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733200000050

第50章 邓小平发展观与中国的腾飞(4)

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任务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赶上中等发达国家。实际上也仅仅是完成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的飞跃,这相对于后工业社会来讲,只能是完成了一个前期准备工作。因此,无论是从实现共产主义角度,还是从后工业社会角度,赶上中等发达国家、基本实现现代化,这只能是中国发展历程中的一小步。

三、中国的发展要遵循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发展的规律

中国的发展是在全球后现代氛围中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过程,它既必须与全球发展的后现代氛围相适应,又必须从中国尚处于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迈进历史时期这一具体国情出发。从一定意义上来讲,中国的发展无法超越现代化阶段,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中国发展的主线是工业文明,它必须遵循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发展的规律。

1.以史为鉴,历史必然要对现实发生作用

中国发展的现有基础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表明,中国已建立了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但是尚处于相对不发达阶段。这个不发达阶段,从历史上来看,主要是由于社会主义的中国是脱胎于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并且中国的人口众多,相对而言人均占有的自然资源较少(参见表11-1)。

历史的不足,使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增加了难度,历史不是过去了就算了,它必然要对现实发生作用。邓小平认为,从中国的历史和现实出发,把我国建成一个社会主义强国,是一个非常艰巨的任务。他于1979年指出:“要使中国实现四个现代化,至少有两个重要特点是必须看到的:一个是底子薄。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长时期的破坏,使中国成了贫穷落后的国家。由于底子太薄,现在中国仍然是世界上很贫穷的国家之一。中国的科学技术力量很不足,科学技术水平从总体上看要比世界先进国家落后二三十年。”“第二条是人口多,耕地少。现在全国人口有九亿多,其中百分之八十是农民。耕地少,人口多特别是农民多,这种情况不是很容易改变的。这就成为中国现代化建设必须考虑的特点。”

“底子薄”和“人口多、耕地少”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起点条件之一,它必然要对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发生重大的影响。

2.现代化起点不同,其过程、结果亦不同

现代化是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或者说是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不断发展的过程。由于现代化的起始条件不同,其过程、结果亦必然不同。

邓小平指出:“明治维新是新兴资产阶级干的现代化,我们是无产阶级,应该也可能干得比他们好。”这就表明,实现现代化有两种不同的方式,资产阶级的现代化和无产阶级的现代化。西方资产阶级是现代化的第一批先行者,但是决不能由此得出,现代化就是西方化。从历史上看现代化与西方化确实有一定的重合。现代化是西方首先出现的,西方在现代化道路上也确实获得了一定的成功,从当今世界态势来看,现代化国家即发达国家几乎都是资本主义国家,“西方”这一概念在某种意义上已经不再是一个单纯的地理概念,而成了发达国家的代称,成了资本主义国家的代称,但二者毕竟是不同的。在邓小平看来,西方作为现代化的一种实现方式,只能是资产阶级的现代化事业,正如同资本主义取代封建主义,资产阶级取代地主阶级一样,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无产阶级取代资产阶级也是历史的必然。这样一个取代过程,同样反映着新生事物战胜旧事物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同样是一种广义上的现代化过程。在20世纪,社会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国家基本上都是封建势力比较强大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没有得到长足发展,这是社会主义革命出现的新情况、新特点,它与马克思、恩格斯最初的设想是不一致的。这些新兴的社会主义国家独立后,面临的主要任务就是发展民族经济,实现从小农生产方式向机器大工业生产方式的转变,这就是社会主义的和无产阶级的现代化事业。

从一定意义上讲,资本主义制度下的现代化进程必然不同于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现代化进程,不同的民主政治、不同的市场经济、不同的文化传统,其现代化的进程及其结果也必然不尽相同。

3.钉子原理——在不断弥补起点条件不足过程中实现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

中国的现代化是在后现代氛围中的现代化。中国的发展究竟以现代化(工业文明)还是以后现代(后工业文明)为直接的赶超目标?这就出现两种相持不下的发展思路:一种是以工业化、现代化为轴心的渐进式发展思路,理论依据当然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与“三步走”战略论。然而到21世纪中叶,即便实现了人均GDP5000美元,达到现今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但从全球发展结构来看,由于那时发达国家早已进入以知识经济为基础的后工业文明的中后期,因此我国发展水平依然是处于全球性结构的边缘极,依然无法摆脱被中心控制的地位,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依然难以实现。而且,工业文明的种种弊端在发达国家早有显现,我们应当可以避免。于是有人提出“超越现代化卡夫丁峡谷”论,认为应当以后现代化为轴心,以中国特色与多元化理论为依据,强调超越传统工业文明的格局,抢抓知识经济与科技创新的机遇,以高科技为龙头,提升优化产业结构,放弃单一工业化思路,因地制宜建构多元化绿色经济结构,全面跨越工业文明与现代化的“卡夫丁峡谷”,走科教兴国之路,这与邓小平倡导的加快发展、跨跃式发展战略思路是完全一致的。邓小平强调指出:“低速度就等于停步,甚至等于后退。”“我国的经济发展,总要力争隔几年上一个台阶。”但是,在这种赶超型战略中,由于起点的不足,必然要影响其发展进程,这就提出了一个钉子原理:当以钉子为原点,橡皮筋向前拉长,如果钉子不动,橡皮筋很可能蹦断,或由于回拉力而后退;如果钉子适时地、不断地向前移动,那么在橡皮筋向前拉长的过程中永远不会蹦断或回缩。钉子的适时地、不断地向前移动,就是不断地弥补现代化起始条件不足的过程。钉子的前移过程是一个改革开放的过程。邓小平指出:“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中国的发展,能实现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信息社会三级两跳,但它不可能逾越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飞跃的过程,而依据“钉子原理”,不断地弥补历史的不足,则将完全有可能顺利地飞跃至信息社会。

四、中国的腾飞,向后工业文明社会奋进,最终建成社会主义

中华民族的再次腾飞,是在新全球化时代背景下的腾飞。当西方发达国家开始从工业社会迈向信息社会的同一历史时期,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尚未完成。也就是说,中国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跃进尚未完成,而世界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开始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跃进。这意味着中华民族的腾飞,已经不再仅仅是创建工业文明一农业文明结构,而是必须创建后工业文明一工业文明结构,向后工业文明社会(信息社会)奋进。这一奋进过程必然是以信息化、知识化来带动工业化的跨跃式发展的历史进程。

1.新全球化时代的来临

当今世界是一个高度全球化的新时代。与20世纪初相比,今天全球化时代的性质、结构和趋向正在出现重大转折,发生着从“旧全球化时代”向“新全球化时代”的重大转变。两者的不同表现在:

同类推荐
  • 新中国行政体制的初创:周恩来与中央政府筹建管理述论

    新中国行政体制的初创:周恩来与中央政府筹建管理述论

    本书全面考察了新中国中央行政体制创建和发展的历史,深入探讨了周恩来精心组建、调整和管理新中国第一至五届中央政府的过程。本书分为上下两部,上部重点研究从新中国创建之初到20世纪70年代中央政府筹组、运转和根据形势需要不断调整的风雨历程,以及周恩来在其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下部深入研究了周恩来在长期领导政府工作中形成的先进管理理念、科学的行政方式、独特的行政风格,以及杰出的人才观和廉政建设思想。本书对我们全面了解新中国中央行政体制的初创与沿革,传承周恩来卓越的管理思想与优秀的工作作风,对我们搞好今日政治体制和行政机构改革有深刻的启迪。
  • 邓小平战略思想与21世纪的中国战略

    邓小平战略思想与21世纪的中国战略

    中国战略问题的研究和解决,既不能忘记历史、更要超越历史的认知已成为共识,但是在历史观上既要继承传统,又要超越传统的方法仍有待于进一步普及。“人世难逢开口笑,上疆场彼此弯弓月。流遍了,郊原血。一篇读罢头飞雪,但记得斑斑点点,几行陈迹。”邓小平理论和战略思想既是对这种“彼此弯弓月”历史观的继承,更是对它的超越。如果中国人今日仍以“彼此弯弓月”的历史观,研究和处理包括国际关系在内的战略问题,那就可能远离“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和国家的根本利益。希望本书能在这方面对读者有所助益。
  • 杨尚昆谈新中国若干历史问题

    杨尚昆谈新中国若干历史问题

    2007年是杨尚昆同志百年诞辰,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和中央电视台为此几次来向我了解杨尚昆的一些情况。之后,应中央党史研究室资料征集办公室之邀,陆续将杨尚昆同志在撰写回忆录期间有关回忆录第二册的谈话内容整理成文,在《百年潮》和《中共党史资料》杂志上陆续发表,受到广大读者的关注。2008年秋,在杨尚昆同志逝世十周年之际,又以一篇拙文《怀念杨尚昆》回顾了他光辉的一生,缅怀伟人,激励自己。现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将这些文稿汇编成《杨尚昆谈新中国若干历史问题》出版。为了保持内容的完整性,根据出版社的要求,特将经杨尚昆生前审定、以杨尚昆名义公开发表的《高饶事件》一并放入《杨尚昆谈新中国若干历史问题》。
  • 论利益与政治

    论利益与政治

    本书运用辨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的理论和方法,从改革、稳定和发展的需要出发,研究利益与政治这一人们时刻关注和敏感的问题。本书以利益是主体在实现其需要的活动中通过一定的社会关系所体现的价值,政治是特定社会中各权力主体在以政权为核心的条件下围绕着对利益的权威性调控而结成的一定关系和所展开的活动等基本观点,研究了中西方关于利益与政治研究的历史和现状,利益和政治的本质及其形式,实现利益的活动规律和进行政治的活动规律,利益与政治的基本关系,利益关系与政治格局,利益效用与政治效应,利益秩序与政治控制,政治控制中的权威与服从、民主与集中、权利与义务等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
  • 和谐社会语境下的老龄问题研究

    和谐社会语境下的老龄问题研究

    “长者先幼者后”、“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自1999年中国进入老龄社会以来,老龄问题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老龄化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话语。人口老龄化意味着什么?对城乡二元体制下的中国人有何影响?国家、政府、社会在养老责任中的职责分担如何?经济发展了、社会进步了,老年人能否共享改革开放的成果?我国在建设和谐社会,养老问题作为一个重要的民生问题,如何得以解决?西方福利国家模式在中国行得通吗?如火如荼的社会工作教育如何本土化?这都是笔者郅玉玲在《和谐社会语境下的老龄问题研究》写作过程中不断思考的问题。
热门推荐
  • 倾世蓝颜

    倾世蓝颜

    与他们的相遇,是巧合?还是命运的安排?’命运的齿轮正偷偷的转动,他的心扇,是否会为他们而打开?他们又会擦出什么样的火花?他们的命运,依旧是一个未知数。
  • 穿越之:索爱娇颜

    穿越之:索爱娇颜

    绝色美女乔曼妮和帅气多金的少爷洛骏在一起,可是看似是恋人关系,实际上乔曼妮却对洛骏的感情不屑一顾。偶然一次事故让乔曼妮穿越到了古代,却发现这里的面孔都是那么熟悉,包括让她魂牵梦绕的恋人。
  • 乱世大明

    乱世大明

    明朝末年,天下大乱,外强虏扣关,内有流民作乱,大明的江山风雨飘摇。朱文意外带着前世记忆,重生成为崇祯的太子朱慈烺,且看他如何在这乱世翻云覆雨,扭转乾坤。
  • 崂山道士都市行

    崂山道士都市行

    崂山仙门,隐世大宗,弟子陈道,登临仙路,却因心性未定须入世历练。所谓龙游浅水水还浊,一心只为历练心性化仙为凡的陈道,却不得不在这个滚滚红尘之中沾染因果……---------------------------这是一本轻松畅快的都市小说,不会出现令人郁闷的情节,请放心阅读。
  • 那时的我,和你的样子

    那时的我,和你的样子

    陈优恩,高三(20)班一个不怎么出众的女孩子,如果非要说什么优点,那大概就是文笔不错。和所有的高中生一样,每天起床,吃饭,上课,下课,写作业。至于有什么不一样的嘛,那就是只有她的同桌江豫知道的秘密,她暗恋着她们的语文老师——徐书逸。
  • 总裁的错替新娘

    总裁的错替新娘

    “夏七夕,你竟敢跟男人私奔!”某人怒吼的声音!冤枉!夏七夕无辜地眨了眨双眼。她什么时候跟男人私奔了?她根本连男人都没有!等等!这个坐在她床头,盯着她睡觉,指控她跟男人私奔的家伙是谁呀?咦,长得还挺秀色可餐。嗯,先亲一个再说!就在她不顾一切亲上去时,脑中竟突然蹦出两个字:老公……夏七夕犹如被雷劈到那般,彻底石化了。仔细一看,发现被她强吻之人竟是东城的王,只手遮天,帝国集团总裁。厉、少、爵!天啦,谁来告诉她,她怎么就变成他老婆了?
  • 海兰珠

    海兰珠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皇太极,我海兰珠这辈子定是不会嫁给一个已有家室的男人!”“海兰珠,这关雎宫你可喜欢了?海兰珠,此生我皇太极定不负你!”“宸妃?!宸,北极星所在,帝王的住所?下一任帝王所出于此?呵,皇太极你把我布木布泰又置于何地!”“海兰珠,若有来世我多尔衮定当在皇太极之前先找到你!”乌尤黛一个有着蒙古名子的冷血女军医,她无父无母,自小就被培养成为最优秀的特工,却在一次和贩毒团伙的交手中因为人头猪脑的官二代拖累被毒贩头子擒住将她带往科尔沁草原进行毒品交易,追缉中她不幸被军方流弹击中,昏迷时草原上响起了一首悠远的马头琴曲子《乌尤黛》把她送回了300多年前。
  • 痛,就哭出声来

    痛,就哭出声来

    性格怪异的他不相信爱情,却偏偏被亲情、友情、爱情苦苦地纠缠着,折磨着。“最好的、最爱的并不在遥远,其实就在你身边,而你从来没有在意过”,便是这部小说的真情告白。作品通过描写师生间的暧昧,夫妻间的疏离,朋友间的虚伪,进行时空上的亲情、友情、爱情转换,刻画了现代都市人的一种莫名的悲痛。一个在成长中辄生意外,在情感上时见错乱的失意文人形象跃然纸上,而连带着托出来的,还有当下社会生活的丰繁万象,都市男女的情感世界的复杂景象。作品藏狡黠于忠厚,寓谐戏于质朴,使得嬉闹背后有悲凉,痞顽背后有严正,让人随着故事的牵引慨叹世情,顺着人物的命运思索人生。
  • 校园鬼尸

    校园鬼尸

    因为一个手机,几个学生意外得到不义之财,之后被带入传说中的鬼校,他们在鬼校里结识了舍友苏夜莫,和驱鬼师许三。学校里频频发生诡异事件,307宿舍一伙几人每天都生活在鬼怪的惊悚和恐怖当中,然而,他们并不惧怕这一切,因为他们都怀着一颗勇敢的心。经过一次次的艰难险阻,他们打败了一切恶鬼怨灵,拯救了校园乃至整个小镇,这就是他们的鬼校生活——校园鬼尸
  • 千佛因缘经

    千佛因缘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