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场是由得理想与希望飞翔的地方吗?”
——《士兵突击》
每个人总要承受现实与理想的相撞,有的人经不起碰撞,一下子就失去了以往的人生目标;有的人则在碰撞下改变了自己的理想,选择一条看上去容易实现的道路;还有的人甚至越撞越开心,他们把对理想的坚信与执著贯彻到人生的尽头。
孙正午教授曾经对所谓有理想的大企业家有过这样的评论:“这些大企业家都是有理想的人,没有理想还能有什么追求?也正因为有大的理想、大的追求才会发生大的悲剧。商场如战场,那些有理想、有能力的人就像先锋将军,只知道身先士卒,冲锋陷阵,一旦胜券在握,常常雄心万丈,难免进退失据、违情悖理,甚至枉法遮天,短暂的辉煌过后,最终成为战场上的牺牲品和人生的失败者。”
企业家尚且如此,新人在当前中国,随着就业压力的加大,理想与现实的选择经历了从从容到慌乱,再从慌乱到蜂拥的变化:从容指的是一个人在学校树立的崇高理想,慌乱指的是面对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反差,蜂拥则是适应了这种反差而与人群随大溜。
前几年,曾经在刚刚毕业的大学生中间流行一本叫做《沧浪之水》的小说,描述了一个职场新人的痛苦抉择。小说的主人公从农村考上大学,再从大学分配到十分稳定的事业单位。然而职场的现实却打破了主人公的梦想,他调查到假药泛滥的情况但不得不“学聪明点”,说出了单位购买的豪华小汽车的细账却换来了从女朋友到同事、领导的一齐抛弃,直到最后学会了向领导打小报告,懂得了官运亨通之道。
小说的题目来自屈原的诗句:“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衣。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沧浪比喻的是理想,小说的主人公虽然心灵上难以忘怀心中的理想,然而在现实面前却最终迷失。这引起了许多职场新人的共鸣,在他们看来,似乎现实改变理想的力量总是强大的。
然而小说毕竟是太戏剧化了。这并不是说故事远离了生活,而是生活中理想的道理还是被很多人故事化了。因为理想总是要高于现实,只要理想不实现,人们就总要承受着理想与现实的落差。所以理想撞见现实是客观存在的,问题是作为职场的人们并没有正视这种情况,他们往往选择了怀疑现实而不是理想,忘记了理想是尚未实现的,而现实却是已经发生了的!
《士兵突击》中,袁朗在吴哲老A试训结束时,却对理想表示了不同常人的看法。
袁朗:你最大的反感是我践踏了他人的理想与希望,对吧?
吴哲:是的。
袁朗:那么你想像中的战场是什么样子呢?吴哲,如果你也认为军人最终要面对不论哪种形态的战场。
吴哲:这个问题很大,好像没有什么关联。
袁朗:是地上跑着战车?天上飞着和平鸽?枪林弹雨时一边响着优美的旋律,歌唱主人公的希望与理想吗?
吴哲:当然不是。
袁朗:嗯,谁也不是主人公,一个炮营的齐射都让我觉得自己的渺小,个人意志微不足道——那么吴哲,战场是由得理想与希望飞翔的地方吗?
除了战争狂人,没有人会对这个问题作出肯定的回答。朱光潜先生曾经说过:“志气太大,理想太多,事实迎不上头来,结果自然是失望烦闷;志气太小,因循苟且,麻木消沉,结果就必至于堕落。”理想虽然不是信仰,但也不是简单的想法,而是需要人们能为之长期坚持的精神支撑。很多人容易把理想与欲望混为一谈,欲望仅仅是感官的刺激,而理想则是精神上的愉悦。这点对于刚工作就要树立自己理想的职场新人是需要格外注意的。
修习禅宗的人常常被问到为什么求佛的时候,会突然被师祖一声棒喝,然后从此顿悟——原来的佛正是在当下。当我们遇到现实撞见理想的时候,也应该想着这声棒喝,因为现实的磨难中孕育了理想,不要寻找现实之外虚无缥缈的理想,也更不要失去不断提升自我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