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949100000010

第10章 六大茶山论(3)

到了清代末期,易武产茶量下降,到1912年时产茶仅为5 000担左右,但是仍为六大茶山之首;在清末民初,由于朝代更替、战乱频繁及普茶生产贸易中心的转移,易武茶山的茶叶贸易也衰落下来。

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经过易武各民族同胞的共同努力,易武茶山恢复了昔日的兴盛。

易武镇现在位于勐腊县北部,北接思茅、江城,南接瑶区、勐伴,西临勐仑、象明,东邻老挝,管辖易武,麻黑,纳么田3个村委会24个自然村寨,有汉、彝、瑶、傣等13个民族,土地面积345平方千米。

勐海古茶山是驰名中外的普洱茶原产地之一。

与江北六大茶山相比,勐海可算是年富力强的晚辈。据考证,勐海茶山兴起于清末和民国之初。

勐海属于热带季风性气候,没有四季之别,只有干湿之分。其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为1 300毫米;温暖如春,年平均气温在18℃左右。一年中罕有雪日,但雾日却多达120多天,并且勐海茶区大多在海拔1 100~1 800米之间的山坡丘陵地带,也是典型的“山高雾重出好茶”的地方。所以,在清宣统二年

勐海古茶山(1910),石屏汉人张棠阶发现它是块宝地后,马上在此开办了勐海茶区的第一个茶庄——恒春茶庄,并从思茅请来制茶师傅,把质优价廉的勐海茶叶加工成为紧压茶,并利用这里较为便利的交通条件,行销国内外。因勐海茶区所产茶品销势良好,于是,茶商云集。在此开设的茶庄有如雨后春笋,几年的功夫竟达到二三十家。当时,江北六大茶山因种种原因已衰落下来了,普洱茶的主产地和中心悄然间已由倚邦、易武转到了江南的勐海。

勐海的老茶庄及创办于1938年的勐海茶厂所生产的紧茶、砖茶、七子饼圆茶等都很畅销。近的暂且不说,很早以前,我国的港澳台及东南亚地区的茶客就很青睐勐海所产之茶。今天勐海茶厂生产的“大益”牌普洱茶系列,融传统工艺和现代技术于一体,工艺独特,品质优良,长期以来在国际国内市场上独占鳌头,长久不衰。

今天的勐海县还完好地保留着丰富的古茶树资源:栽培型的古茶树有南糯山的古茶树群落;野生型的有巴达茶山1 700多年的野生古茶树。此外,还有很多古老的茶树近缘植物如厚短蕊茶,其叶子与茶树叶子很相似,当地的一些百姓就常误认为是野生茶树。其实,它不是野生的,也不是栽培的,它更不是茶树,它是茶树的近缘植物。它和茶树的主要区别是厚短蕊茶的叶片无光泽,果实呈球状,多为绿色和黄色。

勐海茶叶一直以香高味浓、品质优良而著称于世。如今,勐海茶区的产茶量已近7 000万吨,居全国首位,不愧为“云南茶都”。

景迈古茶山

景迈茶山地处云南省思茅市澜沧县,在景迈和芒景两个行政村的范围内。

据芒景缅寺木塔石碑记载,这里的茶树种植最早可以追溯到距今1 300多年的公元696年。景迈茶山经过后来不断的开垦种植,古茶园面积已达2.8万亩之多,其中可采摘的有1.2万亩左右。因此,景迈茶山以“万亩古茶园”而著称于世。它是云南省所发现的最大规模的古茶园,以栽培型古茶树为主。其中景迈境内可采摘的有8 000多亩,芒景境内约有3 000多亩。因此,1994年,来此考察的日本名古屋茶叶协会理事长、国际著名茶叶专家松下智先生,将其誉为“茶树自然博物馆”,并认为它是中国的“国宝”。

由于景迈茶山种茶的历史悠久,茶树古老,所以在这些千龄的茶树上,生长着一种寄生的草本植物——螃蟹脚,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实践证明,螃蟹脚具有很好的清热解毒的功效,经常饮用可以防治血管硬化。螃蟹脚是景迈古茶山所独有的,因此,有品饮者就以此来辨别某茶是否为景迈山茶。

景迈茶山所产之茶,肥嫩柔软、白毫丰满,用这样的芽茶制成的普洱茶,具有色、香、味、气、形、质俱佳的品质特点。

历史上,景迈茶山的茶叶通过茶马古道,源源不断地由马帮运出大山,其中一部分作为普洱茶的原料之一进入当时的普洱府,另一部分则从产地直接销往缅甸、泰国等东南亚国家。

南糯古茶山

南糯古茶山位于勐海县东部的格朗和乡,距县城20公里处,东与景洪市接壤,南与勐混镇,西北与勐海镇交界,北抵流沙河与勐宋乡隔河相望。它包括南糯山、帕沙两个村委会,共有古茶园15 000多亩,其中帕沙有3 000多亩。

格朗和是爱尼族(哈尼族的一个分支)语,为吉祥幸福之意。而南糯是傣语,为美味笋酱之意。据傣族传说,在很古时候,南糯山住的是哈尼人。那时山上不仅有茶树,还有竹子。每到春天,那些新鲜的竹笋便是哈尼族的食物。有时,竹笋一旦用不完,勤劳的哈尼族妇女便把竹笋制成酱储存起来以长久食用。某年冬天,西双版纳宣慰史刀片领带着自己的臣属仆僚来此察看。在哈尼族头领的盛宴上,刀片领不想吃那些大鱼大肉,希望吃些合乎自己口味的菜来开胃,没想到刀宣慰对笋酱爱之甚深,并要求南糯山寨每年进贡笋酱。久而久之,傣族同胞便把哈尼人住的这座山称为南糯山。

在南糯山上生活的布朗族、傣族、哈尼族、拉祜族又将南糯山称为孔明山。孔明就是三国时蜀国丞相诸葛亮。据传,当年诸葛亮南征孟获路过此山时,士兵因水土不服,都患上了眼病,眼看就要贻误军机。情急之下,诸葛亮叹息着把自己的手杖插在地里。没想到天佑孔明,手仗顿时生芽长叶,成了茶树。他以此树的茶叶煮水医治士兵,效果很好。不久南定孟获,凯旋而归。自此,这些人就把茶树称之为孔明树,把此茶山称之为孔明山,像基诺族一样把孔明奉为茶祖,并在每年农历七月十六孔明生日这天举办茶祖会,放孔明灯。因此有人据此来推测南糯山已有1 700百多年的种茶历史。事实上,现在生活在南糯山上的是哈尼族中的爱尼人。根据他们父子连名制的传统,可知他们在此生活已有五十七八代,大约在1 000多年前。根据历史传说可知,在他们的先祖到此之前,山上已有布朗族的先民蒲蛮人抛荒的茶园。蒲蛮人是濮人的后裔。他们是最早在南糯山上种植茶树的。由此可见,南糯山的种茶历史之悠久,更在三国之前。

南糯山不仅种茶历史悠久,而且特别适宜种植茶树。南糯山平均海拔在1 400米,山高谷深,冬暖夏凉雾日多,是典型的适宜茶树生长的“山高雾多”的环境。加之这里酸性的砖红壤和赤红壤土层深厚、土质肥沃,因此茶质绝佳,产量很高。

到清代时,南糯山每年产干毛茶已达300多吨,但大多外运到勐海、易武等地加工成各种普洱紧压茶,然后销往海内外。而南糯茶山优质茶叶的经典之作——南糯白毫,也曾获得中国首届食品博览会金奖。所以当1962年,时为中共中央党校教授、著名政治理论家孙定国在考察南糯山时,留诗一首高度评价了南糯山。其诗曰:

“昨饮普洱茶,今游南糯山。山色垂苍翠,名茶育此间。”

随着岁月的流逝,江北六大茶山因为种种原因,在民国以后逐渐衰落,而江南的车佛南(即车里、佛海、南峤;车里即西双版纳,佛海今改名为勐海)茶区逐渐成了普洱茶的中心产地,而南糯山的地位也日益突出。到了2004年,南糯山年产茶达800多吨,成为云南第一产茶大村。其产品不仅畅销国内,而且还远销东南亚和欧洲等国家。

南糯茶山最负盛名的或许是1951年云南省茶叶所(当时称为茶叶实验站)周鹏举等人在密林深处发现的茶树王。当地称之为“沙归拔玛”即茶树母亲之意。1954年著名植物学家蔡希陶在周鹏举的带领下,披荆斩棘,跋山涉水,拜谒了这棵茶树之母。1957年随着通往南糯山的简易公路的修成,国内外茶界的许多专家学者不辞辛劳来到此山,以亲睹茶树王的风姿。经过对茶树王多学科多方面的考察论证,最终很保守地认为,茶树王的树龄达800多年,属栽培型古茶树。它是中华民族最早栽培利用茶树的活见证之一。

1990年12月,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佛教协会会长的赵朴初先生,专程来此参拜茶树王,并欣然挥毫留下“南行万里拜茶王”的墨宝。不幸的是,虽然人们对它进行精心而科学的救治保护,但是最终也没有能挽留住茶树王的历史脚步。这棵见证了800多年茶史的茶树王,于1994年初冬走完了它数百年的风雨历程。但是,值得庆幸的是2002年5月8日,勐海县茶办曾云荣主任和云南省茶科所张俊所长又在南糯山的半坡老寨发现了一颗茶树王的后继者,树龄也在800年以上。

巴达古茶山

在勐海县南端,离县城所在地58千米处的象山镇有一座茶山,名曰巴达茶山,又叫贺松茶山。巴达茶山包括勐海县的巴达和西定两个纯山区乡的古茶树分布区域。这里云雾缭绕、雨量丰沛、黄壤微酸,是勐海茶叶重要的原产地,也是勐海县野生茶的主要生产地。

巴达茶山的特别之处有两点,其一是巴达茶山拥有野生茶山群落和栽培型古茶园。在贺松大黑山的原始森林中,野生茶树群落集中分布,约有6 000亩之多,茶树多为大叶种。同时,在这个山区还分布着3 400多亩的栽培型古茶树,其中西定有1 200多亩,栽培型古茶树均为普洱茶种。栽培型古茶园林木较密且高,茶树分布在这些风景林中,自然生长。其二是巴达古茶山中垂范茶史、闻名中外的巴达茶树王。这棵茶树王,于1961年10月在大黑山的缓坡地带的密林中被人发现时,有30多米高。后来,《中国茶经·茶史编》对这棵茶树王对其做了颇为详尽的讲述:

“巴达茶树王,生长于勐海巴达乡贺松寨大黑山原始森林中。树龄1 700余年。植株乔木型,树高14.7米(原高32.12米,1967年上部被风吹断),主干直径0.9米,树幅8.8米。叶片属中叶型,叶型椭圆,色深绿而有光泽,叶长11厘米,宽6~7厘米,叶脉7~8对,锯齿28对,叶间距为5厘米左右。叶姿上斜,叶柄较细,芽叶无毛。花朵呈黄白色,直径5.8~7.7厘米,花瓣11~14片,柱头5裂,萼片无毛。茶果呈梅花型,果皮厚,种子近球形,枝干灰白,生长势强。鲜叶或成茶苦涩,抗病虫害和抗旱性强。”并断定其龄在1 700岁以上。来巴达茶山探访的人对这棵茶树王的崇拜,就像人们对长城一样,大有“不看巴达茶树王,枉把巴达茶山访”之意。

如今的巴达茶山不再依靠上面的特别之处了,而是它所建成的最优质的生态茶生产基地。在这里的近20 000亩新旧茶园,交错生长,一律不用“敌杀死”等化学药剂,致力于环保、健康、无公害的生态茶的生产,其年产量在400吨左右。不仅如此,这里还大量栽种着云抗10号、云抗14号、长叶白毫等国家级、省级良种茶,而勐海茶厂的巴达分厂所生产的名优茶——玉丁香和女儿环更是名扬四海的极品茶。

巴达茶山是一个有着深厚历史的茶山,目前,正以崭新的姿态充满活力地走向未来。

南峤古茶山

南峤茶山又被称为勐遮茶山。勐遮是勐海县境内最大的平坝,坝中是万顷优质稻田,而平坝四周和坝中低矮的山丘上,则是连片种植达万亩之多的新式茶园。勐遮是傣语地名,意为湖水浸泡过的干坝。可见在遥远的古代,这里曾波光粼粼,气象万千。

据史料记载,明代隆庆四年(1570)在云南设十二版纳时,勐遮、景真和勐翁为一版纳。

到清雍正七年(1729),清政府派往云南的总督鄂尔泰在云南少数民族地区推行改土归流政策(设官府,置流官,驻军队以加强行政统治),在普洱设置“普洱府治”;在勐海、勐遮、易武、倚邦等茶山,设置“钱粮茶务军功司”,专管粮食、茶叶交易。可见当时的南峤茶山其地位之重要,确实非同小可。

1927年国民政府在这里设县,当时称五福县,3年以后更名为南峤县,这也是南峤茶山得名的原因。1958年11月,南峤(已改名为勐遮)县与勐海县合并,改设为勐遮区。

南峤茶山的茶树属乔木中叶种,口感薄甜,汤色深橘黄,香气一般,茶叶等级不是很高。

勐宋古茶山

勐宋,在傣语里,是高山间的坪坝之意。

在西双版纳有两个勐宋。一个是位于勐海县东部,靠近南糯茶山,东与景洪市接壤,南接勐海县格朗和乡,西南接勐海镇,北临勐阿镇。全乡有古茶园3 600多亩,分布较为分散且广大,主要在大安、曼垒村、坝蒙村,其中以曼垒纳卡所生产的茶叶质量最为优良。从古茶树的树龄可知,这里种茶已有200~400年的历史。

另一个勐宋是位于景洪市勐龙镇,靠班章茶山,与缅甸接壤,属于布朗山系。景洪勐宋位于海拔1 000米以上的山区、半山区丘陵地带,森林覆盖率高,气候温和、降雨适中、光照适宜、土壤肥沃,适宜茶树的繁育生长。经过普查,共有古茶园5 170亩,年产干毛茶150吨左右。景洪勐宋茶山茶叶品质优良,以手工加工茶菁为主,也少量加工烘青绿茶。

历史上由于勐宋古茶山地处澜沧江以南,交通不便,虽有部分茶商马帮来收茶驮茶,但茶叶知名度不高,在史籍中没有记载。从当地居民世系及古茶树生长状况来加以推算,古茶园种植历史在200~300年间。

同类推荐
  • 函谷关

    函谷关

    函谷关是我国历史上建置最早的雄关要塞之一,因其建于谷中,深险如函,故称函谷关。这里曾是战马嘶鸣的古战场,素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称;这里是古代西去长安、东达洛阳的通衢咽喉,同时也是中原文化和秦晋文化的交汇地;这里流传着许多脍炙人口的历史典故,“紫气东来”“鸡鸣狗盗”“公孙白马”“一丸泥”等等,使这里弥漫着神奇的色彩。常米乐编著的《函谷关》生动介绍了函谷关的军事文化、老子文化、民间文化与人文文化、函谷关的历史典故、函谷关的名胜古迹与出土文物等内容。
  • 大话中国人:感悟人性与道德

    大话中国人:感悟人性与道德

    触摸中国人的文化,剖析中国人的性格,透视中国人的劣根性,大话中国人的世道人心。中国人喜欢吹牛,中国人喜欢较真,中国人有着“难于言表的温情”……本书以诙谐幽默的笔调来调侃中国人的文化、性格以及中国人的劣根性。
  • 匡庐奇秀:庐山(文化之美)

    匡庐奇秀:庐山(文化之美)

    巍峨挺拔的青峰秀峦、喷雪鸣雷的银泉飞瀑、瞬间万变的云海奇观、俊奇巧秀的园林建筑……这一切构成了人间仙境般的庐山。
  • 静升古韵

    静升古韵

    本书记载了静升的文化历史和珍贵的遗存,凡寺庙、建筑、居民、风景胜迹、民俗文化以及人物传奇、民间故事。
  • 诗性的寻找:文学作品的创作与欣赏

    诗性的寻找:文学作品的创作与欣赏

    本书在作者实际课堂讲课的基础上,以散文式优美的语言,通过对经典文学作品的多角度解读,和对作家创作秘密的深度发掘,多方位阐释文学的魅力。登堂入室,引领读者全方位进入文学的殿堂;启迪智慧,打开看文学看人生的多种视角。以专业的眼光、新颖的角度解读二十多部大家耳熟能详的世界文学经典名著,点评十多位经典作家的多彩人生,建立文学与多种学科领域的联系,拓展文学理解的空间和视角。
热门推荐
  • 世界级精英是这样炼成的

    世界级精英是这样炼成的

    无论是商场,还是政界,都有这些精英们的身影,不论是谁,他们的成功都得益于家庭教育。本书为您精心准备了众多世界级精英的成长故事,向您揭示他们的家庭给予了他们的教育和熏陶,相信阅读此书,一定能让你深感震撼,并在震撼之余,从中汲取营养,从而对你的教子提供有效的帮助。
  • 一场落花

    一场落花

    女主角杜雨在他乡遇上了初中时暗恋的男生,为了能得到优秀的他的青睐,没有文学细胞的她去参加校文学社,却在无意中得到了主编的悉心照顾和教导;球赛上在强悍对手面前,她和自己的团队努力的意志也赢得了情敌的敬意。期间,她经历了入社退社风波,但是依然努力向上;年少无知的她也曾伤害过一份美丽的友情。经历过表白被拒,友情大考验,中毒风波。她与好友何语嫣、夏菲菲对友情爱情有着不同追求和态度。与笔友顾宇有着别人不能理解的纯真的友情,却在一次远途约会中,把所有的美好都破坏了。在短短的几天里她经历了一生中也许都不可能遇到几件的事,远途赴约却被自己所信任的朋友放鸽子;父母离婚;流言蜚语的恶意中伤;好朋友的孤立;所爱的人的不信任;好友也在这时被发现生重病,危在旦夕。当她不知该何去何从的时候,对她伸出援助之手的人却是那个情敌,然而在打算开始新生活的路上,遇上了灭顶之灾??????
  • 拒爱:盲妻不下堂

    拒爱:盲妻不下堂

    重生,忘记自己的身份快乐的生活,遇见欧阳风,逐渐想起以前种种。我要复仇,为我那未出生的孩子,为了我曾经的生命,在复仇过后,看着东方家的家破,鲜血在庄府别院开始蔓延,看着满目疮痍,我只觉得有些荒凉,这样的结果,当真是我要的吗?
  • 天惩之光

    天惩之光

    星云大陆人族、魔族、兽人族三族鼎立,一名原本要历经九世劫难的少年因缘际会重返修仙之路并最终登上了武道的巅峰,历经磨难的他对所在的世界有了十分深刻的了解,他开始按照自己的意愿改变这个世界。
  • 再世阴圣

    再世阴圣

    诸神离世,将冲击神界时的力量播散在了世间,是为神之遗韵。当人们觉察的时候,这个世间已经没有神了。有的,只是曾经神祗们的影子,守望者大陆千百年,觉醒了神之遗韵的强者们。神韵师。紫狱只是一个最不起眼的小镇民,被人冷落蔑视,渴望见识外面世界的小青年。偶然的机会,他走出了小镇,迈开了步子。他的步调,大得离谱。“步子大了,容易扯到蛋。”这是他引以自诫的名言,但往往不管不顾。他数着步子,划过寒冷彻骨的月叹溪,走过寂静的永恒山麓,穿越了一望无垠的雪原。当一切都尽在掌握的时候。他停下了前进的步伐。步临山巅,四下临渊,他又该何去何从?神器得失,红颜去还……一切精彩,尽在不世阴圣之中!
  • 魔道士传奇

    魔道士传奇

    一名默默无闻的小道士,因一次意外被鬼差意外勾魂,地府为了补偿使用了最新研发的投胎技术,却不料一时疏忽,投胎仪错乱将其流放到其他立面,这一切都是意外,还是在幕后有人主使。。。而小道士在异界将会遇到怎样的故事呢。看夏侯霜如何调教小萝莉,如何调戏长腿妖狐,如何捕获兽耳妹子的艰辛历程。本书越是后面越是精彩哦,时不时的发送福利哦。我是新人如果愿意与我一起讨论请加入QQ群218435794
  • 星辰诀

    星辰诀

    封云,一个身负血海深仇的少年,为追寻满门被灭的真相,踏上修元之路。前路坎坷艰辛,直到得遇一怪老头传授《星辰诀》和神兵,他的人生就此转折。神魔在他剑下陨落,鬼怪在他刀下湮灭。万千星辰因他而生,日月光辉因他灿烂。大地因他为之颤抖,宇宙在他脚下匍匐。
  • 契约婚姻:伯爵,请爱我

    契约婚姻:伯爵,请爱我

    在D伯爵的宠物店中,没有什么是不能得到手的。无论是普通的宠物还是濒临绝种的珍禽异兽,无论是图鉴上有的物种,还是只存在与传说中的神兽,只要你与D伯爵签订了契约,你就能成为它们的主人。
  • 无限升级系统

    无限升级系统

    一个宅男,屌丝,成绩最差的高三学生叶凡在高考前夕等待新游戏开服的时候居然意外地登陆了由外星高级文明研制的一个网络游戏,整个地球居然成为一个打怪升级的游戏!他发现自己的身体情况都成为了数字,自己可以清楚的看到,力量,敏捷等等属性!而且他还发现了自己居然可以通过获得经验的方式升级来增加自己的能力!而且还可以获得技能装备!帮妈妈杀鲤鱼时,“恭喜玩家杀死一级生物鲤鱼一只,获得10点经验!”在爸爸那里接到了S级任务:考上BJ大学“尼玛!考个大学居然也是任务?而且任务失败的惩罚居然是...”
  • 地震应急防护手册

    地震应急防护手册

    《地震应急防护手册》以通俗易懂的语言,简明扼要地介绍了地震的相关知识,重点包括发生地震时如何避险、逃生及救助,震后的防疫、心理重建等。《地震应急防护手册》基本上以问答的形式呈现,强调实用性、普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