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958400000018

第18章 蒋风:毕生行走在光荣的荆棘路上

他是中国著名儿童文学理论家,一代儿童文学宗师,他创建了全国第一个儿童文学研究所;“文革”后,他第一个在我国高校恢复儿童文学课程,招收了全国第一个儿童文学硕士研究生;他撰写了新中国第一部《儿童文学概论》,新中国第一部《儿童文学史》,编著了“五四”以来第一部作者最多、容量最大、最系统的《中国儿童文学大系·理论卷》;他是国际格林奖9位评委中唯一的中国评委;他获得过国际儿童文学奖唯一的理论奖;离休后,他一个人创建了一个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中心,免费招收和培养了300多位非学历儿童文学研究生;一个人创办了一份报纸? ?

2007年5月25日,一个普通的日子。对于浙江师范大学前校长蒋风教授来说,这却是一个极不平常的日子。

国际儿童文学馆揭牌仪式在浙江师范大学举行。

依然挺拔的身躯,依然坚定的步伐,依然深情而专注的目光,83岁的蒋风教授缓步向那块红绸走去。在那红绸的下面,有他20多年殷切的期盼;在那份期盼的后面,有着他半个多世纪的追求;那不懈追求的路,是他和他的同事用坚实的脚踩出来的,那是一条光荣而充满荆棘的路。此时,他的视线越过眼前的红绸,穿越半个世纪的时空,飘向那渺远的过去? ?

《爱的教育》使他爱上了儿童文学

蒋风1925年出生在浙江金华一个小学教师之家。祖父蒋莲僧是当地有名的画家,与黄宾虹、张大千、徐悲鸿都有交谊。外祖父是前清举人。然而,到他父亲一代,蒋家却已家道中落,穷困潦倒。从没读过书却在书堆里泡大的母亲,在喂他乳汁的同时,也“喂”给他诗词曲赋,文学乳汁就这样从母爱中流泻,注入少年的心灵。

家贫,连书都读不起,小学和中学,他是断断续续用6年读完的。正是逆境砥砺了他的意志,从小他便形成了不屈不挠的个性。

影响他命运的时刻是在他入学后开始的。

他第一次跨入校门就直接插班上三年级。也就在此时,他第一次见到数学老师斯紫辉。

一袭旗袍,衬托着如柳身材;满脸笑意,洋溢着亲切与慈祥,当美丽温婉的老师用她甜美的声音开始上课时,从第一眼起,蒋风就喜欢上这位极富亲和力的老师。斯紫辉是著名儿童教育家斯霞的堂姐,她教的是数学,却每周要给学生上一节故事课,故事的内容来自《爱的教育》一书。从此,故事课成了蒋风最喜欢的科目,他深深沉迷在书中展现的世界里。

学期结束,斯老师专门召开命名主题班会,她用书中的人物来命名好学生,于是他们班里有了勤劳的“裘里亚”,正直的“卡隆”,勇敢的“马尔柯”? ?

蒋风的心悬起来了,他期待着老师对自己的命名。

然而没有,老师一直没提到他的名字。

一股深深的委屈之情在他心中升腾,直至命名班会结束。委屈之后是伤心,泪水已漫上他的眼眶,他是咬紧牙关强忍着才没使那滴不轻弹的男儿泪滚落下来。

在收起教案准备离开时眼睛余光的一瞥间,斯老师蓦然发现了自己的疏忽,她一愣,随之便脸上阳光朗照:“蒋风,你跟我来。”她知道自己该怎么做。

拖着沉重的步伐,他来到老师的宿舍。

“老师实在太粗心了。”斯老师的声音里充满了柔和的爱意。“我怎么把你给忘了呢?其实,你比裘里亚更勤劳,比卡隆更正直,比马尔柯更勇敢。但是,但是,班会已经结束了呀,我怎么来弥补过失呢? ?这样吧,老师把自己最心爱的书,把这本《爱的教育》送给你,弥补老师的过失吧。”说着,她掏出笔,在扉页上题写了一行字:“不要怕做平凡的人,但要永远记住,让自己那颗平凡的心,随时闪现出不平凡的光彩来。”

所有的委屈全都烟消云散,手捧老师的书,泪水终于夺眶而出。

从此,这本书成为他毕生的珍宝,老师的题词也成为他终生信奉的信条。

就这样,他爱上了儿童文学,从此沉溺其中。《我的童年》、《稻草人》、《寄小读者》、《秃秃大王》,一本本儿童读物、童话故事在使他享受美妙的同时,也更坚定了他对儿童文学的挚爱。

少年时代,蒋风便受进步思想熏陶,参加了“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并成了地下小交通员。1942年,他考上暨南大学中文系,但却因无力承担学费于次年改考公费的英士大学。1943年,他的儿童文学处女作《落水的鸭子》便发表。

毕业后,他任《申报》驻浙江记者,并开始儿童文学创作。就在此时,他从《申报》上看到一条消息:3个少年看了荒诞的连环画,结伴到四川峨眉山修仙学道,最后共同跳崖飞升自杀身亡。这一惨剧强烈地震撼了蒋风的心。震惊之余,他深感儿童文学对塑造少年儿童的人格和健康心灵实在太重要,决心献身儿童文学事业。

有两件事对他影响甚大:因为投身进步运动,他被国民党当局上了黑名单。就在象山解放的前一天,他的一位同学被捕并被带到舟山杀害。

新中国成立后,在清理敌伪档案时,发现4封国民党浙江省主席沈鸿烈与警保处调查室关于调查蒋风的来往密电,此时他才得知,他的名字不仅被列入浙江省76名进步人士的黑名单,而且还被军统特务追踪,如果不解放,等待着他的也将是与那个象山同学一样的命运。

“我的命是拣来的。”他说。也许正因此,他对自己认定的事就会更加义无反顾地投入其中。

中国儿童文学的拓荒者

“20世纪将是儿童的世纪。”瑞典思想家爱伦·坡说。

但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中国儿童文学界却满眼寂寞,在“儿童世纪”里,中国的儿童却罕见属于自己的文学作品。

此时新中国刚成立,刚摆脱战争苦难的中国百废待兴,人们还没能顾得上儿童的精神生活。

蒋风却已投身到儿童文学创作和研究中。他先后在金华的文化馆和中学工作,边工作边创作。此时他已参加金华文协并出任主席。

20世纪50年代前期,我国部分师范院校开始设立儿童文学课程。1956年,蒋风被调到浙江师范学院教授儿童文学课,他成为我国第一批登上大学讲台从事儿童文学教学和研究的拓荒者。

在我国文学界,儿童文学被视为小儿科而受到轻视。开始在儿童文学拓荒路上跋涉的蒋风,寂寞孤旅,孤立无援。没有现成的教材,只能自己编。他开始收罗古今中外有关资料,并在教学中对这些资料进行增删剔抉,刮垢磨光。三年寂寞讲台,他的讲稿部分已汇成《中国儿童文学讲话》一书,1959年由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此书一出,好评如潮,马上被华南师大、南京师大、湖南师大等高校列为儿童文学参考书目。短短2年,此书一版再版连印3次,印数达4万余册。

接着,他和人合编了《儿童文学参考资料》内部版;1961年又出版了《鲁迅论儿童教育和儿童文学》。

业有成,路渐宽,然而征途困顿,高校推行“学制要缩短,课程要精简”方针,刚起步的高校儿童文学课程被精简。蒋风只得忍痛与儿童文学告别,改行搞现代文学教学。但他仍利用业余时间继续研究,“文革”前出版了《鲁迅论儿童教育与儿童文学》一书。

更大的灾难随着“文革”降临,他成了反动学术权威、白专道路的典型而被关进了牛棚。

前进的路荆棘丛生,他不轻言放弃。牛棚里,他仍在孜孜以求,偷偷建构《儿歌浅谈》一书,“文革”后方得以出版。

“我的生命不能苍白!”

1978年深秋,蒋风登上了西去的列车。浩劫度过,阴霾消散,但他心里仍充满焦虑。中国3亿多儿童嗷嗷待哺,可环顾神州,一片书荒,儿童无书可读,精神贫血。

正因此,教育部、国家出版局、文化部、团中央、全国文联等部委联合在庐山举行全国首届儿童读物出版工作会议,以解决儿童读物书荒问题。蒋风欣然赴会。

这是一次中国儿童文学界的盛会。与会代表在会上呼吁:儿童读物严重落后的状况必须尽快改变;高校必须尽快恢复儿童文学课;为培养人才,高校应尽快招收儿童文学研究生。

会议期间,作为主席团之一的严文井为了一项紧迫的任务,又召开了一次小型的座谈会,陈伯吹、贺宜、金近、包蕾、鲁兵等七八位中国儿童文学界的权威,还有蒋风,共同商议编写《儿童文学概论》问题。

任务最终落到了蒋风肩上。

蒋风振奋不已。他强烈地感到,中国儿童文学的黄金时代到了!“我的生命不能苍白!”蒋风说。

他已没机会“苍白”,从庐山回来,他就像个高速的陀螺不停地旋转起来。在浙江师范学院领导的支持下,在全国高校中,他第一个恢复儿童文学课;他创建了全国第一个儿童文学研究室,并招收了全国第一个儿童文学硕士研究生吴其南;建立起全国第一个儿童文学专业资料室。

整整两年,蒋风单枪匹马,一个人干着几个人的活,他寂寞地奔波着———他连寂寞的时间都没有。每天从早到晚不停地忙碌。好在他身体极好,从不锻炼,也从不生病。每晚,他办公室或卧室的灯经常亮到凌晨。为了中国的儿童文学,为了中国的儿童,蒋风忘我地工作着。

庐山回来他就开始招兵买马,但直到1980年才调来两位教师,加上他第一、第二两届的3位研究生,蒋风拉起了一支小小的队伍,这支队伍成为中国儿童文学的尖兵,向着儿童文学的荒原挺进。

中国儿童文学的黄金时代真的到来了。

1980年,他的专著,新中国第一本《儿童文学概论》出版,马上赢得一片叫好声。媒体评论“这是解放后第一本系统儿童文学理论专著”,“此书填补了我国儿童文学理论研究和教材的一个空白”。此书接连再版,还获得浙江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专著一等奖,全国首届儿童文学理论优秀专著奖。

在他主持下,儿童文学硕士研究生的系列教材陆续出版:《儿童文学教程》、《儿童文学原理》、《中国现代儿童文学史》、《中国当代儿童文学史》、《外国儿童文学史概述》、《世界儿童文学事典》等一大批教材出版了。

经过蒋风多年的苦心经营,偏居浙中西部金华的浙江师范大学已成为国内外同行公认的中国儿童文学力量最强、实力最雄厚的学术重镇,中国儿童文学研究的中心。

正当他在儿童文学领域长驱直入,成果迭出时,生命的航船突然转了个弯———1984年,蒋风突然被任命为浙江师范学院院长。从一个普通教师一跃成为校长,他不但没感到“士为知己者死”的兴奋,反而感到沉重的压力,最使他担忧的是正在进行的儿童文学研究将因此被耽搁。他反复辞谢,未果,只能受命。此后4年,他既当校长,又不放弃儿童文学研究,只能利用零碎时间来继续自己心爱的专业。

1988年,校长届满,他终于卸下了肩头的重任,松了一口气。

终于,他又可以全力投入心爱的事业中去了。

一个人的大学和一个人的报纸

1994年,蒋风已年届离休。根据规定,蒋风停止招收研究生,并办理了离休手续。

奋斗了半个多世纪,辛苦了半个多世纪,现在可以安度晚年了。办完手续,他的心突然感到空落落的。离开心爱的儿童文学研究,离开为之奋斗了毕生的事业,他感到生命将失去意义,将变得苍白。

面对方兴未艾的中国儿童文学事业,面对3亿多儿童期盼的目光,他还要继续工作。

一切就在这一瞬间决定了。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研究工作不能中断,于是他申请创办了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中心,这是中国第一个民间儿童文学研究中心;中国儿童文学事业需要人才,自己已不能再招收研究生了,但国家又非常需要人才,怎么办?突然,他灵感顿生:何不招收非学历研究生,免费培养儿童文学人才呢!

蒋风将免费招收非学历研究生的消息在业界传开,马上有来自全国各地的许多人前来报名。从1979年到1994年的15年间,他一共招收了20多名研究生。每年一两名,最多不超过三名,现在为什么不多培养一些呢?

于是,首届研究生共招收39人。

1996年,首届非学历研究生开课了。

蒋风招收非学历研究生的办法是宽进严出,学生采用函授的形式,但每年暑假面授一次。学员必须在2年时间里学完6门课程。每月做一个作业,每学年完成一篇论文,都完成,达到质量要求,发给结业证书。12年来,他总共招收了358名学员,但发出去的结业证书却只有35个。

学员中大都是慕名而来的。他们中已出现一批名震儿童文学界的佼佼者:沈阳师大马力教授,香港中文大学教师、作家孙慧玲,湖州师院的应玲素以及儿童文学作家韦娅、袁银波、冶军、吕丽娜、谢然子、谭小乔、谢乐军、安武林、皮朝晖、刘凤鸾、沈芬等。在学员中,来自我国港台地区、东南亚国家的就有30多人。

培养非学历研究生一开始,蒋风就发现自己疲于应付。几十名学员经常来电来信向他求教,他实在没有精力每信必复。

办一份报纸,把学员需要解答的问题在报纸上公布,这样就可以节约时间和精力!

1995年6月,蒋风创办的《儿童文学信息》面世了。

这是一份四开小报,第一版是国内外有关儿童文学的信息,许多信息是学员们看不到的,这些信息都是从国际儿童文学机构寄给他的材料里摘选的,这也是学员非常喜欢这份报纸的一个原因;第二版选登的是优秀学员的作业;第三版每期介绍一个儿童文学作家和作品;第四版是小学生的作品。

报纸风风火火办起来了,从组稿、选稿、编辑划版、送印、校对、清样到邮寄,全是他一个人干。他既是主编又是工作人员,既是记者又是编辑,既做校对又搞发行,甚至每期都要自己写好信封拎到邮局去邮寄。每期3500份全部免费赠送给学员和有关单位,其中500份是寄到国外和我国港台地区的。

报纸一年出4期,每期要花费他1个月时间。已经退休的夫人开始反对,后来发现办这份报纸很有意思,因为她是小学教师、校长,当她把这份报纸定期送到自己服务过的小学时,竟大受欢迎。从此,她也主动承担起校对和写信封、邮寄等任务。

办报纸的费用全是从他的离休工资中开支。每期要花去他大约2个月的工资。出力又出钱,许多人认为他太傻。也许大智和大愚只有咫尺之遥,蒋风乐此不疲。

一个人办一个研究生院,一个人办一份报纸,蒋风忙得团团转,但却感到自己的离休生活非常充实。

他曾打算在20世纪末停止招生,停办报纸。但形势的发展使他欲罢不能。学员要求非常殷切,他无法拒绝。他只好表示,只要身体许可,他就坚持办下去。

和朋友谈起一个人的研究生院和一个人的报纸,蒋风开心地笑了。他忍不住幽了一默:“我的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中心挂靠在金华中国经济文化研究院,中国经济文化研究院是皮,我这个中心是毛。可是后来中国经济文化研究院这个机构没有了,也就是说皮没有了,可附在皮上的这根毛却还在茁壮成长!”说罢,他哈哈笑了。

早在1987年,蒋风就被吸收为国际儿童文学学会会员,他是该学会第一位中国籍会员;1998年,他又成为国际格林奖9个评委中唯一的中国评委。

国际格林奖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建立的,要求非常严格,每两年评选一次,每次只评一个人。评选办法是先向全球发出400多份征求意见,从中选出29名候选人,由初选组选定6人作为最后的候选人,再由9名评委投票决定。

在世界儿童文学领域,蒋风贡献巨大。2005年,国际格林奖第10届评选中,经层层推荐,蒋风被列入6名候选人中,但最后他以排名第二仍与获奖擦肩而过。

可是在另一世界奖项———2006年第二届世界儿童文学大会上,蒋风被授予唯一的儿童文学理论贡献奖。

2007年春,国际格林奖第11届评选又开始了,蒋风再度进入前6名候选人之列。

得奖固然是件喜事,对80多岁的老教授来说,更使他揪心的是那个萦绕在他心头20年的梦,那是一个在中国创建一个国际儿童文学馆的梦。

为了心中的一个梦想

1986年,日本大阪。

风光秀丽的国际儿童文学馆内一片笑语欢声。来自17个国家的20位代表在此召开儿童文学国际研究会议。

蒋风作为中国唯一的代表参加了这次会议。

这是他第一次来日本。大阪风光优美,但更吸引他的却是国际儿童文学馆。他得知,这个馆是由日本早稻田大学儿童文学教授鸟越信1979年提议,于1984年建成的,鸟越信还把自己毕生收集的儿童文学资料全部捐献给文学馆。这使他顿生羡慕之情。他想:如果中国也能建这样一个儿童文学馆,我也可以把自己收藏的所有图书资料全部捐献给文学馆,那该多好!

就在这次会上,他见到了鸟越信教授。

“蒋先生,你们国家有3亿多儿童,很需要建立一个这样的儿童文学馆啊。”与会的一名代表对他说。

是啊是啊!中国是个大国,太需要这样的文学馆了。有了一个专门的儿童文学馆,不但可以把儿童文学资料很好地保存下来,流传下去,同时还可以使这些资料公之于众,更好地发挥效益啊!许多代表附和道。

蒋风很清楚,国际上重要的儿童文学研究机构均建有儿童图书馆作为学术支撑和研究平台,如建于1949年的德国慕尼黑国际青少年图书馆,这个图书馆一建立就得到联合国的承认,从此,全世界的儿童出版社纷纷向其捐赠图书。在此基础上,该馆又成立了国际青少年读物理事会,并设立两年一次的安徒生文学奖,创办了会刊《书鸟》。这样一来,慕尼黑青少年图书馆便成为国际儿童文学交流的最著名最重要的中心。

大阪的国际儿童文学馆也是这样。

中国有3亿多儿童,是世界上儿童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更需要建立一个儿童文学馆!中国应该建立儿童文学馆!中国也一定能建立儿童文学馆!

回到国内,蒋风便开始为此奔走号呼,并在媒体上公开发出倡议。他在倡议中表示:如果这个馆建成,他可以把自己收藏的一两万册图书资料全部捐献给儿童文学馆。

然而,他万万没想到,为了这个梦,他竟整整奔波了20年!

难,要办成一件事实在太难!

并非无人呼应。他的倡议在儿童文学界引起强烈反响,苏州、扬州等十多个城市也纷纷向他发出邀请,表示可以商议设立这个机构。蒋风也奔波于这些城市间,但都因为各种原因无法使倡议真正落实。如许多城市都表示要把儿童文学馆放在儿童图书馆里。对此,他不同意。他认为,儿童文学馆主要是收藏儿童文学文献,对象以儿童文学研究工作者为主,也有部分对孩子开放,与图书馆有区别。他最担心的是,因为不懂或不重视儿童文学书刊,珍贵的儿童文学图书资料会被当作废品处理掉,这样的例子并不是没有发生过。他曾表示,一旦儿童文学馆建立,他将把所有个人藏书捐献出来。他的藏书有些非常珍贵,如清宣统年间由孙毓修主编的我国第一套儿童文学丛书的第一本《无猫国》,这样的出版物已非常罕见,书本纸张已发脆,保存不妥就有毁坏的可能。如果放在一般的图书馆里,没有文献意识的人不看重,一旦图书馆领导易人,谁能保证这些珍品能继续得到很好的保存?必须有一个专门的单独的馆才行。

为此,他提出的条件是:独立建筑物;要有专门的编制。他先后联系了杭州、金华、绍兴、福州、深圳、广州、西安等十多个城市,这些城市的有关负责人都认为这个倡议非常好,但却都因种种问题未能成功。

事情就这样拖下来了。

几十年苦心经营,浙江师范大学的儿童文学研究成就卓著,他培养的研究生吴其南、王泉根、汤锐、方卫平、潘延、韩进等已成为中国儿童文学的知名专家,中国儿童文学界的顶梁柱。

2005年,中国第一个高校儿童文化研究院在浙江师范大学成立。如今的浙江师大已非当年蒋风单枪匹马孤军奋战可比:研究院由蒋风的研究生方卫平教授挂帅,有10位儿童文学教授,6名副教授,2位讲师,同时还外聘了4位兼职教授。研究院的成立更使金华成为中国儿童文学的重镇,研究院在蒋风的大旗下,云蒸霞蔚,真可谓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向着中国儿童文学的广阔领域全力奋进。

至此,建立国际儿童文学馆的条件渐趋成熟。

2006年,梅新林教授就任浙江师范大学校长。这位对蒋风钦佩有加的专家终于援手为蒋风圆梦了。

“蒋风教授是中国儿童文学的宗师和泰斗,是中国儿童文学事业杰出的开创者和活动家,他的建立国际儿童文学馆的倡议应该付诸实施。”梅新林说。

在梅新林的全力支持下,浙师大决定腾出红楼,作为单独的国际儿童文学馆,并决定由蒋风担任首任国际儿童文学馆馆长。

83岁的蒋风教授,20年的梦想终于实现了。

2007年5月中旬,文学馆开馆前夕,蒋风把自己半个多世纪积累下来的1万多册儿童文学图书悉数捐赠给儿童文学馆。

安徒生说过,儿童文学的路是“光荣而充满荆棘的路”。半个多世纪了,蒋风走过的路绝不平坦,荆棘丛生,充满艰难。但是,这确是一条光荣的路,为了3.7亿儿童的期盼,他始终不渝地努力着。

“儿童文学事业是人类最有希望的事业。我愿为它贡献全部心血。”蒋风用自己半个多世纪的追求践行了自己的诺言。

? ? ? ?

红楼前,人头攒动,来自全国各地甚至东南亚国家的儿童文学专家也赶来了。面对着众多同行,蒋风将覆盖在国际儿童文学馆牌上的红绸缓缓揭开。

掌声骤然响起? ?

(载《光明日报》2007年6月6日,刊登时有删节)

同类推荐
  • 人生:中国首部商业领袖集体传记

    人生:中国首部商业领袖集体传记

    本书记录了这个时代一些领先的人做过什么、正在做什么,以及为什么这样做的原因。他们当中有地产界的风云人物黄怒波、任志强、潘石屹,互联网领域...
  • 富兰克林

    富兰克林

    由于1928年以后每张百元美钞上都印有本杰明·富兰克林的肖像,再加上美元身为世界主要流通货币的重要性,导致本杰明·富兰克林的形象广为世界各地不少人所熟悉。美国总统乔治·华盛顿这样评价他:“因为善行而受景仰,因为才华而获崇拜,因为爱国而受尊敬,因为仁慈而得到爱戴,这一切将唤起人们对你的亲切爱戴。你可以得到最大的欣慰,就是知道自己没有虚度一生。”
  • 明月为君侣:蒋光慈的情感历程

    明月为君侣:蒋光慈的情感历程

    本书主要叙述了蒋光慈与不同成长背景、性格特色迥异的三位女性的感情纠葛。蒋光慈一生以宽厚仁爱的胸怀成全包容女性,然而最终还是因革命的爱情而染疾于女性,最后在事业、情感、生活的多重窘迫中,贫病交加,凄惨早逝。
  • 关东枭雄张作霖

    关东枭雄张作霖

    张作霖为什么能够崛起?一个穷小子,一无权,二无势,在日俄两大列强以及清庭和革命势力之间趋利避害、闪转腾挪而终于成就了霸业,除了上天眷顾以外,他是如何做到的?本书透过这中间千丝万缕的因果关系,引领读者去发现一个不一样的关东枭雄张作霖。
  • 创世鼻祖的发明家(4)(世界名人成长历程)

    创世鼻祖的发明家(4)(世界名人成长历程)

    《世界名人成长历程——创世鼻祖的发明家(4)》本书分为鲁班、爱德华·琴纳、威廉·赫谢尔等部分。
热门推荐
  • tfboys之四小只i

    tfboys之四小只i

    此书纯属虚构,四叶草们千万不要当真哦!如有雷同,纯属巧合!四大家族有个规定:每位继承者满一定年龄后,必须出去历练至少10年,他们在14岁那年出去,到25岁那年才能回来。他们仅用1年的时间,走到了最红的位置。他们在那1年之内的努力没有人看到,他们在15岁的时候出道,他跟粉丝们约定了10年之约。里面的女生比他们晚到了半年,可她却跟他们一样闪耀。在他们历练的这10年里,发生了许多有趣、悲伤和一段段美好的爱恋!在这10年内,他们用的是平常人的身份,他们只认得对方,却不在同一个地方,最后他们一起努力,拼搏到了最后!
  • 穿越诱君宠:请君入瓮

    穿越诱君宠:请君入瓮

    君记我一瞬,我念君半生。每个人都认为自己是人生的主人公可如果你发现自己只是别人人生中的炮灰呢我知道发生在武倾城身上的每件事却只知道自己死亡的结局该如何逆天改命,干掉女主掌握自己的人生静待林灵精打细算,步步为营在天下的舞台上,以爱情为局,以命为赌注,设下一局惊心动魄的生死局
  • 最后大赢家

    最后大赢家

    几十年的风风雨雨,为的是什么?不断地黑帮斗争,为的又是什么?可是谁又知道程浩的真实身份?最后的大赢家,是谁?
  • 只为等你回来

    只为等你回来

    有人说:她不会回来了。有人说:猪,她早把你忘了。有人说:哥哥,好马不吃回头草,你是好马吗?他说:我不是。但是他的身后,什么也没有。不过,他一直坚信,是你的,就算曾经失去,终究会回来。
  • exo之韬情含蜜语

    exo之韬情含蜜语

    夏紫馨怎么都不会想到,自己会爱上那个常常跟自己斗嘴的男生
  • 爱的小屋

    爱的小屋

    左小凡租房被骗,与帅哥同居一屋檐下,经朋友诺诺才知道此人为学校的风云人物,但两人已成死敌,关系无法缓和,久经时间磨合虽都喜欢上对方,都不愿承认这点,只到莫归尘出国前两人才想尽办法在一块,被父母左右的事情他们能否改变?
  • 遴选侦探七政

    遴选侦探七政

    我叫七政。在这个朝生暮死的年代,你们和我一样,都只是一个学生而已。我觉得自己没有多少的了不起,即便我将得知自己是星界的遴选侦探。据作者说,我会成为最伟大的。士别三日,自当刮目想看。
  • 星霜变

    星霜变

    刀不钝,刃不乏,便使世界天翻地覆!拳不倒,魂不灭,便要诸天随我轮回!
  • 农说

    农说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1~3岁聪明宝宝左右脑大开发

    1~3岁聪明宝宝左右脑大开发

    人的智力60%在4岁以前获取,30%在4-8岁之前获取,10%在8岁以后获取,可见4岁以前开发宝宝的智能是多么重要,而错过了这一时期又是多么可惜。教育家蒙台梭利也曾说过:“人生头三年胜过以后发展的各个阶段。”因此,要让我们的宝宝日后更聪明、智能发育更好,一定要抓住宝宝人生的头三年这个最关键的阶段,充分开发宝宝的智能,使宝宝的左、右脑协调并用,充分整合。1-3岁是宝宝大脑开发的重要时期,如何科学地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