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790900000008

第8章 一个好奇的小男孩

如果你希望成功,就以恒心为良友,以经验为参谋,以谨慎为兄弟吧。

——爱迪生

爱迪生所生活的时代正好度过了现代美国形成的全部时期。这也是美利坚合众国及欧洲技术力量高速发展的时期,历史给爱迪生提供了绝好的机会。

在美国北部与加拿大交界的地方是一片湖泊纵连之地,放眼望去,浩渺无限的湖面波光闪闪;大地广袤无边、连绵不断,向西延伸而去。在伊利湖边有个叫米兰的小镇,依山傍水,森林茂密,称得上是景色秀丽的好地方。

就在这个小镇上,住着一个做房屋顶板生意的人,名叫萨缪尔·爱迪生。

他家中已有了四个孩子,加上妻子南希共六口人,靠着萨缪尔·爱迪生的勤劳和妻子的节俭,一家人过着朴实平静的生活。

1847年2月11日,整个伊利湖和米兰镇一带刮起了大风,大雪纷飞,封锁了道路、交通,狂风卷着雪花漫天飞舞,把整个世界装扮得一片银白。米兰镇上的萨缪尔家第五个孩子已到临产之时。萨缪尔·爱迪生焦急而期待地望着外面越来越大的风雪,看着那欲把整个世界都完全改变的雪的气势,自言自语道:“这场雪真是来得太迅猛了,我的第五个孩子也将降生了,他(她)应该像这风雪一样给这个世界留下印记。”

夜幕降临了,雪仍在不停地下着,好像预示着什么,天却愈来愈寒冷了,远处传来了蒸汽轮船的一声长鸣,人们都躲进房屋,逃避这难耐的寒冷。家家都熄了灯,人们躺在床上聆听着呼啸的寒风。

但是萨缪尔家的窗户,还在闪动着微弱的亮光,随着医生的匆匆到来,不一会儿,一个小男孩平安地降生了。爸爸妈妈暂时给他起名叫托马斯·阿尔瓦。

托马斯是爱迪生家族中有过卓越功勋的曾祖父的名字,阿尔瓦则是伊利湖上最出名的船长,姓为爱迪生,所以,后来这个小男孩的全名即托马斯·阿尔瓦·爱迪生。可见,爱迪生的父母对他寄托着深厚的希望。

其实,小爱迪生是母亲的第七个孩子,在他之前已经病死了两个孩子,所以母亲对他比任何孩子都疼爱,并且特别精心地抚养他。

小爱迪生长着一头金色的头发和一双灰色的眼睛,人人都夸这孩子长得秀气。只是有一点美中不足:身子骨儿出奇的单薄,看上去弱不禁风,娇嫩得厉害。还有一点,孩子的脑袋也出奇的大,接生的大夫怔了半天,才不知不觉地说:“很可能,这孩子没出娘胎就得上了脑炎症!”

医生的“诊断”,好似一把锋利的尖刀,捅在母亲的心上。她噙着眼泪,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把这个孩子抚养成人。”

刚开始时,日子确实叫人难熬,小爱迪生时常闹病。刚出生的孩子,又不会说,只是一个劲哇哇地哭。母亲南希为了他不知担了多少惊,受了多少怕。母亲越看爱迪生的瘦条小脸就越放心不下。

可是,小爱迪生稍稍长大一些之后,却变成了一个身体健壮、精神头十足的孩子,他不仅不迟钝,而且非常活泼、淘气。

当时的米兰虽是个小镇,却是个很热闹的地方。那里有条连接伊利湖的大运河,装满木材、粮食的船只驶往外地,再把外地的一些工业品运回镇上来。

运河两旁有加工木材的木材厂、加工小麦的面粉厂、还有造船厂等等各种工厂。

小爱迪生就喜欢在外边游玩。常趁妈妈不留神,他就从后园子走下山岗,跑到河堤上。

运河上行驶着带屋盖的船、张上了帆的船以及其他各式各样的船,小爱迪生对各式各样的船都充满了好奇心,每当运河上有船通过,小爱迪生就沿着河边的小道,拼命地追赶,且边跑边喊,又蹦又跳。

在河岸上干活的人们看着活泼的小爱迪生经常提醒着:“那样不要命地跑可危险哪!”可小爱迪生就像没听到一样,继续地跑着。

一天,运河里驶来一艘崭新的汽轮,鲜艳的颜色格外引人注目,小爱迪生跟着船欢呼雀跃地跑着,大人们也都停止了干活看着慢慢驶过的汽轮。

汽轮渐渐驶远了,小爱迪生仍恋恋不舍地追着,忽然不小心“扑通”一声掉进了运河。

惊慌的大人们赶来,把小爱迪生救上了岸,连连安抚着说:“别怕,别怕!”

谁料,小小的爱迪生,不仅没吓哭,反而第一句话就问大人:

“你们说,为什么我掉进水里漂不起来,那船怎么就能在水面上漂呢?”

大人们目瞪口呆,他们不仅回答不了小爱迪生的“为什么”,而且觉得这个孩子真是奇怪,这时候还想着问这问那。

妈妈看到小爱迪生浑身湿淋淋地跑回家,便猜到了发生的事情,气得又拿出了藏在挂钟后边的柳条鞭。

这次,妈妈用柳条鞭子狠狠地打了小爱迪生的屁股,教训他不要再到危险的地方去玩。可小爱迪生一面应承着妈妈,一面却在算计着一会去哪儿玩。刚刚被妈妈教训完,一转身的工夫,他又偷偷地溜出家门,向运河那边跑去。

在小爱迪生的脑袋里,装满了无数个为什么,对什么他都充满了好奇心,他不光对各式各样的船感兴趣,对运河两岸的任何东西,他看了都觉得非常新奇。

小镇上有个面粉厂,面粉厂那个能升能降的用来运小麦的升降机,又引起了小爱迪生的好奇:“这是干什么用的呢?为什么它又能升又能降呢?”

接连几天,小爱迪生都来看这个奇怪的家伙。一天,他趁旁边没人,爬上了升降机。过了一会,升降机开始向上升起,小爱迪生乐得手舞足蹈。这时,一群工人走了过来,小爱迪生害怕大人们告诉妈妈,急忙从已开得很高的升降机上“砰”地跳了下来。小爱迪生的身子“噗哧”一下子插进了下面的小麦堆里。

如果下面不是存放着小麦,如果不是大人们赶来,那就糟了。大人们边往外拽小爱迪生边训斥他:“这会憋死你的!”可刚喘过一口气的小爱迪生却先问:“叔叔,为什么这玩意会升起来呢?”

“嚯,这可真是个奇怪的小家伙!怎么满脑袋为什么?”大人们都忘了斥责他,只是觉得他真是有些奇怪了。

“是什么原因呢?”“为什么?”不论看到什么或听到什么,小爱迪生总是要这样发问,他的这种习惯,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明显。

附近的人们都认识小爱迪生,他们都被小爱迪生问过“为什么”,而且尽是些稀奇古怪的问题,所以人们都认为小爱迪生的头脑有点怪。

小爱迪生4岁那一年,加利福尼亚州掀起了淘金热,人们一群群、一伙伙打他家门口路过,梦想着到金矿上去谋求美满的生活。

几乎所有市镇的青壮年都跑光了,成百上千的士兵开了小差。许多船长和水手都抛下了自己生存的活计去淘金,让那些船只留在港口任凭风吹雨打。几个月后,消息传到了美国的东部,整个美国又像着了魔一样,成千上万的人抛弃了本行本业,从水路和陆路奔赴加利福尼亚。

米兰镇是他们中途经过的地方,接踵而来的大篷马车队,来到米兰镇照例都要住一宿。

小爱迪生的家旁边也搭起了帐篷。

通往西部的路上车水马龙。许多人是单独行动,但人流之中更常见的是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的家庭。为了避免印第安人的袭击,他们往往同时出发,同时住宿。

看惯了美国西部片的人只要一听到“西部”这个词,脑海里就会浮现出许多欢快的幻影来:脸上涂着油彩的印第安人手提长矛,身背长弓,在无边无际的草原上纵马奔驰,被他们追赶的大批野牛仓皇而逃,把整个草原震得隆隆作响;穿着艳丽服装的姑娘一边拉着手摇风琴,一边唱着野味十足的民谣;百发百中的牛仔神枪手与作恶多端的歹徒在丛林里激战——他们都在西部骄阳照耀的晴空下纵情欢乐。西部边疆的确是一片肥沃的土地。种种传说越发煽起了人们的贪心,他们决心到那“美丽的草原”、“最大的林场”、“最肥沃的土地”、“遍地黄金”的地方去闯荡。

小爱迪生在家坐不住了,他溜出家门看着那一个接着一个排成一行的马车。

大篷车队支起了帐篷准备在米兰过夜了。吃过晚饭后,这些人围着火开始热闹地唱起了歌。

“叔叔,你们是从哪儿来呀?”小爱迪生问。

“是从新泽西呀。”

“往哪儿去呀?”

“加利福尼亚。”

“去做什么?”

“采金子。”

“怎么采呀?”

“在那里呀,据说只要翻一翻地,大金块儿就叽里咕噜地出来了。那里的土地非常肥沃,只要把种子撒到地上就可以稳获丰收,那儿的飞禽走兽是如此之多,只要摇摇树干,就会从树上掉下一只只的野火鸡。”

叔叔一讲起这些,仿佛忘记了旅途的疲劳,两眼放出希望的光。

大篷车队的人们,抱着成为财主的梦想,到从未见过的新的土地去了,马车排成了一行,向着西边进发,在望不到尽头的遥远的道路上渐渐消失了。

“金子是什么样的?”爱迪生自言自语地嘀咕着。他想不明白金子具有这么大的魔力吸引着人们奔向它。

小爱迪生在家坐不住了,总是溜出家门跑到马车旁观察各式各样的马车,瞧着络绎不绝的人流,高兴得什么似的。

他东跳跳、西跑跑跟在人家屁股后头,“你们上哪儿?”“加利福尼亚在什么地方?”叽叽喳喳,问个不休。

这孩子就是这么个习性。他跟上面的哥哥姐姐不同,老爱问,看见不明白的事情就问。问了就想,转着眼珠儿想。平日在家,他也是见啥问啥,从不轻易放过。

爸爸萨缪尔时常被他打破沙锅问到底弄得张口结舌,答不上来,只好拍拍孩子脑袋瓜儿说:“去去,去问妈妈去!”妈妈南希从前当过小学教师,修养比较好,总是借此机会,循循善诱地开导孩子,把道理讲给小爱迪生听。

现在小爱迪生又有了新的发现:米兰镇有船呀、运河呀,各式各样的工厂呀,许多使他感到不可理解的事。现在他从那些去淘金的叔叔口中知道了从这儿往东或往西,还有一望无际的土地,那些地方有许许多多的村镇和陌生的人。

“那些远远的不知名的村镇在哪呢?那里新奇的事,一定很多很多……”

小爱迪生总是这样充满着希望地想着。

小爱迪生的好奇心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越来越盛。不久,只向别人询问已经不能满足自己的要求了。什么事他都想自己亲自去试试。

一天,他发现篱笆上有个野蜂窝。“为什么野蜂都往那里钻呢?”他想看看里面的奥秘,就找来一根树枝去捅,结果整窝的野蜂扑了过来,把小爱迪生蜇得满脸红肿,眼睛都睁不开了。妈妈既心疼又生气,在为他擦药的同时,不得不反复叮咛他“别再淘气了”。

小爱迪生这边伤还没好,又开始惦记运河里的船了。他想:“船能在水上漂,是因为它是木头做的。”于是,他偷偷地搬来一根大木头,把它扔到河里,木头在水上漂着。小爱迪生想:“我骑在木头上,就像人们坐在船上一样也不会沉下去的。”

木头在水上咕噜噜地打转转,小爱迪生不顾一切地趴在了木头上,木头带着小爱迪生顺流而下。岸上的人们看到小爱迪生被水冲走,大声喊起来,在河岸边造船的师傅们好不容易才把他拖上了岸。

小爱迪生回到家,自然又被妈妈用柳条鞭子打了屁股。可是小爱迪生心里却想着:“噢!原来人骑在木头上也不会沉下去。”

年仅四五岁的小爱迪生就是这样,对什么都充满着好奇,什么都想问个明白,而正是这种强烈的兴趣和好奇心,成了爱迪生一生事业成功的重要因素。

小爱迪生6岁了,出生时的瘦弱已经不见了。妈妈不再担心他的健康,却越来越担心小爱迪生惹出什么事,出什么意外。

这一段时间,小爱迪生又对火着了迷,看着扑闪的灯火,他会问:“妈妈,为什么点着火,灯就会亮呢?”看到妈妈烧火做饭就又问:“妈妈,为什么点着火饭就会做熟呢?”妈妈给他讲了一些火的作用,小爱迪生还是没满足。他想:“妈妈说火的威力很大,到底有多大呢?”

在小爱迪生家的右侧,有几间用木板搭起的牲口棚。为了试验“火的威力”,他点着了父亲的牲口棚,眨眼之间,浓烟滚滚,火焰冲天。他父亲和邻居慌忙赶来救火,在一片慌乱中,小爱迪生却躲在一旁观看:火到底有多大威力。不一会的工夫,这几间草木结构的牲口棚就化为了灰烬。这下在爱迪生小小的心灵里可留下烙印了:原来火的威力竟有那么大,它可以在顷刻之间让偌大的房子变没了。

小爱迪生越来越热衷于做一些让人们看来不可理解的怪事。

一天,小爱迪生像发现了多大的稀罕事儿似的,一溜烟跑来问:“妈妈,那只鸡把蛋放在屁股底下干什么呀?”

妈妈笑眯眯地说:“那是在孵小鸡。”

“什么叫孵小鸡?”

“孵小鸡就是让鸡娃娃从蛋壳里钻出来。那些像毛绒球儿一样的鸡娃娃,全是它们的妈妈用自个儿的身体孵出来的。”

孩子似懂非懂地点点头说:“把鸡蛋暖和暖和,小鸡就跑出来了呀?”

一天早饭以后,小爱迪生突然失踪了,到晌午还不见他的影子。母亲担心他别再闯什么祸,四下寻找也没找到。到了晚上父亲回来了,小爱迪生仍不见踪影,这下家里可着了慌,分头四下寻找。

父亲来到小仓库,发现小爱迪生正趴在干草堆上一动不动。父亲急忙问:“你怎么了?”

“嘘!”小爱迪生悄声说:“我正在孵小鸡呢!”

“啊,哈哈哈……”爸爸放声大笑。小爱迪生为亲自试一试小鸡是怎样孵出来的,居然饿着肚子,从早到晚整整“孵”了一天。父亲觉得这孩子和别的孩子真不一样,真不知道是赞扬他好,还是批评好。

小爱迪生干的怪事还不只是“孵”小鸡。他还从木材厂要来小碎木板,把它铺在路上,或把小木板块搭起来做成桥。雨水一次次把他铺的“路”和搭的“桥”冲毁,可小爱迪生没有灰心,仍旧一次次地铺,一次次地搭,一次比一次好。

小爱迪生在渐渐地长大,已经7岁了。曾经热闹的米兰小镇却一天天地萧条起来。

1783年,美利坚合众国宣告独立时,西部边界是密西西比河。人的欲望是无穷的,政府感到土地似乎太狭窄了。于是逐渐向西部扩张领土,到了1867年,最后一次在俄国购得了阿拉斯加。在美国向西部扩张领土的过程中,资本家们随之就跟过来了。

1854年,米兰小镇所傍倚的伊利湖沿岸也要修铁路了。

土生土长的大财主们接受不了什么新鲜的铁路,他们迷信那条曾给他们带来无穷财富的运河,他们津津乐道着自己拥有多少船只、多少粮食,他们联合起来,坚决反对修铁路。一些老人们也反对修铁路,他们说:“我们费了许多钱修了运河,咱们这儿不需要铁路。”

那家铁路公司没有办法,只好绕开米兰镇建了铁路。不久,铁路通车了,别的镇上因为修了铁路,很快成了运小麦、木材的中心。边远地区的人们赶着马车,拉着小麦、木材,送到通铁路的镇上,呼啸的火车马上运走了他们的东西,而后又运回了他们所需的工业品。

一时间,火车成了人们的话题,有见识的人们马上搬家了,把家搬到铁路沿线上。这时期正是美国向西部扩张领土的时期,因此,迅速不断地向西修着铁路。到铁路沿线安家落户的人与日俱增,形成了一个个新的城镇、新的工厂。

米兰镇犹如凋谢的花一样被人们冷落了。人们不需要运河和船只了。工厂中也出现了停工的现象。

有一天,小爱迪生来到镇上,昔日热闹的运河已没有了船只,昔日玩耍的粮食加工厂也没有了机器的隆隆声,街上行人稀稀落落的,小爱迪生不禁自言自语道:

“米兰镇怎么了?”

米兰镇一天比一天萧条下去了,镇上的居民大都迁往外地了。父亲萨缪尔眼看他的木板生意一落千丈,日子越过越窘迫,最后下定决心离开已毫无生气的米兰镇。

爱迪生的父亲也像绝大部分美国人一样有着一种共同的品质,那就是,他们总盯着前方,遥望目力所及的地方,并且迈开脚步踏向那未知的前程。

此时,爱迪生的大姐玛莉温已经出嫁了。

爱迪生一家五口,从米兰坐上了小轮船。大人们离开了住惯的米兰,心情似乎非常难过。全家只有小爱迪生很兴奋,在船上跑来跑去。

小爱迪生如此高兴不只是因为头一次坐船,他跑到船的机器房去看看机器;穿过客舱去看看那些陌生的乘客。看到迎面来的船,他就摆摆手,总也没个闲的时候。

小爱迪生在河上看到了已经好久没看到的各种船只:运小麦的船、运木材的船、运皮毛的独木舟、帆船……这些木船和轮船的船夫都是老相识,每当相遇的时候,轮船就鸣笛向他们致意。

直到这船抵达休伦港,小爱迪生高兴得简直就像个船长似的走走这儿,看看那儿,忙得不亦乐乎。

新的家,坐落在这城镇北部的一角。市镇北面,伸展着一片举眼望不到边的大湖,也就是休伦湖。爱迪生的新家正处在这山明水秀、风景优美的地方。

新的家很大,据说以前这是一所有钱商人的住房。四周环绕着大树,一走进这所两层楼房,就可以看到中间有一个大厅,二楼有六个大寝室。

小爱迪生更加喜欢的是那房子周围的宽广庭院和从那里看到的十分绮丽的景色。在院子的一个角落里有座不高的小山,从那里可以眺望四周遥远的风光。

西边是一片一望无际的原始森林。南边对着繁忙的休伦港。东边连接休伦湖的圣克莱河像一条白色的带子曲曲弯弯,绵延而去。往东隔河相望是加拿大的城镇。

萨缪尔改行经营粮食买卖。他趁着闲空儿,在一个适于眺望优美景色的地方,用木头搭起了一座瞭望塔。这塔高100米,有转梯直通塔顶,登高一望,四周景色尽入眼底。爱迪生站在塔上,拿着一副老式望远镜,看看起伏的丛林,含烟吐雾,一片葱翠;望望镜平的湖面船影纵横,波光闪闪,煞是好看,乐得他成天呆在上头,不肯下来。萨缪尔见小儿子这么喜爱,决定把照管瞭望塔的任务交给他,说:“孩子,咱们这座塔要对外开放啦!你来当小管理员,谁要上去游览,就收两毛五分钱。”

爱迪生欣然接受了任务。他觉得这样既可以观赏秀丽的风光,又可以得到一些零花钱,真是件大好事。

“展现在你们眼前的这条河叫圣克莱河。河的对岸是加拿大的城镇,这边一望无际的森林是……”每天,爱迪生都满带劲地向客人们介绍着。虽然整整一个夏天,总共才收入3块钱。可是却让他饱了眼福。

他老是独个儿呆在塔顶上,欣赏那朝晚的彩霞、雨后的彩虹,还有那休伦湖上变幻无穷的迷人景色。每当这时,他就会想:将来我也一定要到远方的各个城镇去。在那些地方做些能使爸爸妈妈高兴的事情。

爱迪生人虽小却怀着远大的志向,他那颗充满疑问的童心无时无刻不在憧憬着美好的愿望,而他小小的头脑也就时时刻刻地在思考着实现这些美好愿望的途径,渐渐地他开始下定决心去掌握这些途径,这些远大的志向便开始扎根于他的心灵。他开始爱读书学习了。

虽然爱迪生只有7岁,但他已在母亲的指导下开始阅读一些书籍。母亲发现他对自然科学很感兴趣,于是就借来一些浅显的书籍供他读。

在母亲的指导下,他还吃力地读了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这本书教他重视实践,而不是光注重理论。这在爱迪生后来成为一名伟大的发明家的过程中起了巨大作用,而科学理论界却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不愿承认他的成就。

读了牛顿的这部著作后,爱迪生开始蔑视数学,他在后来记下了他的看法(当然,这只是针对理论与实践而言):

(我)立刻得出结论,牛顿如果少知道些数字问题,他的知识面就会更宽。我从此开始讨厌数学,并一直不曾恢复起对它的好感……我把数字看成是一种数学工具,可以用它完成推理的逻辑结论,但它并不能帮助人们理解这一结论。

多少年之后,爱迪生曾宣称:“我不是数学家,但我在这一领域里的名次处于领先地位。”接下去的话更为贴切,也更加狂妄:“我能雇来数学家,可他们不能雇我。”

从这时起,爱迪生就开始照着书本,搞一些有趣的实验了。

当地的绝大部分店老板都认识这个孩子,他经常向他们要一些空瓶拿回家去,大人们只认为这孩子贪玩。直到爱迪生攒了有200多只空瓶子,并且分别装上一些化学药品后,他的父母才感到惊奇,“这孩子真能异想天开”;同时又为孩子这么小就懂得这么多事情而感到自豪。

可是,不久爱迪生患了猩红热。持续的高烧使得小爱迪生有些神志不清。母亲南希为急着让他上学,仍旧留在家中指导他看一些书。

小爱迪生仍像以往一样,问大人一些奇怪的问题,做一些大人们认为不可思议的事,日子一天天过去了,他的好奇心不仅一点没减,而且与日俱增。

此时,整个美国,正处于西部时代,西部那取之不尽的丰富资源吸引着那些拓荒者。在西部,个人比较容易改善自己的状况,哪里有财富,他们就往哪里搬家。机会的诱惑牵引着他们搬家,从东部搬到西部,从农场搬到乡镇,从乡镇搬到城市,这就形成了美国人对物质财富的追求——特有的精神状态。在这种精神状态中,物质的增长成为许多人追求的唯一目标,这种精神不能不说也影响着小爱迪生,使他在以后的岁月里从没忘记与金钱打交道。同时,这种生活也铸就了美国人鲜明的个性:讲实力,又好盘根问底;讲求实际,又富于创造力;脑子快、办法多……所有这一切也时时刻刻影响着小爱迪生。

爱迪生认为物质财富的积累、金钱利益的攫取应该在人类的聪明才智及巨大的创造力中产生,而不是坐等,要靠人们具有创造性及革命性的伟大发明,蒸汽机及火车的发明已在小小的爱迪生心中烙下了深深的印象。

光有远大的志向还是不够的,还要亲自去动手、去实践,而这个前提是更多地读书、学习。小爱迪生于是总吵着妈妈要去上学,妈妈望着小爱迪生那双求知欲强烈的大眼睛,心中十分欣慰,每到这时,妈妈总是和蔼地抚摸着爱迪生的头,说:“你年纪还小,等到春天妈妈就送你上学。”

同类推荐
  • 北洋风云人物系列之曹锟

    北洋风云人物系列之曹锟

    本书以纪实的手法描写了北洋直系军阀领袖曹锟复杂的人生经历 ,文笔生动,人物众多,刻画细腻,可读性强,再现了晚清至民国初年军阀斗争、风云变幻的真实情景。
  • 梦归田园:孟浩然传

    梦归田园:孟浩然传

    孟浩然身怀仕途报国之心,情系山水田园之美。然文人功业的失意、家庭生活的磨难、求仕与归隐的矛盾,终使一个才华横溢、耿介清高的诗人落寞而终。作者依据史料和传主诗作,详尽描述了孟浩然的人生际遇、思想变化与命运轨迹;他与王维、李白、张九龄、王昌龄等人的酬唱交往,与时代背景、国家隆衰形成内在参照,体现了大唐盛世的时代精神。——文史专家何西来孟浩然一生浩情在胸,可惜大梦难成,总在落寞孤寂的路上。作者深切地感受到传主的不幸与无奈,用心地在这不幸中检视他杰出的山水诗创作,并在其人生与诗歌的不断缠绕中书写其丰富的精神世界。作品结构严谨,感情充沛,语言质朴,颇具诗意蕴含和感染力量。
  • 嫁给比尔·盖茨

    嫁给比尔·盖茨

    美琳达嫁给世界上最富有的男人比尔·盖茨,她是如何获得幸福的呢?她怎样处理事业与家庭、财富与爱情的关系呢?
  • 一道闪烁着绚烂亮光的长虹

    一道闪烁着绚烂亮光的长虹

    高长虹,山西盂县路家村镇西沟村人,1898年出生在一个世代以耕读为本的小康之家。他是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有过相当影响的文学团“狂飙社”的主将。是山西一位较早结识鲁迅,并在鲁迅直接培养下成长起来的进步作家。高长虹文学创作生涯前后长达20多年,是一位杰出的诗人、现代作家。
  • 世界名人传记速读(大全集)

    世界名人传记速读(大全集)

    世界名人,或以其深邃的思想推动了世界文明的进步,或以其叱咤风云的政治生涯影响了历史的进程,或以其在自然科学领域中的巨大成就造福于人类。了解他们的生平、思想、智慧,以及人格魅力,必然会对我们的人生产生重大的影响。
热门推荐
  • 尘和缘

    尘和缘

    何以正?何以邪?当笑万物如刍狗,谁能翻云覆雨,谁能主宰天下,爱恨情仇,何人沉浮?尘缘未必终成恨,本故事开端从一个边临小镇说起
  • 倔傲老公:朝拜我的裙摆

    倔傲老公:朝拜我的裙摆

    他一把抱住她:“你就是点点,为什么不承认?当年你明明说过不恨我,还会等我领完奖带你回家照顾,为什么我回来了你却不在?”他抱得那样用力那样猛,任她怎么样挣脱也挣不了,后台其他演员的窍窍私语声渐渐转为安静,所有人秉息凝神,看着这场舞台中央明目张胆的耍流氓……
  • 星月学院:蔷薇篇

    星月学院:蔷薇篇

    三生情,三生泪,第一次见面时,他挽着她的双手,逃跑着。手牵着手,第二次见面,她和他才认识,第三次见面,他发觉自己很关心她……在她痛苦的时候,他抛下一切陪伴她,微笑着对她说:“如果第一眼就代表一见钟情的话,我想,我爱上你了,愿意与你共度一切的困难,为你弱水三千,只取一瓢。”说完之后,牵着她的手,放在他的心间,让她知道自己的心意。失去后才会懂,她在失去他的时候,才发觉,他在自己心中占有极强的地位。“风宸天你下一生,不管怎么变化,我都要找到你,让你一辈子只能爱我一个人。”
  • 驱魔师之阴阳界

    驱魔师之阴阳界

    她是马氏驱魔龙族第四十五代传人马莉,从小就被送到乡村培训的她年仅十八便收伏了属于自己的守护神龙。以聪慧过人的头脑早早就毕业了修炼。马家虽说世代以抓僵尸将臣为己任。但是降魔除妖也是她们责任,而就在此时被盘古族封印的将臣经过千万年的煎熬再次重返人间。而游荡在时空中真正的僵尸之王真神也再度重临人间…(如有雷同,存属巧合)
  • 全能九号

    全能九号

    2004年5月16日,中国男篮集训地国家体育中心篮球基地大门外,一个大男孩拎着一个包出现在门卫面前。“小伙子,你到这来干什么?”门卫大爷有点迷糊的看着眼前这个学生模样的大高个。大男孩一脸疲惫的问道:“大爷,男篮国家队就在这里集训吧?”“是啊!”门卫大爷问道:“你是要找人吗?”大男孩露出了笑容,说道:“我要加入集训队,我要参加奥运会!”
  • 一本书畅游世界顶级景点

    一本书畅游世界顶级景点

    在亚洲篇里,北京天安门、日本京都、韩国济州岛、度假天堂马尔代夫、世界第一庙宇吴哥窟、印度泰姬陵等等,领略东方的神秘;在欧洲篇里,大英博物馆、法国埃菲尔铁塔、巴黎圣母院、艺术家的殿堂卢浮宫、古老的艺术之城巴塞罗那,享受西方的繁华;在北美篇里,自由女神像、电影之城好莱坞、玛雅古迹、夏威夷以及郁金香之城渥太华等,相约北美的风情;在南美篇里,科隆大剧院、葡萄酒王国门多萨、云中之城马丘比丘……追寻冒险的畅快;在非洲篇里,太阳城、好望角、金字塔、肯尼亚树顶旅馆……体味原始美的淳朴;在大洋洲篇里,新西兰皇后镇、墨尔本、悉尼歌剧院、汤加宫……爱上精致的生态美。
  • 歌剧的误会

    歌剧的误会

    《杨燕迪音乐文丛:歌剧的误会》收入杨燕迪教授近年有关歌剧的散文和评论。歌剧作为特殊的艺术体裁,其间必然涉及音乐、文学、戏剧、景观、舞蹈等各类艺术品种的交叉与融通。就“音乐人文”的关切而论,歌剧自然是最适合这一解读视角的音乐种类之一,这也是杨燕迪教授近年持续关注歌剧并从事歌剧解读和批评的个中缘由。这些篇什中,有的属于歌剧原理性的散议,有的是具体歌剧的导赏性剖析,有的则是歌剧演出之后的评论……所涉及的歌剧作曲家和剧目基本属于在国内舞台上演过的“主流”,但也有一些针对从未在中国舞台上亮相过的现代歌剧的引介。
  • 吴越咒1:寻找古越女

    吴越咒1:寻找古越女

    "考古专业大学生蔡子安突然得到了一笔巨额遗产,原来被谋杀的蔡氏集团的董事长蔡建波正是他从未见过的父亲。而刺杀蔡建波的凶器竟然是一把青铜古剑!一把公元前5世纪的古剑怎么会出现在血案现场?刺客究竟是何方神圣?从一次被袭击开始,蔡子安踏上了解开父亲遇刺之谜的征程,然而这条路艰辛且漫长。蔡子安带着自己的朋友王琼等人,很快发现了一个接一个的线索,原来兴华党、莫干行会、日本魂组这些神秘组织与这件事有着莫大的关系。真相伴随着危险渐渐剥离出来,但是所有人都没有想到,蔡子安的妈妈静妃是兴华党的七大堂主之一!
  • 现在的我,最初的你

    现在的我,最初的你

    中国的雪。这是她在第一次上网前就想好的笔名,原先只是因为小学时的要好的玩伴一个个都出国了,美国,英国,西班牙......只有她,留在这个养育她的地方---中国。那年是2007年11月14日,中国首都北京下了第一场雪,她静静的看着,嘟哝着:中国的雪,就是我啊。也许你会觉得她是那么的留恋自己的祖国,自己的美丽的城市,可是......2012年的冬天,她也出国了,她去了加拿大,那里的冬天有五个月......她不是一时兴起的人,她确是随波逐流太久的人。她变成了留学生,遥望祖国,惦念家乡的一切换来了独立与自强,但有那么一刻,她是想奔回去的,到哪里她也不知道,只是想拼命地往回跑,跑向现在的我,最初的你。
  • 重生之谁家千金

    重生之谁家千金

    林姑娘的上辈子过的太凄惨,前半生在爹娘打架的夹缝中生存,后半生因为全家被流放吃尽了苦头。一眨眼,又活了一辈子,于是林姑娘决定,这一次一定不能活的那么悲催了,至少,要做个名副其实的千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