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680800000016

第16章 惠安堡盐池兴废史略

张树林

宁夏盐池县以盛产池盐而得名,古称盐州、盐川郡、花马池等,皆与产盐有关。但是,由于地理区划的演变,新中国成立以来,属于盐池县管辖的池盐产地只剩了惠安堡盐池一处。

令人遗憾的是,这一处享誉了2000余年的盐池,可能是由于地质、气候的变迁等诸多原因,而逐渐变得原盐质量差、产量低微,于2000年8月被县政府批准“改制”而关闭。为了使曾经享誉西北的惠安堡盐池不致于被历史的尘埃所湮没,笔者特将该池2000多年来的历史概况记述、考证如下。

池盐的产地是咸水湖,因此“盐池”也俗称“盐湖”。惠安堡盐湖位于宁夏盐池县惠安堡集镇之西约2公里处的城滩地上。该地古名凤凰台,传说曾有凤凰落过,故惠安堡盐池在民间又有“凤池”的称谓。盐池由南、北、中3个咸水湖相连组成,南北长约5公里,东西宽约4公里,总面积约20平方公里。西、北两面均靠“沙边子”(沙漠边沿),南靠荒漠,东靠惠安堡集镇。

惠安堡盐池见诸史册始于汉代。《汉书·地理志》安定郡下载:“三水(县),属国都尉治,有盐官。”《水经注》曰:“高平川水又北迳三水县西,肥水注之。肥水东有山,山东有三水县,故城西南去安定郡340里。”又说:“(三水)县东有温泉,泉东有盐池。”据考,高平川水源出今固原市原州区南,今名清水河;肥水是其支流,应为今中宁县鸣沙乡东的红柳沟,发源于罗山西侧;“肥水东有山”,是指罗山山脉;温泉指惠安堡与同心县韦州中间的太阳山温泉,亦称暖泉;“泉东有盐池”,显然是指惠安堡盐池无疑。

又《汉书·食货志》载:西汉元封元年(前110年),置均输盐铁官,是为中央直接选派地方盐官之始。凡郡县出盐多者,“置盐官,主盐税”。由此可见,西汉时三水县“有盐官”,说明当时惠安堡盐池的产量已经不少了。但那时该盐池还没有具体的名称。

到了唐代,惠安堡盐池被称为“温泉盐池”,简称“温池”。《新唐书·食货志》载:“唐有盐池十八……盐州有乌池、白池、瓦池、细项池,灵州有温泉池……皆输米以代盐。”之所以称之为“温泉池”,是因为其西约10公里处就是有名的太阳山温泉,池因泉而得名也。

唐神龙元年(705年),在今惠安堡附近设县(县治待考),取名“温池县”,属灵州(治今吴忠市利通区境内)所辖。县因池而名,可见惠安堡盐池在唐代的重要地位。

唐代惠安堡盐池的规模与产量。据《唐会要》载:温泉池“置榷税使一员、推官两员、胥吏三十九、防池官健及池户百六十五户”。以“户”推断,采盐工人当不少于300人。产盐量也与乌池相当,在15万石左右。

五代十国时期,惠安堡仍为温池县地。北宋建立不久,党项族割据今宁夏、陕北地区及内蒙和甘肃部分地区,建立西夏国,与宋朝对峙近200年。西夏国由于占据了许多池盐产地,故盐产甚为丰富。但北宋对西夏进行经济封锁,禁止西夏盐入境运销,敕令关陇民众皆食山西解池之盐。庆历四年(1044年)宋夏议和,宋每年“赐”给西夏大量物资;西夏对宋称“臣”,并提出每年输往宋地食盐10万石(可见西夏盐产之丰),但宋朝仍不予允准。然而,关陇人民因解盐路程遥远,售价必高,所以不顾禁令,《宋史·食货下三》中载“土人及蕃部贩青白盐者益众,往往犯法抵死而莫肯止”。

元时国家统一。经监察御史帖木儿不花与廉访史胡通奏议,朝廷下令“以黄河为界听民用之”,即河东民众食解池盐;黄河以西,陕西、庆环一带民众均食温泉等池盐。此举深得民众拥护。

明清两代是惠安堡盐池最昌盛的时期,明朝廷以盐税收入为西北地区军事费用的主要支柱,故对于盐业生产十分重视。明初,惠安堡盐池的名称由古老的“温泉池”演变为“花马小池”,简称“小盐池”。“花马小池”的名称是相对于“花马大池”(简称“大盐池”)而言的。花马大池位于今宁夏盐池县与陕西定边县交界处(即盐场堡盐池)。大、小两池相距约150里。另一种说法是:花马大池最早指的是今盐池县与内蒙古鄂托克前旗交界处的北大池,后因修筑边墙(长城)而将北大池限隔边外,又将边内的一个盐池叫成了“花马大池”。“花马池”这个名称的由来,是缘于民间“池中有花马隐现,盐产顿丰”的美丽传说而来的,另说是因“以盐易马”而得来的。

明正统八年(1443年),在花马盐池北筑城屯兵,该城亦名花马池城,置花马池营(后上升为花马池守御千户所)。于是“花马池”又同时成为这一地区(今盐池县境)的行政区划名称。这一名称延续了明清两代,直到民国二年(1913年)盐池设县,花马池名称才逐渐废止。

明弘治十三年(1500年),宁夏巡抚王为了加强花马池一带的军事防御,将花马小池北15里处的一座旧城进行拓展修筑,驻兵防守并设驿递(最初的邮递机构)。该城因地近小盐池,故取名为“盐池”城。这一名称也延续了明清两代,至民国二年(1913年)花马池城成为盐池县城后,小盐池附近的盐池城遂被人们习惯地称为“老盐池”至今。以两个盐池的名称来命名两个城郭的名称,正说明花马大、小盐池在明代地位的显赫。

为了加强盐税征缴,明洪武二年(1369年)在今惠安堡设立灵州盐课司。该司主要管理花马大、小二盐池,代管漳县、西和(俱在今甘肃境内)两处井盐。据《明史·食货四》记载:该盐课司从成立到弘治年间,每年盐课额为351万多斤,其中西和、漳县井盐64万多斤,大、小盐池盐286万多斤,占总数的81%。到万历年间,灵州盐课司岁办盐课1257万多斤,所增900万斤基本上都是大、小盐池增产。按明代盐法,朝廷盐课以“引”为计算单位。“引”也是一种证券的名称。商贩购盐须先领取引目(引的数量),然后执引目到盐池购盐。无引之盐则被视为“私盐”。当时还在距小盐池南90里的萌城专门设立“批验盐引所”,因萌城正位于小盐池通往关陇的交通要道上。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以前,规定每引为400斤,俗称大引;以后改以200斤为引,俗称小引。盐池以斗量盐,每引可购盐1石(每石500斤),有时多至1.5石。据正德元年(1506年)统计,小盐池盐课为33150引(当年新增30000引);到嘉靖八年(1529年),小盐池又增盐课22417引,产量比明初增加20多倍。

明代大、小盐池之盐税收入,多做边费开支。除了买马,当时的军饷、修筑长城、防秋等军费开支,也多取于盐税。例如《皇明世法录》记载:“(嘉靖)十四年,题准灵州小盐池额盐3105引,专供花马池一带修边(墙)支用。其加增盐3万引,召商开中三边轮流买马,或接济军饷用。”“嘉靖三十四年奏准,(小盐池)收贮银两,于年终解送花马池粮衙门交收,专备防秋用。”由此可证明小盐池对明朝财政的重大贡献。

明嘉靖年间,为了加强花马小池的盐务管理,特在盐湖东畔筑城一座,名惠安堡。城周2里4分,高3丈,址厚2丈5尺,顶厚1丈5尺,门2道,门楼2座,南北敌台3座。明巡抚黄嘉善瓮以砖石。《嘉靖宁夏新志》载:“灵州盐课司、巡检司初无城郭,今有之,名惠安堡,二司皆在于内。”

明庆藩王府长史周澄,写了一篇题为《盐池》的五言诗,赞美花马小池。诗曰:“凝华兼积润,一望夕阳中。素影摇银海,寒光炫碧空。调和偏有味,生产自无穷。若使移南国,黄金价可同。”

清代前期,花马小池的盐业生产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嘉庆灵州志迹》记载:“宁夏盐捕厅灵州花马小池,产盐地方周围36里零。池设有壕墙,按年疏筑,限隔内外。”这里所说的“壕墙”,是一道沿着盐湖东岸修筑的堤埂,南北长约7里,址厚约5丈,高1丈,顶宽约5尺。用沙蒿柴和泥土混合筑成,工程量大,每年都要检查修补,其用途是防御暴发的山洪淹毁盐田。壕墙的中间建有砖石砌成的门洞一处,俗称“盐门洞子”,高约3丈,是专为防止食盐走私而设,规定所有运盐的“脚户”都必须经盐门洞子出入,验票放行。该门洞于民国年间倒塌,今只有一土丘,壕墙尚在,但倾圮严重。

《嘉庆灵州志迹》较详细地记载了花马小池的产盐及税收情况:“旧盐井200眼,额坝夫200名。征纸价银522两3钱4分,工食银2457两6钱。捞盐61440石,引61440张。征课银13240两2钱2分。又于雍正六年,在《盐井增添》案内查出新井202眼,共402眼,额坝夫402名,雍正十三年,在《署员成效已著》案内,增引6000张,共新旧引67440张。原额每引征银1钱1分5厘5毫,自康熙十五年至二十五年,在于《量增盐课》各案内,递有加增。除康熙二十年的恩诏《豁免遇闰增课》和康熙二十五年部议《停征五分加增》二案外,现额每引征银2钱1分5厘5毫。共征课银14533两3钱2分,按年解布政司奏销。”“额产盐67440石,在于平(凉)庆(阳)两府各厅州县并宁夏河东各营堡行销。”

乾隆元年(1736年)起,朝廷在惠安堡设盐捕厅,衙门在城内西城,置官盐捕通判,正六品(比县官高一品),专管民事与盐务。

盐业的发展带来了经济的繁荣。清前期的惠安堡城内,街道整齐,人烟稠密,市场繁华,商贾云集,一派升平景象。但是,到了同治年间(1862~1874年)爆发回民起义,惠安堡因位于交通要道而首当其冲。800多户盐民死的死、逃的逃,十室九空,盐业生产全部陷于停顿。到了光绪年间(1875~1908年),逃亡的人口开始陆续返回。光绪末年,惠安堡全堡仅有居民246户,1233人,盐民不过四五十户。如《光绪灵州志》记载:“白同治变乱后,除划拨宁灵、平远二处管辖外,现只剩山水一十二堡。因人烟无多,销售不广,且盐务既不归州,又无商人承办,刻下尤能销引若干、征课若干,州中无案可考。”其萧条景象可见梗概。

民国初年,惠安堡共有居民近200户,其中有盐民六七十户,经营者都是汉民。年产盐3000吨上下。盐民世代以捞盐为生,有的兼搞农牧业及卖柴、卖水等副业,一般仅能维持生活。其时,花马小池名称渐废,以惠安堡池代之。

民国三年(1914年),西北的花(马池)、定(边)行盐区域成立了“花定榷运局”,辖有10个分局及西峰镇1个查验分卡。其中只有花马池、惠安堡2局为产盐局,其余均为收税分局或榷运分局。清代设在惠安堡的盐捕厅改为盐务局,设局长及文牍(秘书)、票房、司秤等职员,管理盐务出票事宜。其次设有缉私队,分马巡与步巡,均配备有武器,分班轮流巡湖缉私。

民国十八年(1929年)宁夏建省,当年12月成立宁夏榷运局,辖烂泥池、苟池、北大池、定边、惠安堡、中卫、红盐池(在阿左旗)、同湖池(在阿左旗)、叶盛等9个盐税分局。花定榷运局撤销。

1933年马鸿逵任宁夏省主席之后,为了加大盐税征收力度,在花马池(盐池县城)设一等盐务分局一处,管辖定边、北大池、苟池、烂泥池4个三等盐税分局和倭波池1个运放分卡;惠安堡设二等盐税分局。当年统计,惠安堡局收盐34324担(每担100斤),销盐27257担40斤。据民国《宁夏资源志》记载:惠安池产盐地方88平方里,年产量为25000担,合1250吨。

马鸿逵政府每年在全省征收盐税约100万元。1935年,国民政府将甘宁青三省盐务收归中央管理。为了弥补宁夏的财政收入,财政部决定“调济盐税补助款,当年“协济”宁夏72万元。以后因抗日战争开始,降为每年50万元。

1936年6月,红军解放了盐池县大部分地区,原花定一等分局所辖诸盐池,遂归共产党领导下的陕甘宁省(后为陕甘宁边区)管理。只有惠安堡一池仍归宁夏惨淡经营。由于历经年久,多数盐井倒塌沙压,中、北湖几乎全无井,仅南湖尚有20多眼残缺不全的盐井,捞盐也只有中湖和南湖两处。

1949年8月,惠安堡(国民党盐池县政府1936至1947年所在地)解放,盐湖回归人民政府,遂成立惠安堡盐务支局,直属宁夏省盐务局。

1953年,经中央人民政府和西北局批准,将宁夏三边盐务分局(简称三边分局)所辖的盐场堡(花马大池)、烂泥池、莲花池等均交定边县管理,从此盐池县只剩下惠安堡一个盐池了。

1956年农业合作化以后,惠安堡盐池归当地社队集体开采。1959年,盐池县在惠安堡建立国营盐场,将社队经营的盐井、盐田均收归盐场。盐场有职工84人,当年产盐1035吨。1970年产盐1106吨,上缴税金10.44万元,纯利润1.65万元;1980年,盐产达到3622吨,上缴税11.11万元,纯利润1.46万元。食盐主要销往银川及银南、固原各县市和甘肃环县等地。

1981年,惠安堡农民(原盐民)要求返还原属集体的盐田、盐井。县政府批准将52.5亩旧盐田划归当地农民就近经营,实行统一管理,统一销售,签订合同,集体承包。产盐计划由盐场下达,所产原盐由盐场一并统计、上报和销售,生产队照章纳税,盐场从销售总收入中提取6%管理费;另外25亩新盐田,仍由盐场经营。

1986年,盐场进行“全面技术改造”,将盐田面积由95亩扩展到1000亩,计划年产量达到2.5万吨。但由于改造脱离了客观实际,改造后的盐田含硝量大,水的问题也达不到预期效果,仅有40亩左右能够勉强生产,且产量不高。当年,盐场又根据县上“内引外联”的政策,引进河南省偃师市化工厂技术和人才,联营新建年产200吨化工染料厂。1988年11月,化工染料厂竣工投产,但因产品技术不过硬,销售不畅,1991年被迫停产,1994年彻底破产。与此同时,盐场在1988年经银南地区工交处批准,贷款62万元,上了一个“利用常规生产法,用食盐制取烧碱和盐酸”的项目。由于论证不充分,工艺流程不合理,设备选型不准,造成该项目无法投产运行,1990年被迫停产整顿。盲目乱上项目,使得盐场亏损严重,负债累累,经营艰难。

2000年8月18日,盐池县经贸局正式上报了《关于盐池县盐场破产的请示报告》称:“盐场建于1959年,由于地理环境恶劣,靠天生产,企业所产原盐质量差,多为低质工业用盐。这些年来企业又无能力投资生产出合格的食用盐,一直亏损经营,投入大于产出,举步艰难。1999年6月自治区人大颁布了宁夏《盐业管理条例》,条例中对食用盐有明确要求。依照盐业管理条例,根据企业实际情况,现已无法经营,申请破产。”

盐池县企业改制领导小组于8月24日研究批准了县经贸局《关于盐场改制实施方案的请示报告》,同意盐场“先以部分资产一次性安置职工,后依法破产”。当年12月,盐场“破产”办理结束。为防止有人偷着生产私盐,用推土机填塞了盐井,推平了盐田,惠安堡盐池两千余年的产盐历史至此结束。

惠安堡池生产的食盐,俗名“惠盐”或“小盐”(颗粒较小)。其虽为池盐,但传统的生产和销售方式则与其他盐池有所不同。

盐池、定边、内蒙古鄂托克前旗诸盐池生产池盐的经过大都是:“春间开始坝畦,引水溉灌,风起波生,自然凝盐。”用力极易,唯天早水少或雨水过溢,则所产差少。惠安堡池则不同,需要“种盐”。如民国《盐池县志》载:“惠安池制盐须相天时。先将井水汲出,再和宿水、淡水溉于町畦之中,俟盐花将起未起之时,略洒以卤水。卤水者井水也;宿水即隔年收贮之雨水;淡水即现时所收之甘雨。经此作用,土人名曰‘种盐’。隔日复益以水。如值风和日晒,四五日内即可凝结成盐。设遇霪风暴风,则所费手续即归无效。故每个盐户均有盐井一二口,盐坝若干畦,又有水壕两道,一盛雨水,一贮井内卤水,以为之备。”

盐民的叙述则更为详尽且与以上记载略有不同:食盐产于盐湖,但惠安堡池的湖水则不能直接用来灌溉成盐。盐民须先在湖边盐碱滩上挖掘水井,为防止井壁塌陷,要用芨芨胡子(芨芨草的根须)混合泥土砌护。然后将盐井周围的盐田分隔成畦,叫“盐坝子”。盐坝子是很规则统一的长方形小块,每处数量不等,最多的有40多块,最少的10多块,视地形的大小而决定。每年的产盐时间在农历的三月至七月。将井水灌入畦中,经过日晒,水面上蒸发起微小明亮的颗粒,俗称“盐花”。这时再把少量的成盐撒入池中(撒的是成盐而不是卤水),叫做“种盐”。假若喜遇南风,把盐花吹落水底,与撒进的成盐结合,凝结续盐,逐渐长成颗粒。每日添水,每日续盐,经过3至5天(最多也有10多天的),可扒盐一茬。成盐天数的多少,要看水的含盐量多少来决定:酽水(盐浓度高的水)放的天数多,扒的盐多;淡水放的天数少,出的盐少。如果把淡水放的天数太多,就会变成质量最次的硝盐。所以,扒盐也要看准“火候”。

捞盐的时间,只要井里有水,就再不要雨水,天越旱扒盐越多。因此,到了秋季雨量多的时候,盐湖即停止生产。为了保证旱季有水,每处盐坝子除了盐井之外,还要挖几道大壕收集雨水。

盐坝子出盐的数量,也分上等下等之别。比如上等坝子水好,一处有二三十块盐畦者,自农历三月至七月,一个产盐季节(一季子)能扒300来担盐。而不好的下等坝子,同样多的盐畦只能扒100多担盐,相差一半甚至还要多。

惠安盐池的销盐也很有特色。前清时代,盐课归于地丁,食盐自由贸易。至清末改为招商包运,民国初仍采用包商制。由于承运公司垄断把持,弊端百出,故于民国七年(1918年)又改为自由运销,以后长期不变。公家盐务机构只管收税得利,盐户只管卖盐得钱,公私两利。民国年间,盐税奇重,每百斤盐价5角,而盐税竟高达3元。逢畅销期,一天可销盐20吨左右,盐务局的盐税收入则可达1000多元。

清代前期,惠安池以打盐为生的盐民达到808户之多,各有自己开发的盐井和盐田。盐民有自己的民间管理组织,名“三池公局”或“三池公所”。其负责人由盐民自己推选,掌握并召集盐民商议池务诸事。808户盐民,每两户排为一个名号即404个名号,每个名号称一个“盐名子”。卖盐时,三池公所负责人按照在红布上排列的人名册子,依次发放卖盐条子,轮到谁谁卖盐,公平有序,自觉遵守。

同治变乱以后,盐民死的死,逃的逃,全部散伙。至清末民初,外逃的盐民逐渐返回,但总共不过百户。户数减少了,但盐名子未变,一户可占有十几个甚至30多个名子不等,以至在各池均占有名子者。无论轮到哪个池,他们都可以卖盐。

盐的运输,旧时主要靠牲畜驮运,有骆驼、骡、马、驴,以驴居多,还有少量的盐车。盐商买盐,先由所住的旅店出票,再到三池公所去批条子,轮到哪个盐名子卖盐,就由“领驴子”的领下湖去装盐。装上盐回到旅店,再由盐务局来人过秤收税后,方准脚户(运盐者)驮走。一个盐名子一轮可卖多少盐,由盐务局以驮畜定额,骆驼35峰,毛驴55头,小推车与毛驴相同。如果脚户嫌盐质不好,看不上被指定盐户的盐,就再到公所另批,俗称“打倒板”。

“领驴子”由盐民兼任,谁有空谁干,油水不小,他不但可以赚脚户的钱,下湖再向盐主家要一半斗盐转卖给脚户,回头给盐主家交钱时,再少交一些。这种办法人称“三剥皮”。如果某一天来的脚户多,“领驴子”的收入就会是“早上栽树,晚上歇凉”。

卖盐的钱,还分“官盐钱”与“另盐钱”,由店主家充当中间人给算账清钱。每个盐名子不管卖钱多少,60%为官盐钱,交三池公所,作为买粮存储,以备盐民垫补口粮和遇有婚丧大事或较大困难时借用;余下40%,由“领驴子”转交给卖盐主家。

自从惠安堡盐民实行了农业合作化和成立了国营盐场之后,“盐名子”就变成了一个农业社或盐场。同时,运盐的工具也由毛驴子换成了汽车,“领驴子”的职业也就消失了。

同类推荐
  • 重生之颠覆大宋

    重生之颠覆大宋

    穿越了,成了太子,可惜却是亡国太子……想要江湖,有;盖世神功,有;绝世美女,自然也有!
  • 大明镇南王

    大明镇南王

    张哲李观鱼情伤穿越大明。我要奋斗!只为那传说中奢靡的生活!英宗朱祁镇,您别去土木堡,下江南如何?于谦,您在北京保卫战里那水平没说的!皇弟朱祁钰,小宝宝,吃饭了,哥哥细细为你嚼。也先,哥们你是牛人!但,牛也是可以耕田的!王振,你丫的个死太监!再专权误国!小心哥给你割个二茬!马顺,就你这样的还锦衣卫指挥使呢?小心被群殴!石亨,失败是成功他娘,小命却也是娘给的,记住了!…….【一组签约.保证完本】
  • 草莽之雄

    草莽之雄

    做过好学生,打过架,当过兵,最后轮为黑头子的刘小光在一次打黑行动下死亡。被不知名伟力牵引,混穿异界,重生为一草原孩童。上辈子做了一辈子的“兵”,这辈子绝对要做王!“我,叫铁木真!”
  • 从秦皇到汉武:品读《史记》中的两大强者

    从秦皇到汉武:品读《史记》中的两大强者

    一个横扫六合,一个威加海内;一个焚书坑儒,一个独尊儒术;一个建起万里长城。一个驱逐匈奴、扩地千里。
  • 越过高山跨过平原

    越过高山跨过平原

    故事讲述的是一个拥有灰色眸子的凡人以及这个时代的第三种颜色——在灰暗的色调中突显出来的红色。
热门推荐
  • 冰鉴(中国传统文化选编)

    冰鉴(中国传统文化选编)

    《冰鉴》一部纵横中外的人才学教科书,一部关于识人、相人的经典文献,是曾国藩总结自身识人、用人心得而成的一部传世奇书,是曾国藩体察入微、洞悉人心的心法要诀,它因具有极强的实用性、启迪性和借鉴性而受到各界人士的重视和喜爱。《冰鉴》为读者打造一条走近曾国藩的智慧之道,感受他独到的识人、用人策略。《冰鉴》与《挺经》皆是曾国藩吐尽毕生的心血于临终前写成的“压案之作”。
  • 龙游江湖

    龙游江湖

    极道一个让众所周知的名字,一个极道的存在是国家不承认的,龙作为一个抵御外强黑势力的黑、极道组织,却是不被国家承认。一场极道的争霸、一颗黑暗的心灵,计谋与胆量的较量,生与死的战场,极道中谁与争锋?商场、情场、战场,运筹帷幄。
  • 饮食须知

    饮食须知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零点乐话》主持伍洲彤:听话

    《零点乐话》主持伍洲彤:听话

    生命中总有一些事,一开始就意味着不会结束,比如黑夜与白昼,比如我与你。这是一张青春散场时的记忆票根,这是一封思念枯萎前的告白情书,用眼睛聆听的情感日记——20年不变情怀,20年真情写就,这是伍洲彤为全国历史最悠久的电台午夜直播节目《零点乐话》20年纪念而作的唯一随笔集。情感、音乐、故人、往事……那些年陪伴过我们的歌,那些年陪伴过我们的人,如今还好吗?在哪里呀?快乐吗?六亿光阴,永不能忘;六亿光阴,别来无恙。它们被一一珍藏在了这部书里,只待有一天等你发现:原来你的故事一直被铭记,原来你的青春并不孤单,原来我们在漫漫人生路上所经历的困惑、迷茫、了悟、释怀……其实都一样。
  • 皇后升职记

    皇后升职记

    于是,她步步做死。一脚碾碎太后的长生丸,然而,丸药有毒,程美人大功,晋贵人。一药打掉贵妃腹中胎,然而,此乃野种,程贵人大功,晋嫔。两耳刮子扇了皇后凉凉,然而,打好了皇后多年的歪脖子病,程嫔大功,晋妃。勾引侍卫银乱后宫,然而,侍卫竟是刺客为她重新做人投案自首,程妃大功,晋为淑妃。擦,还能不能愉快玩耍了,看来只能拿皇帝开刀。一把匕首,扎了皇帝一大窟窿眼,然而,皇上云:朕从来没遇到过你这么暴脾气的小妖精,甚得朕心,来人,传朕旨意,朕要立淑妃为后。(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苍龙2

    苍龙2

    天下纷争不断,炎帝、黄帝、蚩尤乱战,如果让历史重来一次,谁主沉浮?
  • 超级思考力训练

    超级思考力训练

    伟大出自平凡,复杂蕴于简单,成功者之所以成功,就是因为他们有一双善于发现隐藏在平凡事物之中的不平凡之处的眼睛,并且调动他们的大脑,运用合理的、有效的方法和方式进行思考和探索,挖掘出深深地隐藏在事物内部的真理。 说到思考,好多人会觉得神秘而且充满无穷的奥妙,其实,是你没有走近它,没有真正地了解它,运用它。当人们都对树上落下的苹果熟视无睹的时候,坐在树下的牛顿却开始了思考的机器——大脑——为什么苹果会落地?
  • 国共往事风云录(四)

    国共往事风云录(四)

    共4册,分为《黄埔到北伐》、《十年内战风雨》、《民族危亡之际》、《中国命运与一个中国》。《往事风云录》。从黄埔到北伐,从十年内战到联合抗日,从中国命运决战到天安门升起五星红旗,世纪风云,斗转星移,国共两党分分合合,政治较量与军事对抗,成为20世纪中国历史发展的一条主线,一代名人也都因此而深刻在历史的册页上,本纪实长卷通过国共两党的风云往事,展现中国现代史上最引人注目的事件和人物的命运。透过历史的迷雾,那个风云时代的名人轶闻仍然折射出神奇的光影。
  • 最隐秘的中国名人未解之谜

    最隐秘的中国名人未解之谜

    本书以知识性和趣味性为出发点,选取了中国历史上影响最大、最受人们关注的名人未解之谜,通过全新的视角、图文并茂的编排方式来解读历史名人,探索历史真相,深入开掘其神秘表象背后的历史玄机,为读者提供最权威、最丰富、最全面的名人信息,引领您进入精彩的未知世界。
  • 异世女王戏天下

    异世女王戏天下

    (女强。爽文。一对一)他"她”狂妄强势。他"她”腹黑自恋、他"她”嗜血残忍。这一世他"她”不在低调做人。他"她”遇神杀神。遇佛杀佛、九天之上,傲视天下、她女扮男装半张银灰面具夺得天下眼中红心、看他如何调戏各路美男、————风姿卓悦的他"她”惹来桃花一朵朵........................待看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