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798200000009

第9章 索罗斯的投资理论

一定要掌握分散投资的技巧

令索罗斯名声鹊起的几次投资,如用近百亿美元炒作英镑,以高达数百亿美元的资金发动亚州金融风暴等,都是利用大笔资金,集中投机,大肆炒作。这就给众多投资者一个感觉——索罗斯是个不折不扣的投机分子,他不喜欢用分散投资来降低自己的风险,他只喜欢高收益同时也是高风险的投资。但索罗斯真的是这样吗?他真的对金融界“不要把所有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的至理名言嗤之以鼻吗?

索罗斯在金融市场中工作了半个世纪,他当然知道这条适用于所有投资者的至理名言,而且他也一直奉行此原则。只是他的几次大行动给金融界的震动和印象太深刻了,以至人们一直认为他是个只喜欢玩“走钢丝”的冒险者。索罗斯确实是一个敢于冒险的人物,但这仅仅局限于他看到大的获利机会到来的时候,而且就是在这时候,他也一直保持小心谨慎。正是因为他把冒险和谨慎这两种完全不同的风格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才使他能够在积极进取中博得较高的利润,同时又可以从容地控制成本和损失。

索罗斯的谨慎表现在很多地方,其中一条就是分散投资。索罗斯是个不介意押大注的人,但这是在他碰到了他认为绝好机会的时候。在大多数情况下,他都是让他的投资人员,各自选择不同的投资项目进行投资,并且不许他们做出孤注一掷的高风险举动。即使索罗斯本人,也经常把目光放在不同的项目上,搜寻更多可以赚钱的机会,然后把资金投放在这些不同的市场和项目中来获取利润。比如他会把投资的目光放在全球范围内,在不同国家的金融市场上进行投资,这样不同地域金融市场的风险差别就把他的投资风险分化了。

而且索罗斯掌控的量子基金也并不仅仅投资于一种金融产品。在大多数情况下,量子基金会把其净值资本投资于股票市场,而将他们通过融资获得的资金投资于股票指数期货、债券、外汇等金融产品上。其原因在于股票的流动性相对于其他金融产品而言较小,因此将部分净值资本投资于股票上,可以在万一发生追缴保证金的情况下,避免灾难式的崩盘。这也是索罗斯规避风险的一种很重要的分散投资方式。

而且索罗斯的量子基金本身属于对冲基金类型,这种基金最大的特点就是“两面下注”,即在多方、空方两面都进行投资,利用两方的对冲性质在一定程度上规避风险。对冲操作基本分为两种方式,第一种是基金管理者在购入一种股票后,也同时买入这种股票的一定价位和时效的看跌期权。当股票价位跌破期权限定的价格时,卖方期权的持有者可将手中持有的股票以期权限定的价格卖出,从而弥补股票下跌造成的损失。第二种是基金经理人首先选定某类行情看涨的行业,买进该行业中看好的几只优质股,同时以一定比率卖出该行业中几只较差的劣质股。这样组合的结果是,如果该行业真如预期的那样表现良好,买进的优质股涨幅必然超过其他同行业股票,买入优质股的收益将大于卖空劣质股产生的损失;如果预期错误,该行业业绩下滑,其股票不涨反跌,则较差公司的股票其跌幅也必然大于优质股,所以卖空劣质股所获利润也必然高于买入优质股所造成的损失。因此,早期的对冲基金被称为是一种基于避险保值的保守投资策略的基金管理形式。

虽然量子基金的性质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偏离了对冲基金的原则,但索罗斯的成功依然要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对冲基金。甚至有人说索罗斯的成功之道在于他选择了正确的场合,这个场合就是对冲基金。因为对冲基金的赢利是众多投资工具中最高的。索罗斯被称为对冲基金领域里的一流专家,也是使用当今流行的被称作金融衍生产品的对冲基金投资工具的一流专家,这些衍生产品包括期权、期货和掉期。他利用对冲基金在多头和空头两面下注,在投资组合中把风险资产的组成多样化,从而有效地分散了他的投资风险。同时他又通过对冲基金操纵全球的利率走势来获取巨大利润。他购买外国债券,通常还是在期货市场上购买。他能准确地在面对利率变动时各国货币将如何反应上下注,并在市场出现盛势时大捞一把。索罗斯就是这样利用对冲基金分散投资来降低风险,而同时又可以随时把它们集中起来为他的国际套头交易服务的大投资家。

当然,所谓的分散投资也绝对不能没有原则地过于分散。正如巴菲特曾所过的话:“只有当你对投资的公司一无所知的时候才需要分散投资。”这句话的意思不是让人们只投资在一个点上,而是说那些不懂得投资的人才会把资金投在各个不同的、自己也不了解的领域。投资大师们进行投资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投资于熟悉的领域,在自己熟悉的领域里优化投资组合,分散风险。以索罗斯来讲,他就从未将资金投资于实业,因为他只了解资本运作,他也从未像巴菲特那样寻找公司,永远持有,因为他所熟悉的领域是寻找漏洞,从中渔利,所以他所有的投资组合都是围绕着这个中心来组成的。他做多头的同时,又做空头;做现货的同时,也做期权。索罗斯利用这些组合的互相对冲,再通过他的娴熟技巧来达到分散风险和博取利润的双重目的。

索罗斯具有冒险博利的精神,但他同时又是一个谨慎的角色,他喜欢集中力量赢取丰厚利润,但他同时也注意分散风险。要想全面学习索罗斯的投资技巧,就不能只看到他利用巨额资金操作市场的大气,还要看到他谨慎从事,分散风险的小心。

对宏观因素要有敏锐的觉察力

在许多投资者紧紧盯着数据冥思苦想的时候,索罗斯可能正在阅读他订阅的30多种报纸和杂志,也可能正在和金融界或政界的某位权重人物通电话。索罗斯总是通过这些渠道,用他哲学的思维和敏锐的目光去捕捉宏观形势可能发生的变化,然后利用宏观形势变化带来的契机赚取利润。其实通过人们对量子基金的评价,就可以知道索罗斯对宏观因素的重视和利用。人们在描述量子基金时,通常把它划归为“宏观基金”──该基金的经营战略是利用全球宏观经济事件进行交易。

索罗斯总是习惯性地体会各种微妙变化的弦外之音,即当重大经济或者社会问题的走势即将转变但还没有发生转变之前,各个领域对此所做出的轻微却又明显的反应。例如索罗斯运用百亿美元“打赌”英镑将会贬值的行动,而促使他进行那次震惊世界的豪赌的源头仅仅是德国财政部长就意大利里拉问题所发表的一番即兴评论。这番讲话使索罗斯确信,整个欧洲货币市场远没有大家想象的那般稳定。

我们对一家公司下一季会赚多少钱,或者1975年的出货量会是多少并不感兴趣,我们感兴趣的是广泛的社会、经济和政治、军事因素会如何影响未来一段时间内某一行业或某一类股的命运。如果我们看到的和某只股票的市场价格间有很大的差距,那再好不过了,因为这就意味着我们有机会赚钱。索罗斯从来不会只关注于经济领域,他把整个世界当作自己表演的舞台,所以各个领域的宏观变化都是他感兴趣的目标。总体来讲,除了经济领域外,他还对以下几个方面的宏观形势给予高度的关注。

首先,他注意那些他认为有投资价值的国家的政策变化。比如,新政策的出台,旧政策的废止等等。大多数国家的政府换届后,都会有一些政策上的变化,观察这些政策上的转变会给经济带来什么样的影响。最好的途径就是在真正的变化发生之前,体会那些政府要员们的一些小动作所体现的弦外之意。索罗斯认为这些不起眼的小事件往往暗示着极大的转变。例如1986年前苏联领导人哈伊尔·戈尔巴乔夫打电话给与他持有不同政见的政客安德烈·萨哈罗夫。这件事对大多数经济领域的人而言没有什么价值。但对索罗斯而言,这是一个很微妙却又非常明显的征兆,它预示着整个苏联的体制已经处在了转型的边缘,这必将给整个苏联经济带来变化。索罗斯认为,任何一个国家的财政部长“不经意间”吐露的话语永远都不是信口开河。例如美国财政部长斯诺含糊其辞地发表评论说,美元贬值将有助于美国扩大出口。索罗斯把这番评论看作一个征兆,它暗示美国政府已经计划在不久的将来促使美元贬值。于是索罗斯在CNBC电视台向观众谈到,美国新任财政部长约翰·斯诺有意让美元大幅度贬值,而他本人正在抛售美元。

其次,他注意一国经济结构的变化。一个国家经济结构的变化,包括消费和需求取向,国家对消费品的调控,政府对百姓生活的引导性政策等,这些宏观方面的变化对金融界将会产生很大的影响。所以,索罗斯对这些方面的变化也总是给予高度关注。通过索罗斯与阿文化妆品公司的一次交易,就可以知道索罗斯是如何利用消费者需求变化来赚取高额利润的了。索罗斯通过对人口状况进行分析发现,美国的人口老龄化趋势已经非常明显,而随着老龄人口的增多,人们对化妆品的需求必然减少,由此可知,化妆品公司的生意缩减也是必然的。与此同时,索罗斯发现阿文化妆品公司并没有察觉到这个趋势,仍在盲目地扩大投资。据此,索罗斯判断在未来的几年中,阿文公司的股票价格肯定会下跌。而当时是化妆品生意正盛的时候,银行和企业界都没有分析到这一点,仍然把化妆品公司股票当作绩优股大量购入,将股价不断推高。于是,索罗斯就在这家公司的股票处在每股120美元的高价时,向阿文公司借了1万股股票。然后,在市场上把这1万股股票卖掉。不久以后,阿文公司的股票价格如索罗斯所预料的一样逐步下跌。两年后,其股价已经下降到了每股20美元。这时,索罗斯只用20万元就买回了1万股阿文化妆品公司的股票。由此,他仅仅用了20万美元的成本,就赚取了100万美元。这次的投资额虽然不大,但它是索罗斯的得意之作,在回忆这次生意成功的原因时,索罗斯说,他之所以成功,是因为阿文公司和为其贷款的银行都没有意识到,化妆品事业的鼎盛时期已经结束。在人口老龄化的趋势下,使用化妆品的人口不仅不会增多,反而会减少,于是索罗斯利用宏观形式的变化成功赚取了丰厚的利润。

再次,他注意军事事件的发生,以及这些事件给有关国家带来的影响。一般的股票投资者和炒作者,通常都只关注经济形势,从经济形势本身的变化来判断股票的涨落,并据此决定股票的买进或卖出。而且大多数金融界人士并不是很关心军事问题。但索罗斯与他们不同,他对军事形势的关注一点也不亚于对经济形势的关心。他认为,重大的军事事件,必然会造成某些经济领域的变化,这种突然间的变化,正是赚钱的极好机会。比如,中东战争带来的石油危机引起了美国能源的紧缺,并从而导致了美国对国内资源开发的重视。

20世纪50年代中东战争时期,由于苏伊士运河的停运,欧美的石油股疯狂上涨。在此期间,索罗斯几乎是日夜不休,借着战争大赚了一笔。最后,中东的紧张局势缓和了,石油股交易也就随之变得冷淡下来。但索罗斯并没有因此而停下,他从这次战争中敏锐地感觉到,欧美等国家肯定会从此重视对国内资源的开发,这绝对是一次赚钱的契机。于是他开发了一个新的市场——将资源公司发行的可转换认股权债券分开来卖。他们买入资源公司的可转换认股权债券,将他们卖给债券投资者,再把认股权证以极低的价格从这些债券投资者的手中买回来。不久,美国对国内资源的开发加大投资力度,资源公司的股票成为抢手货,于是索罗斯以极高的价格卖出他手中的认股权证,从中大赚了一笔。

索罗斯总是喜欢从复杂多变的信息中,寻找那些影响世界局势变化的因素。他不仅关注经济形势,而且重视政治局势;他不仅关心国家的各种重大政策的变化,而且注意世界局势的发展。丰富的阅历和广博的知识,使索罗斯懂得,政治、军事甚至百姓生活都对经济有巨大的制约作用。由此,索罗斯把赚钱的触角延伸到了各个领域的宏观变化中,也因此获得了极大的成功。

运用变化多端的投资手段

索罗斯常说:“我的投资特点就是没有特别的投资风格。”他总是努力使自己的投资方式随机应变,而不是一成不变。任何投资者都无法完全模仿索罗斯的投资手法,因为他的每一次投资所运用的方法都会有所变化。索罗斯从来都不会试图去总结一个万试万灵的投资法则,在他的观念中,股市是一个人类社会所特有的变化不定的领域,股市上从来就没有过两次完全一样的情况,那里只有变数而没有定数,只有直觉而没有逻辑。从这样的观念出发,索罗斯当然不会去做什么以“不变应万变”的事情。他推崇的是随着市场的变化,而采取不同的策略和手段,以此来顺应市场的变化,并从中获利。

索罗斯在长年的投资过程中也曾试图总结一些股市和金融市场的运作方式,想找出点规律性的东西,但最后他总结出的惟一经验就是,在金融投资中,没有一点规律可循。风云翻转,变化莫测就是金融市场的特点。每一次投机,所处的环境都与从前有所不同;每一次下注,都会遇到不同以往的变化。索罗斯认为他所从事的金融投机事业一点稳定性和把握性也没有,而且各种因素都不确定。所以,他从此不再想要掌握一条常胜不败的原则,转而将自己投入到混乱变化的局势中去,从每一次的投资环境中去寻找不同的投资策略,运用不同的投资手段,把握机会,博取胜利。

我并非依照某种指定的规则施展自己的能力,相反,我愿意在这种游戏的规则中寻找那种最具活力的方法。索罗斯曾说:“生命起源于混沌之初,所以我专门研究混沌之初的局势。而这也是我表现最出色的时候。”他总是通过巧妙地利用市场在变幻中产生的时机,并抢在其他金融家以及绝大多数政府采取行动之前做出反应。也就是说,索罗斯一直是在交互变动的各种变数中,操作自己的基金,使它运转,而且不断地把新的利润带进来。

索罗斯为什么能在瞬息万变的金融领域中经常投机成功,成为世界上最成功的投资家之一?那只能归结于他善于洞察局势的能力。其实索罗斯的投资风格极具特色,并与大多数投资者的风格大相径庭。索罗斯追求的投资风格就是独立思考、深入分析、准确判断。这样的风格表现在每一次投资中就是不停地变化,随势而动,于是他的投资手段也千变万化,没有一定的规则,从而使人无从判断他的投资风格究竟属于那一派了。

投资手段千变万化的索罗斯确实常常与别人的判断相去甚远,因为他从不用一成不变的投资理论去指导自己的投资,而是依照不同的形势运用不同的投资手段。他的投资手段常常没有一定的规则,但当他把它们用于投资的时候,在多数情况下都能赚钱。比如,当许多所谓的经济学家预言纽约城市公司快要破产,投资者都在疯狂抛售这家公司的有价证券时,索罗斯却根据自己的调查得出不同的结论,于是他在极低的价位上大量购入纽约城市公司的有价证券。当时没人理解索罗斯的疯狂举动,但等到这家公司终于从最困难的状态挣扎过来以后,它的证券价格急剧上升。索罗斯很从容地又把手中的证券抛出。一进一出,给他带来了丰厚的利润。这时,投资者们才醒悟过来。从中我们不难看出索罗斯独立思考、深入分析问题的能力。

索罗斯认为,在金融投机市场上一直存在“测不准”的情况。也就是说金融市场总是处于不稳定的波动状态,市场的运作绝无理性和逻辑可言,各种因素都是不确定的,如果把显而易见的情形预先纳入考查范围,然后下赌注在出乎意料的事情上,便有可能赚钱。他认为金融市场是在不平衡的状态中运转的,任何聪明的投资者都难免失误;任何有充分理由的判断,都不能保证结果。在这种情况下,任何一成不变的投资手法都难逃失败,完全依靠逻辑推理也无法获得成功。所以,索罗斯在判断市场,决定他的投资手段时,总是把直觉与逻辑结合在一起。在人的思维活动中,那些说不出来源的思想火花差不多都是直觉的产物,索罗斯就经常利用他的直觉捕捉投资机会,然后根据具体的形势制定投资方案,而这些方案在实施过程中还会随着情况的变化随时变化。

索罗斯声称,他常常把直觉作为一种投资工具。当然,他的直觉并不是凭空出现的,如果仅仅依靠直觉进行决策,往往容易出现决策的盲目性。索罗斯的直觉是深深植根于他的逻辑思维当中的。索罗斯长期热心于哲学研究,这使他具备了很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因此,索罗斯的逻辑思维能力是一般的金融投机者所不能比的。他曾这样评价自己,在抽象的理论思维中,他把自己容易犯的错误意识,转化成了深层的哲学观念,以便在思想上提高预防犯错误的能力。可以说,索罗斯的决策过程是逻辑思维和直觉的混合体。这就使他可以在瞬息万变的金融领域里快速地捕捉到机会,并在投资过程中顺应变化,运用不同的投资手段来争取盈利。

索罗斯深信金融市场没有什么规律可言,没有理性和逻辑,所以他在半个世纪的投资生涯中从没有制定过任何一套固定的投资策略或方法。他的投资原则,就是不拘泥于任何一套手段,拒绝固定思维的束缚,运用灵活的投资技巧、变化多端的投资手段来顺应千变万化的市场,以达到获利的最终目的。

大资本与小资本的灵活运用

在索罗斯的投资生涯中,动辄几十亿、数百亿美元的情况时有发生。许多投资者都非常佩服索罗斯在风险极高的投机市场中动用如此庞大资金博利的勇气。但索罗斯的庞大投入与其先前的小资本的试探是分不开的,他总是能把大资本与小资本灵活运用。

索罗斯在投资实践中,习惯于根据他的研究和发现先假设出一种市场的发展趋势,然后按照他的假设去进行投资行为。同时,他对自己也没有“自信”,他知道自己的假设不可能总是正确的,而且每一次都有犯错误的可能。所以他在每次进行大规模投资以前,都会先投入一点小的资金试探一番,然后等待市场的反应来证明他的假设是否正确。如果“实验”证明假设是正确的和有效的,他就会继续投入巨资来争取更大的收益;如果市场证明其假设是错误的,他就会及时地撤回投资,尽量减少损失。所以,小资金的运用对索罗斯试探市场和避免损失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例如在1997年索罗斯发动的在亚洲金融风暴中对香港的汇市和股市的狙击。在这次对香港的行动中,虽然索罗斯最终碰壁而回,没有获得任何利润,甚至还有所损失。但小资金的试探行为无疑为他保全自己立下了不小功劳。

试想,如果在大规模行动之前,索罗斯没有运用小资金进行试探性进攻,而是以为香港就和泰国、马来西亚等一样不堪一击,盲目地投入大量资金袭击,不但可能无法撼动香港市场,更可能损失惨重。

小规模资金在索罗斯的投机策略中还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为在瞬息万变的金融市场中,机会出现的时候,信息大多数时候并不全面,究竟是机会还是陷阱往往令人无法明确地辨析,一不小心就会被市场套牢。在这种时候,索罗斯最喜欢说的一句话是:“先投资,后调查。”但要在这时就进行大规模的投入,显然风险很大。所以,这时索罗斯总是采用投石问路的方法。他会先投入一小部分资金,然后监控这些资金,辨明市场的动向,并从中获得大量的信息,从而获得“对市场的感觉”,据此来完善他的投资计划和制定更为全面的投资策略。而后,如果“感觉”正确,他便果断地投入大量的资金,在市场上领导潮流,获取利润。

索罗斯最喜欢在市场转势的那一刻乘机获取大笔利润,但在他看到一次投资机会时,市场形势往往离他所需要的转势时刻还很远,而且他也不知道市场真正转势的那一刻何时到来。如果这个时候就拿出大笔资金投入市场,不但会使资金的利用效率大幅度降低,甚至可能使其无法获利。因为他不可能容忍大量的资金长时间在市场中却毫无所获,而且这样做可能过早地退出市场,从而错过最佳的获利时机。所以,这时候,最好的方法就是先投入小笔资金,然后通过对市场的观察和信息的分析,找到市场的转势时机,并等那一刻到来的时候,再投入大笔资金,在短时间内获取高额利润。

索罗斯绝对是灵活运用大资本和小资本的专家。在多次的国际套头交易中,大笔的资金被他运用的出神入化,从而在短时间内为他带来数十亿甚至上百亿的高额利润;而小资本的灵活运用,也为他掌握市场形势,完善投资计划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学会分析投资的市场环境

索罗斯没有成型的投资模式,他认为金融市场是处在不断变化中的,所以他每一次的投资决定都是通过对当时的市场环境的深入分析而得出的。索罗斯有随时关注世界变化,分析经济形势的良好习惯。他每天都阅读大量的报刊、企业年度报告,还不定期地对一个阶段的经济形势进行分析,对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状况做出总结,以便对接下来的投资做出准确判断。如果没有这种深层的分析,索罗斯的判断也许就不会很准确,当然,他的投资也就不可能收到那样好的成果。

索罗斯在决定投资一个企业之前,不但会阅读企业的年度报告,有时候甚至会亲自深入企业与其领导和员工交谈,以全面地了解企业当时所处的状况。而且索罗斯在分析企业的投资环境时,不仅会像一般投资者那样注重企业的资金、管理、负债、设备、市场前景等问题,还会把从业人员的素质当成他投资的重要依据。像他这样从远期着眼、更加深入地分析问题的投资者确实不多见。索罗斯这样做了,而且取得了理想的回报。

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银行界的状况可以用一团糟来形容。当时,银行职员被称为笨蛋、低能儿,因为他们总是应付了事,对待工作很不认真,这使得银行的信誉遭到质疑,银行业陷入萧条状态。几乎所有的投资者都不相信银行业会在短期内有所好转。因此,没有人愿意投资银行股票。索罗斯当然也知道银行业的糟糕状况,但在观察银行的过程中,他发现了一个其他投资者都没有注意到的因素——银行的领导岗位正在被一些从高等商业学校毕业的专业人才所占据,他们有着和老银行家完全不同的现代思维方式,而且他们锐意进取,很有抱负。这些新一代的银行家,一走上领导岗位,就开始采取积极的手段来改变银行业的现状。他们着手整顿银行秩序,并开始制定银行职员的行为规范。尽管银行业的现状无法在一朝一夕之间改变,但在这些充满活力的领导者的带领下必然会有起色。同时促使索罗斯对投资银行业发生兴趣的理由还有一个,那就是他在调查过程中发现,虽然银行的信誉在表面上很糟糕,但多家银行的实际资本都超过了它们的股票价格。经过一番深入的分析,索罗斯认为银行股绝对值得投资,于是他大量买进低价位的银行股。当时,有许多投资者都不理解索罗斯的行为,认为他一定是发神经了。

然而一段时间后,投资者们对索罗斯的独到眼光发出了惊叹声。这个时候,银行业经过新一代银行家的共同努力,已经走出了低谷,开始向着繁荣的方向稳步迈进。银行业的繁荣吸引了大批的投资者将资金投向这里,一时间银行股票价格大幅上涨。这一次,索罗斯的深入分析为他迎来了大笔的利润和响亮的名声。

索罗斯在分析投资环境时,不仅仅局限于经济领域内部,他还能通过对不同层面如政治、军事、民生等的分析,找出在投资中可能存在的机会。索罗斯这种深入的分析和丰富的联想为他的投资生涯创造了不少“神话”。这往往造成当他已经获得的丰厚的利润时,其他投资者还不知道究竟是什么原因。也正因如此,索罗斯才被誉为神一般的金融天才。

索罗斯确实具有非一般的才能,这其中一大部分都体现在他分析市场环境方面。例如,1973年,索罗斯在与一位朋友聊天的过程中,无意间听朋友谈起美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都特别依赖外国能源。一句很普通的话,让索罗斯马上意识到有利可图。之后,索罗斯对美国的能源供应做了非常详尽的调查和分析。他发现美国的石油供应大部分来自于中东国家,并由此分析出,中东各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形势,肯定会影响到美国的石油输入。索罗斯于是搜寻了大量关于中东问题的信息,并分析得出阿拉伯国家和以色列之间的宗教矛盾使这一地区的局势始终处于动荡之中,可能很快就会发生战争,而一旦战争爆发,石油禁运则是必然的结果,美国的能源供应必定深受影响。索罗斯从这些分析结果中马上联想到,国内的能源开发将受到重视,这类企业的股票必将迎来一轮急剧的上涨行情。得出这个结论后,索罗斯马上找来国内所有能源公司的材料,经过分析,他选择了几家有实力的大公司的股票进行大量收购。当时,国内能源公司的股票在金融界绝对属于冷门股,没有投资者愿意投资这些生产周期长,看不出什么利润的公司。但被投资者们笑称为“神经病”的索罗斯又令他们大吃一惊。一年后,中东果然再次爆发了战争,对外石油供应中断,这使美国的能源生产形势发生剧变,国内能源开发公司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国内能源开发的兴旺,带动投资者们纷纷把资金投向这个行业,能源公司股票出现暴涨的局面。索罗斯从中又大赚了一大笔。

索罗斯在这方面获利的案例还有很多,每一次的获利都出乎投资者们的预料,就像索罗斯有预知未来的能力一样。索罗斯也确实能够预知未来,但这不是通过什么超能力或魔法,而是依靠他自己深入的调查研究和仔细的分析推敲市场环境而得出的正确判断。

投资最优秀和最“劣质”的股票

索罗斯的量子基金在投资过程中最常使用的投资策略就是二维投资方法。所谓的二维投资方法就是在决定投资于一个行业时,选择这个行业内的两家公司,这两个公司一个是行业内业绩、管理等各方面都最优秀的公司,另一家则是目前这个行业内业绩最差的公司。

大多数投资者都能理解投资最优秀公司的原因,因为这是一种共识。但为什么要投资一家最差的公司呢,这令许多投资者无法理解。索罗斯给出的解释是:选择被公认为同行中最好的公司,是因为它的股票会被投资者作为首选,所以该企业的股票交易率会非常高,股票价格也会不断上涨,买这种企业的股票,大多在短期内就能获得可观的利润;而之所以要选择一家业绩最差的公司作为投资对象,是因为这些公司的股票价值最容易被低估,投资者往往将这样的公司直接忽略掉。也正因如此,这些业绩很差的公司一旦转变形象,业绩回升的时候,就必然会造成股价的大幅上涨,这样一来,在它处在困难阶段买进股票的投资者必然获得非常丰厚的回报。

要选择两个公司,这两个公司不是任意的,一个是最好的公司,一个是最差的公司。从表面上看,索罗斯的这种二维投资方法是一种套头交易。但索罗斯并不这样认为,他相信这两种公司都会有非常优秀的表现。其实,他在选择业绩最差的公司时,并不是随便找一个业绩非常糟糕的公司。他所寻找的那些最差公司往往是受某一方面的拖累而无法摆脱困境,而在目前的表现中存在着突破可能的公司。这些公司一旦突破成功,其业绩就会大幅增长,股价也会大幅度窜升。

在索罗斯的许多投资案例中都可以发现二维投资方法的应用。例如在20世纪80年代,计算机行业崛起之前,索罗斯看中这个行业将要有大的发展,于是斥巨资投入计算机业。在选择企业时,索罗斯就运用二维投资方法,选取了国际商业机器公司和数据总成公司作为投资对象。

在当时,国际商业机器公司是计算机行业的龙头企业,规模和市场占有率均居同行业第一位,是名副其实的计算机业领跑者。这样一个实力雄厚的企业,当然是索罗斯的投资首选,虽然当时它的股价已经相当高。索罗斯投资的另一家企业——数据总成公司与国际商业机器公司的差距不止“万里”,这是一家在表面上看起来完完全全没有任何发展前途的小公司,其业绩在同行业中即便不是最差的,也是倒数前几名,所以当时数据总成公司的股票根本无人问津。但索罗斯选中了它作为投资对象,因为他发现这家业绩差、股价低的“最差”公司在人才和开发能力上并不低于任何大公司,只是这家公司还太年轻、市场经验不足,致使产品销售不佳,且其管理和运营能力还有上升的空间。索罗斯相信只要这几方面的不足得到弥补,数据总成公司的业绩一定会有一个质的飞跃,必将令众人刮目相看。而且,索罗斯相信计算机行业的黄金时期即将到来,那时候,数据总成公司的各项不足很可能被投资者忽略掉,从而使它的股价上涨。而一旦数据总成公司的股价上涨,索罗斯从中获得的利润将会大大超过投资国际商业机器公司获得的利润。结果证明,索罗斯的“赌注”押对了,投资者疯狂投资计算机行业的时代很快到来,索罗斯从以上两家公司的投资中赚取了大笔利润。

与投资计算机业同样,索罗斯在制药行业的投资也运用了二维投资方法,并大获成功。在看到制药行业可能大有作为的时候,索罗斯就着手考察值得投资的企业,而且很快就确定下来一家公司。这是一家当时在国际上居于领先地位的药品研制和药品行销的跨国集团公司——默克公司。默克公司是被投资者公认的投资最有价值且最安全的药品公司,所以索罗斯几乎没有费什么力气调查就做了决定。

但索罗斯花了很长时间才确定另一个投资目标——辛太克斯公司。这是一家以生产避孕药为主业的规模和实力远远不及默克公司的小公司,而且这家公司实在是业绩欠佳。当时,由于入不敷出,经营单一,辛太克斯公司被投资者们看做是即将关门大吉的“死”公司。但索罗斯经过调查研究发现这家公司即将成功开发一种新型的关节炎治疗药物。索罗斯相信这种药物推出以后肯定会大受欢迎,所以他在辛太克斯公司还未走出困境的时候投入大笔资金买入其股票,这也相当于帮了辛太克斯公司一把,让他们有资金加大开发力度。1976年,关节炎药物上市以后果然大受欢迎,辛太克斯公司的业绩因此一路窜升,很快就引起了投资者们的疯狂追捧,其股价大幅度上涨。在这一次的二维投资中,索罗斯又从两家企业当中大获其利,并且从辛太克斯身上赚取的利润要比从默克公司的投资中获得的利润多很多。

索罗斯在大获成功的二维投资方法的基础上,经过不断总结,后来又制定了更为完善的三维投资方法,即在投资最优公司和最差公司的原则下,多加入一层对宏观经济的考察。索罗斯在谈及他的三维投资方法时曾自豪地说:“运用三维方法,我们就能在各种层面上施展才能,而且可以从容不迫地考虑投资取向,这可以使我们在千变万化的机会面前,比较准确地做出抉择。”

善用反射理论去投资

从双鹰基金到索罗斯基金,再从索罗斯基金到量子基金,索罗斯在金融市场上经历了多年的投资实践以后,在其重要著作《金融炼金术》中提到了对投资者认识金融市场,指导投资具有重要意义的几种理论。在这几种理论中,最为基础也最为核心的就是“反射理论”。

所谓“反射理论”就是指在投资活动中,投资者的动机、期望或者认识与他们所投资的对象的发展、变化之间有一种相互的作用关系。这种相互之间的作用关系表现在:一方面,投资者总是希望完全了解投资对象,据此对投资对象的未来做出预期判断,并根据自己的预期采取相应的行动,而这些行动会影响、改变投资对象的发展进程和可能的未来状况;另一方面,投资对象的发展进程的改变又会反过来影响投资者对自己的预期判断做出调整。通过这种投资者的思维与他们所处的境况和他们的投资对象的发展变化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会使整个的金融市场和投资环境形成一种变幻莫测的动态关系,从而使投资者无法以通常的逻辑捕捉到其规律。

参与者的偏见和机制内在的缺陷,使得任何人都不能垄断真理,看不见的手也不是万能的指挥者。索罗斯的“反射理论”是建立在他对金融市场的一种认知上的。这种认知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投资者并不能对自已所处的环境做出完全的认识,因为他们并不能像经济学家假定的那样掌握全面的市场信息。不全面的市场信息就会造成投资者对市场认知的偏见,从而做出的预期也具有片面性。而且,每个投资者对市场的偏见又有所差别,这是因为他们所处的环境在不断地发展变化着;而且由于受时间、认知能力、信息渠道等方面的限制,他们对有关市场信息的获取能力有差异,这就造成了他们对市场现状的认识和未来趋势的预测千差万别。投资者们根据自己的偏见所做出的预期进行实际操作,这样,偏见就对市场的走势造成了影响。又由于不同的投资者对市场的偏见不同,所以有的投资者看多,有的投资者看空。当其中一方面的偏见形成主流时,就形成了市场的走势。也就是说,市场的走势不是由其价值规律决定的,而是由投资者的偏见促成的。

第二,市场的运行并不是理性和有效率的,市场的价格往往偏离其价值,是错误的价格。由于投资者对市场的认识是有偏见的,而且投资者又是在这种扭曲的认识的指导下进行操作,所以其造成市场的走势并不会按照理性和效率的方向运行,而这种走势反过来又会加重投资者的偏见,形成“羊群效应”,从而使市场的发展趋势更加偏离其价值。这种投资者的偏见与带有偏见的操作和市场的走势之间相互作用,互相影响。市场被投资者夸大的偏见所左右,偏见所造成的市场走势又反过来令投资者陷入盲目的狂躁情绪之中。于是,趋势越强,市场的价格与其价值偏离越多。

第三,市场的内在价值终究会起作用,会对过度偏离的价格进行调整。当市场价格过度偏离其内在价值时,说明投资者的偏见对市场走势的反应已经过度,过度的反应使市场的趋势越来越脆弱,当它达到一定极点时,市场的内在规律性就开始起到一定的作用,如经济形势、政治形势、资金的供求关系等会给投资者们提供一个依据,此时投资者们会根据这个依据来反思自己的行为,纠正自己的错误,于是市场开始发生转变,向着另一个方向发展。

总的来讲,索罗斯的反射理论的中心思想就是:投资者对市场的认识总有偏见,要么看空,要么看多,因此市场总是处在波动之中,但被投资者的偏见所决定的价格又反过来又成为左右投资者们认识市场的基本因素。

索罗斯就是根据“反射理论”的指导,在由投资者们的偏见形成的市场预期中寻求投资的机会。他从不会让刻板的经济学原理来左右自己的思想,反而更加关注由投资者预期所形成的人气对价格变动的影响。然后他会对市场的运行趋势进行跟踪,当他发现已经形成过度反应的市场时,便会加入市场并推进其发展,最后在市场由过度繁荣转向衰败的那个时刻进行投机。

学会运用盛衰理论

索罗斯在其“反射理论”的基础上又创立了“盛衰理论”。盛衰理论可以说是对反射理论的一次发展,将其理论和投资原则更加明确化。盛衰理论又被称为荣枯相济理论,它源自于反射理论中由投资者偏见形成的价格趋势反过来左右投资者预期所形成的“羊群效应”。羊群效应是将价格走势推向“盛”的极致并由此转向衰败的关键条件。

观念有缺陷的个体投资者使市场对他们的情绪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也就是说投资者使自己陷入了某种盲目的狂躁或类似于兽性的情绪之中。这就是羊群效应。索罗斯认为,投资者的主流偏见造成了市场的走势,这种走势使金融行情偏离自然规律,随着趋势的加强,投资者越来越狂热,从而形成羊群效应,造成市场的大幅度上涨行情或下落行情,离其价值规律越来越远;但投资者终究会发现这样的偏差,于是相反的偏见又会形成主流,从而使市场走势发生转变,羊群效应又会进一步加强转变的幅度,于是又使市场出现大落或大涨的行情。这就是市场由盛转衰又由衰转盛的“荣枯相济”的现象。索罗斯形容其形成原因时说:“开始是自我推进,继而难以维持,最终物极必反。”他认为这种局面本质上就是一种过度狂热。

索罗斯认为盛衰转换给投资者获利提供了机会,因为它使得市场总是处于流动和不平衡的状态中。索罗斯称:“投资之道其实就是在不稳定状态上押注,搜寻超出预期的发展趋势。”只要抓住荣枯相生的时机适时进退,你就能涨时赚钱,跌时也赚钱。但如何才能把握住荣枯相生的时刻呢?索罗斯认为只有市场形成羊群效应,并且“羊群”变的越来越狂热时才会出现盛衰转变的过程,因为在此时的市场中往往充满了过度行为,从而使市场容易走向极端。当市场走到了极端就会导致盛衰转变的发生。所以,投资成功的关键就是,找到羊群效应开始产生的那一刻,一旦确认羊群效应已经形成,投资者就能发现一次盛衰交替已经在发展中。

一个典型的荣枯相生的过程往往是从市场的发展趋势尚未被认定的时候开始。当投资者确认趋势之后,就会将这种趋势通过投资进一步加强,这就是自我推进的过程,在这一时期,人们的偏见各有不同,依然存在分歧。但当趋势越来越明显,人们越来越依赖于某一种偏见时,羊群效应就开始产生,也就是索罗斯所说的“极不平衡状态”出现了,此时市场会加快偏离其内在价值,而被推往一个高点。这个高点被称为考验期,在考验期内投资者的偏见会受到外部条件的考验。如果外部客观条件不能动摇投资者的偏见,市场就会进入加速期,在此期间市场趋势被进一步推动,与其内在价值的差距变得更大。当投资者们对市场的偏见无法再对市场的走势起到推进作用时,市场原有趋势就会停滞。此时,投资者就会对偏见产生质疑,对市场的走势丧失信心,从而不可避免地使趋势发生逆转。索罗斯将发生逆转的这个点称为临界点。市场自临界点发生逆转以后,促使其发生变化的偏见就会占据主流地位,一旦这种偏见形成羊群效应,并度过考验期,市场的崩溃就不可避免了。

索罗斯强调,当某一趋势延续的时候,为投机交易提供的机遇大增。虽然投资者的偏见和市场的相互作用会使市场走势越发偏离其内在价值,但羊群效应会使这种趋势保持很久,这时顺应大众偏见进行投资就能够赚取利润。而如果在投资过程中发现市场转折点的临近,这个时候反其道而行之,进行逆势操作,往往能在盛衰转变中获取更大的利润。所以,只要把握住盛衰理论的关键,就能在市场的涨、落中都赚到钱。

对“里根的帝国循环”的准确把握是索罗斯在他的盛衰理论成熟以后第一次非常成功的运用。1981年1月,罗纳德·里根出任美国总统。他推行所谓的里根经济学,即重建美国的军事国防力量,降低税率以刺激经济发展,大力发行国债来进行经济建设。里根的经济政策在短期内就取得了明显的效果,美国经济大振,在国际市场上美元一扫70年代的秽气,表现坚挺,国内股市也发展迅猛。美国表现出了由萧条转向繁荣的迹象。这种迹象使国内外投资者都非常兴奋,纷纷看好美国市场,于是大量的外资纷纷涌入美国境内。这推动了美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到1982年夏天,美国整个经济形势都“牛气冲天”,美元表现愈加坚挺,利率进一步下降,股价飞速上涨。索罗斯利用这盛衰过程中的大盛部分,投入大量资金建立多头头寸,到年底的时候,随着美国金融市场的走强,其量子基金增值了569%,资产净值从19亿美元上升到了3亿美元。到1983年,他的基金又上涨了249%,其资金总额创下了历史记录,达到了前所未有的3亿8553万美元,到1984年,其已经上升到了45亿美元。

但索罗斯已经观察到里根的经济政策对美国来讲只是饮鸩止渴,消极方面已经开始显现。据此,索罗斯断定美国经济在不久的将来必定由兴盛转向衰落。到1985年,由于美元汇率过高使美国的贸易逆差不断扩大,价格相对低廉的日本产品占据了美国很大市场,已经威胁到了美国的国内工业。索罗斯认为盛衰转变的环节已经开始进入衰落的阶段,虽然此时各国投资者的偏见还有力地推动着美国的金融市场,但索罗斯相信这将更加促使美元汇率下跌的早日到来。

果然,1985年9月22日,索罗斯预期中的情境开始出现。美国为了保护国内工业,决定降低美元汇价。美国财政部长詹姆斯·贝克和英、法、德、日等国财政部长在纽约广场饭店开会。索罗斯听到消息以后,知道盛衰转换的信号已经出现,他马上着手买进数百万美元的日元,并在此后的几天里一直持续不断的购入大量日元。

几国部长签署了“广场协定”,其中心内容为:使“非美元货币有秩序地升值”。其意思再明显不过了,美元汇价即将下跌。协定发表的第二天,美元就大幅贬值,跌幅高达43%,是有史以来跌幅最大的一天。索罗斯赢了漂亮的一仗,在索罗斯的日记中,他声称“广场协定”获得的利润为“一生难得一见的大满贯——上个星期的利润,比过去四年操作累积下来的还多”。

“里根的帝国循环”让索罗斯赢取了巨额利润,同时也证明了他的盛衰转变理论的可行性。只要在市场的变化中把握住盛衰之间的转变,就可以使自己无论是在“涨潮”时,还是“落潮”时都能立于不败之地。

混水摸鱼的索氏投资信条

索罗斯在他的著作中曾经写到:“我着迷于混乱。那正是我的生财之道——理解金融市场中的革命性环节。”索罗斯相信:“投机者的一窝蜂行为并不能用经济学中的价格供求论去解释。”他认为投资者的偏见造成了市场的动荡不安、混乱无序,而在混乱中寻找机会,投机获利就是最好的生财之道。

索罗斯的所有投资理论几乎都基于他对市场的不稳定状态的认识,这也一直是他进行投机活动的阵地。在索罗斯的观念里,金融市场的运行并不是逻辑、有效的,而是心理的、群体本能的表现。对市场趋势的不同认识和预期导致了投资者之间的分歧,这就是造成市场混乱的主要原因,投资者之间的分歧越大,市场就表现得越为混乱。在面对动荡不安的市场环境时,许多投资者往往表现的手足无措,不知如何是好,但索罗斯却沉迷于这种混乱,他认为要想在金融市场上获得成功,就要具备能够预见投资者普遍预期心理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预测混乱,并从混乱中把握住机会,从中渔利。

混乱是取胜的福音。从索罗斯的投资实践中可以看出,他对宏观因素的深入分析、变化多端的投资技巧和各种投资理论都是基于对混乱的认识,并用它们指导自己从混乱中把握机会,获取胜利。

索罗斯是个非常善于预测混乱和利用混乱的投资者。索罗斯的合作者曾这样评价他:“索罗斯的天才,是早在其他任何人之前便见到和看出了未来发展的整个趋势。他不必看到现实的变化与发展,在他的头脑中,事情发展的过程和结果早就形成了。”索罗斯运用自己对金融市场和各种宏观形势的认识和分析,总能使在其他投资者无法了解的角度观察出市场即将面临的危机。那些隐藏在表面之下的危机一旦浮现出来,就会造成投资者的不知所措和反应不一,从而使市场出现混乱局面。而索罗斯在此之前,就已经做好了准备,以在混乱中投机获利。

例如,在20世纪90年代初,索罗斯利用欧洲联合汇率制度的混乱进行投机,获取了巨额利润。他的这次投机被投资者习惯性地称为“狙击英镑”,因为他这次的获利主要来自于对英镑的投机。但究其根源,则在于他巧妙地利用了欧洲各国之间对新的联合汇率制度的不适应和由此而产生的混乱。

1992年2月欧洲十二国签订《马斯特里赫特条约》,条约规定欧洲各国实行联合的汇率制度,并称其为新的货币体系。其目的是为区域性的货币和经济体系做准备,通过建立欧洲中央银行体系,实行共同货币和统一的货币政策。《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在表面上为各国之间的交往提供了便利,促进了欧洲的繁荣发展,但索罗斯却从其中看到了各国之间发展的不平衡,及各自内部存在的问题。如希腊的人均收入是4500英镑,而德国则达到了9400英镑;卢森堡的失业率仅为1%,西班牙却高达16%;成员国之间通货膨涨率的最大差异达到18个百分点;短期利率的最大差异达到10个百分点,这种经济差异使这一新货币体系并不安全,其中隐藏着无法避免的危机。但所有的欧洲国家都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而是坚信这一体系能给欧洲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索罗斯在耐心地等待危机的出现。

事实证明,索罗斯确实有预测混乱的能力。1992年9月,发展不平衡所带来的危机终于显现出来。一直表现坚挺的德国马克,吸引着各国大量的投资者将本国货币兑换成德国马克,这就迫使各国为了维持汇率平衡不得不大量收购本国货币,但薄弱的经济实力使这些国家无法完成这个任务,因此各国金融市场纷纷陷入混乱,其中以经济早已滞涨的英国表现最为突出。索罗斯趁机大量抛售英镑,英国政府虽然竭尽全力,但根本无法与索罗斯相抗衡。同时,其他欧洲国家也疲于应付国内的混乱情况,因为索罗斯联合其他投机商也在大量抛售这些国家的货币。最终,在混乱中,英国防守失败,退出了新货币统一体,索罗斯从中赚取了10亿美元的利润;不久之后,意大利、西班牙等国也不得不退出了新货币统一体,索罗斯同样从中赚了不少。

索罗斯不仅善于利用混乱,还善于制造混乱。在1997年袭击亚洲金融市场的过程中,索罗斯就利用自己的名气和少量的资金成功地给台湾金融市场制造了混乱。

索罗斯在袭击香港市场之前,决定先拿台湾市场做一次实验。当他放出风声要对台湾金融市场发动进攻的时候,立刻就引起了不小的骚动和台湾金融局的紧张不安,他们立刻调集储备,准备死守汇市。可令台湾当局没有想到的是索罗斯在对其汇市发动进攻的同时,还对台湾股市进行了袭击。这使台湾金融市场陷入了一片慌乱,投资者不惜一切代价地抛售股票。这不计损失的恐慌性抛售,直接造成了股市的崩溃,给台湾居民带来了巨大的损失,有些破产股民甚至跳楼自杀。

不稳定的市场状态一直是索罗斯用以检验其反作用理论的阵地。他一直坚持从不稳定的市场状态中寻找机会,并通过投资于状态不稳定的市场验证了其理论的可行性,又通过乱中取胜赚取了巨额利润,且最终使他获得了全球最佳投资经理、投资大师的荣誉。

找出股票市场的盲点

在索罗斯的投资生涯中,有许多被人称道的案例,这些案例往往令人怀疑索罗斯具有预知的能力。因为这些投资项目都是在未被投资者发现时,索罗斯就已经斥巨资投入,然后不久,这些项目就会成为投资者追捧的热点,索罗斯也就自然而然地从中大赚一笔。

索罗斯并没有预知的能力,但关注不成熟的市场,寻找投资者的盲点进行投资一直是索罗斯坚持的投资原则之一。作为一个成功的投机家,索罗斯深知未被发掘的价值的重要性——只要领先于其他投资者发现市场的盲点,就一定能从中获取其他投资者无法得到的超额利润。这种利润往往要比追捧热点所获得的利润高出许多倍。当然,要想发掘被其他投资者忽略的未来热点,在不成熟的市场中寻找出潜在价值并非易事,这需要投资者比其他人掌握更多的信息,并从大量的信息中找出有价值的一部分,进行深入地研究分析。而即便是找到前景看好的潜在市场,还必须能确定另一个因素,那就是潜在市场必须能够在不久的将来把其他的投资者吸引进来。因为如果没有其他的投资者被吸引,即使潜在市场的价值显现出来,他也无法成功地获利。当然,大多数市场盲点的潜在价值显现时,因为其具有较高的获利机会,通常都能成为投资者追捧的对象,所以索罗斯常常因此而大获成功。

洞察行业先机,见人所未见,是最大的秘诀。作为一名投机专家,索罗斯一直致力于发掘市场的盲点,从不成熟的市场中寻找那些即将“成熟”的投资对象。例如在20世纪70年代初,粮食市场还是一个非常冷门的市场,几乎没有人会关心粮食生产企业的股票,但索罗斯却一直坚持跟踪粮食市场的变化。他终于等到了机会的来临。受全球变暖的影响,1972年气候变化异常。索罗斯据此预测将发生世界性的粮食减产,只有美国等少数几个国家可以凭借高科技保住粮食生产量。全球性的粮食危机必将大大提高美国的粮食出口量。为了刺激粮食出口,美国政府很可能会给予农业相应的优惠政策。这样,美国的农业生产将会出现一种新的兴旺景象,其利润也必定大幅增长。经过分析肯定了自己的判断之后,索罗斯马上着手挑选了一批业绩良好的粮食加工生产企业、化肥生产企业、农业设备生产企业,并大量购进它们的股票。

因为当时的索罗斯还没有成为一个著名的投资专家,所以许多人听说了索罗斯的投资行为以后,都感到莫名其妙,新鲜之余还笑他神经不正常。但索罗斯的神经是正常的,市场给出了回答。仅仅过了几个月,美国的粮食出口量暴增,农业及相关行业的利润都成倍增长,一时间,农业生产企业的股票成为抢购对象,在抢购风潮达到高点时,索罗斯将手中的股票抛出,狠狠地赚了一笔。

在追踪农业这个盲点市场的同时,索罗斯也一直关注着电子产品这个当时大多数人都不太了解的市场。在中东战争中,使用美国武器的以色列军队败给了使用前苏联武器的叙利亚等阿拉伯国家。索罗斯在查看战争资料时发现,造成以色列失利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美国的武器系统缺乏有效的电子对抗手段,以至于以色列军队无法与前苏联提供给阿拉伯军队的火箭系统抗衡。了解了这一点之后,索罗斯立即着手调查高科技元件对现代战争造成的影响。深入的调查使索罗斯掌握到了一些其他金融市场投资者根本无法明白甚至军事领域的专家们都还没有重视到的资料,即现代战争的武器系统将越来越依赖于灵敏的电子元器件、激光定向装置和人工智能系统。据此,索罗斯分析得出结论,在不久之后,美国与前苏联之间的武器竞争将不再是重装备、重活力、大产量的对抗,而会转向高科技手段的竞赛。因此美国五角大楼在不久的将来必定转换策略,将发展高科技武器装备作为新国防的重点。

得出结论以后,索罗斯马上兴奋地开始着手寻找合适的投资对象。1975年初,索罗斯大量购买实力雄厚和具有发展潜力的电子元件生产企业的股票。而在索罗斯已经做出投资的时候,绝大多数华尔街的投资专家们还弄不清楚这些所谓的高科技电子产品究竟能在什么地方派上用场,当然也就看不出电子元件生产企业能有什么值得投资的前途了。虽然索罗斯曾因为做出令他们费解的事情而获利颇丰,但他们还是无法信任这个“神经有点不大对头”的移民,觉得他这次不可能像购买粮食企业股票那么走运。没有人愿意追随索罗斯的脚步,当然,索罗斯非常乐意看到这种情况。

事实再一次证明索罗斯是一个神经正常的聪明人。一段时间后,五角大楼的军事天才们终于认识到了高科技电子产品对武器装备的重要作用,开始投入大量的资金购买电子设备及产品。电子工业一转颓势,以极快的速度发展起来。火爆的市场令电子企业利润暴增,也令金融市场随之转向,华尔街的投资者开始抢购这些他们仍未弄明白的企业的股票,电子设备和电子元件生产企业的股价猛然间飙升。索罗斯当然又在其中大赚特赚了一笔。

投资市场盲点,等待它变成热点,一直是索罗斯获取高额利润的秘诀之一。而他也总是能通过自己的耐心寻找、深入调查、仔细分析,发现那些被投资者们忽略了的具有潜在价值的市场,然后做出出乎大多数人预料的投资,但不久之后又得到令人嫉妒的利润。这也正是索罗斯成为许多人追随的目标,成为投机者心目中的神的原因之一。

灵活运用对冲基金的杠杆原理

几乎每个人都听过那句“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撬起地球”的名言。许多人都懂得杠杆原理,可又有几个人能够想象自己撬起地球呢?但在金融界,索罗斯就真的利用对冲基金的杠杆原理撬动了整个世界。

索罗斯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善于利用杠杆原理的投资者。在他刚刚成立双鹰基金的时候,他只有400万美元的原始资本。如果仅仅靠这点资本实打实地运作,索罗斯不可能在“挥金如土”的金融界掀起什么风浪,但索罗斯运作的双鹰基金却震动了华尔街。索罗斯当时的运作方式就是利用杠杆原理来扩大自己的资本额,即巧妙地使用借贷,用别人的钱来为自己服务。比如他要买进股票时,并不需要支付足额资本,而是只付出5%的现金,其余的95%都通过向银行借贷来付清。如果他打算买进债券的话,自身支付的比例会更少,可能只是债券价值总额的2%。这样他的400万美金至少可以做8000万美元的生意。这样一来,他的每次操作所产生的利润可能比他全部的自有资本都要多。所以,通过精准的买卖和杠杆原理的运用,索罗斯的双鹰基金发展迅速,使整个华尔街都为之瞩目。

当然,当时以借贷的形式利用杠杆原理来进行投资在华尔街已经很流行,如果仅仅是这样,索罗斯除了眼光独到之外也没有什么过人之处,也就不可能在半个世纪以来受到众多投资者的崇拜。

其实,索罗斯一直以来都对另一种形式的杠杆原理运用娴熟,只是他向来对此都避而不谈,那就是对冲基金本身的运作奥秘。对冲基金所从事的主要业务是套头交易,即在多、空两方都进行投资。对冲基金的目的虽然是防范风险,但其本身通过对低估证券的多头和对高估证券的空头操作,以及对期权等金融衍生工具的利用,可以使其资本效应扩大数倍,并可以使用有限的资源进行大笔的多、空操作。因此,对冲基金具有其他投资基金所无法比拟的杠杆效应。索罗斯在20世纪60年代给他的同事讲解对冲基金的杠杆原理时,用了一个非常简单的小例子来对其进行阐述:

假设某公司的股价现价为150美元,预计到月底可能升至170美元。按照传统的购买方式,就是出资150美元买入股票,然后等到月底,以170美元卖出,这样就以150美元的成本用一个月的时间赚到了20美元,利润率为13.3%。但如果利用期权操作,就可以仅使用每股5美元的保证金买进150美元的认购期权,到月底如果股价升至170美元的话,账面利润仍然是20美元,但这是用5美元的成本赚来的,利润率达到了300%。假若将150美元都用期权形式进行投资的话,那么一个月时间赚取的就不会是20美元,而是450美元了。其利润差距是显而易见的。

从表而上看,似乎对冲基金与借贷的杠杆原理区别并不大。但从本质上讲,对冲基金所利用的就是举债经营,它确实是普通投资方式无法相比的,其最大的特点就体现在它的循环抵押理论上。

对冲基金所谓的循环抵押就是对冲基金以其自有资本作为抵押或担保,向银行借贷,然后用借贷来的资金进行投资,购买新的证券资产,再用新的证券资产作为抵押或担保,再次从银行获得新的贷款,然后再进行投资。这种循环性质的抵押使基金的自有资本与向银行贷款所得的资本相比,是一个非常低的比值,它克服了其自有资本有限,无法从事大规模投资行为的弱点。在金融市场上,对冲基金通过循环抵押的杠杆原理,可以操纵高出其自有资本十几倍、几十倍,甚至几百倍的的资金,进行大规模的投机行为,引导或扰乱市场走势,从中获取高额利润。

对冲基金的这种循环抵押的借贷方式不断放大杠杆效应,用这支杠杆,找好支点,它甚至可以撬动整个国际货币体系。对冲基金对杠杆原理的高度运用对市场产生的“杀伤力”简直令人无法想象。尤其是从索罗斯的量子基金在金融市场名声大噪以来,对冲基金的规模迅速扩大。这些对冲基金利用现代高度发达的资讯科技技术,在一天之内就可以调动数百亿甚至上千亿美元的游资,与之相比,各国中央银行一般用来干预市场的十几亿美元简直不堪一击。所以,一旦对冲基金决定联合狙击某国货币,那么这个国家的中央银行也只能向外求援以自保,否则根本没有还手之力。所以近几年,迅速膨胀起来的对冲基金大有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呼风唤雨的气势。

20世纪末,索罗斯领导对冲基金集团几乎横扫整个亚洲金融市场,造成许多国家和地区的金融危机,甚至扰乱了全世界的金融秩序,由此可以看出对冲基金的力量多么庞大。如果只利用自有资金,索罗斯等人又怎么可能有力量与一个个国家较量,只有借用对冲基金高度的杠杆作用,才给予了他如此惊人的“力量”,让他奇迹般地撬动了整个世界的金融市场。

当然,对冲基金的杠杆原理不会只为投资者带来利润,它是一把双刃剑。杠杆比率越高,可能给投资者带来的收益越大,但同时,投资者承担的风险也将越高。一旦操作失败,可能面临的就是灭顶之灾。索罗斯对此也有着清晰的认识,所以他在高风险中博取利润的同时,始终把生存作为第一投资准则。所以,即便他同样也为失败付出过巨大代价,如他曾在日本市场两度失败,在俄罗斯市场铩羽而归,每一次损失都颇为惨重,但他始终能保住自己东山再起的实力。而且,索罗斯对杠杆原理的运用,创造出的一次次投资奇迹,确实征服了整个世界,成为国际金融市场上的一个神话。

同类推荐
  • 成功人生必知的68个管理技巧(教你成功丛书15本)

    成功人生必知的68个管理技巧(教你成功丛书15本)

    管理学者提出,管理的职能是决策和失去决策的区别。管理学者认为,处理好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关系是管理的首要问题。公司或个人在经营中要受到内外环境中的各种不利因素的侵袭,便会发生各种各样的危机。但施行有效的危机管理可以成功地防御危机的发生,现代公司应具备良好的危机管理意识,惟有如此,才能及时遏止危机,最终走向成功。本书让读者感受到全球顶尖的商业智慧和决策理念,从而能够明白管理技巧的真谛。
  • 福布斯写给未来的精英

    福布斯写给未来的精英

    福布斯说:“商业的目的是要创造幸福,而不仅仅是财富的堆积。”这本书不仅仅是交给你如何致富的,而且告诉你在财富中怎样过上幸福的生活。这是《福布斯》杂志的创办人福布斯写给未来精英的一本书。一共包括100个小章节,每个章节告诉大家一个关于财富、幸福、快乐、事业、人生的大道理。物质成功并不一定会带来积极、活跃的人生,充满快乐和幸福的人生。如果人生目标正确,不但能获得物质成功,也能获得精神成功。
  • 别说你懂微信营销

    别说你懂微信营销

    《别说你懂微信营销》主要收集当今社会真实的微信营销案例,以浅显易懂的语言、求真务实的态度向读者传递最真实的微信营销成功案例。所有案例都是由从事各个行业,如房产、汽车、酒店旅游、餐饮婚庆、医疗、电商、教育等领域的当事人以亲身经历的口吻叙述讲出,配以真实的图片和照片,给所有想了解、学习、从事微信营销的人以切切实实的帮 助与指导。
  • 微信改变世界

    微信改变世界

    由中国财富出版社出版、网络新经济研究者、中国电子商务协会专家邱道勇先生撰写的国内第一本微信相关书籍《微信改变世界》在京上市发售。该书从微信应用入手,详细介绍了微信的发展,也收录了微信营销的经典案例并对案例进行了深入剖析。
  • 抱怨是最好的礼物:创造持续竞争优势的顾客满意学

    抱怨是最好的礼物:创造持续竞争优势的顾客满意学

    在全球景气持续低迷,又逢中国加入WTO,国外业者正在大潜进入本国市场之际,国内业者如何赢得顾客青睐,获取顾客的忠诚,已是一个关乎生死存亡,能否永续经营的重要课题。本书首先以何谓顾客谈起,主张应从心理与行为两方面落实顾客满意,并关注员工满意的问题,强调顾客满意与员工满意双管齐下,才能创造企业生存的利润。书中跳脱了礼貌,技巧的论述与一般概念的讲授,而从经营哲学,经营理念,经营策略的层面,为为者提供了许多具体可行的顾客满意成功之道。全书架构完整,立论精确,总结了作者十年的辅导经验与学理涵养,而且没有太多的专有名词,浅显易懂,平易近人,是E世纪业者学习顾客满意经营不可多得的入门宝典。
热门推荐
  • 恐龙岛

    恐龙岛

    没有争霸战争,没有黑暗邪恶。欢迎玻璃心,一部种田经营的小说。
  • 名胜目中无时空

    名胜目中无时空

    本书主要讲述了一个时代的诞生,那就是宇航时代。该书一步一步告诉小读者们,人类是怎样开发宇宙的、又是怎样进入宇宙的?读者关心的很多重要问题在这里都有一个充分的讲述。书中既有科学原理的生动讲解,又综合运用图片、图标等具象形式加以表现,从而使读者直观、迅速、深刻地理解了作者所要传达的知识和理念。
  • 死神——救赎

    死神——救赎

    只要你想要做,那么什么时候开始都不算晚。
  • 草言草语

    草言草语

    《草言草语》是作者散文精选集,收入“巴甘的蝴蝶”“鸟群飞过峡谷”“沙漠里的流水”“雨中穿越森林”四个小辑共八十九篇作品,突出表现了诗化的审美追求和至美的境界。
  • 糗女大翻身

    糗女大翻身

    开心果安信,来自草根阶层的豆子兵,暗恋优质男两年无果后,冲上去要向美男告白……这时,喜羊羊来电欢乐地唱:“喻恒是只大灰狼,半夜摸过妹妹的床,明月一轮照过墙,天亮只见鞋两双。”第一次暗恋铩羽而归。被美男BOSS调离总部后,安信励精图治打算重头再来,意外发现子公司经理竟然是网游里的相公大人。随后,安信的晚春在三两朵桃花中惊魂不定地开放了……
  • 都城记胜

    都城记胜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独掌荒神界

    独掌荒神界

    荒山从小无父无母,四处流浪,偶然遇见太初十族中冥族族长,传授无上法门,不料该族长并非真心传授,另有所图,从最开始主人公荒山的恩师,到最后主人公荒山的仇人,途中征战连连......争霸系玄幻小说
  • 栎社沿革志略

    栎社沿革志略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幻想成神

    幻想成神

    龙飞身负游戏系统,穿越到了魔法斗气世界,本来是无法修炼的废材,却因为强大的精神力得到了游戏系统的隐藏职业:修真者。各种各样的奇遇和挫折,让龙飞逐渐成长起来,距离曾经的美好幻想,一步一步接近着。“我要成神,我要成为万人之上的主宰,我会为此付出一切努力。我要左拥右抱,谁不服就大脚丫子踹死他!”——地球的某个超级宅男
  • 承欢膝下

    承欢膝下

    她李承欢如论如何都没想到,她会遇见那个玷污她贞洁,害得她怀孕被赶出家门,过得如此落魄生活的男人,隋锦年。她不吵不闹,却还是被他找到了,并且带回了家。他到底是个怎样的男人,黑道背景,公司总裁,这一切的一切就像是一场梦。可是却从戴安的出现打破了,隋锦年名义上的母亲,却是相处了多年的情人。戴安说她像极了她自己年轻时候的模样,这样一个复杂莫名其妙的关系处境,让她如何是好?她又想起来,过去的场景。所有的男人都是用下半身来思考问题的,任何男人都是一样。她李承欢怎么可以轻易的相信别人?生如夏花,似你薄裳,入目三分,笑我肮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