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才能发展高科技?邓小平发展观认为,发展高科技关键是要有高科技人才。要在党内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风气,并通过积极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创造一种使拔尖人才能够脱颖而出的环境。同时,通过改革,努力营造出打破常规去发现、选拔和培养杰出人才的良好氛围。正如邓小平所强调的:“事情成败的关键就是能不能发现人才,能不能用人才。”人才战略是科教兴国战略的核心。有了高科技人才,才能保证高科技的发展,才能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有了成批的杰出人才,才能带动我们整个中华民族科学文化水平的提高。
6.邓小平文化发展观
邓小平文化发展观的核心是坚持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坚持正确的先进的文化发展方向,通过坚持以革命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帮助党员和群众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使我们的各族人民都成为有理想、讲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人民,使我们的干部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干部。邓小平文化发展观坚持把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当做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来抓,并坚持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通过大力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发展社会主义文化,提高广大党员和全民族的思想道德文化素质,激发广大群众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邓小平指出:“我们的社会主义文学艺术,要通过有血有肉、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真实地反映丰富的社会生活,反映人们在各种社会关系中的本质,表现时代前进的要求和历史发展的趋势,并且努力用社会主义思想教育人民,给他们以积极进取、奋发图强的精神。”邓小平文化发展观认为,发展社会主义文艺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努力繁荣学术和文艺事业。作为文艺工作者必须对人民高度负责,要始终不渝地面向广大群众,在艺术上精益求精,力戒粗制滥造,认真严肃地考虑自己作品的社会效果,力求把最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人民。1994年,江泽民在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将邓小平文化发展观概括为:“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进一步指明了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方向。
7.邓小平外交发展观
邓小平外交发展观坚持将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加强同第三世界的团结和合作作为我国对外政策的主要任务。霸权主义是一种不正当的国家行为,是指通过强权政治手段,即用军事、政治和经济威胁的手段,对其他国家进行干涉、颠覆、渗透,推行其侵略扩张政策,谋求实现对某一地区或整个世界的统治。在当代,霸权主义是战争的根源。正因为如此,邓小平外交发展观强调,“中国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永远不称霸。”并揭示,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和稳定的重要力量,中国发展得越强大,世界和平越靠得住。包括中国在内的整个第三世界是真正维护世界和平、反对霸权主义的主力军。因为第三世界拥有近130个国家、40多亿人口,经过多年努力,其民族经济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许多国家的国防力量也有明显增强,作为一支新兴的政治力量,它们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此,我国加强同第三世界的团结与合作,永远站在第三世界一边,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
邓小平外交发展观强调我国要坚持独立自主,广交朋友,但不结盟,不参加任何集团。邓小平指出:“中国的对外政策是独立自主的,是真正的不结盟。中国不打美国牌,也不打苏联牌,中国也不允许别人打中国牌。”我国不结盟的外交政策为争取和维护世界和平,广交朋友,团结第三世界,一心一意搞现代化建设,发展自己的国家,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奠定了良好的国际和周边环境。同时,也有力地维护了我国与其他国家和人民的友谊和合作,有力地维护了我国经过长期奋斗而得来的独立自主的权利。
邓小平外交发展观坚持以国家利益为最高准则处理国际关系,并强调在维护新时期我国的国家利益中,“国家的主权、国家安全要始终放在第一位”。他认为,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在任何情况下,在任何场合,我们都要旗帜鲜明地扞卫国家的主权和国家的安全。中国永远不会接受别人干涉内政,任何外国不要指望中国做他们的附庸,决不允许别人损害中国的利益,别人也不要指望中国会吞下损害自己利益的苦果。在维护国家利益问题上,邓小平外交发展观认为,要着眼于国家的发展利益,特别要着眼于维护国家的最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什么是国家的最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在我国,就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因为它代表着12.5亿人民的最大的利益和最根本的利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全国人民压倒一切的中心任务,是决定祖国前途命运的千秋大业。所以,其他工作一定要维护这个中心任务,服从这个中心任务,外交工作也要维护和服从这个中心任务。
邓小平外交发展观坚持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建立国际关系新秩序。在当今世界,要建立新的国际秩序,靠霸权主义、集团政治或条约组织都是行不通的,这是被实践一再证明了的。只能依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即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来维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国际政治关系的最高概括,邓小平说:“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最好的方式。”因此,应当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国际关系的准则。邓小平发展观认为,考虑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主要应该从国家自身的战略利益出发。着眼于自身长远的战略利益,同时也尊重对方的利益,而不去计较历史的恩怨,不去计较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异,并且国家不分大小强弱都相互尊重,平等相待。这样,什么问题都可以妥善解决。只有坚持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指导,才能妥善处理国与国的关系,才能积极推动建立和维护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才能真正做到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
邓小平发展观涉及和涵盖的领域是非常广泛的,内容博大精深,决不仅仅限于上述几个领域,因篇幅所限,不在这里一一加以论述。
三、邓小平发展观与世界各国发展观比较
作为邓小平理论完整组成部分的邓小平发展观,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理论指导,亦是世界发展的重要理论指导。在当今世界,有各式各样的发展观,邓小平发展观与世界其他国家的发展观相比较,既有共同点,即共性方面,又有其独特性和显着的个性特征。邓小平发展观是当今时代的必然产物和宝贵财富。
1.邓小平发展观与发达国家发展观比较
(1)美国的发展观及其比较
从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来讲,美国是当今世界的头号强国。美国之所以能成为世界经济和军事的头号强国,这除与美国的历史和地理优势密切相关之外,还与美国的发展观不无关系。美国的发展观主要表现为:倡导冒险精神和实用主义思维方式,积极网络人才,大力发展教育与科技,倡导企业创新求变和政府有效的宏观调控,重视区域性经济合作,以求得面向全球的可持续发展经济,即新经济的发展。
美国的发展是在特定的条件下形成的,从历史和地理条件上看,主要有三方面因素:一是地广人稀,资源丰富。富饶的资源不仅便利了经济发展和工业化,而且有助于缓和内部利益冲突,使现代化政策和措施有较大的回旋余地。二是由于美国历史较短,实现和发展现代化受到的封建势力干扰较少。另外,两次世界大战均不在美国本土,美国均坐收渔翁之利,损失较少,获益巨大。三是美国向现代化迈出第一步时,英、法等国家已经基本完成政治革命任务,工业革命条件也基本具备。因此,美国可从中借鉴其成功经验和吸取其失败教训,整体推进社会和经济的发展。
冒险精神和个人奋斗是过去、当今和未来美国发展的精神动力。美国今天所拥有的辽阔疆土是自美国建国后不断向西扩张的结果,一次次西进运动,随着一块块印第安人领地被掠夺和蚕食,培育了美国人独有的冒险精神。同时,由于疆土的不断扩张所带来的择业的广阔空间,使美国人认识到必须通过个人奋斗来改善生存环境,这又造就了美国人崇尚个人奋斗和个人自由,敢于竞争、敢于冒险和勇于开拓的文化心态。这种以个人为中心的文化心态渗透到社会各个方面,便成为美国发展的精神动力。另外,在当今美国,实用主义已经成为一种随时随地都能感受到的极普遍的社会化心态。在美国人眼中,实用主义绝不是一种哲学思辨型的学说,而是一种看待世界的方式,是一种思想的方法和处世的原则。美国人一向有轻视理论的倾向,他们往往看重行动,看重行为结果,而对哲学,尤其是纯思辨性的哲学则兴趣不大。实用主义哲学家理查德·罗蒂(RichardRorty)曾直言不讳地说:“哲学仅仅是蛋糕上那薄薄的一层糖衣,而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身边有没有哲学家其实是无所谓的。”连哲学家本身都认为哲学可有可无,可见实用主义思潮在美国的影响之深。本杰明·富兰克林(BenjaminFranklin)一贯强调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新教伦理,他讲究实际,不让任何机会从眼前滑过。他检验一切事物的标准就是两个字“有用”。在实用主义传统影响下,美国人崇尚成功,在他们眼里,成功就是一切,成功即能解释这一切,特别在当今“后现代”的美国,这一实用主义价值准则又被强化了。也正是这种崇尚成功的实用主义心态激励着美国人不断进取和奋斗。
美国的发展观要求对企业实施改革,促进企业的创新求变。第四次科技革命使美国从传统的工业社会进入了后工业社会,知识和信息成了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伴随着信息技术革命的步伐,美国产业结构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一批陈旧的工业部门被淘汰,而一批高科技产业,如通讯、半导体、新型飞机、电动汽车、生物技术、节能与环保技术等新兴产业相继建立。新兴产业的升级换代,推动着美国的产业在工业化的基础上加速向信息密集型、智能效益型方向发展,并促使企业进行制度创新,要求企业的组织制度表现出足够的适应性和灵活性。通过开发和挖掘企业潜能,使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具有更强的活力。同时,美国政府对经济实行有效的和有限度的宏观调控,在市场竞争中发挥着裁判员的作用。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经济发展的波动,从而保证了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
美国是个移民国家,十分重视人才的引进和培养,美国把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作为国家的重要发展战略。在这个发展观的指导下,美国引进和集中了世界各国中相当一批科学家和科技人才,从而为美国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美国之所以能成为世界上经济最发达的国家,这与它拥有世界上最发达的教育和最先进的科技是密切相关的。美国一直是世界上受教育程度最高的国家之一,它不仅拥有总量超过72.5万名各种门类的科学家和工程师队伍,而且建起了若干个高科技园区以及许多国家实验室。美国用于科学发展的费用,1996年占到国内生产总值的18.8%(14300亿美元),其中用于科学研究的费用为726.6亿美元。美国现在正在建立一个所谓“国家创新体制”,即在政府直接参与下,加强科学、技术、生产、市场和政府这五个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协调,通过推动技术创新活动,促进国家科学技术和经济的迅速发展。美国政府十分重视教育事业,甚至提出:教育和培训是国家的兴盛之本。积极倡导和推进国家教育体制改革。当前,美国正在进行“教育美国”的大规模改革正是美国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美国的发展观还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越来越重视区域性经济合作。冷战时代的美国注重的是区域性的军事合作,将政治与军事置于经济之上,甚至实行经济封锁政策。进入后冷战时期,美国逐渐把建立区域性经济合作放在首要的战略地位。究其原因:一是经济区域化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潮流;二是美国为了应付欧共体和东亚的挑战;三是美国经济的增长越来越多地依赖扩大出口。例如,美国对外贸易出口额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1970年为13%,而到了1997年猛增至35%。为此,美国政府近年来特别强调要建立一些具有战略意义的经济联盟。如1994年开始生效的北美自由贸易协定(NAFTA);2010年将建成的美国、加拿大、墨西哥的北美自由贸易区,并拟成立美洲自由贸易区和新太平洋共同体。通过建立新太平洋共同体,保持美国在亚太地区投资和贸易利益,加强美国与亚太地区、国家的经济整合,并维护经济利益与安全利益的一致性,以实现美国与亚太地区国家之间的利益一体化的目的,从而进一步推动美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