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736500000093

第93章 5 著者的几点看法

政策周期不同于政治周期。政治周期是与政治活动和政治上层建筑的制度更迭有关,政策周期只是政府的一项政策,比政治周期涉及的社会变动要小得多。然而,政策周期的说法实际上还是用外部冲击代替了内生变量的作用。众所周知,经济周期是经济运动内在因素的产物,它通过经济变量关系传导成为一种周期现象,而政治活动或政策活动本身,对于经济周期来说都是一种外生变量,即使政治存在周期或者政策存在周期,它们所导致的经济波动也很难成为一种周期规律,很可能成为随机性波动。

著者在1998年9月发表在枟中国党政干部论坛枠中的“中国经济周期理论研究的三个阶段”一文中,在讨论1996年是否是改革开放以来第四个周期的底部时,曾专门区分了“政策周期”与经济周期。著者认为,1996年的增长低谷,并不是第四个周期的底部,只不过是政策周期的目标底部。在我国,必须区分“政策周期”与经济周期。“政策周期”是指政府出于一定的政治目标和社会目标所确定的一定增长区间,政策在这个范围内调整,从而经济增长率有可能在一定区间内上下波动,这区间的循环只是政策周期的反映,并不是经济周期的自然过程。经济周期有自身内在的规律性,它可能为一时的政策所中断或加速,但是它的自然运行法则是无法改变的。一个经济周期中可能会存在几个政策周期,或者政策周期可能与经济周期重合。但是经济周期的运行机理与政策周期的运行规律根本不同。经济周期运行是由社会生产、交换的总量比例或结构比例决定的,政策周期的运行则是由政治需要或社会目标决定的,尽管社会目标的确定可能符合经济比例的要求,但是毕竟只是主观认识。1994年以来,出于对1988年“双涨”的警惕,经济理论界和管理层为防止再度出现超高速增长和通货膨胀,出台了紧缩政策,希望实现软着陆。经过三年紧缩,通货膨胀被压制下来,但是到1996年经济增长仍然处于高位,至于1997~1998年物价低落和通货紧缩乃至经济增长下滑,本质上是我国经济成长进入过剩时代,需求结构进入升级阶段,生产结构被迫转入转型期的结果。为此,著者认为,1996年的增长低谷只是政策周期的低谷,并不是经济周期的低谷。第四个周期的低谷应当在 1998~1999年之间。现在看来,著者当时的主张是符合经济发展过程的。改革开放以来的第四个低谷期,现在多数人都认为是在1999年前后。

根据上述讨论,当时著者提出了三点看法:

其一,经济规律的研究不能唯上,也不能人云亦云,更不能将政府的政策意愿作为判断经济规律的尺度;

其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才能产生真理,经济运行中,有说“过热”的,也有说正常波动的,有说“通缩危险”的,也有说不必大惊小怪的。争论使人明智,不过我国经济学界对经济周期的讨论还处于模仿期,自成一体的周期学派尚未诞生;

其三,经济周期的判定需要时间,经济周期的研究也需要预测,尽管预测可能会落空,但是毕竟有助于人们开阔视野。

如此,著者就以上述三点看法作为本书的结束语。

论文部分

[1]姚耐等。谈社会主义经济发展高速度及其波浪式前进的趋势[N]。解放日报,1959-08-07 。

[2]方仲。高速度和波浪式。计划与统计[J],1959(10)。

[3]方兴。试论社会主义经济波浪式发展的规律[J]。理论战线,1959(11)。

[4]薛暮桥。社会主义经济的高速度和按比例发展[N]。人民日报,1959-1-7 。

[5]尹世杰,刘光杰。试论国民经济高速度发展的波浪式与持续跃进[J]。武汉大学学报,1960(1)。

[6]王向明。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波浪式[J]。经济研究,1960(1)。

[7]方仲。国民经济发展的波浪式问题探讨[J]。新建设,1961(4)。

[8]吴秉元。发展是波浪式的前进[N]。光明日报,1961-04-21 。

[9]欧阳柽。论国民经济发展波浪式前进。大公报。1961 。05 。17

[10]尹世杰。形成国民经济波浪式发展的因素的初步分析[J]。江汉学报,1961(5)。

[11]柳谷岗。试论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波浪式运动形式[N]。大公报,1961-06-02 。

[12]刘国光。论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波浪式运动形式。1961年稿。见:刘国光。社会主义再生产问题。三联书店,1980 。

[13]李子欣,布洛。波浪式的高速度发展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客观规律[J]。实践,1961(8-9)。

[14]骆耕漠。谈大跃进的持久性和波浪形问题[J]。中国青年,1961(9)。

[15]斯捷。自觉地掌握国民经济波浪式发展的规律[N]。湖北日报,1962-01-29 。

[16]乌家培,刘树成。经济数量关系三十年[J]。经济研究,1985(6)。

[17]刘树成。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周期性初探[J]。经济研究,1986(2)。

[18]杜辉。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增长的周期性[J]。南开经济研究,1986(2)。

[19]黄小祥。投资波动与经济增长———对投资控制机制的重新思考[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1986(4)。

[20]刘树成。对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周期性的再探讨———周期内各阶段的分析[J]。经济研究,1986(6)。

[21]吴敬琏。经济波动和双重体制[J]。财贸经济,1986(6)。

[22]杜辉。我国经济增长周期波动的内在机制[J]。中青年经济论坛,1986(6)。

[23]黄小祥。经济发展的阶段、模式和政策则[J]。中青年经济论坛,1986(6)。

[24]李长明。中国适度投资规模预测[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1986(8)。

[25]刘树成。对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周期性的探讨之三———各周期的历史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研究,1986(9)。

[26]宫著铭。论中国的经济波动[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1986(9)。

[27]朱涵萍。中国的投资行为与周期性探索[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1986(9)。

[28]杨青,李才。社会主义经济周期与投资规模。投资研究资料,1986 。总第107、108期。中国人民建设银行。

[29]黄小祥。投资波动与经济增长。投资研究资料。1986 年总第107、108期。中国人民建设银行。

[30]王志强,何立波,董文泉。景气调查的误差修正模型[C]。全国数量经济第六届年会论文。1986 。

[31]杜辉。论我国经济增长的周期规律[J]。南开经济研究,1987(1)。

[32]杜辉。三大城市工业经济增长态势[J]。天津社会科学,1987(2)。

[33]侯诺。我国经济增长趋势与波动效用机制。中青年经济论坛。 1987(2)。

[34]张风波。中国经济发展的历史分析[J]。中青年经济论坛。1987(2)。

[35]杜辉。南斯拉夫市场型社会主义的周期机制和周期模型[J]。中青年经济论坛。1987(2)。

[36]查培轩。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增长周期的探讨[J]。理论学刊,1987(3)。

[37]梁天征,栗树和。经济增长与价格水平———我国价格周期研究[J]。经济发展与体制改革,1987(3)。

[38]卢建。我国经济周期的特点、原因及发生机制分析[J]。经济研究,1987(3)。

[39]郭跃进。论我国的经济周期[J]。中青年经济论坛。1987(3)。

[40]董文泉,郭庭选,高铁梅。我国经济循环的测定、分析和预测———经济循环的存在和测定[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87(3)。

[41]崔鹤鸣。对我国投资唱工业周期的初步验证和分析[J]。经济发展与体制改革,1987(3)。

[42]宋克辉。建立宏观经济动态监测指标体系[J]。统计研究,1987(4)。

[43]卢建。我国经济周期的特点、原因及发生机制分析[J]。经济研究,1987(4)。

[44]高强。产品生命周期与产业生命周期[J]。国际贸易问题,1987(6)。

[45]易之。我国经济波动和经济决策的指导思想[J]。理论月刊,1987(6)。

[46]林叶。我国固定资产投资的周期性与经济发展的周期性[J]。天津师大学报,1987(6)。

[47]柳城。经济建设与可行性研究———我国固定资产投资的周期性[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1987(7)。

[48]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所宏观经济研究室。改革中的宏观经济:国民经济的增长与波动[J]。经济研究,1987(7)。

[49]黄运成。产出周期的测定[J]。中国:发展与改革,1987(8)。

[50]厉以宁。社会主义经济周期假设[J]。经济研究,1987(9)。

[51]刘树成。投资周期性波动对经济周期波动的影响———对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周期性的初探之四。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J]。1987(10)。

[52]杜辉。近年来中国经济周期问题研究述评[J]。经济学动态,1987(10)。

[53]王永治,张新华。我国经济周期的推动和约束机制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1987(11)。

[54]北京社会经济科学研究所课题组。经济增长波动是超越体制和发展阶段的普遍现象[N]。世界经济导报,1987-。

[55]杜辉。中国的经济周期[C]。见:1987年经济理论动态。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88 。

[56]王晓芳。我国经济周期与金融调节效应简析[J]。金融研究,1988(1)。

[57]黄运成。经济周期分析中的先行指标确定方法[J]。统计研究,1988(1)。

[58]刘永强。我国通货膨胀周期性初探[J]。中青年经济论坛。1988(1)。

[59]戈晓宇。经济周期的波动与改革方案出台时机的最佳选择[J]。经济体制改革,1988(1)。

[60]陈彩虹。投资与经济周期[J]。经济研究,1988(2)。

[61]刘树成,林颖。匈牙利对投资周期波动模型的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1988(2)。

[62]陈永昌。利用厂商预期测度经济周期波动[J]。外国经济与管理,1988(2)。

[63]朱卫民。关于建立国民经济预警系统的几个问题[J]。中青年经济论坛。1988(2)。

[64]严武。建立我国宏观经济预警系统初探[J]。中青年经济论坛。1988(2)。

[65]梁俊海。衡量国民经济总体运行状况刍议[J]。中青年经济论坛。1988(2)。

[66]栗树和。经济波动的传导过程。经济、货币、价格水平关系分析[J]。中青年经济论坛。1988(3)。

[67]陈永昌。建立预期调查系统地探讨[J]。统计研究,1988(3)。

[68]黄运成。中国工业的经济周期及其动态特征[J]。统计研究,1988(3)。

[69]袁兴林。经济循环波动的分析与预测[J]。统计研究,1988(3)。

[70]刘国光。从深度和广度上拓展中国经济周期波动问题的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研究,1988(6)。

[71]施祖华。日本的宏观监测指标体系[J]。外国经济与管理,1988(9)。

[72]顾海兵。美国经济循环:转折点及持续时间[J]。经济学译丛,1988(9)。

[73]周大宇。关于建立我国的短期景气观测指标体系的建议[J]。经济研究参考资料,1988(8)。

[74]罗建国。宏观经济监督预警问题述评[J]。统计研究,1988(4)。

[75]杨京英。农业生产的波动及市场机制的影响[J]。统计研究,1988(6)。

[76]王碧峰。关于我国经济周期性波动的研讨综述[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1988(1)。

[77]黄运成。经济周期分析中的先行指标确定方法———ARIMA时差互相关分析法[J]。统计研究,1988(1)。

[78]宋海岩,白雪梅,于立。浅议我国经济波动的先行指标[J]。统计研究,1988(1)。

[79]蒋萍。关于社会总供求平衡预警模型的建立[J]。统计研究,1988(1)。

[80]马安。建立健全宏观经济评价、监测、预警统计的几点想法[J]。统计研究,1988(2)。

[81]陈彩虹。投资与经济周期[J]。经济研究,1988(2)。

[82]杜辉。资源约束与周期陷阱[J]。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1988(4)。

[83]杜辉。东欧经济增长模型的几个特性[J]。现代经济译丛,1988(2)。

[84]会务组。记第一次“中国经济周期波动”研讨会[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1988(6)。

[85]马建堂。周期波动与结构变动-经济周期影响产业结构机制初探[J]。经济研究,1988(6)。

[86]刘国光。从深度和广度上扩展中国经济周期波动问题的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研究,1988(6)。

[87]杜辉。评近年来有关社会主义经济波动周期性的争论[J]。经济学动态,1988(8)。

[88]刘树成,林颖。东欧国家的金字塔式投资体制与民主德国的投资周期模型[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1988(8)。

[89]高铁梅,董文泉。建立我国宏观经济监测预警模型的初步尝试[J]。数量经济技术研究,1988(10)。

[90]杜辉。沿海城市不平衡增长模型[J]。湖湘论坛,1989(1)。

[91]程小农,宋进攻。关于我国经济周期性波动理论的研究[J]。经济研究,1989(1)。

[92]刘树成。按照周期规律指导经济决策[J]。金融时报,1989-01-04(2)。

[93]祖砚馥。对我国农业经济运行的宏观考察[J]。财经问题研究,1989(1)。

[94]贺疆。略论生产增长速度的若干经济问题[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1989(1)。

[95]李强,龚肖宁。投入产出分析与经济周期波动[J]。统计研究,1989(1)。

[96]中国体改所宏观经济监测与分析研究组。中国的宏观经济监测指标体系[J]。统计研究,1989(1)。

[97]赵彦云。建立我国经济周期统计体系初探[J]。统计与决策,1989(1)。

[98]杜辉。双重体制下反周期的两难困境[J]。中青年经济论坛,1989(3)。

[99]郝康。试论预测系统控制[J]。数理统计与管理,1989(3)。

[100]国家统计局统计科学研究所宏观经济监测课题组。我国宏观经济动态的监测预警系统[J]。统计研究,1989(3)。

[101]陈永昌。建立宏观景气监测系统的若干问题[J]。统计研究,1989(3)。

[102]杨发勋。论我国周期性经济过热的成因及治理[J]。经济科学,1989(4)。

[103]马建堂。从总量波动到结构变动———再论经济周期影响产业结构变动的机制[J]。经济研究,1989(4)。

[104]杜辉。法国学者谈中国的经济周期[J]。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1989(4)。

[105]马建堂。论存货波动[J]。经济科学,1989(6)。

[106]顾海兵。中国经济社会效益预警指标系统的设计[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1989(6)。

[107]军虎,严安。描述经济周期波动的统计指标体系[J]。山西统计,1989(6)。

[108]杨曾武。我国有没有经济循环[J]。天津统计,1989(7)。

[109]王琢。中国经济运行的怪圈[J]。财政研究,1989(7)。

[110]王一夫。经济领域资产阶级自由化的十二个表现[N]。理论信息报,1989-08-07 。

[111]王道义。论商品经济危机的双向调控机制[J]。经济问题,1989(7)。

[112]石成林。论农业危机[J]。经济问题,1989(7)。

[113]廖群。经济预测与计划方法现代化[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1989(8)。

[114]金漠斯。1989-1990年我国宏观经济预测[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1989(10)。

[115]十年经济回顾与反思课题组。巨大的发展与严峻的现实———1979-1988年十年经济发展的回顾与反思(上)[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1989(10)。

[116]孙自铎。粮食生产中的地方政府决策行为剖析[J]。经济问题探索,1989(10)。

[117]马建堂。论我国的季节波动[J]。经济研究,1989(11)。

[118]侯庆国。经济周期理论新探[J]。经济研究,1989(11)。

[119]吴俊培。宏观经济波动的原因分析———兼与王琢同志商榷[J]。财政研究,1989(11)。

[120]王村任。我国经济运行不具有周期性波动的特点[N]。理论信息报,1989-11-06 。

[121]十年经济发展回顾与反思课题组。1978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长稳定性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1989(11)。

[122]顾海兵。中国重加工工业经济预警指标体系的设计[J]。山西统计,1989(11)。

[123]孙礼照。我国通货膨胀状况的观测及评价[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1989(12)。

[124]马建堂。我国通货膨胀的结构分析[J]。经济研究参考资料。 1989(52~53)。

[125]侯庆国,黄英,梁军生。经济周期性兴衰[J]。经济研究参考资料,1989(88)。

[126]沈荣。经济紧缩与宏观经济环境—1985~1988年两次紧缩的对比分析[J]。经济研究参考资料,1989(135)。

[127]国家经济预警课题组。中国宏观经济预警指标系统的设计。经济研究参考,1989 。160

[128]经济学家三人谈。如何防止经济大起大落。 瞭望,1990(1)。

[129]吕芳举。经济发展与经济稳定[J]。财经研究,1990(1)。

[130]冯仁毅。浙江省十年(1979-1988)经济增长的周期分析[J]。浙江统计,1990(1)。

[131]东末明。建立国民经济预警指标体系的总体构想[J]。云南统计,1990(2)。

[132]马洪。建国以来我国经济波动的特点[N]。经济参考,1990-02-25(4)。

[133]程秀生。对我国经济中长期稳定增长的初步研究[J]。经济研究,1990(2)。

[134]杜辉。计划体制下三大周期学派评介[J]。北京大学学报,1990(2)。

[135]杜辉。略论苏东国家双重转换中的波动机制改变[J]。天津社会科学,1990(2)。

[136]戴园晨。保持适度经济增长率和采取“供给略大于需求”的反周期对策[J]。经济研究,1990(2)。

[137]李晓西。预期与通货膨胀[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1990(2)。

[138]李宝瑜。建立国民经济总循环模型初探[J]。统计研究,1990(4)。

[139]王东京。国际投资规模论[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1990(4)。

[140]上海宏观经济监测、预警和调控系统课题组。上海宏观经济短期监测预警和调控系统的构造与检验[J]。统计研究,1990(4)。[141]叶天勇。我国粮食生产的经济周期[J]。统计研究,1990(4)。

[142]唐轶黄,高思孝。试论宏观监测统计指标体系[J]。黑龙江统计,1990(4)。

[143]顾海兵。中国采掘原材料工业经济预警指标系统的设计[J]。河南统计,1990(4)。

[144]顾海兵。中国能源预警指标系统的设计[J]。陕西经济统计,1990(4)。

[145]杜辉。论计划经济中的经济波动[J]。北大研究生学刊,1990(4)。

[146]方加春。经济波动的成长途径[J]。经济研究,1990(5)。

[147]刘振亚。我国货币流通系统的动态模拟[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1990(5)。

[148]邓寿鹏。技术创新的发展跟踪与未来预测[J]。未来与发展,1990(5)。

[149]魏理。重新评价长周期循环论———人类发展的动力是为满足不同等级需要[J]。未来与发展,1990(5)。

[150]王潼。经济周期与谱分析方法[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1990(6)。

[151]黄晓明。价格计划测算的几种方法[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1990(6)。

[152]叶天勇。我国市场周期波动和实证分析[J]。统计应用研究,1990(6)。

[153]张红宇。我国粮食与国民经济协调增长的中长期预测[J]。未来与发展,1990(6)。

[154]杜辉。我国长期稳定增长模式的战略选择[J]。经济学家,1990(6)。

[155]杜辉。论双重转换中稳定的结构成长战略[J]。北京大学学报,1990(6)。

[156]李一建,冯文荣。我国市场波动周期[J]。经济研究,1990(7)。

[157]刘国光,李京文,刘树成。1991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1990(增刊)。

[158]刘树成。1990年经济形势分析与1991年经济发展预测———1990年11月20日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座谈会纪要,见:经济蓝皮书1991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J]。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 。

[159]杨型胜。宏观经济监测预警系统初探[J]。山西统计,1990(7)。

[160]上海市统计科学应用研究所宏观经济监测预警和调控系统课题组。论宏观经济短期监测预警调控系统的构造与检验[J]。统计应用研究,1990(8)。

[161]刘晓越。十年改革:我国经济结构变动分析[J]。统计应用研究,1990(8)。

[162]王会强。简论经济周期性波动及其统计指标体系[J]。山西统计,1990(8)。

[163]黄运成、杨佳燕。十年改革中经济发展的特征与困难[J]。统计应用研究,1990(9)。

[164]顾海兵。中国宏观经济预警的系统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1990(10)。

[165]李晓超。我国经济适度增长的数量界限———对三次经济波动成因的思考[J]。统计应用研究,1990(11)。

[166]十年经济回顾与反思课题组。中国经济发展走向良性循环的对策分析,1979 - 1988 年十年经济发展的回顾与反思(下)[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1990(12)。

[167]张培森。适度经济增长与技术进步周期[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1990(12)。

[168]徐澄宇。以几何平均指数构造二元回归进行企业利润短期预警的一点尝试[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1990(12)。

[169]姚文。论吉林省工业年度投资规模周期波动[J]。吉林统计,1990(26)。

[170]潘盛洲。粮食市场波动的原因分析及对策建议[J]。经济研究,1990(12)。

[171]张卓元。1991年在中国经济走势的若干估计。见:经济蓝皮书1991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 。

[172]刘树成。 1989 。中国经济周期波动研讨论述。见:中国经济科学年鉴。经济管理出版社,1990 。

[173]刘树成。当前国内经济形势的特点[J]。瞭望周刊(海外版),1991(7~8)。

[174]张光友。季节波动预测模型初探[J]。统计与决策,1991(1)。

[175]杜辉。关于经济周期的三个学派[J]。经济文献信息,1991(1)。

[176]郑贤操,周亦平。关于宏观经济监测与预警若干一般问题的探讨[J]。河北统计,1991(1)。

[177]杨保民。经济循环账户体系核算[J]。统计研究,1991(1)。

[178]佟平。七五时期国民经济循环的分析[J]。统计研究,1991(1)。

[179]伍荣坤。中周期经济循环波动监测与预警的理论和方法[J]。统计研究,1991(1)。

[180]杜辉。论非均衡有序结构[J]。兰州学刊,1991(2)。

[181]胡健。布哈林过渡时期经济波动思想初探[J]。经济科学,1991(2)。

[182]宏观经济监测和预警系统课题组。1990—1991:经济运行态势与预警———宏观经济监测和预警系统的提示[J]。统计研究,1991(3)。

[183]杨小苏。农业劳动力转移的宏观模型及统计测定[J]。统计研究,1991(3)。

[184]徐衡。投资乘数模型与投资加速原理应用问题的研究[J]。天津统计,1991(3)。

[185]刘树成。从经济周期波动看中国经济改革走向[N]。人民日报海外版,1991-03-07(3)。

[186]朱军。关于我国经济波动的景气分析[J]。计划经济研究,1991(3)。

[187]陈智军。用正特征矢量分析法进行宏观经济预警[J]。内蒙古统计,1991(3)。

[188]郑达谦。关于建立全省宏观经济预测与预警系统的思考[J]。山西计划通讯,1991(3)。

[189]李铁英。经济增长的波动与经济运行机制[J]。陕西经济统计,1991(4)。

[190]王潼,张元生,李凯,宫维可。景气问卷模糊预测方法及其在我国的应用[J]。预测,1991(4)。

[191]杜辉。二次工业化—我国工业化的新阶段[J]。财经论坛,1991(5)。

[192]于静。宏观经济监测预警系统(1)(2)[J]。数理统计与管理,1991(5-6)。

[193]苏东荣。我国应建立统一的宏观经济景气指标体系[J]。湖南统计,1991(6)。

[194]石良平。论宏观经济预警体系的理论与方法[J]。经济科学,1991(6)。

[195]王东京。论经济的非均衡及其宏观调控规划[J]。经济论坛,1991(6)。

[196]杨孚平。论农产品流通对经济周期的影响[J]。财经问题研究,1991(7)。

[197]原毅军。我国经济周期中货币因素的作用[J]。财经问题研究,1991(7)。

[198]樊明太。内在传导机制和外在冲击机制的分离模型[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1991(9)。

[199]刘国光,李京文,刘树成。1991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1991(增刊)。

[200]宋延明。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与承包制的历史地位[J]。经济管理,1991(9)。

[201]原毅军。我国经济增长周期的验证[J]。山西统计,1991(10)。

[202]倪启后。宏观经济监测预警系统研究初探[J]。统计理论与实践,1991(10)。

[203]刘树成,龚益,樊明太等。对各地区近期工业波动的考察。见:经济蓝皮书1992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 。

[204]刘树成,龚益,樊明太等。中国工业短期波动的地区不平衡格局分析[J]。经济研究,1991(12)。

[205]罗建国。论宏观经济监测———预警———调控系统的研究[J]。河南统计,1991(12)。

[206]石良平。经济景气循环波动测定方法比较[J]。上海统计,1991(12)。

[207]刘小燕。边际产品递减规律是西方微观经济学的基本规律[J]。财贸研究,1992(1)。

[208]于建玮。中国对外贸易中的周期性波动[J]。南方经济研究,1992(1)。

[209]逄锦聚。社会主义存在经济周期的理论观点应予否定———兼论我国经济波动的特征[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2(1)。

[210]董玉华。债券价格波动的特点及其测量方法[J]。管理现代化,1992(1)。

[211]王毅。产品生命周期阶段的判断方法[J]。管理现代化,1992(1)。

[212]郭恒军。农产品价格波动与期货市场机制[J]。财经科学,1992(1)。

[213]石良平。经济景气循环波动测定方法比较(下)[J]。上海统计,1992(1)。

[214]张学士。构建农业发展资金集散循环机制[J]。财经理论与实践,1992(1)。

[215]张郁年。我国经济调整的周期性与原因分析[J]。经济研究,1992(2)。

[216]刘树成。20世纪90年代我国经济增长速度的测算与分析。见:经济蓝皮书1993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 。

[217]杨家珍。人口因素在经济链循环中的作用[J]。河南财经学院学报,1992(2)。

[218]何立波。利用景气指数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对经济形势的分析和预测。见:刘国光等主编。中国经济蓝皮书:1993年中国经济分析与预测。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2 。

[219]戴志敏,卢向南。物价变动预警分析[J]。预测,1992(2)。

[220]周佐塑。储蓄扩张、收入波动与经济增长———1989-1990年中国经济滑坡形成机理分析[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1992(2)。

[221]石良平。对我国20世纪80年代经济波动形态的考察———一种新的经济波动监测方法的应用[J]。统计研究,1992(2)。

[222]于建玮。中国对外贸易中的周期性波动[J]。南开经济研究,1992(2)。

[223]刘景竹。20世纪90年代日本产业结构的高级化与企业经营战略的变化[J]。世界经济,1992(2)。

[224]胡学峰。论企业经济监测预警调控系统的建立[J]。山西统计,1992(2)。

[225]李朝鲜。中国农业经济增长波动的统计分析[J]。统计研究,1992(3)。

[226]张宗平。我国经济周期的统计检验[J]。统计研究,1992(3)。

[227]李丰,徐昭明,寿志勒。机械工业经济运行景气监测与预报[J]。预测,1992(3)。

[228]马建堂。关于我国价格周期与经济周期关系的研究[J]。经济论坛,1992(3)。

[229]陈靖,唐斌。对外经贸监测预警系统研究[J]。中国经济问题,1992(3)。

[230]沈禹钧。金融市场全球化趋势及影响[J]。财贸研究,1992(4)。

[231]王自力。经济波动:货币供应波动的真正原因[J]。中央财政金融学院学报,1992(4)。

[232]郑景胜。经济波动与总量控制[J]。管理世界,1992(4)。

[233]课题组。中国经济波动的原因探析[J]。管理世界,1992(4)。

[234]杜辉。略论我国工业化升级转换中的战略选择[J]。经济研究,1992(4)。

[235]刘树成、樊明太。积极驾驭经济波动[J]。经济研究,1992(5)。

[236]张长生。经济体制改革与经济周期的矛盾和协调[J]。经济研究,1992(5)。

[237]樊明太。中国经济波动的形成机制和模式[J]。经济研究,1992(5)。

[238]企业逆境管理课题组。企业逆境周期性规律研究[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1992(5)。

[239]张长生。经济体制改革与经济周期矛盾与协调[J]。经济研究,1992(5)。

[240]张学义。增长预期———我国经济周期性波动的经济心理分

析[J]。兰州商学院学报,1992(5)。

[241]陈乐一。市场周期波动悖论[J]。财经问题研究,1992(6)。

[242]梁尚敏。社会主义财政规律性的研究[J]。当代财经,1992(6)。

[243]刘树成、齐建国。抓住机遇加快经济发展———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1992年春季座谈会综述[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1992(6)。

[244]曾勇,唐小鹅。几种增长曲线模型的分析———兼谈增长趋势预测[J]。统计研究,1992(6)。

[245]戴绍中,何熔。因素分析———循环波动动态预测方法[J]。辽宁经济统计,1992(8)。

[246]周开士。中国经济监测预警系统[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1992(10)。

[247]杜厚文,章星。西方宏观经济控制的微观基础及其发展趋势[J]。世界经济,1992(10)。

[248]刘迎秋。试论我国总需求周期变动的再生机制[J]。中国工业经济研究,1992(11)。

[249]黄运成。经济预警的理论和方法[J]。中国统计,1992(12)。

[250]于静。宏观经济监测预警系统[J]。数理统计与管理,1992(12)。

[251]王枝茂。价格监测预警系统的理论分析[J]。山西统计,1992(12)。

[252]来先贤,唐元,徐连仲等。20世纪90年代中国经济增长格局的分析与预测[J]。经济体制改革内部参考,1992(15)。

[253]傅广东。我国经济增长与波动的新特征———青年经济学者陈东琪博士访谈录[J]。经济体制改革内部参考,1992(22)。

[254]刘树成。20世纪90年代我国经济增长速度的测算与分析。见:经济蓝皮书1993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 。

[255]樊明太。中国经济波动的形成机制和模式[J]。经济研究,1992(12)。

[256]曹楷军。江苏省经济景气循环监测系统总体设计[J]。统计研究,1993(1)。

[257]国家计委综合司预测检测处。我国宏观经济监测系统研究[J]。计划经济研究,1993(3)。

[258]孔凡静。日本高速增长时期的周期性景气循环及其对策[J]。计划经济研究,1993(3)。

[259]李玉英。浅论价格波动与社会总供需平衡的关系[J]。山西统计,1993(3)。

[260]侯庆国。最新监测和预报:我国经济运行状况和趋势[J]。财经科学,1993(3)。

[261]吴本龙、朱雪海。经济周期与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市场经济[J]。财经问题研究,1993(4)。

[262]陈磊。主成分分析与景气波动[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1993(7)。

[263]李幸,高铁梅。选择景气循环指标的评分系统[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1993(8)。

[264]宁吉。我国经济周期的历史考察和未来对策[J]。经济研究参考,1993(35)。

[265]谭刚。房地产业的周期波动[J]。中外房地产导报。1993(13-14)。

[266]刘树成,樊明太。经济的周期波动。见:中国宏观经济分析导论。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1993 。

[267]石磊。我国经济波动性质辨析[J]。经济研究,1993(11)。

[268]孙自铎,吴华明。经济波动中的农业(粮食)因素分析。1993 。12 。

[269]预测杂志编辑部。国外景气调查发展概述[J]。预测,1994(2)。

[270]刘树成。中国经济发展。1993年特点、1994年走势及有关对策[J]。经济研究,1994(2)。

[271]刘树成,赵京兴。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1994年春季座谈会综述[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1994(5)。

[272]谷津。说说美国经济回升[N]。人民日报,1994-06-01 。

[273]刘树成。经济周期预测实践与企业对策。见:经济蓝皮书1995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 。

[274]余根钱。改革以来我国经济过热类型变化[J]。经济研究,1994(2)。

[275]陈磊,高铁梅。利用 Stock唱Watson型景气指数对宏观经济形势的分析与预测[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1994(5)。

[276]杜辉。论20世纪90年代“生长型”景气循环[J]。人文杂志,1994(6)。

[277]杜辉。20世纪90年代三大衰退隐患[J]。新世纪领导者,1994(6)。

[278]吴振英。西尔斯公司起死回生记[J]。美国大观,1994(6)。

[279]杜辉。把握景气循环节奏[J]。亚太经济时报,1994(6)。

[280]闫海防。日本企业如何在逆境中发展[J]。经济日报,1994-06-22 。

[281]刘树成,龚益。中国工业短期波动中地区不平衡格局的新变化。见:经济蓝皮书1995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 。

[282]何立波。宏观经济景气形势分析与发展趋势预测。见:刘国光等主编。中国经济蓝皮书。1995年中国经济分析与预测。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4 。

[283]孙自铎。中国粮食政策如何走出误区[J]。中国农村经济,1994(7)。

[284]俞乔。市场有效/周期异常与股价波动—对上海/深圳股票市场的实证分析[J]。经济研究,1994(9)。

[285]杜辉。论20世纪90年代“生长型”景气循环[J]。财经问题研究,1994(11)。

[286]杜辉。论20世纪90年代“生长型”景气循环[J]。国民经济管理与计划,1994(12)。

[287]刘树成。经济周期 预测实践 企业对策。见:经济蓝皮书1995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

[288]刘树成,龚益。中国工业短期波动中地区不平衡格局的新变化。见:经济蓝皮书1995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 。

[289]刘树成。1996年经济走势预测。三岔路口及其政策选择[J]。经济改革与发展,1995(1)。

[290]刘树成。西方企业在经济衰退期的对策[J]。世界经济,1995(1)。

[291]杜辉。20世纪90年代景气循环的特点及中长期对策[J]。西安石油学院学报,1995(1)。

[292]刘树成。1995年中国经济预测———访中国社科院刘树成教授。市场经济导报。1995 。01 。

[293]杜辉。景气循环的特点及中长期对策[J]。西安石油学院学报,1995(1)。

[294]刘树成,李京文。积极驾驭与主动利用经济周期波动———学习邓小平关于经济发展隔几年上一个新台阶的思想[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1995(1)。

[295]刘树成,赵京兴,李薇。日本经济运行中若干政策问题考察[J]。经济学动态,1995(3)。

[296]樊明太。改革前后中国经济波动机制的比较分析[J]。管理世界,1995(5)。

[297]刘树成,龚益。中国工业短期波动地区不平衡格局的走势。见:经济蓝皮书1996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 。

[298]刘树成。1995年中国经济。走势预测、周期波动和企业对策———经济学家刘树成教授一席谈[J]。中国科技产业,1995(2)。

[299]何立波。1995~1996年中国经济周期波动分析和预测。见:刘国光等主编。中国经济蓝皮书。1996年中国:经济分析与预测。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5 。

[300]杜辉。20世纪90年代景气循环的特点及中长期对策[J]。大连党校学报,1995(3)。

[301]刘树成。中国经济周期分析与预测———访经济蓝皮书副主编刘树成教授[J]。中国证券评估,1995(4)。

[302]刘树成,赵京兴。1995-2010年中国经济发展的目标与基本特征。见:走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1995 。

[303]张守一。我国经济周期的特殊原因与波动格局分析[J]。经济研究,1995(4)。

[304]杜辉。20世纪90年代景气循环的特点及中长期对策[J]。天津社会科学,1995(5)。

[305]陈学彬。对我国宏观经济波动的模拟AD-AS分析[J]。经济研究,1995(5)。

[306]杜辉。20世纪90年代景气循环的特点及中长期对策[J]。当代经济科学,1995(5)。

[307]樊明太。改革前后中国经济波动机制的比较分析[J]。管理世界,1995(5)。

[308]刘树成,姚愉芳,陈黎。德国的经济波动、预测与宏观调控[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1995(12)。

[309]刘国光。经济形势分析与宏观调控对策[N]。经济日报,1996-05-13 。

[310]秦晓。在增长中挤压泡沫、改善结构、实现中国经济发展的“第二次软着陆”[J]。管理世界,1996(6)。

[311]董文泉,高铁梅。Stock唱Waston型景气指数及其对我国经济的应用[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1995(12)。

[312]高铁梅。日本和中国景气循环的比较研究———从增长循环看经济周期和变动因素的特征[J]。经济学论究,1995,48(4)。

[313]刘树成。1996年经济走势预测[J]。经济预测,1995(46)。

[314]刘树成,姚愉芳,陈黎。德国的经济波动、预测与宏观调[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1995(12)。

[315]刘树成,龚益。中国工业短期波动地区不平衡格局的走势。见:经济蓝皮书1996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 。19

[316]刘树成,汪同三,郑京平等。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1995年秋季报告)。见经济蓝皮书1996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 。

[317]刘树成。一个极其温暖的“冬季”———1996年中国经济走势预测[J]。环球企业家,1996(1)。

[318]刘树成。1996年中国经济走势预测与企业经营对策———访经济学家刘树成教授[J]。中国科技产业,1996(1)。

[319]刘树成。1996年经济走势预测[J]。市场与管理,1996(1)。

[320]刘树成,赵京兴,周方。物价上涨中翘尾因素的计算与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1996(1)。

[321]刘树成。1996 年中国宏观经济预测与企业生产经营对策[J]。学习与实践,1996(2)。

[322]陈志国,李惠茹。价格对农业发展的弱波趋势[J]。经济研究,1996(2)。

[323]左大培。围绕着通货膨胀的“替换”作用的经济学论争[J]。经济研究,1996(2)。

[324]李元生、苗建国。VonMhes分布表的—种插值方法[J]。数理统计与管理,1996(3)。

[325]杨大侃。中国经济周期研究。经济研究参考,1996,总第847期。

[326]樊纲。企业间债务与宏观经济波动(上)[J]。经济研究1996(3)。

[327]樊纲。企业间债务与宏观经济波动(下)[J]。经济研究1996(4)。

[328]刘树成。中国经济的周期波动与1996年经济走势预测[N]。解放日报,1996-03-13 。

[329]刘树成,周方,赵京兴。析年环比价格指数中的翘尾因素[J]。经济研究,1996(4)。

[330]刘树成,赵京兴。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1996年春季形势座谈会综述[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1996(6)。

[331]刘树成,赵京兴。物价涨幅调控目标———8%[N]。中华工商时报,1996(2)。

[332]杜辉。论发展中国家的特种滞胀[J]。当代经济科学,1996(2)。

[333]杜辉。论“生长型”特种滞胀[J]。当代经济科学,1996(2)。

[334]杜辉。股市景气与政策周期[J]。股市动态分析,1996(13)。

[335]杜辉。20 世纪 90年代景气循环特点及中长期战略性对策[J]。股市动态分析,1996(48)。

[336]杨大侃。中国经济周期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1996,总第847期。

[337]刘树成。1996年中国宏观经济预测。武汉经济蓝皮书1995—1996年武汉市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武汉:武汉出版社,1996 。

[338]刘树成,赵京兴。1996年经济走势与政策选择———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1996年春季座谈会综述[J]。经济改革与发展,1996(6)。

[339]刘树成,周方,赵京兴。物价上涨率中翘尾因素的计算与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1996(6)。

[340]刘树成、赵京兴。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1996年春季座谈会综述[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1996(6)。

[341]韩文秀。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之间关系研究[J]。管理世界,1996(6)。

[342]刘树成。新一轮经济周期波动的新阶段[J]。经济预测,1996(40)。

[343]梁桂。中国不动产经济波动与周期的实证分析[J]。经济研究,1996(7)。

[344]董全海。农产品价格与产量波动趋势之供求分析—兼与陈志国、李惠茹二同志商榷[J]。经济研究,1996(9)。

[345]袁钢明。地区经济差异与宏观经济波动[J]。经济研究,1996(10)。

[346]杜辉。论“生长型”特种滞胀[J]。财经问题研究,1996(11)。

[347]刘树成。论中国经济周期波动的新阶段[J]。经济研究,1996(11)。

[348]刘树成,樊明太。我国的经济周期与反周期对策。见:“九五”通胀因素分析与对策研究。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1996 。

[349]刘树成,龚益。中国工业短期波动中地区不平衡格局的观察。见:1997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6 。

[350]刘树成。1997年中国经济走势预测与新一轮周期波动的特点。见:武汉经济蓝皮书1996- 1997年武汉市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武汉:武汉出版社,1996 。

[351]何国钊等。中国房地产周期研究[J]。经济研究,1996(12)。

[352]刘树成,刘国光。论“软着陆”[N]。人民日报,1997-1-07(9)。

[353]刘树成。1997中国经济走势预测[J]。竞争与谋略,1997(1)。

[354]杜辉。论景气循环的国际传递[J]。西北大学学报,1997(1)。

[355]杜辉。论“生长型”特种滞涨[J]。财经论坛,1997(1)。

[356]刘树成。和煦的“春季”———1997年中国经济走势预测[J]。中国科技产业,1997(1)。环球企业家,1997(1)。

[357]张春霖。国有企业改革和国家融资[J]。经济研究,1997(4)。

[358]刘树成,姚愉芳,李平合。印度的经济增长、波动与改革[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1997(5)。

[359]刘树成。不是孪生兄弟,但属同一家族[J]。竞争与谋略,1997(5)。

[360]何立波。经济周期波动转折点的预测方法研究[J]。预测,1997(5)。

[361]刘树成。“春夏不热,秋冬不冷”的态势[J]。竞争与谋略,1997(6)。

[362]杜辉。说“隐性滞胀”[J]。经济学家,1997(6)。

[363]刘树成。论中国的菲利普斯曲线[J]。管理世界,1997(6)。

[364]刘树成。一根稻草压断了骆驼背[J]。竞争与谋略,1997(7)。

[365]张杰。中国的货币化进程、金融控制及改革困境[J]。经济研究,1997(8)。

[366]刘树成。经济运行状况的“晴雨表”[J]。竞争与谋略,1997(8)。

[367]刘树成,龚益。论中国工业的月度波动及其地区不平衡格局的新变化[J]。经济研究,1997(9)。

[368]刘树成。经济周期。他还不是一条哈巴狗[J]。竞争与谋略,1997(11)。

[369]刘树成。论适度从紧与结构调整下的经济周期波动。见:经济蓝皮书1998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7 。

[370]何立波。1997-1998年中国经济周期波动分析和预测。见:刘国光等主编。中国经济蓝皮书。1998年中国经济分析与预测。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7 。

[371]杜辉。世纪之交中国股市的几个重要趋向[J]。经济界,1998(1)。

[372]斯蒂格利茨。中国第二步改革战略[N]。人民日报,1998-01-13 。

[373]杜辉。金融危机与经济危机的区别[J]。大连党政学刊,1998(1)。

[374]杜辉。经济转型期的“断层危机”[J]。中国财经报,1998-01-23 。

[375]姜诗章。多维平衡性检验的计算方法[J]。北京: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1998(1)。

[376]李杨。中国经济对外开放过程中的资金流动[J]。经济研究,1998(2):14-24 。

[377]惠琦娜。我国经济周期波动的统计特征[J]。上海统计。1998(2)。

[378]杜辉。注意经济转型中的“产业断层”[N]。中国经济导报,1998-02-04 。

[379]杜辉。关注“需求约束型”经济[N]。大连日报,1998 - 02 -15 。

[380]杜辉。东南亚金融危机的潜在影响[J]。决策咨询,1998(2)。

[381]杜辉。经济升级与“断层危机”[J]。世界形势研究,新华社1998 。02 。25 。

[382]杜辉。经济转型期的“断层危机”[J]。经济预测,1998(14)。

[383]杜辉。经济转型中的危机[J]。统计与信息论坛,1998(3)。

[384]杜辉。经济升级与“断层危机”[N]。经济参考报,1998-03-24 。

[385]杜辉。“需求约束型”经济的特点[J]。中国国情国力,1998(3)。

[386]何立波。日本经济增长速度转变时期经济结构的变化及同我国的比较分析[J]。现代日本经济,1998(3)。

[387]杜辉。“产业转型与断层危机”[J]。计划与市场探索,1998(4)。

[388]姜诗章。非线性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奇异值分解与噪声滤波[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1998(3)。

[389]杜辉。经济转型期的“断层危机”[J]。经济学家,1998(4)。

[390]杜辉。转型中的“断层危机”[J]。天津社会科学,1998(4)。

[391]杜辉。“需求约束型”经济的特点[N]。经济参考报,1998-04-28 。

[392]杜辉。金融危机与经济危机的区别[J]。经济预测,1998(31)。

[393]刘树成。把握“经济大气候”———访经济学家刘树成。专家视野里的中国经济。北京:改革出版社,1998 。

[394]刘国光,刘树成。1998关于当前宏观调控的两个问题。见:经济蓝皮书。1999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8 。

[395]刘树成。国际经济变化中的东南亚经济[J]。开放导报,1998(5)。

[396]刘树成。论“冬夜模式”的兴衰与中国经济跨世纪的增长[J]。管理世界,1998(5)。

[397]杜辉。经济转型期的“断层危机”[J]。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1998(6)。

[398]刘树成、赵京兴。1998年中国经济走势与跨世纪的增长轨迹———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1998年春季座谈会综述[J]。上市公司,1998(6)。

[399]何立波。景气形势与宏观调控[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1998(6)。

[400]刘树成。我国经济跨世纪的增长与轨迹波动[J]。上市公司,1998(8)。

[401]何立波。景气调整的误差修正模型[J]。跨世纪的数量经济学导论,1998(8)。

[402]杜辉。中国经济周期理论研究的三个阶段[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1998(9)。

[403]刘树成。关于经济增长率持续下滑的思考[J]。经济预测,1998(31)。

[404]杜辉。东南亚危机及对我国的影响[J]。大连财贸,1998(9)。

[405]刘树成。以经济的稳健回升挤压泡沫[J]。中国国情国力,1998(9)。

[406]杜辉。经济转型与“断层危机”[N]。证券时报,1998-09-24 。

[407]刘树成。我与中国经济周期波动的研究[N]。中国改革报,1998-09-03 。

[408]刘树成。经济增长下滑的原因剖析[N]。经济参考报,1998-09-08(4)。

[409]刘树成。我国经济增长的新思路[J]。北京人才市场。1998(9)。

[410]刘树成。以长江流域为新的增长区启动全国经济[N]。经济参考报,1998-10-06(4)。

[411]杜辉。中国第四个经济周期在 1998 年[J]。经济预测,1998(10)。

[412]杜辉。中国经济将遇到“成长断层”[J]。新华文摘,1998(10)。

[413]杜辉。20年来中国经济周期理论与实践。中国改革与发展的制度效应。北京:中国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 。

[414]刘树成。论中国经济增长的速度格局[J]。经济研究,1998(10)。

[415]平新乔。“软预算约束”的新理论及其计量验证[J]。经济研究,1998(10)。

[416]刘树成、刘国光。关于当前宏观调控的两个问题[N]。经济日报,1998-10-19(5)。

[417]刘树成。论中国经济增长的速度格局[J]。经济研究,1998(10)。

[418]杜辉。新一轮经济周期即将启动[N]。亚太经济时报,1998-11-03 。

[419]刘树成。中国经济增长率缘何6年下滑———刘树成教授访谈录[J]。市场经济导报,1998(11)。

[420]杜辉。经济转型期的“断层危机”[N]。证券时报,1998-11-10 。

[421]杜辉。经济转型与“断层危机”[N]。劳动报,1998-11-24 。

[422]杜辉。论“断层危机”[N]。文摘周报,1998-12-07 。

[423]杜辉。中国经济将遇到成长断层[N]。大连日报,1998-12-09 。

[424]杜辉。中国第 10 轮经济周期即将到来[J]。经济预测,1998(49)。

[425]左大培。中国自然增长率没有降低。见: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1999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8 。

[426]卡林。向调整要速度要效益[N]。经济日报,1998-12-09 。

[427]刘树成、刘国光。中国经济陷入“流动性陷阱”了吗[J]。经济展望,1998(12)。

[428]张维迎,粟树和。地区间竞争与中旧国有企业的民营化[J]。经济研究,1998(12)。

[429]董辅仁。扩大内需关键是增加收入[N]。经济参考报,1999-01-06 。

[430]樊纲。克服信贷萎缩与银行体系改革[J]。经济研究,1999(1)。

[431]郭振英。1999 。如何应对总量过剩的困扰———与国务院研究室郭振英教授的问答[N]。经济学消息报,1999-01-15 。

[432]何德旭,王维安。如何刺激有效需求———有关专家聚首昆明献计献策[N]。经济参考报,1999-01-27 。

[433]刘世锦。近期经济回落的原因分析与政策选择。经济活页文选。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9(1)。

[434]陆敏,郭大鹏。六百余种商品大排队,供过于求者占了近七成[N]。经济参考报,1999-01-26 。

[435]温铁军。建国以来粮食供求的五次波动[J]。科技导报,1999(1)。

[436]牛仁亮。扩大内需之本在于启动市场[N]。经济日报,1999-01-11 。

[437]张健。改善供给亦能促进消费[N]。经济参考报,1999-01-27 。

[438]张连成。论经济增长的阶段性与中国经济增长的适度区间[J]。管理世界,1999(1)。

[439]杜辉。平抑经济波动的战略选择[N]。经济参考报,1999-02-03 。

[440]张曙光,张平。恰当权衡财政增收[N]。中国经济时报,1999-02-10 。

[441]赵京兴。关于消费需求不足的分析与对策。见:经济蓝皮书1999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 。

[442]李晓超。消费能否挑大梁[N]。经济日报,1999-02-02 。

[443]罗云毅。走出投资贡献率的误区[N]。中国证券报,1999-02-08 。

[444]杜辉。双重转换时期的经济周期类型[N]。经济参考报,1999-03-17 。

[445]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宏观课题组。投资、周期波动与制度性紧缩效应———当前中国宏观经济分析[J]。经济研究,1999(3)。

[446]胡鞍钢。应实行“通货非膨胀”政策[N]。中国经济时报,1999-03-26 。

[447]于祖尧。断言“中国当前已经陷入通货紧缩的困境”没有根据[N]。中国经济时报,1999-03-26 。

[448]杜辉。运用扩张性财政政策、增进区域性消费需求[J]。大连市委党校学报,1999(4)。

[449]刘树成,王洛林,刘溶沧。论如何进一步启动经济[J]。财贸经济,1999(4)。

[450]詹云乔。陕西省国民经济循环总矩阵模型的内容与特色[J]。统计研究,1999(5)。

[451]刘树成,齐建国。洪灾过后的中国经济[N]。经济参考报,1999-05-12(6)。

[452]杜辉。扩张性收入政策该出台了[N]。经济参考报,1999-05-19 。

[453]张勇。从“泰勒制”到“精益生产”[N]。人民日报,1999-06-27 。

[454]曹世功。韩国大型集团企业的变化[N]。经济日报,1999 。

[455]刘树成。直接启动最终消费制止经济下滑趋势———访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刘树成[N]。经济参考报,1999-06-09 。

[456]刘树成。直接启动消费促进经济发展[N]。经济日报,1999-06-10(1)。

[457]刘树成。实践向经济理论提出新课题[N]。经济参考报,1999-06-23(6-7)。

[458]刘树成。加大直接启动消费的力度———访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刘树成[N]。中国经济时报,1999-06-25(5)。

[459]刘树成。启动三“步”曲———经济学家刘树成谈经济走势与对策[N]。中国合作新报,1999-06-28(5)。

[460]杜辉。双重转换20年中国经济周期的分期及其特点[N]。经济研究参考,1999-06-25 。

[461]杜辉。应当适时出台扩张性收入政策[N]。厂长经理日报,1999-07-06 。

[462]杜辉。扩张性收入政策该出台了[J]。经济预测,1999(26)。

[463]王少平。我国实际 GDP 的时间的非对称性和相关性研究[J]。经济研究,1999(7)。

[464]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宏观组。正视通货紧缩压力,加快微观机制改革[J]。经济研究,1999(7)。

[465]胡鞍钢。中国出现“危害型通缩”[N]。(香港)大公报,1999-07-26 。

[466]李扬。通货紧缩问题的宏观思考[N]。光明日报,1999-07-30 。

[467]易纲。通货紧缩应当引起高度关注[N]。光明日报,1999-07-30 。

[468]余永定。打破通货紧缩的恶性循环[J]。经济研究,1999(7)。

[469]王少平。我国实际 GNP的时间趋势与周期演变[J]。经济研究,1999(7)。

[470]刘金全。我国经济波动中的长尾特征[J]。宏观经济研究,1999(8)。

[471]杜辉。双重转换中政府逆周期调控方式的转型[J]。经济研究参考。1999,总第1332期。

[472]杜辉。治理“滞缩型”特种萧条需要产业政策的配合[J]。经济学家,2000(1)。

[473]国家计委经济研究所形势分析课题组。对当前经济发展若干问题的认识[N]。人民日报,1999-02-08 。

[474]刘树成,王洛林,刘溶沧。进一步启动经济应着眼于提高最终消费率[N]。经济参考报,1999- 03 -10(5)。新华文摘,1999(6)。

[475]黄达。冷静思考经济紧缩带来的启示,重新审视我们对待经济、金融问题的思路[J]。财贸经济,1999(8)。

[476]李晓西。通货紧缩、需求不足与政策思路[J]。财贸经济,1999(8)。

[477]谢平、沈炳熙。通货紧缩与货币政策[J]。经济研究,1999(8)。

[478]刘金全。我国经济波动中的长尾特征[J]。宏观经济研究,1999(8)。

[479]左大培。中国自然增长率没有降低。见:刘国光等主编。中国经济蓝皮书:1999-2000年中国经济周期波动分析和预测。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 。

[480]刘国光,李京文,刘树成等。中国经济前景分析———1999年春季报告会。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 。

[481]宋玉华,杜群阳。东南亚经济周期与次区域经济周期存在性检验。1999 。

[482]刘树成。论中国经济增长与波动的新态势[J]。中国社会科学,2000(1)。

[483]杜辉。化解制约大连经济增长的深层瓶颈[N]。大连日报,2000-03-27 。

[484]杜辉。制约大连经济增长的“瓶颈”因素[J]。大连经济研究,2000(3)。

[485]施发启。中国经济周期的实证分析[J]。统计研究,2000(7)。

[486]杜辉。治理滞缩型特种萧条,需要产业政策的配合[N]。厂长经理日报,2000-07-13 。

[487]刘恒,袁文平。当前中国经济周期宽带现象探析[J]。经济学动态,2000(10)。

[488]钱敏泽。从经济景气波动看政策工具作用[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1(1)。

[489]刘树成。我国转轨时期经济周期波动的谱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1(1)。

[490]陈磊。我国转轨时期经济周期波动的谱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1(1)。

[491]刘溶沧、马拴友。赤字、国债与经济增K关系的实证分析:兼评积极财政政策是否有挤出效应[J]。经济研究,2001(2)。

[492]李玉娟编译。经济周期说过时了吗[N]。国际金融报,2001-4-20(5)。

[493]曲波,谢经荣。宏观经济波动与房地产波动的国际经验[J]。不动产纵横,2001(4)。

[494]薛敬孝,张兵。论东南亚地区经济周期的同期性与非同期性[J]。南开经济研究,2001(4)。

[495]刘金全,范剑青。中国经济周期的非对称性和相关性研究[J]。经济研究,2001(5)。

[496]杜辉。经济转型期的产业断层危机[J]。当代经济科学,2001(5)。

[497]李建伟,米建国。我国经济增长周期性波动的特征及发展趋势[J]。经济纵横,2001(5)。

[498]杜辉。经济转型期的产业断层危机[J]。经济界,2001(6)。

[499]夏斌,廖强。货币供应量已不宜作为当前我国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J]。经济研究,2001(7)。

[500]杜辉。高科技泡沫的启示。城市导报,20(8)。

[501]杜辉。“高科技泡沫”回归的启示[N]。经济参考报,2001-09-12 。

[502]刘树成。我国转轨时期经济景气的测定和分析[J]。世界经济,2001(12)。

[503]陈磊。我国转轨时期经济景气的测定和分析[J]。世界经济,2001(12)。

[504]李建伟。结构转变与经济增长的周期性波动。见: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调查研究报告”。2001(30)。

[505]卢万青,沈培喜。格兰杰因果检验在我国经济周期研究中的应用[J]。统计研究,2002(2)。

[506]谢平,罗雄。泰勒规则及其在中国货币政策中的检验[J]。经济研究,2002(3)。

[507]刘霞辉。资产价格波动与宏观经济稳定[J]。经济研究,2002(4)。

[508]刘树成等。中国经济走势分析(1998-2002)。经济研究,2002(4)。

[509]杜辉。经济转型期的产业断层危机[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2(5)。

[510]吴卫华。中国货币政策透明度 r再弈分析[J]。经济科学,2002(6)。

[511]卜永祥,靳炎。中国实际经济周期:一个基本解释和理论拓展[J]。世界经济,2002(7)。

[512]刘金全,崔畅。中国沪深股市收益率和波动性的实证分析[J]。经济学,2002,1(4)。

[513]秦宛顺,靳云,卜永祥。中国经济周期与国际经济周期相关性分析[J]。北京大学学报,2002(4)。

[514]刘树成等。中国经济走势分析(1998~2002)[J]。经济研究,2002(4)。

[515]钟伟,巴曙松,高辉清等。资产价格波动与宏观经济稳定[J]。经济研究,2002(4)。

[516]张连成。论经济周期性波动的制度原因及政府的政策选择[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2(5)。

[517]谭刚。房地产周期冲击———传导模型及其主要因素分析[J]。建筑经济,2002(6)。

[518]谭刚。房地产周期冲击———传导模型及其主要因素分析[J]。建筑经济,2002(7)。

[519]陈磊。中国转轨时期经济增长周期的基本特征及其解释模型[J]。管理世界,2002(12)。

[520]刘树成。中国转轨时期经济增长周期的基本特征及其解释模型[J]。管理世界,2002(12)。

[521]杜辉。防范金融风险[J]。市场与管理,2003(1)。

[522]李建伟。投资率和消费率的演变规律及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J]。经济学动态,2003(3)。

[523]李建伟。当前我国经济运行的周期性波动特征[J]。经济研究,2003(7)。

[524]刘霞辉。直面我国银行危机[J]。经济体制改革,2003(5)。

[525]何攀,林洪明。警惕银行危机的日本模式[J]。西部论丛,2003(8)。

[526]易纲,林明。理解中国经济增长[J]。中国社会科学,2003(2)。

[527]王晋斌。技术路径与中国经济增长[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3(2)。

[528]刘树成。中国经济波动的新轨迹[J]。经济研究,2003(3)。

[529]刘恒,陈述云。中国经济周期波动的新态势[J]。管理世界,2003(4)。

[530]刘树成。中国经济增长的新轨迹及其未来趋势。见:经济蓝皮书春季号,中国经济前景分析,2003年春季报告。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

[531]杜辉。经济稳健增长势头不会中断[N]。大连日报,2003-05-19 。

[532]何枫,陈朵,何林。我国资本存量的估算及其相关分析[J]。经济学家,2003(5)。

[533]杜辉。随机因素的可调控性[N]。辽宁日报,2003-06-03 。

[534]杜辉。灾害经济学与化灾为利[J]。大连财贸,2003(7-9)。

[535]樊纲。通货紧缩、有效降价与经济波动[J]。经济研究,2003(7)。

[536]李建伟。当前我国经济运行的周期性波动特征[J]。经济研究,2003(7)。

[537]包宗华。经济周期研究的目的[N]。中国房地产报,2003-07-21.

[538]宋国青。走出通货紧缩与人民币汇率。见: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课题组研究报告。2003 。

[539]蔡辉明,易纲,樊纲等。关于中国经济增长与全要素生产率的理论思考[J]。经济研究,2003(8)。

[540]黄小祥。金融加速与中国经济波动[D]。北京: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2003 。

[541]高铁梅,刘玉红,王金明。中国转轨时期物价波动的实证分析[J]。中国社会科学,2003(6)。我国货币政策传导过程中的“渗漏”效应[J]。经济研究,2003(8)。

[542]刘斌。最优简单货币政策规则在我国应用的可行性[J]。金融研究,2003(9)。

[543]刘金全,张鹤。经济增长风险的冲击传导和经济周期波动的“溢出效应”[J]。经济研究,2003(10)。

[544]郑学工。零售市场季节变动分析[J]。中国统计,2003(10)。

[545]卢中原。关于投资和消费若干比例关系的探讨。见: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调查研究报告”。2003(43)。

[546]刘霞辉。人民币汇率已到了长期预期升值的阶段了吗[J]。经济研究,2004(2)。

[547]刘树成。新一轮经济周期的背景特点[J]。经济研究,2004(3)。

[548]龚刚。实际商业周期:理论、检验与争议[J]。经济学季刊,2004,3(4)。

[549]周黎安。晋升博弈中政府官员的激励与合作[J]。经济研究,2004(6)。

[550]谢平。中国货币政策分析:1998,2002[J]。金融研究,2004(8)。

[551]李斌。投资,消费与中国经济的内生增长-古典角度的实证分析[J]。管理世界,2004(9)。

[552]李斌。经济发展、结构变化与“货币消失”———兼对“中国之谜”的再解释[J]。经济研究,2004 。

[553]刘霞辉。为什么中国经济不是过冷就是过热[J]。经济研究,2004(11)。

[554]吴华。真实利率与中国经济波动[D]。北京: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2004 。

[555]徐前春。世界经济周期的生成和传导机制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04 。

[556]陈昆亭,龚六堂,邹恒甫。基本RBC方法模拟中国经济的数值试验[J]。世界经济文汇,2004(2)。

[557]陈昆亭,龚六堂,邹恒甫。中国经济商业周期分析[J]。世界经济,2004(10)。

[558]陈昆亭,龚六堂。中国经济增长的周期与波动的研究———引入人力资本后的RBC模型[J]。经济学,2004(7)。

[559]陈昆亭,龚六堂,邹恒甫。什么造成了经济增长的波动,供给还是需求———中国经济的RBC分析[J]。世界经济,2004(4)。

[560]刘斌。最优前瞻性货币政策规则的设计与应用[J]。世界经济,2004(4)。

[561]刘金全,张鹤。我国经济中“托宾效应”和“反托宾效应”的实证检验[J]。管理世界,2004(5)。

[562]刘慧,路正南。我国经济周期波动的实证分析[J]。江苏大学学报,2004(6)。

[563]张思胜。正确把握宏观调控力度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J]。中国物价,2004(8)。

[564]钱士春。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内在关联研究前沿[J]。经济学动态,2004(10)。

[565]李爱明。宏观调控震荡波动[N]。中国工商时报,2004-11-11 。

[566]刘树成。努力走出一条经济周期上升阶段的新轨迹[N]。经济参考报,2004-12-22 。

[567]龚敏。中国经济增长与波动分析。见:福建省社会科学研究“十五”规划项目结题报告。2004 。

[568]张茵等。中国的经济周期。一个AD-AS模型的视角[J]。世界经济文汇,2005(2)。

[569]孙立平。中国社会进入集团性利益博弈时代[J]。改革内参,2005(1)。

[570]雎国余,蓝一。中国经济周期性波动微观基础的转变[J]。中国社会科学,2005(1)。

[571]刘伟,蔡志洲。经济周期与宏观调控[J]。北京大学学报(社科版),2005(2)。

[572]刘金全,刘志钢。我国经济周期波动中实际产出波动性的动态模式与成因分析[J]。经济研究,2005(3)。

[573]杜辉。高位收敛与长期经济周期走势特征分析[C]。见:2005年中国经济周期研讨会论文———中国经济周期研究报告。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

[574]刘光中,王曦。我国房地产业经济周期影响因素分析[C]。见:2005年中国经济周期研讨会论文———中国经济周期研究报告。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

[575]刘树成。把握宏观调控的来龙去脉[C]。见:2005年中国经济周期研讨会论文———中国经济周期研究报告。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

[576]刘金全,刘志刚。我国经济周期波动中实际产出波动性的动态模式与成因分析[C]。见:2005年中国经济周期研讨会论文———中国经济周期研究报告。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

[577]袁秀明。泡沫、银行危机与经济波动———日本式银行危机给我们的警示[C]。见:2005年中国经济周期研讨会论文———中国经济周期研究报告。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

[578]吉云。企业家活动、创新激励与经济周期[C]。见:2005年中国经济周期研讨会论文———中国经济周期研究报告。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

[579]孙寿涛,丁为民。“硬果夹”理论对传统经济周期理论的超越[C]。见:2005年中国经济周期研讨会论文———中国经济周期研究报告。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

[580]陈昆亭、龚六堂。经济周期理论的发展综述[C]。见:2005年中国经济周期研讨会论文———中国经济周期研究报告。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

[581]宋玉华,吴聃。从 I-RBC框架到WBC理论[C]。见:2005年中国经济周期研讨会论文———中国经济周期研究报告。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

[582]杜敏杰,刘霞辉。人民币升值与地产价格变化[C]。见:2005年中国经济周期研讨会论文———中国经济周期研究报告。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

[583]陈磊。中国经济周期的基本特征与投资周期模型研究[C]。见:2005年中国经济周期研讨会论文———中国经济周期研究报告。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

[584]刘梅英,方英,李元生。中国国民经济若干指标的季节波动分析[C]。见:2005年中国经济周期研讨会论文———中国经济周期研究报告。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

[585]林致远,龚敏。中国财经政策的取向及其调整[C]。见:2005年中国经济周期研讨会论文———中国经济周期研究报告。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

[586]李斌,王小龙。体制转轨、景气循环与当前宏观经济运行[C]。见:2005年中国经济周期研讨会 论文———中国经济周期研究报告。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

[587]王金明,高铁梅。我国经济周期波动共变性和非对称性分析[C]。见:2005年中国经济周期研讨 会论文———中国经济周期研究报告。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

[588]张立群。中国经济周期微波化的成因及趋势探讨[C]。见:2005年中国经济周期研讨会论文———中国经济周期研究报告。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

[589]应宜逊,林奇。我国经济周期的特点与宏观调控改进思路[C]。见:2005年中国经济周期研讨会论文———中国经济周期研究报告。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

[590]谭旭东。货币政策时间不一致性与我国宏观调控[C]。见:2005年中国经济周期研讨会论文———中国经济周期研究报告。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

[591]卢中原,李健伟。我国投资率和消费率的演变特征及其与经济波动的关系[C]。见:2005 年中国经济周期研讨会论文———中国经济周期研究报告。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

[592]龚敏。扩大内需中的货币政策效应[C]。见:2005年中国经济周期研讨会论文———中国经济周期研究报告。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

[593]汪利娜。房地产周期波动与货币政策[C]。见:2005年中国经济周期研讨会论文———中国经济周期研究报告。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

[594]王健,王红梅。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周期论[C]。见:2005年中国经济周期研讨会论文———中国经济周期研究报告。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

[595]杜辉。见证中经济周期波动研究历程———纪念枟经济研究枠创刊50周年[J]。经济研究,2005(7)。

著作部分

[1]薛暮桥。社会主义经济理论问题[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

[2]薛暮桥。中国社会主义经济问题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

[3]许涤新。论社会主义的生产、流通与分配———读枟资本论枠笔记。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

[4]刘国光。社会主义再生产问题[M]。上海:三联书店,1980 。

[5]董文泉。数量化理论及其应用[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79 。

[6]张尧庭,方开泰。多元统计分析引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2 。

[7]安鸿志。时间序列的分析与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3 。

[8]邹至庄。动态经济系统的分析与控制[M]。友谊出版社,1983 。

[9]张守一。经济数量学基础知识[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 。

[10]梁小民。西方经济学导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4 。

[11]邹致庄。中国经济[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84 。

[12]刘鸿儒。漫谈中央银行和货币政策[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1986 。

[13]乌家培,张守一。经济模型在国民经济管理中的作用[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87 。

[14]栗树和等。中国经济波动与增长(1949———1986)[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 。

[15]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所。中国的经济波动[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 。

[16]陈兆国。时间序列及其谱分析[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8 。

[17]沈学民,孙刚译。商情预测与经济周期[M]。长春:吉林大出版社,1988 。

[18]施仁杰。时间序列分析与引论[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88 。

[19]杨位钦,顾岚。时间序列分析与动态数据建模[M]。北京:北京工业学院出版社,1988 。

[20]邹至庄,郑宗成等译。经济计量学[M]。北京:中国友谊出版社,1988 。

[21]周光亚。多元统计方法[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1988 。

[22]刘树成。中国经济的周期波动[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89 。

[23]姜诗章等。经济计量学教程[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1989 。

[24]刘树成。中国经济的周期波动[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89 。

[25]毕大川,刘树成主编。经济周期与预警系统[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0 。

[26]刘树成。中国经济周期波动研讨述评[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1990 。

[27]卢侃等译。混沌动力学[M]。上海:上海翻译出版公司,1990 。

[28]樊纲。美国“全国经济研究局”简介。经济蓝皮书[M]。1991 。

[29]张守一,刘树成。中国宏观经济定量分析[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1 。

[30]林叶。中国经济增长论[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1 。

[31]高峰。资本积累理论与现代资本主义———理论和实证[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1 。

[32]刘国光,李京文,刘树成。1992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 。

[33]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91 。

[34]厉以宁。中国宏观经济的实证分析[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 。

[35]陈勇民等译。宏观经济学———理论、运行和政策[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2 。

[36]刘树成等译。宏观经济学(高级教程)[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2 。

[37]董文泉等译。计量经济分析的基础与应用[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1992 。

[38]薛敬孝。资本主义经济周期———理论与预测[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2 。

[39]刘国光,李京文,刘树成。1993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 。

[40]陈东琪。强波经济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 。

[41]薛敬孝,王毅。资本主义经济周期———理论与预测[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2 。

[42]杜辉。中国:双重转换中的波动趋势[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 。

[43]卢建。中国经济周期实证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2 。

[44]朱军,王长胜。经济景气分析预警系统的理论方法[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1993 。

[45]方开泰,张尧庭。广义多元分析[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3 。

[46]陈宝森。美国经济周期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3 。

[47]钱纳里。工业化和经济增长的比较研究[M]。中译本。上海:上海三联出版社,1993 。

[48]陈宝森。美国经济周期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3 。

[49]刘国光,李京文,刘树成。1994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 。

[50]郭克莎。中国:改革中的经济增长与结构变动[M]。上海:三联书店,1993 。

[51]陈宝森。美国经济周期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3 。

[52]国家统计局。美国经济周期研究。北京:商务印书馆,1993 。

[53]王晓波等编著。经济周期与预警研究———理论、方法、应用[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1994 。

[54]刘国光,李京文,刘树成等。1995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 。

[55]顾岚。时间序列分析在经济中的应用[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94 。

[56]王小波。经济周期与预警研究———理论、方法、研究[M]。冶金出版社,1994 。

[57]刘正运等译。景气一百题[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1994 。

[58]王慧炯等译。宏观经济决策导向———至总统备忘录[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1994 。

[59]毕吉耀。中国宏观经济计量模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 。

[60]王小波,顾岚等人编著。经济周期与预警研究———理论、方法、应用[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1994 。

[61]孙自铎。市场进程中的农业调控与市场发育[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94 。

[62]胡鞍钢。中国经济波动报告[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4 。

[63]林毅夫等。中国的奇迹:发展战略与经济改革[M]。上海:三联书店和上海人民出版,1994 。

[64]樊纲主笔。公有制宏观经济理论大纲[M]。上海:三联书店和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 。

[65]刘国光,李京文,刘树成等。1996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 。

[66]孙可娜。中国经济周期波动问题研究[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5 。

[67]厉以宁等主编。中国经济增长与波动[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1995 。

[68]丁冰主编。现代西方经济学说[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5 。

[69]傅殷才主编。凯恩斯主义经济学[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5 。

[70]李京文,吕政,刘树成等。走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1995 。

[71]沈利生。中国经济波动和宏观调控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5 。

[72]萧灼基主编。中国经济热点透视[M]。北京: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1995 。

[73]沈利生。中国经济波动和宏观调控[M]。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 。

[74]张塞主编。中国经济波动研究[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95 。

[75]张守一,葛新权。中国宏观经济:理论。模型。预测[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5 。

[76]袁志刚。中国宏观经济运行及调控[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1995 。

[77]戴园晨。中国市场经济———宏观经济运行过程与管理新论[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5 。

[78]沈利生。中国经济波动和宏观调控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5 。

[79]张塞主编。中国经济波动研究[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95 。

[80]刘国光,李京文,刘树成等。1997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 。

[81]刘树成。中国经济周期波动的新阶段[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1996 。

[82]刘国光。中国经济蓝皮书———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1-1997 。

[83]方松英译。现代经济周期理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

[84]顾岚等译。时间序列分析预测与控制[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97 。

[85]邱东等译。金融与经济周期预测[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97 。

[86]张守一。跨世纪的数量经济学[M]。北京:社会科技文献出版社,1998 。

[87]王洛林。经济周期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 。

[88]董文泉,高铁梅,姜诗章等。经济周期波动的分析与预警方法[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1998 。

[89]萧灼基主编。中国金融分析与预测(1995~1996)[M]。北京: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1996 。

[90]杜辉。中国:“生长型”景气循环[M]。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1996 。

[91]刘树成。中国经济周期波动的新阶段[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1996 。

[92]高鸿业主编。西方经济学[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6 。

[93]刘国光,李京文,刘树成等。1999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

[94]王洛林。经济周期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 。

[95]董文泉,高铁梅,姜诗章等。经济周期波动的分析与预警方法[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1998 。

[96]王洛林主编。经济周期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 。

[97]王志伟。中国经济周期及其理论的比较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 。

[98]杨小凯。经济学原理[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

[99]董文泉,高铁梅等。经济周期波动的分析与预测方法[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1998 。

[100]韩志国等主编。中国改革与发展的制度效应(上/下)[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 。

[101]王志伟。中国经济周期及其理论的比较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 。

[102]应宜逊。稳定货币的理论与实践[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1998 。

[103]张立群。买方市场条件下的经济运行和宏观调控[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1999 。

[104]陈乃道主编。聚焦中国经济:中国经济———新一轮经济周期展望[M]。北京:改革出版社,1999 。

[105]刘树成。繁荣与稳定———中国经济波动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

[106]金鑫著。中国问题报告[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杜,2000 。

[107]刘树成。繁荣与稳定———中国经济波动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 。

[108]胡永刚。当代西方经济周期理论[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 。

[109]杜辉。产业转型与断层危机[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2 。

[110]刘恒。当代中国经济周期波动及形成机理研究[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 。

[111]易纲,林明。理解中国经济增长[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2003 。

[112]盛洪主编。现代制度经济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杜,2003 。

[113]裴平,熊鹏。美国20世纪90年代的经济政策[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3 。

[114]黄险峰。真实经济周期理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

[115]伍海华。经济增长、波动与调整[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 。

[116]刘树成。繁荣与稳定 II[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

[117]刘树成。中国经济周期研究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

§§附录二 国外经济周期研究部分著述索引

[1]亚当·斯密。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北京:商务印书馆。1962政治经济学概论。北京。商务印书馆,1963 。

[2]哈卜勒。繁荣与萧条。中译本。北京:商务印书馆,1963 。

[3]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译本。北京:商务印书馆,1963 。

[4]萨缪尔森。经济学。中译本。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

[5]库兹涅茨。各国的经济增长———总产值和生产结构。中译本。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 。

[6]MichaelP 。Niemira,Philip A 。Klein 。邱东等译。金融与经济周期预测。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98 。

[7]保罗·A·萨谬尔森,威廉· D·诺德豪斯。经济学。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1991 。

[8]H·钱纳里。工业化和经济增长的比较研究。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88 。

[9]小罗伯特· E 卢卡斯。经济周期理论研究。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

[10]菲特,里斯。美国经济史。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1 。

[11]B·R·米切尔编。帕尔格雷夫世界历史统计·美洲卷(1750~1993年)。第4版。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 。

[12]余志森主编。美国通史·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

[13]霍华德·谢尔曼著。停滞膨胀———激进派的失业和通货膨胀理论厉以平、厉放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 。

[14]罗伯特·巴罗,哈维尔·萨拉伊马丁著。经济增长。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 。

[15]多恩布什,费希尔著。宏观经济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

[16]布兰查德、费希尔。宏观经济学。高级教程。中译本。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2 。

[17]柯廷顿。开放经济非均衡宏观经济学。中译本。上海译文出版社,1992 。

[18]马加什。现代非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译本。北京:商务印书馆,1992 。

[19]萨缪尔森,诺德豪斯。经济学。中译本。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1992 。

[20]加比希,洛仑兹。经济周期理论———方法和概念通论。中译本。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3 。

[21]世界银行。2020年中国经济。中国财政经济出版杜,1998 。

[22]约瑟夫·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

[23]戴维·罗默。高级宏观经济学。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

[24]世界银行。2020 年中国经济。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8 。

[25]科尔内。短缺经济学。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86 。

[26]科尔内。矛盾与困境。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87 。

[27]萨伊。政治经济学概论。北京:商务印书馆,1963 。

[28]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 。

[29]约瑟夫·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 。

[30]米尔顿·弗里德曼。货币数量论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 。

[31]大卫·格林纳韦主编。宏观经济学前沿问题。北京:中国税务出版社,2001 。

[32]世界银行。中国:推动公平的经济增长。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

[33]曼昆。宏观经济学。北京:中国人民人学出版社,2000 。

[34]罗伯特·巴罗,哈维尔·萨拉伊马丁。经济增长。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 。

[35]多恩布什,费希尔。宏观经济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

[36]布兰查德,费希尔著。宏观经济学。刘树成等译。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 。

[37]德雷泽著。宏观经济学中的政治经济学。杜两省等译。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 。

[38]范·杜因。经济长波与创新。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3 。

[39]H·钱纳里。工业化和经济增长的比较研究。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88 。

[40]怀特若。货币制度理论。李扬等译。北京:中国人民人学出版社,2004 。

[41]小罗伯特·E·卢卡斯。经济周期理论研究。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

[42]罗纳德·麦金农。东南亚经济周期与汇率安排。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 。

[43]A·诺夫。可行社会主义经济学。伦敦:1983 。第222页。经济学报[匈]第21卷(1978)第243~260页。

[44]A·舒茨。匈牙利经济投资波动的原因。东欧经济。1984 。

[45]S·哈维娜。社会主义经济危机和周期的幻觉。Ekonomi Ceekie nauki 。第58-66页。

[46]A·诺特金。增长率和社会主义再生产比例。经济学报1960 。13(2)第229-255页。1961莫斯科出版。

[47]戈德曼。某些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增长率的波动和趋势。计划经济。挪威。1964 。04第88-98页。

[48]K ·库巴。增长。产出结构和管理体制之间的关系。Zborn ik radova cehoslobackin ekonomista 。贝尔格莱德。1965 。

[49]鲍尔。计划经济中的投资周期。经济学报[匈],1978,21 。

[50]舒茨。东欧经济学。[匈]第14卷第2期1975~1976 。

[51]J·奥列维拉。集体主义经济中的增长周期。Kyklos 1960,13(2)。

[52]Alexander Bajt 。欧洲社会主义经济中的投资周期。(南)经济文献。卢布尔雅那大学。1971 。03 。

[53]T·鲍尔。计划经济中的投资周期。经济学报[匈],1978,21 。

[54]J·戈德曼,J·弗莱西克。捷克的经济增长。计划经济的波动和趋势。计划经济学。(挪威)。1966 。06第2期。

[55]沙旺斯。社会主义经济中的调整、周期与危机。巴黎:社会科学研究院出版社,1987 。

[56]萨缪尔森。经济学。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 。

[57]板元庆行,石黑真木夫,北川源四郎。情报量统计学。日本共立出版社,1982 。

[58]马场正雄,杉浦一平。景气变动的分析与预测。日本大阪经济学部社会经济研究所研究丛书第十六分册第3章。1961 。

[59]金森久雄。景气入门预测。日本经济新闻社出版社,1977 。

[60]浜沙敬郎。宏观经济计划中的预测方法及其功能[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1990(6)。

[61]花田实。依据商情调查数据的景气观测 景气预测入门。日本经济新闻社,1997 。

[62]谷崎久志。状态空间模型在经济学中的应用。日本评论社,1993 。

[63]田园昭四。景气变动与日本经济。东洋经济新报社,1984 。

[64]阿布喜三。季节变动调整法 研究系列第22号。日本经济企划厅经济研究所,1999 。

[65]IMF,1983,1993,1996,International Financial Statistics Yearbook 。

[66]IMF,2002 。World Economic Outlook 。 September 。

[67]保罗·肯尼迪。大国兴衰。北京:求是出版社,1988 。

[68]米什金。货币金融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

[69]大日康史。日本 S - W 景气指数的开发。见:经济学论丛。 1992 。

[70]爱德华·夏皮罗。宏观经济分析。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 。

同类推荐
  • 全球大趋势2:被债务挟持的世界经济

    全球大趋势2:被债务挟持的世界经济

    在美国两轮量化宽松和中国4万亿的刺激下,人们普遍预期世界经济将如期复苏。但正如米塞斯所说:“信用扩张确实能导致一时的繁荣,但这种繁荣迟早会归于破灭,导致新一轮的萧条。”世界经济衰退的阴影于2011年年中再次橫扫全球。引发这次恐慌的是再度出现的类似于2008年秋季的违约危机,只不过上次麻烦的制造者是那些金鬲机构,而这一次则是政府债务。 更为麻烦和棘手的是,世界逐渐“老”去,创造财富的人将越来越少,但需要赡养的人口却越来越多。当前的债务问题只能曰益恶化,世界经济被债务挟持……
  • 用工业的理念谋划农业

    用工业的理念谋划农业

    本书为作者多年从事农业经济理论与发展研究探索的所思、所想经系统整理后形成的文集。
  • 区域经济开放与发展评论(第三辑)

    区域经济开放与发展评论(第三辑)

    本辑《区域经济开放与发展评论》在前两辑的基础上继续构建区域经济学术之塔,涉猎更加广泛,在这丹桂飘香的金秋伴随着新中国成立60周年的浓浓喜意结出了累累硕果。本辑研究主要包括以下主题:产业转型升级、对外直接投资、区域开放模式和区域金融创新。
  • 我国企业职工参与法律制度的系统分析

    我国企业职工参与法律制度的系统分析

    本书从企业产权制度的视角研究职工参与制度,通过对我国职工参与制度所依赖的产权制度的分析,提出了建立现代产权制度是完善职工参与制度的必要条件。
  • 外商直接投资与中国配套产业链升级问题研究

    外商直接投资与中国配套产业链升级问题研究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世界经济发展中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经济全球化的加速推进。经济全球化无疑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最显著的特征,也是世界经济发展不可逆转的潮流。经济全球化已经从最初的贸易的全球化,发展到资本的全球化,进而到人力和技术的全球化。经济全球化加速了要素资源在各国之间的流动,促使资源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优化配置。
热门推荐
  • 流星雨的寻爱之旅

    流星雨的寻爱之旅

    知道吗?愿意用真心来守护的感情,流星雨也会出来作证哦!——————“哇!那是……那是双子座流星雨!你们怎么知道今天会有啊!谢谢谢谢!”林沫对萧一信和舒芝晴兴奋地说。“我们不知道,但是他知道!”舒芝晴回答了林沫的问题后,又指了指林沫背后。林沫转过身去,眼眶瞬间变红了,指着他说:“我告诉你!以后不要再消失在我的视线!”“保证!”他回答。——————从16岁到如今20岁,陪过对方走过最美好的一段年华。
  • 大话中国人:感悟人性与道德

    大话中国人:感悟人性与道德

    触摸中国人的文化,剖析中国人的性格,透视中国人的劣根性,大话中国人的世道人心。中国人喜欢吹牛,中国人喜欢较真,中国人有着“难于言表的温情”……本书以诙谐幽默的笔调来调侃中国人的文化、性格以及中国人的劣根性。
  • 武练飞仙

    武练飞仙

    这是一个百族林立,诸圣争霸的世界!这是一个人人向往仙道的世界!修行者,炼精化气,肉身成神,打破苍穹,长生不死!李易一个天生筋脉堵塞的人,误入上古禁忌之地,饮得神泉,传法青铜鼎,不修灵身修神魂,至此无敌天下,只手遮天。ps:提供一个读者群,113513200,喜欢的朋友加进来吧!
  • 男色妖娆之太后的完美逆袭

    男色妖娆之太后的完美逆袭

    冷玖一豪门世家的大小姐,内心冷血无情,外表却妖娆妩媚,视男人如玩物,被人算计葬身大海,再次醒来,她穿越成了凤御王朝最年轻的太后,美貌无双却心如蛇蝎,毒死嫔妃,诛杀皇子,手段残忍血腥,令人发指!旧情人新帝对她恨之入骨?不但要将她打入冷宫还敢扇她耳光?朝臣恨不得将她凌迟正法?后宫嫔妃个个伪善恶毒?妖娆一笑,老虎不发威,你当我是摆设啊?从此太后强悍出世,后宫再也不得安宁!没事勾搭勾搭皇叔,再调戏调戏丞相,闲来无事找个包子捏捏,然后坐看一堆嫔妃你争我斗,日子过得如斯的滋润,只是这一个个脱光光求负责的家伙是怎么回事?
  • 养尸为祸

    养尸为祸

    刚出生就被丢弃在‘尸城’之称的乱坟岗,也许是我命不该绝,恰恰一位归来的老人路经此地,就把我捡了回去。离开村子的我,因为一个梦境和牵挂,再次返回,噩运开始降临,因果开始循环,本该非命的我,却被西域神婆在体内下了蛇蛊……神秘的乱坟岗、齐云山下消失的庙宇、厉鬼孤魂的哭嚎、千百年不朽的死尸,以及置我于死地身怀异术的神秘高人……一场死亡便是一个新的开端,歃血的征途,停不下的脚步;且看,巫族传人和西域神婆为我开辟的另类人生!
  • 总裁的六年宠物

    总裁的六年宠物

    新年夜,多热闹的日子。可惜男人只是回来的一下。匆忙的要了我,然后提着包消失在我装扮的温暖的家里。心刹那间恍如脚下的地板一样冰凉。家?这里能算一个家吗?或许这又是我一厢情愿了。我既不是男人的妻子也不是男人的正式女友。我是一个卑微的宠物,一个依靠他而活的宠物。我在他眼中到底是什么?我不知道.男人回来的时间永远匆忙的就像一个过客。那脚步中丝毫没有一丝爱意的感觉.让我一天比一天绝望,沉默.
  •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

    现代中、小学生不能只局限于校园和课本,应该广开视野,广长见识,广泛了解博大的世界和社会,不断增加丰富的现代社会知识和世界信息,才有所精神准备,才能迅速地长大,将来才能够自由地翱翔于世界蓝天。否则,我们将永远是妈妈怀抱中的乖宝宝,将永远是温室里面的豆芽菜,那么,我们将怎样走向社会、走向世界呢?
  • 药征续编

    药征续编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都市极品系统

    都市极品系统

    身为孤儿的王默一直幻想自己什么时候可以得到想游戏里角色一样的大杀器,纵横天下,大杀四方。想什么就来什么,真实游戏系统帮你完成心愿,自此任务发布。想要技能?给你!想要武器?给你!想要金钱?给你!想要美女?给你!只要完成任务,只有想不到,没有真实游戏系统给不了!
  • 潇湘稚子

    潇湘稚子

    理想与现实的脱轨,社会的复杂性与学生的单纯性,它们之间的猛烈碰撞又会激出怎样的火花?在生存与发展面前,又该做出如何的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