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平衡的人际关系
罗宾·丹巴是一名人类学家,他研究了各种不同形态的原始社会,并发现在那些村落中的人,大约都在150名左右,人们把他的研究理论称之为“150人定律”。现在我们许多人都远离村庄生活,但是却没有脱离这个概念:罗宾让一些居住在大都市的人们列出一张与其交往的所有人的名单,结果他们名单上的人数大约都在150名。
一些其他对经济和军事团体的研究显示,人们在多出这一数字的团体中合作的效率会有所降低,人数太多不能进行有效的交流。这一理论也显示出,当个体的生活圈子过于狭小时就会感到孤独。作为个体我们需要他人的协助来发挥潜能。
许多人把生活视为一种长途旅行。他们在途中只选择需要的人和事,这其中包括朋友、家庭和事业。这是一种狭隘的生活观念,也是在他们工作称心、变得富有后还是感到不幸福的原因。你不是作为一名孤独的旅行者,而是你自己村落的首领,应用“150人定律”,我们会看到事物的不同。
你对村落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要负责,一份好工作会帮助你这个村的“经济发展”,同时也要注意你这个村落的文化生活与社会关系的和谐。也许你的村子是一处富饶之地,但是每个人都住在高墙之内不和邻人交往。在这里走上一圈儿,发现它是一个空荡荡的村子。也许因为大家都忙于工作。也许大家闲散着什么都没做。
许多人认为幸福是在竞争中获胜,胜者得到好的工作、美满的家庭和大把的钞票,败者就该沦为不幸。罗宾的定律告诉我们,平衡的人际关系才会带给你幸福的生活。这也有助于我们考虑该如何对待他人。在充满竞争的社会中,依据人们的工作种类或者赚钱的多少来评判一个人成功与否是很简单的事情。但事实上我们每个人都是自己的一村之长,这个工作并不容易,需要赢得尊重。
多方努力,树立好人缘
(1)冷庙烧香,有备无患。许多人办事儿讲人缘,成功靠人缘。没有好的人缘,不知要失去多少成功的机会,干多少事倍功半的事情。如果说,人际关系是成功的普遍法则,那么,在中国这一点更为重要。中国的历史传统造就了讲人情、重关系的习性,以致有人说,某些事该不该为你办,首要的依据不是法律、制度和规则,而是你与他的关系如何。如果说这样的断言未免过分,那么,在同等条件下谁优先,一般要看关系,则是有目共睹的现象。不管它是否合理,只因它是现实存在的客观现象,你就不能不正视它,研究它,应付它,或者说不能不以正确的、健康的方法营造它。有了好的人缘,你就有了成功的阶梯。
凡是人都有感情,交流感情的工具是缘分,缘是一根无形的磁力线,彼此的情,全赖缘才得以相通,联结人缘,必有主动的一方,你取得主动的地位,你就是有连缘的方法,别人的情,就会向你播撒,建立了大家对你的人缘,人人愿意被你所用,你才成为无往不利,所向披靡的办事高手。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人缘的好坏不是一日之功。怎样才能在社会群体或工作环境中赢得一个好人缘呢?赢得好人缘还要有长远眼光,要在别人遇到困难时主动帮助,在别人有事时不计回报,“该出手时就出手”,日积月累,留下来的都是人缘。冷庙烧香,有备无患,这是赢得好人缘的第一个原则。
人之可知遇与不知遇,要靠时机,时机的迟早要靠命运。你的素识之中,有没有怀才不遇的人?如果有,这就是冷庙,这个朋友,是个有灵的菩萨,原应该与热庙一样看待他,时常去烧烧香,逢到佳节,送些礼物。他是穷菩萨,你送的礼物,务求实惠。虽然他不会还礼,一旦他日后否极泰来,他第一要还的人情账当然是你的。他有还账的能力时,你虽然不去请,他也会自动还你。
即使他仍在坎坷中,请求他帮你办事儿,他一定会尽力去完成,且不惜乞援于人,以达到你的目的,而实现还人情账的心愿。所以冷庙烧香,是有利而稳健的人情投资。
人情投资最忌讲近利。讲近利,就有如人情的买卖,就是一种变相的贿赂。对于这种情形,凡是讲骨气的人,就会觉得不高兴,即使勉强收受,心中也总不以为然。即使他想回报你,也不过是半斤八两,不会让你占多少便宜的。你想多占一些人情上的便宜,必须在平时往冷庙烧香。平时不屑到冷庙烧香,有事才想临时抱佛脚,冷庙的菩萨虽穷,绝不稀罕你上这一炷买卖式的香。一般人以为冷庙的菩萨一定不灵,所以成为冷庙。殊不知穷困潦倒的英雄,是常有的事,只要风云际会,就能一飞冲天,一鸣惊人。
靠个人力量以求发展,则发展有限,多与各方朋友结缘,则发展的后劲没有止境。一个人可以有好几种投资,对于事业的投资,是买股票;对于人缘的投资,是买忠心。买股票所得的资产有限,买忠心所得的资产无限;买股票有时会吃倒账,买忠心始终能把事儿办好,股票是有形资产,忠心则是无形的资产。
(2)用理智代替感情,随圆就方。感情应时时受到理智的支配,一个情绪性太强的人大多被认为神经质,这种人易给人造成一种不合群的感觉,人缘也便随之而去,只有言谈举止始终保持常态,在公开场合上随圆就方,才会在社会上取得别人的认同。这种随圆就方,是赢得好人缘的又一个原则。
我们平时所遇到的事情或大或小,或间接或直接,其中涉及原则的事本没有多少,在一些无关痛痒的小事上犯不上与人斤斤计较,特别是感情用事。比如单位里某个同事就足球问题谈了一种观点,虽然他的观点过于偏颇,你也没有必要情绪激昂地去与之辩出个你高他低来,否则,因为一句话两句话伤了感情,实在没什么必要。
如果面对的是你的领导,一切工作,你只能提供意见,不要自作主张,等到定下计划以后,你只要负责执行便可。至于执行的经过,必须有详细记载,即使是极细微的地方,也不能稍有疏忽,这种一丝不苟的精神,详细记载的报告,正是他所喜欢的。但是执行之中遇到的困难,你最好能够自行排解,不必请示,多去请示反易贻误,最好事后用口头报告当时如何应付,他就会很高兴。然而要注意的是,即使以后报告,也要力求避免夸张的口气,虽然当时的确十分难办,也要以平静的口气,加以轻描淡写的好,如此反而更可表现你应变的本领。
如果他是你的下属,应该明白他的长处在于做精细的工作,活动非其所长,他的工作能力也许不差,但他的工作速度却未必很高。因此,工作数量不要派得太多,工作时间也不要限得太紧,数量太多,容易堆积,限期若逼得太紧会感到痛苦。他有功,应该予以适当的称许;他有过,不要直斥其非,最好用旁敲侧击方法使他领悟。
如果,他是你的朋友,你要主动,多多帮他的忙,帮忙之后,还要面无骄矜,如此一来,他口中虽未必有所表示,心里一定十分感激,这就是控制他的要诀。同时你要懂得利用他的长处。他精细,有事提出意见和他商量,往往可以补充你的不足,改正你的错误,同时这种人必能守口如瓶,属于机密的事情,绝不会向第三者泄漏,实在是可与深交的人。你还可以利用他的精细,必要时,把做完的工作请他复核一番。他的复核,绝不会只是随便浏览,他自会平心静气,不惜功夫地替你精心校正,无微不至;你若想尽量把事干得漂亮些,查找疏漏、拾遗补缺就非得靠这类人才不可。
(3)说话注意别得罪人。说话把握分寸,别得罪人,是一个人获得好人缘的最重要原则之一。不去提及他人平日认为弱点的地方,才是待人应有的礼仪,尤其是肉体上的缺陷,他本人几乎没有任何责任,同时也是事出无奈,所以千万别用侮辱性的言语,攻击他人身上的残缺。
人的性格类型是千奇百怪、千差万别的。我们说左,他说右;我们说右时,他偏又非说左不可,像这样永远和别人唱反调的人也不少。就算不至于如此偏激,但也有人总固执地坚持自己的立场,或自己的意见明明是少数意见,却绝不接受他人的任何意见。也有人顽强地认定只有自己的做法和想法才是天底下最正确的方法。当然也有掩藏自己心底的企图而试探对方的心意,不惜唯唯诺诺,奉承拍马屁,迎合对方口气,一探虚实的人。
“啊,要是当时不说那句话就好了。”
像这样事后才叹悔的人,大都是无视于对方的立场,硬要坚持自我意见所引起的。
人类共同的心理,就是极端厌恶自己的思想被他人所误解,受这样的心态作用,所以永远期望别人对自己有最正确的评价。
(4)要有主动结交别人的意识。我们在日常生活工作中,就要培养自己的结交意识,以备不时之需。
当有人把友谊之球投掷过来时,好好接住,并回掷过去,是做人的基本品德。现在一些公司大都设有服务部门,只要顾客有所要求,办得到的立刻去办,办不到的也绝不敷衍,会使顾客产生莫大的被尊重与依赖感,奠定继续来往的基础。
真正懂得交往之道的人,是在自己能力范围之内尽量“给予”的。他曾考虑到对方的立场、需要,仅凭一己之力帮助对方,并沉醉于此种喜悦当中,他不曾想过自己会得到什么好处,完全是一种发自内心的诚意。而受到此种不求回报好意的人,只要稍微有心,绝不会毫无回礼的,也会在能力所及的情形下与你合作。通过这种交流,彼此关系自能愈来愈亲密,终至成为真正的朋友。
如此看来,构成不会令人厌倦的魅力个性,除了先天的个性优点外,还需努力视自己的特性加以规划,只有如此,才能更鲜明地展现自己。
在日常生活中遇到意想不到的人或好意,往往带给人意外之喜。这种情形下,心中常常只有感动二字。所以,为了要让对方脑海中为自己留下深刻的印象,一些意想不到的行动是很具效果的。
例如,突然想到找一位相识的朋友,可能只是顺道拜访,但足以让人开心。因为他会觉得你是关心他的,否则不会想起来拜访他,此时自然会对你另眼相看。
重视生活中的应酬
生活中的应酬,是一门人情练达的学问。为人处事,同事之间有许多事需要应酬:张三结婚,李四生日,王五得了贵子,马六新升了职务,这些事要躲当然也能躲开,但别人会说你不懂得人情世故。善于社交的人,常常会伸长耳朵来打听这一桩子事,帮人凑份子、送礼请客,皆大欢喜。为什么?因为他把日常生活中的应酬,看作是一门人情练达的学问。
应酬是一门社交艺术,只有善用心思的人,才能达到联络感情的目的。
一位同事生日,有人提议大家去庆贺,你也乐意前行,可是去了以后发现,这么多的人,偏偏来为他贺岁,他们为什么不在你生日的时候也来热闹一番?这就是问题所在,这说明你的应酬还不到位,你的人际关系还有欠佳的时候。要扭转这种内心的失落,你不妨积极主动一些,多找一些借口,在应酬中学会应酬。
比如你新领到一笔奖金,又适逢生日,你可以采取积极的策略,向你所在部门的同事说:“今天是我的生日,想请大家吃顿晚饭,敬请光临,记住了,别带礼物。”在这种情形下,不管同事们过去和你的关系如何,这一次都会乐意去捧场的,你也一定会给他们留下一个比较好的印象。
重视应酬,一定要入乡随俗。如果你所在的公司中,升职者有宴请同事的习惯,你一定不要破例,你不请,就会落下一个“小气”的名声。如果人家都没有请过,而你却独开先例,同事们还会以为你太招摇。所以,要按约定俗成来办。这是请与不请,当请则请的问题。
重视应酬,还有一个别人邀请,你去与不去的问题。人家发出了邀请,不答应是不妥的,可是答应以后,一定要三思而后行。
对于深交的同事,有求必应,关系密切,无论何种场面,都能应酬自如。
浅交之人,去也只是应酬,礼尚往来,最好反过来再请别人,从而把关系推向深入。
能去的尽量去,不能去的就千万不能勉强。比如同事间的送旧迎新,由于工作的调动,要分离了,可以去送行;来新人了可以去欢迎。欢送老同事,数年来工作中建立了一定的情缘,去一下合情合理;欢迎新同事就大可不必去凑这个热闹,来日方长,还愁没有见面的机会吗?
重视应酬,不能不送礼,同事之间的礼尚往来,是建立感情,加深关系的物质纽带。
同事在某一件事上帮了你的忙,你事后觉得盛情难却,选了一份礼品登门致谢,既还了人情,又加深了感情,同事间的婚嫁喜庆,根据平日的交情,送去一份贺礼。既添了喜庆的气氛,又巩固了自己的人缘。像这种情况,送礼时要留意轻重之分,一般情况到了就行了,千万不要买过于贵重的礼品。
同事间送礼,讲究的是礼尚往来,今天你送给我,我明天再送给你,所以,不论怎样的礼品,应来者不拒,一概收下。他来送礼,你执意不收,岂不叫人没有面子?倘若你估计到送礼者别有图谋,推辞有困难,不能硬把礼品“推”出去,可将礼品暂时收下,然后找一个适当的借口,再回送相同价值的礼品。实在不能收受的礼物,除婉言拒收外,还要有诚恳的道谢。而收受那些非常礼之中的大礼,在可能影响工作大局和令你无法坚持原则的情况下,你硬要撕破脸面不收,也比你日后落个受贿嫌疑强。这叫做“君子爱礼,收之有道。”
在与别人的交往中保持适度的弹性
人们知道,松软、富于弹性的东西可以避免或减轻物体之间的碰撞或挤压。人际交往也有同样的道理。交际如果带上了一定的“弹性”,就可以缓和彼此的矛盾,消除相互之间的误会,还给自己留下了慎重考虑、再作选择的余地,从而更好地达到交际的目的。
(1)和初次接触的人交往。因为是初交,彼此不怎么了解,心灵尚未沟通,如果过急地亲密,则很容易让人产生交际动机不纯或交际态度轻薄的看法。
生活中有许多人和别人打交道时总是“见面熟”,使人大惑不解,其真诚程度往往大大地打了折扣。相反,如果在初次交往时过于冷淡,又易使人产生你目中无人或深不可测、老谋深算的感觉,使人望而生畏。一般来讲,许多人不愿与过于“老成”的人交往,因为和这类人交往总得带着戒备的心理,以防被对方捉弄。所以,在初次与别人交往时,应通过逐步的接触,视了解的程度和可不可交的情况来确定交往的深度和关系的疏密。那种急于求成、匆匆结友的做法,恐怕有点失之慎重。日常交际实践中,由于缺乏必要的了解就盲目走到一起的人常常受骗上当,酿成终身之恨。尤其是青年男女,在相互不了解彼此的性格、爱好、志向的情况下匆匆成婚而酿成悲剧者,不乏其例。当然,因过于谨慎、过于冷漠而失去交友的良机,也是让人遗憾的事情。在初次交往时最聪明的做法是让你的交往带上“弹性”,有伸缩自由的余地,这样就既能把握住良机,又能慎重、充裕地来进行交往。
(2)和有隔阂的人交往。人与人之间总是难免存在着隔阂,一旦隔阂存在,在交往时必然产生一定的戒备心理。尤其是与那些本来相识甚至是好朋友的人,在发生误解之后而失去往来又重新打交道的时候,只要有一方在处理关系时有所不慎,都可能引起另一方的高度敏感,甚至使双方的关系进一步恶化。
所以,和与自己有隔阂的人交往时,一般应既主动接近,又保持适当的距离;既“察言观色”,掌握对方心理,又不过于敏感、捕风捉影,胡猜乱疑。一切都应处理得从容不迫,富有“弹性”,留有余地,随着交往的增多,彼此重新认识并意识到过去的误解或认识上的差异,那么,双方的隔阂或矛盾就会自然消除。
(3)在一些特定场合下的交往。有些场合的交往也需要讲究点“弹性”,比如在公关活动中,在商业、外交谈判中。这些特殊的交往如果不讲究“弹性”策略,就会操之过急或失之偏颇,一般来讲,在公关活动中,公关的目的是为了尽最大努力树立自己美好的形象、扩大知名度、赢得别人的信赖,从而更好地进行交往。在这种场合下,交往既应实事求是,又应维护自己的形象或所代表机构的声誉,如果一味趾高气扬、自大吹嘘,不仅败坏了自己的形象,公关也会化为泡影。反之,一味低三下四,“谦卑”十足,也同样让人倒胃口,让人觉得你的公关形象猥琐丑陋,甚至产生不屑与你交往的想法,所以公关活动有方法、技巧可言,“弹性”公关就是其中之一。同样,在商业、外交谈判中也存在同样的问题,双方既是竞争对手,又是合作伙伴;既可能是敌人,也可能是朋友,在这种情况下的交往,就是要在双方既矛盾又统一状态中,寻找双方都需要和乐于接受的东西。这就需要“弹性”策略,既把关系处理得松紧适度,易于回旋,既能保证不增加矛盾冲突,又便于进一步增进联络、加强合作。
(4)在特定情形下的交往。人们进行交往总离不开语言。而有些特定语境使人们在言语交际中不可把话说得太肯定、太绝对,而应该灵活多变,可上可下,可宽可窄,可进可退,这也需要在言语交际中带上一定的“弹性”。这样,有利于自己掌握交往的主动权。在交往中时常会遇到这种情况,比如别人要你对某事谈谈看法,而你一时又没有完全的把握,你不如利用或然判断的不确定性词汇,如“也许、或许、可能、大概”等来表述你的看法。为自己留下机动的余地。尤其是在复杂多变的情况下,如此表态有滴水不漏之功效。另外,也可以利用一些词语的宽泛性和模糊性使话语带上弹性,比如某男女相爱,别人问男方对女方有何印象时,男方如果不愿以实相告(这种情况多出于保密或性格内向等情况),不妨可以说:“我对她总的印象是深刻的。”这里,印象一词语义宽泛而模糊,“深刻”也没有什么量的明确界限,这样便使自己的态度带上了“弹性”,为日后进一步交往留下了回旋余地。
“弹性”策略在交际中的运用是十分有效的,只要你掌握了“弹性”交往的规则和技巧,你就会在与别人的交往中游刃有余,轻松愉快。
克服不正确的择友动机
在人际交往中,彼此友谊纯洁与否,是和人们的择友动机密切相关的。出于不正确的择友动机所构筑的友谊,必定经不起时间的考验,因而这种友谊是廉价的。在交友过程中,老实人会注意克服以下几种不正确的择友动机:
(1)“趋势”的自私型。趋势心理是人们常见的心理现象。喜欢与有名望、有声望、有地位者相识、相交,这种愿望未可厚非。问题是,把名望、声望乃至“权势”当作敲门砖、台阶石,出于这样的动机去结交朋友,那就难免加入势利者的行列了。
(2)“共鸣”的非理智型。共鸣是友谊的重要内驱力。人格上的共鸣、兴趣上的共鸣、思想上的共鸣、境遇上的共鸣,都是友谊萌生的媒介。但是,人格有高下之别,兴趣有雅俗之分,思想有正误之异,因此,作为友谊萌生重要渠道的共鸣,应该有理智的介入。人们都看不起那种“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无酒明日散”的酒肉朋友;更看不起那些“桌上赌输赢,别后哭子妻”的赌友。尽管酒肉朋友、赌友之间,也有“交情”可言,但都缺乏理智的基础,因而他们的“交情”往往是消极甚至是有害的。
(3)“互酬”的庸俗型。在伦理范畴里,庸俗是相对于高尚而言的。人际间的互酬,就其积极含义来解释,指的是互相支持、互相帮助,这本是高尚的行为。如果把互酬理解为互相利用,并以此去选择、结交朋友,这就使友谊从一开始就纳入庸俗的轨道了。择友中的“互酬”庸俗化的表现主要有三:其一,把别人可以提供的“实惠”作为择友亲疏的根据;其二,把别人实际提供“实惠”的多少作为友谊深浅的依据;其三,把自己对别人提供的帮助,作为索取别人更多“实惠”的途径,并以此发展“友谊”。这种出于“互酬”庸俗目的而结交的朋友,尽管也打着“互相帮助”的招牌,其实不过是互相利用而已。这样的朋友,终究是靠不住的。
消除不正确的择友动机,才能获得真正的友谊,得到有助于发展自我的外部力量,享受真正的友谊带来的人生乐趣。
与朋友进行真正有价值的交往
交往是人最基本的社会需求之一。交往能使人产生多种兴趣和爱好,例如,它能推动人去学习和模仿;反之,也能对此起阻碍作用,这在青少年团伙、群体中表现得极为明显。
在选择朋友方面没有什么要求,相互关系也不太协调,经常在一起谈些低级趣味的“信息”,这未必是令人满意的交往。欲进行真正有价值的交往应注意那些问题呢?
(1)每个人都应该清楚自己对人有什么益处,能为别人做点什么。大文豪高尔基劝诫人们说:“任何时候也不要用这样的态度对待别人,即认为对方的缺点多于优点。”在交往中经常会碰到对别人的态度问题。态度傲慢、居高临下的人很难与人交往;与此相反,那些善于发现别人优点的人则广交好友。这是建立良好关系的条件。人们的交往应该是主动的,这种主动性不仅应当表现在语言上,而且要体现在行动中。
(2)要善于正确地了解别人行为的内在因素。伟大的作曲家贝多芬在失去听力以后,曾这样描写过不理解他厄运的人:“你们认为我是个凶狠、精神失常的人,或者是个仇视世道的人……但你们并不了解,由于人所不知的原因,我才成为你们想像的那种人,我怎么向你们解释呢?我丧失了听力,而它应该比其他人的更完好,更灵敏……”生活中的确经常有人错误地评价别人的行为。人们正常的相互关系不仅应当具有合理性,而且要有理解别人、同情别人、与朋友同甘共苦的热情和愿望以及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的品德。
(3)为了在人们之间建立正常的关系,交往文明具有重要的作用。交往文明除了诸如尊重别人,友好相处,有忍耐性等特点外,还需要具备恭谨谦让和接人待物有分寸等品质。恭谨谦让是一种性格特点,其主要内容是在社交场合下维持某种行为原则,遵守礼仪。
人们的交往文明与其交往的习惯特点有关,它们可归为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要正确对待第一次见面时对方给自己留下的最初印象。在大多数情况下,这种印象的产生都受信息不足的限制,即我们还不知道对方“实际上”是个什么样的人,只是表面一看;对方看你也是一样。一个人的外貌,包括长相、举止言谈、衣着打扮、发型、口才都会影响人们对他最初的印象。从凭“衣着打扮”做出评价到对其“才智”和内心世界做出评价还相差甚远。如果发现上述最初印象不可靠,应善于及时加以改正。
其次,还要善于不带任何偏见地结交朋友,这是交往文明的一个重要方面。偏见会使人们对一个人的具体性格特点产生错误的认识。
(4)不要把自己的特有爱好和习惯强加给别人。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树立一种信念,即人应该是什么样的,什么样的性格和行为是最符合规范的。从这一观点出发,我们就能自觉地经常检查自己,正确地评价别人。在生活中,在同别人相处的过程中维护他人的利益是很必要的。相互关系,甚至与最亲近的人的相互关系之所以遭到破坏,往往是对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过于认真。
在日常生活中建立起深厚友情
布劳德搬到这个小村不久,新交裘恩突然去世。布劳德和她只见过两次面。她看来似乎很和蔼可亲,但是也很平凡。因此,当见到有那么多人涌往教堂参加她的丧礼时,布劳德不禁大为惊奇。她想:“大概是我低估了她的成就。”便走到教堂门口去问门旁的一个男人:“裘恩到底是什么人?为什么有这么多人来?”
那人露出了困惑不解的神情,然后答道:“哦,他们大部分只是她的朋友。”
虽然布劳德根本谈不上了解裘恩,但离开教堂时,她对吊唁者所露的伤逝情怀,油然起敬。
做别人的好朋友以及有个好朋友,能使我们日子过得丰硕充实。可是,友谊不是要有就有的,而必须经过栽种培养。
要成为一个好朋友,须具备什么条件呢?以下是许多心理学家和人际关系学者从事这方面研究所得出的主要结论:
(1)要腾出一点时间来给朋友。许多人都说:“我想多交些朋友,就是没有时间。”然而,那些我们真正想做的事,我们却腾得出时间去做。可见,要腾出一点时间来给朋友,只需动一动脑筋就能办到。
马嘉丽是一位忙碌的律师,但她巧用心思,跟友人保持联系:跟甲友一同逛街购物,跟乙友打网球,跟丙友一起到一家平素喜欢的馆子去吃午饭。她有一本“友谊簿”,在每个月的第一天,她都会从抽屉取出这个簿子,看看有哪些朋友已经一个月没有联络,然后打电话给他们。
把时间留给朋友,家里也许会因你没时间收拾而稍微凌乱了一点,草蔓生得过长了些,或者会错过几个电视节目。不过,为了友谊,这些小小的代价何足挂齿?
(2)注意小节。陪朋友共渡难关固然重要,但一些似乎无足轻重的表示关怀的行为,例如打个电话祝贺生日,寄个问候卡并写上“背痛好了没有”几个字,都能联系友谊。
《终生朋友》一书的作者史蒂芬·达克,请人回忆他们一天之中最重要的对话。他发现,那些最要紧的谈话通常只有两三分钟长。达克说:“能让你的朋友知道你关心他们的,不是谈人生意义的长篇大论,而是诸如‘祝你谋职面谈成功’之类的几句话。”
(3)不要怕露出真我。有些人拒绝向朋友袒露他们的内心。他们不敢在朋友面前发泄自己的恐惧、失望和消极情绪。可是,不管在哪一段友情中,都有要打开胸怀说真话的时候。
布劳德的女儿艾琳在学校里和另外两个女孩很要好,有一个星期天,这两个朋友结伴出去购物,没有邀请艾琳,使她很伤心。她们二人回来时,艾琳第一个本能反应是假装不在乎。可是由于她实在觉得委屈,结果脱口而出,把她的难受心情说了出来。这两个女孩突然明白了她们之间的友情对艾琳多么重要,连忙同声向她道歉。于是,16岁的艾琳便在友谊方面又上了宝贵的一课:必须让别人了解你,别人才会觉得跟你没有距离。
或许你会以为,如果你让朋友看到你的缺点,他们对你的好感就会减少。其实,他们可能反而因此更喜欢你。在友谊刚建时期,坦然承认自己的缺点可以使你更令人喜爱。
戴尔·卡耐基经常说:“每逢有位朋友因为做了某件蠢事或尴尬事而懊悔不已时,我就会把我做过的一件傻事告诉他:有一次我在前往机场途中停车下来寄信,结果将机票也一并投进了邮筒!”
朋友在告诉我们并不是只有我们才有弱点时,他们其实是在鼓舞我们。因此,让朋友清楚认识真正的你——不完美的你——是非常重要的。
(4)切勿苛求。我们跟朋友相交一段时间之后,可能就会想起一句俗语:“日久生厌”。我们可能开始注意到他们有些行为很令我们生气,例如:“理查总是小题大做”,或“米丽莎老是拍别人马屁”。可是我们不应太挑剔:朋友的“缺点”也许只是乔装了的美德。
70岁的艺术家安妮有一次对朋友说,她有位81岁的朋友老是不认老,爱胡闹,使每个人都感到头疼。安妮回忆说:“我满70岁时,心情恶劣透了,因为我觉得自己已老朽不堪。但我这位‘老’朋友为我开了一个庆祝70岁的生日会,并且在聚会中坚持要大家跳绳、玩跳房子游戏、掷飞碟、到草坪上在洒水器之间奔跑。我们那些已经长大成人的孩子看到我们这样,全都吓坏了,怕我们之中有人会摔断腿或扭伤脚。可是,我一辈子从未那么开心过。”
马萨诸塞州大学的社会心理学家罗柏·韦斯说:“建立友谊的良方,是大家既要有相同也要有相异之处。大致上气味相投,才会彼此了解;适量的志趣相异,才可互通有无。”
(5)不要斤斤计较。对于做朋友所应尽的义务,如果你能只问耕耘不问收获,你一定可以交到更多的朋友。
纽约市某旅行社的老板史蒂拉·伍尔芙,借旅行的机会在世界各地结识了几十位朋友。她凭什么能做到这一点?因为她在交友之道上,奉行大仲马对友谊所下的定义:“不念所施,勿忘所得。”
史蒂拉见到朋友有困难,必定全力帮忙。朋友遭到解雇,她就雇用他在她的旅行社里工作。她的单身朋友一叹孤独寂寞,她就替他牵红线。但是,史蒂拉从不把她给别人的恩惠记在心上,倒是常把朋友给她的回报挂在嘴边。
(6)给朋友帮助你的机会。给予比获得更令人开心,但让朋友知道你需要他们也很重要。正如你觉得帮朋友是件乐事一样,你也应该给朋友帮助你的机会。
有一次,布劳德要到另一个镇去采访,但她的汽车却坏了。她的朋友玛丽自告奋勇,愿开将近100公里的车送她去。可是布劳德不想麻烦她,拒绝了。
布劳德挂上电话时,从玛丽的声音感觉到她似乎十分失望。从那时起,她们的友谊冷淡了下来。后来,有一天布劳德打电话给她,说:“我将要去度假,但不知如何处置我的猫。”“让我来照顾它吧。”玛丽热切地自愿帮忙。这一次,布劳德满怀感激地接受了她的好意。此后,她们的友谊加深了。这个经验使布劳德体会到有句话说得一点没错:“如果你想某个人成为你的朋友,请他帮你一个忙就行。”
这是一个激烈竞争的世界,人们往往只想到自己的需要——而不会想到别人。尽力摆脱这种情况,并且多多替别人设想,那你将成为一个受人珍重的朋友。许多人喜欢向别人“训话”,他们发表“演说”,别人只能洗耳恭听。千万不可如此对待朋友,你要和他“交谈”。
卡耐基指出:“请求对方帮一个忙,不但能使对方觉得自己重要,而且也能使你赢得友谊与合作。”他讲述了自己的一次经历:
初到一个海滨城市,有一次在暮色苍茫时,我要去一个自己没到过的郊区。前半截的路线我知道怎么走,可是下了公共汽车换乘另一路车时,我怎么也找不到另一路车的车站。
于是我走到一群下棋的本地老头面前,请教他们该怎么换车到我想去的地方。
没想到这么一问效果惊人。他们听出我是外地口音,而且是在快要天黑时往郊区走,就感到事关重大,于是就七嘴八舌地向我指点路线,连我下车后该怎么走都告诉了我。有一位老同志为了这稀有的机会而兴奋不已,站起来让所有的人都不要讲话了,他要独自享受这指示方向的快乐。
因为我要去的地方是一个军事基地。这些人听说我和这样的地方有关联,倍感能够有机会给我这样的人指路非常重要。那位站起来的老同志还放下手中未下完的棋,专门把我送上了末班公共车。
建议你也试试这种方式,到一个陌生城市后,向一个地位低于你的人请教:“不知道能不能请你帮我一个小忙,告诉我怎样才能到某个地方?”相信你会有一个良好的收获。
本杰明·富兰克林曾经运用这项原则,把一个刻薄的敌人变成了他一生的朋友。那时,富兰克林凭着自己的年轻才干,不但建立了一个小印刷厂,还当选为费城州议会的文书办事员。
可是,他的能干却招致了议会中另一位同样有钱又能干的议员的敌对。这位议员不但不喜欢富兰克林,还公开斥责他。
富兰克林觉得这样的一种情况非常不利于自己发展,他决心使对方喜欢自己,他听说对方图书室里存有一本非常稀奇而特殊的书,就写给他一封便笺,表示自己非常希望借来一阅。
这位议员马上叫人把那本书送了过来。过了大约一周,富兰克林把那本书还给议员,并附上一封信,表示非常感谢。
以后在议会里相遇的时候,这位议员居然一反常态,跟富兰克林打起了招呼,并且很有礼貌。自那以后,他随时都很乐意帮一帮富兰克林。他们二人成了很好的朋友,一直到他去世为止。
富兰克林是200多年前的人了,而他所运用的心理方法,也即请求别人帮忙的心理方法,对我们今生今世都还非常有效。
(7)跟朋友一起欢笑。某次,布劳德坐飞机到另一个城市去时,坐在她旁边一个男人向她抱怨说:“我有个朋友真气人。她明知道我讨厌赌博,但在我61岁生日的时候,你知道她送些什么给我吗?是61张彩票——一岁一张!”
这个男人把手伸进他外套的口袋,掏出一个装着一枚翡翠色戒指的小丝绒盒子。他告诉布劳德:“这是准备送给她的。”布劳德不解地问道:“既然你的朋友令你那么生气,为什么你还要送这可爱的戒指给她呢?”他露出了一个狡黠的笑,回答说:“因为她喜欢首饰,但却极讨厌绿色!”
这对已经交往了20年的朋友,每年都好几次互送不合对方心意的礼物,借以逗对方发笑。
医生兼作家威廉·欧斯勒爵士把笑声形容为“生命的音乐”。笑声能使朋友开心一整天,令好友情谊更上一层楼。
《和平、关爱与治疗》一书的作者柏尼·席格尔医生,有一天接到一位警察朋友的电话,听到这位朋友幽幽地说:“我已生无可恋。我打电话来只是跟你道别,因为我要自杀了。”席格尔立刻语带双关地说:“要是你这样做,那我就一辈子都不再跟你说话了。”那位警察朋友没想到席格尔会这样说,先是一愣,接着就笑了出来。结果,他并没有开枪自杀,反而决定去跟席格尔来一次促膝谈心。
交友要付出代价,朋友会要求你为他们付出很多。可是,为了友谊,这是值得的。到最后,你会明白作家斯蒂文生那句话说得一点没有错:“朋友是你送给自己的礼物。”
对不同类型的同事采取不同的策略
世上的人是多种多样、非常复杂的,仅在性格上的表现就千差万别,其中有些人是不容易打交道的,比如死板的人、傲慢的人、自尊心过强的人等等。要想和各类同事轻松相处,就需要练就一定的处世的功夫,根据对方的性格特点,采取不同的策略,灵活应付,达到交往的目的。
(1)对死板的人,要热情而有耐心。比较呆板的人对人一副冷面孔。你热情地和他招呼,他也是待理不理的样子。死板的人兴趣和爱好也比较单一,不大爱和别人往来。他们也有自己追求的目标和感到关注的事,不过不轻易告诉别人罢了。
与这一类人打交道,他冷若冰霜,你不必在乎,应该热情洋溢,以你的热来化解他的冷。并认真观察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寻找出他感兴趣的问题和比较关心的事来。要是你和他突然有了共同的话题,他的那种死板会荡然无存,而且会表现出少有的热情。
和死板的人打交道你一定要有耐心,不要急于求成。这种人,很注重自己的那种心理平衡。不愿意让那些烦人的事干扰自己的情绪。从他们的角度来考虑问题,维护他们的利益,慢慢地促使对方接受一些新鲜事物,逐渐地改变和调整他们的心态。这样一来,仍然可以建立比较合得来的关系。
(2)对过于傲慢的人,可以适当反击。有些同事身有傲骨,有傲气,举止无礼,出言不逊。和这种人打交道,使人如坐针毡,但你又不得不承认他的存在,非和他接触不可。这时,你不妨试试下面的方法。
①减少与他相处的时间。在和他相处的有限的时间里,你尽量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意见,不给他表现傲慢的机会。你提出的问题,非要他认定思考后才能回答,他就傲不起来。
②交谈言简意赅。尽量用短句子来清楚地说明你的来意和要求。给对方一个干脆利落的印象,也使他难以讨价还价,有架子也摆不上。
③瞅准他的薄弱环节。从事一些他傲不起来的活动。你可以请他去跳舞,或者一同去欣赏西洋古典音乐,然后谈施特劳斯,谈莫扎特,谈贝多芬和他的三大交响曲,当他语塞的时候,也就是你成功的时候,你再和他交往,他就会平易近人了。
(3)对好胜的人,忍让要适可而止。这种类型的人狂妄自大,喜欢炫耀,自我表现总是不失时机,力求显现出高人一等的样子,好像自己什么都比别人强。不分场合地挖苦别人,不择手段地抬高自己,在各个方面都好占上风,好攀高枝。同事中对这种人,打心眼里是看不惯的,但为了顾及他做人的面子,不伤大家的和气,总是时时处处地谦让着他。在有些情况下,他争强逞能,把你的迁就忍让,当作是一种软弱,反而更不尊重你,或者瞧不起你。所以对这种人,要在适当时机,挫其锐气。使他知道,山外青山楼外楼,不要不知道天高地厚。
(4)对性急的人,要避免争吵。遇上一个性情急躁的人,你的头脑一定要冷静,对他的莽撞,你完全可以采用宽容的态度,一笑置之。
(5)对城府深的人,要有防范。城府很深的人一般都工于心计,他们在和别人交往时,总是把真面目藏起来,希望多了解对方,从而能在交往中处于主动的地位,周旋在各种矛盾中而立于不败之地。他们的较深的城府,也是有经历的,要么受到过别人的伤害;要么经受过挫折和打击,这样才会对别人存有一种戒备和防护的心态。这种人对事不缺乏见解,不到万不得已,或者水到渠成的时候,他绝不轻易表达自己的意见。
和城府很深的人打交道,你一定要有所防范,不要让他们完全掌握你的全部秘密和底细,更不要为他们所利用,或陷在他们的圈套之中而不能自拔。
(6)对口蜜腹剑的人,要敬而远之。口蜜腹剑的人,又称“笑面虎”,“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如果你遇到这么一位上司,你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多点头,少摇头,唯唯诺诺是最佳选择。但你要多一个心眼,万一他要你做的事是一个圈套,你也不必当面翻脸,只需挨着推诿,就是只说不干为上。
碰到这样的同事,最好的应付方式是敬而远之,能避就避,能躲就躲。办公室里他要亲近你,找一个理由立即离开,做事不要和他搭伴儿,实在分不开,每天记下工作日记,日后好有一个说法。
(7)对刁钻刻薄的人,保持相应的距离。刁钻刻薄的人,是不受同事欢迎的人。这一类人的特点,是和人发生争执时好揭人短,且不留余地和情面。冷言冷语,挖人隐私,手段卑鄙,往往使对方丢尽了面子,在同事中抬不起头。
这一类人常以取笑别人为乐,行为离谱,不讲道德。无理搅三分,有理不让人。碰到这样一位同事,和他拉开距离,尽量不去招惹他,吃一点小亏,受一两句闲话,也装作没听见,不恼不怒,不自找没趣。
把握好与异性交往的分寸
男人和女人可以成为朋友吗?回答是肯定的。除却爱情,成为朋友常常是他们之间最好的、恰当的交往方式,正因为存在着性别的差异,异性友谊才显得更加引人注意。
异性友谊很多都可以发展成爱情,所以它经常会招来许多流言蜚语,使人们面对渴望的友情止步不前。
应该认识到的是,女人需要异性朋友。男人与女人的友谊,的确可以同女人之间的友谊一样,亲密、无拘无束而又天长地久。很多女人最初也许会有几个异性的朋友,而她们一旦结婚或是与她关系密切的那个男人最终成了她的情人,她与其他异性朋友的友谊就会中断。这种情形非常普遍,究其原因,可能是她最初和异性交往就是为了寻找和挑选意中人,目的达到了,多余的关系也就成了累赘。也可能是她担心和其他异性交往会影响他们美满的爱情关系,那些给喜欢吃醋和无端猜测的丈夫做妻子的女人尤其有这种担心。
实际上,同时与很多男人做好朋友,对女人来说是一件很好的事情。
与很多男人做朋友,比起夫妻关系的优点是,不指责对方,不占有对方、更无需去讨好对方。男女之间,不一定非得做了情人,才能成为“最好的朋友”。
同样,一个男人希望在与一个女人的关系中获得某种不同于他在与一个男人的关系中希望获得的东西。他可能会在感到孤苦伶仃时,去找她。跟男性朋友在一起,他们可能只谈那些不关痛痒的事情,而跟女性在一起,他则希望她深入到他的内心深处。跟女人在一起,男人更乐意解除戒备,暴露他的弱点,泄露他的憨傻、差错,说出他不成熟的想法和他异想天开的幻想。一个女性朋友可以帮助他加深对某事的认识。
对于女性来说,与男人建立起非性关系的友谊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有可能成为一种很有益的生活方式。
一个男人也可能与一个女人保待一种没有性关系的亲密友谊。排除了性的干扰,一些因为性的介入而让人麻木不仁、视而不见的地方便可能昭然若揭。摆脱了因性的介入产生的紧张情绪,摆脱了笼罩着男人之间的友谊的局限,这种和女人的具有伸缩性的友谊,便使一个男人有了一种平衡、诚实的情感交流。
性别差异确实是男女之间发展友谊的不可小视的障碍。女人在与男人约会和交往中最头疼的、最伤心的事就是,性在男人心目中总是存在。尽管很少有男人会同意这一观点,但女人的这种看法常常使她不愿意去求助于异性的友谊。很多女人都曾说过:“我从来没和任何男人有真正的交往,我想,性总是男女之间的一个问题。”
男人也常有类似看法,他们常在异性朋友结婚或有了确定的情人之后主动和她断绝交往。问他为什么,他会回答说:“我担心引起不必要的误会。”
据对一些女性调查,她们所遇到的大部分男人都证实了女人对男人的看法:有些男人在开始与某个女人来往时,首先总是想着性。
这其中不能排除误会,而且有时男人常去“冒犯”女人还有许多原因,比如他以为这是她所期望的,或者他想更加彻底地承担起自己作为异性的角色。无论如何,大多数男人并不像女人所想的那样,他们在大男子主义的外表下,经常有一颗敏感而谨慎的心,这种内涵使男人和女人有可能成为很好的朋友。
但“冒犯”确实存在。我们必须提醒那些在与女性交往中喜欢“冒犯”的男人,爱情这张窗户纸一旦被捅破,往往会取代友谊。这种新有关系就如同一切游戏一样有许多规则,也会有许多危险。这无论对于男人还是对于女人,恐怕都是得不偿失。
如果一个男人和女人在交往中,只想着与对方建立友谊而不是爱情,那么,对方也会来呼应他。这样,两性间才会建立起良好的、高尚的关系。这样,男女双方都将成为胜利者。男人与女人的友谊,可以和女人之间的友谊一样亲密,一样无拘无束而又天长地久。
你可能对此不以为然。因为心理学家发现:性在男人们心目中总是存在。性确实是男女交往中的一个不小的障碍。一个男人遇到一个女人时,性的潜在可能会经常存在,但这并非不可避免,必须发生。没有人规定你或别人心中有了性冲动就一定要付诸行动。在多数情况下,“发乎情,止乎礼”并不难做到。
怎样把握与异性朋友交往的分寸呢?
首先,结交异性朋友必须解决观念问题。社会交往的方式从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的现代化程度。在传统社会里,异性之间的自然交往是人们最敏感的问题之一,似乎男女之间的交往只有通过中间媒介才是正当的交往,这是一种封闭式的交往方式。在现代社会里,青年男女如果还要依靠中间媒介来形成交往,则认为是保守和无能,这反映的是一种开放式的社会交往方式。青年男女只有采用开放式的交往方式,才有可能真正主动地、自然地、广泛地去结交异性朋友。
结交异性朋友必须克服心理障碍。在青春期,由于性意识的觉醒,青年男女对异性具有本能的向往,这对青年男女的交往有积极的一面,同时也有消极的一面。积极的因素表现在青年男女都希望去结交异性朋友的过程中有更多关于异性的心理、性格、情感等方面的体验,而消极的因素表现在男女往往很难把结交异性朋友与选择对象区别开来。一开始就以婚姻为目的去结交异性朋友,就必然使这种交往变得拘谨和庸俗,从而,人为地筑起一道心理屏障,妨碍正常的交往。
结交异性朋友,一般来说,没有适当的气氛和任何理由与陌生的异性交往是不太礼貌的。当然,交谊活动是结交异性朋友的较好场所,在舞会上可以邀请异性朋友同舞同歌;在运动场上可以邀请异性朋友一起打球,在公园里可以邀请异性朋友同划一条船,同做一个游戏……经过简单的自我介绍,话题一打开,彼此就认识了。有时候在一般的公共场所可以创造一些条件结交异性朋友。比如在公共汽车上可以主动给异性朋友让座。在电影院里帮身边的异性朋友擦座椅,在图书馆里向同座的异性朋友请教问题,在游览的途中给异性朋友当义务向导等等。一个善于交往的人,几乎在任何场合下都可以得体地与陌生人攀谈,而一个不善于交往的人甚至任何时候都觉得是孤独的。
结交异性朋友还必须掌握一定的交往分寸。异性之间的交往毕竟有别于同性之间的交往,要理解和尊重对方的生理、心理特点。语言切忌粗鲁,更不要有随意的肉体接触,行为的失态往往会断送异性间的交往。另外还需要注意不要被异性的外表迷惑而受骗上当。
让你的顶头上司了解和喜欢你
你的顶头上司是你工作生涯里最重要的人物。他手握生杀大权,可以使你工作起来顺利无比,也可以使你根本无法开展工作;可以使工作气氛融洽,也可以使工作变得令人无法忍受。所幸的是,你可以让老板看起来是个好经理还是个差劲的经理。
有些老板喜欢把他们的主管卡得死死的;有些老板则放任自流,放手让主管们去干。因此,你要找出老板的风格来。什么让你感到最为舒畅?这其中并不存在什么是与非的问题,这只是为了要把你的工作和老板的管理风格更好地统一起来。知道这一点很重要,因为对你来说,先入为主地设定好你喜欢的老板的类型是件很自然的事。人们对权威有不同的理解和要求,对别人合适,在你却不见得有用,反之,对你有用的,在别人身上则不一定行得通。
如果你是男的,而老板也是男性的话,你要记住,他是否一开始就对你满意,有赖于你和他的熟悉程度。你们有什么共同爱好吗?是不是喜欢同一种运动?还是有相同的教育背景?有些老板相对喜欢那些和他们有许多共同之处的下属;而有些,则喜欢他们的下属有异于他们本人,以便互补。比如说,如果一个老总认为他最大的毛病就在于不注意细节,那么,他也许会希望有个在小节上绝不马虎的人来为他工作。
如果你是个男的,而老板是个女的,你最好了解一下对那些掌权女性的所有偏见,如果你自己心存偏见的话,这也许会在你和她的接触当中表现出来。谈一谈这些看法,也许会对你有帮助。
如果老板是女的,你也是女的,那么,你是不是希望她对你好一些?但如果她不是,你也不必对她感到愤怒。你可以通过加倍的努力工作,为女同胞增光,让她也觉得“有面子”。
如果你是个女的,你上司是男的,你可千万不要卖弄风情,注意和老板保持工作关系,保持你工作的高水准,尽可能地自己处理问题,不要动不动就要他帮助,扮演个可怜巴巴的无能角色。在他问你什么的时候,则要果断些。别和老板谈论你的私事。如果你想知道上面的意思,告诉你的上司,并确定你知道上头的意思,如果你有意升职,说出来让老板知道,这样,可以使他更好地了解你。
与上级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与上级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任何员工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对这个问题,人们往往有两种错误倾向:一种认为,处理好上下级关系这是上级的事,我是他的下属,应该由他来赏识我、器重我,调动我的积极性,我只要尽职工作就行了,不用去操这份心。谁知,到头来自己工作干得不少,却“吃力不讨好”,只能感叹“工作好做,人事难处”了。另一种认为,与上级搞好关系,是培养庸俗的好感,于是奉承、讨好、拍马溜须,既丧失自己的人格尊严,也于工作无补,对两者都无益处。
其实,与上级保持良好的关系,也有一些体面的、正直的、光明磊落的行为原则。
(1)学会听,充分领会上级的命令。与上级交谈,是与上级发展关系的一个重要形式。在听上级谈话时,我们往往或非常紧张地注意发现话语中对自己是肯定还是否定,是抑贬还是褒扬的种种信息,或忙碌地思考着自己应对的话语,因此,往往没听清上级正在说的东西。正确的应该是不仅听清上级所谈一切,而且要听清他所意指的隐意。这样,就意味着你能概括他谈话的所有要意,并作出聪慧的应对。
要做到这一点,你应该忘却所有的紧张,把注意力集中到上级的谈话上来。当你的上级讲完后可以稍作静思,以示你对他的讲话的记忆和思索。然后,向他提一两个用以澄清他谈话要点的问题,不一定是故作复杂的问题,即使是答案很明确的是非题也可,意在强调你注意并把握了他的谈话要点。或者用核对理解的措辞,把他的谈话概括地说一下。
(2)学会简明扼要地汇报。向上级汇报情况,简短是必要的。简短并不意味着将一大堆信息用连珠炮式的话语口若悬河地说完。简短意味着有选择的、简洁、清晰的。
将一份备忘录压缩在一页之内,这是一个很好的主意。如果你一定要写一个详细的报告给上级,那么你最好用一页篇幅将整个报告的内容概括一下,将其置于全文之首。一篇好文章反映的不是善于写作的能力,而是长于思考的能力。想得透彻,才能写得明了。因此,在你无论写什么呈文时,都要把问题想透彻,然后再动笔。这是使呈文简洁明了,使上级爱看你的呈文的一个重要因素。
(3)掌握提建议的要诀。如果你想提出一个能让上级接受的观点或建议,你应该将你的论据认真整理,按最有利于阐明你的观点的方法逐一呈示出来,并尽一切可能让他来表达你的主张。
一个好的方法是向你的上级提供可供选择的多个方案,并分别说明各个方案的长短利弊,让你的上级去权衡选择。这种提供建议的方法可以让领导做出最终决定,同时也迫使你对问题想得更透彻,结果对两者都有好处。
决不要直接反对你的上级所提出的提议。他也许只看到了它的长处,或者他嫌麻烦事先没听听你的反应。不管怎么,如果你最终认为他的提议不合适,你应将你的意见变通成问题提出来,让他斟酌。如果你有上级没掌握的数据来说明你的反对意见,那就更好了。
(4)为你的上级创造良好形象。及时向你的上级提供信息,使他保持不断的信息更新;尽量在会前向他提供所需的事实,以便他与人谈论时引用。无私地向他贡献你的主意和设想,从长远来说,你是不会损失什么的。有人曾经说过:“一个乐意无私奉献,让别人享用他的成果的人,就能产生出很多有利于这个世界的点子和主张。”从某种意义上讲,当你的上级有一个良好的形象时,你的形象也就好了。
(5)独立解决你的问题。记住:你能为上级所干的最好的事是做好你的工作。一个有能力的上级通常是乐观主义者,他也希望他的下属有相同的素质。积极进取的行为不仅仅是一种策略,而且是一种内在素质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姿态。一个富有经验的下属,在他的语言中很少用到“困惑、危机、挫折”一类词,而会把困难的情势看成“挑战”,并设计出迎接挑战的计划。一个人没有比他不能解决自己职务的问题更浪费上级的时间了。独立地排除你面临的困难,不仅培养有效工作的能力,发展有效工作所需要的门路,而且能提高你在上级眼光中的价值。
当你发现自己无法完成某项工作时,应及时地向你上级说明情况。这种情况下他产生的烦恼会比以后才知道要少得多。
(6)了解你的上级。对于上级的工作习惯,职业目标、爱好与厌恶等等,你都应该了解。如果你的上级是一个体育运动爱好者,那么你就不应该在他的队赛败后第二天早晨,即去请示一个等待解决的问题。一个精明老练有见识的上级是很欣赏深刻了解他,并能预见他的愿望与心情的下级的。
“捧”着领导帮你办事
人性的弱点决定了人是最禁不住恭敬的动物,对上级来说也是如此,你求他帮助办事儿,恭敬他是理所当然的。你恭敬了他,他也反过来恭敬你和重视你,得到恭敬的人是不会放着对方的难题不管的。
要想求领导办事,就必须掌握会说恭维的话。会说话同办事儿是相辅相成的。话说得好听,说得到位,领导便于接受你提出的条件和要求,否则即便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也会容易办砸,所以要学会说恭维的话,就必须学会顺情说好话。要想把事情办成功,总得拣对方爱听的话说,才有利于解决问题。所以,要学会说赞美的话。
几乎任何人都爱好虚荣,其特点往往是在他们觉得做没有多大把握的事情时,极乐意看到自己在这些没什么把握的事情上表现不凡,获得别人的称赞。当你对他们这些没把握的事情中任何一桩加以颂扬时,都会发生你所期望的功效。
称赞领导也要注意技巧。“戴高帽子”,并非是指溜须拍马,而是指对领导的佩服或称赞。赞誉之词人人都渴求,人人都需要。称赞领导也有方法和技巧,如果称赞领导不恰当,反而会弄巧成拙,只落下一个“溜须拍马”的坏印象。称赞一个人,当然是因为他有出色的表现,但每个人在哪一方面出色却各有不同。有的人是专业技术水平高,工作成绩突出;而有的人则在社交方面有特长,有与客户打交道的能力。因此,身为企业主管或行政部门的领导,在称赞领导时应针对不同的情况,给予不同方式的称赞。
高帽子的妙用随处可见,但用错了却也让你画虎不成反类犬。
有个公司的部门经理对总经理抓好公司业务的同时,结合自己工作实践撰写了一本《经商之道》的书稿,这样称赞道:“你在企业工作真是一个错误的选择,如果你专门研究经营管理,我相信你一定会成为商务管理的专家,会有更加突出的成果问世。”
总经理听完部门经理的一席话,不满地说:“你的意思是说我不适合做公司的总经理,只有另谋他职了。”见总经理产生了误解,本来想给总经理“戴高帽”的部门经理吓得头冒虚汗,连忙解释说:“不,不,不,我不是这个意思,我是说……”
还是秘书过来替部门经理打了个圆场,说道:“部门经理意思是说您是个多才多艺的人,不仅本职工作抓得好,其他方面也非常出色。”
可见,同是称赞一个人,称赞一件事,不同的表达方法,其效果悬殊是特别大的。
恭维赞扬不等于奉承,欣赏不等于谄媚。赞扬与欣赏领导的某个特点,意味着肯定这个特点。只要是优点、是长处,对别人没有害处,你可毫无顾忌地表示你的赞美之情。领导也需要从别人的评价中,了解自己的成就以及在别人心目中的地位,当受到称赞时,他的自尊心会得到满足,并对称赞者产生好感。你的聪明才智需要得到赏识,但在他面前故意显示自己,则不免有做作之嫌。领导会因此认为你是一个自大狂,恃才傲慢,盛气凌人,而在心理上觉得难以相处,彼此间缺乏一种默契。
必须学会说恭维的话,当你托领导办事时,你就会感到其中的作用。
让对方保住“面子”
有一家卖布丁的商店,每年到圣诞节的时候就将许多美味布丁摆放成一排。你可以选择最适合你口味的布丁,他们甚至还允许你先品尝,然后再做决定。
海特常常想,会不会有些根本不打算买布丁的人利用这个优惠的机会白吃呢?有一天,他向女店员提出了这个问题,才得知的确有这样的事情。
“有这样一位老先生”,她说,“他几乎每星期都来这儿尝一尝每一种布丁,尽管他从来不买什么,而且,我怀疑他永远也不会买。我从去年,甚至前年就记住他了。唉,如果他想来就让他来吧,我们也欢迎。而且,我希望有更多商店可让他去品尝布丁。他看上去好像确实需要这样,我想大家都不会在乎的。”
就在她正跟海特说着话的时候,一位上了年纪的先生一瘸一拐地来到柜台前,开始兴致勃勃地仔细打量起那一排布丁。“哎,那就是我刚刚跟你说的那位先生”,女店员轻轻地对海特说,“现在你就看着他好了”。说完,又转身对老先生说:“您想尝尝这些布丁吗,先生?您就用这把调羹好了!”
这位老先生衣着破旧,但很整洁。他接过调羹,开始急切地一个接一个地品尝着布丁,只是偶尔停下来,用一块大大的手绢擦擦他发红的眼睛。
海特看到他的手绢已经完全破了。
“这种不错。”
“这种也很好,但稍稍油腻了一点。”
海特想:看起来,他真诚地相信自己最终会买下一个布丁。他一点也不觉得自己是在欺骗商店。可怜的老头!也许他过去有钱来挑选自己最爱吃的布丁,如今他已家境破落,所能做到的也只是这样品尝品尝了。
海特突然动了同情心,走到老人跟前说:“对不起,先生,能赏个脸吗?让我为您买一只布丁吧。这会让我深感欣慰的。”
听完海特的话,老先生好像被刺了一下似的往后一跳,热血冲上他那布满皱纹的脸。
“对不起”,他说,他的神态比海特根据其外表想像出的要高傲得多,“我想我跟您并不相识。您肯定是认错人了。”
说完,老先生当机立断,转身对女店员大声说道:“劳驾,把这只布丁替我包扎好,我要带走。”他指了指最大的也是最贵的一只布丁。
女店员从架子上取下布丁,开始打包。这时,他掏出一只破旧的黑色小皮夹子,开始数起他那些零散而少的可怜的钱来,然后便将它们放到柜台上。
在和陌生人交往的时候,一定要充分考虑对方的面子。即使在帮助别人的时候,也一定要注意方式,给对方留足面子。
对别人的“逾规”也可以视而不见天热了,学校离海不远,老师把学生带到海边去玩。他们不太敢让学生下水,怕出事,校长却不怕,他自己站在水深处,规定学生以他为界,只准在水浅处玩。
小孩都乐疯了,连极胆小的也下了水,终于,大家都玩得尽兴了,学生纷纷上岸。这时,发生了一件事,把校长吓得目瞪口呆。
原来,那些一二年级的小女孩上得岸来,觉得衣服湿了不舒服,便当众把衣裤脱了,在那里拧起水来。光天化日之下,她们竟然造成了一小圈天体营。
校长第一个冲动便是想冲上前去制止——但,好在,凭着一个教育家的直觉,他等了几秒钟。这一等,太好了,于是,他发现四下里其实并没有任何人在大惊小怪。高年级的同学也没有人投来异样的眼光,傻傻的小男生更不知道他们的女同学不够淑女,海滩上一片天真欢乐。小女孩做的事不曾骚扰任何人,她们很快拧干了衣服,重新穿上——像船过水无痕,什么麻烦都没有留下。
可以想像,如果当天校长一声吼骂,会给那个快乐的海滩之旅带来多么愁惨尴尬的阴影。那些小女孩会永远记得自己当众丢了丑,而大孩子便学会了鄙视别人的“无行”,并为自己的“有行”而沾沾自喜。
他们是不必拭擦尘埃的,因为他们是大地,尘埃对他们而言是无妨无碍的,他们不必急着学会为礼俗规范而羞惭。他们何必那么快学会成人社会的琐碎小节。
许多事,如果没有那些神经质的家伙大叫一声:“不得了啦!问题可严重啦!”原来也可以不成其为问题的。
好心不一定有好报
唐朝诗人刘禹锡,才富五车,诗名很大,为人爽直,但有时做人不够圆滑,曾因此惹来不少麻烦。
当时有一项风俗,举子在考试前都要将自己的得意之作送给朝廷有名望的官员,请他们看后为自己说几句好话,以提高自己的声誉,称之为“行卷”。襄阳有位才子牛僧孺这年到京城赴试,便带着自己的得意之作,来见很有名望的刘禹锡。刘很客气地招待了他,听说他来行卷,便打开他的大作,毫不客气地当面修改他的文章,“飞笔涂窜其文”。
按理说,刘本是牛的前辈,又是当时文坛大家,亲自修改牛的文章,对牛创作水平的提高是有好处的。但牛僧孺是个非常自负的人,他却从此对刘禹锡记恨在心了。
后来,由于政治上的原因,刘禹锡仕途一直不很得意,到牛僧孺成为唐朝宰相时,刘还只是个小小的地方官。
一次偶然的机会,刘禹锡与牛僧孺相遇在官道上,两个人便一起投店,喝酒畅谈。酒酣之际,牛写下一首诗,其中有“莫嫌恃酒轻言语,曾把文章谒后尘”之语,显然对当年刘禹锡当面改其大作一事耿耿于怀。刘见诗大惊,方悟前事,赶紧和诗一首,以示悔意,牛才解前怨。
刘惊魂未定,出来后对弟子说:“我当年一心一意想扶植后人,谁料适得其反,差点惹来大祸,你们要以此为戒,不要好为人师。”
对于那些好为人师者来说,出主意、指点别人也许纯属好心,但好心未必有好报。自古都是如此。这既要看接受者的操守,也要看好心者本人修养了。刘禹锡一片好心,却由于过于不客气,而对方又是极自负之人,弄得遗患无穷。
好心不一定有好报,仅仅老实是不够的,还要圆滑些,注意场合,讲求方式。
有理有礼有节地对待得寸进尺的人
宽以待人,遇事忍让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导我们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原则之一。在一些非原则问题上,讲一点宽容和忍让,不去死争那个先后高低,即使个人吃点亏,就减少了无意义的矛盾和冲突,可以团结更多的同事,维护家庭的和睦。
但是,现实生活中经常有这样的现象:双方发生纠纷,一方顾全大局,克制自己,一让再让;另一方则无理搅三分,得寸进尺。在这种情况下,仅仅宽容、忍让显然是不行的。那么,老实人遇到这种得寸进尺的人该怎么办呢?下面的几点建议可供参考:
(1)划清界限,该让的大方地让,该争的坚决地争。所谓划清界限,就是要划清争执、纠纷的问题是原则性的,还是非原则性的。对非原则性的问题,可以讲忍让,讲宽容,不去计较。对原则性的问题,特别是重大的原则问题牵涉到个人的根本利益的问题(政治的、经济的、道德的),则应当旗帜鲜明,寸步不让,争个一清二楚。在重大的是非问题上,任何退让都是对歪风邪气的支持和纵容。一般的经济利益的纠纷,为求得争执和纠纷的顺利解决,适当地让,仍然是可取的;但让到一定程度后,如果对方仍然得寸进尺,就不能一让再让,而应据理力争,求得公平合理的解决。
(2)讲究方法,合理合法、有理有礼有节地去争。与得寸进尺的人打交道,往往是“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所以争的时候应通过一定的组织,依照一定的行政、法律程序。这样做,一是中间有仲裁者,二是判断是非有客观依据(政策、法律、规章制度等)。有的人出于对得寸进尺者的义愤,往往一时感情用事,做出一些丧失理智的事情,或“以眼还眼,以牙还牙”,说了过头的话,或动手动脚,做了违法的事,有理反而变成了无理,这是特别应该警惕,应该避免的。讲究方法,做到合理合法、有理、有利、有节是非常必要的。
(3)把“丑话”说在前头。与得寸进尺者打交道,最好预先采取适当措施,避免争执或纠纷的发生。对可能发生争执的事情,可事先讲清楚;可能发生权益纠纷的,可事先通过中间人订立“协议”、“合同”之类的东西,把双方的权利、义务及遇到问题的处理方法写清楚,到时,“照章办事”就行了。
努力让别人喜欢你
人们总是对自己所爱的、尊敬的朋友,发自内心地关怀他们,期盼他们能幸福快乐。如果不能秉持这种心情,你实际上也就无法取悦对方。人际关系的原则,便是这种思念对方的心情。有了这种心情时,至于该如何遣词用字,自然也就能一目了然了。取悦人们的心理,谁都会有,然而,在人与人交往的实际场合,真能知晓如何取悦他人的方法者,并不多见。
事实上,你可以通过掌握一些简单、自然、平常和易学的技巧,来提高自己的知名度。只要你坚持不懈地去实践,你是可以成为一个受人喜爱的人的。
(1)要做一个平易近人的人,和别人打交道要轻松自如。也就是说,在别人和你打交道的时候,不要让人有一种紧张感。据说,有的人“你很难同他打交道”,很难接近他。这往往是一个在交往中难以克服的障碍。一个平易近人的人很好相处,而且言谈举止都很自然。他会营造一种舒适、愉快、友好的氛围。和他在一起,不会像戴着一顶破旧的毡帽、趿拉着一双破烂的鞋子、穿着一件宽大破旧的袍子一样,尴尬难堪。一个表情僵硬、冷漠、毫无反应的人,是难以溶于一个集体之中的,而他往往是一个桀骜不驯的、不合群的怪物。你确实不知道该如何与他打交道,你也难以揣摩他的内心世界,不知道他会对你的言行做出怎样的反应。喜欢上一个这样怪僻的人,确实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2)善解人意,体贴别人。一个体贴别人的人,总是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不让别人紧张、拘束,更不会让别人尴尬难堪。据说,莎士比亚就具有善解人意的神奇能力。在和人交往的过程中,他就像一条变色龙,能根据交往对象的不同特点,随着时间、地点的变化,进行应变。文学批评家威廉·哈兹里特指出:“莎士比亚完全不具有自我,他除了不是莎士比亚之外,可以是其他任何人,或是任何别人希望他成为的人。他不仅具备每一种才能以及每一种感觉的幼芽,而且他能根据每一次的命运改换,或每一次的情感冲突,或每一次的思想转变,本能地预料到它们会向何方生长,而他就能随着这些幼芽延伸到所有可以想像得出的枝节。”
(3)待人接物落落大方、不卑不亢。一般来说,具备这种素质的人必须具备宽阔的胸襟。因为,那些特别注重别人对自己的态度的人,那些害怕别人嫉妒自己的地位和职务的人,那些在生活中处于优势地位的人,是很少对别人态度冷淡的,而且一般也不轻易对别人生气。
美国前邮政部长詹姆士·法利以谦虚谨慎、不狂妄自大著称。
一个有趣的事例表明,法利先生是一个知道如何让人喜欢自己的专家。那是发生在费拉德菲尔城举办的一次“读书和读者”会上的事。当法利先生和其他演讲者到宾馆去吃午饭的时候,他们在走廊遇到了推着餐车的女服务员,餐车上装载着桌布、毛巾和其他用具。他们绕过餐车走了进去,这位服务员丝毫没有注意到他们。这时,法利先生向她走了过去,并且伸出手说:“嗨,你好,我是詹姆士·法利。能告诉我你的名字吗?很高兴认识你。”
当这群人走过大厅的时候,一些人回过头看了看那位女孩,她嘴巴张得大大的,显得十分惊讶,但是,她的脸上立即绽开了甜美的微笑。这是一个在现实生活中取得成功的人士,在社交场合中平易近人,善于营造舒适、自然、轻松气氛,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的绝妙的例子。
(4)要忠诚、正直和具有爱心。某个大学的心理学系对那些受人喜爱的和不受人喜爱的人的性格做了分析。他们对100个个性特征做了科学分析,他们指出:一个人要想赢得别人的喜爱就必须具备46个引起人们好感的个性特征。也就是说,你要想为大众所接受就必须具备许多的优秀品格。意识到这一点,或许会让你感到多少有些失望。
要想让别人喜欢你,你必须具备一个基本的品格。这就是要忠诚、正直和具有爱心。或许,只要你具备了这一基本品格,其他的各种品质也就自然而然地具备了。
(5)能够仔细分辨别人的意图、动机、心情、感受和思想。也就是说,一个社交能力强的人,必定是会盘算的人,他们会考虑到自己行为的后果,会盘算别人的可能行为,会计算自己的利益和损失,而所有这些盘算,都是在相关因素可能变动的情况下做出的。因此,只有认知能力较强、善于察言观色的人,才能在复杂多变的情况下,做出这些盘算来。这种人际交往智慧每个人都具有,关键是怎样使之不断增强,怎样把它们在生活中发挥出来。
(6)不断克服自身的弱点。如果你不是和别人打交道很轻松自如的人,建议你对自己的性格做一些研究,考虑如何消除你在交往过程中可能存在的自觉的、不自觉的紧张情绪。一定要注意,不要把别人不喜欢你的原因归结到别人身上。相反地,你应该在自己身上找原因,而且要下决心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非常诚实,敢于解剖自己,甚至还需要一些性格方面的专家的帮助。那些在你的性格方面的所谓“不利因素”或者说“弱点”,可能是你多年的生活习惯养成的,也可能是由你年轻时候的生活态度发展而来。或许,你还一直把它们作为“自卫”的武器来使用,殊不知,它们却在无意之中伤害了别人。不管这些性格的“弱点”是如何产生的,只要你对它们进行科学的分析,意识到了进行性格优化的重要性,通过一套对性格进行转变的训练,你是完全可以克服这些弱点的。
在一个人的性格转变过程中,学会为别人祝福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当你为别人祝福的时候,你就是在调整自己的心态,改变对别人的态度。这样,你和别人之间的关系就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以心换心,以爱换爱。当你向别人袒露出最美好的感情的时候,别人也会向你袒露出最美好的感情。当这种最美好的感情彼此相遇并且融合一起时,一个更高层次上的相互信任,相互理解也就建立起来了,你也就在尘世中建起了“天堂”。
如果你已经走完了人生的一大半,而还没有建立起和谐的人际关系的话,你不要认为一切都不可改变,你应该采取明确的步骤去解决这一问题。只要你愿意为此付出努力,你完全可以改变自己,成为一个知名度很高、受人喜爱、受人尊敬的人。或许可以用下面这句话来让我们共同警示:一个人的最大悲剧是用一生的时间来为自己的过错掩饰和开脱。我们本来是做错了,却为它辩护,文过饰非,死不认账,死不改悔。就像一台电唱机上放置了一张有缺陷的唱片,当电唱机的指针陷入唱片的凹槽时,它会反复播放同一音调。你必须把指针从唱片的凹槽中拿出,这样,你就不会再听到不和谐的音调,而会听到旋律优美的歌曲。不要再浪费时间去为你在人际关系方面的失误做辩解,而要把这些时间用于完善自身的性格,去赢得别人的友谊,因为和谐的人际关系是成功生活的最重要的条件。
(7)尊重别人,自我克制。你尊重别人,别人也会尊重你;你喜欢别人,别人也会喜欢你。让别人喜欢你,实际上,这就是你喜欢别人的另一个方面。美国著名学者威尔·罗杰斯曾经说过一句很有名的话:“我从没遇到一个我不喜欢的人。”这句话或许有一点夸张,但我相信,这对威尔·罗杰斯来说并不为过。这是他对人们的感觉,正因为如此,人们也都对他敞开心怀,就像花儿对太阳敞开心怀一样。
当然,有时也会因为彼此意见不同,使得你喜欢某个人格外的困难。这是很自然的事。有的人生性就比别人更惹人喜爱。但是,我们知道,每一个人确实都有他值得尊重、甚至可爱的品性。
在人际交往中尊重别人的人格是赢得别人喜爱的一个重要因素。人格,对每个人来说,都是最重要、最宝贵的。对每一个人来说,他都有这样一个愿望:那就是使自己的自尊心得到满足,使自己被了解、被尊重、被赏识。如果我不尊重你的人格,使你的自尊心受到了伤害,当时,你或许会一笑了之,但是,我却严重地伤害了你。事实上,如果我表示出了对你的不尊重,即使你当时对我还是很友善,但是,如果你不是一个精神境界极高的人,你以后是不会很喜欢我的。这样,我就“赢得了战场,而输掉了战争”。
相反,如果我满足了你的自尊心,使你有一种自身价值得到实现的感觉,那么,这表明我很尊重你的人格。我帮助你获得了自我实现,你也会为我所做的一切表示感激。你对我有一种感激之情。你会因此而喜欢我。
一些高明的政治家是精于此道的。为了笼络人心,赢得别人的拥护和支持,他们决不轻易伤害别人的自尊和感情。一位评论华盛顿政治舞台的专家指出:“许多政客都能做到面带微笑和尊重别人,有位总统则不止如此。无论别人的想法如何,他都会表示同意。他会盘算别人的心思,并且能掌握这些心思的动向。”
不要降低别人的人格,不要伤害别人的自尊心,因为,只有尊重别人,别人才会喜欢你。你满足别人的精神需求,别人才会满足你的精神需求。
一个人必须要有自我克制的能力,对和自己打交道的人千万不要表示出不耐烦。对某些人,你可能是特别的不喜欢,甚至是特别讨厌。但是,你不要感情冲动,只要你冷静一点,尽可能地把这位令你生气的人的优点、他的过人之处列举出来,你就会克制自己的感情。如果你每天力图列举一点,久而久之,你就会惊奇地发现,你原来以为你不喜欢的那个人竟然会有那么多的值得人喜爱的品质。在发现了他的可爱之处后,你就会猛然觉得自己没有理由讨厌他。当然,在你对别人有这些新发现的过程中,别人也在对你有许多新发现,也会发现你的许多可爱的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