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944200000025

第25章 太宗晚年(5)

贞观十年基本上可以作为一个标志,在这以前为贞观前期,以后为贞观后期。太宗的为人和治国,在贞观后期都逐渐走下坡路。正如魏征在贞观十年上疏中所指出的那样:“自从王道美好,有十多年了,威力遍及全国,万方来朝拜,国库一天天充实起来,领土天天扩展。但是道德没有更加深厚,仁义没有更加广博,为什么呢?因为对待臣下的态度没有完全诚实信用,纵然做事有良好开端,却不见得能善终的缘故。它的形成是逐渐的,不只一早一晚。过去贞观初年,听到好事惊喜赞叹,到贞观八9年间,还高兴地听取劝谏。自那以后,逐渐厌恶直言规谏;即使勉强容纳,不再像过去那样宽宏大量。正直敢言的人,逐渐避免触犯君王;邪佞的小人,无所顾忌地施展花言巧语。认为同心同德的人是独揽政权,认为忠诚正直的人是诽谤别人。说人家是结党营私,即使他忠实诚信也觉得可疑;说人家是大公无私,即使他弄虚作假也觉得没有过失。坚定刚直的人担心独揽政权的罪名,忠诚直言的人忧虑诽谤别人的过错。甚至毫无事实根据地乱加怀疑,听信谣言而造成疑惑,使正直的人不能完全陈述自己的意见,大臣没有谁能直言规谏。迷惑自己的视听,使理想的准则闭塞,妨碍施政,损害德行,恐怕就在于这里吧?”“如今要想求得到国家的治理,总是把国事委托给君子;而国事处置的成功失败,却又去向小人咨询。对待君子的态度是严厉而疏远。对待小人的态度是随便而亲近。亲近小人就无话不说,疏远君子就使下情不能上达。这样就是褒贬决定于小人,刑罚施加给君子,确实是关系到国家的兴亡,能不慎重吗?”

贞观11年,向太宗进谏的人特别多,光魏征就进谏三次;此外,刘洵、马周、岑文本等人也都进谏过;就连一向不敢进谏的长孙无忌也破例开口。这就说明这一年是一个重要的标志,从这以后太宗的为人和治国渐渐下滑。

聪明的太宗对此并非毫无觉察,他在贞观11年间魏征道:“近来我所做的事的得失及政治教化,比以前如何?”魏征回答说:“如果就恩泽声威所能达到,远处的外族前来朝贡的情况来说,与贞观初年相比是不能相提并论的。如果从德义与百姓暗中相通,民心高兴诚服来说,比贞观初年又相差很远。”太宗说:“远方外族来归服,应当是由于施与德义,过去的德义为什么反而更大?”魏征说:“过去天下未安定,常把德义铭记在心,不久,因国内平安无事,逐渐增加骄奢自满的情绪。所以,功业虽然盛大,德义始终赶不上贞观初年。”太宗又说:“所做的事比以前有哪些不同?”魏征说:“贞观初年,担心别人不进言,引导大家规谏。三年以后,见有人进谏,能高兴采纳听从。最近一两年来,不喜欢别人劝谏,虽然努力听取和接受,而内心始终不高兴,确实有为难的样子。”太宗说:“的确如你说的,除了你是没有人能说出这些话的。人都苦于不能自己察觉毛病,你刚才未讲时,我自认为所做的事没有变化,等到听你论说后,我的过失已很惊人。你只要保持这样的忠心,我终究不违背你的话。”

贞观11年之后,魏征不断地指出太宗在为人和治国方面的缺点和失误,仅据《贞观政要》记载:11年就有三次、十二年有二次、13年有一次、14年有四次、十五年有一次、十六年有二次。其余大臣,也不断对太宗提出规劝:刘洎11年有一次、十六年有一次、十八年有二次;褚遂良十五年有一次、十八年有一次;房玄龄十七年有一次、二十二年有一次;马周、岑文本、长孙无忌11年各有一次;刘仁轨14年有一次;高季辅十七年有一次;尉迟敬德十八年有一次;充容(九嫔之一)徐氏二十二年有一次。

在以上这些劝谏中,最有代表性的是魏征13年的上疏。这篇奏疏,全面、具体、深刻地指出了太宗贞观后期下滑的情况。该奏疏即着名的“十渐疏”,又称“十渐不克终疏”,指出了太宗贞观后期十条不如前期,即十条不能坚持到底:

“贞观初年,陛下不烦扰百姓,没有贪欲,清明宁静的教化,远远遍及荒僻地区。现在来考察一下,这种风气渐渐丧失了。听陛下的言论,远远超过上古的英明帝王,论陛下的作为,还没有超过中等品德的君主。凭什么这样说呢?汉文帝、晋武帝都不是古代的英明帝王,汉文帝不接受千里马,晋武帝烧掉雉头毛制的裘衣。现在陛下却派人到万里之外去寻求骏马,去外国购买珍奇之物,被沿途的百姓责怪,被外族所轻视,这是陛下渐渐不能坚持到底的第一条。”

“贞观初年,陛下对待百姓就像对待自己身上的伤口一样,关心倍至,怜悯他们勤恳辛劳,爱护百姓就像爱护自己的子女一样。自己总是保持简朴节约,没有营建什么宫室。近几年来,心思在奢侈纵欲方面,一下忘记了谦虚节俭,轻易地使用人力,还说:‘百姓没有事干就会放纵,劳累就容易驾驭他们。’自古以来,没有由于百姓清闲安乐而造成国家倾覆败亡的,哪有反而害怕百姓放纵而故意去劳累他们的呢?恐怕这不是振兴国家的正确言论,又怎么是安抚百姓的长远办法呢?这就是陛下渐渐不能坚持到底的第二条。”

“贞观初年,陛下减少自己的享受而使他人得到好处。到了现在,放纵个人的私欲而劳累百姓。谦虚俭朴的作风一年年地改变,矜骄奢侈的性情一天天地不同。虽然口中不停地说着关心百姓的话,心中却非常关切使自己快乐的事情。有时想营建宫室,担心臣下来规劝,就说:‘如果不这样做,对我自身不方便。’碍于君臣的情面,臣下怎么能够再诤谏呢?这是一意封住劝谏人的口,还能说是选择好的意见而照着实行吗?这就是陛下渐渐不能坚持到底的第三条。”

“陛下在贞观初年,注意磨炼名誉节操,对人不偏私,只要贤良就接近,亲近爱护君子,疏远斥退小人,现在就不是这样了,轻率地狎近小人,很有礼节地尊重君子。名为尊重君子,实际上是敬而远之;名为轻视小人,其实是亲热地接近他们;亲近小人就看不见他们的坏处,疏远君子就不知道他们的好处。不知道君子的好处,不用别人离间就会自己疏远他们;看不见小人的坏处,有时就会自己去亲近他们。亲热地接近小人,决不是国家达到治理的办法;疏远君子,难道是振兴国家的作风?这就是陛下渐渐不能坚持到底的第四条。”

“陛下在贞观初年,行动遵循尧、舜,抛弃黄金美玉,回复了淳朴的本性。近年以来,特别喜爱稀奇怪异的东西,难以获得的物品,再远也要弄到手;珍奇玩物的制作,没有停止的时候。陛下爱好奢侈浪费而希望群臣百姓敦厚俭朴,过多地兴办工、商业而求农人丰足厚实,这不可能办到已经很明显了。这就是陛下渐渐不能坚持到底的第五条。”

“贞观初年,陛下像口渴思饮那样访求贤人,珍惜别人举荐的人,相信并任用他们,发挥他们的长处,还担心他们不能充分发挥。近年以来,凭着心中的喜好和厌恶,有时众人说好而被举荐任用的人,只要一人诋毁就抛弃他们;有些多年相信而任用的人,有时一旦怀疑就疏远他们。行为有一惯的做法,做事有一贯的表现。诋毁举荐的人,不一定比被举荐的人可信;多年的作为,不应该一下子就否定。君子的胸怀,屡行仁义而发扬盛大的功德;小人的本性,喜欢挑拨是非为自己谋利。陛下不审查其根源,而轻易地对它进行褒贬,这使得奉行道义的人一天天疏远,钻营利禄的人日益提拔,因此人人只求苟且无过,谁也不愿尽心竭力。这就是陛下渐渐不能坚持到底的第六条。”

“陛下刚登上帝位,处在高位看得深远,办事只求不烦扰百姓,心中没有嗜好欲望。在内除去毕、弋等猎具,在外禁绝一切打猎的根源。“几年以后,就不能固守心志了。虽然没有长时间的逸乐,有时也超过了天子一年三次田猎的礼制。于是使游猎的欢乐被百姓讥讽,猎鹰猎犬的贡献远到四境外族。有时候,教练武艺的地方,道路遥远,陛下清晨出去,深夜才回来,把驰骋当作欢乐,不考虑难以预料的变故和发生不测之祸,来得及挽救吗?这就是陛下渐渐不能坚持到底的第七条。”

“陛下刚登上帝位,用恭敬的态度接近臣子,君王的恩惠向下流布,臣子的想法上达君王,君臣都想竭心尽力,心中没有什么隐讳。近年以来,有许多忽略了的地方。有的地方官充任使节,上奏事情来到朝廷,想见见天子,要陈述见到的事情,又不能和颜悦色地倾听,有所请求,又得不到恩准。有时由于臣子有不足之处,严责他的细小过失,这时,即使有聪敏善辩的才能,也无法表明他的忠诚,而希望上下一条心,君臣融洽,不也太难了吗?这就是陛下渐渐不能坚持到底的第八条。”

“陛下在贞观初年,勤奋努力,不敢懈怠,委曲自己顺从他人,常常还觉得做得不够。近年以来,稍微有些骄傲放纵,仗恃功业伟大,心中轻视前代帝王,自负圣哲英明,心中看不起当代人物,这是骄傲在滋长。想要干什么,都要称心如意,即使有时控制情感听从规劝,始终也不能忘记想要干的事,这是私欲在放纵。志趣在嬉戏游乐,心情没有厌倦,虽然没有完全妨碍政事,但不再专心国家大事,这是过度的娱乐。天下安定,外族诚服,仍然在远方劳苦军队,向边远的外族进兵,这是过分地满足心愿。亲近的人迎合陛下旨意而不肯陈说,疏远的人畏惧君威而不敢规劝,如此积累下去而不停止,将要损害陛下高尚的品德。这就是陛下渐渐不能坚持到底的第九条。”

“贞观初年,连年霜灾旱灾,京郊的百姓全都流向潼关外,扶老携幼,往返几年,没有一户人家逃亡,一人抱怨痛苦,这确实是因为百姓体会到陛下怜悯抚育他们的关怀,因此到死也没有逃离的人。近年以来,百姓被徭役弄得疲敝不堪,关中的百姓,劳苦疲困尤其厉害。各种手工工匠,结束服役期限后,全留下来继续受官府雇用;正在服役的士兵,大多调到京城去做别的事情。在乡间采购物资,接连不断,道路上押送物资的差夫一个接一个。已经有了弊端,百姓就容易被惊扰,如果由于水灾旱灾,谷麦无收成,恐怕百姓的心,就不能像过去那样宁静安稳。这就是陛下渐渐不能坚持到底的第十条。”

五、迷信长生不老

唐太完晚年随着功业的隆盛与年岁的增高,也与历史上一切有所作为的封建帝王一样,愚蠢地追求长生、服食丹药。直接的原因当与其情绪的消沉与健康状况的恶化有关。从史籍上可知,唐太宗在贞观十六年以前多次外出围猎,精神焕发,骑射娴熟,说明他有充沛的精力与健康的体魄。然而,从贞观十七年开始直至二13年临终的七年当中,仅见外出围猎一次的记载,这从中透露了一个信息,即他的健康状况趋向下降。究其原因,太子承乾被废,魏王泰被黜,对他的思想刺激很深,一度产生了自杀的念头,精神上的郁郁寡欢影响了身体健康。以前根少服药的唐太宗,这时开始服食药石了。当时太子右庶子高季辅上疏陈述政事得失,唐太宗认为其言有益于国,“特赐锺乳一剂,谓曰:‘卿送药石之言,故以药石相报。”元戈直注曰:“锺乳,产于石,食之使人通气生胃。”由此可知,唐太宗这时已患了消化不良症。

影响唐太宗健康状况下降的另一个事件,是贞观十9年征代的失败,秋末“辽东还,发定州,在道不康”,所谓“不康”,是指“病痈”。年底退至并州,以作休整,次年2月起程,3月返京。据胡三省注云:“并州至京师一千三百六十里”,由于长途跋涉,归程劳累,再加战争失利,心情郁闷,到京后再次病倒。“上疾未全平,欲专保养”,为此下诏太子李治处决军国大事,李治于听政之暇,“则入侍药膳,不离左右。”同年10月病虽愈,然而体仍虚。返至灵州,又“冒寒疲顿”,打算子年底前,“专事保摄”。至次年正月,“上疾新愈”。一切感冒竟然需要三个月的“保摄”,其虚弱可想而知。到2月,唐太宗又“得风疾”,直至11月“疾愈,三日一视朝”。可见,唐太宗自贞观19年秋冬以来,连续一年多患病,当时除早年的“气疾”外,又患“痈疾”、胃病、感冒、风疾等多种疾病。积极的药物治疗未见好转,便滋生了对超自然力量的迷信的消极想法,寄托于方士的丹药,希望能收奇效。于是从贞观二十年年底开始服食丹药了。

贞观二一一年正月,高土廉去世,唐太宗困死者系开国元勋兼贵戚的关系,极为哀痛,决定亲临其家吊丧,行至中途,被长孙无忌挡驾。长孙无忌劝告:“陛下饵金石,于方不得临丧,奈何不为宗庙苍生自重!”服药不得临丧的禁忌,似非医方所立,当为方士的玄言诫语,“金石”则为方士所炼的丹药无疑。可见,唐太宗至迟在贞观二十年底已经吞服丹药了。

然而,国内的方士丹药并不见效。又进一步欲求国外的方士丹药。大臣为了迎合太宗的这个心理,于是向他推荐了一名印度方士。贞观二十二年,王玄策借兵吐蕃、泥婆罗,大败中天竺帝那伏帝国,俘其国王阿罗那顺与方士那罗迩婆婆寐。同年5月,王玄策将方士进献唐太宗。这个方士“自言寿二百岁,云有长生之术”,这个谎言打动了唐太宗幻想长寿的急切心理。于是“深加礼敬,馆之于金飚门内,造延年之药。令兵部尚书崔敦礼监主之,发使天下,采诸奇药异石,不可称数。”经过近一年的炼制,“药成,服竟不效”,以致丹药中毒暴亡。

这个教训直至高宗咸亨年间还在某些大臣中记忆犹新,当时东台侍郎郝处俊谏阻高宗勿服胡僧炼成的“长年药”时说道:“昔贞观末年,先帝令婆罗门僧那罗迩娑婆寐依其本国旧方合长生药……历年而成,先帝服之,竟无异效,大渐之际,名医莫知所为”。

所谓长生药,纯属谎言。设使唐太宗不服丹药,还可多活若干年。然而服食之后,病情急剧恶化,名医束手无策,以致提前结束了唐太宗的生命。宪宗时大臣李藩曾云;“文皇帝服胡增长生药,遂致暴疾不救。”所谓“暴疾”,即指丹药中毒;“不救”,指无法抢救。可知中毒之深、药性之烈。正如清代史学家赵翼所说的:“太宗之崩,实由于眼丹药也。”方士丹药害人已有明验,胡僧理应治罪,但是可笑的是,大臣对这个曾夺去太宗生命的天竺方士不治其罪,竟“放还本国”。据郝处俊解释,“时议者归罪于胡人,将申显戮,又恐取笑夷狄,法遂不行。”出于担心天竺传为笑柄,对饵药毒帝致死的胡僧,不加刑典,未免迂腐可笑。

回顾贞观初年,唐太宗一再嗤笑秦皇祁求神仙、冀其长生的荒唐,说:“神仙事本虚妄,空有其名。秦始皇非分爱好,遂为方士所诈”。贞观五年,他反对图谶迷信,认为“此诚不经之事,不能爱好”。直至贞观11年2月下节葬诏时还说:“夫生者天地之大德,寿者修短之常数。生有七尺之形,寿以百龄为限。含灵禀气,莫不同焉,皆得之于自然,不可以分外企也。虽复回天转日之力,尽妙穷神之智,生必有终,皆不能免。”讲得何等精彩!不料晚年竟重蹈秦皇的覆辙,这是历史的悲剧,一代英主也不能摆脱阶级与历史的局限性。终于在贞观213年3月发病,5月去世,享年五十二岁,8月安葬于昭陵。

同类推荐
  • 总有一个人,你爱如生命:张爱玲的喜悦与悲伤

    总有一个人,你爱如生命:张爱玲的喜悦与悲伤

    本书用散淡清丽的文字完美再现了张爱玲特立独行的一生,她的年少时光,她迷途般的爱情,她在炮火中的洗礼,以及远渡重洋的漂泊,还原一个不在传说中而在我们身边的传奇,走近真实的张爱玲,体味她繁华背后的苍凉。但愿我们都能在最深的红尘里遇见最美的爱情。
  • 贝多芬传(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贝多芬传(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本书是法国文学家罗曼·罗兰著名的人物传记之一。这是一颗受伤后近乎窒息的心灵勃发而出的一曲激昂的交响乐(贝多芬本人正是这样的经历),是对音乐艺术大师贝多芬一生的真实素描。
  • 托尔斯泰 马克·吐温

    托尔斯泰 马克·吐温

    本书介绍了托尔斯泰、马克·吐温在青少年时代的成长经历,尤其探索了他们成功的主观因素,对广大探索中的青少年大有裨益。
  • 最优雅的民国女子:她们,不曾输给时光

    最优雅的民国女子:她们,不曾输给时光

    一本描写民国才女的通俗读物,也是一本了解民国女子、学习民国才女优雅和提升个人魅力的书。时光总是无情的,却被这十四个或权倾一时,或明艳倾国,或才德震世的女子轻柔的化去其中的冷酷,留给世人和煦动人的春光。潘玉良、凌淑华、庐隐、吕碧城、萧红、林徽因、阮玲玉、陆小曼、石评梅、张爱玲……她们在女子本就低微的时代,却用独立自强将时光雕琢的如此曼妙可人,愉悦了自己,滋润了他人;她们在危机四伏的动荡乱世里,却守得住内心一份真情,用一番旷世痴恋为风华岁月浇筑了一座令后世敬仰的丰碑。即便狂浪呼啸,自有这十四个永锢于时光中的女子,用美到极致的馨德,为迷茫的你拨开生活的迷雾,重新找到前行的方向……
  • 郭沫若的青少年时代

    郭沫若的青少年时代

    郭沫若的少年时期,生活在“从封建社会向资本制度转换的时代”。中国社会转型的阵痛,塑造着一个叛逆的性格;时代大潮的激荡,则玉成了一个弄潮儿的辉煌。郭沫若在文学、历史学、古文字学、书法艺术等领域都成就斐然。他是中国现代史上一位卓越超群的文化伟人。
热门推荐
  • 天昊的剑道

    天昊的剑道

    全国中学组剑道大赛的冠军队伍——帝剑中学,其中被称为“三剑”的三个学生表现极其突出,他们拥有着超越同龄人许多的剑术,未尝败绩,即使三人比试也从未分出胜负。在当时也是大家公认的最强的中学生。但是有这么一个奇妙的传闻,大赛开始前,他们曾私下跟一个人决斗过,但从未获胜,那是被他们都称为“绝对闪避”的剑客。
  • 废材小姐倾绝天下

    废材小姐倾绝天下

    人生中有无数次偶然,却因为某一次偶然中改变了她的一生。废材之身,异国魂。重生后的她,大放光彩。从废材成神,在大陆上写上了光辉的历史,璀璨的诗篇。一路上的惊险、阴谋、陪伴着她。
  • 绝世神兵2

    绝世神兵2

    一个弱肉强食的世界!胜者为王败者寇,几个不学无术的人,竟然成了拯救世界的的救世主!上古神兵散落人间,寻找神器的一段艰难路程,就此开始!
  • 同居新时代

    同居新时代

    国际大都市着名房地产公司老总之公子周月明乃一英俊潇洒、热情浪漫、幽默风度、才华横溢之人,天生固执己见、洒脱超俗,不愿意生活在有亿元家庭背景的阴影中,大学毕业后毅然留在一座小城市,打拼着自己的生活,不愿孤单的性格招人合租自己简单的小屋,不料却命遇桃花,在公司里又遭美女同事的死缠烂打。。。本作品用清新自然、幽默洒脱的语言反应了介于80与90这个特别时代的年轻人的生活、情感以及他们的思想,希望能给大大们带来意想不到的美味小餐。
  • 双溪杂记

    双溪杂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面门

    面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康熙大帝

    康熙大帝

    那一场盛世风云至今为人津津乐道,康熙大帝玄烨更成为长盛不衰的热点话题。《康熙大帝——其实这才是玄烨》一书为纪连海、邓荣栋合著,前者曾登上百家讲坛且以讲清朝历史而著称,后者则是草根说史新秀,专攻明清历史;强强联手,以康熙的一生为线索,讲述康熙一朝的种种风云变幻,探寻隐藏在历史尘埃中的真相,以独特的角度分析当时的政治环境,评说那些如雷贯耳名字的功与过。
  • 一剑飘雪

    一剑飘雪

    清乾隆时期,邪教猖獗,为了让人民不再受邪教之害,乾隆秘密训练出飘雪,并命他潜入江湖专灭邪教。飘雪在途中和一剑等相遇,于是,一剑和飘雪他们开始了除杀天下邪教的漫漫长路。
  • 契约狠宠:冷酷总裁俏女佣

    契约狠宠:冷酷总裁俏女佣

    她是世人唾弃的倒霉女人。他是世人歆羡的天之骄子。想死没死成,她被圈为他的贴身女佣。在内,为他做饭,为他洗衣。在外,还要为他阻挡无数的女粉丝。只是,有一天。他发现再也离不开她。她却固执地想要逃。想尽一切办法将她圈禁在他身边。宠她,宠得无死角。爱她,爱得无底线。只是,怀中的小女人撇撇嘴巴,还是不知足。好吧,为夫就是鞠躬尽瘁也要将你宠得无法无天。喜欢的亲们请加入十四非夜读者群399786220。么么哒
  • 追忆loveexo

    追忆loveexo

    本书有六名女主,边伯贤和林梓琪(女一)是主角,差不多每个成员都会有写。主要内容:林梓琪是suho的表妹,林梓琪的闺密们又是追星族,喜欢exo到发疯,因为林梓琪的关系女主六人顺利搬进exo宿舍居住,还结识了十二位花美男,就这样一系列的故事就发生了。(本书纯属瞎编,请勿当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