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729700000006

第6章 勇猛精进,我心不怠

美学大师朱光潜先生说过,文学是一种很难的艺术修养,从初学到成家,学者必须循序渐进,大抵要经历痴境、稳境、醇境、化境四个境界。

我等无名鼠辈还游离在“痴”与“稳”的初级阶段,在追求“醇”和“化”的境界中,必定要经过几多磨练,这就需要发扬勇猛精进的精神。

这就好比佛经中所谓的“精进”一样——心怀爱心和诲人之志,对所从事的事业生起勇敢的自我激励之心行;对诸种困难不能动摇;对取得的成就不懈怠,努力不辍,以期达到灵魂清净,智慧圆融的境界。

放下,从零出发

在很多时候,当我们决定从事某项事业时,只是生起置于死地而后生的大勇猛心是不够的,还要放下背上的包袱,放下我们心里装的一切,用一种空杯的心态,我们才会接纳更多的东西,才会心生清净智慧。

在我决定自己创业时,心里充满了莫名的兴奋与激动。这就好比一个即将上路的行路者,不知道前方到底有什么样的诱惑和磨难,既踌躇满志,又有些紧张不安。

律师东泽来看望我,说终于起步了。

崇信打电话鼓励我,祝愿我有一个良好的开端。

老家的亲人精神上支持我,尤其是老岳父在物质上大力援助我。

司空,还等什么?我忽然想起了一句诗:前有人群的召唤,后有马蹄的追赶。

箭在弦上,不得不发。那一夜,我做了一个梦,观世音菩萨似乎对我说着什么?慈悲、安详、宁静......

我知道,苦日子才刚刚开始。但谁也不清楚到底要面临什么样的苦难。

一家三口,置身于一个没有任何遮风挡雨的空地,没有了生活的保障,没有片瓦立足,没有了退路。这就是我司空住创业的开始。但,我要出发!我要从这里出发,圆我的创作之梦;我要从这里出发,打拼一片属于自家的天地;我要从这里出发,寻找我后半生的幸福……

我让老婆把孩子送往幼儿园,自己去找一份工作。老婆一听见这话就发无名之火,说我嫌弃她没本事。但又有什么办法呢?这样一个家庭,需要每个人都付出努力,尤其是在我独力难支的时候,更是需要身边的人的支持。

▲从零开始的那段日子,一下瘦了20多斤。

老婆好不容易找到了一份工作,从此脱离了家庭的藩篱,但没想到的是,她再也不管不顾这个家庭和孩子了。我的心碎了。又有什么办法呢?或许有些人一有机会就想卸下他(她)的责任,他(她)的人格就想休假,哪怕是已为人妻人母。

从那时起,我就开始了和小女丫丫相依为命的生活。我早有一种预感,这一天迟早会到来。我忍受着,默默地承担既做父亲又做母亲的这一现实,因为我不希望生活扰乱了我的行程,更不希望烦恼浇灭了我刚上路的热情。

小女丫丫不止一次地做梦,说梦见我当和尚了。

我知道,该放下了。因为,爱情、责任、义务在这段婚姻中已不复存在。

上一年年底,我放弃工作,从零开始;这一年年底,我放弃婚姻,携小女上路。

我本是一个不称职的父亲,又得努力扮演好一个母亲的角色,谈何容易?尤其是对于我从事创作这种需要安静的工作来说,更是一种不可调和的矛盾。

我羡慕古人的红袖添香,羡慕伍尔芙有一间自己的房子,羡慕鲁迅先生有一个广平兄的理解,羡慕斯蒂芬·金一年只有三天休息的写作,更羡慕时下那些美女作家衣食无忧的生活……

但,羡慕归羡慕,过分的羡慕就是嫉妒。只有及时将羡慕转化为一种奋起的动力,这才是心灵的正途。我没有一间属于自己的屋子,没有红袖添香的伴侣,没有三两个仆人的服务,但我有一个聪明可爱的女儿伴我上路,也不缺乏创作的激情燃烧。

人父人母的双重责任,双倍的劳累,压得我喘不过气来。每当我想停下来的时候,我就想到了我的祖母。祖母在我没娘老子照料的情况下,主动承担起了抚育我司空住成人的责任。这种优异的基因难道没有遗传给我吗?不,我得努力证明自己。

我要拼争。一切从零开始!

我知道,我正站在一个新生活的起点上,我正在走一条自己的路,尽管这条路不是最安全的路,但,这是一条真正的路,一条确确实实适合我走的路。

我知道,在前行的路上困难愈大,我的精神动力愈足,只要我的身体不倒下,还有什么值得怜惜?知识越积累越多,脑子越用越灵活,智慧越来越通畅。

我知道,苦难往往就是化了妆的幸福。由此,我想起了一则小故事:

和尚拿出一个苦瓜,对弟子们说:“随身带着这个苦瓜,记得把它浸泡在每一条你们经过的圣河,并且把它带进你们所朝拜的圣殿,放在圣桌上供养叩拜它。”

几月间,朝圣的弟子们走过了许多圣河圣殿,并依照和尚的示言去做。回来后,弟子们把苦瓜交给和尚,和尚让他们把苦瓜煮熟当晚餐吃。

晚餐桌上,和尚吃了一口苦瓜,说:“咦,奇怪呀!泡过那么多圣水,进过那么多圣殿,这苦瓜竟然没有变甜。”

弟子们听了,有几个当下开悟。

苦瓜的本质是苦的,这就好比人生。人生是苦的,由苦酿造的生活免不了苦的滋味;情爱是苦的,由情爱产生的生命本质本身就潜藏着苦的基因。明白了这一点,难道还不能放下一切烦恼困苦?放下,放下就是轻松;放下,放下就是菩提。

或许真如哲人所说,苦难是我们人生最好的导师。只有放下世间诸苦,用一颗归零的心态,正视生活,正视苦难,担起无尽的责任,我们才有资格追求幸福!

智者的启示

古代的智者,大多为圣贤古德、隐士高人。今天的智者到底是什么样的一类人?什么样的人才能算得上智者?智者的生活是怎样的?智者能给我们带来什么?这或是许多人心目中的疑问。

在我决定自己创业的时候,有幸拜访了一个智者。这位智者是一位身残志坚,没上过一天学,却三次登上北大讲堂的人。她就是头上罩着许多荣耀与光环的SJ老师。

那是一个夏日午后,我和朋友来到了SJ老师的居所。普通的会客厅,一台落地电风扇,高脚凳,当工作人员让我们落座后,一扇门打开来:一位穿红色短袖衫的四十出头的女性,面庞宁静而高贵,双手转动着轮椅,微笑着向我们移来。

说实话,第一次与这种名人交谈,心里多少有些紧张,头上微微冒汗。彼此介绍寒暄后,SJ老师让工作人员将风扇转向我这边吹。一个细微的关切,将老师敏感、细腻的一面凸现出来,让人心生感动,浑身的燥热不安也随之拂去。这一来,双方很快打开了话匣子。

SJ老师可以算得上是一个生理残疾心理健全的斗士。她9个月大的时候,患上了小儿麻痹症,3岁时父母就把她送给她姑姥家,用她自己的话说就开始了“流亡”岁月的苦难生存,13岁学会了自己做鞋子穿,17岁从墙上认识了第一个字,从此开始了自尊、自爱、自强、自立的人生之路。

SJ老师从事义务心理咨询20多年,始终关注着人类的生命质量,拯救了无数迷茫的灵魂,改变了许多人晦暗的命运,但又有谁能想到,她所做的这一切仅仅依靠体内3根钢筋棍支撑羸弱的身体呢?

SJ老师讲话时,激情四射,像一块磁石一般,深深地吸引人侧耳倾听。她的话语里时常妙语连珠,振聋发聩,无时不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当问及创业应该注意什么时,SJ老师认为,人最愚蠢的是为了积累财富而活着。合作、共享、奉献是做人做事的原则。一个人要成就一番大事业,必须要有关心人类命运的胸怀。只有耐得住寂寞,受得住清贫,才能成大事。

当问及怎样应付生存的压力时,SJ老师认为,任何一种压力都是太担心失败所造成的,经不起失败才是最大的失败。敢于面对失败,才能成功!

当问及爱与家庭时,SJ老师认为,女人是家庭的灵魂,责任是自救的法宝。现在的人们尚知道有压力和责任,以后的人就只剩下自私了。真正的爱情是一种内心感受,爱可以产生一种抵御命运苦难的动力。

……

SJ老师所说的每一句话,听似很平实,却都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带给我们无尽的遐思与启迪。最令人惊讶的是她讲话时,从不需要停顿思考,似乎智慧自然而然地就从大脑中汩汩流淌而出。我曾试探着问她,是否看过许多名言警句或信仰什么宗教,是否每一次面对不同的受众都要做精心的准备。她说没有,只要一面对观众和听众,大脑就会自动运转,所有要讲的话都是内心的自然流露。

聆听SJ老师的教诲,可以深刻地感受到她高贵的灵魂和独特的人格魅力;感受SJ老师的目光,需要勇气,那是一种能穿透人心的深邃目光。事实上,只有真诚的人才会发出灵魂的呼声,只有心存良知的人,才会践行崇高的品德。我忽然想起了佛家的一句话:智慧就是心灵的觉知。

SJ老师有许多荣誉称号,她说那都是虚的,她自己最喜欢的是人们送给她的一个雅号“人类灵魂的追寻者”。或许是这样。

迄今为止,SJ老师已发表了数百万字的作品,仍然笔耕不辍,她说她的写作计划已排到了生命终止的那一天。她在忙于笔耕的同时,还要为各色人等排忧解难、受邀演讲和接受各种媒体的专访。SJ老师在生活中和常人一样,也要为一日三餐忙碌,也要扮演多重角色,也要饱受病痛的折磨。

但SJ老师在我的心目中,是一个智者。她不是一个大隐隐于市的隐者,她不是学院派的哲人,但她的思想是独立的,她的灵魂是自由的,她是一位真正意义上的“精神教练”。因为她走在智慧融通的路上,始终关注着人类的心灵,默默地从事着拯救灵魂的事业。

拜访SJ老师,对我来说,无疑是一次荡涤灵魂的心旅。我坚定了我要走自由创作之路的信心,我也明白了怎样去对待前路的不测……

事实上,每当我被负面情绪困扰,心灵变得软弱、无助的时候,我就想起了那个终生囚禁在轮椅上的SJ老师,想起了那个沉默而又坚强的智者,人生就又多了一份坚持、一份信心,一份勇气和一股拼搏的力量。

携女儿上路

有人说,女人是花,是美酒,是风景,是世上不可缺少的点缀;有人说,女人是港湾、是小屋,供男人休憩;有人说,女人是一条船,载男人上路;有人说,女人是一盏灯,照亮男人的航程;更多的人说,好女人是一本书,供男人阅读一生。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女性美是道德纯洁和品行高尚的最高体现。在一个美满的家庭里,妻子通常是道德的指导和主宰。”席恩也说过一句耐人寻味的话:“与一个好女人结婚,你是在暴风雨中找到了避风港;和一个坏女人结婚,你是在港中遇到了暴风雨。”

什么样的女人才算得上是好女人呢?一个时代与一个时代的评判标准是不一样的,人与人的欣赏点也不尽相同。但有些东西可能是共通的,比如美丽大方、温柔贤惠、独立、自信、有教养、懂事理等等。一个家庭中,好女人不是一个中心,但绝对是一个支点。这个支点支撑起家庭的大后方,让男人能腾出手脚打拼天下,这样的男人是有福的。

我呢?一老一小两个女人让我牵挂,让我分心。自打与前妻离异后,我带着小女丫丫过活,还得挂念老家的老母亲,日子过得清苦而又沉重。本来想将老母亲接来身边,一家三口团聚,可一个丫丫就把我折腾得够呛。我真不敢想象,母亲一来,还有多少属于我个人的时间?有人说这只不过是一个不孝子的托辞而已。或许是这样,我承认我不孝,但我的确暂时没有能力。年近七旬的母亲在老家由四叔一家照看,吃饱穿暖,干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儿,生活得好好的,若来到陌生的北京,成天呆在几十平米的屋子里,她会怎样?真不敢多想。

我还在写,一如既往地写。但闲下来的时候,尤其是累了的时候,孤寂就会时时袭来,这时小女丫丫就成了我的“开心果”或者“撒气包”。每当我想放松时,父女俩一块儿做游戏如捉迷藏,或打游戏,这时丫丫就成了我的快乐源泉。但孩子毕竟还小,又早早失去了母爱,我既要承担父爱的教育责任,又要扮演母爱的道德角色,有时就很烦,情绪失控,丫丫就成了我发泄怒气的出气筒。一顿暴风骤雨的打骂过后,又觉得这样对丫丫不公平,挺对不起她的,后悔不迭。渐渐地,丫丫不再像以前那样跟我对着干了,学会了看眼色,她说:“我看见你要生气的时候,我就躲一边去,等你气消了以后再出来。”有时她实在委屈,就一个人蹲在墙角落里,任凭泪水悄悄地在脸颊流淌。这才是一个不到5岁的女孩呀!或许,聪明孩子的心思,是苦的。

有时,丫丫会问我:“爸爸,你和妈妈为什么离婚呀?”这个问题我基本上沉默以对,或者告诉她等你长大了就知道了。我能告诉孩子大人之间感情的龌龊事吗?不能。对过去的失败婚姻,我已不再伤感,因为爱已逝去;对未来的新生活,我充满希望和憧憬,因为我知道,一个好女人,才是我心灵的最大慰藉。

母亲老了,女儿还小,我还年轻,人生路还很长。我已经携女儿上路,我更期待一个好女人的加盟。

有时电话中会传来一个女子的问候,问候我们父女俩的近况,我心生感动;

有时在公交车上,遇到一位美丽的女子起身为小女丫丫让座,我会感慨万千;

有时在电影里看到善解人意的女人让人有流泪的冲动,女儿会说要是你给我找一个这样的妈妈该多好!

有些交往的朋友会直接流露出对我的欣赏乃至对小女的爱恋,但我没有心动的感觉……

我相信缘分,更相信一个好女人赋予男人的力量。或许,好女人恰似好书,读她一辈子,你会感受到挚爱的温馨,感受到善良的高贵,更重要的是她会促使你去奋发图强……

缘于一个好女人,你会心生许多世间的美好;缘于一个好女人,你会在文字间流露出许多的柔情蜜意;缘于一个好女人,你会产生无穷的创造力。

▲由于经常到国家图书馆借书,所以旁边的紫竹院公园也成了我们父女俩光顾最多的地方。

当我读到德威特·华莱士(DeWittWallace)和丽娜·比尔·阿基森(LilaBellAcheson)共同创办《读者文摘》的故事时,心生感动。

华莱士与丽娜不仅是志同道合的夫妻,更是真诚以待的朋友。他们两人在人生的低谷中相识相知,相互鼓励,相互支持和信任,并肩努力、共同奋斗,终于使一份小小的杂志拥有19种文字,48个版本,成为了全世界最畅销的杂志。

在男人的一生中,注定有一个如好书一般的女人伴你走过,在你疲惫的时候,给你依靠;在你失意的时候,给你安慰和鼓励;在你得意忘形时,给你善意的忠告;在你成功时,她则躲在你的身后微笑!女人如书,翻开了第一页,还想深入。

我在努力写书,因为我想写一本好书。在我没有遇到一个好女人的时候,我期待一份真爱,更渴望一个好女人给我以灵感。好书的风格迥异,好女人的内涵也各有不同,但我喜欢淡淡的书香,喜欢优雅的女人。

在路上,痛并快乐着

写作本是一种纯粹的心灵活动,有人称之为“心灵游戏”,心灵的高尚与卑鄙流露笔端,虚伪的人是不会以此为生的。创作的道路也是凄清的,没有鲜花和掌声的迎合,只有写作者自己耐得住寂寞,才可能有作品浮出人世;只有固守根本,默默耕耘,才有可能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恍惚间两年过去,出了五本书,按说应该小有成就感了,可我越写越迷茫。图书市场变化太快,每一部书稿结束的时候,我就有一种寂灭感:下一步该写什么?这种感觉可能不止我一个人是这样,似乎许多出版社的编辑也有同感。

成功励志类的攒书已成为了这类书滥觞的标志……

爆炒名著,崇尚大话类题材的阴风吹过去了……

伪书假书泛滥的时代一去不复返……

少儿书老是重弹古老的童话寓言故事,根本没出什么新意……

青春小说、玄幻小说、网络小说充斥市场……

智慧书谈不上智慧,心灵鸡汤有了“鸡瘟”的嫌疑……

小故事大道理也该讲够了……

下一步,该干什么?

以前我去逛图书市场,总有许多选题灵感随时记在小本子上,现在逛书店就像逛百货商场一样,溜达一圈,再溜达一圈,没什么令人耳目一新的东西,只好安慰自己,权当活动活动筋骨散散心了。

▲电脑、办公桌、橡皮树,这本是属于我的领地,可还是有小女的蓝猫挤进来。

是我的市场感觉迟钝了,还是其他?我不知道。但我在努力调整自己。我每天的生活很简单,早上起床洗漱过后,喝一杯白开水水润喉,打开电脑,就开始了一天的工作。最迟上午9点进入写作状态,中午做午饭吃午饭看午间新闻,一个半钟头后又开始写作,基本在下午6点钟左右结束。这其中还要分给小女丫丫一定的辅导时间,不然她会“造反”。自从离婚后,我独自带着丫丫过活,感觉时间特紧,晚上再也很少写了,多数时间留给了丫丫。

我基本处于蜗居的状态,除过买菜买粮买日用品,很少出门。这种生活似乎很不健康,但这就是我的简单生活。我有时在想,当某一天,我的条件有所改善时,买一套室内运动器材,还得锻炼锻炼,不然用小女丫丫的话说:“你那么肥的肚子,今后再找个老婆怎么亲嘴?”我希望保持健康的身体和旺盛的精力,这对于我今后的生活和创作肯定有利。

我刚刚进入人生的第三个年轮,虽然头已谢顶,毛发胡须已出现“二毛”,但这并不意味着“告暮”。我的心态还很年轻!

居家两年的创作生活,日子过得匆匆又匆匆,快乐又痛苦。

当我的思维游弋于书中人物故事情节中,那是我最快乐的时候,有时思维刹不住闸,兴奋点不降,可以写到很晚,直到小女丫丫嚷嚷肚子饿;

当我处于社科普及读物的写作状态时,每写一个标题,都要进行大量思考,甚至查阅大量资料,那种稍纵即逝的灵感闪现,由不得你要集中精力,快速运转大脑,那也是我的弦绷得最紧的时候;

当我思考的时候,我会静静地听一会儿佛乐,那也是我的心灵趋于至清至净的时候。或许有人要问:奇怪了,写作还与佛乐有关?是的。

我想告诉大家的是:佛乐是殊胜美妙的音乐,它完全不同于俗世音乐。俗世音乐多有声嘶力竭的宣泄,佛乐却让我们的灵魂清净;俗世音乐多有对爱恨情仇的呻吟颂歌,佛乐却启发众生从红尘迷梦中幡然醒悟;俗世音乐多以离愁别绪助长人心的贪恋执著,佛乐可以让众生从业障烦恼中超脱放下;俗世音乐多有对人生痛苦的无奈和叹息,佛乐却直指当下众生离苦得乐的菩提之道。一曲清凉纯净的佛乐,如天籁之音,沁人心脾。我相信一心清净才能证得般若菩提,因此我追求一种静心状态。静心是思维处于一种活跃的、积极的、运动的无意识状态时,内心的宁静在增长的一个过程。往往在静心的状态中,写东西如行云流水一般,只听见敲击键盘的“嗒嗒”声,那种感觉美妙无比。

我在经历离婚那段时间,曾经有半个月时间,夜夜失眠,那种折磨和煎熬非常人可以想象。但有一点,失眠再痛苦,白天一坐在电脑桌前,就逼迫自己尽快进入写作状态。那时,我靠的就是聆听佛乐静心。那一段时间,也正是我写《心灵,在麦芒上舞蹈》的日子。在这本书的整个创作过程中,我也真正体会到了什么叫智慧在流淌。《心灵,在麦芒上舞蹈》,后来被出版社定名为《心灵28书》,出版商认为后一种书名更有市场冲击力。当是后话。

有快乐就有痛苦,对于创作者来说,或许痛就代表一种至上的快乐。当我完成一部书稿,才发现日历又翻过去几页,那种惶遽感油然而生;每当我开始构思下一部书稿,那种爆发前的压抑感,那种一时找不到突破口的感觉,折磨得人就像一个神经病一样,成天坐卧不宁。往往这时候,我会把自己放逐自然,去爬山游水,去公园转转,钻老胡同游逛,当然通常都会带上小女丫丫。

实际上,写作的过程是快乐的,但痛苦也如影随形。每当朋友鼓励我说,你现在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起码已经上路了。我就想到了杰克·凯鲁雅克《在路上》的一句话:“我还年轻,我渴望上路。”

一种写作的姿态

古罗马思想家塞涅卡曾说:“我辞去公职,断绝交往,特别是放弃我的事业,都是因为我正在为后代工作,即写作一些可能对后代有用的东西。”的确是这样。余华也说过,“一位真正的作家只为内心写作”。真正的创作就是力行一种具有良知的生活。

我走上自由创作这条道路,一开始就给自己制定了一个准则:宁愿固守清贫,也不能一味妥协书商。俗话说,人各有志。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充分挖掘自身的潜力,得到一种心灵的自由解脱,这才是我之所愿。

我知道创作是一条充满艰辛的道路,苦日子才刚刚开始。有人开玩笑说,一看创作者的艰辛程度,就知道这些人前世肯定干了许多对不起人的事。我喜欢这种说法。这样一来,我权且抱着一种忏悔的心态来写作,写得越多,可能罪责也就能减轻几分。或许,灵魂觉醒了,才有真爱,才有智慧和成功之作。这也正应了唐宋八大家韩愈的一句话:“一时劝人以口,百世劝人以书。”

1998年我刚到北京那阵子,在海淀图书城读到了一本给我印象深刻的书,那就是策划人石涛引进的美国人保罗·福塞尔著的《格调》。我的读后感是:到底是资本主义的眼光。自那以后,人们谈天说地似乎必提“格调”、“品位”二词,行为举止必向“小资”看齐,否则就是土老冒一个。我就想,国人趋之若鹜的那种西方格调,会给我们带来什么?生活质量的提高?物欲论的佐证?还是文明的进步?

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的中华民族,难道就没有什么值得关注的审美格调?

从那时起,我就开始关注这方面的信息资料。渐渐地,我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自晚清名士辜鸿铭提出《中国人的精神》,学贯中西的学者林语堂写出《吾国吾民》后,迄今没有一个中国人系统地论及中华民族审美格调的问题。近些年,图书市场上又出现了法国人罗伯特·杜歇著的《风格的特征》,他将古典建筑史形容为“钟摆的历史”;日本清少纳言的《日本格调》,被称为“影响了近千年日本社会的审美趣味与生活形态的经典读物”。我的心开始蠢蠢欲动。本来想在图书公司打工时,力促老板请名家写作审美格调这方面的书,但两下认识不同,见解迥异,只好作罢。

辞职出来后,我率先选择了“中国格调”这个选题作为突破口。我认为,在国内首次提出具前瞻性的“中国格调”,在市场上占有先机;其次,“中国格调”可以提升华夏民族文化的自豪感和认同感;再则,一本系统全面的精美图文书,无论从读者的消费上、阅读享受上、知识共享上都有一定的可比性。

在中国古代精英文化中,设若用古代文人画的“散点透视法”,选取传统文化中能昭示中华民族传统的文化艺术精神,为读者提供一种雅俗共赏的文化读本,应该是可行的。于是我开始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力求在诗歌、散文、小说、音乐舞蹈、戏曲、书法绘画、建筑园林、饮食和养生文化中撷取能集中体现中国人精神世界、艺术风格、审美格调的亮点。

“中国格调”的基调应该是在传统文化基础读本上的一个提升,内容上不追朱光潜、李泽厚、宗白华等美学大师的美学思考,也不应该钻进国学的故纸堆里“之乎者也”。在编写时,力求文字精练、文风活跃,内容有趣味、引典严谨、信息涵盖量大,且图文并茂,符合时下读者轻松萃读又不失阅读品位的特征。

的确,这个命题的难度是显而易见的,可话又说回来,如果第一本书没有在读者群中留下什么印象,那将意味着什么?

我又开始了跑书店,泡图书馆,上网查资料的工作。经过反复论证,我认为编写是可行的。事情到了这一步,只有动笔了。这是一桩浩大的工程,因为好多领域对于我是陌生的。如戏曲、建筑园林、音乐舞蹈等等,但我深信,只要顺着一条路契入进去,慢慢来,一切都会迎刃而解的。

几个月后,初稿完成,我联系了一家出版社,出版社很快通过了选题论证。我将书稿送交出版社审稿,顺利签定了出版合同。可惜高兴得太早,稿子三审后被毙掉了,据说审稿编辑认为没有新意。社里的市场发行却坚持认为选题可行,内容可以再斟酌。不巧的是,总编辑又恰好刚做完心脏搭桥手术。在这种书稿可用可不用的情况下,裁定权到了总编辑那儿。总编辑从手术台上下来,即刻抱病投入了亲自看稿的过程中。一月后的某一天清早,责编打来电话告诉我,稿子通过总编审查,可以出版了!

可喜可贺!我绷紧的弦一下松弛了,长长地吁了一口气。看来几个月的辛苦没有白费,多半年的煎熬也没有白熬。那一刻,我想哭。

当装帧为16K本的《中国格调》大红书出现在市场上的时候,我心里的一块石头这才落了地。这部稿子经历了太多的磨难,或许真如责编所说可能是好事多磨吧。算下来,这已是《中国格调》动笔后的一年零一个月。

好在《中国格调》上市后,还是给图书市场增加了一分亮色。虽然内容浅陋,插图也不尽完美,甚至还有些许错讹,但我已经尽力了。我知道,我只是做了一件别人想做而又没做的事情。我之所以这样做,只是想借此抛砖引玉,以期更多的人来关注中国人的审美格调。设若对我所崇敬的文化尽了一份绵薄之力,那也就知足了。还能奢望什么?

最令人欣慰的是,《中国格调》在我最钟情的海淀图书城里的国林风书店,半年多来一直排在“最受读者欢迎的70本书”之中,反响不错。

中国格调,也是我为文的格调。有人说,认识一个作者,最好从他的书中去了解。或许是这样。因为,关注中国格调是我本色创作的开端,也是我追求心灵自由的起步。

很多书圈的朋友都劝我,司空你应该写玄幻类、青春言情类或通俗读物等等这些容易成型的、有市场的东西,生存是第一位的。我只是一笑了之。

我清楚地知道我的需求是什么,我只是坚持一个底线:那就是超越市场感觉,引领读者阅读,正视图书市场,拒绝媚俗时代。这不是唱高调!我是这样想,也是这样做的。尤其是面对一个书多得读不过来的时代,我只是希望读者读到我的书,不认为是糟粕和垃圾。仅此而已。

游戏如臭虫

很多人把游戏人生当成了一种不负责任的人生态度。这其实是一种误解。游戏则意味着心态轻松快乐。游戏人生其实是一种无我状态。这与佛法中“无我”的思想是一致的。无我并非让人整天无所事事、浑浑噩噩地消极度日,无我是让人破我执,放下自我。试想在无我执的心态下,无论干什么事是不是更能够专心如一,全神贯注,勇往直前?因为生命的真义实在不是争名夺利、尔虞我诈,人活一世若能时时利益他人,于众生生起平等无碍的大爱,幸福和快乐也会相随一生。

完成我的第二部关于禅宗智慧的书稿后,似乎渐渐找到了写作的感觉,写作的信心大增,我开始想写一部原创作品。当时图文并茂的书籍很有一部分读者群,我就想写一部适合于图说的书。于是,几年前啃馒头写就的辞典类书稿从箱底翻了出来,看看有些辞条,写得颇有意趣,就在考虑一个问题:怎样写一部不同于前几年风行读书界的魔鬼辞典?

正苦于找不到切入点,成天坐卧不宁时,忽然看到一篇介绍臭虫的科普文章,写得生动有趣,忽然茅塞顿开,我不就是想找一个角色载体吗?臭虫!对,就是臭虫!我赶紧查阅有关臭虫的资料,了解臭虫的生活习性,构思怎样将人类的思维与臭虫嫁接时,又看见前苏联剧作家马雅科夫斯基早已将《臭虫》搬上舞台,并将臭虫定性为一个极具讽刺性的“庸俗而又市侩”的家伙,这无疑给了我很大启示。

《臭虫辞典》的创作进展很顺利,我将自然界臭虫的一生戏说成一个楔子,然后按照汉语拼音A、B、C、D、E、F、G……顺序排列,一个半月后,近10万字书稿完稿。我联系了几家出版社,反馈意见各有不同。留情面的社说“不适合本社出,不妨试试其他社”,有几家直截了当地说“格调低俗,没啥意思”。只有一家文化公司的老总,也是书圈著名的策划人,看过书稿后,认为用臭虫戏说人生的方式很好,能读出那种“皮里阳秋”的叛逆而又有讽喻的意味,只是显得形式散漫,不妨用一个简单的故事将解词串起来。

这不啻是一个好主意。于是我开始了写作第二稿,用几近白描的手法,按照“楔子”里臭虫一生的写照,编写了一个2万多字的故事,用臭虫来解构被称为“多余的一代”的70年代人的生存。可是这一来,由于解词要为故事里的内容服务,于是大多数辞条只好忍痛割爱,弃置不用。第二稿只有了不到7万字的内容,后又做了一些完善和修改,就成了《臭虫辞典》的定稿。为了赶在一年一度的订货会上与读者见面,我与一家文化公司签订了合作出版的协议。这家书商一致看好书稿,在网站报刊媒体同时发布消息,并在广播电台的读书频道做了一档读书节目,臭虫的游戏就这样开始了。

《臭虫辞典》轰轰烈烈地上市,可是短短3个月,就在大小书店销声匿迹了。这个结果令人啼笑皆非。好在那家文化公司的总编辑人不错,同是“北漂”一族,惺惺相惜,各方面照拂有加。

几月后,我在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做了一档节目《活着的故事》。在那档节目里,我第一次讲述了我的身世,讲述了我的“北漂”生活,讲述了我的情感经历,讲述了臭虫前后的故事。而当说到有时心里对丫丫愧疚时,我终于忍不住流下了眼泪。

那时我刚办完离婚手续才几天,也正是为了联系《臭虫辞典》的书稿出版事宜,我一天马不停蹄地跑两家单位。上午我带着小女丫丫,去了一家图书公司。下午返家后,又联系了一家出版社,出版社老师希望我马上过去和他们交流交流,于是我只好将丫丫反锁在家里,让她独自一人玩,累了上床睡觉,我过三个钟头后回来。这一趟,来回路上塞车不说,在社里和几个编辑交换了一下意见,待晚上回到家打开门时,屋子里所有的灯都亮着。我叫“丫丫”不见吱声,才看见女儿已经睡着了,相册里有关我的照片胡乱摆了一床,脸上泪痕涟涟。我的心一阵酸楚。这时,电话铃声响起,正好是一个朋友的问候,告诉我说小女丫丫刚才一接他的电话就哭起来,问爸爸呢,说去出版社了。小女丫丫听见声音也醒来了,满眼的惊恐和无助,喊爸爸的嗓子都哑了。父女俩抱头痛哭一场。

▲非典时期的父女俩,成天不敢出院子。

那一次,我讲着讲着,不由自主地哭了。或许,男人本身是脆弱的,很多弦一经拨动,触动了那根痛感神经,就由不得自己了。这可能也是性情中人的缘故吧。

过后丫丫告诉我说:“我以为爸爸不要我了。那天你走后,我等呀等呀,天黑了也不见你回来,就抱出相册一张一张翻看你的照片。”我告诉丫丫爸爸以后出门尽量带上你,丫丫点点头又摇摇头,显得鬼机灵地说:“我会打你电话的。”原来丫丫早已偷偷记住了我的手机号码。这以后,只要我出门一个钟头之内没赶回来,手机就一遍又一遍地响,十有八九都是丫丫打来的。

《臭虫辞典》一书的市场预期不怎么理想,可是在老家掀起的风波也算不小。我领到样书后,照例给老家好友及原单位的同事寄回几本,岂料老家单位一些好事之徒又在书中揪起了“辫子”,说什么臭虫居心叵测,臭虫影射了某某领导,臭虫抨击事业单位设立小金库,臭虫讽刺政府不作为……真正热闹呀!这些“读者”大有要将文字狱复活在臭虫身上一样,害得一些不明真相的领导跳将起来,大有要将司空住从北京拽回老家千刀万剐而后快之的架势。好在领导毕竟是党的干部,并非都是糊涂蛋,明白“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浅显道理,也懂得一些文学的基本常识,过后慢慢冷静下来,才发觉丢人现眼险些丢在了一只人见人嫌的臭虫身上。

半年过后,我陆续听到这些消息,哈哈大笑。我高兴呀,这不就是我这部游戏之作的成功之处吗?这不就是我要达到的效果吗?真是高尚的人读出高尚,卑鄙的人读出卑鄙。书中有什么?不就是一只嗜血的臭虫不遵守游戏规则,肆无忌惮地游戏庸俗而又市侩的人生吗?

“臭虫”带给我的背后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有时候,我就想,或许一部好的作品不一定是叫座的;反过来说叫座的作品不一定是好作品。或许有人要说,这话可能是你自我安慰罢了。嗬嗬,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

告慰心灵

有这样一个故事,说从前有一个念佛的居士和一个屠夫是隔壁邻居,也是好朋友。居士天天要做早晚课,而屠夫天天要早起杀猪。为了不耽误他们各自的事情,两人约定早晨互相提醒对方起床。有时居士早早醒来敲板壁大声喊:“该杀猪了!”有时屠夫早早醒来敲板壁提醒对方:“该念经了!”多年以后,居士和屠夫都相继过世,屠夫被接引到了西天,而居士却堕落地狱。

很多人都不明白这是为什么?其实仔细一想,屠夫天天叫居士早起念经是修善行;而居士天天叫屠夫早起杀生则无意间造了大恶业。很多人都在无意间给自己的心灵加了一把锁或者添了一炷香,却很少有人认真反省过自己的言行有什么过失。

这个故事时常给我以警醒。我在想,我之写作究竟是为了什么?应付生存?不尽然。劝世?做不到。我的能力有限,只是每完成一部书稿,都问看稿的编辑,站在读者的角度,能否对他们有什么受益?我比较赞同鲁迅先生的“撄人心也”的文学观,意即对内心有所触动。退一步讲,设若做不到这一点,那起码还有一个娱乐读者的功能。若二者都做不到,真是不敢想象像我这样为文能有什么样的回报?或许勤勤恳恳写得越多,业障越重,堕入地狱的几率越大,自己还浑然不觉。这与故事中的居士有何区别?

我将创作方向朝着探求人类心灵、人生修养这方面靠拢,于是《我的快乐禅》、《心灵28书》、《素养》等书相继问世。我在努力追寻一种境界,但这种追寻的过程没有捷径,只有笔耕不辍,我坚信做好一个过程,才是最重要的。

在《我的快乐禅》中,我给读者介绍的只是一种空灵快活的清凉智慧。人生具有三种境界,即物质境界,精神境界,灵魂境界。一般人都停滞在享受物欲的层次,追求精神境界的人心中起码还有向往,那么上升到第三个层次,就寥寥无几了,甚至许多人自认为精神上充裕,灵魂就已得到了超升。非也!那么,灵魂境界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理想境界呢?或许就是佛的智慧世界。有关“佛”的含义,众说纷纭。我深信一种说法“佛是理智、情感和能力都同时达到最圆满境界的人格,是至善至美至真的人格”,这与精神分析学派大师荣格提出的“文化即人格”的思想是统一的。

一段时间,人们一闻听到“佛”字,就很敏感,甚至提起佛法就好似听到洪水猛兽一样,躲之不及,唯恐给自身惹上什么麻烦,带来什么不利,这是对庄严佛法的邪思愚见。现在人们渐渐意识到,佛法是集中了宇宙间所有智慧力、意志力和道德力的完美体现,是认识世界的不二法门。尤其是随着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发展,佛法与哲学、科学等学科是一而二、二而一的多元文化体系逐渐被人们认同,甚至连大科学家爱因斯坦也说:“任何宗教如果有可以与现代科学共依共存的话,那就是佛教。”研习佛教经典,已成为了世人在追求智慧的路上必经的一座驿站,甚至有的人终身沉浸其中,乐此不疲。

回头看看面世的几本书,虽然每本书或多或少都有一些缺憾,但已经过去了。我时常对自己说:“司空,书稿一交付出版商,等于自己的儿子已长大成人了,后面的事就不要再操心了。”是呀,何必再自寻烦恼,为过往事而遗憾呢?由此我想起了台湾白云老禅师的一句心偈——

▲在西单图书大厦水吧,和小女留影。

喧宾夺主是作家,轻浮任性是败家,矫揉造作是鬼家,名闻利养是仙家,趋炎附势是行家!任尔何家,唯有善德之醍醐中沾起一滴,才是名家气象。

或许是这样。做一个好人,写一本好书。这是吾辈的心愿。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虽然没留下什么彪炳千古的文章,可我已尽力了,并且还在继续努力!

我忽然想起了泰戈尔的诗句:“天空没有翅膀的痕迹,而我已飞过。”走过生命的春天,我无悔;迎来生命的壮年时光,我踌躇满志,意气风发。

我以文字告慰心灵,我以文字完善人格,我以文字诠释人生。我知道,人生是一个吃苦的过程,我早已做好准备。很多时候我不敢多想明天会是怎样,惟有善待自己,勇猛精进,做好一个过程,做最好的自己!

没有理由停止

人生最大的失败多是被自己打败。很多人嘴上说得天花乱坠,什么要坚持不懈,永不放弃,直到成功。可是当我们遇到困难或障碍时,总在寻找一个个退缩的托辞或借口,最终半途而废或功亏一篑。

就在我的写作渐渐步入正轨的时候,有一天却接到了一个意想不到的电话。电话是老家单位的同事打来的,几句寒暄后,同事给我宣读了一份文件,文件精神就是为了配合省委农业事业单位从上至下的改革,希望单位外出人员回去上班,否则一切后果自负。这意思很明确,即将到来的定编定岗定员的事业单位改革,很可能会牵涉到单位职工的个人利益。

从那天起,我又陷入了焦虑和惶恐不安的状态。怎么办?是退还是留守?我犹豫着。

北京生存压力很大,与老家县城各方面的消费作一比较,基本上是12:1.但北京的优势又怎是一个小县城能够比拟的呢?

话又说回来,这么多年来,我之所以背井离乡,也就是厌倦了那种小城镇的小气生存。在上千万人口的北京,成天脑子里的弦绷紧着,由不得你不去奔前程;而回到仅有几万居民的老家小县城,再去适应那种慢悠悠的生活节奏,却反而让人心里发毛。偶尔回一趟老家,看看记忆中的县城虽然换了容颜,但总觉得土里土气,或许是人们的精神面貌没有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而提升的缘故吧。

再说了,老家陕南属于那种夏天干热,冬天阴冷,春秋两季阴雨连绵、忽冷忽热的亚热带气候。刚到北京时,不适应北京冬天的干冷,现在偶尔回一趟老家,又根本不习惯那种潮湿阴冷了。或许人是有惰性的。设若在一个城市生活惯了,又回到小县城去过那种什么都不方便的生活,用曾是“北漂一族”的哥儿们的话说简直是活受罪。

为什么许多在首都就读的大学生,毕业后都不愿意回去?为什么外省如我一样的有能力没能力的人都往北京挤呢?说白了,还是首都大气的形象、包容的气质、多元的文化形成了一种强力磁场。宁愿混在北京,也不愿把自己的一生消磨在一个了无意趣的地方。这或许是许多心怀梦想、不安于现状的人的一种共识。

是撤退还是坚持?退回去,前功尽弃;坚持,又谈何容易?

我开始打电话征求一些朋友的意见,请求他们帮我参谋参谋,意见基本上持两派。一种看法是,你从事写作,既然现在有了一些基础,与出版社也有了一些合作关系,不妨回到老家去边上班边写,只要经常和北京方面的出版商保持联系就好了。何乐而不为呢?这样各项开支缩小,压力减小,在一个宽松悠闲的环境里,气定神闲,灵感泉涌,说不定还能写出一部可以当枕头的书。

另一种观点是,人生遇到瓶颈,尤其需要坚持。在北京有压力就有动力,回到老家优哉游哉,吃喝玩乐,凡事无忧,哪还有什么动力?在一个小圈子里,想混出点成绩,谈何容易?混在北京,起码起点高,资源信息也通畅方便,可是回到老家呢?

说实话,我是矛盾的。随着困苦日子的渐渐远去,随着自己的作品渐渐被读者认可,我开始变得有些飘飘然,甚至懈怠了。

就在我的“心理弹簧”行将松弛的时候,我放下手头的工作,开始安排自己进行大量阅读。博尔赫斯说:“读书是一种略带忧郁的享受。”我喜欢这种享受,更喜欢走进书中,去领略别人的智慧。忽然,我读到了这么一句话:“生活中最悲惨的情形莫过于:一些雄心勃勃的人本来满怀希望地出发,却在半路上停了下来。他们满足于现有的温饱和生存状态,漫无目的地虚度终生。”

这句话,几近于振聋发聩。或许,书对我是有缘的。这份来自阅读的警示就是明证。

或许每个人每做一个重要的决定时,都想有好朋友能够见证吧。于是我拨通了老同学大海的电话。大海是我班混得最牛的同学,是我老家羌州县40万父老乡亲的父母官。大海听了我介绍的现状与困惑,第一次给我讲了他的故事,他说他在市委某部呆了整整10年,眼看着自己的部下一个个都走出去了,可自己还窝着。那些年,家庭不睦,夫妻关系不好,前途一片渺茫,有时一个人想着想着就偷偷流泪。可是流一通眼泪后,又一想,这样不是自动缴械吗?于是擦干眼泪,该干什么就又干什么,这不还是迎来黎明的曙光,走出来了吗?

大海说:“司空,做任何事,必须要学会坚持,咬着牙坚持,给自己留一片希望。这些道理你的书中都说过,你比我懂。记住,人不能被自己打败!”

听了大海的一番话,我汗颜了。这可能就是一个人的境遇不同而得出的不同答案。感谢大海,我知道我该做什么了。我想起了一句不知谁说过的话:“你什么时候都可以停下来,为什么要现在停止呢?”

做自己的贵人

贵人到底是什么?香港富豪李嘉诚先生曾说:“一个人的富贵是内心的富贵。贵,是从一个人的行为而来。”这段话是一个不错的启示。或许,很多时候,我们更应该从我们的所作所为来检视自己所从事的一切。

▲或许人生就如同爬山,到达山巅时虽气喘吁吁,心情却是无比的舒畅。

我成了自由人以后,时常问自己:“我应该做一个什么样的人?”每每这个时候,心里就会不由自主地会产生一种惶遽感和愧疚感。说实话,我过了大半生,还真没细想过这方面的问题,多的是从别人的眼神和只言片语中得知对自己人品、操守的一个模糊的评价。这就引出一连串问题: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这样活着有意义吗?我还有药可救吗?

事实上,每一个清醒的人都想对自己有一个中肯的评价,但并不是每个人都有勇气把自己的优劣点挖掘出来,赤裸裸地当作人性标本,摆在人面前,供人解剖、观赏和借鉴。我就是这样一个胆小鬼。长期以来,我担心接受不了我自己,我担心无颜面对自己,我担心自尊受不了打击。好在这一方面,不乏有一些先驱者,他为我们提供了学习借鉴的榜样。英国博物学家查理·达尔文既是一例。

英国作家哈尔顿为了编写一本《英国科学家的性格和修养》一书,专门采访了达尔文。

哈尔顿问道:“您的主要缺点是什么?”

达尔文说:“不懂数学和新的语言,缺乏观察力,不善于合乎逻辑地思维。”

哈尔顿又问:“您的治学态度是什么?”

达尔文说:“很用功,但没有掌握学习方法。”

按说,像达尔文这样的大科学家,在回答别人的提问时,随便搪塞几句无关痛痒的话,甚至为自己的声望再添几道光环,有谁会对之产生异议呢?但达尔文没有这样做。他只是坦诚地告诉对方一个真实的自己,毫不掩饰他的缺点和劣势,这不但没有贬低他的形象,反而使他又平添几分人格魅力。这或许就是一个人的真诚和良知。

这方面的例子很多,卢梭的《忏悔录》以其惊世骇俗的真诚,被誉为“18世纪世界的良心”,列夫·托尔斯泰以其博大的胸襟、高尚的心灵,被称为“19世纪世界的良心”,晚年写作《随想录》的巴金以敢于讲真话而被誉为“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的良心”。

我明白了一个道理:真诚。真诚坦率地表白自己,心里没什么负担,不是很好吗?可是一旦亲身经历自己被人解剖的窘境时,还是令人震惊的。

一次我和朋友去拜访一位隐居的长者。见面问候几句,那位长者就长时间盯着我看,然后一字一顿地说:“你是一个饱尝苦难的人,一生孤苦无依,你的亲人对不起你。你不是个孝子,你偏狭自私,心胸不开阔,你容易怀疑别人。你的性格倔强,向上的欲望强,心比天高,可惜难成大事。”

这是命运?我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一种被人扒光了皮的感觉,一种浑身火辣辣的感觉。从外到内,从肉体到灵魂,就那么赤裸裸地袒露出来,烧灼、煎烤……我满心的羞愧,甚至无地自容。我哭了,涕泪肆流。我知道,这眼泪里饱含什么!

从长者那儿回来后,很长一段时间,我都在想,如何改造自己?或许,心态该平和些,待人宽和一些,活得大气一些,多与人为善,不要与人交恶。

我开始学着重新做人,似乎做人从后半生才刚刚开始。做一个什么样的人?一个真诚的人?一个虚怀若谷的人?一个大度大方的人?一个自主自立的人?一个有爱心的人?一个有教养有良知的人?写在老家土墙上的那段红色的毛主席语录又浮现眼前:“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这不就是要我们做自己的贵人吗?

走过生命的春夏秋冬,走过鲜花和荆棘遍地的半生旅途,我要说:要感谢生活,感谢那些曾经帮助过我的贵人!从今天开始,我也要学着做自己心灵的贵人。用自己的聪明才智,用自己的真诚与热情,努力服务社会,回报社会。

图书信息

*  *  *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同类推荐
  • 慎独:自我完善必修课

    慎独:自我完善必修课

    慎独,是我国一个古老的修身概念,被历代有德君子推崇。顾名思义,慎独是指谨慎地审视自己、检讨自己、对待自己,即使在一个人独处时,也要懂得自律,让一切行为符合道德,不违背原则。慎独是对生命的呵护和珍重。正因为生命只有一次,如此宝贵,我们才需要时刻保证它的质量。慎独,就是一种人格上的伟大修炼。《慎独:自我完善必修课》适合大众阅读。
  • 励志经典1弱点:挑战人性的十六大弱点

    励志经典1弱点:挑战人性的十六大弱点

    成功学大师拿破仑·希尔说:“人与人之间原本只有很小的差异,但是这种很小的差异却导致人的一生迥然不同。这种很小的差异就是你所具备的心态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最终的结果就是成功或失败的不同人生结局。”这生动说明了思维方式和行事方法对于能否获取成功的巨大影响。本书以世界成功学大师的核心理念为基础,浓缩了励志理论的精华,按照不同的主题分类,每本单独成册,帮助你——徘徊在成功大门之外的年轻人——去解决你所存在的问题,从而完成自我超越,创造人生辉煌!
  • 幸福就是美丽地活着

    幸福就是美丽地活着

    一句“你幸福吗?”竟让现代人凝噎语塞。我们常常感叹,现代生活中幸福感降低了。其实我们不知道,幸福一直就在我们的身旁,只是我们总是因为物欲和妄想而把幸福挡在了心门之外。《幸福就是美丽地活着》通过“认识自己”、“剖析自己”、“欣赏自己”、“自我觉醒”、“自我鼓励”等六十个角度,向读者介绍如何将自己的身心调整到最佳的状态,如何打开心门,静静等待幸福的到来。仁空法师通过《幸福就是美丽地活着》启发大众:幸福不是空谈出来的,是体会出来的;幸福既是眼下的问题,也是未来的目标。读者也会在仁空法师的引导下,放下种种虚妄、剥去层层烦恼,寻到暗藏在心底的幸福种子。
  • 学习力是练出来的

    学习力是练出来的

    本书内容包括:学生学习力的锻炼、学生记忆力的锻炼、学生观察力的锻炼、学生思维力的锻炼、学生创造力的锻炼、学生表达力的锻炼等。
  • 改变你一生的30个习惯

    改变你一生的30个习惯

    本书揭开了无数成功人士取得成功的正确方法,可是你要取得成功,还是要靠你的不断努力。正如算命先生对过路人所说的“只要你努力并且方法对头”,我保证你一路走好运!简单、易行、照做,就可以成功!本书的方法已让无数的人成功!按本书的方法做:可以让你获得更快的成功、少走弯路,可以让你找到自己称心职意的工作,可以让你的收入立刻大幅度提升,可以让你找到提升学习成绩的方法,可以改善你的人际关系、增强你的自信心,当这些公式培养出你良好的习惯,朋友,成功就在不远处向你招手呢。成功,就是培养成功的习惯!养成本书列出的30种成功者的习惯掌握本书总结出的成功8大公式你就能创造财富、改变人生。
热门推荐
  • 千秋霸业图录

    千秋霸业图录

    楚汉末年,项羽被逼乌江自刎,当自刎后重生到现代,开启了一段新的霸者人生!神挡杀神,鬼挡灭魂!
  • 我们一起走过的路

    我们一起走过的路

    儿时,樱花树下的相遇注定了两个人人生将不会平凡
  • 画天至尊

    画天至尊

    想要神器吗?史墨给你画一堆;想要神宠吗?史墨给你画一群;想要神技吗?史墨给你画一波;当别人还在刀剑相拼时,史墨一根画天笔就横扫六合,斗战八荒,天上地下,唯我画道称霸!
  • 活着,因你而美丽

    活着,因你而美丽

    这是描述我国著名烧伤外科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盛志勇的长篇传记。作者以尤其动情的笔调咏叹了主人公毕生倾力于青春美丽、生命美丽的烧伤外科学。以大量翔实生动的第一手资料呈现出盛志勇院士在我国烧伤医学上的巨大贡献,这同是地是对整个人类未来的贡献。
  • 神探笔记

    神探笔记

    两位特立独行的冷面侦探,十个神秘惊险的悬疑谜案,几多灵魂深处的人性挣扎。书中并不侧重于描写破案推理的僵硬过程,而在于描述罪犯与受害者跌宕起伏的心理变化和灵魂挣扎,出人意料而又符合常理的离奇情节,以及许多闻所未闻的作案手法。紧扣时代脉搏,涉面广阔而底蕴深厚,谴词造语新颖多样,读来毫无陈旧感,相信带给读者的不仅是视觉上的冲击,还有沉重的思考和悲伤的叹息。
  • 浴血修魔

    浴血修魔

    作为萧家子嗣,无奈之下卷入到乱世征途,却不料当一切苦尽甘来之日才发现,自己只是一颗棋子……万载悠悠空逝水,千山望尽景依旧。当屠神灭魔不在话下之时,他将如何颠倒乾坤,逆乱阴阳?
  • 透视兵王

    透视兵王

    秦冥,最神秘的杀手之王,最年轻的佣兵之王,却在一次任务中双目失明,退居归隐。然而半年之后,他的双目奇迹复明,并拥有了透视能力,一切美女在他面前都将无所遁形……
  • 别来无恙,各自安好

    别来无恙,各自安好

    我亲眼看着时光将身边的一切变得苍老又模糊,想要伸手碰触,却只是冰凉一片,那些如冰般清凉的记忆,在最炙热的年华里,失却了原有的坚执,一点一点的幻化成一汪水,只映射出你那最是落寞的姿态,最终,却连原有的轮廓都消失不见。一段不解之缘。各自安好。。。。
  • 一开始,我们都显得没什么才华

    一开始,我们都显得没什么才华

    本书由淳君结合自己多年来工作、生活和成功的经验教训告诉你如何缩短梦想和现实的差异,如何在平凡中坚持,如何从自己最熟悉的东西中获取灵感,如何从吃亏中成长,如何坦然面对失败,如何豁达面对人生起伏。书中,淳君用交谈的语气,毫不吝啬地披露了自己的音乐创作思路、创作时的注意点、打造早安少女组时的点滴、为了让曲子出名而进行的各种各样的推销等,告诉我们成为第一靠的并不仅仅是运气!如何缩短梦想和现实的差异,如何在平凡中坚持,如何从自己最熟悉的东西中获取灵感,如何从吃亏中成长,如何坦然面对失败,如何豁达面对人生起伏?这些都由淳君通过多年来工作、生活和成功的经验教训告诉你!
  • 京城四小

    京城四小

    他嗜酒如命,他是开封府大侠方正心的独子,也是白莲教地煞堂主,一心想成为一代大侠的他,却被迫做了一位冷血的杀手。他流连烟花柳巷、青楼等风尘之地,他地位尊贵世袭王位,是当今圣上的堂兄,但他却甘愿做一个平凡人。他富可敌国,是大宋朝第一商贾,文才武功屈指一数,本可以高榜题名的他,却做了最下等的商人。他是开封府第一金牌捕快,当今皇帝亲赐给他天下第一捕快的金牌,他不但可以自由出入皇宫,本隶属开封府衙的他,甚至可以不听从府尹的命令自行作主。他们分别是小少侠方旭、小王爷赵瑞、小铜人柳承志和小金捕霍云。有着各自命运的他们却同时爱上一个女子,她姓方也姓慕云,她原是前白莲教地煞堂主慕云冲和白莲圣女的独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