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834400000009

第9章 好性格成就好人生

性格是人在社会生活实践中逐渐形成的,一经形成便比较稳定。因此,父母培养孩子早日成才,除了要进行智力投资外,千万不要忽视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性格。帮助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性格,将会使孩子一辈子受用不尽。

46

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自立能力

父母箴言

不能自立的孩子无法在社会中生存,所以,真正的教育并不是给孩子以援助,而是传授孩子独立生存的本领。遇到问题,父母要告诉孩子处理方法,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自立能力,这样才能让孩子成为一个强者。

动物会在孩子长大后把它们从身边赶走,逼迫孩子去独自生存。这种行为看似残忍,实则最有利于孩子的成长。作为高级动物的人类,有多少父母能狠下心这样做?父母对孩子发自内心的百般呵护,是爱孩子还是害孩子?为什么现在许多孩子的自立能力这么差呢?

在中国父母眼里,外国孩子的自立能力总是很强。事实上也的确如此。在发达国家的家庭里,父母们普遍重视从小培养孩子的自立能力和自强精神,因为发达的市场经济要求社会成员必须具备这种能力和精神。

瑞士的父母要求女儿初中一毕业就去有教养的人家当一年左右的女佣人,上午劳动,下午上学。这样做,既可以锻炼孩子的劳动能力,还有利于孩子学习语言。因为瑞士有的地区讲德语,有的地区讲法语,所以女孩子可以边当佣人边学语言。其中也有相当多的人以同样的办法到英国学习英语。掌握了三门语言后,就去办事处、银行或商店就职。

在原西德,家长也是培养孩子从小就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从不包办代替。法律还规定,孩子到14岁就要在家里承担一些义务,比如要替全家人擦皮鞋等。这样做,不仅是为了培养孩子的劳动能力,也有利于培养孩子的社会义务感。

日本的父母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给他们灌输“不给别人添麻烦”的思想。全家人外出旅行,不论多么小的孩子,都会无一例外地背一个小背包。因为里边装的是他们自己的东西,父母觉得应该由孩子自己来背。孩子上学以后,大都要在课余时间,参加社会劳动挣钱。大学生常靠在饭店端盘子、洗碗,在商店售货,做家庭教师等挣自己的学费。

美国父母培养孩子的出发点是,把孩子培养成富有开拓精神、能够自食其力的人。美国人在孩子刚刚出生时,就开始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让孩子与父母分床、分室而居。孩子逐渐长大,父母就开始刺激孩子的欲望,“你想做什么,你可以去做,你可以失败。”无论是孩子登被子也好,摔东西也罢,这些都是孩子做事的欲望,正是这种日常事件刺激着孩子的欲望。

美国父母从孩子小时候就让他们认识劳动的价值,让孩子自己动手修理、装配摩托车,到外边参加劳动。即使是富家子弟,也要自谋生路。农民家庭要孩子分担家里的割草、粉刷房屋、简单木工修理等活计。此外,还要外出当杂工,出卖体力,如夏天替人推割草机,冬天帮人铲雪,秋天帮人扫落叶等。因此,十几岁的孩子独立承担大人的一些事情是常有的事,他们可以独立开车,独立做裁判,独立做一些事情赚钱,这些都是父母从小培养独立性的体现。可见,培养孩子的独立性不可忽视。

有人认为美国的父母很自私,宁可自己去看电影,而把刚出生不久的孩子丢给保姆;宁可自己睡着二人世界的房间,而把孩子独自一人留在自己的小睡房……美国人是不是不爱孩子?相反,中国父母虽然用对孩子的100分爱,来证明自己是多么的称职,而恰恰是这种爱,很多时候扼杀了孩子的独立性、自信心,甚至孩子将来的成功。

独立是一种很重要的品质,从小不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孩子很难建立自信,而没有强烈的自信心,也很难有较强的独立性,也就很难成功。

那么,父母应怎样从小就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呢?

1.不要把孩子想得那么娇气

新生儿看上去很娇嫩,很多父母总是担心:“别伤着孩子。”其实,孩子是没那么娇气的。孩子有近四公斤体重时就开始自行调节体温了;他们甚至对大部分病菌也有了良好的抵抗力;他们每时每日都在成长。即便是刚出生不久、极度需要照顾的婴儿也仍然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的内在成长力是未来独立的基础。所以,不必担心孩子将软软的头颈向后仰了就会伤着;也不必为孩子那未闭合的囟门而担惊受怕,因为它像粗帆布一样结实,足以保护孩子了。

2.关爱孩子,但切忌过度照顾

孩子对母亲的依恋始于婴儿出生后最初几天的母子接触。之后孩子会越来越依赖父母或其他直接照管者。依恋是孩子对亲情的需要和体验,是一种情绪反应。安全性的依恋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有利,是日后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依恋发展正常的孩子,并不需要成人时时伴随。只要在孩子有需要时,父母能出现在他身旁,满足其生理和心理的需要,其他时间孩子是能够独处的。

因此,忙碌中的父母,要尽可能地去关爱孩子,这是对幼儿的最佳教养方式。你可以在进厨房时,把坐在车内的孩子推到身边;你在读书写作时,抽空对他微笑,和他玩一会儿;也可以在睡前给他讲故事、朗诵诗歌……总之,父母和孩子各自拥有空间和时间,这样,孩子才会更快乐,与父母更亲密。

父母切忌过度照顾孩子。父母一刻不离孩子,只会让孩子形成过度的依恋。这种不正常的情绪反应,对孩子独立性的发展是十分不利的。

3.离开时要向孩子打招呼

孩子一岁半到两岁半之间对父母的依恋最强烈。专家指出,如果孩子到了两岁左右还没有依恋,或者孩子到了三岁以后,依恋性还非常强的话,都不利于孩子将来走向独立。

也就是说,孩子在一岁半到两岁半之间,依恋妈妈是非常正常的。这是孩子生长发育的一个过程,是孩子自我意识形成的阶段,这时孩子接受新鲜事物需要有一个转折。父母一定要把握这个过渡期,不然的话,往往就会伤害到孩子。

在与孩子分开的时候,父母要向孩子打招呼,包括提前的打招呼预防。比如说妈妈待会儿要上班。先让孩子对你将要做什么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基本的感受。即便到时候,孩子仍会有情绪反应,父母也要跟孩子说再见,这样的话孩子就很明确,你的确是走了。如果父母偷偷溜走,一会儿孩子发现妈妈不在,就会觉得很奇怪:“妈妈刚才还在,为什么现在不见了?”反而会给孩子造成很多矛盾。

父母要把孩子分离的焦虑,变成一种重逢的期待。父母可以告诉孩子,比如说你睡醒了妈妈就回来了,你吃完点心妈妈就回来了。回来之后再加以印证:“是不是你吃完饭,妈妈就回来了?”这样逐渐让孩子适应。

4.让孩子在集体中发展独立性

孩子进托儿所和幼儿园的初期,往往会产生恐惧和不安的情绪。解决好这一问题,对父母和孩子都是一个考验。

父母自身对孩子参加第一个社会团体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以积极愉快的态度让孩子快快乐乐进幼儿园。父母可以让孩子从小就接触同伴;经常让他到大自然中去;让他和其他成人接触;入幼儿园时向教师详细介绍孩子的特点和情感表现,让老师多帮助孩子。这样,孩子就会逐步成为友好集体的一员,在集体中培养发展出来的独立性更具社会价值。当孩子学会自己照顾自己,自己排队,自己洗手,自己做一切能做的事,甚至独立操作和解决一些困难时,独立和自信就能自然发展。

4.合理利用孩子的独立意识

2—3岁的孩子独立意识很强,想要摆脱父母种种束缚,他能力不够,却事事都想“自己来”。

比如,该吃饭了,妈妈习惯性地坐在孩子身边准备喂他。谁知孩子的小手紧紧地抓住碗,说:“自己喂,自己喂,不让妈妈喂。”这时父母应让孩子自己吃,教孩子怎样拿碗,怎样拿勺,怎样往嘴里送,妈妈自己再拿一把勺,适时地帮孩子一下。并及时地夸奖孩子:“宝贝真棒!会吃饭了!”孩子就会很高兴,从而体会到自己做事的乐趣。

相反,如果父母忽视孩子身体活动的需要和心理成长的需要,事事代劳,处处设防,就会引起孩子的“反抗”。父母应当细心观察孩子,了解孩子的独立意向;相信孩子,放手让孩子做自己想做又能做的事,并对孩子经过努力做成的事给予适当鼓励;让孩子在游戏中扮演大人,照顾娃娃;给孩子更多的行动自由,养成必要的独立习惯。这样,孩子发展的独立倾向就得到了保护,孩子就能顺利成长。

独立性与孩子的自我意识、情感发展、智慧增长、个性成长密切相关,是关乎孩子未来能否成功的重要心理品质。因此,父母就把爱“隐藏”起来一点,让孩子在独立中成长吧!

47

孩子不听话怎么办

父母箴言

未来社会竞争需要的是,能在合理的要求下把事情做得又快又好的人,而不是唯命是从、没有判断能力的“机器”。要让孩子听话,不是让孩子变得顺从、没主见,而是要让孩子听得进父母的劝告,尽快适应社会。

人的一切实践活动都离不开“听”,“听”是孩子直接获取信息的最为重要的实践能力。然而有很多孩子却听不进父母的话,让父母很是头疼。当孩子对你的话充耳不闻的时候,你该怎么办?怎么样才能使你的孩子竖起耳朵听到你所说的每一句话呢?

孩子好像总听不到父母的话。其实,他们并不是没把父母的话当回事,也不是故意想惹父母生气,只是不能和父母一样有紧迫感而已。他们在按照自己时间表上的节律生活,而父母则往往要求他们按照成年人时间表上的节律做事。

孩子们到底是怎么了?为什么总也听不进父母所谓的“老人言”呢?

五六岁的孩子听不见父母对他说的话,多数情况下是因为他正在专注地做自己的事情,太投入了。这时,孩子比小时候的兴趣范围更加广泛、程度更加强烈、注意力维持的时间也更长了,听到招呼他们很难马上停下手里正在做的事情。

有时,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看到孩子在幼儿园里能够集中精力听老师讲话,就理所当然地认为他在家里也同样能够做到。而事实上,孩子一回到家,立即就会变得很放松,他觉得在家没有必要像在学校一样精神紧张。

有时候,孩子行为懒散,注意力不集中,正是他感觉自己具有控制能力的一种体现,他想通过不理睬的方式告诉你:“我想按自己的想法做事,我想做的时候再去做。”当然,在孩子累了、饿了、发脾气的时候,他也不会听从父母的要求。父母应该了解孩子的情绪,给孩子机会让他放松下来。

令父母生气的是,有时父母越责备孩子对自己的话不理不睬,他就越听不见。其实,如果父母能换位思考一下,对于孩子的这种行为也就可以理解了。

做妈妈的可以设想一下,当你正在专心观看一个电视节目的时候,孩子的爸爸打断你说:“把电视关了吧。该做饭了。”你当时可能并不会立即做出任何行为反应,而对方觉得你对他的话听而不闻,很可能就会生气,口气也会变得不耐烦:“你现在就该做饭了。如果你五分钟之内还不去做饭,那我明天晚上就不和你去看电影了。”听了这些话,你会有什么样的感受?你会乖乖地顺从吗?很多人非但不会立即去做,反而会闹情绪故意拖延。脾气暴躁的甚至会和孩子的爸爸吵起来:“你凭什么指使我,威胁我?!”这是因为,你觉得你们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

回过头来想想,当孩子正在专心致志地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而你却要求孩子去做别的事情时,孩子是否也会有和你一样的想法呢?当然会有。孩子虽不会觉得他和你是完全平等的,也知道你是要他去做自己该做的事,但他仍然会抱怨:“妈妈真烦,总是指使别人做事!”

所以,要想使孩子听话,不尊重孩子,不了解孩子,不设身处地地站在孩子的立场上替孩子考虑是不行的。那么,具体来说,父母应怎样让孩子更听话呢?

1.告诉孩子为什么要让他这么做

上幼儿园的孩子就已经懂得做一些事情了,也会思考如果他不做,或不按时做,会发生什么事情。所以,当你要求孩子去做一件事的时候,最好先告诉他你为什么要他这么做。比如,孩子该洗澡了,你可以告诉孩子,如果他现在不能马上去洗澡,过一会儿就没有时间看书和听故事了。再比如,为了让孩子明白为什么他必须准时到幼儿园,你可以告诉他:“老师希望你们都能按时到幼儿园,这样谁都不会错过连续故事的下一集了。”

2.避免一下子对孩子提出多个要求

生活中,很多父母经常一下子对孩子提出多个要求,而且语速很快。比如,有的父母会这样要求孩子:“该休息了,先把玩具收好,然后去刷牙、洗手、洗脸。别忘了换上睡衣再上床。记着关灯。”孩子往往很难记住所有的要求。所以,父母首先要使自己的要求简单化,提出要求后还要等30秒钟,看看孩子是否有回应,如果没有就再重复一遍。

3.说话时最好能与孩子对视

所有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听到要求后马上行动,不要浪费时间。但这样的理想并不可能成为现实。不过,父母可以想办法让孩子缩短拖延的时间。为了节省时间,也为了达到更好的效果,父母需要改变以前那种隔着很远命令孩子做这做那的习惯,而是要让孩子看着你的眼睛,这样他才能明白父母说的话是很重要的,不能当作耳旁风。

4.父母要保持冷静

孩子也像成年人一样,别人命令他做事或者威胁他的时候,他总是故意拖拖拉拉。所以父母需要保持冷静,尽量避免用强硬的语气指使命令孩子。为了避免自己被激怒,父母在提出要求的时候,可以事先给孩子一些时间。

比如,你可以对孩子说:“再画五分钟你就必须去洗澡了。”而最好不要说:“不要再画了,马上去洗澡!”否则,孩子就会认为你是在责备他画得时间太长了,毕竟孩子是在画画,而不是在胡闹。

5.在游戏中让孩子顺从

孩子大都喜欢把自己装扮成故事里的人物,而孩子一旦把自己想象成故事中的人物,往往就会向故事中的英雄人物的行为看齐,往往就会变得礼貌听话。

比如,有个孩子非常崇拜孙悟空,但由于胆小从来不敢和小朋友一起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因为他害怕被“老鹰”捉住。妈妈为了鼓励他和小朋友一起玩,就说:“悟空就很勇敢,他连妖怪都不怕,当然也不会害怕在游戏中被捉住。宝宝不是说要像悟空一样勇敢吗?”妈妈的话真管用,孩子一听就来了精神,说:“我是孙悟空,当然不害怕老鹰了!”妈妈只听见一声:“悟空来也!”就见孩子已经跑到“鸡妈妈”的身后了。

6.认真听孩子讲话

当孩子告诉你一些事情的时候,父母应该把报纸放下,专心听孩子讲话。如果父母能以身作则,做一个好听众,那么孩子就会跟父母学着做。

7.尽量不要以责备的方式要求孩子做事

不必抱怨孩子做得不好,父母应该尽量避免以责备的方式要求孩子做事。比如,当你看到孩子把玩具扔得到处都是的时候,与其质问他“为什么你把房间弄的这么乱”,还不如描述一下你所看见的现状,并给出建议:“我看见玩具到处都是,一不小心就会踩着、碰着。来,现在我们把玩具收好吧。”

8.避免在短时间内让孩子做需要花费很长时间才能完成的事情

在孩子马上就要去上幼儿园或者去上学之前,最好不要让他开始画画;在不久就要出门的时候,父母不要同意孩子去看动画片的VCD。因为这些事情在短时间内肯定做不完,到那时,想让孩子停住就难了。

9.写明要做事情的清单

如果你感觉早上时间紧张,那么就告诉孩子早上出门前都需要做哪些事情,而且把每一件事情都写下来,或者用图形表达清楚。然后让孩子自己核对都做了哪些事:穿衣服、刷牙、洗脸、吃早饭。父母要把记录的清单放在显眼的地方,以便经常给孩子提醒,使孩子及早养成习惯。

10.夸奖孩子很听话

虽然孩子总是希望自己能不受约束,但他们也想使父母高兴,也想让父母觉得自己是个听话的好孩子。所以,在孩子能按要求把事情做得又快又好的时候,做父母的就不要过于吝啬对孩子的表扬。因为当孩子听到父母对他的行为表示赞赏的时候,他会非常高兴,他会觉得自己既没有受到约束又使父母高兴了。当然,以后他可能会做得更好。

48

孩子老是粗心大意怎么办

父母箴言

在学习和生活中,父母应该对孩子严格要求。不要认为孩子忽略的只是一个小小的标点符号,只是一个小数点的位置,要知道,只有让孩子认真对待所做的每一件事,才能使他避免粗心大意,养成谨慎细心的好习性。

有一个急着赶路的人。有一次,在经过一片沙滩的时候,鞋子里灌了好多沙子,他匆匆把鞋子脱下,胡乱地把沙子倒出来,便又急急地奔向前面的路程。可是还有一粒沙子仍然留在他的鞋里,磨着他的脚,使他跑一步,就疼一下。但是他没有停下来把那粒沙子倒掉,因为他怕浪费时间,怕在太阳落山之前赶不到住宿地。

于是,在痛苦的折磨中,他终于赶到了那个地方。天晚了,疲惫的他忘了脱鞋倒掉那粒沙子,就躺在床上沉沉睡去。第二天,天微微亮的时候,他便匆匆启程,奔向新的目标。就这样,他在痛苦中疲惫,又在疲惫痛苦中启程,却始终没把那粒沙子倒掉。

终于在离目的地不远的地方,他因脚痛难忍,不得不止步。当懊恼、痛苦的他忍着揪心的疼痛把鞋子脱掉的时候,发现让自己痛苦了几天的仅仅是一粒不起眼的沙子。

一粒沙,看似小,却是前进途中的极大障碍。如果故事中的这个人能够及早地排除它,说不定早就到达目的地,而不必忍受痛苦的折磨了。

在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也如此。往往是一些小事情、小危险、小障碍、小错误,如果我们没有认真地对待,存在侥幸心理,就会造成极大的损失,比如学习上的粗心。

粗心是一种很常见的现象,不单是孩子身上有这种毛病,许多成年人也有。一般说来,粗心大意的毛病在孩子身上表现得特别明显。

“我们的孩子挺聪明的,可是总考不了一百分,这粗心大意的毛病可怎么治啊?”不少父母为此犯愁。

粗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是性格问题,急性子爱粗心;有的是态度问题,对学习不认真就容易粗心;有的是熟练问题,对知识半生不熟最容易粗心;有的是认识问题,没认识到粗心的危害……父母一定要让孩子认识到粗心的危害,养成细心谨慎的好性格。

劳拉是一个漂亮的小姑娘,但是却有一个难听的外号,她的朋友都叫她“粗心的劳拉”。因为她总是丢三落四,经常把东西到处乱放。这让劳拉的妈妈很是头疼,不得不每次都帮她收拾。妈妈提醒劳拉,这样粗心大意会造成不好的后果。但劳拉总是当成耳旁风,尽管她也不喜欢朋友们这么称呼她,但还是依旧觉得也没什么。

一天,劳拉正在花园里浇花,她的好朋友玛丽来找她:“劳拉,我的堂弟想看看我的画册。”

“哦,对不起,玛丽。让我找找吧。我记不起放在哪里了?妈妈,我上次拿回来的画册在哪里?”劳拉焦急地问正在看书的妈妈。

“一直在你的房间里的,难道你不记得了吗?”

“哦!我知道了,玛丽你等一下,我马上拿给你!”劳拉有些担心地说,如果真的弄丢了,玛丽一定会生气的。

但是,当劳拉和玛丽来到房间的时候,却看到她的宠物小狗已经将画册咬得稀烂……

“哦,我的天,劳拉。看看你都做了什么?”玛丽生气地喊道,“那可是姑姑送我的生日礼物。”

“对不起,我不是故意的。”劳拉愧疚地说,但是玛丽没有再说话,哭着离开了。

伤心的劳拉禁不住流下了眼泪。这时妈妈问劳拉是不是把画册放在了小狗容易够到的走廊里。

劳拉只好回答:“我不记得了,妈妈!”

“我希望从今以后,你能够吸取这个教训,把你的东西都放在合适的地方。”妈妈轻轻地对劳拉说道。

“我会努力做到的。”劳拉说。

从此以后,劳拉真的不再粗心,朋友们再也不叫她“粗心的劳拉”了,好朋友玛丽也原谅了她……

因为粗心大意而犯下的错误,不仅会伤人,还会害了自己。任何一个小小的疏忽,都可能导致大错,而且,这一过错将有可能无法挽回。智者说,避免一切小小的失误,就能减少巨大的意外挫折。

在学习和生活中,父母应该对孩子严格要求。不要认为孩子忽略的只是一个小小的标点符号,只是一个小数点的位置,要知道,只有让孩子认真对待所做的每一件事,才能使他避免粗心大意,养成谨慎细心的好习性。

下面是几种纠正孩子在学习过程中粗心大意的方法,希望对家长朋友们能有所帮助。

1.不要依赖橡皮

橡皮是造成孩子粗心的一个根源。孩子会认为,反正错了可以擦,写错了也没关系。于是错了擦,擦了再错,孩子满不在乎。父母可以适当限制孩子使用橡皮的次数。告诉孩子,做什么事都要“三思而后行”,想好了再做,争取一次做好。在做一般的练习题时,错了不许擦。当然,那种必须交给老师批改的作业除外。这样,孩子就会用心去写。时间长了,孩子就会变得细心,从而摆脱对橡皮的依赖。

2.草稿不要太草

不少孩子粗心是从草稿开始的。所以父母要教育孩子草稿不要太草。从草稿开始就要严肃认真。这有利于克服粗心的毛病。

3.给孩子准备一个“错题集”

让孩子把每次考试、作业中的错题抄在“错题集”上,找出错误的原因,把正确的答案写出。这实际上是一个错误档案。孩子出现错误的原因多是粗心,有利于认识错误的危害,下决心改正。让孩子准备“错题集”是培养孩子进行自我教育的好办法。

4.学会自检

有些父母总怕孩子做错题,得不了高分,于是天天给孩子检查作业。这样做使孩子养成了依赖心理,反正错了妈妈能给检查出来,所以做题时粗心大意。父母不要给孩子检查作业,让孩子养成自检的习惯。错了又没检查出来,就让他不及格。这样他才能认识到粗心的危害。有了自检的能力,粗心的毛病才能克服。

5.让孩子考家长

让孩子出题考家长,孩子很感兴趣,他们会成心出些容易错的题,把家长考住。家长成心粗心,让孩子批评,这对孩子也是一种教育,将来他们自己做题时也会在这方面多加注意。

49

果断的性格使孩子更接近成功

父母箴言

父母培养孩子果断的品质,要因孩子的气质性格、年龄、性别等的不同而区别对待,千万不要认为那些成功的教育方法对自己的孩子就都是适用的。父母只有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法,才能培养出做事果断、有主见的孩子。

一个孩子在山里割草,被毒蛇咬伤了脚。孩子疼痛难忍,而医院却在远处的小镇上。孩子毫不犹豫地用镰刀割断受伤的脚趾。然后,忍着剧痛艰难地走到医院。虽然少了一个脚趾,但孩子以短暂的疼痛保住了自己的生命。

上面这个故事看似简单,实际上却蕴含了很深的道理。故事中的孩子果断地舍弃了脚趾,以短暂的痛苦换取了整个生命。在某些特定的时刻,只有果断地舍弃,才有机会获取更大的利益。

这里还有一个与“果断”相反的笑话。

有一天,三个探险家终于找到了“希望之谷”。传说,只要站在山谷边大喊心中想要的东西,然后往山谷中跳去,就会得到满坑满谷自己想要的东西。于是他们三个决定试试。

第一个人希望有个漂亮的女友,因此他大喊“美女!美女!”往下一跳,果真有满坑满谷的美女正等着他去选择……

第二个人喜欢看书,喊了“书!书!”然后,跳到山谷里,也得到了满坑满谷的书……

第三个人平时就优柔寡断,左思右想总是无法决定自己的最爱。一个小时以后,他终于下定决心,觉得还是钞票最有用。于是他走向山谷边,却一不小心踢到一颗石头,他骂了一声“shit!”,不料一个重心不稳就跌下了山谷……(注:shit,英语中是“粪便”的意思)

看完这个笑话,你在大笑之余,是否更加觉得培养孩子果断的性格很重要呢?

德国伟大的诗人歌德说过这样一句富有哲理的话:“长久地迟疑不决的人,常常找不到最好的答案。”我们的老祖先也给过我们这样的教训:“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决策果断是一种宝贵的人格品质。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却有很多人因缺乏这种优秀品质,在关键时刻迟疑、拖拉、犹豫不决,终致错过成功的大好时机而以失败告终。

很多父母也知道培养孩子果断性格的重要性,但往往还不能明确界定孩子的某些行为是不是优柔寡断,是不是缺少主见。

比如,很多父母都喜欢问孩子:“爸爸好,还是妈妈好?”孩子可能会回答:“爸爸好,妈妈好!”刚开始,父母听了可能还会很高兴,觉得孩子聪明乖巧,年龄不大就懂得不厚此薄彼。可是久了,父母可能就会发现,对于这样的孩子,当你问他两样东西哪样好时,他也总是回答这个好,那个也好。这其实就是孩子没主见的表现。

那么,做父母的要怎样做,才能改正孩子这种对待事物的方式,养成遇事果断选择,有主见的性格呢?专家给父母们提了以下一些建议:

1.让孩子明白鱼与熊掌不可兼得

很多孩子跟妈妈一块儿逛超市的时候,总是这也想要,那也想要,妈妈不给买,就大哭大闹。这跟父母平时溺爱孩子,什么都由着孩子有关。父母的这种行为使孩子养成了不懂得取舍的习惯。因为孩子觉得,自己要什么就会得到什么,至少哭闹之后就会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那为什么还要取舍呢?全都要岂不更好?

对于孩子的这种想法,父母一定要及时加以引导和改变。平时,父母可以经常要求孩子做出唯一性的选择。比如,父母可以拿着苹果和香蕉问孩子吃哪个,并提醒他只能选择一个。对于孩子模棱两可的回答,要提出批评,而如果孩子做出了果断的决定,则要给予表扬。时间长了,孩子就会懂得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的道理。

2.让孩子自己做选择

每次和孩子上街的时候,在经济许可的范围内,尽量让孩子自己挑选所需的物品。这时孩子会非常高兴,主动性极强。而对于孩子要买的众多物品,父母要提前规定他可以选取的数量,否则以后就不带他出来买东西。这样做,尽管孩子心有不愿,但慢慢的,孩子就会变得果断起来,因为他已知道果断地选择几件,总比什么都得不到要强得多。

3.尊重孩子自己的决定

给予孩子做决定的机会,可以培养孩子的果断性。所以,日常生活中,父母要给孩子发表意见的机会,并支持孩子合理的决定。切忌对孩子的生活做出全方位的强制规定。

例如,父母可以以征求意见的方式,让孩子决定是买变形金刚还是买小汽车?星期天活动的内容,是逛公园还是打电子游戏?

父母这样做可以使孩子觉得自己也有做决定的权利,在这种感觉的作用下,孩子往往就会拿出自己的果断来。

4.引导孩子迅速做出合理的决定

未经深思熟虑就做出决定是鲁莽冲动,而深思熟虑后迟迟不能决断则是优柔寡断,这两种行为是与果断相对立的。父母既要教会孩子仔细思考,审慎地做出选择,又要引导不能决断的孩子尽早做出决定。

父母可以给孩子讲有关鲁莽冲动、优柔寡断和坚决果断的故事,让孩子自己说出哪种性格好。遇到具体的问题,也要让孩子说出怎样做才是对的,并果断地付诸行动。

5.督促孩子坚持自己的决定

果断的品质还包含着做出决定后把决定贯彻到底的素质,即对孩子毅力方面的要求。

父母可以在孩子做出决定之后,与孩子达成口头或书面的协议,规定明确的奖赏与惩罚条款。当然,惩罚条款一定要由孩子自己提出,父母只要觉得合理,就要严格监督孩子执行。

6.让孩子变得更自信

对自己充满自信的孩子是不会犹豫不决的。帮助孩子克服优柔寡断的最好办法是让孩子肯定自己的能力,坚信自己什么都能干。

在幼儿园里,当老师提出一个问题的时候,有些孩子总爱悄悄地和旁边的小朋友交流,明显地表现出缺乏自信。而当老师问他:“XX,你知道吗?”他会点点头,但眼睛仍在左顾右盼,顾及周围人对他的看法。

有些孩子过于敏感,凡事都会想很多。在行动之前总是会有长时间的权衡,以他自己的角度来考虑行为的后果,结果造成了孩子的欲做还休,犹豫不决,缺乏果断的判断力,从而产生不自信的表现。

比如,有个孩子在妈妈接他放学回家的路上对妈妈说:“妈妈,今天小朋友都去围着老师呢。”“那么你呢?”“我也想,可是已经没有位置了。”“好哦,下次你第一个上去好不好?”“好的。可是别的小朋友也会没有位置的。”

对于这一点,做父母的应该尽快寻找突破口,帮助孩子改变这种心理状态,千万不要把它归咎于孩子的个性置之不理。父母平时应给孩子较多地鼓励和认可,当孩子犹豫不决或打退堂鼓的时候,告诉孩子:“你会干好的。没问题。爸爸妈妈都相信你!支持你!宝贝,去吧!”这样给孩子打气,孩子有了信心,自然也就不会犹豫不决了。

7.不要对孩子犯冷热病

日常生活中,年轻的父母常会因各种事情的影响而产生心理波动。心境好时,对孩子亲近爱怜,关怀备至;心情不好时,动辄对孩子训斥打骂,往孩子身上撒气。父母随着自己心情好恶的变化而对孩子忽冷忽热,会对孩子的身心健康产生很大的影响。

父母对孩子的态度不同,孩子不能完全明白。当孩子没有做错什么事,却受到父母的冷遇或训斥,父母的反复无常会使孩子感到莫名其妙,有时又感到万般委屈,在父母面前无所适从。久而久之会就造成孩子在言行上优柔寡断,遇事六神无主。

作为父母,不管自己的心情好坏、空闲还是忙碌,对孩子都要一如既往,该指导的时候悉心指导,该关心的时候体贴关心,使孩子觉得父母永远爱自己,关心自己,从而给孩子一种稳定感、安全感和信任感。孩子有了坚强的后盾,往往就会有果决的底气。

另外,父母培养孩子果断的品质,要因孩子的年龄、性别等的不同而区别对待,千万不要认为那些成功的教育方法对自己的孩子就都是适用的。父母只有有针对性地选择那些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法,才能培养出做事果断、有主见的孩子。

50

提高孩子的交际能力

父母箴言

父母可引导孩子在与别人交往的过程中,学会自如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并处理交往中出现的各种矛盾,让孩子在不断的协调和适应中学会如何与他人和谐地相处与协作。

让孩子学会建立和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对于孩子将来的发展来说,是很重要的。因此,在孩子交往的过程中,父母要正面引导孩子与小伙伴合作,让孩子养成平等协作、忍让谅解等社会交际中的规范习惯。

搞好人际关系是人生的一门艺术,父母应该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与孩子建立起温馨美好的感情。在这种环境气氛的熏陶下,孩子就可能与他人相处得快乐而融洽。当然,父母还要有意安排孩子经常与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并随时欢迎孩子的朋友到家里做客。在游戏中,孩子们常常都会很开心,更重要的是,游戏能让他们学会与人交往的艺术。

现在,越来越多的孩子都有某种孤独倾向。譬如,尽管一人在家感到寂寞,却又不愿意与人交往,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偶尔与人交往或参与集体活动,这些孩子也会表现得不自然不投入,甚至还会不知所措。而且,这些孩子还有独占、独享等不良的心理和行为。

据报道,中国目前至少有五六十万幼儿孤独症患者。而如上所述的那种有孤独倾向的孩子,则远远不止这个数目。由此可见,孤独已经成为孩子健康成长的潜在杀手,父母必须高度警觉。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孩子这么孤独呢?其一,孩子没有兄弟姐妹,而父母又多为双职工,很少有人有时间陪伴孩子;其二,由平房的开放性转向楼房的封闭性,居住环境的变化使孩子们之间的交往明显减少;其三,许多父母出于种种考虑,不鼓励孩子之间串门走动;其四,父母对孩子娇宠过度,使孩子误以为只要自己快乐就行,不必关心别人,等等。应当指出,上述原因就是扭曲孩子人格的危险因素。

心理学家曾做过一个著名的关于恒河猴的实验。他们将有的恒河猴群体喂养,而将有的恒河猴单独喂养。结果发现:群体喂养的猴子合群、健壮、活跃、生命力旺盛,单独喂养的猴子则孤僻、胆小、不合群,甚至连生殖能力都下降了。

这个实验给我们的启示是深刻的,即孩子是不能离开群体的。说得具体一些,孩子身上尤其是人格方面的某些缺陷,靠一家一户的封闭教育进行更正是难以奏效的,应依靠群体的作用,以群治独。在许多时候,孩子们之间的相互影响超过了大人对孩子的影响,因为孩子更渴望同伴的承认与接纳,而年龄越大这种渴望越强烈。因此,以群治独,让孩子走出孤独融入群体,才是培养孩子健康人格的明智选择。

人与其他动物一样,靠观察、经验累积及模仿等方式,来学习许多生活中的基本技能。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当中,慢慢地学会了观察周围的各种各样的人、物等,从中学到许许多多东西。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模仿其他人的行为,成了一个孩子人格形成的重要组成部分。

父母们只要细心一点就可以发现,自己平时说话惯用的字眼、语气、腔调或是一些习惯性的小动作,都会在孩子身上表现出来。父母不必感到惊讶,因为在日常生活中,可以说孩子天天都在模仿着你。经过日积月累,孩子终于在你的身上学到了不少东西。

所以,要培养孩子善于交际的好习惯,做父母的自己首先要做出榜样。该和什么样的人交往,不该和什么样的人交往;该怎样交往,不该怎样交往……都要以言传身教的方式让孩子明确。

人际交往是人与人之间相互联系的最基本的方式。未来社会的许多工作都需要人们通过协作去完成,这就必须让孩子从小就学会与他人交往、协作。父母可引导孩子在与别人交往的过程中学会自如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并处理交往中出现的各种矛盾,让孩子在不断的协调、适应中学会如何与他人和谐地相处与协作。

英国北伦敦大学的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在小学中人缘最好的学生,往往是那些上过正规幼儿园的孩子。他们不仅朋友多,而且社交能力也更强。

从事这项研究的菲利普?欧文和约翰?莱奇福特博士对沃里克郡一所小学的187名孩子进行了调查。他们先将孩子所受的学前教育分为四种类型,第一是幼儿园,那里有较为正规的课程安排,老师既授课又安排大量的游戏;第二是游戏小组,通过特意安排的游戏,鼓励孩子们相互交流与合作;第三是托儿所,那里虽有保育员看护但没有明确的社交和教育目标;第四是待在家中由父母、保姆或亲戚照顾。

研究表明,学前教育可为孩子将来的社交能力奠定基础。有较为系统的课程安排和活动指导的幼儿园和游戏小组,可为孩子社交能力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而被送到托儿所和待在家中的孩子则缺乏与其他孩子交往的机会。

可见,在孩子的成长期,最担心的就是与社会隔绝。不光是社交能力,连认知能力、判断能力、魄力等等都和社会交流有关。无疑,幼儿园是增强孩子社会交流的一个外部环境。

但父母们也必须明确,并不是把孩子送进幼儿园自己就不用管了。在幼儿园里照看孩子不仅仅是老师的事,父母也要积极参与。国外幼儿园里有很多父母轮流帮助幼儿园搞清洁卫生,帮助小朋友外出郊游,每个父母都要有参与时间,很少的特别忙的父母才能免去他的义务。幼儿园鼓励父母们参与,父母通过帮助幼儿园做工作,可以知道幼儿园是如何进行照看他们孩子的,也知道老师的辛苦,教学思想是怎么讲的,又是怎么体现的。这样,幼儿园与父母沟通的渠道就多一些。国内比如孩子开家长会、文艺演出、各项活动等一般是父母中来一个就行了,而在国外,一般都邀请父母一起来,因为这在国外都被认为是对孩子非常重要的活动。所以,父母的参与,体现了父母在亲子教育、幼儿教育当中特别重要的地位和决策。

51

让孩子明白1+1>2的道理

父母箴言

每个人都有长有短,而合作却能够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这就是为什么有时候1+1>2的道理。父母只有让孩子明白了这个道理,才能使孩子愿意与其他小朋友合作,将来才能有很好的合作能力。

一个老国王有七个儿子,但他们总是不合,经常为了这样那样的小事争吵。一些奸臣企图挑拨七兄弟的关系,以便等到他们的父王死后可以夺取王位。

老国王知道了这个阴谋。一天,善良的老国王把七个儿子都叫到跟前,指着放在他们面前捆在一起的七根木棍说:“谁要能把这捆木棍折断,就能得到王位。”

每个人都想得到王位,都使出了全身的力气去折那捆木棍,脸憋得通红,但没有一个人能把那些木棍折断。

“孩子们,其实要折断这些木棍很简单,我现在老了,但是即使像我这样的人都能折断这些木棍。你们看!”老国王说着,将木棍捆儿打开,很轻松地将它们一根一根地折断了。

儿子们这才恍然大悟。“这样做太容易了,如果这样,每个人都能做到。”儿子们说。

他们的父亲这才说出了真正想说的话:“我的孩子们,其实你们就像这些木棍,只要你们团结在一起,互相帮助,你们就会很强大,任何人都不能够伤害你们。但是如果你们分开,任何人都能把你们一个一个地折断。我就像捆这些棍子的绳子,活着的时候还能把你们捆在一起,但是我就要离开你们了,离开了捆绑你们的绳子,你们还能团结在一起、互相帮助吗?”老国王语重心长地说。

儿子们终于明白了父王的良苦用心,七双手紧紧地握在了一起。看到儿子们这样团结,老国王放心地离开这个世界了。

生存是一门艺术,它的第一法则就是合作。一个人的力量是微薄的,而团结与合作能够聚集强大的力量,完成个人所不能做到的事情。一个懂得合作精神的人,更容易适应这个社会,并发挥积极作用;不懂合作的人在生活中会遇到许多麻烦,产生更多的困难并且无所适从。

与人合作的能力已成为当今世界人才的重要素质之一。目前由于孩子中独生子女数量大大增加,任性、脾气大、与人合作能力差成为孩子中大多数人心理品质上的弱点。

父母应该如何培养孩子主动参与合作的习惯呢?

1.告诉孩子,要学会生活,必须先学会合作

每年秋天,大雁都要飞到南方去过冬,它们往往排成整齐的V字形,在天空中飞行。这样飞行可以缩短路程吗?科学家研究得知:列队飞行,整个雁群飞行的路程非但不会缩短,反而要比单只大雁飞行的距离长73%。那它们为什么还要这样飞行呢?

科学家们进一步研究得知:当一只大雁拍击翅膀时,就会为后面的大雁制造上升气流。当领头的大雁疲劳时,就会轮换到V字形队伍的尾部,让另一只大雁占据领头的位置。后面的大雁发出“呷呷”的叫声,给前面的大雁鼓劲。大雁无论何时掉了队,马上就会感到独自飞行的阻力,很快会回到队伍中来。甚至,当一只大雁由于生病或受伤而掉队时,会有两只大雁随它一起飞落到地上,帮助和保护它,直至受伤的大雁伤势好转或死去。然后,它们会加入新的雁群,或者组织自己的队伍去追赶前面的雁群。

对于大雁来说,互相合作已不仅仅是一种精神,更是一种生存的技巧。在人类的生活中也一样,如果能够学会与人合作,肯定会大大提高办事的效率。

要学会生活,必须先学会合作。在合作的过程中,你会渐渐学会如何协调自己与他人的利益,使得整体活动得以顺利进行。所以,做父母的应该尝试着培养孩子与朋友、同学甚至陌生人为了同一个目标而合作。告诉孩子,团结的力量可以战胜一切。

2.使孩子体验到“单独奋斗”的挫折感,明白合作力量大的道理

一个人无论多有才能,其能力总是有局限的。有一位妈妈为了让孩子明白这样一个道理,就引导孩子做了这样一个游戏。

妈妈先让孩子伸出自己的小手,分别谈一谈每根手指头的优势和长处。孩子说:“大拇指可以用来赞扬别人,可以按图钉;食指可以指东西,可以挠痒痒;中指最长,可以……”孩子的思维挺活跃,一口气说了不少,爷爷奶奶也在一边及时补充,可谓数尽每根手指的功能。

这个时候,妈妈笑眯眯地递给孩子一个她事先准备好的道具一个装着一个小玻璃球的杯子。妈妈对孩子说:“每个手指都有那么多功能,那么,现在你就用你认为最有本事的那根手指把玻璃球从杯子里取出来!记住,只能用一根手指。”

孩子按照妈妈的要求动起手来。可是,不论他怎么努力,玻璃球就是取不出来,急得小家伙抓耳挠腮。这时,妈妈不紧不慢地说:“现在你可以邀请另外一根手指同原先的那一根合作。”于是问题迎刃而解。

这位妈妈的用意在于要使孩子懂得,无论一个人多么有才能,总是有所局限的,总有他无法独立完成的工作,因而合作是必要的。

任何一个人要体现出他的才能,都必须以承认参与者的价值为前提。就好比说一位将军,要施展他的军事指挥才能,就一定要有可供调遣的士兵,还要有作为对手的敌人。也就是说,承认别人就是认可了自身的价值。

合作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人际交往,而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结成的互助互利的“双赢”关系。在这样的关系中,利他行为是更为基础的要素,自己的成功以帮助别人成功为前提。但是,利他行为不是一个人天然地就能做出的,它需要后天的培养。

日常生活中的很多事是必须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配合才能够完成的。为了便于孩子理解,父母可以告诉孩子:“在幼儿园,如果每个小朋友各自霸占一小堆积木是堆不出什么好看的造型,而大家合作,充分利用积木,就能共同砌出各种好看新奇的造型。”帮助孩子从某些小失败中理性地分析出原因,有助于孩子体会到合作的必要性。

3.让孩子有成功合作的体验

成功合作的体验是强化孩子的合作意识,养成合作习惯的持久的内部刺激物。它使孩子们在没有大人督促,没有规则要求的情况下,因为能够预见到美好的前景而持续地参与合作。需要指出的是,成功合作不是一定要达成现实的目标。尽管有的合作最终还是失败了,但合作的过程是令人愉快的,参与者都已经尽力而为,从客观上说大家其实都有所收获,这样的合作仍然是成功的合作。

4.教会孩子参与合作的技能

合作,意味着参与者的个性要服从集体的“共性”,意味着参与者必须约束自己的表现欲以求得整体“合力”的最大化。合作需要有爱心的付出,需要牺牲精神,还需要人际交往的技能。如果缺乏这些素质,合作便是不愉快的,也是不能持久的。在合作中的参与者如果各自心怀局部利益,不愿意尽自己的那一份义务,那么必定不能达成现实的目标,更谈不上成功合作。

梭子鱼、虾和天鹅,想把一辆小车从大路上拖下来。三个家伙一起负起了沉重的担子,它们用足劲儿,身上青筋暴起,但是无论它们怎么拖呀拽呀,小车还是在老地方一点儿也没有移动。

这并不是因为小车太重,而是另有缘故:天鹅使劲往上向天空提升,虾一步一步向后倒退,梭子鱼又朝着池塘拉去。

这个寓言说明,任何一种事物都是由许多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要素组成的,当各种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要素彼此协调、合作、同步一致地向同一目标运动时,就会形成整体合力,就会产生大于各个要素孤立相加的力量。而当他们互不合作,各自往相反的方向作用时,则会产生小于单个的力量。

人们生活在一个普遍联系的世界,科学技术和信息网络已经把地球的每一个角落都纳入整体。可以这样说,每一个孩子的成功都取决于和别人打交道的程度。是否习惯于与他人交往、同他人合作,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孩子的发展空间。

5.让孩子学会悦纳别人

所谓悦纳别人,是指自己从内心深处真正愿意接受别人。合作是双方长处的珠联璧合,也是双方短处的相互遏制,只有欣赏对方的长处,合作才会有真正的动力和基础。

现在很多孩子习惯于吃“独食”,从心理上排斥别人,不愿与其他小朋友合作。父母要让孩子明白,每个人都有长有短,而合作却能够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从而使孩子明白,为什么有时候1+1>2的道理,让孩子真心愿意与人合作。

同类推荐
  • 好妈妈都是营养师:0-3岁宝宝营养配餐与饮食宜忌

    好妈妈都是营养师:0-3岁宝宝营养配餐与饮食宜忌

    《好妈妈都是营养师(0-3岁宝宝营养配餐与饮食宜忌)》不同于市面上一般的婴儿食谱,它涵盖了更多生活中必须掌握的育儿知识,如宝宝每个阶段的标准体重,如何度过长牙的烦躁期,提高睡眠质量,补足各种微量元素,等等,针对宝宝的每个成长细节都给予了新妈妈们细心的指导。妈妈最懂宝宝,妈妈最懂妈妈。本着分享的心情,有了这本书。编者想把更多的好妈妈喂养智慧分享给大家,希望各位新妈妈能亲力亲为,给宝宝的每一餐都注入满分的营养和爱。
  • 高情商的孩子成大事

    高情商的孩子成大事

    本书以情商的基本理论为主体结构框架,精选了近二百篇广为流传的小故事,集结成册,讲述了训练高情商的五大方面,可作为父母教育孩子的参考宝典。
  • 如何让孩子与未来握手

    如何让孩子与未来握手

    回眸我们曾经走过的路,父母为我们奉献过,幼稚园为我们服务过,社会为我们给予过,那我们也要为下一代建筑一条健康之路。我们要耐心为孩子服务,这样的服务不是伺侯,是为孩子提供良供良好的成长条件,让他们学会生活所需要的技能,学会独立、学会尊重、学会自信、学会坚强、学会创造性的思维。
  • 培养孩子性格与能力的30个怎么办

    培养孩子性格与能力的30个怎么办

    本书通过日常生活中发生的小故事,列举孩子常见的不良性格,详细分析原因,提供绝妙的拆招方法及化解技巧。
  • 2岁育儿最佳方案(幸福爱巢丛书)

    2岁育儿最佳方案(幸福爱巢丛书)

    从科学的角度出发,对怀孕、生育、营养、教育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浅出的科学阐述,为新世纪的已婚夫妇们提供了全方位的技术指导。《2岁育儿最佳方案》图文并茂,通俗易懂,是一部培育人才的基础读物,也是一部比较精彩的生育经。科学实用的最佳育儿方案:合理的膳食营养,铁锌钙及维生素的补充方法,科学的保健及护理,益智的游戏及教育,良好习惯的养成及专家忠告。
热门推荐
  • 血染江山邪妃祸国

    血染江山邪妃祸国

    把你的国家交给我,来,让我成为他们的信仰
  • 重生之庶女心计

    重生之庶女心计

    她被害穿越,重生为俗套中不受宠的庶女,好吧,为了提高生活水平,她用尽心计,斗嫡母,护生母,斗姐妹,只为俗套中女主的涅槃重生,可结果让她失望不已,人家穿越都是美男围绕,她穿越只有个倍受欺负的秦国质子在身边,某天,某女头脑一热,秦国质子?哦买噶,难道他就是未来的秦始皇?!秦朝悠悠一梦,不知不觉中,她已经被卷入了历史的巨大漩涡中……
  • 诸天战纪

    诸天战纪

    这是一个属于修者的世界,强大的修者可以毁天灭地;这是一个属于天才的时代,真正的天才会被传唱万古。修者修炼,资质、悟性、意志缺一不可。东陵郡资质奇差的少年陈默,偶然发现自己竟然拥有绝佳的悟性,一条不平凡的修者之路展现……他开始慢慢崛起,一步一步走向巅峰,最终傲视诸天世界!
  • 妖魔道

    妖魔道

    这是一个扭曲的世界,这是一个混乱的世界,这是一个活在妖魔阴影之下的世界!这是一个誓要打破旧秩序的开拓者的故事,这是一个世界权柄交替故事……
  • tfboys与三位girls

    tfboys与三位girls

    本文章纯属娱乐,如有雷同,纯属巧合。作者QQ2724477633.
  • 让我宠爱你把

    让我宠爱你把

    凌亦这个暑假过得异常无力,任谁知道自己最多只有三年的生命也不会好过。虽然完全可以医治,但那高昂的费用岂是自己这个一直靠助学金才能继续读书的孤儿能承受的?
  • 死人店铺

    死人店铺

    死人店铺,顾名思义就是一家店铺,专门售卖各种死人的东西,其副业还包括妖,魔,鬼,怪,或者是降妖除魔的法器等。只要你有钱下单,而老板又肯接这个单的话,就能把你想要的东西准备好,再卖给你。没人知道它开了多长时间,甚至知道它的人更是少之又少,只有真正有需要的,然后通过一连窜的关系才能打听到这。有人来买过鬼,有人来买过只有地府才有的奇异花草,有人来买过收鬼除妖需要的东西……来的人只知道店铺的老板姓史,除此之外一无所知,就连长相都没人看清楚过。这就是死人店铺,欢迎来此购物。
  • 九鼎道祖

    九鼎道祖

    三千大世界,大罗天界。少年杨凡,身具九鼎之体。被人陷害,死亡进入轮回道,却意外得到了大罗天界之主的功法传承。常人只可修炼一鼎,杨凡却凝炼九鼎。九倍的力量,九倍的实力,九倍的爆发。他御九鼎,炼天下,只为冲破界域,向往广袤的无穷大世界。炼气,化鼎,神纹,气尊,道境,祖境。======================
  • 神秘邮件

    神秘邮件

    本书是爱尔兰诗人叶芝的一本散文集。书中包括了《凯》、《秘密的玫瑰》和《红》三本作品集,每本作品集中还包括了若干篇散文,如《神奇的生物》、《声音》和《仙猪》等。
  • 城市猎魔人

    城市猎魔人

    恒古以来,正义与邪恶的战争一直未停息过。马戏团的小丑,在一场正邪高手交锋中充当了赌注,从此他的命运开始改变了。破诅咒,闯阵法,毁仙境,净人间。在不停的战斗中进步的张少,揽五美同行,在世人未知的故事里,改变着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