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716500000034

第34章 落花吟

弘治十六年十一月廿一日,长洲大隐沈周葬其子云鸿于益字乡新茔。

云鸿逝世后远近奔吊者,千余人之多。停灵一年零三个月后,出殡队伍之盛,哭号哀戚之深,也为近年所罕见。这种景象,固然是沈周的德望,使人对他晚年丧子,由衷地哀挽。而沈云鸿在操持家务的三十年期间,能按着一定规矩,送往迎来,礼待族人和亲友;遇到饥馑之年,更能赈荒济急;因此,亲者哭之,疏者惜之。对七十七岁高龄的沈周而言,除了心灵上的悲痛,同时也失去了生活上的依赖。

云鸿生前,珍藏唯谨的一幅老父作品“古木慈乌图”,画的是祖居西庄景物。一株轮書老树,枝干纠结,上伸旁撑,大可数围;象征着一个庞大久远的家族。树上,无数的乌鸦群集翱翔,哑哑相呼,羽翼相覆,或相哺以食;又是一种孝弟友爱的象征。这幅画,整个的画出了云鸿所蕴藏着的心愿。上面有吴宽的题识:

“……世之故家莫不有此木;子孙不能保其先业,伐而薪之,而乌止于他人之屋者多有之;云鸿视此而有感焉,讵非孝之深者乎!”(注一)

老父画出了他的心愿,吴宽道出了他的心志;然而转瞬之间,却已云散烟消,鸿迹杳然。

飘摆的幡幢,不时吹起的积雪,苍苍凉凉的唢呐,萧疏的路树……每样景物,都像一簇簇利针似的,刺在沈周的心上。年方十五岁的孙子沈履,是云鸿侧室所生的唯一男孩。虽然已有妻室,但一付少不更事的样子,远不如许配钱姓的孙女来得稳重。唯一使他安慰的是高龄九十六岁的老母,身体依然健康;沈周侧出次子沈复,早已进入郡学,年来无论接替家务和筹措丧事,颇有几分长兄云鸿的风范。

一次,沈周到寺中小住,以消解郁积在心中的烦闷。有人以五代黄筌“勘书图”(注二)相示。重重叠叠山水衬托下,凉亭四周纱帘高挂,中置书橱、床具。一白衣人据床而坐,俯视面前凭几读书的红衣童子。一个白衣小僮随侍在侧,仿佛在准备茶水。画面上,显露出一种清凉、温馨与宁静。图中所绘,乃是韩愈爱子有道,唯教以读书的故事。

沈周乍见这幅立轴,有种如逢知己,如见故人般的喜悦。接着而来的,则是一种说不出的悒悒;因为那原是他家世藏的故物,为祖父、父亲和伯父定为“神品”,却不知何时流散出去。此外,就他记忆所及,像这样散落在外的名家珍品,尚不知凡几。

云鸿一生,不但以保存祖宗和家族的声望、文化、财产于不堕为职志,更喜爱积书、仇勘;他一贯的主张是:

“后人视非货财,必不易散;万一能读,则吾所遗厚矣!”(注三)

黄筌画中的教子故事,和儿子云鸿生前的话语,反反复复地在沈周脑海中回荡。他几次提起笔来,颤颤欲动,却又默然而止。良久之后,才毅然决然地写下重睹故物的感慨。

记得一次,他站在爱徒文徵明背后看他画画。他注意到他的每一个点点划划,看那流泄在笔下的山石树木,虽然没有自己晚近作品的苍老浑厚,但别具一种峭拔劲挺之气。自己与此子风格、气性上的差别,正仿佛书中的颜柳,诗中的苏黄。从挥洒点染中,他也透视到这青年秀才,蕴蓄在胸中的节操和清正不移的人品。当他看得出神的时候,不知不觉地以手拊在文徵明的肩背上,发出欣慰的叹息:

“老夫以此相付矣!”(注四)

文徵明知道沈周这声感喟的含意,自然不单指画艺的传授,包括发扬老师的道德、哲思和他对自然与人生的领悟。文徵明什么也没说,只是默默地回头,师生之间四目相视,算是承受了那沉重的付托。

云鸿过世之后,沈祝两家虽然谊属姻亲,爱徒祝枝山更有着耀眼才华和士林的重望;但沈周心中,似乎觉得性情温厚含蓄的文徵明,更能够了解云鸿那种勤俭持家,宽厚有节的处世态度,那种慎重严谨的治学方式。因之,他以爱子的墓志铭相托。对文徵明而言,即使没有老师的嘱咐,单以他和云鸿情同手足的情谊,也是义不容辞。

送葬的行列,在江南的雪原上蜿蜒,铙钹、锣鼓、马嘶、车轮声,以及此起彼落的哭声,夹杂在阵阵的寒风中。文徵明那篇恳挚,充满深情,平实中足以见出死者特殊风范的墓志铭,也以一种深沉有力的节奏,敲击在人们悲悼的心上。

老年丧子的沈周,对春天和花,特别珍惜、留恋。

面对着春云缭绕的峭壁和远山、微微漾动的江水,一位头戴幅巾的老者,独自静坐,或策杖徘徊在花树下面。陂陀平台之上,落英点点,一种繁华消逝的苍凉,从茂密的花荫和老者平静的脸庞上,流露出来。隔着淙淙的溪流和板桥,一个抱琴的小童,悄然循踪而至。“水流花谢”(注五)、“落花图”(注六),类似的画题,在沈周晚岁屡屡出现。青绿浅赭,秀润宁谧中,别有一种沉郁的气氛。那默坐或策杖远眺的老者,多半是沈周自身的写照;在苏州山水中,他惯以那幅巾策杖,吟咏逍遥的姿影入画。

弘治十六年三月十八日,儿子过世后的第一个春天,其时东阑牡丹初放,常常一起踏青赏花的许国用却说:

“两日西山茶笋颇佳。”

想到西山僧寮中的宁静和紫笋青茶的风味,两人立刻理舟扬帆。但一想到东园中乍放的牡丹,却乏人临赏吟哦,心中不由得浮起一丝对那国色天香的惋惜和歉意。

“归亦倾国未老。”窥知其心意的许国用一半催促,一半安慰地说。

记得几年前的暮春,许国用看花来迟。那天,沈周也是那样掩关闷坐,不但春意阑珊,西轩、东园的牡丹早已残红满地,缸中春酒,更涓滴皆无。沈周以一阕“卖花声”,描写那无花无酒的窘况:

“……茅屋少人踪,满地残红,君来方怪酒尊空,一席清谈聊当饮,尽慰衰翁。”(注七)

春天短暂,春酒有限,可见赏花饮酒都是缘份。无论迟来或早到,总不如把握分际;沈周心中虽然想着,但终不甘心让园花孤零零地自开自落。在浪花拍击船舷的轻响声中,沈周抽笔迅快地用墨点染出记忆中绽放的牡丹,系以“蝶恋花”一阕,聊慰寂寞的花魂:

“坐闷家中无意味,笋紫茶青,便尔西山去;叵奈东园花,一树新红,不语愁先露。尽欲相留留不住,少倚扁舟,尚把西施顾;料理归来春未暮,临轩烂醉还非误。”(注八)

云鸿逝世后的第二个春天,面对满地落英,沈周感慨更深,连赋“落花”七律十首。没有几天的工夫,看到文徵明和徐祯卿各和十首(注九),心中有说不出的喜悦。想不到老年人一点对景生情的感触,竟引发年轻人的兴趣和回响。两人所捎来的一叠古雅别致的诗笺,沈周像对着卷卷春云,淙淙流泉和满林红白落英那样,咀嚼吟哦,又边吟边饮。这些青年人才思、热情所凝练成的诗句,使他像品味到另一股清泉。与徐祯卿相比,文徵明无论诗和文,步调都较稳定,不疾不徐,沈周和当日的文林一样,坚信他是匹大器晚成的千里驹。至于徐祯卿作品,虑淡思深,自然脱俗,颇有李太白的潇洒、豪迈。然而,对于他未来的发展,沈周无法像对文徵明那样,一眼透视到他的底蕴。

文徐二人的和韵,再度引燃了沈周对落花的诗兴。前次所赋的十首,颇费斟酌,两日夜的苦吟才成定稿。而这次反和的十首,竟似水到渠成,灵思泉湧,不更宿间,便誊录寄出,以供门生和苏州诗友们吟赏。在暮春到初秋期间,尽管春花早已落尽,但苏州诗坛,依旧兴致勃勃地传诵沈周师徒的落花诗;一唱三叹的情景,恍如多年前他和杨循吉哄动一时的“夜登千人石”。

最让沈周感到意外的,是这次中秋过后,文徵明从南京带回名诗人太常寺卿吕書的十首和诗。沈周于欣喜赞赏之余,连夜又反和吕書十首;不到半年期间,这位年近八旬的诗翁,共赋落花诗三十首(注十),海内和者无数,多以十首为限。以文徵明的看法,沈周的落花诗,愈作愈快,愈快愈妙丽奇伟;无穷无尽的诗思,如长江大河般的流泄不竭。

穷途落魄的唐伯虎,似乎更易于为落花诗这种带有凄凉寂寞色彩的心声所拨动,一时百感交集,愁怅不能自已;总共和了三十余首(注十一),为门弟子之冠。

“花朵凭风着意吹,春光弃我竟如遗;五更飞梦环巫峡,九畹招魂费楚词。衰老形骸无昔日,凋零草木有荣时;和诗三十愁千万,此意东君知不知?”

对他而言,生命的春天,似乎特别短促,片刻的繁华,竟幻变无踪,甚至连凋零的草木都不如。

犹记几年前咏遍京师的“化月吟效连珠体十一首”,花、月、人,互相依恋,如同一体,形成一种恒永圆融的象征。

“月临花径影交加,花自芳菲月自华;爱月眠迟花尚吐,看花起早月方斜。长空影动花迎月,深院人归月伴花;羡却人间花月意,撚花玩月醉流霞。”(注十二)

当日得意之作,至今唐伯虎可以随口而吟;但同时北京上元鳌山观灯,火树银花,御沟垂柳,乃至在五六个面貌姣好优童陪伴下,纵辔奔驰的景象,也浮上了心头,剎时间,喉中有种被哽住了的感觉。而落花吟之赋,更是伤心人遇到了伤心事;无论满园满谷的落花,或师、友所赋的诗句,处处使他触景生情,抚今追昔。

“和诗三十愁千万,此意东君知不知?”在这最后一首的尾句,更迸裂出他数年来的心绪。

他像变色龙一样,用种种方式来掩饰真正的创痛和心绪,欺瞒别人,也欺瞒自己。“南京解元”

“江南第一风流才子”

“龙虎榜中名第一,烟花队里醉千场”

在书画上面,他钤盖着一方方豁达洒脱的闲章。

在花中行乐月中眠的狂歌醉舞中,不仅别人把他看成逍遥自在的地行仙,有时自己也觉得早已抛开了人世的宠辱。

野寺里的钟磬,或夜深人静,独自面对一尊斑剥的古佛,一炉缭绕的檀烟;在他感觉中不仅已勘破,并超脱了尘俗的一切。

但,在今昔面对花月的感受上,却使隐藏着的心灵伤痕,浮现出来:

“春尽愁中与病中,花枝遭雨又遭风;鬓边旧白添新白,树底深红换浅红……”(同注十一)三十余首落花诗中,随手拈出几句,与连珠体诗相较,一个是意气风发的鞍马侠少,一个是饱经风霜,欲说还休,而又不得说的羁旅。

“五陵鞍马少年时,三策经纶圣主前,零落而今转萧索,月明胥口一江烟。”(注十三)

这首七绝,不一定是唐伯虎的自我写照,不过却很能表现他那前后两种不同的生命体验。

其实,诗词和人的年龄、气数、遭际,一向是与时推移,变化不已的;沈周又何尝不是在变?

“……看花不是久远事,人生如花亦难托;去年花下看花人,今年已渐随花落……”(注十四)写给征明长兄征静的“看花吟”中,沈周吐露出那种花落水流亲旧凋谢的空虚感。

也许有人对他所撩拨起的咏落花风气,不无微词,所以他特别在诗后解释:

“非老怀爱赋花落,盖人情迫老,不得不耳。”

有趣的是,同样的落花,沈周、唐伯虎、文徵明乃至王鏊,由于年龄和性格上的差异,一种鲜明的对比,也反映在诗上。

芳醇、苍劲,带着几许曲终人散的感伤——沈周的诗一如其画。

唐伯虎性格上的浪漫、失意后的颓唐,加以对自然的敏锐感受,酿造成一杯杯浓浓的佳酿,使人未饮已先有微醺的感觉。

文徵明虽已进入壮岁,子女绕膝,书名文名远播海内,交游日渐广阔,只是一旦置身年轻女子面前,依旧像少年时代那样羞涩。因此,他落花诗中的“美人”,也是采取古老的象征方式,不像伯虎笔下的镜中粉面,台院笙歌那般轻颦浅笑,婉转有情。

王鏊近因丁忧在籍,暇时,由伯虎、蔡羽等陪游洞庭西山的林屋洞、缥缈峰胜境,对沈周的落花诗虽然没有像一般人那样一和十首,却有咏落花一绝:

“鱼鳞滴地雪斑斑,書怨蜂愁鹤惨颜;只有道人心似水,花开花落总如闲。”(注十五)

比起某些缺乏创意的诗坛之士,只知因袭堆砌的落花诗来,论者以为:

“观此诗,一洗山林陈腐之陋,奚以多为!”(同注十五)

文徵明暇日和徐祯卿、蔡羽、唐伯虎、张灵等,到好友沈律(润卿)家看画:宋徽宗御笔“王济观马图卷”、郑所南的兰花、赵孟頫的千字文……沈律的收藏,虽然真書都有,也算富甲一方。

有时几个人泛棹虎邱,在“千顷云”把酒临风,留连竟日,文徵明不觉有故人之思,乃挥笔作烟云变幻,洒脱飘逸的“千顷云图”(注十六),并赋短句:

“历历烟峦列翠屏,阴险松桧拥空亭,登临不尽怀人意,把酒凭栏看白云。”

和徐祯卿的太湖唱和,画落花图,并一遍一遍为好友、长辈书写沈周和自己的落花诗;到孙鸣歧家,临写怀素的“清净经”……

更为惬意的是,夏日夜晚,清风徐来,琴师杨季静、好友祝枝山在“悟言室”中对坐纳凉。季静轻轻拨动着古琴上的冰弦,为寻求更多的知音,这位出身音乐世家的琴师,正计画着一次远游。祝枝山手不停挥地写他的自作诗。远远传来楼上的更鼓,整个情调仿佛一首诗,或者是一首富有诗意的梦境。

“巫峡朝云隔翠波,仙禽无奈晚来多,风流只爱张京兆,日日章台走马过。”(注十七)写倦了的祝枝山,长长地伸了个懒腰,诗卷任由季静卷起持去。在温馨友爱的气氛中,文徵明虔诚祝念这位琴师早日寻觅到天涯知己;然而,祝枝山和他,又何尝不在追寻可以一展才华抱负的时机。

总括丁忧后的一二年间,文徵明的生活可谓十分闲适,然而这种心灵和生活的宁谧,却为他最敬爱的恩师吴宽的逝世所惊破。

弘治十六年岁除,病体逐渐康复的吴宽,曾以一首“踏莎行”自寿:

“一岁之终,吾生之始,年称七字从今起。俗说添年是减年,不添不减那能此。天念疏慵,人怜委靡,词林老大成何事,若教归去更安闲,不知活到多年纪。”(注十八)

进入古稀的他,虽然关心朝政,却有一种说不出的疲惫感。夏天,更连病两月;一日,拄杖园中,惊觉到几株马牙枣树,已经结实累累,吴奭、吴焕两个儿子以前随便插栽的榆树,也茂茂盛盛的发展开来。池边的白鹤和老树上的乌鸦,一唳一答,竟如好友的唱和一般。

时时集聚唱酬的乡友,陈書(玉汝),以耳顺之年,擢副都御史,往南京赴任,王鏊丁忧返吴,使他愈发感觉寂寞。吴畴洪(禹)近时见面不多;同邑、同群、同朝、同志的五同会中,只有李世贤,时时过来看他,送酒、送鹤。不久前所送的一只鹤雏,短短的颈子,蜿蜒如骛,还看不出鹤的面目来;无论如何,园鹤有伴,不像自己背井离乡的孤孤单单。

病中,他曾三度上疏,乞求致仕;弘治皇帝一再以書鱼、鲜果、菜蔬赐问,频频遣太医妥为诊治,只盼他病愈之后,勉力供职。

这位盛年君主,很期望国防、民生、吏治:均能在他手中植下根基。他所借重的吏部左侍郎王鏊,丁忧返籍;因此更不希望稳健、忠厚而又最孚时望的吴宽,离开京城一步。再者,继暡大明会典暢之后,吴宽更膺命为修暡历代通鉴纂要暢副总裁,这也是弘治皇帝翘首以盼的文化果实。

在假山石边,泉声鹤影的清阴消暑意趣中,忽然他想到江南的重阳,碧碗中的佳酿,和沁齿的冰浆。犹记从前,他不仅以“满城风雨近重阳”为首句,赋诗多首,往往也在重阳佳节,约三五知己到吴城西山登高。于是,浮现于吴宽脑海中的,是阳山大石,西山的茂密橘园,满面虬髯的史明古,耿介不群的文林、李应祯,和青年时代好友中硕果仅存的沈周。他以充满温情和无限依恋的笔调,写信给沈周(注十九)。

吴宽的信和他逝世的噩耗,几乎同时到达苏州,事实上,从发信到七月十日他生命终止之时,不过短短的四日,堪称为文定公吴宽的绝笔书。

文徵明三位敬爱如父的老师,已经去了两位;看到沈周以婆娑泪眼捧读遗书时,他禁不住放声痛哭。

他更以诗记述那种毕生难忘的悲怆景象:

“百年韩盂气相投,四海平生几旧游;岂谓书来隔今古,空余迹在想风流。蹉跎乡社成长负,珍重交情到死休;莫怪独特遗草泣,江东菰米为谁秋。”—次韵石田题匏翁临终手书(注二十)

另一个扰乱文徵明宁静心绪的,是这年秋天,他与性情書傥不羁的年轻弟子陈淳(白阳),同往南京应试,却双双铩羽而归。

注一、暡匏翁家藏集暢册二页三曫二。

二、故宫博物院藏。

三、暡甫田集暢页七曫七“沈惟时墓志铭”。

四、暡中国绘画总目合录暢一三—曫四四“文徵明杂画册”,翁同龢跋。

五、暡吴门画派暢页六五,艺术图书公司版。

六、暡吴门画派暢页六六、九六。暡艺珍别集暢名画,唐宋元明册“沈周落花诗意图”。暡文人画粹编暢册四图二八。

七、暡石田集暢页七八六。

八、暡石田集暢页七八八。

九、文徵明落花诗见暡文人画粹编暢册四页一六一。暡艺珍别集暢名画,唐宋元明册“沈周落花诗意图”。暡甫田集暢页一曫四。

十、沈周落花诗见暡石田集暢页六二九。暡石渠宝笈续编暢册二页一曫四八。暡文人画粹编暢册四页一六一图二八释文。

十一、暡唐伯虎全集暢页三三,汉声版。暡唐寅落花诗册暢,中华书画出版社版;前后二本诗稍有不同。

十二、暡唐伯虎全集暢页四二,汉声版。

十三、暡唐伯虎全集暢页二八曫,汉声版。

十四、暡艺珍别集暢名画,唐宋元明册“沈周落花诗意图”。

十五、暡明诗纪事暢册四页八七二。

十六、暡红豆树馆书画记暢页九四七。

十七、暡听書楼书画记暢卷二页一二九“画来禽画眉”。

十八、暡匏翁家藏集暢册二页一八四。

十九、暡耕石斋暢卷十页二一。

二曫、暡石田集暢页九曫三。

同类推荐
  • 力挽狂澜

    力挽狂澜

    本书呈现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一个保罗·沃尔克,更是一套理论、一段历史。它让读者了解了一个真实而完整的英雄沃尔克,以及他所推动的每一次重大变革及其深远意义,较为清晰地介绍了上个世纪中叶以来,美国乃至世界金融、经济体制的发展过程。
  • 悲剧英雄:项羽

    悲剧英雄:项羽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悲剧英雄项羽》讲述了军事天才的凄美爱情,英雄末路的悲怆选择。一场刀光剑影的政治较量、一段英雄美人的爱情传奇、一个盖世英雄的千古悲剧。本书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张颔传

    张颔传

    张颔先生是我省考古事业的创始人之一,在新中国考古事业上有重大贡献,其代表性成果为《侯马盟书》,即对1965年在侯马新田发现的春秋末期晋国赵、韩、魏诸国结盟文字进行了全面的考证。张颔先生在史学界、考古界、天文学界、书法界的多方面才华,被社会所广泛认可。《张颔传》由我省著名作家韩石山根据张颔先生的经历,采用采访体的形式撰写而成,是韩石山继《李健吾传》《徐志摩传》之后的又一部名人传记力作。
  • 铁马红颜萧太后

    铁马红颜萧太后

    《铁马红颜萧太后》主要内容分为姜霓编著的《铁马红颜(萧太后)》为该丛书之一,介绍了萧太后传奇的一生。《铁马红颜(萧太后)》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点点滴滴的文化知识仿佛颗颗繁星,组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天穹。
  • 天下文宗司马相如

    天下文宗司马相如

    司马相如是一位具有“非常之人”性格的文学家、政治家、思想家,对中华民族、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贡献巨大。但他的文学作品、他的政治主张、他的思想行为,后人评论多不一致,争论、褒贬针锋相对。由于《史记》“成都人也”广泛传播,蓬安嘉陵江边的相如故里则少有人知。作者曾主编《蓬安县志》、《相如故里在蓬安》和《相如故里文化旅游丛书》。在《天下文宗司马相如》中他用可靠的史实,再次阐析了司马相如故里在蓬安的观点;他运用前人和时贤的研究成果,对司马相如一生的是非,作了全面、客观的介绍评说。
热门推荐
  • 中国资本配置优化研究

    中国资本配置优化研究

    本书在阐述资本、资本配置和资本配置优化的基本内涵以及资本配置的前人理论的基础上,系统地分析了中国资本配置的演进状况和实际效率,提出了中国资本配置的战略目标、调节机制和具体途径。
  • 易烊千玺:抹不去的回忆

    易烊千玺:抹不去的回忆

    爱一个人就是希望他能够幸福,就是要他一定要幸福,把爱着的人放在心中最柔软的地方,寂然欢喜。亲爱的,你告诉我愿意珍惜这场相遇。经年的遇见,你用浪漫的柔情暖一场相逢。那么再遥远的距离,也无法阻挡我对你的思念与牵挂,再寂寞的等待也是一种温暖的牵念。
  • 史上第一皇妃

    史上第一皇妃

    “凤倾颜,你竟敢打朕,很好。”宫殿中,皇帝嘴角掠过危险的笑……凤倾颜,现代杀手,异世重生,成为了一个小医女,一不小心打了皇帝,落得个被嫁太监的下场,但还要强制洞房是不是太欺负人了?姥姥的,老娘灭了你。
  • 李嘉诚做人经商取舍之道

    李嘉诚做人经商取舍之道

    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实实在在做生意,这是做人、做事、做生意的铁的定律。有的人只知道盲目赚钱,而忽视自己做人处世之道,结果表面上看赚,一些钱,实际上赚的却是一些小钱,只有像李嘉诚这样把做人处事摆在第一位,才能赢得别人的信任和合作,生意才能做得越来越大。李嘉诚曾经讲过:“经营企业知止·两个字最重要。全世界很多企业之所以失败,最少一半都是因为贪婪”。
  • 中风食疗菜谱

    中风食疗菜谱

    《中风食疗菜谱》精选了近百种适合于中风患者的食疗一菜谱,你能在短时间内享受到食疗的好处,并且其菜肴色、香、味俱全。《中风食疗菜谱》内容丰富,科一学实用,易学易懂,非常适合中风患者以及患者家属使用。
  • 佛说持世陀罗尼经

    佛说持世陀罗尼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秋葵老屋

    秋葵老屋

    《秋葵老屋》是二十一世纪之交,以淮海路中段改造为契机,涉及陕南新村二十四户动迁为背景,重点叙述秋葵老屋面临动迁的矛盾和困境。该户主人公林友兰本人是美院教师又是宗教界人士,有三个成婚的女儿和至今未婚的妹妹林雨桐。本篇整个故事完整,背景广阔。时间范围涉及抗日战争、抗美援朝、文革上山下乡、改革开放洋插队;空间范围涉及上海、威海、黑龙江、安徽、江西以及法国、美国、日本、新加坡等地。浦江三部曲《梦东方》是系列长篇小说。有《秋葵老屋》、《苏河湾的石库门》、《梦东方》三部中篇组合而成。三部共268节,60余万字。三部既互相关联又相对独立,内容广泛又纵横捭阖,主辅线平铺展开又相互交融。
  • 天才进行时

    天才进行时

    讲述着发生在哲明身边的青春校园故事。这里是一部全体裁的小说,小说分类纯属扯淡。
  • 殿下腹黑:皇妃不邀宠

    殿下腹黑:皇妃不邀宠

    他是泱泱大国的一国之君,却可以为了她倾尽天下放弃所有,而只为留在她身边。她是邻国最受宠爱的公主,儿时的痛苦记忆让她不断的逃避,期望着能过上平凡的生活。然而命运的转轮却让他们相遇,纠缠在这一世的轮回。到底是命运的安排,还是今生情愫所开?作为和亲公主的她能否接受这段政治婚姻……
  • 比尔·盖茨的10大工作法则

    比尔·盖茨的10大工作法则

    本书系统地从多个方面和角度深人剖析了比尔·盖茨从创业之初到功成名就的种种工作实践,为读者总结出了10大工作法则:1.独立法则:独立自信地开展工作;2.时间法则:惜时如金地有效工作;3.心态法则:积极地投入工作;4.珍惜法则:抓住机遇成就工作;5.行动法则:激情满怀享受工作;6.决策法则:准确果断地决策工作;7.情报法则:海量信息充实工作;8.协作法则:高效团队提升工作;9.律己法则:严于律己完善工作;10.处事法则:和谐人际润滑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