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716500000051

第51章 上书

正德十一年,是唐伯虎绘画上成熟和丰收的一年;“山路松声图”、“仿唐仕女图”(按,伯虎全集中为题画张祐’)、“陶谷赠词图”、“溪山渔隐图”:这些震撼艺坛,流传千载的作品,多在此际问世。文徵明则照例三年一度的仆仆风尘,往返金陵,参加乡试。这是他第七次失解,前后二十余年的青春岁月,就此在空虚失望中耗费过去。重九日,当他手持蟹螯和美酒,置身桃花庵中,分享唐伯虎那种野蔓疏篱、黄菊莎径的隐居情趣时,比较奔走科名和恬淡林园生活的得失,心中感慨无限。

几天前初归停云馆,检理琴书笔墨,准备从新开始还乡后的平静生活,他在诗中为自己未能忘情于功名辩解:

“……已过壮岁悲华发,敢负明时问碧山;百事不营惟美睡,黄花时节雨斑斑。”——初归检理停云馆有感(注一)

然而,在中官、群小与边将包围下游幸无度的君主,紊乱失序的朝政,此起彼伏的盗贼,骄横跋扈,勾结湖寇,为患江西的藩王……连在宦途中寄迹三十年,一向有为有守,执法不挠的叔父文森,也不得不托病家居,上疏致仕。因此,他诗中的“敢负明时问碧山”,也只能算是自欺之谈了。事实上,他对科举早已从心里感到厌倦;在他和蔡羽失解后相濡以沫的慰藉诗中,不难看出那种怀才不过的绝望:

“……朴学难为用,微名费屡求。千金怀敝帚,半夜失藏舟。伏枥余初志,投襦愧本谋。网罗空自密,零落不堪收。”——次韵答九达见寄(注二)

他把蔡羽学术上的成就,一向看得比自己还重,他让弱冠之年的长子文彭,跟从蔡羽求学。

除乡试外,三学秀才的另一个出路,是资深学优,为地方大吏选贡进京,参加部试任职,或进入太学。

岁贡之法,原出明太祖亲定,例如洪武二十五年重定的岁贡名额:郡学岁贡二人,州学再岁三人,县学岁贡一人。不过当时儒学中人材较少,廪生、增广生,往往额数不足;所以除掉乡试中举的,余者不过作五六年秀才,便以三十左右的壮岁,膺选升贡。而且,以岁贡进入仕途和以举人、进士进入仕途者,在未来的功名政业上,也并无太大的差别。

然而,到了开国一百五十年后的今日,人材众多,科举、岁贡人数却未增反减。不仅学校中廪、增、附生员升级的管道壅滞,更有食廪三十几年的秀才,不得升贡。相形之下,倒是入马、入粟的富贾、绒袴子弟,可以比照充贡之例,循资授职,多所幸进。

前一年,文徵明有鉴于制度的未能适时调整,造成人材埋没和仕路的不公,曾以乡里后进的身份,上书由兵部转调吏部尚书的陆完。书中,文徵明形容郡县秀才的窘况:

“……故有食廪三十年不得充贡,增附二十年下得升补者;其人岂皆庸劣驽下,不堪教养者哉。顾使白首青衫,羁穷潦倒,退无营业,进摩阶梯,老死牖下,志业两负,岂不诚可痛念哉!”(注三)

文徵明也列举历代为拔擢人材所作的变通方法,和所受后世的推崇。他认为以陆完出身科举的亲身体验,以及所处的崇高地位,只需举手之劳,应可改变天下士子的困境,增加其服务社会和人群的机会。

以前,由于学校壅滞,有些生员垂白不得入仕,当时礼部尚书曾创行“四十强仕”的先例,来提振士气。

“……若四十之例,事大体重,不敢觊觎;而岁贡二人,则是洪武旧制,又经近岁举行,伏望留意检察,或因人建言举行,或乘大霈条下,使士子得沾涸辙之恩,而仕路无复鲇竿之叹,则岂特区区乡里与有荣泽,实天下斯文之幸也。”(同注三)

这封意图造福天下士子的陈情书,似乎并未得到什么反应,倒是他自己,由于葛氏古墓夜饮的启示,日益扰攘的世事,以及年齿的增长,比以前看开了些;“百事不营惟美睡,黄花时节雨斑斑。”——从诗句的洒脱,可以看出今日的文徵明,已不像前几度失解后那般沮丧和惆怅。

陈情书中,在谈入正题之前,文徵明对这位乡前辈陆完,颇为景仰与推崇:

“……恭惟明公,累朝旧德,盛世珪璋,特达光明,大雅恺悌,出入将相,声望伟然;天下之人,所望霖雨于明公者,非一日矣!”(同注三)

这种景仰和冀望,很可能是文徵明只见到陆完勋业的隆盛,对安定社稷的贡献;至于陆完性格中的另一面,以及和宁王宸濠交往的密切,可能不尽了解。否则,以他峻拒宁府礼聘的刚烈,上书陆完之举,可能就不会发生。

宪宗成化十九年,遣太监王敬,一般人称为之“王瘸”,到江南采办药材和书籍。所到之处,地方官吏无下百般迎合,任其收括民间的珍藏和财物。苏州名医沈汝融世藏的小米大姚村图,也是被王瘸所鹰攫去的传家之宝。

沈周为了安慰沈汝融的沮丧绝望,特为他追摹米敷文大姚村图一幅,并赋“采药使”一首,以表现心中的愤慨:

“传闻采药使,志在括金银;自厌豺狼欲,深违天地仁。怨咨无旷口,窜匿有惊民;果益吾皇寿,吾当不爱身。”(注四)

在这民怨沸腾,稍有积蓄和收藏者,莫不惴惴不安的淫威下,连三学中的秀才,也在所难免。

以采集图书为借口,王瘸命各地秀才抄录古书;在杭州,就以一大部一大部的暡梵经暢,来耗费生员们的光阴和笔墨,直到奉上金银贿赂,才停止了这种乖谬的措施。有了杭州的先例,王瘸则以暡子平遗集暢千余卷,作为对苏州秀才的考验。

时近秋闱,秀才们正纷纷准备前往南京赴试;王瘸初到时,便已应命抄录数百帖之多,再要面对暡子平遗集暢这样皇皇巨着,实在不堪其扰。王瘸监则使人督楚学官,率领数百名拒不抄书的秀才,到姑苏馆驿受谴。

在王瘸责骂,诸生出言声辩下,王瘸及其党羽竟迁怒领导一方斯文的学官,下令笞挞。为了卫护学官尊严而演成秀才和家童,追打军校与太监的党羽;这就是喧腾大江南北的“三学骂王敬”事件。

事后,王瘸逼使苏州知府刘瑀,惩戒带头喧闹的诸生。

当时在场的长洲秀才陆完,不知道是世故、怕事,或有“无故加之而不怒”的涵养,单独置身于喧闹之外;因此为同侪所不齿,并暗中向王瘸告密,诬指陆完为首鼓噪。

南都巡抚王恕,为官清正,爱惜人才,更痛恨中官的骄横。在他和巡按张淮的担当维护下,虽然王瘸返京奏请严惩诸生,地方大吏不过敷衍了事;被察举出来的二十几位秀才,不仅没有遭到苦楚,反而受到乡里的敬重。尤其被诬指“带头”闹事的陆完,独得王恕的赏识,真是告密者始料所不及的事。

成化二十三年,陆完春闱中试之时,王恕已调升为吏部尚书。素以严峻刚方着称的王恕,一见陆完之名,立刻喜出望外地说:

“是尝击奄人者,当为御史!”(注五)

进入御史台的陆完,果然不负王恕的拔擢,很快地,便建立了政治声望。不过他的声望不仅建立于纠弹不法,以正官箴上面,他也善于交结权势,急于功名。在江西按察使任内,经常是宸濠的上宾,宸濠赠以金書,又不时暗示他未来的高爵厚禄。

正德六七年间,北方盗贼蜂起,刘六、刘七、杨虎……到处窜扰,锋火遍及河北、河南、山东、江苏等地,最后,非仅南京震动,北京也屡屡为之戒严。然而,一介书生出身的陆完,以兵部侍郎兼右佥都御史,督兵进剿,竟能节节胜利,所向必克;究竟是才智,或时运使然,实在令人费解。他终以平贼之功,晋升为掌握天下兵马大权的兵部尚书。

由抄他与江西宁王的一段渊源和默契,十分矛盾的是,他于安定社稷之余,也尽力协助宸濠恢复屯田和护卫,使宁王得以扩张势力,把国家推向内乱的边缘。

前此,宁王的礼聘文徵明、唐伯虎等苏州才智之士,很可能出自陆完的推荐。

陆完的性格和其政治生涯,似乎有太多神秘令人费解的色彩。

陆完与优伶臧贤等相互以不正当手段,为宁府恢复一再因案被夺的护卫与屯田,曾在朝廷引起轩然大波。

一向谨言慎行的文徵明,对此究竟是一时忽略,或缺乏了解?但,无论如何,其向陆完上书陈情之举,终不免予人唐突之感。

往年重阳佳节,文徵明有时和三五好友到吴城西山登高,与汤珍、蔡羽、迎丽文等到竹堂寺或东禅寺赏菊。而今却在霏霏细雨中,领略桃花坞里深秋的萧疏。水湾残留的荷梗上,时而飞落一二只翠禽,几声鹤唳和鹿鸣,使溪柳的垂条,愈发显得迷离。叶落后的桃林,把圃中绽放的黄菊,衬托得倍觉清新。

一阵吟哦声,从庵侧竹木环绕着的梦墨亭中传来,唐伯虎和几位好友正搦管欲书。文徵明也举杯一仰而尽,提起他那破敞的衣襟,向着雨中的茅亭朗吟:

“野蔓藤梢竹束篱,城書曲处变茆茨;主人萧散同元亮,胜日登临继牧之。踏雨不嫌莎径滑,抚时终恨菊花迟,欲酬良会须沉醉,况有霜螫送酒卮。”——九日子畏北庄小集(注六)

文徵明转头看看多年前由自己所题写的“桃花庵”额,感觉笔画之间所流露出来的精神气力,雅非现在可及。也许由于视力的模糊,近来无论看到自己从前的书、画,他总有一种聪明衰退,力不从心的感喟。

不知何时,主人和宾客已没入亭后的幽径,亭内隐约可见祝枝山的梦墨亭碑;如果自己也像都穆、唐伯虎那样求梦于九鲤仙祠,文徵明下知会得到怎样的朕兆?看样子,他也只能像伯虎一般,把自己的后半生,交付于笔墨生涯了。

行年三十三岁的陈淳,衣着鲜洁,出落得有如玉树临风;跟衣服破旧,仪容不修的乃师文徵明,成为强烈的对比。在锁院中,他们则成了多次患难的难友;虽然他们都有几分相信,场屋之中得失有命,成败在天,但,文徵明心内,仍有几分愧对老友付托的歉疚。所以经常是以世交情谊,和陈淳杖履相接,唱和吟啸。

每当谈到文徵明和陈淳的师徒名分,一般人也往往以为必然是书画方面的传授。不过,谈到这点,文徵明就赶紧加以更正:

“我,道复举业师耳;渠书画自有门径。”(注七)

文徵明所以作这样的表白,可能是觉得陈淳在绘画风格上,跟他的差别愈来愈大;主要应是师生二人在个性上的差异,加以书画渊源也不尽相同。

在性格的表现上,文徵明给人的感觉是中正、优雅、平和,书画作品也不以奇肆、放纵取胜。自青年时代,在双峨僧舍由沈周启蒙画学之后,他像沈周所行走过来的足迹一样,先从王蒙、吴镇等元四家的画法上着力,然后再上溯到荆关董巨李范等五代、北宋巨匠的遗意,连盛唐的王维、大小李将军的画风,也一并涉猎。此外,如赵伯驹、米氏父子、南宋的刘松年、李唐、夏珪、马远,元初的赵子昂、钱舜举等,莫不在他私淑之列。事实上,文徵明学习的范围,几乎是沈周、唐伯虎和仇英三个人的总和。

例如,正德九年十月前后所完成的仿古册(注八),十二幅画,临仿了王维、郑虔、董源、赵子昂等十二位大师的不同风貌,足以见出文徵明在绘画方面步履的广阔。但就洒脱奔放而言,他不若沈周和唐伯虎,人物、舟车、服饰的考据、刻画,他没有仇英那般专精与细腻:

“见仇实父方是真画,使吾曹皆有愧色。”(注九)——仇英,这位画坛后进的敬业精神,曾使文徵明深深地感动。

“儿幸晚成,无害也。”

“吾儿他日远到,非所及也。”

在绘画上,文徵明的步伐,似乎是渐进、缓慢,一如文林在世时所坚信的——大器晚成。

陈淳的聪明才华类似伯虎,居住环境的宁谧幽美,则胜过沈周。加以家境富裕,生活优渥,不像乃师那样,备尝人间的疾苦。因此,气性上,可以“高”、“奇”两字加以形容;然而,他高中带雅,奇中寓正,华美中,别有一种天真烂漫、纯朴恬淡的风韵。他的花鸟作品,以写生为主,简淡、生动,私淑太老师沈周,而祖述于南唐的徐熙和徐崇嗣祖孙。山水画方面,这位家居陈湖大姚村的青年公子,不仅拥有多幅世藏的米氏云山,而大姚村的山水林木,更是当年米氏父子点染的对象;学习米氏父子、高克恭、方从义一派的水墨云烟,对他而言,真可谓得天独厚。

尽管在科举路上,师生二人形同难兄难弟,在绘画方面却各有秉赋,进入停云馆西斋的陈淳,浏览其中的藏书藏画的时间,多胗对乃师笔墨的观赏摹写。

每当陈淳爽约不至,置酒烹茶的文徵明,总是孤独地等待。望着窗外的流云,细听阶前落叶的声响,不时觉得他那特有的脚步声,正逐渐由远而近。接着,这位极具耐心的业师,就会摇摇头,暗笑自己的过份敏感:

“东风吹彩燕,晓色动帘旌,迟子不时至,南楼春自生。……”——立春日迟道复不至(注十)

不过,慢慢地,文徵明终于让陈淳也尝到久候不至的岑寂滋味:

那是一个雨后的黄昏,陈淳独自在苍松翠竹环绕着的竹堂寺前。不知是有意无意,文徵明却始终未见踪影;除了鸟雀喧闹之外,四野寂寂。距离国初的战乱,虽已一百五十年左右,这南城一隅之地,仍然废墟处处;比起繁华似锦的阊门大街和玄妙观一带,判然不同。置身孤寂而带有几分诡秘的气氛下,陈淳才领略到等待的空虚和怅惘。只好独自扣关,由寺僧引道,步过小桥,跨进松荫沉暗的东院。在僧楼的香烟缭绕中,陈淳举杯对影,默默地聆听古剎里的钟磬和梵诵。

“竹堂寺候文师不遇”(注十一),便是他在这夜松风竹影下,所赋出的灵思。

“……高堂列筵散罗绮,珠帘掩映春无比。歌声贯耳酒如渑,醉向花前睡花里。人生行乐当及时,光阴有限无淹期。花开花谢寻常事,宁使花神笑侬醉。”(注十二)

从这首“题牡丹”七古,字句和口吻,玩味起来,难免使人想到桃花坞的笙歌管弦,想到唐伯虎酒醉吟咏的情态。

然而却是陈湖公子陈淳,在伯虎谢世廿年后的遣兴之作。由此可见,他们当日的友谊,能水乳交融,并非偶然。

有一次,陈淳、唐伯虎同往僻静的东城夜游。细雨之中,溪桥两岸,一片迷濛。随着水面阵阵凉风,传来城外野寺的钟声。城卒的木柝响起,仅有的几家酒肆,已经收起飘摆的酒帘,愈发给人一种茫无所之的感觉。

循着疏疏落落的灯火,和夜空中暗淡的炊烟,想找一个可供索饮、谈心的地方。云隙中透出的一线月光,投射在寒池里面,两人的诗思随之涌现。唐伯虎先吟“东城夜游”五律一首,陈淳循声和道:

“野寺钟声后,溪桥细雨时。水风吹绿鬓,山月印寒池。已击关人柝,初收酒市旗。一尊何处觅,灯下写相知。”——和唐子畏东城夜游(注十三)

此情此景,直到伯虎仙逝多年后,依旧在陈淳胸臆间盘桓。

注一、暡甫田集暢页二曫五。

二、暡甫田集暢页二曫七。

三、暡甫田巢暢页五六八“三学上陆冢宰书”。

四、暡石田集暢页四一二。

五、有关陆完及骂王敬事件,参阅暡明史暢页二曫曫曫、暡苏州府志暢页二曫七九“陆完传”、暡明朝小说大观百家本暢页四曫四杨循吉“三学骂王敬”条。

六、暡甫田集暢页二曫五。

七、暡陈淳研究暢页二三。

八、暡石渠宝笈续编暢页四一一。

九、暡中华艺术丛论暢页四四二。

十、暡甫田集暢页二曫二“正德十一年作”。

十一、暡陈白阳集暢页一六六,学生书局版。

十二、暡陈白阳集暢页九七。

十三、暡陈白阳集暢页一二曫、暡唐伯虎全集暢汉声版页三曫五。

同类推荐
  • 世界名人备忘录

    世界名人备忘录

    本书将从科学经验、文坛泰斗、思想巨擘等多个方面,为读者介绍古今中外的名人生平。
  • 莎乐美:一个自由的女人

    莎乐美:一个自由的女人

    露·安德烈亚斯·莎乐美,一个不起眼的名字,但只要把与她相关的名字罗列起来:尼采、里尔克、弗洛伊德……“莎乐美”便会如雷贯耳。这位出生于俄国,夹杂着法、德、丹麦、俄国四种血统的女子,一生之中,所到之处无一例外地吸引并征服了众多“时代名人”,直至生命末年,依然光彩照人,熠熠生辉。她凭借的不是超人的美貌,而是迷人的思想、广博的学识、非凡的领悟性和异常的理解力,更重要的,是她与生俱来的自由精神和无可妥协的独立灵魂,本书讲述的就是莎乐美充满传奇的一生,由法国知名女作家、国务秘书弗朗索瓦丝·吉鲁完成。
  • 史家第一:司马迁

    史家第一:司马迁

    司马迁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史学家。他出生于我国西汉时期,因直言进谏而遭宫刑。他没有自暴自弃却因此更加发愤著书,创作了名震古今中外的史学巨著《史记》。该书不但开创了纪传体的新形式,还被后人奉为“正史之祖”,为中国以及全世界人民留下了一笔珍贵的文化遗产。《中国文化知识读本·史家第一:司马迁》再现了司马迁传奇的一生,使读者看到一个全新、立体的司马迁,并能从中获取丰富的历史知识和深刻的人生体验。
  • 比尔盖茨(中外名人传记青少版)

    比尔盖茨(中外名人传记青少版)

    呈现在大家面前的这本传记并没有十分完整地描绘出比尔·盖茨的全貌,却是尽量全面地写出他作为一个普通人的成才经历。走向成功的道路是漫长的,充满荆棘的。比尔·盖茨白手起家,经过几十年的奋斗,终于取得了成功,文字可以记下这些事件、却不能表达个中辛酸。他成长中的挑战,他创业过程中的波折,这一切都造就了一个活生生的英雄形象,也同样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现在就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走近比尔·盖茨,来了解这个伟大人物不平凡的经历吧!
  • 桃花庵下桃花仙:唐伯虎

    桃花庵下桃花仙:唐伯虎

    唐伯虎的形象在人们心目中根深蒂固,他为人风流倜傥、幽默诙谐、不拘礼数、有花不完的银子,画幅画就能赚到几十两甚至几百两银子。然而,这只是指民间传说中的唐伯虎,真实的唐伯虎并非如此!
热门推荐
  • 朱氏点通疗法

    朱氏点通疗法

    本书是一本具有开拓性和探索性的书,它第一次提出了一系列全新的理论、第一次创立了独特而实用的“系统性心理治疗法”。本书提出的理论和技术,对现存的一些陈旧理论和治疗模式是大胆的挑战,是全新的心理治疗设计和无畏的科学实践。
  • 毁灭道

    毁灭道

    因为体质关系,本来以为已经不能修炼到武者的巅峰。一场意外让他得到妖界血帝传承掌握雷电之力,而且还得到一把绝世魔剑。带着魔剑来到修真界,却引起修真界的争夺。从武道到修真,与血帝之子一头变异神兽血狼走上一条杀戮的道路,最后走上天道的巅峰。
  • 余情难了:贫女的逆袭之旅

    余情难了:贫女的逆袭之旅

    惊觉相思不露,原来早已入骨,他,原本是尊容华贵的皇八子,却被突如其来的亡国之祸牵涉,被迫流亡他国,任人宰割。她,原本是北卑国内穷困潦倒的乞女,因着一次巧遇,蒙南华王子千倾搭救,踏上了另一条征程。强者才存,皇八子凭着一己之力,复国登上高位,搅乱北卑国内历史风云。而她,更是南华有梦,北卑浅殇。后宫争斗,阴谋诡计,更是令她应接不暇。没有倾国倾城的容貌,没有显赫的家世地位,却融入了一个人人艳羡的北卑国度。一段莫名其妙的生死相许,却成了她这一生的救赎。不泣别离,不诉终殇,若此生难护你,那吾宁愿百年孤独。“夜,如果,在千倾之前遇到你,你会嫌弃我一脸的脏污,乞儿模样吗?”“自然……”
  • 石话实说

    石话实说

    “告诉您最想知道的石家庄一百个故事”,一直是我们的愿望,随着大型系列文化节目《石话实说》的播出和结集出版,今天终于如愿以偿了。三十万年前,石家庄人的先祖就在太行山下、滹沱河畔点燃文明火种,直到今天,演进为拥有千万人口的繁华都市。这条波澜壮阔、星光璀璨的历史长河属于中国,属于世界。全景记述这亘古的传奇是石家庄广播电视台应当具有的文化自觉与文化担当。
  • 爱情折线

    爱情折线

    lovecorner.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 萌妃驾到:王爷宠宠宠!

    萌妃驾到:王爷宠宠宠!

    “过来,亲我。”某王说道。某女马上屁颠屁颠跑到他跟前吧唧一口,某王满意的点点头,给了她一串糖葫芦。“过来,吻我。”某王说道。某女跑过去吧唧一口。“宝贝,吻和亲,不一样。”某女疑惑地看着他。某王勾唇笑了笑,对着她的唇,吻了下去…(不虐!不虐!不虐!很甜!)
  • 禽兽本纪

    禽兽本纪

    当一个禽兽,遇到了一群禽兽,故事也就开始了......是,禽兽不如?还是,禽兽?或者是,比禽兽还禽兽?各位看官,唯有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本书慢热!慎入!新人新书,请大家多多支持!因更新较慢,大家可以先收藏!养肥了再吃!
  • 淘宝达人扫货秘笈

    淘宝达人扫货秘笈

    本书内容包括:VI氏淘宝基本法则、全国淘宝秘址大搜索、尾货市场去寻宝、我的拼购我的团——话说团购与拼客、漂洋过海的败家路——海外淘宝、美妆美颜也靠淘——化妆品淘货法等。
  • 寒门国贼

    寒门国贼

    做了个梦,和珅仿佛开窍了再看那一眼清朝,总要变个法子这一世他要家人身体康健他还要问那乾隆,端的是怎么个想法
  • 为君解罗裳:妖女倾天下

    为君解罗裳:妖女倾天下

    这东南国,谁人不知,谁人不晓,这要嫁的王爷,是传说中的暴君,杀人不眨眼,嗜血成狂的一个魔君的?圣旨一下,要千家的女儿嫁给东南国国的这个平南王爷,千家一听,仿佛是立马炸开了锅一样的,你不愿意去,我不愿意去,自然,就是由这个痴儿傻儿嫁过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