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自己说出的话更有分量
(1)不妨偶尔“出狂言”。不少小人物,总爱视“狂言”为“狂妄”的同义语,因此在尊者面前显得唯唯诺诺,毫无生气可言。其实,小人物更需要独特的惊世骇俗之言,才能引人注目,令人洗耳恭听,最终使自己伴随妙语脱颖而出。唐代宰相李绅位尊名盛,他出使淮南时,一律不接见下人。小小书生张祜偏要结识一下这个大人物,他先写了名帖,署名“钓鳌客”。李绅一见这名帖顿生怒气,于是破例召见了他。为了给对方一顿羞辱,李绅故意问:“秀才既懂得钓鳌,那么用什么东西做钓竿呢?”张祜脱口便道:“用长虹!”李绅再问:“用什么做钓钩?”张祜大气张扬:“用新月!”李绅再问:“用什么做钓饵呢?”张祜大笑:“用我做钓饵,当然也就不难钓到大鳌啦!”听到这些话,李绅高兴地款待了这个口出狂言的书生。显然,张祜能折服李绅这个大人物,就是因为敢出“狂言”,以磅礴气势给了对方强烈刺激,其才华才最终得到大人物的认可。
(2)敢于表达自己的个性。大凡表述心迹,总少不了豪言壮语。如果只是一般地转述现成的豪语,会给人造成平庸的印象。真正振聋发聩之语,大约总是一种心底激情之宣泄,一种颇有个性色彩的挥洒。抗日英雄鲁雨亭,年轻时同几个长辈一道赴宴。席间一长者问及他将来的打算,鲁雨亭率直地说:“各位长辈,不瞒你们说,晚辈立志与别人不同。别人都愿当大官、享清福,而我此生不愿做大官,只愿做大事!”一语既出,令长辈们震惊不已,倒吸冷气,从此更加看重他关心他了。若按中国人的习俗,晚辈之言总该谦让些吧,可鲁雨亭偏偏豪情傲语,以“大官”与“大事”对比,表明自己的志向,让长辈们对这小字辈刮目相看。
(3)用语言捍卫自尊。即使尊卑上下之间,也难免有意见相左甚至唇舌交锋的时候。作为小人物,如何才能使自己的话语掷地有声震慑对方呢?很多时候,低声下气委婉曲折是无用的;相反,利用一些严词峻语却常能令尊者怦然心动,心悦诚服,特别是在需要护卫自己人格尊严的时候,此法更为有效。曹操的一个故交宗世朴看不起曹的品性。后来曹操官至司空,总揽朝政,一次他故意对自己手下的小人物宗世朴挑衅道:“你现在总可以答应与我相交了吧?”宗却不为所动,出语傲然:“松柏之志犹存。既然得罪了你不受重用,就更没想过高攀与升迁了!”这毫无媚气的铮铮之语,既令曹操惊讶,更令他折服。事后,曹操竟叫儿子向宗登门求教。
在社交时不妨吹吹牛术
“我真是蠢得要命,”克拉克的妻子参加完宴会一回到家就叹气说,“人人都在谈书、电影和政治,我坐在那儿像个傻瓜。他们讲的书和电影我都没看过,而政治我更一窍不通。”
她的确有问题,然而和她的智力无关。她的脑子敏锐,性格却有个缺点:老实。
在客客气气的社交谈话中,坦率是致命伤。别误解,这不是在鼓励说谎。这里讲的是一种高深艺术,一种和斗牛相似的艺术。餐桌谈话的高手能够像斗牛勇士一样,挥洒自如地应付、闪避灾难。
有这样一个善于闪躲质问的人,他的厚颜与本领令了解他的人想大喊一声“太妙了”。例如,如果有人问他:“你可曾读过‘堂·吉诃德’?”他会回答:“最近不曾。”其实他根本没读过,然而谁会煞风景去破坏融洽的谈话?
另有一次,有人问他可曾读过但丁“神曲”中的地狱篇,他回答:“英文本没读过。”旁人不禁肃然起敬。他这句百分之百的真话会让人产生三种误解:他读过这诗篇;他精通14世纪的意大利文;他是文学纯粹主义者,不屑读翻译本,真高明。
如果你想在社交谈话中做个伟大斗牛士,必须牢记几个诀窍。
(1)寻找安全话题。预备几个够有趣的题目,侃侃而谈,但言辞须含糊,只专家能知道你在瞎扯。不妨考虑以下几项:
①量子物理学。就暧昧模糊而言,这题目是数一数二的——连爱因斯坦都会紧张吃力。这个话题最重要的部分叫做“不确定性原理”。有位物理学家最爱以这世界的本质为题讲些令人费解的话,然后看到周围的人个个满脸愕然、面面相觑,便忍不住偷笑。
②死海古卷。几十年来,只有少数圣经学者能接触到这些古代经文并加以研究。他们不让别人看,也许是因为他们还没琢磨出古卷中文字的真正意思。
③某位不大出名的历史人物。你选的历史人物不必有什么精彩的秘闻韵事,然而如果你不想再听某人喋喋不休地谈论当今的国家领导人,这题目就很适合了。你可以说:“某某怎么样?”
那人会顿时茫然,问道:“他怎么样?”
“你刚才说的全部可以应用到某某身上”,你回答,“你看看他的遭遇,政客就是这样的。”
谁能反驳?
不过要审慎的是:上宴以前必须跟其他客人周旋一下,谈些不相干的话,摸清楚什么题目不能碰。比尔有一次大谈“文化大革命”,谈了20分钟,殊不知坐在他旁边的那个人是屈指可数的中国史权威。
(2)用涵义广泛的形容词。所用的形容词最好能适用于几乎任何方面。
如果有人要你对你毫无所知的某本书、某出舞台剧、某部电影或某首音乐发表意见,你应该说:“我喜欢他早期的作品。作风比较单纯。”或者说:“我喜欢他后来的作品。那比较成熟。”无论对方是否同意,都不能说你错。
(3)讲述一些历久弥新的趣闻轶事。你不必发表长篇大论也可以令人觉得你学问渊博。在节骨眼上讲出一桩人所罕知的事,会使人深信你满腹经纶。例如,你记住某某名作家的妻子是哪个富豪家族哪一房的正室或偏房的表亲,然后在跟人家讨论文学、商界动态、名人花絮或绯闻的时候,装作漫不经心地提起。
(4)发表别人无从驳斥的见解。闲谈中,难免会有人问你:“你认为如何?”
你不想把真正的想法说出来,原因是你刚才没有注意听。其实你一直在想的是赴宴途中你汽车发出的怪声,或者某部电影里某演员叫什么名字。不过,有三种答案适用于任何话题,而且不会引起异议:
“那完全要看情况而定。”
“不能一概而论。”
“在某些地方,情况会受环境因素影响。”
(5)高明地搪塞躲避。要是有个粗鲁的人竭力想戳穿你的把戏,千万别慌。你可以采纳如下几个对策:
①含糊其辞。马上答以丹麦著名物理学家尼尔斯·波尔所讲的:“真理有大小之分。与小真理对立的,当然是错的;与伟大真理对立的,则同样是真理。”然后,趁质问你的人还在琢磨这一番话,找个借口离桌。
②指着窗外大声喊:“瞧那个!”希望借此转移同桌人的注意。
③把一块肉放进口里细嚼,同时做思索状,仿佛是在整理你的答案。接着屏息并慌张地指指喉咙,奔出饭厅,挺着肚子朝沙发背猛扑过去,使人以为你食物梗塞,在自行救治。然后站起来,转身对吓坏了的众人从容地说:“没事了。”
如果你演技够好,大家便会忘记使你突发急症的诱因,反而称赞你有医学知识,救了自己。
对别人不必百依百顺
这世界上确实有许多人不会说“不”,他们因此给自己造成了许多麻烦。
詹姆斯这几天明显有些睡眠不足,他有很多的事情做。可是,当邻居海伦请他过去帮忙弄一下电脑时,他说:“OK!”
派特请他帮忙抬电子琴到楼下时,他说:“Yes!”
哈瑞叫他帮忙照看一下自己的小孩时,他说:“可以。”
玛瑞安要他为她的派对做张海报时,他说:“没问题!”
他的特点是几乎从不说“不”;而别克在这方面的风格习惯却与詹姆斯大不相同。
早上,露茜阿姨打电话来,问别克能不能陪她一起去看“苏富比”拍卖中国的古董。别克说:“不!”
中午社区报社打电话问别克能不能为他们的征文颁奖。别克说:“不!”
下午圣若望大学的学生打电话来,问他能不能参加周末的餐会。他说:“不!”
晚上,《华盛顿晚报》传真过来问别克能不能写个专栏。他说:“不!”
当詹姆斯说四个“是”的时候,别克说了四个“不”!
你或许要认为别克是不近人情,可当事人并没有这种感觉。因为,他很讲究方式和技巧。当他说第一个“不”时,同时告诉了她“下次拍卖古董,我会去。至于今天,因为我对家具、器物、玉石的了解不多,很难提出好的建议。”
当别克说第二个“不”时,他说:“因为我已经做了评审,贵报又在最近连着刊登我的新闻,且在一篇有关座谈会的报道中赞美我,而批评了别人。如果再去颁奖,怕要引人猜测,显得有失客观。”
当他说第三个“不”时,他说:“因为近来有坐骨神经痛之苦,必须在硬椅子上直挺挺地坐着,像是挨罚一般,而且不耐久坐,为免煞风景,以后再找机会!”
当他说第四个“不”时,他以传真告诉对方“最近已经刚刚寄出一篇文章,专栏等以后有空再写。”
别克说了“不”,但是说得委婉。他确实拒绝了,但拒绝得有理。因此能够取得对方的谅解,自己也落得清闲,而不像詹姆斯那样使自己睡眠不足。
这世界上确实有许多人不会说“不”,他们或是不敢,或是不好意思。
不敢说“不”的人,往往缺乏实力,他们只怕不顺着对方的意,自己就要吃亏。岂知愈是想讨好每个人的,最后可能谁也没讨好,因为没有人珍视他的“好”,却要加倍地责备他可能的不周到。愈是想对得起每一个人时,愈可能对不起人,因为精神、时间、财力有限,不可能处处顾及,结果服务的水准下降,还是对不起人。就算是他拼老命地应付了每个人,至少对不起了他自己。
应该认识到:只有在你表现说“不”的实力时,对方才会感激你说的“是”;也只有在你知道说“不”的情况下,才能积蓄足够的实力说“是”。只有充满自信与原则的人知道说“不”,也只有别人知道你有说“不”的原则之后,会信任你所说的“不!”
委婉地道出你的苦衷、说出你的原则,必能获得朋友的谅解,赢得对方尊重!
学会说“不”能节省大量时间
英国作家毛姆在小说《啼笑皆非》中讲过这么一段耐人寻味的故事:一位小人物一举成为名作家了,新朋老友纷纷向他祝贺,成名前的门可罗雀同成名后的门庭若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毛姆为我们描写了这样一个场面:
一位早已疏远的老朋友找上门来,向你道贺,怎么办呢?是接待他还是不接待他?按照本意,自己实在无心见他,因为一无共同语言,二来浪费时间;可是人家好心好意来看你,闭门不见似乎说不过去。于是只好见他了。见面后,对方又非得邀请改日到他家去吃饭。尽管你内心一百个不乐意,但盛情难却,你不得不佯装愉悦地应允了。在饭桌上,尽管你没有叙旧之情,可是又怕冷场,于是又得强迫自己无话找话。这种窘迫相可想而知……来而不往非礼也,虽然你不再愿意同这位朋友打交道,但你还是不得不提出要回请朋友一顿。你还得苦心盘算:究竟请这位朋友到哪家饭店合适呢?去第一流的大酒店吧,担心你的朋友会疑心你是要在他面前摆阔;找个二流的吧,你又担心朋友会觉得你过于吝啬……
前几年春节联欢晚会上也曾演出过这样一个小品:一个人为了避免别人瞧不起自己,假装自己手眼通天,别人求他办事,不管有多大困难一概来者不拒。为了帮别人买两张卧铺票,不惜自己通宵排队,结果闹出了笑话……
也许艺术有所夸张,但生活中的确不乏与故事和小品中类似的人物,他们不善于拒绝别人会伤害彼此友谊,于是经常违心地答应别人的要求,结果不仅浪费了大量时间,自己也经常觉得不自在。
学会拒绝别人,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避免许多不必要的麻烦。
诚然,与人交往和帮助别人是重要的。尤其是主动的帮忙更会受到欢迎。但是,如果您是被某种心理的压力所迫,对一切都点头答应,实际上是在屈服于另一种性质的某些动机,例如需要得到别人接受或赞扬,害怕给别人带来不快和麻烦,希望别人对您感恩,有朝一日得到报答,等等。懂得珍惜时间,就应该学会说“不”。这里就有必要提醒大家:当自己不是心甘情愿时,别害怕讲“不”字。那么在什么场合应该说“不”呢?现随意举出几例:
(1)当别人所期待的帮助是完全出于只考虑他个人利益的时候。假如一个朋友打算请你深夜开车送他到机场,而你确信他可以“打的”去,而如果你去送他,不但影响一夜睡眠,还会影响次日安排,你就要考虑拒绝。当然,如果他是顺路想搭你的车,只是要你等他几分钟的话,你就应尽力帮忙。
(2)当有人试图让您代替完成其分内工作时。偶尔为别人替一、两次班关系不大,如果形成习惯,别人就会对你产生依赖性,变成你义不容辞的义务。
(3)你准备晚上写点东西或做点家务,朋友却邀请你去打牌。如果是千里之外的朋友偶然来聚当然另当别论。
当然生活中的类似场合远不止列出的这些,总之,只要考虑到可能给自己带来某些不方便,就要考虑说“不”,除非因此会给别人带来更大的麻烦。
也许你会说:我何尝不想拒绝,但该怎样拒绝呢?以下有几个建议:
①立即答复,不要使对方对你抱有希望。
要打消为避免直接拒绝而寻找脱身之计的念头。请不要说:“我再想想看”,或“我看看到时候行不行”等等。明确地告诉对方:“实在抱歉,这是不行的。”
②如果您想避免生硬的拒绝,就提出一个反建议。
假如朋友打电话问道:“今天晚上去跳舞吧!”你不想去,就可以说:“哎呀,今天晚上可不行,改日我邀请你吧。”
③不要以为每次都有必要说明理由。
在很多时候,你只要简单地说一句:“我实在有更要紧的事要做。”就可得到绝大多数人的谅解。
只要我们充分认识到过多参与不必要应酬的危害,知道自己在什么情况下该拒绝别人,并且在拒绝的时候采取正确的方法,我们就能因此而节省大量的时间,而且不至于因此而发生人际关系方面的问题。
采取明智的态度拒绝别人
(1)先表明态度。有的人对于要拒绝或是接受,在态度上常表现得暧昧不明,而造成对方一种期待。虽然想表示拒绝,却又讲不出口。
听别人几句甜言蜜语,就轻易地承诺下来的举动,也是自己态度不明确所造成的。
(2)想办法缓和对方对“不”的抗拒感。虽然说“不”或“行”要明白表示,却也不是叫你毫无顾虑地就表示“要”或“不要”。语气强硬地说“不行”、“没办法”,是会伤害对方的自尊心,甚至遭到对方的怨恨。
对别人的要求要洗耳恭听,对自己不能答应的事要表示抱歉。体谅对方拼命工作的苦心……这些都是在你回答“不”之前所应思考的。尤其当要求的对方是上级时,说话更要留余地。
(3)要顾及对方的自尊,给对方留台阶。人都是有自尊心的,一个人有求于别人时,往往都带着惴惴不安的心理,如果一开始就说“不行”,势必会伤害对方的自尊心,使对方不安的心理急剧加速,失去平衡,引起强烈的反感,从而产生不良后果。因此,不宜一开口就说“不行”,应该尊重对方的愿望,先说关心、同情的话,然后再讲清实际情况,说明无法接受要求的理由。由于先说了那些让人听了产生共鸣的话,对方才能相信你所陈述的情况是真实的,相信你的拒绝是出于无奈,因而是可以理解的。
当拒绝别人时,不但要考虑到对方可能产生的反应,还要注意准确恰当地措辞。比如你拒聘某人时,如果悉数罗列他的缺点,会十分伤害他的自尊心。倒可以先称赞他的优点,然后再指出缺点,说明不得不这样处置的理由,对方也能更容易接受,甚至感激你。
(4)降低对方对你的期望。大凡来求你办事的人,都是相信你能解决这个问题,抱有很高的期望值。一般地说,对你抱有期望越高,越是难以拒绝。在拒绝要求时,倘若多讲自己的长处,或过分夸耀自己,就会在无意中抬高了对方的期望,增大了拒绝的难度。如果适当地讲一讲自己的短处,就降低了对方的期望,在此基础上,抓住适当的机会多讲别人的长处,就能把对方求助目标自然地转移过去。这样不仅可以达到拒绝的目的,而且使被拒绝者因得到一个更好的归宿,由意外的成功所产生的愉快和欣慰心情,取代了原有的失望与烦恼。
(5)尽量使你的话温柔缓和。当你想拒绝对方时,可以连连发出敬语,使对方产生“可能被拒绝”的预感,形成对方对于“不”的心理准备。
谈判中拒绝对方,一定要讲究策略。婉转地拒绝,对方会心服口服;如果生硬地拒绝,对方则会产生不满,甚至怀恨、仇视你。所以,一定要记住,拒绝对方,尽量不要伤害对方的自尊心。要让对方明白,你的拒绝是出于不得已,并且感到很抱歉,很遗憾。尽量使你的拒绝温柔而缓和。
(6)让对方明白自己的处境。一般来说一个人有事求别人帮忙时,总是希望别人能满足自己的要求,却往往不考虑给他人带来的麻烦和风险。如果实事求是地讲清利害关系和可能产生的不良后果,把对方也拉进来,共同承担风险,即让对方设身处地去判断,这样会使提出要求的人望而止步,放弃自己的要求。例如有个朋友想请长假外出经商,来找某医生开个肝炎的病历和报告单。对此做假行为医院早已多次明令禁止,一经查实要严肃处理。于是该医生就婉转地把他的难处讲给朋友听,最后朋友说:
“我一时没想那么多,经你这么一说,我也觉得这个办法不行。”
由于共担可能出现的风险,对方就能由己及他地去想问题,体谅别人的难处。
在人际交往中,只要还有一线希望能达到目的,谁也不愿意轻易地接受拒绝,究其原因是完形心理在起作用。俗话说:“不撞南墙不回头。”在拒绝别人的要求时,铁一样的事实摆在眼前,无论怎样坚持意见的人,也不能不放弃自己的要求。
(7)自己态度一定要真诚。拒绝总是令人不快的。“委婉”的目的也无非是为了减轻双方、特别是对方的心理负担,并非玩弄“技巧”来捉弄对方。特别是上级、首长拒绝下级、晚辈的要求,不能盛气凌人,要以同情的态度,关切的口吻讲述理由,使之心服。在结束交谈时,要热情握手,热情相送,表示歉意。一次成功的拒绝,也可能为将来的重新握手、更深层次的交际播下希望的种子。
把握巧妙拒绝的原则
在人际交往中,我们总会遇到一些为难的事情,有人邀请你,可邀请的因由或地点对你来说却不合适,有时人之所求对你来说实在是无能为力的。
这时,就要拒绝对方。拒绝的结果往往有两种:一是双方不欢而散,甚至因此而生隙;二是皆大欢喜,成为深交的契机。生活中不值得交往的无赖毕竟是少数,所以,要尽量使自己既不陷于被动,又不伤害对方的自尊,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学会拒绝。至少应把握这样几点原则:
(1)诚恳、灵活。如果对方的邀请或馈赠是出于诚意,而在权衡利弊之后,你决定不接受,那你就应当诚恳地向对方解释不能接受的理由,以免对方由于你的拒绝而抱怨或误解。或者视对方情况采取一点灵活的方式也未尝不可。
(2)寻找恰当的借口。有时要拒绝对方的某一要求而又不便说明原因,也不便向对方多说什么道理,你不妨寻找某个恰当的借口(或称托辞),以正当的、不至于被对方责怪的理由来回避对方的要求,从而使对方放弃努力。因此,借口要符合客观实际,最起码要能自圆其说,令人相信;表达时态度应诚恳,不能装腔作势,忸怩作态。
(3)转移对方的注意力。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人的注意力专一时,如果另有一种新的刺激参与,那么人的注意力就很容易转移到这种新的刺激上去。在社交中碰到对方提出自己一时难以答复的问题或难以满足的要求时,我们不妨用“转移注意力”的办法,把对方吸引到另一件你可以办到的事情上去,既能使自己摆脱困境,又能满足对方,使其不因你没能解决那个难以解决的问题而怪你。
(4)巧妙地表达出“不”的意思。具体可采取如下方式。
①用沉默表示“不”。当别人问你:“你喜欢小李吗?”你心里并不喜欢,这时,你可以不表态,或者一笑置之,别人即会明白。
一位不大熟识的朋友邀请你参加晚会,送来请帖,你可以不予回复。它本身表明,你不愿参加这样的活动。
②用拖延表示“不”。一位女友想和你约会。她在电话里问你:“今天晚上8点钟去跳舞,好吗?”你可以回答:“改天再约吧,方便的时候我给你去电话。”你的同事约你星期天去钓鱼,你不想去,可以这样回答:“其实我是个钓鱼迷,可自从成了家,星期天就脱不开身了。”
③用推脱表示“不”。一位客人请求你替他换个房间,你可以说:“对不起,这得值班经理决定,他现在不在。”
有人想找你谈话,你看看表:“对不起,我还要参加一个会,改天行吗?”
④用回避表示“不”。你和朋友去看了一部拙劣的武打片,出影院后,朋友问:“你觉得这部片子怎么样?”你可以回答:“我更喜欢抒情点的片子。”
⑤用反诘表示“不”。你和别人一起谈论国家大事。当对方问:“你是否认为物价增长过快?”你可以回答:“那么你认为增长太慢了吗?”
你的恋人问:“你喜欢我吗?”你可以回答:“你认为我喜欢你吗?”
⑥用客气表示“不”。当别人送礼品给你,而你又不能接受的情况下,你可以客气地回绝。一是说客气话;二是表示受宠若惊,不敢领受;三是强调对方留着它会有更多的用途等。
⑦用外交辞令说“不”。外交官们在遇到他们不想回答或不愿回答的问题时,总是用一句话来搪塞:“无可奉告。”生活中,当我们暂时无法说“是与不是”时,也可用这句话。
还有一些话可以用作搪塞:“天知道。”“事实会告诉你的。”“这个嘛,很难说。”等等。
当我们羞于说“不”的时候,请恰当地运用上述方法吧。但是,在处理重大事务时,来不得半点含糊,应当明确说“不”。⑧用幽默表示“不”。海明威住在美国爱达荷州时,适逢这个州竞选的议员知道海明威很有声望,想请海明威替他写一篇颂扬文章,帮他多拉几张选票。当他见到海明威,把要求提出来后,海明威一口答应翌日派人送去。第二天清早,议员果然收到海明威送来的一封信,打开一看,里面装的是海明威太太过去写给他的一封情书。议员当时以为海明威匆忙之中弄错了,便把原件退回,顺便又写了一张便条,请海明威帮忙。不一会儿,议员又收到海明威送来的第二封信,拆开一看,竟是一张遗嘱,于是他就亲自到海明威家询问情况。海明威无可奈何地说:“我真的拿不出什么东西给你,只有这两样。您是要情书呢?还是要遗嘱呢?”海明威极富幽默地拒绝了那位议员的要求,同时也讽刺了议员为了升官,不择手段的丑恶嘴脸。
拒绝别人的实用技巧
拒绝别人并非直言说“不”,而是要讲求一定的技巧,语中藏“不”。下面几种方法可供借鉴。
(1)幽默轻松,委婉含蓄。办事儿都要讲求原则,不符合原则的事儿坚决不能办。如果某人向你提出要求,是不符合原则的,不答应给办,这就叫坚持原则。不能为保持一团和气而丧失立场,不论什么样的关系,该拒绝的一定要拒绝。但同时要讲究说话方式的灵活性,根据人际关系的类型和特点,根据语言交往的内容、场合和时间等的不同,来采取灵活的策略,这就叫办事儿要有灵活性,做到原则性和灵活性的统一。讲究灵活性,很重要的一点是委婉含蓄。
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在就任总统之前,曾在海军部担任要职。有一次,他的一位好朋友向他打听海军在加勒比海一个小岛上建立潜艇基地的计划。罗斯福神秘地向四周看了看,压低声音问道:“你能保密吗?”“当然能”。“那么”,罗斯福微笑地看着他:“我也能”。
富兰克林·罗斯福采用的是委婉含蓄的拒绝,其语言具有轻松幽默的情趣,表现了罗斯福的高超艺术,在朋友面前既坚持了不能泄露的原则立场,又没有使朋友陷入难堪,取得了极好的语言交际效果。以至于在罗斯福死后多年,这位朋友还能愉快地谈及这段总统轶事。相反,如果罗斯福表情严肃、义正辞严地加以拒绝,甚至心怀疑虑,认真盘问对方为什么打听这个、有什么目的、受谁指使,岂不是小题大做,其结果必然是两人之间的友情出现裂痕甚至危机。
委婉拒绝是希望对方知难而退。例如,有人想让庄子去做官,庄子并未直接拒绝,而是打了一个比方,说:“你看到太庙里被当作供品的牛马吗?当它尚未被宰杀时,披着华丽的布料,吃着最好的饲料,的确风光,但一到了太庙,被宰杀成为牺牲品,再想自由自在地生活着,可能吗?”庄子虽没有正面回答,但一个很贴切的比喻已经回答了,让他去做官是不可能的,这种方法就是委婉的拒绝法。
(2)献可替否,转移重心。“献可替否”是一个成语,意思是建议可行的而替代不该做的。当对别人所托之事自己不能帮忙时,应在讲明道理之后,帮助想一些别的办法作为替补。因为一般的人都有一种补偿心理,如果你想的办法不很理想,但你已经尽力了,对方的情感便得到了满足,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失望感;如果你的办法帮助别人圆满解决了问题,别人也会很满意。
小王和小李是一对好朋友。有一天,小王来到小李的单位请求小李帮他一件事,为他的未婚妻报仇。原来小王的未婚妻被车间主任欺侮了,小王发誓要为未婚妻报仇,并买了一把锋利的弹簧刀,要放倒那小子,但考虑到车间主任人高马大,自己对付不了他,于是请小李帮忙。小李听后,心中很明白,尽管车间主任不是好东西,应该教训教训他,但如果感情用事,放倒了他,那是会触犯法律的。因此,小李决定说服小王,他问小王:“你爱你的未婚妻吗?”
“爱,当然爱,不然我就不理这件事儿了。”小王回答说。
“这就好,爱一个人不容易,真正爱上一个人,不管她遇上多么大的不幸,都是不会动摇爱的决心的,相反,还要帮助她从不幸之中解脱出来。如果你感情用事,并不是爱她,而是在害她。她不会为此而感谢你,相反会恨你。坏人总是要受到惩处的,这要靠法律。车间主任的行为是犯法的。这样吧,我帮你和你的未婚妻运用法律的手段来惩处车间主任吧,我相信,法律会给你们一个满意的答复的。”
小王听了小李的一番话,打消了复仇的念头,并最终运用法律惩处了那位车间主任。
这个例子中,小李听了小王的请求,并没有感情用事,而是先讲了一番道理,并把话题的重心由复仇转移到运用法律手段来解决,小王从道理中明白了自己的糊涂用事,从重心的转移中得到了问题的圆满解决。小李也由此拒绝了小王复仇的请求,这就是“献可替否”的妙用。假设小李不这样做,而是满口答应帮助小王去复仇,那肯定要发生悲剧,到头来吃亏的还是自己。
(3)敷衍式的拒绝,含糊回避。敷衍式的拒绝是最常见最常用的一种拒绝方法,敷衍是在不便明言回绝的情况下,含糊回避请托人。敷衍是一种艺术,运用好了会取得良好的效果。如:有一次庄子向监河侯借贷,监河侯敷衍他,说道:“好!再过一段时间,等我去收租,收齐了,就借你三百两金子。”监河侯的敷衍很有水平,不说不借,也不说马上借,而是说过一段时间收租后再借。这话有几层意思:一是我目前没有,现在不能借给你;二是我也不是富人;三是过一段时间不是确指,到时借不借再说。庄子听后已经很明白了,但他不会怨恨什么,因为监河侯并没有说不借给,只是过一段时间再说而已,还是有希望的。
敷衍式的拒绝具体可分为以下几种:
①推托其辞。在不便明言相拒的时候,推托其辞是一种比较策略的办法。人处在一个大的社会背景中,互相制约的因素很多,为什么不选择一个盾牌挡一挡呢?如:有人托你办事儿,假如你是领导成员之一,你可以说,我们单位是集体领导,像你的事儿,需要大家讨论,才能决定,不过,这件事恐怕很难通过,最好还是别抱什么希望,如果你实在要坚持的话,待大家讨论后再说,我个人说了不算数。——这就是推托其辞,把矛盾引向了另外的地方,意思是我不是不给你办,而是我办不了。听者听到这样的话,一般都要打退堂鼓,会说:“那好吧,既然是这样,我也不难为你了,以后再说吧!”
②答非所问。答非所问是装糊涂,给请托者以暗示。
如:“此事您能不能帮忙?”
“我明天必须去参加会议”。
答非所问,婉拒了对方,对方会从你的话语中感受到,只好采取别的办法。
③含糊拒绝法。如:“今晚我请客,请务必光临。”
“今天恐怕不行,下次一定来。”
下次是什么时候,并没有说定,实际上给对方的是一个含糊不定概念。对方若是聪明人,一定会听出其中的意思,而不会强人所难了。
(4)做出与问话意思错位的回答。错答也是一种机警的口语表达技巧。既可用于严肃的口语交际场合,也可以用于风趣的日常口语交际场合。它的主要特点是不正面回答问话,也不反唇相讥,而是用话岔开所问,做出与问话意思错位的回答。
比如,一个美丽的姑娘独自坐在酒吧间里,看来她一定出身豪门。一位青年男子走过来献殷勤:“这儿还有人坐吗?”他低声问。
“到阿芙达旅馆去?”她大声说。
“不,不,你弄错了。我只是问这儿有其他人坐吗?”
“您说今夜就去?”她尖声叫,比刚才更激动。
这位青年男子被她弄得狼狈极了,红着脸到另一张桌子上去。许多顾客愤慨而轻蔑地看着这位青年男子。
这就是很典型的错答,是用来排斥对方和躲闪真实意思的交际手段,用得是很成功的。
运用错答的语言技巧,一是要注意对象和场合;二是使对方明白既是回答又不是回答,潜在语是不欢迎对方的问话;三是有时要利用问话的含混意思,答话虽模棱两可,似是而非,但对方也无法责怪。
(5)引用名人名言、俗语或谚语。在拒绝别人的时候,引用名人名言、俗语或谚语等来作答,以表明自己的意思,或佐证自己的观点。这种方式的好处是很明显的,既增加了说话的权威性与可信度,又省去了许多解释和说明,还能增添口语的生动性与感染力。例如:
汉光武帝刘秀的姐姐——湖阳公主死去丈夫后,看中了朝中品貌兼优的宋弘。一次,刘秀招来宋弘,以言相探:“俗话说,人地位高了,就改换自己结交的朋友;人富贵了,就改换自己的妻子,这是人之常情吗?”宋弘回答说:“我听说‘患难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意思是:人在生活贫困、地位低下时候的朋友不能忘记,最初的结发妻子不能让她离开身边。)’”。
宋弘自然深知刘秀问话之意。但他进退两难。应允吧,有悖自己的人品,也对不起贫贱相扶的妻子;含糊其辞吧,还会招来麻烦;直言相告吧,既不得体,又有冒犯龙颜之患,所以他也引用古语来“表态”,委婉而又直截了当地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6)截断对方的问话或请求。截断对方的问话或请求,在他还没有说出,或者还没有说完某个意思时,即做出错答,也是一种很好的拒绝技巧。为什么不等对方问清楚,就要抢先回答呢?可能有以下的两种原因:一是等对方把问话全说出,就会泄露出某种秘密,难以收拾;二是待听全问话再回答,比较被动,不好应付。因此,考虑到对方要问什么,在他的问话未说完时,就迅速按另外的方向思路做回答,一是可以转移其他听众的注意力,二是可以使问者领悟,改换话题,免于因说破造成尴尬局面和其他不良后果。比如:一对青年男女在一起工作,男方对女方产生了爱慕之情,男方急于要表白心愿,女方虽心领神会,但是,却不愿将友情向爱情方面发展,女方认为还是不要说破,保持一种纯真的朋友情谊为好。于是,出现了下面的断答:
男青年:我想问问你,你是不是喜欢……
女青年:我喜欢你给我借的那本公关书,我都看了两遍了。
男青年:你看不出来我喜欢……
女青年:我知道你也喜欢公共关系学,以后咱们一起交换学习心得吧?
男青年:你有没有……
女青年:有哇!互相切磋,向你学习,我早就有这个想法。
男青年……
这位女青年三次断答,使得男青年明白了她的想法,于是,不再问了。这比让他直率问出来,女青年当面予以拒绝,效果自然要好得多。
断答要求才思敏捷,口语技巧娴熟。因为,首先,断答前要摸准对方的心理,“你一张口我就知道你要问什么”,“未闻全言而尽知其意”,这比错答的要求要高。其次,要能抢得自然而恰当,比如从“喜欢”(人)而引论到“喜欢”(书),能瞒过在场的其他听话人。最后,断答往往需要几个回合才奏效,因为抢一两次,对方还不能领悟答话者的真意,或者略略知道而不甘心,继续发问,这就要求“连抢”多次,才能不漏破绽,达到目的。所以说难度大,技巧性强,但运用得当,效果特佳。
(7)笑答。一位面孔美丽的女明星对大文豪萧伯纳说:“如果我们结婚,生下的孩子有你的头脑、我的面孔,那有多好!”“不”,萧伯纳愁眉苦脸对答说:“如果生下的孩子有我的面孔,你的头脑,那有多糟!”
萧伯纳是举世公认的幽默大师,他的机智能使遭拒绝的人不那么难堪,在诙谐中知难而退,这点,正是我们必须学习的。许多难于启口的话,在不得不说出来的时候,必须找到最佳的表现方法说出,否则不但达不到目的,还会使友谊决裂,产生憎恨。
最好的方法,便是以幽默的方式表现,不但效果最好,也最不伤感情,而且万一有什么不快,还可以推说这是开玩笑,不必负责任。
某位经纪人最了解“幽默”的作用,他在说服某明星“走穴”时,他不说:“拜托拜托!”而说:“你已经够有名了,请你出趟场子再去捞上一票,不是要增加你的知名度,而是提高提高哥们演出公司的知名度!”
初次见面的双方,在不知道要如何开口的时候,来这样的一句话,可以冲淡彼此间的生疏,达到预期的目的。
(8)主动“透露实情”以拒绝别人。
那年,蒋纬国作为装甲兵少校驻防徐州。一天,乘火车去南京公务,订了一张卧铺下铺票。走进车厢,把随身携带的手枪挂在床头,就在铺上躺了下来。随后,进来的是一位少将,他的铺位,恰在蒋纬国的上面。少将一看下铺是个少校,便说:“起来,起来,上铺睡去。”蒋纬国是德国军校出身,十分注重军纪。一听将军发话立即起身,两脚“啪”一声并拢立正,行了一个军礼并以“是”作答。之后,便爬上了上铺。
将军躺下,发现蒋纬国那把挂在床头的手枪,便随手取了过来。一看,那是一件金属雕塑一般的艺术作品,顿时爱慕不已。他躺在下铺对上铺说:“我说少校,你要这小玩意有啥用?不如咱们换一换吧。”说着取出他随身携带的一把大手枪。
话刚落地,德国军校生敏捷地从上铺跳到地上,两脚“啪”一声并拢又立正行了一个军礼,之后,他面有难色却恭敬作答:
“报告长官,我本当服从命令却又不敢服从。”
将军问:“此话怎讲?”
少校答:“德国特制手抢两把赠予家父,家父把其中的一把赠给了我。”
将军问:“另一把在哪里?”
少校答:“另一把为家父所爱,珍藏在他的身边。”
将军问:“令尊何人?”
少校答:“报告长官,家父乃蒋委员长。”
将军一听,哗一声从铺上翻身起来。什么话也没说,悄悄走出房间,再也没有返回他的下铺来。
蒋纬国是一个老实人,他没有依仗父亲的权势和上司顶撞;但是对于上司的不合理要求,他没有唯唯喏喏,而是巧妙地“透露”自己的身份,让对方知难而退,这种做法可以说是比较圆滑的。
该拒绝朋友的时候,就不必勉强自己
答应帮别人办事儿,首先看自己能不能办到,这是人人都明白的道理。可就有那么一些人不自量力,对别人请求帮助的事情一概承担下来,事情办好了什么事也没有,如果办不好或只说不做,那就是不守信用,朋友就会埋怨你。
一个有点权力而又很有限的人更应该注意,因为你有权,别人包括亲戚朋友托你办事儿的人肯定多。这时你应该讲点策略,不能轻易答应别人。有的朋友托你办的事儿可能不符合政策,这样的事最好不要许诺,而是当面跟朋友解释清楚,不要给朋友留下什么念头,不然,朋友会认为你不给办事儿;有的朋友找你办的事儿可能不违反政策,但确有难度,就跟朋友说明,这事难度很大,我只能试试,办成办不成很难说,你也不要抱太大希望,这样做是给自己留有余地,万一办不成,也会有个交待。
当然,对于那些举手之劳的事情,还是答应朋友去办,但答应了后,无论如何也要去办好,不可今天答应了,明天就忘了,待朋友找你时,你会很不好看。
我们在这里强调不要轻率地对朋友做出许诺,并不是一概不许诺,而是要三思而后行。尽量不说“这事没问题,包在我身上了”之类的话,给自己留一点余地。顺口的承诺,只是一条会勒紧自己脖子的绳索。
对待朋友的要求,要注意分析,不能一概满足。因为不分青红皂白一概满足,有可能引火烧身。因此,必须搞清楚朋友的要求是正当的,还是不正当的,是不是符合原则或规范。千万不能碍于情面,有求必应,有求必办。
对待朋友的要求,是否要拒绝,如何拒绝呢?下面几点可供你借鉴:
(1)问清目的。朋友要求你帮助或希望与你合作完成某事时,你必须首先问清楚是什么事、动机是什么,目的何在?如果是正当的,在你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可尽量提供帮助,以尽朋友之谊。假如朋友的要求,你认为超越了正常范围,就应毫不犹豫地拒绝他。
(2)态度坚决。无论对方的要求多么强烈,只要你认为不能接受,便要态度明确、坚决地予以拒绝,不能留有余地。“实在抱歉,我无能为力”,“对不起,我没有办法答应。”也不要给他出主意,否则,你仍难脱干系,说不定他还会来找你,让你想办法。
(3)接受指责。遭到了你的拒绝,使对方的要求不能达到,他必然会对你加以指责。对此,你可以表示接受。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千万不能中了对方的激将法。比如他说:“我就知道你可能做不到,看来果然如此。”对此,你不妨报之一笑,承认自己能力有限,“做不到”他要求的事。
(4)消除愧疚。拒绝朋友的要求,朋友可能会愁眉苦脸,唉声叹气。这时候,你没必要自责,没必要感觉愧疚。既然拒绝,你自然有拒绝的理由。最好的做法是,用你的理由来消除内心的愧疚,达到心理的平衡。
(5)电话拒绝。有时候碍于面子,当面不好意思拒绝朋友。这种情况下,你可以让朋友先回去,告诉朋友等你考虑后再给他答复。然后,打个电话把你的意见告诉他。这样,双方不见面可以避免不好启齿或避免造成尴尬。
巧妙拒绝领导委托的某些事
领导委托你做某事时,你要善加考虑,这件事自己是否能胜任?是否不违背自己的良心?然后再做决定。
如果只是为了一时的情面,即使是无法做到的事也接受下来,这种人的心似乎太软。纵然是很照顾自己的领导,委托你办事,但自觉实在是做不到,你就应很明确地表明态度,说:“对不起!我不能接受。”这才是真正有勇气的人。否则,你就会误大事。
如果你认为这是领导拜托你的事不便拒绝,或因拒绝了领导会不悦,而接受下来,那么,此后你的处境就会很艰难。这种因畏惧领导报复而勉强答应,答应后又感到懊悔时,就太迟了。
领导所说的话有违道理,你可以断然地驳斥,这才是保护自己之道。假使领导欲强迫你接受无理的难题,这种领导便不可靠,你更不能接受。
尽管部下是隶属于领导,但部下也有他独立的人格,不能什么事都不分善恶是非都服从。部下并不是奴隶。倘若你的领导以往曾帮过你很多忙,而今他要委托你做无理或不恰当的事,你更应该毅然地拒绝,这对领导来说是好的,对自己也是负责的。
此外,限于能力,无论如何努力都做不到的事,也应拒绝。但是这有一个前提,即是否真的做不到,应该确实地衡量一下,切不可因怀有恐惧心而不敢接受。经过多方考虑,提出各种方案后,是否再加上勇气来突破它?都需要考虑清楚。考虑后,认定实在无法做到,始可拒绝。
当然,拒绝更要讲究方法,采用什么办法才能让上司接受,这里面也是很有学问的。
(1)触类相喻,委婉说“不”。当领导提出一件让你难以做到的事时,如果你直言答复做不到时,可能会让领导损失颜面,这时,你不妨说出一件与此类似的事情,让领导自觉问题的难度,而自动放弃这个要求。
甘罗的爷爷是秦朝的宰相。有一天,甘罗看见爷爷在后花园走来走去,不停地唉声叹气。
“爷爷,您碰到什么难事了?”甘罗问。
“唉,孩子呀,大王不知听了谁的挑唆,硬要吃公鸡下的蛋,命令满朝文武想法去找,要是三天内找不到,大家都得受罚。”
“秦王太不讲理了。”甘罗气呼呼地说。他眼睛一眨,想了个主意,说“不过,爷爷您别急,我有办法,明天我替你上朝好了。”
第二天早上,甘罗真的替爷爷上朝了。他不慌不忙地走进宫殿,向秦王施礼。
秦王很不高兴,说:“小娃娃到这里捣什么乱!你爷爷呢?”
甘罗说:“大王,我爷爷今天来不了啦。他正在家生孩子呢,托我替他上朝来了。”
秦王听了哈哈大笑:“你这孩子,怎么胡言乱语!男人家哪能生孩子?”
甘罗说:“既然大王知道男人不能生孩子,那公鸡怎么能下蛋呢?”
甘罗的爷爷作为秦朝的宰相,遇到了皇帝的不可能做到的要求,却又找不到合适的办法拒绝。甘罗作为一个孩童,能如此得体地拒绝秦王,并让秦王不得不放弃自己的无理请求,实在是大出人们的预料。也正因为如此,秦王才有“孺子之智,大于其身”的叹服。以后,秦王又封甘罗为上卿。现在我们俗传甘罗十二岁为丞相,童年便取高位,不能不说正是甘罗的那次智慧的拒绝,才使秦王越来越看重他的。
(2)佯装尽力,不了了之。当上司提出某种要求而属下又无法满足时,设法造成属下已尽全力的错觉,让上司自动放弃其要求,也是一种好方法。
比如,当上司提出不能满足的要求后,就可采取下列步骤先答复:“您的意见我懂了,请放心,我保证全力以赴去做。”过几天,再汇报:“这几天伊伊伊因急事出差,等下星期回来,我再立即报告他。”又过几天,再告诉上司:“您的要求我已转告伊伊伊了,他答应在公司会议上认真地讨论。”尽管事情最后不了了之,但你也会给上司留下好感,因为你已造成“尽力而做”的假象,上司也就不会再怪罪你了。
通常情况下,人们对自己提出的要求,总是念念不忘。但如果长时间得不到回音,就会认为对方不重视自己的问题,反感、不满由此而生。相反,即使不能满足上司的要求,只要能做出些样子,对方就不会抱怨,甚至会对你心存感激,主动撤回已让你为难的要求。
(3)利用集团掩饰自己说“不”。例如,你被上司要求做某一件事时,其实很想拒绝,可是又说不出来,这时候,你不妨拜托其他二位同事,和你一起到上司那里去,这并非所谓的三人战术,而是依靠集团替你做掩护来说“不”。
首先,商量好谁是赞成的那一方,谁是反对的那一方,然后在上司面前争论。等到争论过一会儿后,你再出面轻轻地说:“原来如此,那可能太牵强了”,而靠向反对的那一方。
这样一来,你可以不必直接向上司说“不”,就能表明自己的态度。这种方法会给人“你们是经过激烈讨论后,绞尽脑汁才下结论”的印象,而包含上司在内的全体人士,都不会有哪一方受到伤害的感觉,从而上司会很自然地自动放弃对你的命令。
把逐客令说得美妙动听
有朋友来访,促膝长谈,表达友情,交流思想,不仅是生活中的一大乐事,而且是人生道路上的一大益事。但现实生活中也有给我们带来了不方便的不速之客。工余饭后,你刚想静下心来读点书或是做点事,不料不请自来的客人常扰得你心烦意乱。他东家长西家短,唠唠叨叨,没完没了,一再重复你毫无兴趣的话题且越说越来劲。你勉强敷衍,心不在焉,焦急万分,真想对他下逐客令而又怕伤感情,难以启齿。如果你“舍命陪君子”,那么你将一事无成,因为你的时间——世界上最宝贵的东西,白白地被别人占去。
那么,该怎样对付饶舌常客呢?最好的对付办法是:运用最高超的语言技巧,把逐客令说得美妙动听,这样你就能两全其美:既不挫伤朋友的自尊心,又为自己节省了宝贵的时间。下面的四种方法可供借鉴。
(1)用委婉的语言来提醒、暗示不速之客,主人并没有多余的时间跟他闲聊。跟冷酷无情的逐客令相比,这种方法容易被对方接受。例如:“今晚我有空,咱们好好畅谈。从明天开始我就要全力以赴准备材料,我争取这次能评上工程师。”这两句话的意思是:请您从明天起别再来打扰我了。
又如:“最近我妻子身体不适,吃过晚饭就想睡。咱们是否说得轻一点?”此话虽然用的是商量口气,但传递的信息十分明确:你的高谈阔论有碍女主人的休息,还是请你少光临为妙吧!
再如:“这是我第一次发表的文章,请您指正。我想今后尽量多挤些时间写写东西,我还年轻,真想有所作为啊。”这番话似乎很尊重对方,但“请您指正”只是虚晃一枪,而“真想有所作为”的感叹却是在提醒对方:请你今后别再来纠缠不休了。
(2)写出你的愿望和要求。有些不速之客反应较迟钝,婉转的逐客令常常难以奏效。对这些人,不妨用张贴字样的方法代替直率的语言,表达使人一见就明白意思。影片《陈毅市长》里有一位著名的科学家在家里客厅的墙上贴上“闲谈不得超过三分钟”的字样以提醒来客。如果你张贴了类似字样,纯属“闲谈”的饶舌者就不好意思喋喋不休地说下去了。我们可根据具体情况贴一些如“孩子即将参加高考,请多关照”、“主人正在自学英语,请谅解”之类的字样,制造一种努力拼搏、惜时如金的氛围,使闲谈者望而却步。从常理上说,字样是写给所有的来客看的,并非针对某一位,因而不会使哪位来客有太多的难堪。当然,在不速之客知趣地告辞时,主人可送到门口并致意:“真抱歉,等这段时间过去,欢迎你常来。”
(3)过分热情,让对方不自在。不速之客一到,你就笑脸相迎,赶忙沏茶倒水,捧出瓜子、糖果,喊着到处找烟,很有可能把他吓得下次不敢贸然再来。你用接待贵宾的高规格,他一般也不敢老是以“贵客”自居。
(4)主动出击。用主动出击的积极姿态堵住饶舌常客登门来访之路。看准他一般是在每天何时到你家的,你不妨在他来访之前一刻钟先“杀”上门去:“您多次来访,礼尚往来,我应回访您,否则太失礼了。”于是你由主人变成了客人,他则由客人变成了主人。这样,你就争得了掌握交谈时间的主动权,想何时回家,就何时告辞:“最近我有些急事要处理,改日再谈吧!”更重要的是,你杀上门去的次数一多,他就被你牢牢粘在自己家里,原先每晚必上你家的行为定势就有望改变。过了一个阶段,你“班师回朝”之后,他很可能不再“重蹈覆辙”。以攻代守,先发制人,其实是特殊形式的逐客令。
必须注意的是,不管使用何种方法,主人都必须不失热情。不速之客一般是邻居、亲戚、同学、同事,主客之间相当熟悉,切忌用冷冰冰的表情和尖刻刺耳的语言刺伤对方,也不宜用爱理不理、屡屡看手表等方式表示烦厌之意,免得以后见面时十分尴尬。
拒绝倾听对方谈话的小技巧
往往有这样的情形,当我们对对方的谈话毫无兴趣,或是产生厌烦心理时,我们不是走开,便是捂上耳朵。这类动作反应只适合于两种情境:其一是来自我们亲人的没完没了的唠叨;其二是我们深恶痛绝的人。无论是哪种情形,这都是不礼貌的。
这时,我们可以采取一些小技巧。当你对对方的谈话表示厌烦时,你不妨用平和的态度,高频率地对他说“我知道”。这一招据说是非常灵验的。
一位很有名望的商界人士在一家公司任职。他的下属中常有爱打小报告的人来不厌其烦地向他投诉。开始,他还用一副很认真的态度去听,听了,又认真地核查。后来。当他发现,这些爱打小报告的人,大多言过其实,并带有明显的个人目的时,他警觉了,也发怒了,下逐客令有之,找种种理由不予接见有之,日子长了,下属又有反映传入他的耳朵中,说他对下属态度粗暴。他为自己的形象受到损害而苦恼,最后还是一位他属下的公关人员偶然知道了这件事,便给他出了个主意,这才使他脱离了尴尬情形。
那位公关人员对他说,日本前首相田中角荣有一个绰号叫“我知道”。因为只要人家一开口,他就会说“我知道”,田中就用这种语言尽快结束与下属的谈话,效果特佳。
这位商界人士依公关人员的指导行事,结果,终于使他摆脱了被下属整日纠缠的困境。
试想想,当你去找某人诉说时,你才说至一半,他便说“我知道”,即使你还有万语千言,你还有说下去的必要吗?
巩固拒绝的成果,预防对方反驳
拒绝别人并不是很难的事,只要你能够善于观察对方心理,并能灵活运用各种拒绝方法,就能顺利地拒绝别人,而且还不会损及彼此的感情。但是,并不是说,把“不”的意思表达出来,拒绝别人的工作就完成了。其实,完成了这一步,拒绝别人的工作只完成了一半,更重要的还是看你如何能够巩固这种拒绝的成果,从而达到彻底地拒绝对方的目的。因此这就需要我们预防别人对我们的拒绝进行反驳,即不给对方反驳我们的拒绝的机会,使我们的拒绝贯彻到底,而不是半途而废。
(1)要有坚定的信念,善于了解对方。要想预防别人对我们的拒绝进行反驳,首先就要求拒绝者自己要有坚定的信念,无论对方如何反驳,自己也绝不动摇。
预防反驳,存在于拒绝对方的全过程,包括拒绝前、拒绝中和拒绝后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是紧密联系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差错,都会给对方以可乘之机,影响拒绝的效果。
首先,拒绝前要充分地了解对方,制定适当可行的策略。
在社会交往中,能够取得成功的前提,就是要善于了解对方,善于“察颜观色”,做到心中有数。所谓“察颜观色”,也就是说要仔细观察对方的言谈、举止、神情等,由此洞察出他的心理活动来。心有所思,口有所言,通过语言这个窗口,可以窥测人的内心世界;人的举止、神情等,往往是思想意识的自然流露,通过它们有时甚至可以捕捉到比语言更真实微妙的思想。
例如从言谈来观察对方的性格特征和内心活动,就会发现这样的规律:偏激的言辞,大抵是对方受某种观点蒙蔽,一时难以转弯;而用夸大失真之词来维护自己的主张,则表明他受这种思想的强烈支配;说话不集中,东一榔头,西一棒子,显然是表明此人没有一个坚定的主张;说谎的人,总是言语转移不定,含糊其辞;心虚的人,开口一定不能理直气壮。至于举止神情,一般的我们都很清楚,如愤怒时,横眉立目;紧张时,双手揉搓;思索时,用指头轻敲桌面;不安时,眼珠左右躲闪等等。另外,我们还应该特别注意每个人的习惯动作所表示的特殊含义,这样对我们准确把握一个人的思想活动很有好处。而且,每一种语言或举止神情所表达的意思也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在不同场合都要具体分析,这就需要我们在社交实践中认真把握,逐步积累经验。
对你所要拒绝的对手,有了一个比较准确的认识,就为你成功地拒绝提供了良好的前提。你便可以根据你所掌握的对方情况,采取不同的手段,实施自己的拒绝行为。
(2)在拒绝中要保证语言的严密逻辑性和拒绝理由的充分性。大凡你在拒绝别人的时候,对方无论如何也要找出一些理由来反驳你,很少能轻易地便接受你的拒绝。因此我们在拒绝别人的时候就应该时刻警惕,注意自己语言的逻辑性,随时避免给对方提供反驳自己的机会。
比如一些善于口才的人,就经常使用一种让对方多说“是”的“劝诱法”,慢慢诱导对方,逐渐使对方同意自己的观点,使其就范。其方法就是:在与人论辩时,开始时并不讨论分歧的观点,而是提出一系列无关紧要的问题,诱导对方连连说“是”,同时着重强调彼此共同的观点,取得完全一致后,自然而然地转向自己的主张。这种方法,是交际老手们常用的方法,他们往往使你在不知不觉中就放弃了自己的拒绝,而转为与他的观点趋同。因此,在拒绝别人时,对别人的提问尽量避免说出“是”来。
同时,我们还应该努力运用严密的逻辑方式,对他人的反驳再次提出反驳,从而巩固自己的拒绝成果。进攻是一种积极的防御,与其时刻警惕,小心谨慎地预防别人的反驳,还不如主动出击,把对方的反驳打下去。
再有就是要有充足的理由,作为自己拒绝对方的根据,使对方真正做到心服口服,从而自觉放弃对自己的反驳。只要你的理由真实,语言诚恳,对方一般都不会再对你的拒绝进行反驳。比如,有一位记者,去采访一位知名学者。由于是突然采访,这位学者对采访问题没有任何准备,而且恰巧此时电视里正在转播一场精彩的足球赛。于是他便对记者抱歉地说:“我是个老球迷,现在和你谈话会心不在焉的;另外,由于你事前也没有打个招呼,我对你提出的问题没有充分准备,即使现在跟你谈,也只能说些皮毛的东西,对你也是不尊重。所以我建议你下次再来,利用充分的时间,咱们认真踏实地谈一谈,你看怎样?”记者虽然没有完成他所希望的采访,但听了学者一番诚挚的话语,他还是心满意足地回去了。
(3)在拒绝对方之后,最好再说上几句补救的话,以缓和对方因遭拒绝而产生的反抗情绪,使他取消继续反驳的企图。无论是基于什么原因,自己的要求被别人所拒绝,都不是令人很愉快的事,因此总想找些理由来反驳你的拒绝。如果你在拒绝对方时,考虑到这点,就应该在拒绝之后对他说些补救的话,使对方在心理上得到平衡,本来想反驳你的,现在也不好意思了。
比如,你的一位朋友请你去看电影,而你正好有许多事要做,你便可以这样对他说:“真是对不起,我今天确实很忙,实在不能陪你。你看改天如何?”这里的“你看改天如何?”就是对前面拒绝的一种补救。如果你单单地对别人的请求无情地说“不”,恐怕对方很难接受,但你在拒绝之后加上诸如“改天如何”、“看看是否有别的方法”等等的补救话语,那么对方心理上也就容易接受些了;再有你还可在别人已基本上接受了你的拒绝时,再加上如“你真是太通情达理了”,“你真是太善解人意了”之类的话,相信对方刚刚还充满不快的脸上,马上就会浮现出一丝笑意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