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876600000004

第4章 人性问题

人性问题是中国传统道德学说中,也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关于人性问题的讨论,早在先秦时期就已开始。孔子说过“性相近也,习相远也”,但没有把人性当作一个独立的问题做更多的阐述。到战国时期,人性问题开始成为百家争鸣的重要问题。孟子提出性善论,荀子提出性恶论,成为人性问题上最具影响的两种基本理论。法家认为人性是“好利恶害”,可用而不可化,没有对人性作善或恶的评价,是又一种基本理论。这种理论作为法家政策的理论基础曾经有重要的影响,但在秦亡之后就被实践所否定,以后没有发展。汉以后人性问题的讨论“多是调和孟荀”。2000年来,众说纷纭,学派众多,张岱年先生在《中国哲学大纲》(见《张岱年文集》第2卷)一书中有系统的介绍、阐述,可以参阅。

古代人性问题的讨论与现实需要有着紧密的联系。大致说来,自西周以至春秋,道德、政治思想得到了发展,孔子集其大成,提出了系统的道德、政治学说。随后开始的百家争鸣,也是以政治、道德学说,治国之道为中心。至战国时期,人们的认识深入了,争论从应该如何做,进到为什么应该这样做,人性问题于是被提了出来。不同的人性学说,实际上都是对各种政治学说提供理论上的论证;从道德学说方面看,则是对道德起源问题的讨论。

综观古代的人性学说,主要的是三种基本形态和两个基本倾向。三种基本形态即上述孟子性善论、荀子性恶论和法家的性私论。儒家思想无论性善论还是性恶论,或是后儒的种种学说,其根本的出发点和最后归宿,是教人为善,根本精神是对人抱有乐观和信任的态度,相信人都可以为善,即“人皆可以为尧舜”;法家则相反,其根本精神和出发点是不相信人可以自觉为善,认为只能用法治的办法,使其不能作恶。这是两种根本对立的基本倾向。汉代以来,儒家的精神占着主导地位,影响着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发展。

人性善恶的问题是古代人性学说讨论的中心问题。这个问题的实质,是理想的善和对善的追求与现实中恶的存在的矛盾。善与恶是相对待而存在的,有善必有恶,有恶才有善。人们追求善,却不得不面对现实的恶的存在。这是在道德领域内不可回避的一个根本矛盾。性善性恶的争论正是这一矛盾的反映,是人们对这一矛盾的不同认识和提出的不同解决办法。性善论认为善是本于人的天性,恶是后天外界影响所致;性恶论则认为恶的根源是人的好利恶害的本性,而善则是后天礼义教化的结果。性善性恶的争论,实际上是善和恶二者谁属先天谁属后天,谁属天赋谁属人为的争论。在这个问题上的不同认识,同时也就反映了对道德起源和本质的不同认识,决定了成善途径、修养方法上的不同主张。

综观古代的种种学说,总的说来都还是抽象的人性论,从这一点说,都是错误的,都不可取。今天研究人性善恶等问题,不能停留在人性是善还是恶、性善论合理还是性恶论合理这样一些问题上;要突破古代的思维模式,改变思考问题的方法,以新的思路来探讨善和恶的根源、人性的自然性方面和社会性方面以及引导人们去恶向善的方法等等问题。从这个角度来看,古代各种人性学说,实际上也都是对这些问题的认识和回答,其中也都或多或少包含着合理的成分,为我们今天研究认识这些问题提供了宝贵的思想资料。

1人皆可以为尧舜

“人皆可以为尧舜”是传统儒家人性学说的根本观点。孟子说“人皆可以为尧舜”,荀子说“途之人可以为禹”,根本思想完全是一致的。这种思想也影响到佛教。中国化的佛教禅宗主张人人都有佛性,“愚人智人,佛性本无差别”,只在“迷悟不同”,肯定“一阐提人皆得成佛”,在这个根本点上与儒家一致。

这一思想有重要的意义。它表现出一种对人的乐观、信任的态度,肯定人人可以达到至善境地,成圣成佛;人之所以有不善,只是因为自己的迷误和自觉努力不够。这就极大地提高了人们的道德自觉。由此就产生了中华民族孜孜于求善的精神:对己,一日三省,自强不息,力戒自暴自弃,无所用心;对人,助人为善,对有过者取宽容态度,“浪子回头金不换”,对人们改过迁善抱着殷切期望和由衷的欢迎。这是构成中华民族民族精神的重要部分。

“人皆可以为尧舜”的思想也体现了一种人性上、道德上的平等观念。它肯定“尧舜与人同”,圣人与常人在人性上是相同的,因而也是平等的。这种人性上的平等思想并非近代意义上的平等思想,在存在着等级制度的古代社会,它仍然是为政治上经济上的不平等服务的。但它不承认圣人有高不可及的天赋,这可以成为接受近代民主观念的基础,与近代平等观念相衔接,因而还是有重要意义的。

古人还认为,所谓成圣,并非必须有圣人那样的势位或功业,而是只要遵尧舜之道,“孝其所当孝,弟其所当弟”,即按着应当遵守的道德规范去做,尽其所当为,做到了在自己所处的地位上应做的,也就是圣人了。明儒明确提出,端茶童子也可以成为圣人。这样,把成圣的理想目标与每一个人的日常言行联系起来,落实到人伦日用之中,使匹夫匹妇,文盲白丁都可努力去做,这对于普及道德教育具有极重要的意义。

2内养外化皆可成善

古代人性学说中关于人所以能够成善存在各种观点。这些观点共同的不足之处是没有明确指出人性和善的社会性;但各种观点又都有一定的合理性,从某一个方面、某一个角度揭示了人成善的根据。概括起来讲,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第一,善根源于人的天赋的善端,即良知良能。这是性善论的根本观点,孟子、王阳明的观点是其代表。这种观点把善归结为天赋的自然本性,否定了善的社会性,是不对的;但也有一定的合理性。

第二,善是后天经过教育、实践,积累而成的。荀子提出性恶论,就是为了强调这一点。他认为人性为恶,顺人之性必将导致争夺纷乱,为了克服这种由恶的本性所引起的争夺纷乱,才有圣王化性起伪,制定礼义,进行教化,才有了善。这是从社会需要来说明善,接触到了善的社会性,有较大的借鉴意义。但他笼统讲人性恶,是不可取的。王夫之则强调人性本身是“日生而日成之”,是一个不断形成的过程,开始接触到人性与后天影响的关系,即人性的社会性,较荀子更为深刻。

第三,性有善质而未能善,待教而成善。这种观点是调和孟、荀,既肯定善有其人性的根据,又强调后天教化在成善上的关键作用。以董仲舒为代表。

第四,人性为“善恶混”,既有向善的一面,又有向恶的一面。荀子说人性“义利两有”,董仲舒说人性“仁贪两有”,扬雄提出性“善恶混”,都属这种思想。但在荀、董那里,都只是提到而已,没有成为其人性学说的主要思想,没有得到发挥。宋儒的性二元论,把人性分而为二,一是气质之性,一是天地之性,把善恶都归于人性,认为人的去恶成善乃是人性的净化,是性善恶混思想系统的理论化的表现。认为善和恶都可以在人的自然本性中找到一定的根据,是合理的;但把善恶完全归于天赋的人性,则是错误的。

第一、四两种观点,强调了人成善的内在根据和自觉修养的重要,第二、三两种观点则侧重于强调后天外在环境的影响和教化,以及个人不断学习积累的重要。应该说,这两个方面都是重要的,古代的各种学说分别强调其某一个方面,虽有其片面性,却也都有其合理的内容。我们应该吸取其合理的部分,抛弃其错误的部分,克服其不足,在批判继承的基础上加以发展,形成正确的认识。

3纵情外诱恶之所生

荀子主张性恶论,认为人的本性好利恶害,顺性发展,就会发生争夺、纷乱。他把恶归之于人好利恶害的本性,这种观点有深远的影响。虽然后儒多不主张性恶论,荀子受到冷遇,甚至批判,但在恶的根源问题上,多数人却也把恶归之于人的情欲。情欲为万恶之源的思想在很长的时期里占着统治地位。这种观点有明显的片面性。人的情欲、人之好利恶害未必一定导致恶,恶也并非均由情欲或好利恶害引起。但是,对情欲的放纵和无节制的追求,的确是种种恶事产生的重要原因,故而对情欲作适当的约束、节制仍是重要问题。

另一种观点则强调了外界的影响。孟子认为人之有恶是因为受外界影响而失其本心所致,正如森林被砍伐而成为荒山秃岭一样。墨子认为人之好恶在于“所染”,颜元认为恶起于“引蔽习染”,都属于这一类。这种观点强调了产生恶的后天因素,是对的;但把后天影响、引蔽习染全归之于恶,又把恶全归之于外界影响、引蔽习染,则是片面的。

与关于人能成善的根据的各种观点一样,在对恶的根源的说明上,古代各种学说的根本缺陷,在于其都是从抽象人性论的观点去观察问题,而没有对善、恶及其根源做具体的历史的分析。在这些问题上,我们应该吸收、借鉴古人合理的思想、观点,更要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发展我们的认识,纠正和克服古人认识中的错误、不足之处。

同类推荐
  • 取名

    取名

    古人云:赐子千金,不如教子一艺;教子一艺,不如赐子良名。姓名,传承了人的情、意、志,姓名,蕴涵了人的精、气、神,姓名,传达着天地之玄机。姓名虽不能直接决定人的一生命运,但好名字透着时代的信息,凝聚着深刻的寓意,寄托着人的理想、抱负和志向,助你树立人生的追求目标,激励你奋发向上,努力进取,在心理上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从而影响人的一生。如何为孩子取一个好名字?当名字成为自己人生的阻碍时,如何去改名?当你打算筹建一个公司或企业时,又如何为它取一个响当当的名字?
  • 汉族风俗文化史纲

    汉族风俗文化史纲

    《汉族风俗文化史纲》一书的出版虽然多“磨”,但我们仍然从心里感谢广西人民出版社,是他们从出版角度考虑,使我们三易其稿,将一本200万字的《汉族风俗文化史》精炼成了一本40余万字的《汉族风俗文化史纲》,这对我们的学术功力是一个考验,也是一个提高。
  • 空谷足音:扬州八怪书法

    空谷足音:扬州八怪书法

    为利于广大读者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提高文化素质修养,全面触摸和感受中华文化之美的无穷魅力,更好地继承和弘扬中华文化,我们特别聘请了相关专家学者编撰了《文化之美》这套书。这套书包括自然景观、考古发现、艺术精品、珍贵器物、历史遗存、民风习俗和文化艺术等内容,可谓是洋洋大观,精彩纷呈。
  • 泰国人

    泰国人

    本书从多个层面描述了泰国人的性格,探讨其国民性和民族性,书中还选择了一些能反映泰国人民生活和自然风貌的图片。
  • 成语故事·第三辑

    成语故事·第三辑

    成语故事是我国历史的一部分,它是历史的积淀。阅读成语故事。可以了解历史、通达事理、学习知识、积累优美的语言素材。成语故事以深刻形象的故事典故讲述一些道理,在让人们了解历史的同时,又获得了现实的收益。
热门推荐
  • 四叶草:哥哥你别那么酷

    四叶草:哥哥你别那么酷

    自从当了某人的女朋友以后,叶喜欢就想着应该怎么称呼自己的男朋友。有一天,叶喜欢跑到他的面前征求他的意见,他却只说了一句:“不要和别人的重样的,你自己看着办。”这让叶喜欢很是纠结,憋了很久以后才喊出了一句:“哥哥。”某人:“嗯?”
  • 界乱

    界乱

    天地晦暗,四界将乱。本欲静修宁身,却遭人祸,逃离不出命运的转轮。既然天不幸我,那我便在这劫乱中劈剑而上,血染苍穹!
  • 无相灵道

    无相灵道

    天命无相,前途凶险!看我们的猪脚如何在坎坷不定的命运中,从云端跌落悬崖,从逗逼变成冷酷无情的绝世强者,如何尝尽世间冷暖,品味多种人生。没有人可以拯救自己,只有,奋起反抗,与天地人相斗。为了保护自己的所爱,为了变强,更为了与生俱来的使命,踏上一条与世人皆不同的道路!祸兮福兮,想要活着精彩,只能更强,而且要最强!!!
  • 玩转九型玩转人

    玩转九型玩转人

    九型人格说到底只是一种工具,是引导我们认识自己及他人的工具,是帮助我们释放自己潜能的工具,是帮助我们与他人进行和谐交往的工具。我不敢奢望每位朋友都可以凭借此书找到生命花园里的那座宝藏而获得完美人生,只是真诚地希望朋友们能运用它获得更多幸福。
  • 量子觉醒

    量子觉醒

    个体的进化,文明的烟火,永无停息的争斗,作茧自缚的人类,何时才能冲出太阳系,走向银河,窝里斗是因为没有外敌,那就制造一个吧;将雏鹰的巢穴打翻,将生命的家园毁灭,去流浪吧,去征服吧,去漫步在星之海洋。
  • 最后一个盗墓人

    最后一个盗墓人

    尸骨堆积的山洞叫食人洞,我和一群大学生无意中跌入一神秘甬道内,周围的人一个接着一个离奇失踪,我陷入巨大危机中,经过生死考验终于解开当年的秘密——甬道下竟是巴蛇族的祭坛……神秘少女、通天铜柱、奇异文字……
  • 四季素菜(家庭四季美食丛书)

    四季素菜(家庭四季美食丛书)

    本书分春季菜谱、夏季菜谱、秋季菜谱、秋季菜谱四部分,介绍了各种素菜的菜谱,每种菜谱均给出了原料、制作过程、说明等。
  • 《上帝的游戏暴食篇》

    《上帝的游戏暴食篇》

    来自上帝——耶和华的指令NO001——神将会把自己的七情六欲散步到各各次元,他们分别为--傲慢、妒忌、愤怒、懒惰、贪婪、暴食及色欲,他们将会面临一次选拔——神的接班人!
  • 一骑绝神

    一骑绝神

    《当岁月变迁,曾经荣耀加身的战神古族也抵不住岁月的蚕食,无数岁月之后破败的战神庙中,少年独自一人觉醒了血脉。》
  • 无尽黄昏

    无尽黄昏

    这里是天堂,拥有着无数人类可望而不可及的强大力量与宝藏。这里是地狱,坐拥着无数令人发指的恐惧炼狱与悲鸣。力量、财富、名声……于艾泽拉斯大陆厮杀、于加勒比海洋驰骋;猎杀黑夜传说中的狼人、尊奉着刺客信条踏向杀戮与辉煌……踏遍万千血海,不断往返于两个时空只为从生存中寻找到撬开规则突破一切的屏障。生或死、轮回不止,勇者生、懦者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