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斯坦福大学社会心理学家弗利特曼和弗利哲两位教授,曾以学校附近一位家庭主妇巴特太太,做了个有趣的实验,他们打了个电话给她:
“这儿是加州消费者联谊会,为具体了解消费者之实况,我们想请教几个关于家庭用品的问题。”
“好吧,请问吧!”
于是他们提出了一两个例如府上使用哪一种肥皂等简单问题。当然,这个电话],不仅仅只是打给了巴特太太。
过了几天,他们又打电话了:
“对不起,又打扰你了,现在,为了扩大调查,这两天将有五六位调查员到府上当面请教,希望你多多支持这件事。”
这实在是件不太礼貌的事,但也被同意,什么原因呢?只因为有了第一个电话的铺路。相反的,他们在没有打过第一个电话,而直接有第二个电话要求时,却遭到了拒绝。他们最后以百分比作为结论。前一种答应他们的占52.8%,后一种只有22.2%。
据此可知,向人有所请托,应由小到大,由微至著,由浅及深,由轻加重才是,如果一开始就有大大的请求,一定会遭到对方断然拒绝。
求人的朋友都有可能遇到这样一种人,他们掌有某些实权,却有贼心无贼胆,想捞点外快,又怕东窗事发弄得丢官弃帽,他这边犹犹豫豫、战战兢兢的不打紧,却急煞了求人的人。
俗话说求人如救火,他这慢吞吞的动作,办成了事往往房子也已烧完了。求了也等于白求,办了也等于没办。因此对付这种人,求人者必然耍些手腕,巧妙地消除对方的戒备和猜疑,使之赞同,或者不反对,或者至少不能破坏你的计划。
如果你的上司在审批你的报告时患得患失、迟疑不决,你可以表明自己愿意承担一切风险。同时,表面上按兵不动,实际上做好实施计划的各种准备,伺机而动。如果你有决断的勇气,还可以学一下薛仁责对唐太宗动用的瞒天过海之计,使上司在无忧无虑之中,接受你之所求的既成事实。
中国有句俗话,叫“皇帝不急太监急”,太监急也是瞎急,只能抓耳挠腮,无济于事。如果你请求的对象是你的上司,那么人家就是皇帝,你就是太监。做太监是不能风风火火、直来直去的。你必须有一套韬光养晦、见机行事的本领。心急吃不成热粘糕,你还得定下心来,从长计议。
比如,初到一个工作单位,就是打入一个新的交际圈。圈子里的人有的态度友善,有的不冷不热,还有的暗怀防范、排斥的敌意,生怕你日后占了他的位置。处于这种境地,就必须尽快地消除排异情绪,先夹着尾巴做人,隐藏锋芒,待摸清情况,站稳脚跟后,再根据不同人的不同性格采用不同的方法处理,这样做往往达到事半功倍的求人效果。
有社会经验的人,都知道人们有意无意之间习惯于以局部的信息来推论全局。如果认为局部信息是真实的,则往往认为全局都是真实的;如果认为局部信息是虚假的,则往往认为全局都是虚假的。因此,有心计的求人者,在最初都会使自己的求人意图不暴露,而完全是以一种交朋友谈友情的味道与人接近,结果往往使那些不谙于世故或修炼不够的老少朋友进入圈套而大呼上当,其后果当然是悔之晚矣。但是要提醒求人的朋友,这个方法的运用还是以越少越好,以免被耍的人多了,你的日子就过得不潇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