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918000000003

第3章 问诊

问诊是医生通过对病人或陪诊者进行有目的的询问,以了解病情的方法。问诊是中医诊察疾病的基本方法之一。在《内经》中早已记载许多问诊的具体内容,为中医问诊奠定了基础。如《素问·三部九候论》说:“必审问其所始病,与今之所方病,而后各切循其脉。”《素问·疏五过论》又说:“凡欲诊病者,必问饮食居处。”而后,问诊备受历代医家的重视,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不断得到补充,使之逐渐完善。明代张介宾在《景岳全书·十问篇》中,将问诊归纳为十问,便于临床应用。清代喻嘉言也在《寓意草》中拟定病案的书写格式,对于问诊的一般项目、现病史、既往病史等内容都作了详细的规定,与现在中医病案的书写内容颇为相近。

第一节 问诊的意义及方法

一、问诊的意义

问诊是了解病情,诊察疾病的重要方法,在四诊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因为疾病的很多情况,如疾病发生、发展、变化的过程及治疗经过,患者的自觉症状、既往病史、生活史和家族史等,只有通过问诊才能获得。所以,问诊是医生诊察疾病的重要方法之一。

二、问诊的方法

医生询问病人,了解病情,需要有一定的方法。医生能否通过询问,及时、准确、全面地获得有关疾病的临床资料,与询问的方法有着密切的关系。《难经·六十一难》曾说:“问而知之谓之工。”经文中的“工”字,就是指问诊技巧而言的。所以,在临床上要运用好问诊,除必须熟练地掌握问诊内容,具有较坚实的理论基础和较丰富的临床经验之外,还应注意:环境要安静适宜、态度要严肃和蔼、不用医学术语询问、避免资料片面失真、重视主诉的询问。

医生在问诊时,应重视病人的主诉。因为主诉是病人最感痛苦的症状或体征,也往往是疾病的症结所在,所以要善于围绕主诉进行深入询问。对危急病人应扼要地询问,不必面面俱到,以便迅速抢救。待病情缓解后,再进行详细询问。

第二节 问诊的内容

问诊的内容主要包括一般情况、主诉、现病史、既往史、个人生活史、家族史等。询问时,应根据就诊对象,如初诊或复诊、门诊或住院等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询问。

一、一般情况

一般情况包括姓名、性别、年龄、婚否、民族、职业、籍贯、工作单位、现住址等。询问一般情况,一是为了便于与病人或家属进行联系和随访,对病人的诊治负责。二是可使医生获得与疾病有关的资料,为疾病的诊断提供一定的依据。

二、主诉

主诉是病人就诊时最感痛苦的症状、体征及其持续时间。如“发热咳嗽三天,加重一天”。

主诉往往是疾病的主要矛盾所在,一般只有一两个症状,即是主症。通过主诉常可初步估计疾病的范畴和类别、病情的轻重缓急。因此,主诉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是了解、分析和认识疾病的重要线索。询问时,医生首先要善于抓住主诉。如病人叙述有眩晕、汗出、心悸、胸痛、神疲、乏力等。在这些症状中,其主要症状是心悸、胸痛。医生根据心悸、胸痛这两个主症,可初步考虑为心病。这样就抓住了病变所在的部位,然后围绕主症,进一步深入询问有关兼症和病史,再结合其他三诊全面诊察,才能做出正确诊断。

三、现病史

现病史是指病人从起病到此次就诊时疾病的发生、发展及其诊治的经过。现病史应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询问。

(一)发病情况

主要包括发病的时间,是突然发作,还是缓慢发生;发病的原因或诱因;最初的症状及其性质、部位,当时曾作何处理等。一般凡起病急、时间短者,多属实证。

(二)病变过程

医生了解病人的病变过程,一般可按疾病发生的时间顺序进行询问。如某一阶段出现哪些症状,症状的性质、程度;何时病情好转或加重;何时出现新的病情,病情有无变化规律等。通过询问病变过程,可以了解疾病邪正斗争情况以及疾病的发展趋势。

(三)诊治经过

有些病人,尤其是患病较久者,在就诊前已经在其他医院进行过诊断和治疗。所以对初诊者,有必要询问曾作过哪些检查,结果怎样;作过何种诊断,诊断的依据是什么;经过哪些治疗,治疗的效果及反应如何等。了解既往诊断和治疗的情况,可作为当前诊断与治疗的参考。

(四)现在症状

现在症状是问诊的主要内容,是问诊的重点。

四、既往史

既往史又称过去病史,主要包括病人平素身体健康状况以及过去患病情况。

(一)既往健康状况

病人平素健康状况可能与其现患疾病有一定的关系,故对分析判断现发疾病的病情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二)既往患病情况

病人过去曾患过何种疾病,是否接受过预防接种,有无药物或其他物品的过敏史,做过何种手术治疗等,都应该加以询问。病人既往所患某些疾病,可能与现患病证有着密切关系。小儿应当注意询问预防接种、传染病和传染病接触史。

五、个人生活史

个人生活史,主要包括生活经历、精神情志、饮食起居、婚姻生育等。医生询问病人这些情况,在诊断疾病上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生活经历

询问病人的出生地、居住地及经历地,应注意某些地方病或传染病的流行区域,以便判断所患疾病是否与此相关。

(二)精神情志

了解病人的性格特征、当前精神情志状况及其与疾病的关系等,有助于对疾病的诊断,并可提示医生对因精神情志刺激所导致的疾病,在药物治疗的同时,辅以思想上的开导,将有助于治疗。

(三)饮食起居

饮食嗜好、生活起居不当,对身体健康影响很大,甚至引起疾病。通过了解饮食嗜好、生活起居情况,对分析判断病情有一定的意义。

(四)婚姻生育

对成年男女病人,应注意询问其是否结婚,结婚年龄,配偶的健康状况,以及有无传染病或遗传性疾病。对育龄期女性应询问月经的初潮年龄,月经周期,行经天数,月经的色、质、量和带下的变化,以及绝经年龄和绝经前后的情况。

六、家族史

家族史是询问病人的家庭成员,包括父母、兄弟姐妹、爱人、子女等人的健康和患病情况。必要时应注意询问直系亲属的死亡原因。询问家族史,是由于遗传性疾病与血缘关系密切;有些传染性疾病,与生活密切接触有关。因而询问家族病史,对诊断现患疾病有一定的意义。

第三节 问现在症

问现在症是询问病人就诊时所感受到的痛苦和不适,以及与病情相关的全身情况。症状是在疾病状态下,病人的异常感觉。现在症是疾病现阶段病理变化的客观反映,是医生诊病、辨证的主要依据。因此,询问现在症是问诊的主要内容,为历代医家所重视。由于现在症的内容涉及范围广泛,明代医学家张景岳在总结前人问诊经验的基础上,编成《十问篇》,清代陈修园将其略作修改,而成《十问歌》,即“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头身四问便,五问饮食六胸腹,七聋八渴俱当辨,九问旧病十问因,再兼服药参机变,妇女尤必问经期,迟速闭崩皆可见,再添片语告儿科,天花麻疹全占验”。《十问歌》的内容言简意赅,目前仍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是在临床实际运用时,要根据病人的具体病情,灵活而有主次地进行询问,不能千篇一律地机械套问。

一、问寒热

指询问病人有无怕冷或发热的感觉。寒与热是临床最常见症状,是辨别病邪性质和机体阴阳盛衰的重要依据,为问诊的重点内容,故张景岳将其列为《十问歌》之首。

“寒”指病人自觉怕冷的感觉。临床上有恶风、恶寒和畏寒之分。病人遇风觉冷,避之可缓者,谓之恶风;病人自觉怕冷,多加衣被或近火取暖而不能缓解者,谓之恶寒;病人自觉怕冷,多加衣被或近火取暖而能够缓解者,谓之畏寒。

“热”指发热,包括病人体温升高,或体温正常而病人自觉全身或局部(如手足心)发热。

寒与热的产生,主要取决于病邪的性质和机体阴阳的盛衰两个方面。

问寒热,首先应该询问病人有无怕冷或发热的症状。如有寒热的症状,必须询问怕冷与发热是否同时出现,还应注意询问寒热的新久、轻重程度、持续时间的长短,寒热出现有无时间或部位特点,寒热与体温的关系,寒热消长或缓解的条件,及其兼症等。临床上常见的寒热症状有恶寒发热、但寒不热、但热不寒、寒热往来四种类型。

(一)恶寒发热

指病人恶寒与发热同时出现,是表证的特征性症状。由于感受外邪性质的不同,寒热症状可有轻重的区别。临床上常见三种类型:恶寒重发热轻、发热轻而恶风、发热重恶寒轻。

(二)但寒不热

指病人只感寒冷而不发热的症状,是里寒证的寒热特征。临床上常见两种类型:新病恶寒、久病畏寒。

(三)但热不寒

指病人只发热,而无怕冷之感的症状。多系阳盛或阴虚所致,是里热证的寒热特征。根据发热的轻重、时间、特点等,临床上常见三种类型:壮热、潮热、微热。

(四)寒热往来

指病人自觉恶寒与发热交替发作的症状。是正邪相争、互为进退的病理反映,为半表半里证寒热的特征。临床常见以下两种类型。

1.寒热往来无定时

指病人自觉时冷时热,一日多次发作而无时间规律的症状。多见于少阳病,为半表半里证。

2.寒热往来有定时

指病人恶寒战栗与高热交替发作,每日或二、三日发作一次,发有定时的症状。兼有剧烈头痛、口渴、多汗等症。常见于疟疾。

二、问汗

汗是阳气蒸化津液经玄府达于体表而成。故《素问·阴阳别论》说:“阳加于阴谓之汗。”正常汗出有调和营卫,滋润皮肤,调节体温的作用。正常人在体力活动、进食辛辣、气候炎热、衣被过厚、情绪激动等情况下出汗,属于生理现象。若当汗出而无汗,不当汗出而多汗,或仅见身体的某一局部汗出,均属病理现象。

询问时,应首先询问病人汗出与否。若有汗,则应进一步询问汗出的时间、多少、部位及其主要兼症;若无汗,则应重点询问其兼症。

(一)有汗无汗

在疾病过程中,特别是外感病,汗的有无,是判断病邪性质和卫阳盛衰的重要依据。

1.无汗

病理性无汗有表证、里证之分。表证无汗者,多属风寒表证,因寒性收引,寒邪袭表,腠理致密,玄府闭塞所致。里证无汗出者,多因津血亏虚,化汗乏源,或阳气虚,无力化汗所致。

2.有汗

病理性有汗有表证、里证之分。表证有汗出者,多见于风邪犯表证和风热表证。里证有汗出者,多见于里热证,亦可见于里虚证,如阳气亏虚,肌表不固;或阴虚内热,蒸津外泄,均常有出汗的症状。

(二)特殊汗出

指具有某些特征的病理性汗出,见于里证。主要有下列四种。

1.自汗

指醒时经常汗出,活动尤甚的症状。多见于气虚证和阳虚证。因阳气亏虚,不能固护肌表,玄府不密,津液外泄,故见自汗,动则耗伤阳气,故活动后汗出尤甚。

2.盗汗

指睡则汗出,醒则汗止的症状。多见于阴虚证。因阴虚阳亢而生内热,入睡则卫阳由表入里,肌表不固,内热加重,蒸津外泄而汗出;醒后卫阳由里出表,内热减轻而肌表得以固密,故汗止。若气阴两虚,常自汗、盗汗并见。

(三)局部汗出

身体的某一部位汗出,也是体内病变的反映。应询问局部汗出的情况及其兼症,有助于病证的诊断。临床常见的局部汗出,有以下几种。

1.头汗

又称但头汗出。指汗出仅见于头部,或头颈部汗出量多的症状。可因上焦热盛,迫津外泄;中焦湿热蕴结,湿郁热蒸,迫津上越;元气将脱,虚阳上越,津随阳泄;进食辛辣、热汤、饮酒,使阳气旺盛,热蒸于头等导致。

2.半身汗

指病人仅一侧身体汗出的症状。或左侧,或右侧,或见于上半身,或见于下半身,但汗出常见于健侧,无汗的半身常是病变的部位,多见于痿病、中风及截瘫病人。多因风痰、痰瘀、风湿等阻滞经络,营卫不能周流,气血失和所致,故《素问·生气通天论》说:“汗出偏沮,使人偏枯。”

3.手足心汗

指手足心汗出的症状。手足心微汗出,多为生理现象。若手足心汗出量多,则为病理性汗出。可因阴经郁热熏蒸;阳明燥热内结,热蒸迫津外泄;脾虚运化失常,津液旁达四肢而引起。

三、问疼痛

疼痛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自觉症状。患病机体的各个部位皆可发生。疼痛有虚实之分。实性疼痛多因感受外邪、气滞血瘀、痰浊凝滞,或食积、虫积、结石等阻滞脏腑经脉,气血运行不畅所致,即所谓“不通则痛”。虚性疼痛多因阳气亏虚,精血不足,脏腑经脉失养所致,即所谓“不荣则痛”。

问疼痛,应注意询问疼痛的部位、性质、程度、时间及喜恶等。

(一)问疼痛的性质

由于导致疼痛的病因、病机不同,故疼痛的性质亦异。因而询问疼痛的性质,可以辨别疼痛的病因与病机。

1.胀痛

指疼痛兼有胀感的症状。是气滞作痛的特点。如胸、胁、脘、腹胀痛,多是气滞为患。但头目胀痛,则多因肝火上炎或肝阳上亢所致。

2.刺痛

指疼痛如针刺之状的症状。是瘀血致痛的特点。如胸、胁、脘、腹等部位刺痛,多是瘀血阻滞,血行不畅所致。

3.冷痛

指疼痛有冷感而喜暖的症状。常见于腰脊、脘腹、四肢关节等处。寒邪阻滞经络所致者,为实证;阳气亏虚,脏腑经脉失于温煦所致者,为虚证。

4.灼痛

指疼痛有灼热感而喜凉的症状。火邪窜络所致者,为实证;阴虚火旺所致者,为虚证。

5.重痛

指疼痛兼有沉重感的症状。多因湿邪困阻气机所致。由于湿性重浊黏滞,故湿邪阻滞经脉,气机不畅,使人有沉重而痛的感觉。但头重痛亦可因肝阳上亢,气血上壅所致。重痛常见于头部、四肢、腰部以及全身。

6.酸痛

指疼痛兼有酸软感的症状。多因湿邪侵袭肌肉关节,气血运行不畅所致。亦可因肾虚骨髓失养引起。

7.绞痛

指痛势剧烈,如刀绞割的症状。多因有形实邪阻闭气机,或寒邪凝滞气机所致。如心脉痹阻引起的“真心痛”,结石阻滞胆管引起的上腹痛,寒邪犯胃引起的胃脘痛等,皆具有绞痛的特点。

8.空痛

指疼痛兼有空虚感的症状。多因气血亏虚,阴精不足,脏腑经脉失养所致。常见于头部或小腹部等处。

9.隐痛

指疼痛不剧烈,尚可忍耐,但绵绵不休的症状。多因阳气精血亏虚,脏腑经脉失养所致。常见于头、胸、脘、腹等部位。

10.走窜痛

指疼痛部位游走不定,或走窜攻冲作痛的症状。若胸胁脘腹疼痛而走窜不定,称之为窜痛,多因气滞所致;四肢关节疼痛而游走不定,多见于痹病,因风邪偏胜所致。

11.固定痛

指疼痛部位固定不移的症状。若胸胁脘腹等处固定作痛,多是瘀血为患;若四肢关节固定作痛,多因寒湿、湿热阻滞,或热壅血瘀所致。

12.掣痛

指抽掣牵引作痛,由一处连及他处的症状。也称引痛、彻痛。多因筋脉失养,或筋脉阻滞不通所致。

除此之外,一般而言,新病疼痛,痛势剧烈,持续不解,或痛而拒按,多属实证;久病疼痛,痛势较轻,时痛时止,或痛而喜按,多属虚证。

(二)问疼痛的部位

由于机体的各个部位与一定的脏腑经络相联系,所以通过询问疼痛的部位,可以了解病变所在的脏腑经络,对于诊断有着重要的意义。例如头痛,指头的某一部位或整个头部疼痛的症状。由于手、足三阳经均直接循行于头部,故“头为诸阳之会”,而足厥阴肝经亦上行于头,与督脉相交,其他阴经也多间接与头部相联系,故根据头痛的部位,可确定病变在哪一经。

阳明经与任脉行于头前,故前额连眉棱骨痛,病在阳明经;太阳经与督脉行于头后,故后头连项痛,病在太阳经;少阳经行于头两侧,故头两侧痛,病在少阳经;足厥阴经系目系达巅顶,故巅顶痛,病在厥阴经等。

四、问耳目

耳目为人体的感觉器官,分别与内脏、经络有着密切的联系。肾开窍于耳,手足少阳经脉分布于耳,耳为宗脉所聚;肝开窍于目,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所以,问耳目不仅能够了解耳目局部有无病变,而且根据耳目的异常变化还可以了解肝、胆、肾、三焦等有关脏腑的病变情况。

(一)问耳

1.耳鸣、耳聋

耳鸣是指病人自觉耳内鸣响的症状。耳聋是指听力减退,甚至听觉完全丧失的症状。耳鸣、耳聋均可为单侧或双侧。耳鸣与耳聋常同时出现,或先后发生,正如《杂病源流犀烛》所说:“耳鸣者,聋之渐也,唯气闭而聋者则不鸣,其余诸般耳聋,未有不先鸣者。”耳鸣与耳聋的病因病机及辨证基本相同。

突发耳鸣,声大如雷,按之尤甚,或新起耳暴聋者,多属实证。可因肝胆火扰、肝阳上亢,或痰火壅结、气血瘀阻、风邪上袭,或药毒损伤耳窍等所致。

渐起耳鸣,声细如蝉,按之可减,或耳渐失聪而听力减退者,多属虚证。可因肾精亏虚,或脾气亏虚,清阳不升,或肝阴、肝血不足,耳窍失养所致。

2.重听

指病人自觉听力略有减退,听音不清,声音重复的症状。

日久渐成者,以虚证居多,常见于老年体弱者,多因肾之精气亏虚,耳窍失荣所致;若骤发重听,以实证居多,常因痰浊上蒙,或风邪上袭耳窍所致。

(二)问目

目的症状繁多,仅简要介绍几个常见症状及其临床意义。

1.目眩

亦称眼花。指病人自觉视物旋转动荡,如坐舟车,或眼前如有蚊蝇飞动的症状。由肝阳上亢、肝火上炎、肝阳化风及痰湿上蒙清窍所致者,多属实证,或本虚标实证。由气虚、血亏、阴精不足,目失所养引起者,多属虚证。

2.目昏、雀盲、歧视

目昏是指视物昏暗,模糊不清的症状。雀盲是指白昼视力正常,每至黄昏以后视力减退,视物不清的症状,亦称夜盲、雀目、鸡盲。歧视是指视一物成二物而不清的症状。目昏、雀盲、歧视三者,皆为视力有不同程度减退的病变,有各自的特点,但其病因、病机基本相同,多因肝肾亏虚,精血不足,目失所养引起,常见于年老、体弱或久病之人。

五、问睡眠

睡眠是人体为了适应自然界昼夜节律性变化,维持机体阴阳平衡协调的重要生理活动。睡眠的情况与人体卫气的循行和阴阳的盛衰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正常情况下,卫气昼行于阳经,阳气盛则醒;夜行于阴经,阴气盛则眠。即如《灵枢·口问》所说:“阳气尽,阴气盛,则目瞑;阴气尽而阳气盛,则寤矣。”此外,睡眠还与人体气血的盛衰、心肾等脏腑的功能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通过询问睡眠时间的长短、入睡的难易程度、有无多梦等情况,有助于了解机体阴阳气血的盛衰,心神是否健旺安宁等。睡眠的异常主要有失眠和嗜睡。

(一)失眠

指病人经常不易入睡,或睡而易醒,难以复睡,或时时惊醒,睡不安宁,甚至彻夜不眠的症状。又称为不寐或不得眠。失眠主要是由于机体阴阳平衡失调,阴虚阳盛,阳不入阴,神不守舍所致。营血亏虚,或阴虚火旺,心神失养,或心胆气虚,心神不安所致者,其证属虚。火邪、痰热内扰心神,心神不安,或食积胃脘所致者,其证属实。

(二)嗜睡

指病人精神疲倦,睡意很浓,经常不自主地入睡的症状。亦称多寐、多眠睡。嗜睡多因机体阴阳平衡失调,阳虚阴盛或痰湿内盛所致。困倦嗜睡,头目昏沉,胸闷脘痞,肢体困重者,多是痰湿困脾,清阳不升所致。饭后困倦嗜睡,纳呆腹胀,少气懒言者,多因脾失健运,清阳不升,脑失所养引起。精神极度疲惫,神识朦胧,困倦易睡,肢冷脉微者,多因心肾阳虚,神失温养所致。大病之后,神疲嗜睡,乃正气未复的表现。

六、问饮食口味

主要是询问口渴与饮水、食欲与食量以及口中气味等情况。饮食及口味的异常,不仅提示津液的盈亏、脾胃运化的失常,也能够反映疾病的寒热虚实性质。

(一)口渴与饮水

口渴即口中干渴的感觉。饮水是指实际饮水量的多少。口渴与饮水是两个密切关联的症状。口渴与饮水的异常,主要反映体内津液的盈亏和输布情况,以及证候的寒热虚实。一般口渴则欲饮,不渴则不欲饮。但津液输布发生障碍时,有时也会出现口渴而不欲饮的情况。

1.口不渴饮

指口不渴,亦不欲饮。提示津液未伤。多见于寒证、湿证。因寒、湿之邪为阴邪,不耗伤津液,故口不渴,亦不欲饮。无明显燥热的病证,因津液未伤,亦可见口不渴饮的症状。

2.口渴欲饮

指口干,欲饮水,饮水则舒的症状。津液耗伤,阴液亏少;气化不利,津液输布障碍,均可致津液不能承于口,而见口渴欲饮。

口渴咽干,鼻干唇燥,发于秋季者,多因燥邪伤津所致。口干微渴,发热,脉浮数者,多见于温热病初期,邪热伤津不甚。

大渴喜冷饮,壮热,大汗出者,为里热炽盛,津液大伤的表现。严重腹泻,或汗、吐、下及利尿太过,耗伤津液,均可导致大渴引饮。

口渴咽干,夜间尤甚,颧赤盗汗,五心烦热者,是阴虚津亏,虚火内炽的表现。

口渴而多饮,小便量多,形体消瘦者,属消渴病。小儿夏季见之,且有无汗或少汗、发热者,为夏季热。

渴不多饮,兼身热不扬,心中烦闷,苔黄腻者,属湿热证。因热盛伤津则口渴,体内有湿故不多饮。

渴不多饮,兼身热夜甚,心烦不寐,舌红绛者,属温病营分证。因邪热耗伤阴津,故口渴,但热邪又能蒸腾营阴上潮于口,故不多饮。

渴喜热饮而量不多,或水入即吐者,多由痰饮内停所致。因痰饮内阻,津液不能气化上承于口,故口渴,但体内有饮邪,故不多饮,或水入即吐。

口干,但欲漱水不欲咽,兼面色黧黑,或肌肤甲错者,为有瘀血的表现。因瘀血内阻,气不化津,津不上承,故口干,体内津液本不亏乏,故但欲漱水不欲咽。

(二)食欲与食量

食欲即对进食的要求和进食的欣快感觉。食量是指进食的实际数量。胃主受纳、腐熟,脾主运化,故食欲、食量与脾胃功能密切相关。人以胃气为本,胃气的有无直接关系到疾病的轻重和转归。所以,询问病人的食欲与食量情况,对了解脾胃功能的强弱,判断疾病的轻重和预后有重要的意义。

1.食欲减退

指病人进食的欲望减退,甚至不想进食的症状。又称不欲食、食欲不振,亦有称纳呆者。食欲减退是疾病过程中常见的病理现象,主要是脾胃病变的反映,抑或是其他脏腑病变影响到脾胃功能的表现。

2.厌食

指厌恶食物,甚至恶闻食臭的症状,或称恶食。

厌食,兼脘腹胀痛,嗳腐食臭,舌苔厚腻者,为食滞胃脘,腐熟不及所致。

厌食油腻,脘闷呕恶,便溏不爽,肢体困重者,为湿热蕴脾,运化机能障碍所致。

厌食油腻,胁肋灼热胀痛,口苦泛恶者,为肝胆湿热,肝失疏泄,脾失健运所致。

孕妇厌食,多是妊娠反应,因妊娠后冲脉之气上逆,影响胃之和降,一般属生理现象。若厌食兼严重恶心呕吐者,为妊娠恶阻。

3.消谷善饥

指病人食欲过于旺盛,进食量多,但食后不久即感饥饿的症状。亦称多食易饥。

消谷善饥,兼多饮多尿,形体消瘦者,多见于消渴病。因胃火炽盛,腐熟太过所致。

消谷善饥,兼大便溏泻者,属胃强脾弱。胃强则胃腐熟功能亢奋,故消谷善饥;脾弱则脾运化无力,故大便溏薄。

4.饥不欲食

指病人虽然有饥饿的感觉,但不想进食,勉强进食,量亦很少的症状。

饥不欲食,兼脘痞,干呕呃逆者,多属胃阴虚证。胃阴不足,虚火内扰,则有饥饿感;阴虚失润,胃之腐熟功能减退,故不欲食。此外,蛔虫内扰,亦可见饥而不欲食的症状。

(三)口味

指口中的异常味觉或气味。脾开窍于口,其他脏腑之气亦可循经上至口中,故口中异常味觉或气味,多是脏腑,特别是脾胃病变的反映。

1.口淡

指病人味觉渐退,口中乏味,甚至无味的症状。多见于脾胃虚弱、寒湿中阻及寒邪犯胃。

2.口甜

指病人自觉口中有甜味的症状。多因湿热蕴结于脾,与谷气相搏,上蒸于口,故口甜而黏腻不爽。

3.口黏腻

指病人自觉口中黏腻不爽的症状。常见于痰热内盛、湿热中阻及寒湿困脾。

4.口酸

指病人自觉口中有酸味,或泛酸,甚至闻之有酸腐气味的症状。多见于伤食、肝胃郁热等。

5.口苦

指病人自觉口中有苦味的症状。多见于心火上炎或肝胆火热之证。

6.口涩

指病人自觉口有涩味,如食生柿子的症状。多与舌燥同时出现。为燥热伤津,或脏腑热盛,气火上逆所致。

7.口咸

指病人自觉口中有咸味的症状。多认为是肾病及寒水上泛之故。

七、问二便

大便由肠道排出,但与脾胃的腐熟运化、肝的疏泄、肾阳的温煦及肺气的肃降有着密切的关系。小便由膀胱排出,但与脾的运化、肾的气化、肺的肃降及三焦的通调等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询问大、小便的情况,不仅可以直接了解消化功能和水液的盈亏与代谢情况,而且亦是判断疾病寒热虚实的重要依据。诚如《景岳全书》所说:“二便为一身之门户,无论内伤外感,皆当察此,以辨其寒热虚实。”

问二便应注意询问二便的性状、颜色、气味、时间、便量、排便次数、排便时的感觉以及兼有症状等。其中颜色、气味等内容将分别在望诊和闻诊中讨论,这里着重介绍二便的次数、便量、性状、排便感等内容。

(一)大便

健康人一般每日或隔日大便一次,排便通畅,成形不燥,多呈黄色,内无脓血黏液及未消化的食物。便次、便质以及排便感的异常,主要有下列情况:

1.便次异常

(1)便秘:又称大便难。指大便燥结,排便时间延长,便次减少,或时间虽不延长但排便困难的症状。胃肠积热,或阳虚寒凝,或气血阴津亏损,或腹内癥块阻结等,可导致肠道燥化太过,肠失濡润,或推运无力,传导迟缓,气机阻滞而成便秘。

(2)泄泻:又称腹泻。指大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不成形,甚至呈水样的症状。外感风寒湿热疫毒之邪;或饮食所伤,食物中毒,痨虫或寄生虫积于肠道;或情志失调,肝气郁滞;或久病脾肾阳气亏虚等,均可导致脾失健运,小肠不能分清别浊,大肠传导亢进,水湿下趋而成。

2.便质异常

除便秘和泄泻均包含有便质的异常外,便质异常还有以下几种。

(1)完谷不化:指大便中含有较多未消化食物的症状。病久体弱者见之,多属脾虚、肾虚;新起者多为食滞胃肠。

(2)溏结不调:指大便时干时稀的症状。多因肝郁脾虚,肝脾不调所致。若大便先干后稀,多属脾虚。

(3)脓血便:又称大便脓血。指大便中含有脓血黏液。多见于痢疾和肠癌。常因湿热疫毒等邪,积滞交阻肠道,肠络受损所致。

(4)便血:指血自肛门排出,包括血随便出,或便黑如柏油状,或单纯下血的症状。多因脾胃虚弱,气不统血,或胃肠积热、湿热蕴结、气血瘀滞等所致。若血色暗红或紫黑,或大便色黑如柏油状者,谓之远血,多见于胃脘等部位出血。若便血鲜红,血附在大便表面或于排便前后滴出者,谓之近血,多见于内痔、肛裂、息肉痔及锁肛痔(直肠癌)等肛门部的病变。

3.排便感异常

(1)肛门灼热:指排便时自觉肛门灼热的症状。多因大肠湿热,或热结旁流,热迫直肠所致。

(2)里急后重:指便前腹痛,急迫欲便,便时窘迫不畅,肛门重坠,便意频数的症状。常见于湿热痢疾。多因湿热内阻,肠道气滞所致。

(3)排便不爽:指排便不通畅,有涩滞难尽之感的症状。泻下如黄糜而黏滞不爽者,多因湿热蕴结大肠,气机不畅,传导不利所致;腹痛欲便而排出不爽,抑郁易怒者,多因肝郁脾虚,肠道气滞所致;腹泻不爽,大便酸腐臭秽者,多因食积化腐,肠道气机不畅所致。

(4)大便失禁:指大便不能随意控制,滑出不禁,甚至便出而不自知的症状。常因督脉损伤,年老体衰,久病正虚,久泄不愈,脾虚气陷,肠道湿热瘀阻等,引起脾肾虚损,肛门失约所致,多见于脊柱外伤、久泻、休息痢、脱肛、肛门及肠道癌瘤、高年体衰及久病虚损等病。骤起暴泻,后阴难以约束,或神志昏迷,神机失控者,亦可发生大便失禁,但一般不属脾肾虚损。

(5)肛门气坠:指肛门有下坠感觉的症状。肛门气坠常于劳累或排便后加重,多因脾虚中气下陷所致,常见于久泄久痢或体弱患者。

(二)小便

在一般情况下,健康成人日间排尿3~5次,夜间排尿0~1次。一昼夜总尿量1000~2000ml。尿量和尿次的多少受温度(气温、体温)、饮水、出汗和年龄等因素的影响。

问小便,主要应询问尿次、尿量及排尿时的异常感觉。

1.尿次异常

(1)小便频数:指排尿次数增多,时欲小便的症状。新病小便频数,尿急、尿痛、小便短赤者,多因湿热蕴结膀胱,热迫气滞所致,常见于淋病类疾病;久病小便频数,色清量多,夜间明显者,多因肾阳虚或肾气不固,膀胱失约所致,常见于老人及神衰、久病肾虚等患者。

(2)癃闭:小便不畅,点滴而出为癃;小便不通,点滴不出为闭,合称癃闭。癃闭有虚实之分。实性癃闭多由瘀血、结石或湿热、败精阻滞,阴部手术等,使膀胱气化失司,尿路阻塞所致。虚性癃闭,多因久病或年老气虚、阳虚,肾之气化不利、开合失司所致。

2.尿量异常

(1)尿量增多:指尿次、尿量皆明显超过正常量次的症状。小便清长量多者,属虚寒证,因阳虚不能蒸化水液,水津直趋膀胱所致。多尿、多饮而形体消瘦者,多为消渴,或为脑神病变,因燥热阴虚,肾阳偏亢,气化太过所致。

(2)尿量减少:指尿次、尿量皆明显少于正常量次的症状。多由热盛伤津、腹泻伤津、汗吐下伤津,小便化源不足;或心阳衰竭及脾、肺、肾功能失常,气化不利,水液内停;或湿热蕴结,或尿路损伤、阻塞等,水道不利所致。常见于肾和膀胱的疾病、前阴疾病以及心脾疾病之中。

3.排尿感异常

(1)尿道涩痛:指排尿时自觉尿道灼热疼痛,小便涩滞不畅的症状。可因湿热内蕴、热灼津伤、结石或瘀血阻塞、肝郁气滞、阴虚火旺、中气下陷等所致。

(2)余溺不尽:指小便之后仍有余溺点滴不净的症状。多因病久体弱、肾阳亏虚,肾气不固,湿热邪气留著于尿路等所致。

(3)小便失禁:指小便不能随意控制而自行溢出的症状。多因肾气亏虚,下元不固,膀胱失约,或脾虚气陷及膀胱虚寒,不能约摄尿液所致。

同类推荐
  • 外科临床处方手册(第3版)

    外科临床处方手册(第3版)

    《外科临床处方手册(第3版)》是在前面两版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的。《外科临床处方手册(第3版)》包括大外科各专科的常见疾病,有些疾病因病情、类型不同而处理不同则分别介绍。每一疾病均从“诊断要点、治疗程序、处方、警示”四大方面进行阐述。“治疗程序”集中体现了治病的理念,表述了治病的步骤和重点。“处方”是该书的重中之重,以临床应用的正规模式开列,既有药物的剂量、用法、疗程,而且还明确了用药的先后顺序,什么情况下该换药,什么情况下该减药,什么情况下要改变用药方法,如何联合用药等都一一作了交代。
  • 普外科速查手册

    普外科速查手册

    普外科作为十分重要的学科,近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为了适应我国新医改的深入进行,满足广大普外科医师的要求,进一步提高临床普外科医师的诊治技能和水平,编者组织国内长期从事临床一线工作的专家、教授,结合他们多年的临床、科研及教学经验,编写了《普外科速查手册》一书。 《普外科速查手册》内容由三部分组成:普外科常见症状诊断、普外科临床常见疾病诊疗、普外科疾病的特殊检查。《普外科速查手册》既有经典的临床经验,又有前瞻性进展介绍。全书结构新颖,实用性强,充分体现科学性、规范性。
  • 本草纲目(中华实用方剂大典)

    本草纲目(中华实用方剂大典)

    《本草纲目》最早出自李时珍之手,撰写于1578年,初刊于1593年。全书共载药1800余种,其中1000余种为植物药,其他为矿物及其他药物,由李时珍增入的药物就有374种。书中附有药物图上百幅、方剂万余首,其中约有八千多首是李时珍自己收集和拟定的。每种药物分列释名、主治、发明和附方等项。书中不仅修订了我国古代本草学中的若干错误,而且还综合了大量的科学资料,对药物进行了相对科学的分类,特别是李时珍对动物药的科学分类,说明他已具备了生物学进化思想。
  • 泌尿系统疾病诊治绝招

    泌尿系统疾病诊治绝招

    本书旨在总结临证有效方剂,而不以学术探讨为目的,因此,药物组成、用量或比例均严格忠实于原方创制者,不做任何调整或补充。凡药涉巨毒,方涉峻烈者,或有其他注意事项者,均在【说明】项下对其详加说明。这些方剂屡试屡效,有较高的实用价值。本书集众家之所长,聚新方于一鉴,可供医务工作者、科研工作者、医学院校师生研究、学习、使用。
  • 孟维礼中医世家经验辑要

    孟维礼中医世家经验辑要

    本书从家传史略、学术特点、临床经验、祖传验方等方面对肝病专家孟维礼世家进行了全面性的介绍和总结。
热门推荐
  • 圆悟佛果禅师语录

    圆悟佛果禅师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剑不语

    剑不语

    此生我愿与她浪迹天涯,不离不弃。但世上的悲欢离合,月的阴晴圆缺。我早已见怪不怪。
  • 小镇姑娘前传

    小镇姑娘前传

    我是出生在南方的一个小镇姑娘,出生在一个新时代90头,内心思想里面同时夹杂着80的成熟跟90的幼稚,生活让我变得坚强成熟,可内心深处却是更向往那单纯没有烦恼的快乐,回不去的童年,希望我下半生的爱人能教会我如何去真正的享受生活…
  • 哪里来,哪里归

    哪里来,哪里归

    新房刚刚布置好,老婆跟着别人跑了,林夕淡淡的看着布置好的一切,是去找那对狗男女呢还是去找呢,可惜老天爷跟他开了个大玩笑,他不用去了,因为他自己都不知道跑哪里了
  • 如果你遇见我哭

    如果你遇见我哭

    短篇青春小说集。一切的一切,也许只是一个意外,就好像礼炮响过,白色追光中急遽飞舞的金色碎屑,喧嚣之后,又该沉淀何处?看见的,熄灭了,消失的,记住了,没等尘埃落定,美好的心情已然疲惫,藉着无边的大雨遁逃于漆黑的夜。
  • 众生相

    众生相

    没有你的世界,没有你的记忆,纵使百转轮回,纵使跳出六道,我也是孤独的——程默。寻找你的记忆,寻找你的存在,哪怕寻遍整个世界,我也会回到你的身边——程默。其实我一直都在你的身边,虽然你看不到我。我想你能够感受我对你的爱——囡囡。世间那么大,生命那么短,虽然明知道你不在,可我的生命中一直有你——宁静。二十年前你那般的决绝,不告而别的离去,忘记了当年的诺言,可我却等了你二十年,二十年后,你回来了,可我却老了,是谁说过会陪我一起高中大学的?——万芳。我的生命因你而美丽,因为你的出现,我感受到人间还会有感情,哪怕粉身碎骨,哪怕被世人唾弃,哪怕我变成了一个怪物,只因儿时你的一句我会保护你——秦慧。
  • 美丽的语言和过去的曾经

    美丽的语言和过去的曾经

    过去的那些美好的曾经,可以值得留恋,也可以值得纪念,美丽的语言,不容错过,分享给你!
  • 修真霸主在校园

    修真霸主在校园

    夏雷,一个以等吃、等喝、等睡、等死为人生目标的普通高中生,在一次神秘的流星天降中,跟来自平行世界的精灵美女结下契约,普通的人生随之一飞冲天。神奇玄奥的异界魔法,毁天灭地的修真秘诀,完全不同的修炼体系演化出最完美的神诀——天衍不灭诀。看他如何在地球的各国势力间游刃有余,如何在无数高手的刀光剑影中御剑九天,又如何破除壁障纵意三界六道,驰骋寰宇,抱得佳人归,成就一代邪皇大位。
  • 骷髅魔法师

    骷髅魔法师

    一朝醒来,古风吓得魂飞九天,因为他全身只剩下一具白皑皑的骷髅。“我英俊不凡的相貌呢,我的金山银山呢,还有我的后宫三千?老天不公啊!”然而更加不公的还在后面,魔鬼、恶心骷髅、死灵生物……等等一系列贬义词全都强加在他身上。不过,这也没有关系,咱即便是骷髅,也一样有美女喜欢。
  • 爆萌小厨娘:世子请品尝

    爆萌小厨娘:世子请品尝

    初见:你是男是女是人妖还是鬼?再见:你是寨主?可是,说好的寨主是食不果腹生活所迫呢?你头上的玉簪值多少钱?三见:你是世子?还是我未婚夫?那我岂不是世子妃?什么?!你说我只是侧妃?谁要当侧妃,姐我不嫁了!慕晚晚赶潮流的玩了一场穿越,然而人生一路狗血值飙升。作为最不值钱的庶女,爹不疼大娘不爱,慕晚晚就只能替姐代嫁了。好吧,嫁人就嫁人吧,好歹是个世子嘛。可是,这集吃喝嫖赌抽,坑蒙拐骗偷于一身的男人就是她的夫?男人靠不住,慕晚晚只能发挥自己的特长开酒楼了。然而没想到的是,抓住男人的心,先要抓住男人的胃这个千万年流传下来的名言居然在她的身上应验了。可是,哎喂~我只想抓住一个男人的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