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大事者不谋于众,这是工作中的极端方法。极端的东西同样的走向两种极端的结局,要么极坏,要么极好,绝无第三条道路存在的可能。所以,这会是一把极为锋利的双刃剑。所有采用该法则的人都要特别的小心和谨慎。
所谓的不谋于众,通俗地说,就是谋求特别重大的事情的时候,不必与人商量。当你在工作中遇到了极为重大问题的时候,不谋与众将极有可能是一个最有效的法则,尤其在你面对着跳槽或其他类似可以决定你未来的事情的时候。因为谋求非常重大事情的人,自己必定有非同一般的眼光、心胸与气度,自己看得足够准了,去做就是了。如果去和别人商量,别人气度平凡,必定不能理解你的想法。七嘴八舌,会动摇你的意志,也会破坏你的信心和情绪,而就在你犹豫不前的时候,机会可能就此丧失。
古代秦孝公的商鞅变法就是这样的情景。
当时秦孝公支持商鞅改革,然而秦国的大臣们可是不太欢迎,守旧毕竟比改革来得舒服一些。商鞅看到秦孝公犹豫不决,就对秦孝公说:“对于一般人而言,事情刚开始的谋划,他们常常是不能理解的,只能成功之后和他们一起享受成功的果实。而真正有大智慧的人,他们不会附和于庸俗的人,要建立自己的丰功伟业,就不必和普通人商议。能使国家强盛,旧的章法便必须进行更换。”
当时有个叫甘龙的大臣立即表示反对,他说:“一点也不对,旧的法度官吏熟悉,而民众也已经习惯,大家在一起正好相安无事。”
商鞅反驳说:“平庸的人安于现状,平常的读书人局限于自己的见闻,这两种人只能守着现在的一点成果,实在不值得和他们谈现实和他们知识之外的事。有智慧的人可以为国家制定新的法规,平庸的人只能看守现存的局面;贤明的人能更改制度,无能的人便只好拘泥于现状。”
商鞅的见解可能会让很多人都受不了。有人说古代普通民众见识低下还可以理解,但是在现代工作中,大家都是受过良好教育的人,这种不谋与众根本无用武之地。实则不然,在现代社会中,信息空前膨胀,大家可能接受到同样多的信息,但却可能不具备同样高度的对信息的分析处理能力,这一点,是现代人拉开距离的关键。所以,如果你在你的工作中有了重大发现,普通的人可能有三种不同的态度看待你,最有可能的是对你的新举动采取观望态度;另外一种是对你冷嘲热讽;最后一种最麻烦,他们可能会喋喋不休地劝你回心转意。再者,如果现状不是太差,每个人总是有安于现状不愿改变惰性心理的。所以,在现代社会中,不谋与众同样适用。当然,不谋于众并不意味着不与任何人商量,恰恰相反,你应该找一些杰出人物对你的工作设想进行修改、完善。所谓英雄所见略同,指的就是这个道理。不谋于众同样不是要抛却广大群众,恰恰相反,没有他们的支持,再伟大的工作都很难成功。你所要做的就是让他们理解并支持你的伟大设想。
真正独特的见解在开始的时候总是孤独的,不谋于众,却又能得到群众的支持,这是工作获得成功的最大秘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