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905600000016

第16章 对温度与湿度的测量

温度与湿度是热学中两个很重要的概念。温度与湿度的变化使物体形状发生变化,但不同物质的变形程度又是不同的。所以古人在此中也得到了不少有关的知识。

我国古代不仅对温度和湿度有了一定的观察和记载,而且制造了一些测温、测湿仪器,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对温、湿度计量的热忱。

冷热的概念自古已有,古人以寒、冷、凉、温、热、烫等术语所表示的温差范围,会随人而异,有极大的主观性。即使如此,古人还是找到了一些较为客观地判别冷热程度的办法。

在温度计出现以前,人们只能凭自己的感官去感觉。例如,用手触摸物体来判别物体是冷是热,冷热的程度如何等。这种以体温为基础的触摸感觉法,只能判断一定范围内的温差,而不是特定的温度概念。

还有通过观察水的结冰与否来推知气温下降的程度。如《吕氏春秋·慎大览·察今》就记载:“见瓶中之冰而知天下之寒。”这种做法被后世人们所认可。

汉代的《淮南子·兵略训》就有几乎同样的记载:“见瓶中之水,而知天下之寒暑”。这是因为,通过观察瓶中水结冰或冰融化,确实可以大致知道气温的寒暖变化。

古代人们想了不少隔热保温的方法,把冬天的自然冰保存至次年夏天。从周代开始就有“夏造冰”的说法,但当时是怎样的造法,还有待研究。

至于对温度的观察、测定更有多种方法,在节令、体温,以及冶炼和制陶等工作中,各自摸索出一套观测温度的方法。

古人对自然规律缺乏了解,认为反常节令是上天对帝王卿相失德的“告诫”。所以,要把节令记录下来,写到官修的史籍中去以占验吉凶。同时,对一些特定日期例如冬至时的气候状况,古人也比较注意记录。

至迟从11世纪起,官方就已经习惯记录冬至后9个九天当中每日的天气,这叫做“数九寒天”。在明清时期,人们常会把这些日子的天气每天都记录下来。

有关这方面的记录在清代汇编的《古今图书集成》中,有4卷之多。现在,我们从这些记载中可以看到中国古代气候的温度变化情况。

体温又是古代最恒定的“温度计”。因为正常人的体温基本相同。古代人就充分地认识了这种特殊的“温度计”,并在制奶酪、豆豉、养蚕、茶叶的加工工艺中应用。

北魏农学家贾思勰曾指出,牧民做奶酪,使奶酪的温度“小暖于人体,为合时宜”;他又指出,做豆豉,“大率常令温如腋下为佳”,“以手刺堆中候,看如腋下暖”。

宋代农学家陈旉在论及洗蚕种的水温时说:“调温水浴之,水不可冷,亦不可热,但如人体斯可矣。”

宋代茶学专家蔡襄曾说过,茶叶“收藏之家,以蒻叶封裹,入焙中两三日,一次用火常如人体温,温则御湿润,若火多则茶焦不可食”。

元代农学家王祯在论及养蚕的最佳室温时指出,养蚕人“需著单衣,以为体测:自觉身寒,则蚕必寒,使添熟火;自觉身热,蚕亦必热,约量去火”。

古人还通过观察发热物体的火焰颜色,掌握了高温目测技术。“火候”一词最初的本意是,观察发热物体的火焰颜色。

在金属冶炼或烧制陶瓷过程中,历代工匠都以火焰颜色来判别炉体内温度的高低。因此,火候实际上是古人创造的一种经验性的高温目测技术。虽然,它具有很大的经验性,也不能标出温高的具体数值,但它有充分的科学性。

战国时著作《考工记》,最早记述了冶铸青铜的火焰颜色:

在熔炉中加入铜矿和锡矿而进行熔化的过程中,首先熔化挥发的是那些不纯杂物,它们的燃烧呈现黑焰色;然后,熔点较低的锡或杂物硫熔化并挥发,呈现黄白焰色;随炉温升高,铜熔化并挥发,铜与锡成为青铜合金,呈现青白颜色,进而炉火纯青,便可开炉铸造。历代冶铸、陶瓷等工匠常用火候观察法,炼丹家和药物学家对此也有所发展。

古人为我们留下了许多物质的火焰颜色的记载,这些记载表明通过观察火焰颜色来判断温度的高低以及炉内气氛,确实是古人常用的判别温度高低的方法。这与近代物理学中用光谱学原理,对不同物质的不同特征火焰及其所对应的温度,来鉴别物质的方法是一致的。

在西汉时期,有人曾试图制作一个测温装置。《淮南子·说山训》记载:在瓶中盛了水,当它结冰,可以说明气温低,如其融解为水,又可以说明气温之升高。这个观测或许可以认为是一种关于测温器的设想的萌芽。

真正称得上温度计的发明,是17世纪的事。1673年,北京的观象台根据传教士南怀仁的介绍,首次制成了空气温度计。但我国民间自制测温器的也不乏其人。

据清代初期文学家张潮编辑的短篇小说集《虞初新志》记载,清代初期的黄履庄曾发明一种“验冷热器”,即温度计。

据记载,“此器能诊试虚实,分别气候,证诸药之性情,其用甚广,另有专书。”只是验冷热器的“专书”和实物都已失传,我们难以判断其具体原理和结构,估计是气体温度计之类的装置。但它的结构与原理没有被记录下来,也可能是毛发式或天平式湿度计,但也有可能是气压计,因为空气的湿度与气压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

清代光学家黄履也曾自制过“寒暑表”,据说颇具特色,但原始记载过于简略,难知其详。由于原始记载过于简略,我们对于这些民间发明的具体情况,还无从加以解说。但可以肯定的是,他们的活动,表现了我国人对温度计量的热忱。

湿度是一个似乎很难捉摸的概念,它的变化与天气晴雨的关系十分密切,古人对此也有所认识。

古代测定燥湿的方法有多种,王充在《论衡》中记述了另一种判断燥湿的方法:“天且雨,蝼蚁徙,蚯蚓出,琴弦缓。”其中“琴弦缓”属于人们可以测量的物理现象,据此可以预报晴雨天气。

王充还对寒温的传播,从“气”的角度探讨热的传导的问题。他明确指出,热是靠气来传导的,距离越远,热在传导中损失就越大,因而渐微。

西汉时期曾经有一种天平式的验湿器。《淮南子·天文训》记载:“燥故炭轻,湿故炭重。”可见当时已经知道某些物质的重量能随大气干湿的变化而变化。又记载:“悬羽与炭而知燥湿之气。”说的就是天平式验湿器。

天平式湿度计的构造很简单:只要用一根均匀的木杆,在中点悬挂起来,好像一架天平秤。

两边分别挂上吸湿能力不同的东西,例如一端石子,另一端为咸海带;或者一端用淡水浸过又经晒干的棉花球,另一端为盐水浸过又经晒干的棉花球等。再使两端等重,天平平衡。

当大气里湿度大了,吸湿能力强的一端因吸入较多的水分而变重了,天平就倾斜,这就预示着可能要下雨了。这种湿度计具有简便易做的优点,而且比较灵敏,是人类最早的湿度计。

对于这种验湿器的结构与原理,《前汉书·李寻传》中说得尤其具体:把两个重量相等而吸湿能力不同的物体如羽毛与炭,或土与炭,或铁与炭分别挂在天平两端,并使天平平衡。当大气湿度变化,两个物体吸入或蒸发掉的水分多少互不相同,因而重量不等,天平失去平衡发生偏转。

这种验湿器简单易制,灵敏度也还好,使用时间很长,甚至在20世纪的农村气象哨站也还沿用,可见它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在欧洲也有过这种验湿器,那是15世纪才发明的,比我国迟了1600多年。

大气湿度变化引起琴弦长度的变化是很微小,且难于察觉的,但反映在该琴弦所发的音调高低的变化却是十分明显的。这里已经孕育着悬弦式湿度计的基本原理了。

黄履庄在1683年制成了第一架利用弦线吸湿伸缩原理的“验燥湿器”,即湿度计。它的特点是:“内有一针,能左右旋,燥则左旋,湿则右旋,毫发不爽,并可预证阴晴。”黄履庄发明的“验燥湿器”有一定的灵敏度,可以“预证阴晴”,具有实用价值。“验燥湿器”可以说是现代湿度计的先驱。

同类推荐
  • 不可不知的万物简史

    不可不知的万物简史

    这是一部有关现代科学发展史的既通俗易懂又引人入胜的书,作者用清晰明了、幽默风趣的笔法,将宇宙大爆炸到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所发生的繁多妙趣横生的故事一一收入笔下。惊奇和感叹组成了本书,历历在目的天下万物组成了本书,益于人们了解大千世界的无穷奥妙,掌握万事万物的发展脉络。
  • 绿色生活与环境科学

    绿色生活与环境科学

    倡导绿色生活,需要每个人从我做起。自觉地节能节水,购买绿色产品,少用“一次性”餐具和塑料袋,分类回收生活垃圾,拒食野生动物……“绿色生活”是将环境保护与日常衣食住行融为一体的新文明生活——即生产行为和消费行为要考虑到对环境的影响,尽量避免或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绿色消费并不是“消费绿色”;提倡“食绿”、“住绿”、“穿绿”、“用绿”目的是为了在环境保护中有利于身心健康。
  • 珍宝:天然珍珠宝石

    珍宝:天然珍珠宝石

    本书介绍了钻石、红宝石、蓝宝石、祖母绿、绿松石、碧玺、雨花石、翡翠、孔雀石、青金石、玛瑙、猫眼石等。
  • 渭河的明天:渭河流域综合治理专集

    渭河的明天:渭河流域综合治理专集

    本书包括综述、文函集锦、政要论坛、专家观点、特约通讯、新闻荟萃六大部分。全面地向读者介绍了渭河20世纪后期至21世纪以来所存在的问题和治理情况。
  • 生物天堂

    生物天堂

    《我的第一本探索书》是专为21世纪的青少年量身打造的课外读物。本丛书为广大青少年提高科学人文素养打开了一扇通往知识宝库的大门。科学翔实的内容与图文并茂的形式一定可以让青少年在阅读过程中收获心灵的愉悦与精神的富足。王志艳编写的《生物天堂》是丛书之一。《生物天堂》讲述浩瀚无边的宇宙,诡异莫测的自然,神奇有趣的生物 ……千余个知识热点,千余幅精美图片,带领我们一起探索变化无穷的大千世界。
热门推荐
  • 生命之崛起

    生命之崛起

    人类对各种生物造成了严重的危害,那只因为人类太强大,那只因为某种力量支持着人类。现在开始这种支持人类的力量开始消失,没有了这种力量的保护,这个世界会是怎样呢?
  • BlackBorder

    BlackBorder

    在不远的21世纪中叶,病毒性寄生生物‘血影生物’的突然出现,让人类仅在一年之内就失去了98%的人口和83%的领土,并被血影生物给强制的压躲在了由数百座黑色巨石柱构成的黑色结界里。幸存的人类带着绝望和仇恨而屈辱的存活着2065年,那次特殊世界大战结束的14年之后,一次政府的机密任务打破了居住在江苏区域-苏州分区的高中生兼职武装侦察者(FAR):张默风与他的工作搭档,只有12岁的萝莉:白翡翠的正常日子。以近未来为舞台,以末世为背景,在人性的光明与黑暗中徘徊,在死亡的边缘与死神擦肩而过,人类的未来该在血影生物的魔爪之下何去何从?
  • 良辰慕倾卿

    良辰慕倾卿

    一个是天资笨拙,但一心想要行侠仗义的小姑娘。一个是生活在谷底,身世不明的大夫。因为谷底的相遇。交织出一段搞笑的爱情故事~
  • 我不放过你

    我不放过你

    父母的再婚,使桑瑞昔日的学生葛兰成了今天的妹妹。意外的重逢使葛兰展开了对桑瑞的更加凌厉的攻势,桑瑞在逃离与矛盾的纠结中,又开始与陈瑶的乌托邦、与刘玲的放纵。葛兰在对桑瑞的 “追求”失败后,有了自己的恋情,但就在和男友谈婚论嫁的前夜,葛兰自己却又突然上演了桑瑞式的逃离。
  • 守护甜心之冷雨飘雪

    守护甜心之冷雨飘雪

    她,因为一个转学生的到来便她遭到友情与爱情的背叛,然而她发现原来自已是世界首富,之后她开始了一系列的复仇计划
  • 绝世世子妃

    绝世世子妃

    “若有来生,我定要让你们以千百倍还之!”临产之时,他与她的姐姐洞房花烛。而她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孩子被姐姐害死。侯门深宅,后母狠毒,姐妹伪善。重生之后,她不再软弱。这一世她不再做善人,宁愿做恶女,也要将他们,亲手送上绝路!
  • 新天罚

    新天罚

    公元500年(定安三十九年),蜀汉帝国方外修士余笑奉宗门长老之命,入世助帝国三皇子夺取储君之位。次年,天香山庄一役,他不慎坠入时空裂缝。公元501年(定安四十年)10月,余笑被宗门师兄救回。同时他带回了抢自美国的一项科技产品,同时也为蜀汉帝国带回了来自日本军方的三个重要人物,没想到这三人却是帝国覆灭的根源。
  • 千年蝶恋花

    千年蝶恋花

    来世寻找只为你约好便是几辈子你不在我来即使转换面容也要爱你
  • 万界帝尊

    万界帝尊

    什么叫天才?修行速度就跟喝水一般简单?连睡个觉都能够突破?不。那是庸才。在叶宇看来。真正的天才。懂炼药,能泡妞,会打架……样样精通。这才是天才。这是一位‘品学兼优’的少年打造热血传奇,成为一代帝尊的故事。
  • 灵异怪谈之听我说

    灵异怪谈之听我说

    “许振飞”一个二十一世纪典型的啃老族、柴公子,由于小时候出过一场车祸,身体就一直不是很好,所以“废飞”这个名字一直伴随着他长大,所谓事出必有因,前世的债今生的宿命已然注定,隔世追魂煞气入体。。阴煞女鬼、恐怖血尸、。。从此他的命运将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