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893500000009

第9章 西汉中期管理思想概述

西汉中期,儒家管理思想被定为官方指导思想,同时,法家的管理思想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官方的认可,这方面的倡导者和实践者以董仲舒和武帝为代表。本节先分析西汉中期管理思想的发展,然后介绍这一时期管理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最后论述本时期管理思想的特点。

一、西汉中期管理思想的发展

公元前141年,孝景帝刘启逝世,其子刘彻即位,是为武帝。景帝继承了文帝的奉行黄老道家清静无为、与民休息的管理思想,与文帝一起开创了文景盛世。景帝时期,仓廪丰实,黎民淳厚,经济、社会治安等方面的良好状况都达到了中国农业社会的一个高峰。另外,正因为文、景时期朝廷实行无为而治的指导思想,导致诸侯放任骄恣,豪强坐大,商业地主侵渔细民,割据势力已经形成;加之匈奴寇边,边境不稳,整个社会在升平的外表下潜藏着严重的危机。《汉书·公孙弘传赞》云:“汉兴六十余载,海内艾安,府库充实,而四夷未宾,制度多阙。”(东汉)班固撰:《汉书》,中华书局1962年版,第2633页。整个社会急需有为之君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以防止祸患的发生,进而结束无为之治,乘国家仓实财饶之时大兴文教,再建武功,在民富兵强基础上迎来儒家理想中的太平盛世。但景帝是一个继体守文之君,“文景之治”最重要的指导思想是“无为之治”,就是在整个国家民力凋敝之时让民众自创财富,谋求自我发展。“文景之治”的出现不仅是文、景君臣管理得当,更重要的是实施了宽松的管理政策。如何在国家物质富庶的基础上进一步再创辉煌,文、景君臣没有做到,这一使命历史地落到汉武帝刘彻的身上。武帝即位给西汉社会带来了一种全新气象,也带来了儒学复兴的希望。“三年不窥园”的董仲舒在这个千载难逢的时机诞生了。

刘彻即位时是一位年仅16岁的少年天子,他雄心勃勃、精力旺盛,一改文、景时代一切因循自然、无为而治的政策方针。他即位的第二年(公元前140年)就改年号为“建元”,这年的新年伊始,他就下诏:“诏丞相、御史、列侯、中二千石、二千石、诸侯相举贤良直言极谏之士。”(《武帝纪》)(东汉)班固撰:《汉书》,中华书局1962年版,第155~156页。这次应举者有百余人,其中庄助、公孙弘、辕固生等人皆被任用,而学申不害、商鞅、韩非法家之言以及持苏秦、张仪纵横家之说者,概不录取。董仲舒并没有参加这次策对,因为当时景帝的母亲窦太后仍健在,她好尚黄老道家而讨厌儒学,菲薄五经。武帝即位后尊她为太皇太后,朝廷大事都得必须奏请她首肯。此时推行儒学自然不是时候。

实际上刚一开始儒学就遭到窦太后的打击。建元元年夏,汉武帝任魏其侯窦婴为丞相,武安侯田蚡为太尉。此二人倾向儒学,他们推荐儒生赵绾为御史大夫、王臧为郎中令。赵、王二人是儒家诗学大师申培的弟子,建议立明堂以朝诸侯。后来赵绾竟建议武帝不再奏事窦太后,以便推行儒术。窦太后大怒,武帝迫令二人自杀谢罪。窦婴、田蚡亦免职反省。整个建元时期,儒学都受到压抑。直到窦太后于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逝世后,才迎来了儒学复苏的契机。董仲舒在此时应运而出,向武帝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

窦太后逝世后,田蚡复出为丞相,儒学发展的障碍消除了。《史记》云:“及窦太后崩,武侯田蚡为丞相,绌黄老、刑名百家之言,延文学儒者数百人,而公孙弘以《春秋》白衣为天子三公,封平津侯。天下学士靡然向风矣!”(西汉)司马迁撰:《史记》,中华书局1959年版,第3118页。儒学真正兴盛在窦太后逝世后,而为儒学兴盛做好理论和舆论准备的则是公元前136年董仲舒的《天人三策》(亦称《举贤良对策》)。如果说窦太后的逝世是汉代学术思潮、管理思想崇尚的转折点,那么董仲舒《天人三策》就是汉代儒学兴盛的开始。

儒学的自身调整也使其能适应最高管理阶层的需要,适应为现实政治服务的需要。这种调整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迎合。武帝时期首先受到重视的是春秋公羊学派,该学派占据官方意识形态统治地位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公羊传》宣扬的思想适应武帝的政治需要:《公羊传》宣扬“大一统”,为武帝在政治上成就大一统的局面提供了经学依据;“国君报九世甚至百世之仇”(用齐襄公复九世之仇的故事),适应武帝反击匈奴的需要;“君亲无将,将而必诛”,符合武帝任意诛杀大臣的需要;“为尊者、贤者、亲者讳”,符合统治阶层成为特权阶层的要求;《公羊传》的“二类”(人事与灾异)理论,适合封建统治阶级君权神授的需要。刘修明:《经、纬与西汉王朝》,载《中国哲学》第9辑,三联书店1983年版,第86~87页。另一方面是发展。以孔孟为代表的先秦儒学基本上仅停留在理论形态和理想图景层面,在战国至西汉前期的管理实践中处于弱势地位。董仲舒的贡献就在于将儒家的理想目的探寻一个形而上的终极依据,并将儒学从理论形态向实际运用落实,从理想图景向实践过渡。陈明著:《儒学的历史文化功能》,学林出版社1997年版,第88页。这一过渡的中介就是《举贤良对策》之中的“天人感应”理论,并以此为主要原理形成了一系列灾异祥瑞之说;以及培养出一批擅长灾异之说,并以此跻身政坛的儒家学者。

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独尊儒术,加强皇权等思想,在实际管理中又兼采法家思想,开创了西汉王朝最辉煌的功业。其后的昭帝、宣帝在管理思想方面主要承袭了武帝的王霸杂用,加强皇权;励精图治,信用贤能;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减轻农民负担;在对外关系上兵礼交用,武力打败匈奴之后,又改善与他们的关系。因此,国家延续了武帝时期的强盛局面,史称“昭宣中兴”。

二、西汉中期管理思想的代表人物

西汉中期管理思想的代表人物主要有董仲舒、武帝、司马迁、桓宽等。

(一)董仲舒

董仲舒(公元前179~前104年),汉广川郡(今河北衡水市)人,西汉与时俱进的思想家、儒学家、哲学家、今文经学大师。景帝时任博士,讲授《公羊春秋》。他一生经历了西汉王朝的文景之治和汉武盛世。西汉前期社会在思想文化方面较为宽松,惠帝除“挟书之律”,置写书之官;武帝时又广开献书之路。许多因焚书坑儒而秘藏起来的儒家典籍纷纷于世间再现,一些退避隐居的儒生逐渐走出了山林。在这个人民安居乐业、学术气氛宽松的太平之世,通经饱学之士再聚生徒,振兴儒学之势已经形成,各种儒学思潮相互争鸣。董仲舒就在这样的背景下走上仕途。他的家乡广川,东南两面,邻近齐鲁,西界三晋,北靠燕代。自古齐鲁多儒生,三晋产法家,燕代出方士,自幼成长在多种文化熏陶中,助益他后来形成多重内涵的思想体系。与西汉初年的传习五经的硕儒申培公、辕固生、韩婴、伏生、高堂生、刘歆等专家相比,董仲舒可谓鹤立鸡群,无愧于通才鸿儒之称。

武帝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汉武帝下诏征求治国方略。董仲舒在《举贤良对策》中系统地提出了“天人感应”、“大一统”学说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他认为“道之大原出于天”,自然、人事都受制于天命,因此反映天命的政治秩序和政治思想都应该是统一的。他以《公羊春秋》为依据,将西周以来的宗教天道观和阴阳、五行学说结合起来,吸收法家、道家、阴阳家思想,建立了一个新的儒学思想体系,对当时社会所提出的一系列哲学、政治、社会、管理、历史等问题,给予了比较系统的回答。他推论出的“三纲五常”道德哲学,成为我国古代维护历代封建皇朝统治的工具。儒学也在武帝时成为官方指导思想,并被历代诸朝所延续。其著作汇集于《春秋繁露》一书。

公元前134年,董仲舒任江都易王刘非国相10年。元朔四年(公元前125年)任胶西王刘端国相,4年后辞官,居家著述。朝廷每有大议,派使者及廷尉到他家咨询,仍很受武帝尊重。他去世后,武帝亲自为他选择墓地,并在陵前修建董子祠。据说汉武帝每次经过他的陵园时,30丈之外便下马步行,随从臣子也遵循这一做法,“下马陵”的名称便由此产生。

(二)汉武帝

汉武帝刘彻(公元前156~前87年),字通,汉朝第七位皇帝,中国古代伟大的政治家、战略家、民族英雄。武帝是景帝的第10个儿子,4岁时被册立为胶东王,7岁时被册立为太子,16岁即位,在位54年(公元前141~前87年),建立了西汉王朝最辉煌的功业。武帝创立年号,同时也是中国第一个使用年号的皇帝,他缔造了中国封建社会第一个鼎盛时期。

武帝即位之初,国家政治稳定,经济状况良好,但各诸侯国的分裂因素依然存在,潜在威胁不小。因此,他继续推行景帝休养生息的各项政策,同时还采取了一系列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在政治方面采纳了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削弱分封的诸侯国势力,加强监察制度和中央集权;还变古创制,进行了收相权、设刺史、立平准均输等重大改制,建立了一套完整系统的政治制度。在军事上改革兵制;数次派卫青、霍去病出击匈奴,使北部边郡得以安定;派张骞出使西域,开拓了西北边疆,开通了联系西域乃至中亚等地的通道。在经济方面重农轻商,整顿财政,颁布“算缗”、“告缗”令,征收资产税,打击奸商;又采取桑弘羊建议,冶铁、煮盐、酿酒等由民间经营收编中央管理;禁止郡国铸钱,国家统一铸造五铢钱,统一货币;设置均输、平准之官,由官府经营运输和贸易,增强了国家经济实力;兴修水利,移民西北屯田,实行“代田法”,促进了农业生产发展。在思想方面采纳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铺平了儒家学说作为中国社会统治思想的道路,并延续了两千多年,对中国政治、社会、思想、文化等方面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选拔人才方面,武帝确立了察举制度,这是中国有系统选拔人才制度的滥觞,对后世影响很大。他在位期间西汉人才最盛。《汉书》称赞:“群士慕向,异人并出。卜式拔于刍牧,弘羊擢于贾竖,卫青奋于奴仆,日磾出于降虏,斯亦曩时版筑饭牛之朋已。汉之得人,于兹为盛,儒雅则公孙弘、董仲舒、兒宽,笃行则石建、石庆,质直则汲黯、卜式,推贤则韩安国、郑当时,定令则赵禹、张汤,文章则司马迁、相如,滑稽则东方朔、枚皋,应对则严助、朱买臣,历数则唐都、洛下闳,协律则李延年,运筹则桑弘羊,奉使则张骞、苏武,将率则卫青、霍去病,受遗则霍光、金日磾,其余不可胜纪。”(《公孙弘传赞》)(东汉)班固撰:《汉书》,中华书局1962年版,第2633~2634页。武帝时之所以广得异才,群贤毕集,与武帝雄才大略的感召力有关,更是他不拘一格选拔人才的结果。他经常下令郡国及百官公卿举荐贤才奇士,诏令郡国立学校修儒学。《董仲舒传》云:“立学校之官,州郡举茂才孝廉,皆自董仲舒发之。”(东汉)班固撰:《汉书》,中华书局1962年版,第2525页。由董仲舒的建议影响武帝决策,由正确决策导致士人群集,从而迎来了汉帝国的兴盛。他还在中国进行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人口普查。

(三)司马迁

司马迁(公元前145~约前87年),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有说山西河津)人,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他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报任安书》)的史识,撰成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又称《太史公书》),记载了上自传说中的黄帝,下至武帝太初四年(公元前100年)间,共三千余年的历史,对后世影响至深至巨,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汉文学史纲要》)。

司马迁10岁时就随其父司马谈到长安拜学名师。司马谈本有撰写一部规模空前史著的夙愿,但他做太史令之后,随着年事渐高,已无力完成,就把希望寄托在司马迁身上。司马迁从20岁开始就漫游全国,为写《史记》进行实地考察,获得了许多第一手材料,保证了《史记》的真实性和科学性。同时他深入民间广泛接触了各色群众的生活,使他对社会、人生的观察理解更加深入。他还遍历名山大川,饱览祖国山河,陶冶性情,也提高了他文学的表现力。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司马谈病死在洛阳。司马迁继承父亲的遗志,在38岁时做了太史令,有机会阅览汉朝宫廷所藏的一切图书、档案以及各种史料,他一边整理史料,一边参加改历。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他完成了我国第一部历书《太初历》后,就动手撰写《史记》。

天汉二年(公元前99年),李陵跟随贰师将军李广出击匈奴,兵败被俘。司马迁替李陵辩护触怒武帝,下狱遭受腐刑,备受凌辱,“交手足,受木索,暴肌肤,受榜箠,幽于圜墙之中,当此之时,见狱吏则头抢地,视徒隶则心惕息”(《报任安书》)。他本想一死,但想到多年搜集资料,要完成写《史记》的夙愿,因此忍辱负重。太始元年(公元前96年)司马迁出狱后当了中书令,继续专心致志于《史记》的撰写。直到征和二年(公元前91年)全书完成,共得130篇,52万余言。

(四)桓宽

桓宽,生卒年不详,字次公,汉汝南郡(今河南上蔡西南)人,治《公羊传》。宣帝时举为郎,后官至庐江太守丞。著有《盐铁论》60篇。该书记述了昭帝始元六年(公元前81年)贤良、文学与大夫、御史之间关于王霸思想及其实践问题的一次激烈争论,内容涵盖武帝时期的政治、经济、军事、伦理等诸多方面内容。其中关于武帝时期实行盐铁官营,反映了儒、法两种不同经济管理思想的对立。

三、西汉中期管理思想的特点

西汉中期一改之前以黄老道家为指导的管理思想,而是利用儒家思想统一其他诸家思想,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并以此为基础在政治上加强了中央集权。

(一)儒术独尊

文帝和景帝时期主要是采用黄老道家无为而治、休养生息的指导思想管理国家。武帝即位后的一段时期,仍然在一定程度上延续这一思想。但在崇尚黄老的窦太后逝世后,儒学才获得了振兴和发展的契机。武帝深知,加强皇权的首要前提是统一思想。为了探寻一套行之有效的国家管理理论和方法,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武帝令郡国举孝廉,策贤良,董仲舒以贤良对策。武帝连问三策,董仲舒亦连答三章,其中心议题是天人关系问题,史称《举贤良对策》(或《天人三策》)。董仲舒认为:“《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董仲舒传》)(东汉)班固撰:《汉书》,中华书局1962年版,第2523页。这一建议正中武帝下怀,于是决定“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自此,儒学取代黄老道家之学成为管理国家的指导思想,统治阶层以儒家的伦理道德为指导,制定了一套约束臣民的行为准则,甚至以《春秋》决狱,把儒家经典当作法典;太学设五经博士,并不断从太学中选拔优秀博士弟子加入国家管理集团,其中公孙弘以治《春秋》位至丞相,并被封侯,开先为相后封侯之先例。由是天下学士竞相效仿,尊儒就成了一种社会风尚。

但是,董仲舒倡扬的儒学已不是先秦的原始儒学,而是董仲舒在原始儒学的基础上吸收了道家、法家、阴阳家等诸家思想,对原始儒学加以改造,重新建构的“新儒学”,是儒学体系发展的一个更高阶段。董仲舒否定了法家严刑峻法、以吏为师、忽视文教德治的局限性,吸收了其集权专制和注重刑罚的思想;同时否定了黄老的消极无为、忽视社会主体的能动性的一面,吸收了其自然观、阴阳刑德的思想,他更全面地汲取诸家智慧和总结了历史经验教训,使儒学成为西汉王朝在全国建立大一统的政治之后,彻底占据统治地位的思想体系。这种新儒学思想体系适合了武帝强化中央集权的需要,也受到其后历代帝王的高度关注。

(二)加强中央集权

西汉诸侯势力发展到武帝时期,已经严重地威胁着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稳定。在这样的背景下,董仲舒提出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促进全国统一的思想,在当时具有重大的进步意义。董仲舒《举贤良对策》云:“《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董仲舒传》)(东汉)班固撰:《汉书》,中华书局1962年版,第2523页。不仅儒学的发展与普及需要权力支持,《说苑·指武》就说,“道非权不立,非势不行,是道尊然后行”,西汉君主专制的合法性及其巩固也需要儒家思想为其提供理论依据。

董仲舒利用天人感应思想诠释了其思想学说的神圣性、普遍性和实践性,使儒学能够更有效地为管理国家服务,从而获取最高统治阶层对儒学发展的支持。他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根本目的是要维护武帝政治统治大一统的局面,其初衷并非针对学术领域的百家争鸣。他通过思想的一统来实现政治的一统。因此,他的建议适应了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并与武帝的思想一拍即合,成为西汉中期国家管理中的指导思想。武帝以董仲舒制定的独尊儒术、三纲五常等大一统的思想为指导,在实践中也确实加强了中央集权。

同类推荐
  • 当代企业组织研究:管理变革与创新

    当代企业组织研究:管理变革与创新

    本书在剖析传统组织高度专业化弊端的基础上,对组织有机化线路进行了探索;以新的思路从组织治理层、组织管理层、组织作业层对企业组织进行分析研究。
  • 管好公司三件事:会用人会执行会沟通

    管好公司三件事:会用人会执行会沟通

    本书详述了领导者识人、用人、管人的艺术,领导者制定、执行制度的艺术,领导者讲话沟通的艺术等内容。全书语言朴实凝练、贴近实际、通俗易懂。认真阅读本书,每一个想让自己的公司乘风破浪、勇往直前的领导者都会从中得到有益的启发。
  • 服务意识

    服务意识

    今天,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达到白热化的程度,“服务”已经成为企业的一种核心竞争力,很多企业几乎天天在强调要抓好服务质量,但是却找不到开启“服务”之门的钥匙。通过阅读本书,你可以找到激发每个人主动、热情服务的方法。无论对个人还是企业来说,这本书给你带来的收益都是巨大的。所有身在组织中的人都应该认真仔细地阅读这本书,通过学习和实践本书中的法则,你将改变对服务的看法。发现服务的乐趣,让客户得到更愉快的体验,企业的服务质量得到提升,你的个人生活得到改善,更会增强你的成就感和荣誉感。
  • 做大单Ⅲ:业务流程管控八步体系

    做大单Ⅲ:业务流程管控八步体系

    本书是《做大单》系列第三本,通过对大客户销售案例的分析,构建了一套有效提升专业销售力的流程体系——业务流程管控八步体系,通过项目立项、初步接触、方案设计、业绩展示、方案确认、项目评估、合同谈判、签约成交八步骤有效挖掘、引导大客户需求,从而助您精准锁定大客户,拿下大客户,持续耕耘大客户。八个步骤、八大配套案例,为您提供最为实用的操作蓝本,助您快速实现企业利润几何级增长!
  • 基金赢利精要

    基金赢利精要

    本书不同于一般的基金理财书籍,它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深入剖析了中国基金行业的发展现状和前景,带着你走进基金公司,揭示了基金公司是如何运行的?基金经理们是如何选股选时的?教你如何踏准节拍,选择多生金蛋的好“基”,真正实现投资收益最大化。同时书中还深入分析了基金投资中的一些误区,提出了规避风险的策略和技巧。总之,这是一本多方位指导基民的投资实用手册,既可以作为投资者理财的实用宝典,也可以作为基金公司教育投资者、指导与客户沟通的培训读本。
热门推荐
  • 辰鞘传说

    辰鞘传说

    一场大火竟引发天降雷恩怨纠葛的三人竟回到盛世三国无奈认贼作父竟获赠三国兵器谱上排名第九的血影离光从此走上了兵器收集之路发誓集齐兵器谱前十另外十把神器谁知兵器谱排名之外竟还有一把绝世神器神器认主,猖狂闯三国
  • 位面神将

    位面神将

    无敌武将杀入位面战场,落日落月远战无敌,神鬼乱舞近战披靡,五雷轰顶秒杀对手,狂雷天牢困杀无影,烈火旋灯单闯敌营,伏兵连阵围杀成形,鬼哭神嚎天地无用,消灭对手决不留情。简单来说,这是一个顶尖轮回者重生之后在各位面大杀四方的故事。主角技能以《三国群英传》为主,夹杂别的技能为辅。
  • 天水市的趣事

    天水市的趣事

    这次来讲讲伏羲大典举行的城市:甘肃天水在这里发生了一些有趣的事情,不过在内容里面我会用到修辞手法拟人的方式来讲述这些有趣的事情。
  • 穿越:冷傲王爷的绝世宠妃

    穿越:冷傲王爷的绝世宠妃

    二十一世纪的豪门千金为了逃避商业婚姻纵然跳河,殊不知,这一跳却铸就了她传奇的一生。她是令人称奇的王妃,拥有卓越的能力和倾城的容貌,她的果断,她的计谋,她的妩媚,她的温顺,牢牢地吸引了那嗜血的王爷。可不仅是王爷,接连一串的男人都陷入她的魅力当中,展开你争我夺的抢美人之战。“我的神呐。”她无奈地叹口气,转身投入那让她想依恋一辈子的温暖怀抱,留下其他人“可怜”地看着她的背影。【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只尺仙涯

    只尺仙涯

    一部偷盗天地气运的法诀,一方聚集无数武技的玉尺,一个孤独修行的少年……郑禹在被逼上绝路的时候选择接受了这样的传承,在拥有了无与伦比的修炼速度的同时,他也渐渐的发现了这部法诀的弊端!父亲的叛军之谜,蛊教的出身之谜,仙兽的化身之谜。一个越来越复杂的世界呈现在了他的面前,而他,却在强大与孤独的夹缝中煎熬着……他到底会怎样抉择???!!!
  • 梦里偷笑

    梦里偷笑

    夜幕用寂静剥离了喧嚣,风载着月光切开了通道。谁带着灵魂出逃,夕阳和枯草,在我们的江湖同样美好。
  • 不灭星河

    不灭星河

    沧海桑田,弹指风云。一个由星辰构成的大陆,在远古昙花一现…是辉煌,破败,还是另有隐情?一个奇怪的世界,一个残缺的宇宙,一束光照亮世界,一手撑起诸天万界。风云变,战歌起,诸圣群雄并起,看世界之光,宇宙几何?翻手间覆灭星河……
  • 太子慢走之女将倾城

    太子慢走之女将倾城

    作为最出色的特种兵,被人背而死。谁知一朝穿越,附于大庆镇西大将军苏珣庶女十一岁苏流熙之身,嫡母暗害,嫡姐相欺,日子堪比奴畜。从小宫廷倾轧,乱军求生的他,杀伐果断,谁知军中来了一个小兵,简直可堪敌手,而他还甘之如饴。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为君解罗裳:妖女倾天下

    为君解罗裳:妖女倾天下

    这东南国,谁人不知,谁人不晓,这要嫁的王爷,是传说中的暴君,杀人不眨眼,嗜血成狂的一个魔君的?圣旨一下,要千家的女儿嫁给东南国国的这个平南王爷,千家一听,仿佛是立马炸开了锅一样的,你不愿意去,我不愿意去,自然,就是由这个痴儿傻儿嫁过去了?
  • 遗世梦

    遗世梦

    这纷争也好,这爱恋也罢,情仇种种,都化作回忆封进这注定被遗忘的一梦。人世间百媚千愁,恩怨纠葛,我只愿凭手中剑,护我佳人,哪怕屠遍满天神佛,妖魔厉鬼,但犹不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