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1 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促使企业联盟大量涌现
技术创新是引发企业组织形式和组织结构演变的主要力量。与技术变迁同步,企业组织历经了手工业工厂、公司、跨国公司、全球企业等形式,企业组织结构也完成了从混沌型到垂直型→扁平型→矩阵型→网络型→虚拟型的变革(李显君,2002)。技术联盟是企业联盟的主要实践形式。国际企业联盟,特别是跨国技术联盟的产生与迅猛发展是技术创新的内在要求,现代技术创新成为国际企业联盟形成的技术诱因。
1.现代技术创新知识集聚的特点,要求创新型组织是学习型组织
现代新技术突破是多学科知识、不同行业技术融合发展的结果,要求兼包并容各学科知识。例如,被人们视为纯技术问题的软件开发就是经济学、管理学、计算机科学和软件科学等多学科交叉发展的结果。因为,一个完整的软件生存周期包括问题提出、可行性研究、需求分析、技术设计、技术编程、技术测试、维护运行等环节组成。然而,知识,特别是隐性知识不能通过交易取得,只有组织间相互渗透才能实现知识快速转移。换言之,技术创新的知识集聚要求创新主体具有组织柔性,能及时发现市场需求,通过知识转移和知识集聚,实现产品创新,满足市场需求。
2.现代技术创新需要巨额创新资金,而技术研发联盟能为企业R&;D投入提供强大的资金支持
现代技术创新具有高风险、高投入的特点。对于世界性、前沿性科技项目,任何一个企业,即使是巨型跨国公司,其有限的资金能力和抗风险能力,无法单独承担技术创新所需要的资金投入,也无法承受技术研发失败的风险。实现组织联合,结盟进行技术创新成为跨国公司的明智抉择。实践中,R&;D联盟的不断涌现,也证明了这一点。
3.企业联盟奠定了技术研发、技术创新所需要的产业组织基础
国际寡占形成规律表明,以契约安排为基础的企业联盟和以产权安排为基础的跨国并购,是促成国际市场结构形成寡头垄断的主要原因。与传统福利经济学理论将垄断型市场结构与产业资源配置的低效率联系在一起不同,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认为寡占型市场结构有利于实现规模经济和企业技术创新效率。创新主义学派代表人物熊彼特所指出的,垄断大企业最有利于促进技术变革,是资本主义社会技术进步的主要推动力。莫尔顿·卡曼和南赛·施瓦兹认为,决定技术创新的三大因素是竞争程度、企业规模和垄断势力。有统计显示,在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中,几乎所有的重大技术创新都源于垄断性大企业。因为,只有垄断性大企业才有能力提供技术研发所需要的大量资金。例如,美国最大的100家垄断企业的研究和开发费用支出曾达到全国科研支出总额的82%;这一比例数值在英国、法国、意大利等工业发达国家分别达到70%、81%、93%。在日本,资本在10亿日元以上的大公司所承担的科研及设计工作占到全国总量的86%。
4.越来越短的技术生命周期要求技术产业化的组织具有柔性
技术创新速度加快,技术市场化、产业化的速度加快,产品生命周期缩短是当今世界技术研发、产品开发的一大特点。摄影技术(112年)、电机(65年)、电话(56年)、无线电(35年)真空灯泡(33年)、X光(18年)、雷达(15年)、电视(12年)、核反应堆(10年)、原子弹(6年)、半导体(3年)、太阳能电视(2年)等不同类别产品,从技术研发到产品产业化的周期呈几何速度加快。摩尔定律甚至认为,计算机芯片的发展,每隔18个月,其容量就扩大一倍,成本则降低一半。技术创新速度加剧和产品生命周期急剧缩短,要求厂商能以柔性化的组织结构、灵敏的嗅觉、快速战略反应能力进行技术开发、产品开发和市场创新。而国际技术研发联盟、生产联盟、供销联盟、产品联盟等各种形式的企业联盟可以以其独特的组织柔性,加速技术创新周期,拓展市场销售范围,延展产品生命周期。
5.“一次性消费文化”要求企业组织柔性化,以把握消费者的消费需求
越来越短的技术生命周期和产品生命周期使消费者的消费文化处于不断变化之中。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次性消费文化”成为时尚。德国经济学家、未来学家托夫勒(A。Tofflen)在其著作《未来的冲击》中指出,现在流行的消费文化就是“一次性”文化(A。Tofflen,1970)。消费文化深深影响着产品供给与技术研发。在“一次性”消费文化的作用下,消费者需求更多的产品是“短寿产品”与快捷产品。为了赢得竞争优势,企业就必须逐渐放弃生产使用寿命长的产品,转而生产一次性短寿产品。与消费文化变化相适应,企业生产方式也必须变化为“多品种、小批量、弹性款式、多制定做、按需设计”生产(徐晨、马春礼,2002)的方式。消费需求的变化制约着企业的产品内容和生产方式。及时把握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变化,要求企业组织结构富有柔性,以便贴近市场,贴近消费者。
3.1.2 网络技术的发展为国际企业联盟的兴起奠定了技术基础
1.“新技术”的发展使国际企业联盟的大量涌现成为可能
这里的“新技术”主要是指以计算机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为代表的现代技术。“新技术”的发展使国际企业联盟的大量涌现成为可能。因为:
(1)计算机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使企业空间距离缩短,“地球村”变为现实,不同国籍的企业联系紧密,运输成本有效降低。从事国际化经营不仅是巨型跨国公司的专利,也是包括中小企业、微型企业在内的所有企业的潜在战略选择。
(2)计算机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使企业时间距离缩短,时滞问题缓解。计算机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国内不同区位、国际不同区位的企业信息传递加速、信息交流充分,相互了解程度增加。不同区位的企业通过计算机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进行市场信息交流、产品选购、产品销售与交易结算,双边或多边交易速度加快。
(3)计算机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使不同区位的企业结成企业网络,国内外任何企业都成为企业网络的“节点”。处于网络“节点”上的企业利用网络技术,实施网络营销战略,从中获得“团体竞争优势”和“网络溢出效应”,即利用公共网络渠道与电子交易平台,增加交易频率,提高交易额度,分摊营销成本,实现收益最大化。
2.处于联盟网络中的企业能有效降低交易费用
企业联盟以计算机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发展为支撑,计算机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使企业空间距离、时间距离缩短,企业间联系密切,企业网络由此诞生。企业联盟是一种典型的“网络型组织”,这种网络型组织的形成有利于提高交易效率,降低交易费用。
(1)计算机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有利于缓解联盟成员的有限理性。因为,一方面,计算机及网络技术作为人脑的延伸,大大拓展了联盟成员处理、接受、储存和使用信息的能力。另一方面,各种翻译软件及信息处理技术的出现降低了不同国家、不同民族、联盟成员间的语言障碍,联盟成员间交流速度加快,理解程度提高,感知能力和认识能力增强(解树江,2002)。
(2)计算机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有利于抑制联盟成员的机会主义。因为,第一,网络技术的广泛采用必将提高交易频率,联盟伙伴的博弈由一次性博弈转变为长期博弈,联盟成员间信息交流相对充分,信息不对称的现象得到缓解;第二,网络有效的惩罚机制有利于抑制联盟成员的机会主义倾向,使信息获取的代价降低到最低程度。因为网络传播具有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的特点。通过网络传播,产品质量低劣、商业信誉不良的联盟成员声誉受损,将被整个社会排斥;第三,计算机网络中,联盟各方对产品的描述更为简单、详尽,“信息压缩”(informationimpacteness)现象将得到有效减少。
(3)计算机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有利于降低市场不确定性,降低联盟成员的市场风险。因为,第一,通过计算机信息和网络技术可以明显降低联盟成员获取和储存数据的费用,提高管理者分析数据的能力,市场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得到保证,市场不确定性因素可以得到有效控制(解树江,2002)。第二,在企业联盟网络中,联盟成员采取合作方式,通过跨组织系统来共享资源,通过非所有权集成达到最佳协同作用(卡什等,1994)。第三,联盟成员间相互依赖、资源互补,资产专用性增强,任何联盟方都不会轻易解除或破坏联盟,从而使合作交易关系更加稳定、持久(解树江,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