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会主义社会,我国人民教师的根本职责是“教书育人”,把全体学生都培养成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教师的职责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搞好教学
教学是教师的主要任务。教师要明确教育目的和学校的培养目标,遵循教育与教学规律,在认真钻研教材,全面了解学生的基础上,组织好教学活动,使学生掌握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文化科学知识,形成相应的技能技巧,发展学生的智力、能力;并积极进行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作为教师的首要职责,这是由教学工作在学生身心发展、在传递人类文化科学知识方面的重要作用,以及由该作用决定的教学工作在学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决定的。
教学是教师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目的,主要通过学习教材逐步掌握文化科学知识与技能,发展智能,增强体质,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健全个性的教育活动。其重要作用有两个方面:
1.从教学对学生身心发展的特殊作用来看,教学是学校实施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实现教育目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途径,对学生的身心发展起着全面、深刻的影响。其基本表现如下:
(1)教学是实施智育的基本途径,对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发展智力能力有巨大的作用。教学不同于智育,教学与学校的课外活动、生产劳动、社会活动等工作并列,是学校实现教育目的的途径之一;智育则是教育目的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德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并列。教学不仅要完成智育的任务,而且还要完成其他各育的任务。这是教学与智育的主要区别。但教学与智育又具有密切的联系,这就是智育的任务主要是通过教学来完成的。因为教学可以突破时间、空间和个人直接见闻的局限,扩大学生认识的范围,加快学生认识的速度,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用较少的精力,较顺利地掌握人类需要几百年甚至几千年才能获得并积累起来的大量的知识和技能。又因为知识、技能是智力、能力发展的重要基础(这是因为:第一,大脑的思维活动不仅总是以一定的言语、概念所代表的知识为其承担者,而且语言等也是思维活动的刺激物,是广阔而深刻思维的出发点;第二,知识本身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其中包含着丰富的智力价值;第三,人在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中,需要通过一定的观察、思考、想象、操作、记忆等活动,而活动是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基本要素之一),教学则是一种计划性、组织性很强的活动,因此,教学也是促进学生智力能力发展的强有力手段。
(2)教学是实施德育的基本途径,对学生思想品德和良好个性的形成与发展有着巨大而深刻的影响。因为教学使德育获得了科学和认识的基础。尽管学生世界观、道德品质和个性的形成与发展,需要通过多种途径在更广阔的领域内来实现,但科学的世界观、良好思想品德与个性,其形成与发展是必须建立在科学基础和认识能力之上的。不仅思想品德课、政治课要通过教学并借助于其他各科教学奠定的基础来进行,而且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艺术学科的教学也是促进学生科学世界观、良好思想品德与个性形成与发展的重要基础。所有学科教学中的学习又是一种系统的艰苦劳动,对培养学生的良好思想品德与个性也有巨大的作用。大量的事实也表明,许多青少年所犯的错误及犯罪行为,同无知和精力不能运用到学习上有着密切的关系。
(3)教学也是学校实施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的基本途径。学校专门开设的体育、卫生保健、音乐、美术、书法、手工、生产劳动的诸多课程,对学生进行专门的体育卫生知识和体育项目、审美观点和审美能力、现代生产基本原理和劳动技能的教学,学生还可以从其他各科教学中获得关于人体、环境科学、美学、现代工农业生产等方面的知识和审美感知,从而有力地促进学生体力、审美情感与能力、劳动技能等的发展。
学校的教学工作主要是通过教师来实施的。因此,教学是学校、教师实施全面发展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教师教学质量的高低关系到学校培养的人的质量,关系到各种专门人才和劳动后备力量的文化科学水平、政治思想及个性修养和身体素质并因此直接影响社会的发展。
2.从教学的社会功能来看,教学是传递人类社会长期积累起来的生产与生活知识、技能、伦理和思想,继承和发展人类文化科学遗产的必要手段。
文化科学知识的继承和发展是人类社会不断发展的必要条件。人类创建学校、选聘教师的目的,就是为了通过教学有效地向下一代传递人类业已积累的生产与生活经验,使人类社会得以延续和发展。学校不仅是凭借和通过教师的教学而将人类长期积累起来的文化科学知识有组织、有计划地传递给社会成员,将社会成员的个体经验迅速提高到人类现有发展水平上的,而且也是随着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的不断完善而不断发展、完善的。以教学的方式传递知识,既方便又灵活,可以大大加快人掌握知识的速度。因此,它既适应生产与生活发展、知识不断丰富的客观形势,是人类社会分工与进步的标志,又是人类创造的一种积累、传递和发展知识,培养人才的有效途径和必要条件。
由于教学的上述功能,教学在学校工作中居于中心地位,发挥着核心作用。它既是教育的主体部分,又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是学校与其他社会部门相互区别的一个本质特点。新中国成立以来40多年学校工作正反两方面的经验也表明,以教学为主是学校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合格人才和劳动后备力量的根本所在。因此,作为学校工作最重要的主体力量的教师,其首要职责就应该、也必须是搞好教学工作。
(二)做好思想品德教育工作
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工作是教师的经常性工作之一。教师应通过教学活动、课外活动、班主任工作等多种途径教育学生,培养学生具有明确的社会主义政治方向、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共产主义的道德品质。尤其应在学科教学中注意挖掘教材内容的思想因素,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政治立场与观点、科学世界观的教育,使教学内容中包含的丰富的思想教育因素充分发挥功效。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做好思想品德教育工作,使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是教师的重要职责之一。这一职责首先是教育目的要求。无论在什么社会制度下,都不可能有无目的的教育;无论是哪一个阶级的教育,都不可能有不包括思想品德在内的教育目的。我国当代的学校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发源地,是培养青少年学生具有高尚情操的摇篮。因此,教师就必须重视教育目的中的思想品德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其次,这一职责也是青少年学生思想品德形成与发展规律的体现,是学生思想品德形成与发展的矛盾性、特殊性对教师工作提出的特殊要求。青少年时期既是长身体、长才干的关键时期,也是理想萌发、世界观形成、人生探索的困难期。一方面他们精力旺盛,思想活跃,乐于求知,成才心切;另一方面思想方法较片面,评价能力较薄弱,意志力不太稳定,遇事容易激动、敢作敢为却很少顾及后果。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地启发引导,认真细致地做好心灵培植工作,尤其需要教师根据他们在不同发展阶段的生理心理特点,针对他们不同的个性,进行精心的培育。教师之所以有“人类灵魂工程师”的赞誉,其道理正在于此。
(三)关心学生的健康
这一职责要求教师保护学生的健康,发展学生的体力,合理安排学生的学习和文体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不断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这一职责首先也是全面发展教育目的的要求。教育目的要求培养的人既必须有良好的智能素质、思想素质,也必须有良好的身体素质。毛泽东同志在《体育之研究》一文中指出:“体育一道配德育与智育,而德智皆寄于体,无体是无德智也”;“体者,载知识之车而寓道德之舍也”。没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德、智的发展都要大受影响。其次,这一职责也是青少年学生身体发展特点的要求。青少年时期是身体发育与成长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体质的状况,往往决定一个人能否正常发育、健康成长。因此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必须关心学生的健康。
(青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