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735700000022

第22章 十七年文学研究:为什么如此“热”?

“十七年文学”在最近一些年逐渐成了学术研究的热点,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归纳起来,大约包含这样一些因素:历史“否定之否定”演进中的心理补偿,“现代性”反思的推动,“新左派”思维的影响,新的文学文献的发掘和使用。在今天,有必要对这样一些因素展开认真的分析,因为只有通过分析,我们才能更自觉地检讨我们的学术语境,从而为研究的健康发展提出新的创造性的方向。

首先,十七年文学如此的“热”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文学发展过程中的某种心理补偿效应。众所周知,1978年以后的新时期文学是在否定“文革”、进而重新质疑“文革”前十七年的方向上发展自己的,随着新时期文学主潮一浪高过一浪的演进,“文革”以及十七年文学的政治偏激、艺术苍白越来越多地被“揭露”、被“批评”、被“超越”,作为当代中国社会封闭保守的艺术佐证几乎成为了文学发展的“反面教材”。更重要的语境则来自当时社会改革的总体情势:新时期的历史从“联产承包”开始大规模地偏离了十七年“合作化”的道路,作为被否定的历史的文学记录实在相当的尴尬。于是,我们看到的事实是:伴随着新时期文学的狂飙突进,十七年文学逐渐进入到了它的“寒冷期”,越来越少地进入人们研究的视线。

然而,历史的演进从来都不是沿着某一固定的思想立场在不断地展开,任何一个立场也都不可能解决社会历史发展的所有问题,甚至还可能萌生出新的更大的问题来。也就是说,历史在自己的发展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回旋、往复,人们也时常会在这些回旋往复的间隙重新回味自己的失落,并且试图给自己某种“补偿”。进入1990年代以后,随着社会的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问题期”——理想与信仰的失落逐渐成为我们不容忽视的问题,而就在这样一个人心浮躁的时代,我们回首往事,不禁也会为十七年中国人的简单和朴素而感动,在那个物质贫困的时代,人们似乎并没有更加的不幸和怨天尤人,相反,以一种特殊的乐观设想着自己的未来,也以一种不惜自我牺牲的精神维护着社会的理想,这其中的动人之处显然是不容抹杀的。

与此同时,关于“文学”的认知似乎也有可能出现新的方向:新时期以来,我们不断呼唤和倡导的是什么呢?是文学的持续不绝的“新潮”,是文学不间断的自我突破和创新,是一个接一个的“方法”,一时间,似乎只要掌握了最“新潮”、最“时髦”的写作方式就掌握了未来。谁最终掌握了未来呢?在1980年代的人们看来,当属“后现代主义”无疑!然而,随着1990年代我们已经能够最及时地“引进”西方的“最新”文学思潮之后却反而失落了,茫然了:后现代之后又该是什么?难道,我们永远只能做一条追逐自己尾巴“创新”的小狗?在连续不断的追逐疲惫之后,我们应该思考的更深的问题是:文学,除了“写什么”与“怎么写”,是不是还应该有更要的要求,比如“写得怎么样”?在这个新的思维下,也许我们会重新“发现”十七年文学——它自然有无法摆脱的左的宿命,包括“写什么”与“怎么写”,但是,除此而外,我们当中的许多人也会承认,在我们艺术记忆的深处,尚无法轻易抹除那个时代的许多文学印记,包括柳青,也包括浩然,在这里,“写得怎么样”似乎是一个回避不开的话题,如果直到今天,在目睹了新时期文学中新奇的艺术变换之后,我们尚不能忘怀十七年文学的某些影像,那么,其中值得我们回味和再评价的部分就不容小视了。

从这个意义上说,十七年文学在今天重新进入研究者的视野,并且在某种程度上还相当的热门,反映出的是人们对近30年来文学发展某些状况的不满,是自我心理补偿的需要。

在这一心理补偿的过程中,出现于学术界的“现代性反思”显然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1980年代的新时期是在全社会的“现代化”理想中高歌猛进的。现代化的社会目标与文学目标一样不容置疑,在中国文学历史的讲述中,百年来中国知识分子的艰苦卓绝的奋斗就是为了现代化目标而开拓前进,这是我们弥足珍贵的历史,也是我们将要接续的传统,十七年以及“文革”的极“左”危害最可怕的后果便是中断甚至破坏了这一现代化的历史进程。新时期号称是新的启蒙运动,也就是力图要回归我们曾经有过的历史主题,在回返五四现代化启蒙的方向上,新时期文学努力着。然而,在进入1990年代以后,西方后现代主义对“现代性”理想的批判和质疑,也严重地干扰了我们自己的“现代化”理想。按照西方后现代主义的批判逻辑,现代性是西方在自己工业化过程中形成的一套社会文化理想和价值标准,后来又通过资本主义的全球扩张向东方“输入”,而“后发达”的东方国家虽然没有完全被西方所殖民,但却无一例外地将这一套价值观念当作了自己的追求,可谓是“被现代”了,从根本上说,也就是被置于一个“文化殖民”的过程中。显然,这样的判断是相当严厉的,它迫使我们不得不重新思考我们的精神大旗,不得不重新定位我们的文化理想。

就是在质疑资本主义文化的“现代性反思”中,我们开始重新寻觅自己的精神传统,而在百年社会文化的发展历史中,能够清理出来的区别于西方资本主义理念的传统也就是十七年了,于是,在反思西方现代性追求的目标下,十七年文学的精神魅力又似乎多了一层。

1990年代出现在中国的“新左派”思潮也在一定程度上强化着我们对十七年精神文化传统的挖掘。与一般的“现代性反思”理论不同,“新左派”并不完全否定“现代性”理想本身,只不过它更突出了自十七年开始的中国社会主义理想的独特性——一种反西方资本主义现代性的现代性,换句话说,十七年中国文学包含了许多属于中国现代精神探索的独特的元素,值得我们认真加以总结和梳理。总之,再像1980年代那样,将这个时代的文学以“封建”“保守”“落后”“僵化”等等唾弃之显然就太过简单了。

如果说前述三个方面的力量都推动着我们对历史的新的评价,而且更倾向于肯定性的再发现,那么,十七年文学问题的讨论还有另外一方面的表现,那就是随着一系列新的历史材料的发现,也有进一步反思“左”倾错误、透视知识分子灵魂的要求上升。这些新的材料包括一些公开的运动揭发材料,包括一些中国作家并不愿意公开的“紧跟形势”的言论。随着这些文献的发现和解读,引发了人们对现代中国知识分子命运和人格的深入思考,当然,这样的思考往往带有某种“压迫性”——对当今文坛本身的压迫性。

种种的因素共同造就了这样一个局面:多年的沉寂之后,十七年文学重新引起了学术界备方面的高度关注,尽管这些关注的实际理由未必完全相同。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这样的关注都是文学史的大幸,因为,能够吸引如此众多的学人在不同的层面上将一段丰富的历史细节化,肯定将为我们的未来贡献许多有益的结论。

但是,我们又不得不正视另外一个问题,即形成学术的热点是一回事,我们能否在这样的热闹中真正推动对历史内核的深入认识可能又是一回事,毕竟,在一个网络化、媒体化的时代,我们从来都不缺乏热点,但并不是所有的热闹都能够引导人们平静地深入历史,因为热闹而让历史在嬉戏中变得无足轻重的事例已经太多太多了。

因此,在介入十七年文学研究热之前,我依然想奉献几句不够“时尚”、不够“和谐”的建议:在以上这些理由能够吸引我们之前,首先需要追问我们自己,关于十七年的文学,我们究竟有多么丰富和尽可能完整的感受?因为,结论的时尚并不能够替代我们内心世界的真实把握,时尚是一时的,而感受是一世的。比如,当我们追随西方后现代主义的步伐来反思和批判现代理想的时候,是否有更充足的理由认定中国的现代化道路完全是由殖民者的文化来划定的,而无数中国知识分子的苦难和求索都缺乏真诚和足够的现实基础?还有,在左倾年代的反修防修和唯阶级斗争论是否能够导致“现代化”的实现?如果这些逻辑本身也值得怀疑,那么我们就更应该追问我们的内心:在真诚感受十七年的文学之后,我们是否真愿意倾情拥抱?一种割断了五四启蒙传统的朴素在多大的意义上真能够成为我们的信仰资源?

当然,这也不是说另外一方面的反省就是没有问题了。在今天,我们已经习惯于对中国知识分子的灵魂进行无情的“拷问”,从现代中国文化的实际状况而言,这无可非议,但是问题是,当整个文化格局都发生了严重问题的时候,是否对历史的反省都可以交付给个别人的“人格”来加以解释?比如对郭沫若人格的讨论,似乎郭沫若的人格成了当时中国文学问题的主要根源,显然,无论就历史的事实还是基本的文化逻辑而言,都是很可质疑的。这也启示我们:新的批判性反思能否跳出揭秘/暴露的模式,最终推动我们的思考上升到一个新的理性的层面?

而一切新的学术研究的基础则应该是回到文本,坚定不移地回到对文学文本的解读当中,正如刘纳先生所倡导的那样,在认真追问文学作品“写得怎样”的前提下才能重新讨论历史的组成和它的未来。

同类推荐
  • 华池歌谣

    华池歌谣

    本书共收集革命老区华池县在各个时期的较优秀的歌谣四百篇,包括传统歌谣,革命歌谣、当代歌谣三部分。全面反映华池歌谣的发展过程,目的在于弘扬传统文化,激励人们的爱国热情,增强人们热爱华池,建设老区的时代责任感。
  • 启真1

    启真1

    《启真(1人文主义)》包括:专题、书评、序与跋、书摘、品书、书荐六部分,收录了:《人文主义者论教育》《人口与社会——读马尔萨斯<人口原理>》、《文字与心史——解读乡绅刘大鹏及其<退想斋日记>》、《理解休谟经济思想的三个维度》、《西南联大的学风》、《法藏的譬喻:因袭故典还是自出机杼?》、《“黄跋”的魅力》、《欲望之书》等论文。
  • 纳西族风俗志

    纳西族风俗志

    本书读者对象:民俗学、文化人类学、民族学、宗教学专业工作者及有兴趣读者。
  • 土眼洋事之万国聊斋

    土眼洋事之万国聊斋

    《点后斋画报》,它像一个巨大的橱房,既遇映射出西方的巨大投影,也反映出国人对西方文化的最初印象。人们从这份画报上可以看到有矣西方的种种事像:外国的总统和国王,贵妇与时装,天上飞的气球,地上跑的机车,水里走的轮船。当然,也有大最也不知道是谁编出来的“人咬狗”的奇闻怪事。国人也因此知道了,洋人也有男欢女爱,也有贪生怕死,也有凶杀和恶行,有一切中国人也能有的爱好和毛病。虽然,我们的画师画的无论哪一国的洋楼,都是租界的产物,画面上一股洋泾浜味。官方的战报也跟民间的战事传闻一样有着报喜不报忧的习惯……
  • 神头电力城

    神头电力城

    神头电力城位于雁门关外,在梅河支流桑干河源头的山西省朔州市,是我国“六五”“七五”“八五”计划期间重点建设项目。近年来不断发展壮大,促进了我国电力企业多元化发展格局的形成。
热门推荐
  • 可惜那浅缘

    可惜那浅缘

    田凌儿:一般般的我,一般般的坏,一般般的男孩我不爱!
  • 精武中华

    精武中华

    时代的发展,使得数千年来江湖中的侠,渐渐退出人们的视野,或隐于山林,或藏于闹市.现代人已经淡忘了侠的存在,侠真的已经不存了吗?不!在繁华社会的另一面,在法制不能触及的区域.侠!正在那里,凭借强悍的武技,不屈的精神,与滋生着无尽罪恶的杀戮,展开着殊死的搏斗,悄悄捍卫着一方方百姓的安宁.下面的故事,便是为你讲述一个侠的成长历程!
  • 红裳为帝

    红裳为帝

    “我吃这些苦,是想别人不必再吃一样的苦,我学兵法,是想总有一天世上再无战争。”曾几何时,她幼年的梦想被一个男人扭曲,她的利刃不是穿透敌人的胸膛,而是砍下了同袍的头颅,她的兵法不是为了保家卫国,而成了踏破边疆铁血征伐的利器。为了这个男人,她变成满手血腥的嗜血杀神,最终沦为权术阴谋下的牺牲品。重生而来,一袭红裳,一杆长枪,她誓保家国百年不坠!
  • 契约狠宠:冷酷总裁俏女佣

    契约狠宠:冷酷总裁俏女佣

    她是世人唾弃的倒霉女人。他是世人歆羡的天之骄子。想死没死成,她被圈为他的贴身女佣。在内,为他做饭,为他洗衣。在外,还要为他阻挡无数的女粉丝。只是,有一天。他发现再也离不开她。她却固执地想要逃。想尽一切办法将她圈禁在他身边。宠她,宠得无死角。爱她,爱得无底线。只是,怀中的小女人撇撇嘴巴,还是不知足。好吧,为夫就是鞠躬尽瘁也要将你宠得无法无天。喜欢的亲们请加入十四非夜读者群399786220。么么哒
  • 借腹新娘,王爷你行不行

    借腹新娘,王爷你行不行

    人家穿越不是王妃就是公主,为毛她夏子都却偏偏要沦为别人的代孕工具?传闻这麒麟国太子其貌不扬,不近女色,他还行不行啊?尼玛!不行你还找人代孕?大婚当日,“反正这男人也不行,怕什么?”“爱妃没试过,怎么知道本太子行不行呢?”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重生之嫡女风华

    重生之嫡女风华

    上天有眼,她凤若桐又睁开眼睛,重生为人了!不是都当她结巴懦弱好欺负吗?那就继续扮猪吃老虎,撕破二妹的美人皮,揭破姨娘的伪善真面目,报复恶毒心上人的卑鄙行径,为自己、为娘亲讨回公道!嫡女重生,锋芒渐露,绝色女子才艺无双,惊艳天下,谁与争锋!她傲然笑对天下人,我命由我不由天!可是苍天,她只想报仇而已,风流王爷阅人无数,为何偏对她不依不饶,戏弄起来没完没了?
  • 雨泪血

    雨泪血

    萧柏雁一个落第书生一段逃亡的爱情一生迷离的旅程是要苟延喘喘一世,还是要奋起拼搏一世?唯有心之所向,才能解答这个问题。自己选择的开始,最终要自己去结束!欢迎加入《雨泪血》读者交流群,群号码:114241847
  • 执妃回头两不误

    执妃回头两不误

    前世自己怀着一颗少女之心加入他门下,可他却冷眼相待,当她受不了他对他的伤害时自刎而死,可她可知他多心疼。。。“若我还没走,你是否会许我安身为乐?”“你要回来,,,,该多好。尹执,我好想你。”
  • 美人慕华年

    美人慕华年

    前世她是与世无争·一心爱慕渣男,最后国破家亡的庶出公主;今生她是隐忍负重·运筹帷幄,开疆拓土的昭兴女帝。庶出又怎样?自古英雄不问出身;女人又如何?谁说女子不如男。你有美男计?我有佳人策。你有百万雄师?我有千军万马。女王,求包养。可有绝技?精通撒娇卖萌,擅长撩妹,只撩你。好,收下了。我本是女娇娥,又不是男儿郎。未曾许凌云志,何苦夺第一流。繁华落尽,谁又和我共许流年?
  • 娇女归来:皇上臣妾要爬墙

    娇女归来:皇上臣妾要爬墙

    她是金屋藏娇的陈阿娇,独得圣宠,却免不了死于长门宫的下场。重生归来,她聪慧狡黠,立志再也不会重蹈覆辙!一把大火,她巧妙设计,逃出金屋,殊不知他伤心欲绝。天高任鸟飞,她畅游天涯,以为再也不会与他再相见。却被他千军万马围堵,逃无可逃,“爱妃,跟我回宫。”她躺在别的男人怀里,“皇上,我已是她人之妻,你这样不太好吧?”他狂傲不可一世,眼底却是无尽深情,“那又如何?倾尽天下,我也要得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