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来只为杀敌寇,殒身不恤救孤童
有一个名字穿越大江南北,穿过朝鲜战场,穿过岁月的河流,永久铭记在中朝两国人民的心中。他是一位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而这个称号也是对一名军人最崇高的评价。他的名字叫做罗盛教。
少年参军
1931年,罗盛教出生于湖南省新化县一个普通的家庭。他小的时候在维新、文德小学读书,后来因为家中贫困而被迫辍学回家。1945年的冬天,罗盛教来到了乾城县所里镇(今吉首)的叔父家中,并在第二年的春天进入了省立九师范附小就读。1947年的时候,罗盛教考取了省立九师范,并在毕业之后进入了省立十三中学高中部继续学习,并改名为罗盛教。
由于家境贫困,罗盛教在11岁的时候才得以进入小学读书,可是仅仅只读了一年半就被迫辍学了。为了生活,父亲把他送去当了道士。14岁那年,罗盛教又不得不独自到镇上叔叔开的杂货铺里去打工谋生。
1949年,罗盛教的家乡解放了。同年11月,他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成为了湘西军政干部学校的一名学员。由于罗盛教的文化程度比较低,所以听起课来非常吃力,总是抓不住重点。为了赶上学习队伍,每次下课以后,他都会借同学们的笔记,然后仔细地进行抄写。在建校劳动中,需要把倒在河中的一棵树抬到岸上搭桥用,罗盛教就第一个跳进河中,在他的带领下,其他同学也都纷纷跳进河中,终于把大树抬到了岸上,并搭起了桥。
1951年4月,罗盛教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报名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并跟随部队远赴朝鲜战场,并担任了志愿军第47军141师侦察队文书一职。
参加抗美援朝
在朝鲜战场的抗战前线,罗盛教亲眼目睹了美帝国主义对朝鲜人民所犯下的罪恶行径,这也激起了他对侵略者们的憎恨和对朝鲜人民的同情。每当看到那些因为战争失去亲人的朝鲜老人和孤儿的时候,罗盛教总是对敌人更加憎恨,想要早日上前线和敌人进行搏斗,而不是只在后方担任一个文书。事有凑巧,罗盛教和炊事班的另外4位同志被敌人冲散到友邻阵地上,总算上了前线,与敌人真刀真枪地干了一仗,那一次可把罗盛教乐坏了,终于实现了他上前线和敌人搏斗的愿望。
不仅如此,朝鲜人民对中国志愿军的深厚情谊也让罗盛教深受感动。有一次,部队在一个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中行军,一位朝鲜老大娘却顶着风雪,提着保险灯来给战士们照路,还不断地提醒志愿军战士们小心走路,不要掉进泥坑中。面对这一切,罗盛教觉得只有通过奋勇杀敌才可以报答朝鲜人民的情意。他多次要求上前线杀敌,都被指导员耐心地劝说:“你的决心是好的,可是革命工作有分工,你现在担任文书工作,对消灭敌人是有保证作用的!”罗盛教就更加努力地工作,除了做好自己的文书工作以外,他还经常冒着炮火到前线为战友们送饭,抢救受伤的战友。
8月的一天,罗盛教和炊事班的同志们到阵地上送饭回来,忽然一颗炮弹穿过头顶,落在了前面村庄的土地上,发出了震耳欲聋的响声。炮声过后,罗盛教听到远处传来了孩子的哭叫声,于是他冒着生命危险,循着哭声找去,最后在一个防空洞旁边发现了一个孩子,这个孩子还扑在一名妇女的怀中,边哭边喊着“阿妈妮”,这个孩子的身上、脸上、手上都沾满了鲜红的血。罗盛教第一次目睹如此惨烈的情形,他紧握拳头,悲痛不已。这个时候,美军扔下的炮弹炸向孩子,罗盛教却不顾一切,毫不犹豫地将孩子抱起来,交给了附近的一位朝鲜老大爷。然后,他又跑回去安葬了那位被炸得血肉模糊的朝鲜母亲。
打抱不平,乐于助人
生活中,罗盛教也是一位敢于打抱不平、直言不讳的人。
有一次,罗盛教和战友们一起去街上买东西,看见一个卖东西的小商贩在欺负一位买苹果的妇女,他明明给那位妇女称得不够数,但他还是一口咬定绝对没有短斤缺两。罗盛教看见以后,二话不说就走了过去,从那位妇女的手中接过刚刚买过的苹果,又向其他商贩的摊位走去,他拿起别的商贩的秤一称,发现这个商贩果然给称得不够数,于是就跑回去狠狠地批评了那个商贩一顿。
有一年的元旦会餐,炊事班做了很多的饭菜,还有很多的馒头和油饼,战士小王和小李两个人就特别兴奋,便开始划拳喝起酒来,两个人越喝越兴奋,不禁就有些晕晕乎乎,由于手夹筷子不紧,小王就把两块肥肉掉在了桌面上,小李也把半个馒头扔在了地下,两个人就这样一边喝酒,一边浪费,很多战士都对他们两个人的行为表示不满意,可是碍于战友间的情面,也都不好意思去说他们。在这种情况下,罗盛教站出来了,他非常严肃地对两位战友说:“每一粒粮食都是农民辛辛苦苦种出来的,你们这样铺张浪费就是人民的罪人。自己能吃多少就拿多少,别这样边吃边扔的,你们看看自己都浪费了多少粮食?这种坏习惯是不是应该批评?”
英勇救人,不幸遇难
1952年1月2日清晨,罗盛教和战友宋惠云一起去河边练习投掷榴弹,那个时候正是冬季最为寒冷的季节,河面上也都被厚厚的冰雪所覆盖,几个朝鲜儿童正在冰面上玩耍,欢笑声一阵接一阵,忽然传来了一阵呼救声:“有人掉进冰窟窿了,快来救人啦!”罗盛教听到呼救声以后急忙循着声音冲了过去。他一边奔跑一边飞快地脱掉了身上的衣服,接着就跳入了冰冷的河水中。过了好久,罗盛教才浮出河面,然后深吸了一口气,又再次钻入了水中。时间一点点过去,又过了一会儿,罗盛教终于将落水的孩子托出了水面,可是当那个儿童在往冰面上爬的时候,冰面再一次塌了,儿童也随之再次掉入河中,此时的罗盛教已经被冻得全身发紫,身体也已快要支撑不住了。即便如此,他也没有丝毫的犹豫,就再一次地钻入了水中。过了很久,罗盛教才用头和肩膀把那个儿童给顶出水面。这个时候,战友宋惠云已经将一根电线杆拖到河边,儿童抱住电线杆才被拉上岸。人们焦急地等着罗盛教上岸,可是他却再也没有上来。为了救落水的朝鲜儿童,罗盛教牺牲了,这个时候的他年仅21岁,正是人生最美好的季节。
1982年2月3日,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为了表彰罗盛教伟大的国际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特地为他追记了特等功,并且追授为“一级爱民模范”称号;同年的4月1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中央委员会追授罗盛教“模范青年团员”称号;1953年6月25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追授罗盛教一级国旗勋章和一级战士荣誉勋章,并将罗盛教牺牲的栎沼河改名为“罗盛教河”,把安葬他的佛体洞山改名为“罗盛教山”。
2009年9月10日,在11个部门联合组织的“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和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中,罗盛教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
国际主义战士罗盛教这个英雄的名字曾经教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罗盛教的英雄事迹也将会永远铭记在中朝两国人民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