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846000000024

第24章 对青年学生诚挚的关爱

鲁迅在北京教育部工作的同时,除整理碑帖、古籍和写作外,自1920年起,先后在北京八所大、中学校兼课,至1926年8月离京南下始止。在教学期间,鲁迅开始系统地研究中国小说史,并编成了《中国小说史略》一书。

1920年秋季,鲁迅到北京大学中国文学系教《中国小说史》。从此,鲁迅不但以他的文章和广大读者接触,他本人也走到青年学生群中来了。

鲁迅担任中国小说史的教学工作,是一个创举,也是对封建传统观念的勇敢挑战。因为在当时社会,小说一向被排斥和轻视,认为不能登大雅之堂。鲁迅是第一个从事拓荒工作的人。

鲁迅的研究成果和精辟的见解,不仅为后人研究中国小说奠定了良好基础,而且还给青年学生以有益的文化教育和思想教育。

每逢星期二上午,在沙滩红楼北京大学的课堂上,鲁迅和广大青年见面的时候,他都受到热烈的欢迎。

鲁迅先生讲课,听的人很多,小教室坐不下,换了大教室,还是很挤,本来坐两个人的座位,常常挤上三四个人,连门边和走道窗口、窗外都站满了校内和校外来旁听的人。那时点名是专人负责,是看座位点名的,遇鲁迅先生上课,他就只好点个“全到”。

鲁迅经常穿一件黑色的旧布长袍,不常修理的头发下面露出方正的前额,两条粗浓的眉毛平躺在高出的眉棱骨上,眼窝微向下陷,眼角也微向下垂,浓密的短须掩着他的上唇,这一切都令人看不出有什么奇特的地方。

鲁迅先生上课非常自然,不是滔滔不绝,也不是大声疾呼,但全场鸦雀无声。当时有不少同学听了一年鲁迅先生的课,第二年又继续去听,却一点也不觉得重复。

鲁迅讲课,总是先把讲义发给学生,开始时用的是油印讲义,上课时校正个别错字,然后开始讲,但从不照本宣科,而是有重点地分析一些问题,有根据地阐明与别人不同的见解。

他讲小说史非常风趣,常常讲得大家发笑,但他自己却不笑,使学生们在笑声中愉快地接受了教育。后来有许多颇有成就的作家和教授,如冯至、曹靖华、章川岛等都在北大听过他的课,得到过他的培育。

冯至曾回忆道:“他讲课超过一般的教育之上,回忆当年听的许多课,至今还起作用的,是鲁迅先生的课。”

鲁迅在北大任教期间,还为北大的刊物《学生会周刊》、《文艺季刊》写稿,为《国学季刊》、《歌谣周刊》设计过封面,扶植学生的文学团体,如对新潮社、春光社进行过批评、帮助,培养了不少人才。鲁迅还多次参加北大举办的讲演会、游艺会等活动。

鲁迅对待学生非常好,有时候好得都过分了。

鲁迅和他过去的学生孙伏园外出旅行时,常常是先生给学生打铺盖。

1922年春,在鲁迅的八道湾寓居来了一位客人,他就是俄国盲诗人爱罗先珂。他不仅是一个世界语学者、音乐家,同时又是一个童话作家。

鲁迅以他的亲切关怀,接待了这位远道来的客人。他时常陪着盲诗人在院子里散步和谈天,对他的寂寞表示了十分的同情。爱罗先珂在鲁迅家里住到了夏天,才回到了故乡乌克兰。鲁迅在和他相处的一些日子里,翻译出了他的多篇童话创作:《狭的笼》、《池边》、《雕的心》、《春夜的梦》等,后都收入《爱罗先珂童话集》中。

1922年10月,北京大学发生了反对学校征收讲义费的风潮。结果讲义费取消了,参与这场风潮的学生冯省三也被开除了。冯省三当时是北大法文系的学生,热心于世界语。当时北大经费全由学校负责筹划,教育部并无贴补。

为开源节流,学校想收取一点讲义费,以补贴印发讲义所需的纸张费及购置图书之用。由于学校原本免费提供讲义,有些科系资料又比较多,讲义费成为了一种经济负担,因此引起了部分学生,特别是法科学生的反对。

10月17日下午,数十名学生涌进会计科提出抗议。18日早晨,又有数十名学生涌进校长室,要求立即停收讲义费,双方情绪都相当激动。

人群中有喊“打”的恶声,北大校长蔡元培也大声疾呼:“我在这里!”表示出极大的愤慨。

接着,学生会在三院礼堂召开大会,由学生自由辩论,双方争执不下。表决的结果,反对收讲义费的一方略占多数。在这次辩论会上,冯省三第一个发言。他怒发冲冠,声如京剧中的黑头花脸,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从《即小见大》一文中,可知鲁迅是同情冯省三一边的,因为他成为了群众的牺牲品。此外,也因为他们在传播世界语方面有着共同志向。

1923年,蔡元培、吴稚晖、陈声树等创办北京世界语专门学校。冯省三跟陈声树是好朋友,同在该校教务处工作,特请鲁迅来校讲文学史和文艺理论。

1923年9月—1925年3月,鲁迅担任了该校的义务讲师和董事。其间,鲁迅跟冯省三多有联系。鲁迅曾将他的小说集《呐喊》和译文《桃色的云》寄赠冯省三,冯省三经济拮据时也曾向鲁迅借贷。1923年5月10日鲁迅日记中,还有“省三将出京,以五元赠行”的记载。可见鲁迅对青年学生十分爱护。

在1923年7月,有位北大学生在文章中,对俄国盲诗人爱罗先珂的生理缺陷加以奚落,鲁迅先生以为这种行为是不道德的,便写文章批评了他,后来这位学生认识并改正了自己的缺点,鲁迅便对他表示谅解,并跟他建立了很好的友谊。

在北京大学讲课的日子里,鲁迅和青年们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有一次,北大文科院预科的一个学生跑到鲁迅所住的绍兴会馆,往床上一坐,将鞋子脱下,让鲁迅给他到门口去修鞋。鲁迅毫不犹豫地照办了,可是鞋修好了,这个学生竟然没道一声谢,反抱怨鞋修得太慢,让他久等了。

后来有人问起这件事时,鲁迅说:“有这回事,现在虽然不再给人去补鞋了,不过我还是要为青年多做些事。”

鲁迅一直支持北大进步学生的斗争,曾被一时还未能控制北大的“正人君子”之流指责为“北大派”。

1923年8月,鲁迅搬出了八道湾。他先是暂住在砖塔胡同61号一个同乡熟人的家里,后又搬入西三条胡同21号的寓居。

北京阜成门内西三条胡同21号的房子,是鲁迅向朋友借钱买下的,经过翻新,在1924年5月搬了进去。这里,便变成了当时北京的青年们,特别是爱好文学的青年们的一个活动中心。

自从鲁迅住到这之后,来他这里的青年们一天比一天多,给这条本是寂寞、荒凉的“陋巷”增加了许多生气。青年们几乎每隔一两天就来叩鲁迅的家门,他们就像回到了久别的家里一样。

鲁迅的工作很是繁忙。大约每天总要接待青年们到十一二点钟,然后他才开始工作。如果没有急迫的事,就稍休息一下,看看书,凌晨2时左右才入睡。他经常工作得很晚,有时甚至天亮了才放下手中的笔。鲁迅的不少小说,大都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写出来的。

这是一座不大的四合院,在院子里种着几棵丁香花,白的和紫的,三两株枣树高出屋檐之上。在不大的三间北屋后面又接出去一间,人们叫它“老虎尾巴”的“斗室”,这就是鲁迅工作、休息和接待学生的地方。

透过这间“斗室”后墙的玻璃窗,可以看到窗外是一个小小的院落。沿着后墙的墙角,种着几株青扬和几簇榆叶梅。室内的玻璃窗下,是一张单人的木板床,东壁下,贴墙放着一张写字台,台子旁边是一把带扶手的藤椅。西壁下,放着一张茶几和两把木椅。这个小屋最多不能超过5个人,否则就坐不下了。

鲁迅在这里和青年们谈话,显得无拘无束,他的语言也是那么简洁和朴素。由于鲁迅谈话时总吸烟,所以屋里充满了浓厚的香烟味。他恐怕有些青年们不习惯,便笑着起身把窗子打开。

鲁迅和青年们谈天,对于他来说就是一种休息。他还经常劝青年们多留一会,只要客人有时间,在他是无妨的。

在这里,鲁迅经常替青年们进行批稿、审稿、校对的工作。他对于青年们的请求决不推辞,而是非常爽快地答应。

鲁迅还经常接受青年作家的委托,替他们编选集、编目录、写序言,甚至做设计、封面设计等。

青年们从鲁迅这里所得的帮助,总是具体的、无私的、无微不至的。鲁迅对于青年们的爱是深厚的、是无私的。

1925年12月17日,北大举行27周年纪念会,鲁迅亲往出席,并撰写《我观北大》一文。

鲁迅热情赞扬北大进步师生“常与黑暗势力抗战”的“向上的精神”,批判企图“勒转马头”的逆流。

针对“正人君子”之流射来的暗箭,鲁迅公开宣称,如果支持北大进步师生的改革,就算是“北大派”,那我就以“北大派”自居:“北大派么?就是北大派!怎么样呢?”

当时,北大校长蔡元培在欧洲考察,校内新旧斗争激烈,鲁迅的行动给了北大进步师生以有力地支持。

同类推荐
  • 在图书馆遇见南怀瑾

    在图书馆遇见南怀瑾

    本书讲述了青少年如何在国学中汲取为人处世的智慧,找寻精神家园?当代著名国学大师南怀瑾对此进行了深入浅出、生动风趣的解读,用生动形象的小故事阐释了复杂深奥的智慧和哲理,为青少年理解国学的人生真谛打开了大门。本书汇集了南怀瑾对于《论语》《孟子》《道德经》《庄子》《周易》以及禅理的讲解,集合了儒、释、道、易四家的思想精粹,读来仿佛含英咀华,口舌留香。书中的智慧值得青少年受用一生!
  • 敢为天下先:邓旭初传

    敢为天下先:邓旭初传

    邓旭初同志早年奔赴延安参加革命,先后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的战火洗礼。新中国成立后长期在高校工作,20世纪50年代初在南京参与领导筹建华东航空学院(现西北工业大学前身),1954年春调入上海交通大学,历任校长办公室主任、党委副书记和副校长。1977年至1986年,邓旭初在担任上海交大党委书记期间,率先试行高校管理改革,定岗、定编,建立岗位责任制,鼓励人才流动,进行自费工资改革,不拘一格选用人才,这些举措,推动了全国高校的内部管理改革,得到了邓小平等中央领导同志的肯定。
  • 青春恋曲的红色交响:寒春和我们的故事

    青春恋曲的红色交响:寒春和我们的故事

    本书是一部描写当代青年与一位世纪老人寒春进行思想对话的文学作品,以写实的手法描写了一位女大学生同四位男校友在奶牛场参加社会实践的11天经历,在此期间,与传奇人物寒春进行交流,让当代年轻人感受到老人为理想、信仰奋斗的一生。
  • 世界最具英雄性的军事将帅(2)

    世界最具英雄性的军事将帅(2)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 弗洛伊德(世界历史名人丛书)

    弗洛伊德(世界历史名人丛书)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1856—1939)是奥地利著名精神病学家和心理学家 是精神分析理论的创始人。精神分析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 是十九世纪末和二十世纪初产生的一种以研究无意识心理现象为出发点和核心的心理学说。
热门推荐
  • 凭心而言(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凭心而言(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从喧嚣中缓缓走来,如一位许久不见的好友,收拾了一路趣闻,满载着一眼美景,静静地与你分享。靠近它,你会忘记白日里琐碎的工作,沉溺于片刻的宁谧。靠近它,你也会忘却烦恼,还心灵一片晴朗。一个人在其一生中,阅读一些立意深远、具有丰富哲学思考的散文,不仅可以开阔视野,重新认识历史、社会、人生和自然,获得思想上的盎然新意,而且还可以学习中外散文名家高超而成熟的创作技巧。
  • OUR MUTUAL FRIEND

    OUR MUTUAL FRIEND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玉笥集

    玉笥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瀋陽日記

    瀋陽日記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听钱钟书讲文学

    听钱钟书讲文学

    钱先生把握中国传统文化的独到之处并不在于体系性的建构,而是从幽微处发端,在几千年浩瀚的文化时空中纵兴穿行,他的魅力就表现在与传统相向时那会心一笑的默契和超脱中。
  • 仙门之主

    仙门之主

    一朝穿越入狼窝,夺舍反噬冒牌祖。小民警太史长天与歹徒搏斗英勇光荣,一觉醒来发现身在豺狼精的洞府,面对豺狼老祖的夺舍,危急关头,脑海中仙门之主系统发威,反夺舍豺狼老祖。从此以后成为冒牌的豺狼老祖,混迹在群妖中厮杀修道,在十万里天荡山脉开始了他离奇热血的修道之路。今天劳动节想着建立一个读者交流群,欢迎看到的朋友进群提出宝贵意见,谢谢:仙门之主读者群:456624168
  • 第二次世界大战领袖:二战统帅

    第二次世界大战领袖:二战统帅

    1939年9月前,中国的抗日战争、埃塞俄比亚的抗意战争等世界反法西斯抵抗运动就拉开了序幕;1939年9月1日,德国入侵波兰,宣告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正式开始;1945年9月9日,日本向盟国投降,昭示世界反法西斯伟大战争取得全面胜利。
  • 送阎侍御归阙

    送阎侍御归阙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战旗!战旗

    战旗!战旗

    一个现代雇佣兵一场意外,穿越到第二战,看着国土饱受摧残他想回国。他要参战。但是他意外的成了驻华大使。处处要为大局着想。他该怎么办,一个现代人回到二战能左右战局吗?
  • 戏说红楼

    戏说红楼

    不忍林妹妹为一个没担当的男人泪尽而死。如果她坚强一点,自主一点,她是否能争取到自己所要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