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4年,毕加索的妈妈又给他生了一个小妹妹。这时,毕加索的两个姨妈因为虫害毁了葡萄园而没有收入,也搬到这里和他们一起生活,因此毕加索一家的日子变得更加窘迫了。
荷塞对此毫无办法,沉重的生活压力使他几乎喘不过气来,除了私下教几个学生绘画,就只能卖一些油画用来支付房租。
荷塞一直想全心全意地作画,做一名画家。可是现在,他却丧失了对自己在绘画方面的信心。
荷塞在他不惑之年时忽然发觉自己并没有什么真正的创造力了,他发觉这种自信可能一开始就是虚假的,也可能是他感到原先存在内心的某些灵感已被现实生活压得无影无踪,一个画家的灵感就这样被家庭琐事折磨得消失殆尽了。
后来荷塞在为自己画的肖像中,看到的是一个疲倦的男人带着深深的失望和烦闷的表情,把头靠在手上。可以看出他对生命意义已经失去了信心。
然而对于像毕加索这样的小孩子来说,生活还是非常快乐的。他这时还不懂得生活的艰难,而脏乱不堪和过度拥挤的小房子对他来说也跟明媚的春光一样美好、自然。
毕加索是个懂事的孩子,他既好动又好静,不喜欢总是待在一个地方,他又不喜欢人很多的地方。他有时在马尔赛德广场上和鸽子一起嬉戏,有时站在民族英雄多利约斯将军的纪念雕像前呆呆地望着。
但是,更多的时候,毕加索会一个人来到海滨,海岸线的优美曲线让他如梦如幻,而地中海对岸的阿特拉斯山顶的积雪隐约可见,闪烁着白色的神秘的诱惑,则使他浮想联翩。他从小就热爱大海,他对人生和艺术的理解,就是在海边开始思索的。
只有绘画能让毕加索静静地坐下来,不然他会一溜烟地跑得无影无踪,在外面的世界尽情玩耍。荷塞对他有点儿担心:恐怕这孩子学习不会认真。他的担心真的应验了。毕加索的学习尤其是算术的成绩一直很差。
学校的一般课业,毕加索一点儿都没学到,他随时随地都在画画。以至在他的一生中,始终是稀里糊涂地拼写字母。
一到上文化课,毕加索就像个手足无措的小傻瓜,他的两只眼睛直盯着墙上的挂钟,小圆脑袋来回地摇摆着,他的注意力淘气地把他带到了窗外,带到了树梢上,带到了空气中……这可惹恼了恪尽职守的老师,竟一气之下把毕加索关到禁闭室里,试图以这种惩罚来“教育”他。
使老师想不到的是,这个禁闭室竟成了毕加索最初的画室。原来,在这个四壁白墙的小小空间里,还有桌椅板凳。每当毕加索一挨罚,总是悄悄地揣上几张白纸,带上一支铅笔,乖乖地来到禁闭室。在这里,他不必偷偷摸摸地画画了。这里没有老师的干涉,没有同学的取笑。
从此以后,调皮的小毕加索经常故意制造一些“错误”,好让老师惩罚他,把他关进禁闭室。老师和同学们都非常不理解他,被老师关禁闭还这么高兴?
由于毕加索不喜欢学认字和数学,他的学习成绩很不好。但是,他总能毫不费力地绘出才华横溢的图画,用绘画展示自己的神通,创造自己的世界。令人惊奇的是,他从不画那些孩子气十足的画。
毕加索在绘画上的天赋,使家人惊喜不已,而他对文化课的学习,却令家人焦急担忧。每当父亲和老师检查他的作业本时,看到的不是文字、题目和答案,而是各式各样的画,连书本上的空白处也画满了小小的图案。
毕加索从来就不爱上学,老师要他写几个数字,他都感到很困难。他是从绘画的角度考虑数字概念的。
荷塞以一位美术教师的角度,感到毕加索在绘画方面有着特殊的天资。荷塞知道,对于天赋极高的人,就要因材施教,不然就会埋没人才。因此,他没有因为毕加索文化课不好而停止教他绘画,相反,他对儿子在绘画方面的要求更严格了。
每天回到家,小毕加索都要完成爸爸布置的大量绘画练习,有时,一只鸽子脚会反复画上几天,上百次,直到爸爸满意为止。然后,他再换上一张纸,开始练习“一笔画”,这是父亲教他练的。他用一根连续不断的线条,画了一个人物,又画了一个动物。不论这根线条怎样弯曲扭动,他手中的笔始终不离开纸面。毕加索对这种画法特别有兴趣,几乎天天都这么练习。
小毕加索如此刻苦,由于长时间握笔,手指间常常被磨出血,他就用旧布绕一下,继续画。
一次,母亲悄悄地走过来,她轻轻地抚摸着儿子的后背,若有所思地说道:“好孩子,你有这个劲头,长大以后,不论干什么都会成功的。你会成为一个伟大的人物。假如你去当兵,肯定能成为将军;假如你去当修士也一定能成为教皇。”
母亲的话,像一颗饱满的种子,深深地埋在了毕加索的心里。他日后的成长和行为,似乎都与这段话有着某种的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