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908000000002

第2章 关注健康的历代医学著作

科技专著

在浩如烟海的我国古代文化典籍中,科技专著所占比例虽然不大,但记载着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辉煌成就,堪称一朵奇葩。

我国古代科技源于生活,生活需要各种实用技术,而古代科学家的探索精神是古代科技发展的重要因素。他们的专著包括古代医学著作、历代天文历法专著、历代农学专著、历代地理专著和工艺科技专著等,其所记载的我国古人引以为豪的发明创造,多是对生产经验的直接记载或对自然现象的直观描述,无不带有鲜明的实用性,极大推动了我国古代文明的发展。

在神话时代的神农氏时期,当时的人们没有多少东西可吃,靠捋草籽、采野果、猎鸟兽维持生活。有时吃了不该吃的东西,中了毒,重时就被毒死。人们得了病,不知道对症下药,只能遭受病痛的折磨。神农氏为这事很犯愁,决心尝百草,定药性,为大家消灾祛病。神农氏为疗救民疾,他尊当时名震天下的医生岐伯为老师,称其为“天师”,他们经常在一起研讨医学问题,后来留下了宝贵的医学著作《黄帝内经》,这是我国最早的医学著作,后人也称之为“岐黄之术”。——这就是传说中《黄帝内经》的由来。实际上,这部医学经典并非出自一人之手,而是许多医学家长期积累的成果,它大约成书于战国时期。

《黄帝内经》原书18卷,其中9卷名《素问》,另外9卷无书名,汉晋时被称为《九卷》或《针经》,唐以后被称为《灵柩》。

《黄帝内经》在我国古代哲学思想阴阳五行学说的指导下,全面而系统地论述了人体生理学、病理学、病因学、诊断学等,介绍了内科、外科、儿科、妇科等310种病候,以及对这些疾病应采取的汤液、针灸、按摩等治疗方法。

《黄帝内经》还提出了用解剖方法探求病理的主张,并强调以防病为主的医疗思想。已经不是消极的治病,而是积极地注意身体保健和疾病的预防了。

《黄帝内经》是一部包括丰富的医学理论和临床实践经验的古典医学著作,反映了我国古代医学发展的成就,在我国医学史上和世界医学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黄帝内经》为祖国医学的学术理论体系奠定了广泛的基础,对促进后世医学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到了秦汉时期,由于内外交通日益发达,“丝绸之路”开通,西域等少数民族地区、南海等边远地区以及东南亚等地的药材源源不断输入内地,并逐渐为内地医家所采用,大大丰富了当时人们的药物学知识。

秦汉以来,药物学知识又有了新的积累和发展。西汉初期曾流行过药物学专著,《史记·仓公传》提到的古代医药书中就有《药论》,还有传说的《子仪本草》。

用药经验的积累,以及药物学知识的日益丰富,需要专人进行整理和研究。因此,西汉朝廷就已开始召集专人整理、研究和传授本草学。加之秦汉时临证医学的迅速发展,对药物学也要求相应发展,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产生了《神农本草经》一书。

《神农本草经》全书3卷,共收载药物365种,采用上品、中品、下品分类法,以补养无毒药120种为上品,以遏病补虚、有毒或无毒的120种为中品,以除邪多毒药125种为下品,这是我国药物学最早、最原始的药物分类法。

《神农本草经》在药物理论方面,概括记述了君臣佐使、七情和合、四气五味、阴阳配合等理论,并且明确了“疗寒以热药,疗热以寒药”的原则,使药物性能与病机更紧密地结合起来,完善了中医学的治疗理论。对药物功效、主治、用法、服法都有一定论述,很便于临床应用。

《神农本草经》中提出了配伍宜忌的观点。所载主治病症约170余种,包括内、外、妇、儿、五官等各科疾患。另外,还注意到药物的产地、采集时间、炮制、质量优劣和真伪鉴别等。

《神农本草经》包含了许多具有科学价值的内容,而所反映出的当时我国医学通过大量实践积累起来的对药物的认识,是很了不起的。《神农本草经》对秦汉以前零散的药物知识进行了第一次系统的总结,历来被尊为药物学的经典著作,并被注释发挥。

与《神农本草经》同时产生的还有张仲景的《难经》。张仲景于150年正月十八日出生在一个没落的官僚家庭,其父张宗汉曾在朝为官。由于家庭条件的特殊,张仲景从小就接触了许多典籍,他从史书上看到了扁鹊望诊齐桓公的故事后,对扁鹊产生了敬佩之情,从此发誓成为扁鹊那样的名医。于是张仲景从小爱好医学,“博通群书,潜乐道术。”当他10岁时,就已读了许多书,特别是有关医学的书。

张仲景经过多年的刻苦钻研和临床实践,医术提高很快,同时搜集了许多治病的验方,成为一方有名的良医。

《难经》是在《黄帝内经》理论基础上释难解疑,其成书显然在《黄帝内经》之后。因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序》已提到“八十一难”的名称,而《隋书·经籍志》载本书亦言有三国时的注本,一般认为约成书于西汉时期。

《难经》以假设问答、解释疑难的方式编纂而成,全书共讨论81个问题,故又称《八十一难》,简称《难经》。全书所述以基础理论为主,还分析了一些病证。其中1至22难论脉,23至29难论经络,30至47难论脏腑,48至61难论病,62至68难论穴位,69至81难论针法。

《难经》全书内容简要,辨析亦颇精微,在中医理论、针刺以及诊断学上颇多贡献,对后世中医的发展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此外,张仲景还完成了《伤寒杂病论》16卷。这部医书熔理、法、方、药于一炉,开辨证论治之先河,形成了独特的我国医学思想体系,对于推动后世医学的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

《伤寒杂病论》中制定了22篇、397法,立113方,从其记载的内容可以知道,我国医学早在2世纪时,经过医学家张仲景的实践和总结,已能正确使用解热药、导泻药、利尿药、催吐药、镇静药、兴奋药、健胃药、截疟药、止痢药等等,其中多数方药已由后世科学证实它的疗效可靠。

在《伤寒杂病论》中,张仲景还提出“舍脉从证,舍证从脉”的灵活辨证方法,在讨论治疗中要根据病情的标本缓急,运用先表后里、先里后表以及表里兼治的方法,并对治疗的禁忌,以及针灸综合疗法,都有所论述。

张仲景所确立的“辨证论治”原则,是祖国医学伟大宝库中的灿烂明珠,从而使中华民族的医学独具特色而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张仲景的学生王叔和曾任三国魏的太医令,他在临证实践中体会到了脉诊的重要性和复杂性,“脉理精微,其体难辨”“在心易了,指下难明”,所以他选取《黄帝内经》、《难经》及扁鹊、华佗、张仲景等人的有关著述,编著成《脉经》一书。

《脉经》全书共10卷。原有“手检图三十一部”,后世亡佚。本书经宋代林亿等校订后,卷数未变,而篇次和内容有所更动,后世有多种刊本印行。

《脉经》把脉象分成24种,即浮、芤、洪、滑、数、促、弦、紧、沉、伏、革、实、微、涩、细、软、弱、虚、散、缓、迟、结、代、动。基本上概括了临床上经常出现的一些脉象,后世脉象种数虽有增加,但基本不出其左右。

同时《脉经》中还对各种脉象作了比较形象具体、容易理解的描述,这就使学习者易于理解和掌握,王叔和可谓在脉学中做此类工作的第一人。

《脉经》集汉以前脉学之大成,总结了3世纪以前的脉学知识,并充实了新的内容,使脉学理论与方法统一化、系统化、规范化,并保存了一部分古代诊断学的文献资料。

三国之后的魏晋时期,西晋医学家皇甫谧搜求古典医籍,遥宗古人妙术,除著有《依诸方撰》等之外,主要有《针灸甲乙经》12卷,作为第一部针灸学专著流传后世,在我国医学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针灸甲乙经》是一部汇编性著作,它是根据《黄帝内经·素问》、《针经》、《明堂孔穴针灸治要》3部书的内容编纂而成的。皇甫谧认为“三部同归,文多重复,错互非一”,于是“除其重复,论其精要,至为十二卷”。主要目的则在于便于学习,便于应用。

《针灸甲乙经》的128篇内容可大致分为两大类:第一类论述人的生理功能、人体经脉、骨度、肠度及胃肠所受、俞穴主治、诊法、针道、生理病理等;第二类则为临床治疗部分,包括内外妇儿各科,尤以内科为重点。

《针灸甲乙经》中关于针刺操作手法,从理论到具体操作要领,均作了比较具体的叙述,既具有对前代经验的总结性,又富有一定的创造性,无论从文献学价值和指导后世针灸发展都有着重大的意义。

《针灸甲乙经》的著成,对于我国针灸学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宋、金、元、明、清重要针灸学著作基本上都是在本书的基础上来完成的。国外早已有本书的英译本,对国外针灸学的发展也有重要的影响。

继《针灸甲乙经》之后,东晋时期的葛洪编著了著名的医学著作。葛洪是江苏句容人,曾拜南海太守鲍靓为师。鲍靓精于医药和炼丹的技术,他见葛洪虚心好学,年轻有为,就把所掌握的技术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葛洪后来修道于茅山抱朴峰,因此自号抱朴子,隐居于广东罗浮山中,专事炼丹制药及文学著述,直至终年。

葛洪编著医书,先成《玉函方》即《金匮药方》100卷,以篇幅之宏大,为集医疗经验之大成的巨著。然而,由于《玉函方》卷帙浩繁,不便携带,率急之际,难于速寻,所以葛洪又仿前人作《备急方》的体例,采《玉函方》之要约精华,编成了《肘后救卒方》3卷,又名为《肘后备急方》。“肘后”二字,意思是可挂于臂肘,比喻其携带方便,而书名《肘后备急方》,则与后世所说的《急救手册》甚为相似。

葛洪的《肘后救卒方》为救急而作,所以其中选方务求简、验,用药亦多择易得、廉价之品,尤宜于穷乡贫户急病所用。如此全以病者为虑,精神委实可嘉。

《肘后备急方》虽然是一部手册性质的医著,但其内容总结了我国晋以来医疗发展方面许多先进成就,有的还是十分突出的。例如急性传染病的记述,包括多种流行性传染病、疟疾、痢疾、狂犬病、结核病、丹毒、恙虫病等等。

《肘后备急方》在流传过程中,经南北朝时期南朝梁著名医药家陶弘景增补为《朴阙肘后百一方》,后又经金代杨用道增补为《附广肘后备急方》,成为后世广为流传的本子。

《肘后备急方》共8卷,其内容主要是一些常见的病症的简便疗法,包括内服方剂、外用、推拿按摩、灸法、正骨等一些十分实用的内容。这部书虽号“肘后”,却包含相当多宝贵的医学史料实用的方剂方法,有不少医学史上的重要发明发现,对后世的医疗实践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至隋代,我国医药学又有了显著的进步。隋炀帝时的著名医学家巢元方主持编撰的《诸病源候论》是标志性成果。巢元方曾任太医博士。他与同道奉隋炀帝之诏,在前人积累的大量资料的基础上,共同编撰了一部总结疾病的病因、病理、证候的医学基础理论巨著《诸病源候论》,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系统论述病因证候的专著。

《诸病源候论》全书共50卷,分67门,载列证候1700余条,分别论述了内、外、妇、儿、五官等各科疾病的病因病理和证候,一般并不论述疾病的治疗,但也有很少一部分疾病讨论了诊断、预后,以及导引按摩、外科手术为主的一些治疗方法和步骤。

《诸病源候论》在我国医学上所取得的成就与贡献,突破了前人的病因学说。巢元方等在病因学说方面,有不少创造性见解,对有些疾病,突破了笼统的“三因”传统说法,丰富了祖国医学的病因学说。

《诸病源候论》虽然是探讨病因证候的专著,但也叙述了不少有关治疗创伤的外科手术方法和缝合理论等。这些创造性的成就,说明了我国外科手术治疗在继承汉晋以来所取得的成就的基础上,在隋代又有了新的进步,达到了更高的水平。

到了唐代,唐京兆华原之地于581年诞生了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医学家孙思邈。他自幼天资聪敏,治学精勤,善言老庄,喜好释典,通经史,知百家,是集佛、道、儒三教于一身的饱学之士。

在行医的同时,孙思邈勤奋地钻研古代名医的著作,寻求民间的治病经验,往往因为一个单方、一味药物、一种炮制方法等,不远千里虚心向人请教。因此,他的医疗技术得到了不断的提高,至此以后医名鹊起。

孙思邈鉴于古代诸家医方散乱浩博,求检至难,便博采群经,勤求古今,删裁繁复,以求简易,撰方一部,凡30卷,“以为人命至贵,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踰于此”,故名曰《备急千金要方》。

《备急千金要方》约成于652年,孙思邈当时年约70岁。书成后,孙思邈仍时时感其不足,继续努力,又集30年临床经验,作《千金翼方》30卷以补《千金要方》之不足。两书合而为我国唐代最有代表性的医药学著作。

孙思邈是一位精通诸科、技术全面的临床大家,尤为重视妇科和儿科。《千金方》中先论妇人、小儿,后论成人、老者,强调妇人和小儿患病不同于男子和成人而各具特殊性,主张妇产和小儿应独立设科。两部《千金方》中妇产科内容达7卷之多,对胎前、产后、月经不调、崩漏、带下等妇产科疾病的防治进行了系统的阐述。

到了两宋时期,由于我国印刷术的改进和造纸术的进步,给医药学书籍的大量印刷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宋代政府从全国征集到大批医药古典书籍,其中不少由于千百年辗转传抄,以及战火、虫蛀、脱简等原因,已经散乱或残缺不全了,迫切需要进行一次系统的校勘和整理。因此,宋政府采取了许多积极措施,使这一重要事业得以顺利进行,并取碍了十分显著的成就。

971年,皇帝发布了《访医术优长者诏》以集中著名医学家;981年发布了《访求医书诏》,大量“购求医书”,并明确规定凡献书在200卷以上者,均给奖励;1026年,宋政府又下令全国,再次征集医药书籍,并令医学家、目录学家于国家图书馆内予以整理。

据《宋史·艺文志》等所收载的医药卫生保健书目达590部,3327卷之多。这些措施使国家藏书在多年战乱之后,又达到了更加丰富的水平。

982年,宋太宗赵光义下诏翰林医官院向全国征集有效医疗处方,又得到各医学家应用之效验方或家传效验方万余首,遂命尚药奉御王怀隐等编《太平圣惠方》。

992年,编成《太平圣惠方》100卷,宋太宗御制序文,并经政府刻本刊行。此书分为1670门,收载医方多达1.68万首,内容颇为丰富。每一门类均以《诸病源候论》的病因、病理和证候等医学理论为纲,其后附录所汇集的有效方药,是一部理论联系实际,具有理、法、方、药完整体系的医方著作,很有临床实用价值,影响极大。

《圣济总录》则是宋代最大的一部方书。它是宋徽宗时由政府组织医学家广泛征集历代方书和民间有效偏方,于1111年开始,历时7年编成的。

《圣济总录》共200卷,分为60门,载方约2万首,对前代方书几乎囊括无遗。该书每门之下分列若干证,每证之首,先论病因病理,次述治法方药,综括内、外、妇、儿、五官、正骨等13科,内容极为丰富。

此外,宋代由于人体解剖学有了进一步的发展,还出现了两种解剖图谱,即吴简的《欧希范五脏图》和杨介的《存真图》,这是当时人体解剖学的标志性著作,对后世产生了很大影响。

我国金元时期,医学界产生了许多流派,在学术上争鸣,最具代表性的有刘完素、张从正、李东垣和朱震亨,被称为“金元四大家”。他们的产生与宋代医学理论和实践的丰富与革新思想有关。

刘完素一生著述较多,主要有《黄帝素问宣明论方》、《素问玄机原病式》、《内经运气要旨论》、《伤寒直格》、《伤寒标本心法类萃》、《三消论》、《素问药注》、《医方精要》,其他托名刘完素的著作还有《习医要用直格并药方》、《河间刘先生十八剂》、《保童秘要》、《治病心印》、《刘河间医案》等。后人多把刘完素的主要著作编成《河间六书》、《河间十书》等,其中或加入金元其他医家的著作。

张从正为一代名医,门人众多,其中较知名者有麻九畴、常仲明、栾企等。其主要学术思想均体现在《儒门事亲》一书中,是由其弟子麻九畴等人将其晚年多种著作整理汇编而成,全书共15卷,取名用意指“医家奥旨,非儒不能明”,而“为人子者,不可不知医”。

李东垣,字明之,名杲,号东垣。金代真定人。他从师于张元素,并继承其易水学派,成为一代名医。著有《脾胃论》、《内外伤辨惑论》、《兰宝秘藏》等。

在“金元四大家”中,朱震亨所出最晚。他先习儒学,后改医道,在研习《黄帝内经·素问》、《难经》等经典著作的基础上,访求名医,受业于刘完素的再传弟子罗知悌,成为融诸家之长为一体的一代名医。著有《格致余论》、《局方发挥》、《本草衍义补注》等书。

明代医学专著颇丰,最先进行这方面著述的是朱元璋之子朱橚。

朱元璋被小明王韩林儿封为吴王的1361年,他的第五个儿子朱橚诞生了。明王朝建立后,朱橚于被封为吴王,封国在钱塘,即杭州。1381年改封为周王,到开封任职,以北宋的汴梁故宫为王府。

朱橚一直对我国伟大的中医药学很有兴趣,自己对各类药品、药方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并且在开封府组织了大批的学者和大夫,编写了一部名为《保生余录》的方书两卷。

在开封时,朱橚看到民众在灾荒年以野菜充饥,误食中毒者屡见不鲜。于是他尽平生之所学,刻意研究野生植物,还亲自带人跑遍封地境内的“山野平地”,“咨访野老田夫”,采集实物标本,考核筛选出其中可用来充饥的植物400余种。

为了进一步观察这些植物的生长情况,他又专门在开封周王府内辟设园圃,引种野生植物,每日观察、研究、记录它们的生长情况。为辨别某一植物是否有毒,口感是否合适,朱橚都要亲自尝一尝后才加工成食品。

最后,朱橚把可供灾荒时食用的414种植物的资料编辑成册,他还特地请画师把植物的叶、花、果、枝干绘成图,附在每种植物介绍后面。在此书中仅以往其他中药书籍没有收载的植物就达276种,最终出版刊行,书名叫作《救荒本草》。

《救荒本草》详细地记载了每种植物的名称、出产环境、形态、性味、加工烹调方法,达到了使人们可以“接图而求之”的目的。

在充分认识到植物的作用后,朱橚考虑编写医学著作。1406年,朱橚领导教授滕硕、长史刘醇等编纂的方剂学巨著《普济方》终于成书。《普济方》是我国古代中医药历史上最大的中医方剂专著,是朱橚对中医药学的一大重要贡献。

据有关资料记载和统计,《普济方》共有168卷,分为1600论,收载药方6.1万首,编次条理清晰,内容丰富。自古经方,本书最为完备。资料除取之历代方书外,还兼收史传、杂说、道藏、佛典中的有关内容。

明代最为著名的医学著作是医学家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李时珍于1518年出身于一个医学世家,父亲李言闻是当地名医,父亲将自己一生临床治病的经验传授给儿子。李时珍专心医药钻研,将所有精力和时间几乎都用于医药知识和相关学科的广搜博采上。他闭门读书达10年之久,因此,对史学、哲学、文字学、训诂学等,造诣甚深,尤其对药物名称、药性、药效、炮制、药物资源,均有着深入而广泛的研究。

李时珍在深入药物之研究后,又走出读书室,躬身实践,足迹遍及湖北、湖南、广东、河北、河南、江西、安徽、江苏等省。有关谷、菜、瓜、果类药物的问题,就去向农夫学习;有关各种鱼、鳞、介类药物的问题,就去向渔夫请教;有关矿石类药物中的问题,就去向手工业工人、采矿者询问;有关蛇类药物、兽类药物中的问题,他就去向捕蛇人、猎人调查,数十年如一日,直至生命的最后一息。

李时珍研究中药学数十年,参考各种图书800多种,撰成《本草纲目》52卷,集明代药物学之大成,撰成于1578年,得当时著名文学家、南京刑部尚书王世贞作序,于1590年在南京刊行,即世之谓金陵版。

《本草纲目》52卷共收载药物1892种,绘制药物图1109幅,附方1.1万首。所收药物以其天然来源及属性为纲,分为16部;在同一部下,则以相近之类别为目,更分为60个类目,条分缕析,一目了然。

李时珍的药物分类法在前人基础上作出了创造性贡献,有着相当高的科学价值。例如其所收之1094种植物药,是根据其根、茎、叶、花、果的特点,及其性味、形态、生长环境、习性与人类生活的关系等因素,加以综合分析、归纳比较进行区分的。

李时珍的动物药分类法尤其具有较高的科学价值。书中把444种动物药分成虫、鳞、介、禽、兽、人6部。其中虫部所记述者相当于无脊椎动物;鳞部所记述者相当于鱼类;介部所记述者有一部分爬行类和两栖类动物;禽部所记述者则相当于鸟类;兽部所记述者系指哺乳类动物;人部是指人类。

李时珍认为,这样的分类排列顺序是“从贱至贵”。这个贵贱,既非药用之经济价值,也非动物体型之大小,而是指动物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而言。

《本草纲目》出版后,在国内广泛的影响是医药学著作罕见者之一,史称为“士大夫家有其书”并非过誉。与此同时,随着该书之东渡和西传,《本草纲目》在国外影响之大,可能是我国医药著作中之仅有者。

在诊断学方面,李时珍还撰有《濒湖脉学》一书,发展了中医诊断学。所著《奇经八脉考》一书,则是规范中医经络学说的一次有价值的努力。李时珍被誉为我国最著名的医药学家、世界著名的学者,当受之无愧。

明末清初之际,从事中医传染病学研究的著名医学家吴又可,于1642年编写了一部专著《瘟疫论》共2卷,是我国传染病史上的名著。

综观《瘟疫论》可知,吴又可著书完全不同于一般医学家之引经据典,或文献综述,或所谓千古文章一大抄之套式,而是对传染病提出了许多新见解,甚至有着改革和创新。他的一些理论认识,可以说是我国传染病学说的一个里程碑。

明代之后的温热病证,是我国内科治疗的范畴,中医内科学按其传统概念,既包括伤寒之证治,也包括一般杂病之诊断和治疗。明代是研究《伤寒论》学说的重要时期,不同学派兴起,代表人物有方有执、张遂辰、张志聪、王肯堂、李中梓等。

方有执编成《伤寒论条辨》8卷,关于伤寒之学说对清代伤寒学派之影响甚大;张遂辰、张志聪著有《张卿子伤寒论》;王肯堂广泛收集历代医药文献,结合临床经验以10年时间编著成《六科准绳》。这是一部集明以前医学之大成的名著,书中对各种疾病的症候和治法叙述“博而不杂,详而又要”,为历来医学家所推崇。

内科杂病在明末清初时亦甚昌盛,名家辈出,学派林立。孙一奎著有《赤水玄珠》;楼英著有《医学纲目》;而著名的内科杂病学家薛己,他的著作《内科摘要》,是我国医学史上以内科命名学科、书名之最早者。

此外,安徽祁门人汪机对医学理论问题之研究尤有卓见。他于1519年总结自己对外科学研究心得时,写成《外科理例》一书。从外科学之发展而言,或可誉之为外科理论继往开来的巨著。

1604年,外科学家申斗垣撰成《外科启玄》,他对外科鼻祖华佗的外科手术未能传世深表惋惜,故以“启玄”为其书名,旨在发掘历代外科手术疗法与医疗技术,以为民造福,对清代外科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外科启玄》共12卷,卷1至卷3总论疮疡的病候、诊法及治则,共72论;卷4至卷9分论外科约200种疾病的证治,并绘有图形;卷10附入《痘科珍宝》1卷。卷11至卷12为治疗方剂。有4种明刻本和后世影印本。

到了清代,著名温病学奠基者叶天士著有《温热论》,为我国温病学说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和辨证的基础。清代名医章虚谷高度评价《温热论》,说它不仅是后学指南,而且是弥补了张仲景书之残缺。可见其功劳很大。

1758年,也就是叶天士去世后的第12年

同类推荐
  • 盛世中国:隋唐卷

    盛世中国:隋唐卷

    《盛世中国:隋唐卷》是本丛书的第二本,以浓墨重彩、酣畅淋漓的文风,介绍了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历史上第二个也是最伟大的一个太平盛世——东土大唐和它的先声——杨隋王朝,那些猎猎风尘和滚滚狼烟、凛冽寒潮和刀光剑影。
  • 盛世长歌

    盛世长歌

    主角的穿越使得历史开始动荡起来,李隆基的兄弟们开始动了心思;他的儿子也等迫不及待的想跳出来;武后朝未远,妃子们心里还是火热的;朝臣们也心思浮动,结党私营;边疆的外族,也想趁火打劫……
  • 血战天史

    血战天史

    这是一个乱世之秋,延续四百多年的月华帝国终于走到了末日,腐朽的程度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再加上自然灾害的侵袭,使得百姓再也无法生活下去,终于爆发了声势浩大的农民起义,给垂死的王朝以致命的一击。月华帝国,先历天灾人祸,再经农民起义,后陷入无休止的城池镇守的争夺与纷乱之中,终于四分五裂,各诸侯国佣兵自立各自为政,天下最终进入了七国互为倾轧的乱世。中国古代几十位名人名将,悉数登场!三十六计环环相扣,兵法谋略,斗智斗勇!伏笔众多,情节多变,让你看的过瘾!写一部场面壮观、荡气回肠的乱世征战史!或君临天下或战死沙场!
  • 兰州历史文化(七):文學文獻

    兰州历史文化(七):文學文獻

    本书介绍了兰州文学的发展脉络,对兰州的文学成就进行总体概览。以历史时代为线,展现兰州文学从古代、近代、现代一直到当代每个发展历程中亮丽的风景。
  • 保卫延安

    保卫延安

    《保卫延安》是《中国现代史演义》系列之一:《中国现代史演义》以演义体的形式,叙述了从辛亥革命孙中山缔造共和到今天海峡两岸企盼统一的现状。它把孙中山、蒋介石、毛泽东、邓小平历史巨人在百年中国历史上的惊涛骇浪表现的淋漓尽致。该书还展现了当今海峡两岸重要人物的重大活动。这是一本给读者以深思的书。
热门推荐
  • 异杀

    异杀

    所以说,有些人认为异能者的世界就是那种很大很漂亮的城堡,浑身香喷喷的公主,怎么艹也不会怀孕的贵妇,偶尔去森林里和妖精精灵打野战,十字架能闪瞎了女吸血鬼的眼睛,之后带回去做玩具——你开玩喜呢!异杀读者群:38514628
  • 爱情公寓之第5季

    爱情公寓之第5季

    一菲和小贤的爱情何去何从?关谷和悠悠是否能顺利结婚?美嘉和吕子乔欢喜冤家能否修成正果?张伟何时摆脱单身?展博宛瑜何时回来?敬请期待。。。。。。
  • 阴阳先生之三世

    阴阳先生之三世

    打小能看到一些千奇百怪的人,可是别人却认为我在胡说,而长大后从老家得到一本奇怪的手札,便明白过来,那些并不是人,而是鬼,城市中存在着无数的鬼,妖怪,而我却和鬼斗地主,和妖上过床,灭过鬼,杀过妖,闯过地府,虐过白无常,神秘的紫色眼睛,诡异的白袍男子,无尽的梦,无从得知解释。
  • 诸天烽火录

    诸天烽火录

    一个蹩脚魔术师,他的背后究竟藏有何种秘密?面对各种稀奇古怪的生物,正邪未定的组织,他该作何选择?精英人类、新神、上古之神、深渊众族、龙类、星界异兽之间永恒的战争他在其中扮演何种地位?
  • 错过了就永远回不去了之回忆篇

    错过了就永远回不去了之回忆篇

    秋天的夜晚,微风吹过,静静地,他独自走在空阔的大街上,月光下下他那笔直的身影。他呆呆的望着前方,他是辰逸,一个曾经被爱情之神眷顾的人,一个曾经为了爱情奋不顾身的人,他每年都会到这个他和她曾经相遇的地方,今年是第三年,也是他和她的一个约定。这一次,命运将会如何,她会来赴约么?敬请期待。。。
  • 唯识二十论述记

    唯识二十论述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姒女乱

    姒女乱

    砭石断,礼乐崩,华夏乱。“褒藏祸心,万劫不复,世世生女,代代为祸。”千年血咒血洗姒氏命盘,狼烟烽火,青史遗恨……狐说,你以千秋子孙苟得一己安身,你心何在?龙说,阿姒,滚滚红尘不如淼淼东海,骨肉血亲不如蓬莱逍遥。她说,他在哪,我在哪。姒心绝,东海竭,红尘乱。龙说,无心则无爱,无爱则无祸。狐说,该爱的,哪怕是剜了心,也还是会爱。她说,他在哪,心在哪。一剑之缘,三世纠缠,宿命殊途里蹉跎了千载光阴。不是红颜祸水,却一笑倾了百世基业。不是千秋帝君,却一剑乱了万古春秋……
  • 婚不由己

    婚不由己

    一个交易,我爱上了最不该的人,一次次的逃脱,最终发现爱上那个人的瞬间,一切早已注定,一往情深深几许,纵然一切都是痛,也还是无法放弃。
  • 洞真太极北帝紫微神咒妙经

    洞真太极北帝紫微神咒妙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死亡快递:灵界邮差

    死亡快递:灵界邮差

    戴来「死去」的时候魂魄进入灵界,在这个神奇的世界中存在的,都是生前强大的修道人魂魄,能够自由出入灵界的戴来被灵界里面的人当作了重要的信使,从此,戴来开始了传递消息的邮差工作……作者:夜未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