都不可能学到任何东西的,也是目光短浅的表现。

几百年以前,人们一直以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所有的星球(包括太阳)都围绕地球转。基督教的神学理论认为:上帝创造了太阳和地球,上帝让太阳照亮地球,施恩于人类和地球上的其他生物。当时在天文学领域里占统治地位的是托勒密的“地球中心说”,这个学说完全迎合了神学理论,受到统治者的支持,所以它整整统治欧洲1000多年。当时如果有人触犯了神学观点,将会受到众人的排挤和统治者的惩罚,轻者遭到监禁,重者处以死刑。

1473年,出生在波兰托伦城的一个富商家庭的哥白尼,从小就和身为教堂主教的舅舅一起生活,并在教会学校读书。哥白尼进入大学后,开始学习天文和数学。他掌握了很多天文知识,学会使用各种天文仪器。

一次,他和同学们坐船去玩,惊奇地发现坐在船上看陆地时,陆地在不断地移动。这种现象让他对“地球中心说”产生了疑问,他想:“地球和太阳之间的运动会不会像船和陆地一样呢?地球在运动,太阳是静止的,只不过人类在地球上感觉是太阳在运动而已呢!”回到学校后,他对各种天文现象数据进行多次计算,发现神学的天文理论有很多不足,甚至相互矛盾。哥白尼大学毕业后,就开始专门研究天文,为创立“太阳中心说”不懈地努力。他自己制作了天文仪器,选择了一座高楼的顶层作为天文台进行观察。经过长期的观测、计算和反复的验证,最终证明了“太阳中心说”理论,并写成了《天体运行论》一书。

尽管这本书的出版时间推迟了30多年,但还是遭到了教会的强烈阻挠。但真理永远是真理。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以其严密的论证,无可辩驳的事实,确立了它在自然科学史上的地位,带动了科学的跨越性发展。

“太阳中心说”理论的成功确立在于哥白尼没有受宗教神学的影响,他冲破了这个牢笼,让自己的目光自由探寻到宇宙的每个角落,以自己所学的知识为基础,尽量寻找最好的答案,所以他成功了。

问题能发掘我们可用的资源,例如当处于不利的地位时,问一下:“我怎样才能挽回这种不利的局面?”“怎样我才能不但挽救这个危局,同时还使之更上一层楼而比以前做得更好呢?”我们持有什么样的信念,就会提出什么样的问题。“怎么样我才能改变这种局面?”这是许多人从未提出的问题。

我们要学会提最好的问题,找最好的答案。无论在学习还是生活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是一个学习的途径,而提最好的问题、找最好的答案就可以学到最好的知识。

所以,有疑才有得,任何盲目跟从的行为都不利于你的视野和思路的开阔。就像你站在圈外看热闹,你的视野总会被你前面的那几颗人头阻挡,要想取得最佳的视觉效果,就必须站在最高处,放眼去望。就像哥白尼一样,他的视野被宗教神学所阻挡,于是,为了将真相看的更清,他站在最高的位置上让自己的视野开阔而完整,于是,他得到了最好的答案。

其实,学习就是如此,不满足于现有的答案,向更远处挖掘,找最好的答案,才能走得最远。

站在最高处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虽然很多人都知道登高望远天高地阔,但他们大多现实地把目标定在半山腰。一点点的满足就可以让他们笑意荡漾,常怀感激。

然而你要想事业有成的话,目标,就一定要在登高望远处。

不要因为有了一点学识就夸耀,有了一点成就就赞叹。因为任何优点和美德超越某种界限,它们就会发生转化。例如,饱学的才华,如果没有可靠的判断力相伴随,经常会转变成错误、自傲和迂腐。

最能吸引人的方式不是到处宣扬那些早成定论的东西,而是知道的越多反而越谦虚。若你确是想让别人信服,那就讲述你的观点,表现出还愿意听取可信之证据的样子,而不是到处去宣扬你的观点。

有一些人,常常引经据典,死抓住那些古老的东西与人辩驳,以此来证明自己的学识之渊博,这种做法是极不足取的。当然,我们不能否定古代知识的重要性,只是不要自夸地对它有一种情有独钟。对现代社会不要持有偏见,对古代社会也不要盲目崇拜,给它们公正的评判,才是最明智的选择。

还有一些人也十分的可笑。不得不承认他们在学识上很丰富,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可是,他们的可笑之处就在于,他们到处去向别人炫耀他们的成就,甚至喜欢拿自己的成就与前人的成就相比,希望能比个高低之分。这种人最终得到的,也只能是别人的嘲笑而已。

另外有一种学者,是一群善于交际的书呆子,他们在交谈时很喜欢用名言对话语进行装饰,为表明他们与一些名人有友好关系,甚至以特定的名字和绰号来称呼他们以表亲密。这种行为常被那些不学无术的花花公子模仿,他们为了冒充学者,常会记住一些古代作家的名字和花边新闻,然后经常向人提及,以显示自己对有识之士的了解,这种人也是遭人不齿的。

你若不想被人怀疑为无知,就不要卖弄学识,不要装得比别人更有头脑。要让自己站在最高处,才能望到最远处。要求自己有更远的路可以走,才能具备学习的动力。

人非生而完美。你要每日德业兼修,不断进取,最终成为尽善尽美者,使你秉性圆满无缺,声名显赫。凡完美之人有如下特征:趣味高雅,才智精纯,意志明晰,判断老练。

一个人只有登高望高,才能臻善臻美,令人赞叹。

未雨绸缪才不会淋雨

人生要走的路很长,许多不确定的危险就像暗藏在林子里的暗箭,时刻对准你,准备射击。所以,无论你在什么环境中都要时刻准备学习应付突发事件的能力,未雨绸缪是任何一个眼光长远的人都会做的。不要觉得取得了一点成就就可以收起武器。看看以后可能遇到的危险吧。未雨绸缪、居安思危的人总要比那些没有准备的人更容易立于不败之地,更会躲风避雨。

很多人都知道这个道理,但问题是他们在潜意识里从不把它当一回事,所以屡屡失利。而古代有许多智者恰能做到未雨绸缪,这一点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和借鉴。

楚襄王做太子时,被送到齐国做人质。楚怀王死,太子想辞别齐王回到楚国,齐王不许。齐王说:“你给我东地五百里,才放你回去,否则,我不放你走。”太子征求太傅慎子意见,慎子说,应该答应献地。这样,太子以献地五百里为代价归还楚国,即位为王。很快,齐国派兵五十乘来楚国索取土地。楚王告诉慎子说:“齐国派人要土地,我们该怎么办?”慎子说:“大王明天朝见群臣,令他们各献计策。”上柱国子良入见楚王。楚王说:“寡人得以返国为王,是因为把东地五百里许给了齐国。如今齐国派人索取土地,如何是好?”子良道:“大王不能不把地献给齐国。大王身为一国之君,金口玉言,已经答应献给具有万乘之强的齐国五百里土地,如果食言,便是不守信义,言而无信,以后便无法同诸侯结盟缔约。大王可以先把土地献给齐国,尔后再进攻齐国,献地于齐,这是讲求信义,然后再以武力夺回,这也无可非议。因此,臣以为应该献出东地。”

于良退出,昭常入见楚王。楚王说:“齐国派使者来索取东地五百里,该怎么办呢?”昭常道:“这地不能给齐国。所谓万乘之国,是因为有广大的地盘,如今割去东地五百里,这便使我国少了一半,为此,虽有万乘之国的称号,连千乘的实力都没有。决不能给。臣请求镇守这东地五百里。”

昭常退出,景鲤入见楚王。楚王问:“齐国派人来索取东地五百里,这可怎么办?”景鲤说:“不能把地给齐国。不过,我们楚国也难以凭自己的力量保住这块地盘。大王身为一国之尊,金口玉言,答应把东地五百里给齐国而不兑现,天下的人都会说您不守信义。可是楚国又难以独守此地,因此,臣请向西求救于秦。”

景鲤退出,慎子入见楚王。楚王便把三位大夫的计策讲给慎子说:“子良见寡人说,‘不能不献东地,可以先献后施武力夺回’,昭常见寡人说:‘不能献出东地,昭常愿意守住此地’,景鲤见寡人说:‘不能割地于齐。不过楚国无力独守,臣请求救于秦国’。寡人用他们三人中谁的计谋更好呢?”慎子答道:“大王可以将三人的计策同时采用。”楚王顿时变色道:“你这是什么意思?”慎子说:“请允许我效法他们的说法,说完了大王就知道三计并用的可行性也。大王发上柱国子良五十乘,次日起兵,北面献地五百里给齐国;然后,派昭常为大司马,令他前往镇守东地,明天让他动身。派遣景鲤率五十乘车,向西去秦国求救兵。”昭常却对齐国派来的使者说:“我奉命镇守东地,并且与东地共存亡。我这五尺之躯,六十之龄,以及三十余万楚国将士,甘愿为守东地而献身。”齐王对子良说:“大夫您来献地,而让昭常守住东地,这是为什么?”子良说:“臣是传达楚国之君的意志,而昭常是假借王命。请大王进攻东地,征讨昭常。”可是,齐国大军还未到达齐楚边界,秦国就派了五十万大军到了齐国的右部边界,说:“齐国阻止楚太子归国,又要攻夺楚国的东地五百里,这是不仁不义之举,如果停止用兵,也就罢了,否则,我们就与你们决一死战。”齐王惊恐异常,赶紧请子良回国,又向西出使秦国,以解举国之难。就这样,楚王未动一兵一卒,而使东地仍属楚国。

慎子为保住楚国东地五百里的做法,可称一绝,这不是一手准备,而是多手准备,真是老谋深算,周到细密。

“智者之举,必因时,时不可必成。”意思是说,聪明人的行动,是顺应客观形势的。客观形势的发展可然性很大,并不是绝对确定、不可移易的,出人意料,瞬息万变也是常有的事。为此,我们办事情,想主意,绝不可一条道儿跑到黑,行动方案应该有足够的弹性,有几个可供选择项,这样,一旦形势发生变化,便不会因为某一方案的失败而一筹莫展,而是进退有路,应付自如,俗话说的狡兔三窟,免去一死,就是这个意思。慎子方略的高明之处,就在于此,这就是思维要向纵深发展的一个具体表现。

围绕着楚东地五百里的归属问题,慎子和其他大臣们的共同思想是,既不承负言而无信的骂名,又不交出东地五百里。为此,先派上柱国子良到齐国转交土地,以此证明楚王是守信用的。在此之前,先派昭常保卫这土地,他以大臣忠君保国的名义去做,既无损楚王的威望,又可保证土地的安全。这两个计策,实际上可称为第一方案的两个方面。昭常自告奋勇地保卫东地,说明他对保卫东地五百里不受外来侵犯,很有信心,再加上面对外敌侵略,楚军上下都会产生强烈的民族情绪,杀败齐军,保住东地是可能的。但齐国兵强马壮,人多势众,楚齐交战,也可能楚败于齐。为防止这一结局,便制定了应急方案,即求助于秦。慎子筹划的这一方案,确实是很完美的。但后来事情的发展比预想的顺利,齐楚还未交手,秦军就到了,加速了整个过程。

未雨绸缪才不会淋雨,这么简单的道理不能不懂。

对于你而言,你应该看到未来社会的竞争是何其激烈和残酷。你所要做的就是努力学习,灵活运用培养自己的能力,以便适应以后的竞争。

以隐忍之态学习

中国有句俗话:“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老祖宗的话道出了世间人情,颇具智慧。所谓的“屋檐”,说得明白些,就是指在一定的情势之下生存。处在这种环境下,目光长远的人不会为解一时之气而冲动莽撞,而是适时低头,以积蓄能量,学习可以冲破屋檐束缚的知识。

在现实中,这种屋檐大部分都是低的。也就是说,进入别人的势力范围时,你会受到很多有意无意的排斥和压制。除非你能顶天立地,拥有自己的一片天空,或者是个强人,不用靠别人来过日子。可是谁能保证一辈子都可以如此自由自在,不用在别人的屋檐下避风躲雨呢?所以,当你处在这种境况之中时,就有必要学会隐忍退让,这种收回拳头的做法正是让自己养精蓄锐,以利再战的高明之举。

只要是在这种屋檐下,就一定要低头。不用别人来提醒,也不用自己头撞屋檐才去低头。这是一种主动的态度,没有丝毫勉强。

我们每个人在一生中都会遭遇困境。有些困境挺一挺就过去了,而有些困境却让人感到茫然与绝望,不知何时才能走出深渊。因此意志薄弱的人很容易在困难的环境中毁灭。但也有人在面临困境时采取刚烈的手段,以硬碰硬,结果也毁灭了。真正能改变自己处境的并不多。因此在遇到困境时,表现出一点柔软与韧性,是一种长远的策略。我们可以从两方面来看待这一问题。

当你遭遇到经济困境时,你不能过于挑剔,不能有过高的要求,甚至可以去做你平时看不起或不十分愿意做的事。例如你失业了,可是一下子又找不到如意的工作,但你还是可以找到一些生存的手段,如摆摊、打工等。也许这些都是你以前不屑一顾的工作,但为了积蓄力量没有必要去挑剔。

面对人为的困境时,你必须在这种无法违抗的情况下,做要求你做的事。有些事可能让你觉得很卑贱、很委屈自己,但这只是暂时的肉体上的屈服,你的意志并未屈服,你做人的原则并未改变。有些大人物遭遇逆境时,采用的都是这种策略。他们甚至装疯卖傻,可他们比谁都清醒,因为他们先得生存下来,然后再伺机寻找和实现自己的抱负。

司马迁因受李陵之事的牵连,被汉武帝施以宫刑。司马迁受宫刑之后,身心受到极大的摧残,想要自杀来结束痛苦。然而当他想到父亲让他写的史书时,就强忍屈辱继续写作。终于完成了历史巨著《史记》。司马迁的这种隐忍为他换得了一世英名。如果他不肯忍辱负重,就不会有如此的成就。

人在屋檐下适时地低一下头,关键是要看你的心态如何。心态积极、目光远大的人不在乎一时的失落,而在于一世的成就。韩信可以忍胯下之辱,勾践可以受尝粪之耻,但谁能说他们不是英雄?

也许有人会认为,一个人过于委曲求全,未免太没志气。看起来的确如此,可是当一个人无力改变眼前的环境时,也只能尽量保持自我的存在。失去了自我,还能谈什么理想与抱负呢?

也许你尚未遭到困境,不过人际关系中多多少少也会遇到一些不愉快。当你处在这种境遇之时,就委曲一下自己吧。让他人感受到你的随和、你的包容,千万不要做一块石头。

面对现实,就是要你学会根据处境做出相应的反应,这是你必须学会的一项生存本领。

放长线钓大鱼

生活中的许多事都难以决择和权衡,这就产生了一个坚持原则的问题。聪明人总会把目光投向更远处。为得到更多,他们不惜暂时舍小利。这就是一种智慧。一种放长线钓大鱼的智慧。为了以后有更大的成就,学会以放长线的方式去索取是智者们的上佳选择。我们在这个社会中生存,有时不可以只看眼前的那一小片“自留地”,应该学习“放长线钓大鱼”的智者之举。以经济问题为例,掌握这一原则,将有利于你日后的发展。

经济问题总是与人们的生产生活相互关联着,处理经济问题必须要考虑到利益的得失。

利益的得失,既是经济问题产生的焦点,也是经济问题处理的焦点。可以说,处理经济问题的谋划过程,也是利弊得失的权衡过程。

问题有大有小,利弊有多有少,问题有急有缓,利益分眼前的和长远的。处理问题的技巧就在于“趋利避害、急缓有序”,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兼顾,不能急于求成而犯避重就轻的毛病。

经济问题的产生,有人为制造的,也有预测失误促成的等很多种原因。如果对方是因为预测失误促成的问题,可以考虑双方的关系,在己方的利益不会受到太大的伤害的情况下,宽容对方的失误,给对方以机会,从长远利益来看是大有好处的。

上海某鞋厂与日本某株式会社做成一笔布鞋生意,交易额达160万日元。但因日方市场预测失误,加上运期长,布鞋抵日后已错过销售季节,造成大量积压,日方请求退货。按惯例这显然是行不通的,但中方却同意了。消息传开,很多人都不理解,然而中方同意退货的考虑还是颇有道理的。首先,退回后,在国内销售并不赔钱,“出口转内销”还是具有一定吸引力的,而且日方支付所有退货运杂费用,中方没受到任何损失。其次,这批货虽被退回,但可用同等价值的一批畅销货替代出口日本,于是又重新做成一笔买卖。再次,日方答应以后再购货首先考虑此鞋厂产品。中方既为日方排忧解难,又稳定了贸易伙伴。第四,日方不退货,株式会社就要破产,其不利影响必然波及并损害中方的利益。日方对中方的合作十分钦佩与感激,鞋厂很快又保质保量地出口了替代的一批货,使日方赚了很多钱,名声大振。中方的信誉也由此传播开,日本几家客户立即来人来函洽谈。鞋厂于是身价倍增,产品供不应求。这家株式会社还要求充当中方在国外销售的总代理,包销合同一订就是几年,并主动向中方提供国际市场的有关信息,两家合作得很好。

处理经济问题不能只顾眼前的利益,不能“今朝有酒今朝醉,明天没酒再掂兑”,而应该把眼光放长远一些,从长远的利益出发确立当下问题的处理办法。

眼光放长远既能体现一个人的志向,又能体现一个人的智慧。

因为,眼光放长远的前提条件必须能发现并看到长远的利益。发现、看到长远的利益,需有深邃的思想、广博的知识、过人的智慧和敏锐的感觉。

1975年春天的一天,美国实业家亚默尔在报纸上看到了一条几十字的时讯:墨西哥出现了猪瘟。

他立即想到,如果墨西哥出现猪瘟,就一定会从加利福尼亚、得克萨斯州传入美国,一旦这两个州出现猪瘟,肉价就会飞快上涨,因为这两个州是美国肉食生产的主要基地。

他的脑子还在运转,手已经抓起了桌子上的电话,问他的家庭医生是不是要去墨西哥旅行。家庭医生一时间弄不清什么意思,满脑子的雾水,不知怎么回答。

亚默尔只简单地说了几句,就又对他的家庭医生说:“请你马上到野餐的地方来,我有要事与你商议。”

原来那天是周末,亚默尔已经与妻子约好,一起到郊外去野餐,所以,他把家庭医生约到了他们举行野餐的地方。

他和妻子与他的家庭医生很快聚集在一起了,他满脑子都是钱,对野餐已经失去了兴趣。他最后说服他的家庭医生,请他马上去一趟墨西哥,证实一下那里是不是真的出现了猪瘟。

医生很快证实了墨西哥发生猪瘟的消息,亚默尔立即动用自己的全部资金大量收购佛罗里达州和得克萨斯州的肉牛和生猪,很快把这些东西运到美国东部的几个州。

不出亚默尔的预料,瘟疫很快蔓延到了美国西部的几个州,美国政府的有关部门下令一切食品都从东部的几个州运往西部,亚默尔的肉牛和生猪自然在运送之列。

由于美国国内市场肉类产品奇缺,价格猛涨,亚默尔抓住这个时机狠狠地发了一笔大财。在短短的几个月时间内,就足足赚了100万美元。

以后你也许会遇到很多类似的契机。学会把眼光放长远一点。在事情未发生之前,把眼光深入离你更远的地方,才能得到最好的结果。

同类推荐
  • 巧妙生存法则(人生高起点)

    巧妙生存法则(人生高起点)

    俗话说:生容易、活容易、生活不容易。生活,最重要是的学会生存。生存,又是存在一定技巧与法则的。巧沟通是生活第一能力;会择业是职专胜出必备技能;勇追求是奋斗人生的途径;善交际是改变人生的良药;重感情用真心才能换真情;善借势,贵人相助事情方能更顺畅。本书为读者朋友展示巧妙生存法则,愿读者朋友生活越来越好。
  • 顿悟

    顿悟

    本书分十章,从禅宗、彻悟的角度来解读“顿悟”对生活和心境的帮助和理解。语言充满禅意,洒脱随性中包含机锋,简单的佛教故事中包含中无尽的人生哲理。
  • 人人都能成功

    人人都能成功

    在社会和经济的变革中,我们不也正面临着这么一次雄伟的造山运动吗?这次造山运动将造就中华经济腾飞的传奇与神话,同时也将造就无数的成功者和胜利者。祝贺我们自己吧,欢呼我们自己吧,因为我们正在这个时代的经济大舞台上,等待我们的是群雄逐鹿且各展风采的历史机遇。认识这一点,洞察这...
  • 感悟道德经,做最阳光的自己

    感悟道德经,做最阳光的自己

    《感悟道德经:做最阳光的自己》撷取《道德经》的思想精髓,溶于现代生活理念,退却纷繁世界给人们带来的困惑,消除人们因万千事态而产生的焦虑。愿读者能从老子思想中寻得属于自己的那片心灵家园,从而活出最阳光的自己。一部现代人进行自我心理修复的范本,一部教你从容生活于世间的智慧真经。取国学奇葩以润心,调心灵鸡汤以自养。《道德经》是现代人真正的心灵鸡汤,其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解,其阐述的为人处世的方法,对于解决现代人普遍存在的心理抑郁及心理疾病具有积极的意义。西方的马斯洛、罗杰斯、荣格,日本的森田等心理学家和心理治疗家,都曾将道家思想运用于心理辅导和心理治疗实践。
  • 影响一生的10部励志图书

    影响一生的10部励志图书

    本书浓缩了10位人类历史上“成功大师”的经典杰作,汇编了这本励志力作,用他们独到犀利的视角,通过直面金钱来提醒人们关注自己的价值状况,引发一份思考,获得一份启示。
热门推荐
  • 月夜深宫一曲归

    月夜深宫一曲归

    独立宫门望高处,权倾天下又如何?归定城朱墙碧瓦里,有太多太多的故事。这里有无上的权力,如花的妖姬,这里,也有世上最冰冷的人心。天家富贵的背后,是兄弟相煎,同室操戈,绝世倾国的妖妃之后,是尔虞我诈的算计。景腾,他是征战四方,灭诸侯,平天下的乱世雄主。简舒玄,他是器宇轩昂,算无遗策的一代儒将.宋云归,她是清丽脱俗,秀外慧中的高门千金。他们的命运,从宋云归走入归定城开始,就再也没有人能够说得清楚...
  • 心与心的零距离

    心与心的零距离

    叶晓薇是一个会读心术的女孩,也因为这一点而被大家视作怪物。这一次,她转学来到落樱学院,也就是为了重新开始生活。但是,没想到千防万防,美男难防。最终,自己的秘密还是被那可恶的同桌所知道。“哼,我一定会让你后悔的!!!!!”(叶晓薇)“试试看!!!!!”(洛擎枫)华丽的校园追逐赛正在上演…………………………
  • 宋词三百首

    宋词三百首

    两宋为词史极峰,诸体大备,风姿多彩,流派竞辉。宋词历来与唐诗并称双绝,都代表一代文学之胜。读宋人词,当于体格、神致间求之。
  • 蕉橘同人:会长VS学霸

    蕉橘同人:会长VS学霸

    镜音Rin,一个普通的初二女生,却被腹黑的会长殿下镜音Len强制拉入学生会。学园祭上充满杀意?“镜音Rin,你要付出应有的代价!”黄发女子说。会长与学霸之间的战争就要打响?学霸也不是好惹的!
  • 雾锁天途

    雾锁天途

    在一列封闭的火车上,身边的三个人突然同时失踪,高竞对此始终无法释怀。三年后,他在报纸的认尸启事上再次看见那个失踪女人的脸。
  • In Defence of Harriet Shelley

    In Defence of Harriet Shelley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粉饰天下

    粉饰天下

    我结婚的时候你一定要来唔因为看见你我会有安全感****************************************六六穿越到历史上不存在的国家——北锦国,算命先生说她命中带煞,果然她害死父亲,可事实真的如此么?为何她嗅到一丝阴谋的味道?宰相府的大公子-孤独临风,前任兵部尚书府-萧予陌,北锦国皇上-离振飞,这三个性格迥异的男人分别带给六六三段不一样的爱情。在恨意、挣扎、困惑中,究竟谁能得到六六的心?***********************百灵新作希望大家支持,喜欢!【本书有宅斗,有权谋,有后宫,充分满足读者们的胃口!】另有完本文《安逸闲》敬上。
  • 守护甜心之飞雪无痕

    守护甜心之飞雪无痕

    由于此为本人的处女作,如果有错还请大家多多海涵
  • 花旗袍

    花旗袍

    杨袭,女,1976年出生于黄河口,08年始在《大家》《作品》《黄河文学》《飞天》《山东文学》等文学杂志发表小说。
  • 最有韵味的历史小说:曾国藩(下)

    最有韵味的历史小说:曾国藩(下)

    十余年畅销百万套。本书获首届“姚雪垠长篇历史小说奖”。梁启超对世人说:“曾文正者,岂惟近代,盖有史以来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岂惟我国,抑全世界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毛泽东对友人黎锦熙说:“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观其收拾洪杨一役,完满无缺。使以今人易其位,其能如彼之完满乎?”但是,近世国人中也有斥曾文正为元凶、伪君子、汉之不肖子孙的,到后来,汉奸、卖国贼、刽子手,又似乎成了对此人的铁定判辞。 五千年的中国文明史上,一个人的盖棺论定,其反差如此之大,大概找不出第二个。仅凭这一点,就足以引发人们的无限探索兴趣。那么,就让我们一道推开锈迹斑斑的历史铁门,走进一百五十年前那段血雨腥风的时空隧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