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960400000005

第5章 行成于思:行动的方法与策略

1.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有这样一个故事,说3个经济学家和3个数学家一同乘车去旅游。3个数学家买了3张车票,而3个经济学家只买了1张车票。数学家问:“你们3个人怎么可以用1张火车票乘车呢?肯定要被罚款的!”经济学家笑而不语。

过了一会儿,查票员进车厢查票了。3个经济学家一起躲进洗手间,查票员查到洗手间时,敲了敲门,说:“里面的人请拿出车票。”洗手间的门仅仅打开了一条缝,从里面伸出一只胳膊,手里拿着1张车票。列车员拿了车票就到别的地方去继续检查了。

数学家们觉得这是一个好办法,返回时3个数学家也只买了1张票,准备如法炮制,3个经济学家知道后却连1张车票也没有买。

“你们怎么1张车票也不买就乘车呢?待会儿查票你们怎么办?”迷惑不解的数学家问道。经济学家回答:“你们等着瞧吧。”

上车后,3位数学家看到查票员来了就赶紧躲到洗手间,很快就听到了敲门声,一位数学家赶紧把门打开一条缝,伸出一只手把那张票递了出去。过了一会儿又有人敲门,3位数学家拿不出票被迫补票并写检讨。原来,经济学家一看到数学家进入洗手间便敲门,数学家以为是查票员,于是递出一张票,他们拿了就走,然后机智地躲进另外一个洗手间,等查票员敲数学家在的洗手间门时,数学家傻眼了,而经济学家则如发炮制又躲过一关。

这当然是一个编造的笑话,他们逃票肯定是不对的,大家千万不要去学。但是,如果拋开它是否合法这个因素不管,这个笑话也说明凡事都是有方法的。

各位朋友,请问方向盘与引擎哪个更重要?对,两个都重要,但最重要的是“钥匙”,因为“钥匙”是启动汽车的正确方法。有时候,行动的方法比行动本身更重要,方法找对了,事半功倍;方法错了,事倍功半。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做事的方法与策略是成功的关键。

以前的人一定认为“水不可以倒流”,我们知道,那是因为他们还没有找到发明抽水机的方法;现在的人一定认为“太阳不可能从西边出来”,未来的人可能会说,那是因为你们还没有找到让人类能居住在另一个“太阳从西边出来”的星球上的方法而已。不是不可能,只是暂时没有找到方法,任何事,只有不断找到新的方法,才能不断创新,让我们永远不要说“不可能”,当我们真的遇到难题,我们至少可以说:不是不可能,只是暂时还没有找到方法。

曾经有一家工厂的一台大型机器设备出了故障,不能正常运转,全厂所有维修人员和技术人员进行了认真检查,但还是查不出故障的原因,他们只好从国外请来一位高明的工程师。那位工程师在检查了机器之后,用锤子在一个部位敲了一下,机器就恢复了正常运转。在随后的支付费用时,工厂的老板问师要多少钱,那位工程师说要20000元。老板听后吃惊地问:“怎么,敲一下就要20000元,太贵了吧。”那位工程师答道:“敲一下收费是1元,但知道在哪里敲收费19999元。”工厂老板只好付给他20000元。

看来,做事的方法非常重要。可能你要说“我非常努力,也很辛苦,可是为什么我未成功?”是的,你是很努力,没有人否定你的努力,努力一定会有结果,但努力不一定有好结果,如果努力没有好结果,那一定是方法问题。

伊斯兰教的经书《古兰经》记录了一位移山大师,说他有移山大法,可以把一座大山搬到身后。有一天,这位大师当众表演移山大法,方圆几百里的群众都赶来观看。表演宣布开始后,这位大师撒开双腿向山的那边飞奔而去,过了一会儿,他就翻过这座山,把这座山甩在他的身后。这就是他的移山大法:“山不过来,我就过去”。相比之下,中国的愚公动员和组织自己的子孙后代移山的举动就显得非常愚笨和低效。

各位,如果我与世界拳王去比赛拳击,你们说谁会取胜?大家肯定会说拳王胜。你们也太瞧不起我了。我绝对会胜,你们信不信?我有一位好朋友名叫张刚勇,身高一米八八,身壮如牛,就像他的名字和身体一样,他曾荣获“华南散打王”的称号,我曾郑重地向他挑战多次,他从来都不屑,终于有一次他耐不住我死磨硬缠,答应了我。比赛这一天,我全副武装,不断挥舞拳脚走上拳击场,周围的朋友对我一片嘘声。这时,裁判吹响了比赛开始的哨声,我的朋友张刚勇挥舞着铁拳向我走来,在我即将被打扁在地的千钧一发的时刻,我突然从衣服里掏出一把明晃晃的菜刀在他面前比划,他一个趔趄摔倒在地,面如土色。下面的观众被眼前的场景惊得目瞪口呆。各位,找到一个新的方法,就改变了比赛的游戏规则,就会获得超越常规的突破和发展。

我曾经教过的很多学生,他们在高中的成绩差到甚至连大专都考不上。但他们通过寻找自己的特长,给自己找到了一条人生的捷径,而从当年的亿万考生中脱颖而出,一步跨进了理想大学的校门,实现了自己人生的梦想。邱军是我教过的学生,成绩在全年级排名倒数第一,考大学基本无望,但当年他靠科技发明而获得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北京理工大学的保送资格,最后选择了北航。怀沙曾经因为违纪差点被开除,但当年靠自己在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中获奖,而被北京大学中文系录取,后来参加中央电视台挑战主持人节目,获得月冠军,大学毕业后被中央电视台录用。我还有几个学生,如刘子岳靠皮划艇被北京大学录取,现在已是北大的法学博士。杨恒靠健美操被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录取。詹晓丹靠自己的摄影技术被北京电影学院录取,毕业后在新华社工作。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他们的成功都说明:思路决定出路,思路和方法有时比行动更重要。

在现代社会中,一个人、一个企业、一个城市、一个国家的发展思路和策略也直接决定了发展的成就。无论是世界商界巨擎洛克菲勒、昔日声名显赫的亨利·福特,抑或是其他世界级的石油大王、钢铁大王、汽车大王等,可能也无法看懂今日的世界。就在20世纪末的一天早晨,“大王”们一觉醒来,惊讶地发现,他们已经司空见惯了的财富排行榜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以比尔·盖茨为首的一批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贸然闯了进来,并以令无数“大王”汗颜的速度,荣登全球富豪的榜首。微软公司的市值超过了美国三大汽车公司的总和。百年积蓄也难与他匹敌,怎能让人想得通?

世界三大富豪微软公司主席比尔·盖茨、投资家巴菲特和微软公司的创办人之一保罗·艾伦的财富总和,超过了38个贫穷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也就是这些穷国6亿居民的收入,这就是“富可敌国”。美国迪士尼公司三个做动漫设计的工程师所创造的产值与泰国三十万砍香蕉的工人所创造的价值是一样的。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新富人的致富有三个特点:一是很少来自传统产业;二是致富快,财富迅速地以几倍、几十倍甚至上百倍的速度升级,是真正的“爆发户”;三是显得很轻松,好像不知不觉间就成了富翁。

我国也有个俗语,“七、八十年代靠胆子,八、九十年代靠点子,从此之后靠脑子”。摸着石头过河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我们已经进入了“深水区”。

2.练就行动的强大惯性我们现场一起来做一个实验,请大家眼睛紧盯着我的手势,耳朵听着我的提问,快速并大声地回答我的问题。这是几?伸出1个手指头,众答:1;这是几?伸出2个手指头,众答:2;1+1等于几?伸出3个手指头,大部分人回答:3.

各位,1+1等于3吗?这么简单的问题有这么多人都答错了,为什么呢?是习惯,习惯带有巨大的惯性,习惯使人的行为自动化。例如,儿童养成在饭前、便后或游戏后洗手的习惯后,只要一遇到这几种情况出现,完成洗手动作就成为了他们的需要,习惯形成后不做这种动作往往会使人感到不安。因此,不需要别人提醒,也不需要自己专门去想,不需要任何意志的力量就会自动地完成习惯性动作。

习惯的影响是巨大的,如果不信的话,我们可以在我们口袋里放一个录音机,把我们每一天所讲的话、所做的事都录下来,你会发现你每天讲话做事60%的内容都是相似或相同的。

现在请大家仔细看自己的鞋子。

再看旁边人的鞋子。

早上没擦鞋的请举手——为什么没擦鞋?

原因是:没有习惯、鞋不脏、以前都是老爸、老妈擦。

早上没刷牙的请举手——没有。

为什么早上不会忘记刷牙?

对,因为已经形成习惯了。

早上你们刷牙挤牙膏是从中间挤还是从下往上挤?

睡觉前脱衣服是往上拉还是往上翻?

进澡盆是先左脚进还是先右脚进?

穿鞋是穿好两只袜子以后再穿鞋,还是先穿好一只袜子,再去穿一只鞋子,然后再穿另一只袜子和鞋?

这些都是习惯问题,同样的行动不断地重复成为习惯。如有的人习惯早睡,到晚上9∶00就犯困,有的人习惯晚睡,即使无事也要熬到12∶00才肯睡觉。习惯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行为科学研究结论:一个人一天的行为中大约只有5%是属于非习惯的,而剩下95%的行为都是习惯性的。即便是创新,最终也可以演变成习惯性的创新。

让我们一起来做一个实验:

将手掌张开,十指交叉合起来。重复一次,再重复一次,再重复一次。记住,看一看是你的左手大拇指在上,还是右手大拇指在上?即使再重复几次,会不会是同样的结果?肯定是。这说明了什么?

实验结论一:人的行为是按习惯行事的,习惯使人的行为自动化。

继续实验,现在请刻意反过来交叉,即刚才左手拇指在上的改成右手拇指在上。反之亦然。有什么感觉?不舒服。这又说明了什么?

实验结论二:改变习惯是一个不舒服的过程。

再继续实验,请按照可以反过来的交叉动作,稍稍用力重复一次,再重复一次……重复21次以上。请问现在有什么感觉?是不是习惯了一点?

面对变化,我们时常会觉得有些不习惯,或者感觉有些压力,甚至是恐惧,可是我要告诉你:这正是你成长的时刻!如果你不想接受这些不习惯或者压力,那么就去做你原来一直都在做的、一直都习惯做的事情,当然你也将一直是过去的你。

实验结论三:习惯是可以改变的,只要不断地重复。

行为心理学研究的结论是:21天以上的重复会形成习惯,90天的重复,会形成稳定的习惯。同一个动作,重复21天就会变成习惯性动作,其自动化程度就会加强。同理,同一个想法,重复21天,或重复验证21次,就会形成习惯性想法。

某一个行为,只要不断重复地加强,随着其自动化程度的提高,就会进入“习惯的稳定期”。一旦跨入此阶段,你就已经完成了自我改造,这项习惯就会成为你生命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会自然而然地不停地为你效劳。

习惯有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使人的行为自动化,如:演奏家上台演奏乐器,他们不用看乐谱,也不用眼睛紧盯在手指和乐器,他们演奏时手指的动作完全靠习惯来完成,习惯使演奏行为自动化。可见,习惯对人的行为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和作用。一切的想法、一切的做法,最终如果都归结为一种习惯,不需要任何的意志力量就可以完成,完全表现为一种自动化的过程,就会对人的成功产生持续不断的动力。由此,足可以看到习惯的力量。

有这样一个故事:上帝在桥头建了一个厕所,把金元宝放在厕所里。一个穷人过来了,要在桥头小便。上帝急忙上去阻拦,说这样做既不文明也不卫生,不远的地方就有厕所,你到厕所里去吧。穷人嘴里骂道:“你以为你是谁啊?老子就在这里小便,你能怎么着?”于是就在桥头小解,也不怕过往行人看见。

一个富人过来了,也要小便,虽然桥边没有一个人,但他还是走进厕所,结果在厕所里捡到了金元宝。

上帝因此得出一个结论:除非把钱放在穷人的口袋里,不然他们的习惯已经注定他们和金钱无缘。

在我看来,习惯既然能让一个人贫穷,那也一定可以让一个人富有。以前在大学工作,经常给夜校中的成人上课,结识了很多有钱的大老板。由于工作的需要,少不了和他们接触。渐渐地我也发现,他们拥有财富其实并不是一种偶然和单纯的机遇。在一切的背后,都存在着一份巨大的逻辑,逻辑中有思维,有习惯,有坚持。从某种意义上说,习惯就是富人们成功的秘密阶梯。

李嘉诚在谈到他的经营秘诀时说:“其实也没什么特别的,光景好时,决不过分乐观;光景不好时,也不过度悲观。”这是一种富人特有的习惯。亚里士多德说:“人的行为总是一再重复。因此,卓越不是单一的举动,而是习惯。”成功者有随时随地学习的好习惯。这是成功者保持新鲜资讯和思想的便捷之路。他们每天都在不断的学习,更为重要的是,他们把学的知识能运用到实践中,在实践中不断地更新、巩固和升华,最后获得更多的财富。

在一次巴菲特和盖茨演讲上,当学生们问到“你们怎么变得比上帝还富有”这一有趣儿的问题时,巴菲特说:“这个问题非常的简单,原因不在智商。为什么聪明人会做一些阻碍自己发挥全部功效的事情呢?原因在于习惯。”而盖茨也表示赞同,他说:“我认为沃沦关于习惯的话完全正确。”

对时间的珍惜也是成功者的一个重要习惯。每天只有24小时,时间是有限的,也是平等的,于是,成功者开始细化时间,提高时间的利用效能。对成功者来说,他们的闲,只闲在身体,以利再战,其实脑袋一刻也没有闲着。

其实,没有什么力量比习惯更能左右人的命运。有人曾仔细研究过美国数百名百万富翁,发现他们的成功,并不像人们认为的那样,有显赫的家庭背景或良好的教育经历。其中有80%的人出生于普通家庭,50%的人并没有接受过完整的大学教育。这些人之所以成功,都有着各自不同的原因,但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他们都有一套良好的个人习惯。

很多事业有成的成功人士做事前先看积极和光明的一面,而有的人只看消极和失败的一面;富人们明白财富是一点一点积累起来的,而穷人却渴望一夜暴富。更为重要的发现是,富人从不觉得自己富,因为看到比自己更富的人了,所以很谦虚,这是一种力量,而穷人稍一有钱就觉得自己是富人,于是趾高气扬。

心理学巨匠威廉。詹姆士说:“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从成功者的身上,我看到,习惯在很大程度上改变着人的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穷人之所以穷,是因为他养成了穷人的习惯,按照穷人的习惯思考问题;富人之所以富,是因为他养成了富人的习惯,按照富人的习惯思考问题。如今,我们都生活在一个自我的小环境和社会的大环境之中,在自己的小环境中,我们用自己的习惯开始着每一天的生活,从某种意义上看,习惯决定着你的活动空间,也决定着你的机会,最后,直接决定着你的成败。这正是成功的秘密阶梯。

面对改变,我们时常会觉得有些不习惯,或者感觉有些压力,甚至是恐惧,可是我要告诉你:这正是你成长的时刻!如果你不想接受这些不习惯或者压力,那么就去做你原来一直在做的、一直都习惯做的事情,当然你也就一直是过去的你。

成功是一种习惯,失败也是一种习惯,你的习惯无法改变,但可以用好的习惯来代替。宇宙最伟大的定律就是惯性定律,要想获得生命的突破,拥有一个新的成功的生命其实不难,只要重复简单的事情,养成习惯,如此而已,天才往往就是重复次数最多的人。

疯狂英语创始人李阳说:“为了一句地道的英语,我就有听100遍录音带的决心,就有复述100遍的恒心,就有狂喊100遍的痴心。”的确,成功就是简单的事情重复做。之所以有人不成功,不是他做不到,而是他不愿意去做那些简单而重复的事情。成功是因为习惯,一旦你养成了成功者身上所有的习惯,你会发现,不成功很难。

3.把简单的招式练到极致就是绝招有人说,把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正如中国武术中的一个秘诀:简单的招式练到极致就是绝招。在中国,想做大事的人很多,但愿意把小事做细的人很少。我们的校园里不缺少雄韬伟略的战略家,缺少的是精益求精的行动者,我们必须改变心浮气躁、浅尝辄止的毛病,提倡把小事做细,要善于把细小的事情做得更加专业化。

西方有一个谚语:丢掉了马蹄上的一个铁钉,会摔倒一匹战马;摔倒一匹战马,会跌倒一个将军;跌倒一个将军,会输掉一场战争;输掉一场战争,会亡掉一个帝国。谁能想象,一个帝国灭亡的原因,会是一枚马蹄上的铁钉。美国太空3号快到月球了,它却不能登上去而无奈地返回来,为什么?只是因为一节30块钱的小电池坏了,他们这个酝酿很久的航天计划被破坏了,几亿元报废了!天下有大事吗?大家看哪次飞机失事是翅膀和头一齐掉下来的?都是因为一节油管不通,一个轮胎放不下来才失事的。一个人的死,哪个是全身完全溃烂死掉的?要么是肝坏了,或心脏有毛病等等一个小器官不正常而死的!细节决定成败,细节决定命运。

上海的荣华鸡快餐公司,曾经以其适合中国人的口味和比肯德基更便宜的价格,受到了消费者的欢迎,刚成立的头两年发展迅速,并声称:肯德基开到哪儿,荣华鸡就开到哪儿!扬起了挑战肯德基的大旗。但很快荣华鸡在与肯德基的较量中逐渐落入下风,在许多城市落荒而逃。相反,肯德基在中国的大城市却是高歌猛进,在全球的营业额居世界餐饮业之首。

肯德基的优势在于其产品背后的一套严格的管理制度和质量标准。他们在炸鸡时除了严格控制油温和时间外,还规定了细致的流程,如炸到第15秒时将鸡块向左翻动一次,炸到第24秒时,将鸡块向右翻动一次。再比如各种佐料的精确分量、切青菜与肉菜的先后顺序、烹煮时间的分秒限定、清洁卫生的具体打扫流程与质量评价量化、每日各环节差错检讨与评估等上百道工序都有严格的规定。

张瑞敏领导的海尔集团如今叫响了,但当初海尔经营管理是一塌糊涂,海尔制定出的第一条制度就是“不许随地大小便”,可见海尔昔日情形。1985年,海尔着手内部管理,为此编写了10万字的质量保证手册,制定了121项管理标准、49项工作标准、1008个技术标准。正是他们细致入微的管理和他们关注细节、把小事做细的品质,才给他们的企业带来了信誉和利益,才造就了他们今天的成功和地位。

在企业界,由于对细节问题的高度重视而长盛不衰的优秀企业也不在少数。中国的海尔、联想,国外的肯德鸡、麦当劳、奔驰、宝马等。这些企业的精细化管理程度之高,在有些人看来几乎到了苛刻的地步。

对学校来说也是如此,一所名校历来都是主张从神经末梢去抓管理,从细微之处看教育。要善于在针尖上打擂台,比拼工作的精细化程度。纵观国内名校,都是在细节的比拼上下过很大工夫的,学校单纯靠战略与创新,而不注重质量与细节,就想办出品牌的想法是极其幼稚的。

天津南开中学以其悠久的历史,严谨扎实的办学,培养了两位国家总理及大批国家栋梁,但其“面必净、发必理、衣必整、钮必结、头容正、肩容平、胸容宽、背容直、勿傲、勿暴、勿怠、宜和、宜静、宜庄”的校训至今矗立在校门口,成为南开百年来教育的立足点。

中国学生的优点是聪明、机智、知识丰富,但通病和致命点同样明显:缺乏文明细节的养成,道德修养差,法制观念淡漠,这需要引起我们的警醒和深思。

“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江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今后人才的竞争将是细节的竞争,注意学习细节的培养,在每个细节上做足工夫,才能全面提高自己的竞争力,在人生中立于不败之地。

4.经营好时间让行动更有效率各位,请问谁曾经丢过金钱或其他贵重东西?有这样经历的朋友请举一下手。

请问当你丢失贵重财产,比如口袋或包里的钱丢掉了,你是什么感受?也许你会坐卧不安、心绪难宁。

是的,当丢失金钱和贵重物品时,那种难受的感觉实在用语言难以描述,任何人可能都会有这样的感受。但是有一种东西它实在是比金钱和贵重物品珍贵几十倍、几百倍,但当它丢失时,人们却常常无动于衷。这个东西就是时间。

朱自清先生在他那篇著名的散文《匆匆》里这样写到:

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望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的脚边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又算溜走了一日。我掩着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因为每天我们拥有的时间太多,所以,我们对自己的富有已经麻木。

想要体会“一年”有多少价值,你可以去问一个高考落榜复读的学生;

想要体会“一月”有多少价值,你可以去问一个不幸早产的母亲;

想要体会“一周”有多少价值,你可以去问一个定期周刊的编辑;

想要体会“一小时”有多少价值,你可以去问一对等待相聚的恋人;想要体会“一分种”有多少价值,你可以去问一个错过火车的旅客;想要体会“一秒钟”有多少价值,你可以去问一个死里逃生的幸运儿;想要体会“一毫秒”有多少价值,你可以去问一个错失金牌的运动员。对于大多数人来讲,都会对经常浪费和丢掉时间非常麻木,但那些杰出而卓越的人士却全然不同,他们视时间为生命。法国哲学家查帝格说:“世界上最长的东西莫过于时间,因为它无穷无尽;最短的东西莫过于时间,因为它稍纵即失;最慢的东西是时间,对处于等待的人来说时间过得太慢;最快的东西是时间,对享乐的人来说时间过得很快;最大和最小的东西是时间,因为时间可以扩展到无穷大,也可以分割到无穷小;最让人后悔的东西是时间,当时谁都不加重视,过后谁都表示惋惜;最平凡的是时间,不值得后世纪念的,时间会把它冲走;最伟大的是时间,凡属伟大的,时间则把凝固起来,永垂不朽。”鲁迅先生的声音更让世人警醒,一语道破利害:“浪费别人的时间无异于谋财害命”。

这些名言给我们揭示出一个非常简单的道理:掌握你的时间,你就可以掌握你的生命。80年代初,处于开放最前沿阵地的深圳人提出了一句响亮的口号:“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唤起了人们的紧迫感和时间意识,但这句口号不能涵盖时间的本质。时间远比金钱重要和宝贵,时间不仅能换来金钱,而且能换来金钱之外的诸多财富,时间就是生命。

时间之所以珍贵,是因为它是有限的资源。世界是无限发展的,而人的生命是短暂的。作为个体的生命,一切的梦想、蓝图都要在有限的生命中里实现,这就促使我们必须珍惜时间、有效地利用时间。

时间之所以珍贵,还因为它是不可再生的资源。树砍伐了还可以种,时间耗完了生命也就结束了,因为时间的不可逆性,留下了无数的悔恨和遗憾,它逼迫我们要怀着一颗警觉的心。时间是无情的,失去了时间,就失去了一切。

我们每个人的一生其实都只有三天:昨天、今天和明天。昨天已经过去,不会再来;明天尚未到来,无法提前;我们能够抓住的只有今天。时间对于每个人来说是不一样的,假如你是勤奋的人,时间就会给你收获、智慧与力量;假如你是懒惰的人,时间就会给你后悔、迟钝与沮丧。

我这里有这样的一个问题:如果有一家银行每天早晨在你醒来后,都会在你的枕边放一份贵重的礼物:一个存折,里面存有24万元现金,存折上是你的名字,而且是每天都有,可是每天的帐户余额都不能结转到第二天,一到晚上12点,银行就会把你当日没有用完的钱款全数删除。这种情况下你会怎么做呢?对每天早上都会出现的24万,你应该怎么做呢?当然,每天分文不留地全数提取,然后抓紧时间用掉,但是每天都能得到那么多钱,花不完怎么办?那就管理好他们,甚至去做投资,经营好这笔资金,都是不错的选择。如果有人不去把他们取出来用掉,那他一定是什么?对,一定是弱智。

有人可能会说:这个故事是虚构的,是不会出现的。但其实在生活当中,在我们的周围,这样的弱智却是非常的普遍。

的确,每天获得24万元现金这个巨额礼物是不可能的,但每个人每天能获得一个比24万现金的价值更加昂贵的礼物却是真实的。我们每天早晨醒来后,发现枕边都放着一件贵重的礼物,这个礼物的价值远远超过了24万金钱的价值,这就是24小时,送我们礼物的这家银行叫“时间银行”,每天早上,时间银行送给我们的这份礼物是实实在在的。难道谁敢说时间没有金钱昂贵吗?那对于这份礼物,你最好的用处是什么呢?

对,最好的用处,就是一分钟一秒钟也不会浪费,去经营和管理好它。否则,它会很快被注销掉,没有分秒可以结转到明天。

经营和管理时间要掌握科学管理时间的方法和技巧,它直接决定行动的效率。有人说:时间不可以缺少,时间不可以替代,时间不可以储存,时间不可以增减,但时间可以管理。形象地说明了时间管理的意义。学习时间管理技术的两大目标:一是要增强生命的紧迫感,克服懒惰、拖沓,二是掌握科学管理时间的方法和技巧,防止低效劳动,提高行动的效率。

时间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它不会让那些有特权的人每天获得25个小时,也不会让那些地位卑微的人每天得到23个小时。但是,每个人对待时间的态度却差之千里,正是因此,也就造成了人的巨大差异。

中国人称30岁为而立,40岁为不惑,50岁为知天命,60岁为花甲,70岁为古稀,80岁—90岁为耄耋。即使以现代的医疗条件,能活到耄耋之年者,已经很少了。

一个普通人每天大约13个小时是要必须支出的。一年必须要支出的时间是:365(天)×13(小时)=3745个小时,折合下来相当于156天(3754/24=156)。如果按一个人能活到80岁,他必须支出的时间是:156×80=12480天,相当于34年(12480/365)。因此,一个80岁的人实际可以支配的有意义的时间只有46年。

看完这组“震撼人心”的数据,我们会更加深切地体会到一句话:时间给勤奋者留下智慧和力量,给懒惰者留下空虚和懊悔。浪费别人的时间等于谋财害命,浪费自己的时间等于慢性自杀。

珍惜时间,管理时间,把更多的时间用在更有效益、更有生产力的地方。时间多了,机会就多,机会的增加,必然促成目标的早日达成。

各位,如果以上的讲述你认为是老生常谈而不以为然的话,你一定不会对下面的数据无动于衷。也许你不会痛惜每天浪费一小时的时间,也许也不愿为每天节约一小时而改变一些日常的习惯,但我想你不会对自己多活七年还是少活七年兴趣索然。

让我们来一起做一道算术题,这道算术题曾经惊醒了无数渴望成功的朋友。

如果稍做一点努力,每天可以增加一小时的有效工作或学习时间,一年就可增加360小时,如果你工作50年,就可以增加1.8万小时。每天工作8小时,相当于2250天,这大约就是7年的工作时间。人的生命是有限的,我们不能绝对延长寿命,但通过时间管理,却可以相对地将生命延长。各位朋友,请牢牢记住“1小时=7年”这个公式,反复默诵它,提醒自己每天多工作和学习1小时,等于将自己的寿命延长了7年。因为它会让我们警觉。请你认真想一想,每天节约1小时,对你困难吗?拋开其他因素不谈,仅从时间管理这一点而言,每个人都大有潜能可挖。请你冷静地算一算,你曾经浪费了多少时间?在时间的利用上,还有多少潜能?人的生命是有限的,我们不能绝对地延长寿命,但通过时间管理,却可以相对地将生命延长。善用时间,就是善用自己的生命。

时间管理的一条重要准则是善于利用零碎的时间来成就事业。充分利用零碎的时间,短期内也许没有什么明显的感觉,但日积月累,将会有惊人的成效。

宋代文学家欧阳修认定:“余平生所做文章,多在三上:马上、枕上、厕上。”三国董遇读书的方法是“三余”:“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晴之余。”即要充分利用寒冬、深夜和雨天,别人歇手之时发奋苦学。并认为“三余广学,百战雄才”。鲁迅曾说:“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你去挤,它总是有的。”

看来,零碎的时间的确可以成就大事业。有一个实验,很好地说明了这个观念:老师向一个瓶子里装小石子,装满后问学生:“满了吗?”

“满了!”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

然后老师向瓶里装沙,仍可以装进去。众同学愕然。沙子装满后,老师又问:“满了吗?”

“满了!”同学们回答道。

接着,老师又向已装满石子和沙子的瓶里灌水,又装进去很多水。同学们一时无语。这时,老师对同学们说:“如果我不先放那些小石子、沙子,而是先灌满水,再放进去沙子,最后放小石子,能不能成功?”

“不能,那样的话,小石子根本放不进去,同时,放沙子的时候,水会溢出来。”

这个实验其实揭示出很深刻的哲理。一方面,这个世界上没有利用不了的时间,只有自己不去利用时间。因此,要想延长自己的生命,实现自己的梦想,一个现实的办法就是去经营管理好自己的时间,去从零碎的时间中挖掘生命的价值,那里蕴藏着无穷的生命宝藏;另一方面,只有先把小石子放进去,才有可能在缝隙中放进去沙子、水,同样,在管理时间时也应该先做最重要的事情,先做最有价值的事情。对于学生来讲,最重要的任务是学习,因此,在精力最充沛的时候应该抓紧时间勤奋学习。

时间管理的另一条重要准则是要善于提高行动的效率。在生活的每一天,我们都得应付各种挑战和压力。事业的发展、学业的成绩、家庭事务的处理、人际关系的协调、自我素质的提升、身体健康的维护、亲朋之间的往来等等,在生存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我们日益感到忙碌和疲劳,即使终日奔波,依然留下很多遗憾。“太忙,没时间”,时下成为很多创业者、上班族的口头禅。但善于自我管理的人总是忙而不乱,面对种种压力,他们从容镇定,而且成效卓越,这里的秘诀何在?

生活中发生的每一件事,我们可以用两个纬度来加以划分。一是重要程度,二是急迫程度。一些事情是十分重要的,如健康的维护、自我的成长、专业技能的提高、夫妻关系的调适、事业机会的把握等等;另一些事情可能是不重要的,如一位陌生人的来访、办公桌上的函件、一些主题不明的会议、一些牌友“三缺一”的召唤等。

另一些事情对你来说比较重要但不是十分急迫的,暂时的耽误不至于立即酿成什么后果,如夫妻的沟通、朋友之间的走访、锻炼身体、学习提高。

这个世界的悲哀在于,人们习惯于受急迫性驱使来支配自己的时间,往往先去做急迫的事。但成功者总是把时间用到生产力最高的事情上,他们不受急迫性驱使而按照事物的重要程度来分配自己的时间。于是芸芸众生就有了下面的四种类型:

第一种人:把生命消耗在不重要也不急迫的事情上,这种人注定是一个失败者。他们没有目标,无所事事,胸无大志,不求上进,属于平庸的一群。他们可能热衷于谈论别人的隐私,关注一些与自身不相关的人和事,生活整日被各种琐事和烦恼所充塞;也可能属于麻木不仁的那一类,习惯于私下背后闲言碎语,一件芝麻大的小事唠叨半天;也可能是一个十足的电视迷、麻将迷、舞迷等,这种人不是我们要探讨的对象。

第二种人:把生命消耗在不重要但却急迫的事情上,属于庸碌者。比如,你正在和一个重要的外商谈判,忽然电话响了,于是你停止谈判,而去抓起了电话。这样的例子在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中随处可见。接电话非常急迫,谈判非常重要,但很多人往往会放弃重要的事情而去应付急迫的事情。但我们也发现有很多人在谈判或做重要的事之前关掉手机、切断电话,从而避免了很多急迫事件的发生。只重视急迫的事而忽视重要的事,这种人与第一种人的区别在于生活紧张而忙乱,相同之处在于都很平庸。他们可能整日电话不断,各种会议、约会、宴请不断,可惜的是这一切都不是最重要的。他们经常被各种迫在眉睫的事催促,忙碌不堪,但他们没有明确的奋斗目标,缺乏独立的生活意志,按他人期待行事,以别人的喜好为自己的价值标准。这种人一生忙忙碌碌,但终其一生,劳而无功。这是一个陷阱,如果你的目标不够明确不够坚定,如果缺乏高度的自制力,如果性格懦弱,就很容易掉进这个陷阱,这是需要我们高度警惕的区域。

我在一些报告和演讲中每当谈到这个问题的时候,总是有人给我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如果视这些人为庸碌者,那么如何看待“老黄牛”精神呢?这个世界的绝大多数人不都在任劳任怨地从事一些不重要但却很紧急的工作吗?平凡的人哪能都去做重要的工作呢?如果每个人都去做重要的工作,不重要的工作谁去做呢?提出这种疑问的人绝不是一个人,具有典型性,想必在座各位中也会有同样的疑问。其实这是一个误解,这里有两个问题需要澄清。

第一,事情的重要程度因人们所处的地位、角度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一个秘书整日给经理打字、送文件,听了我的报告突然心理失衡,觉得自己整日忙碌但却从事一些不重要的事,但他忘记自己是秘书而不是经理,打字对经理来说是不重要的,但对秘书来说是本职工作,自然是重要的事。

第二,事情的轻重程度与人们的价值观有关。有些人一生任劳任怨,做一些琐碎而具体的工作,但他们从不抱怨,他们内心深处自愿从事这些在别人看来并不重要而在他自己看来是重要的工作,因为他们认识到这些平凡的工作是伟大事业的必要组成部分,他们在平凡的工作中找到了不平凡的意义,所以生活感到充实而有价值。他们和庸碌者的区别在于他们无怨无悔,他们在平凡的工作中找到了生命的归宿。这是一种成功的境界,而庸碌者则不然,他们失去目标,迷失在急迫而不重要的事上,留下的是悔恨和遗憾。

第三种人:把生命消耗在重要且急迫的事情上,这类人属于成功者或者叫成就者。许多事情必须及时处理,否则会酿成后果甚至灾难的事情,如你患上重病必须进行手术治疗,以及工作中的紧急状况、迫切问题、限期完成的会议和工作。这种人懂得取舍,善于从事最有生产力的事情,人生的效率自然很高。但他们过于紧张和忙碌,不够从容,充满时间的急迫感,争分夺秒,感叹时间不够用,有分身无术的烦恼。强烈的自我实现欲、神圣的使命感构成了生活对他们的压迫。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需要这些忘我奋斗的人们,但他们的悲哀在于可能因为压力过大而造成身体健康的危机,也可能因为过于忙碌而造成顾此失彼的困境,事业成功但家庭破碎,成就卓越但未老先衰甚至英年早逝。我有一位好朋友,给自己起了一个外国名字叫“压力山大”,来自嘲自己的处境。其实像他这样的人在现实生活中海有相当的比例,应引起高度的警惕。

第四种人:把生命消耗在不紧急但却重要的事情上,这类人属于大成功者。这是一个容易忽略的区域,也是最值得探讨的区域。急迫的事情分为两类,一类是不可预见的突发事情,另一类是因为自己的耽搁使本来不急迫的事变成急迫的事。对于前者自然要改变既定的时间安排做应急反应,但更多的属于后者,让我们来深入分析一下其中的奥秘。

花时间陪自己太太逛逛街,多做一些沟通,密切夫妻关系,以获得太太对自己事业的理解和支持,确保有一个稳定的后院,这是十分重要的事情,但是它却一点也不紧急。对处于事业发展紧急关头的很多男士来说,常常因为过于忙碌而忽视与妻子的沟通,对妻子的一些合理化建议和要求,如周末一家人去逛逛公园、看看电影常常一拖再拖。天长地久,妻子的埋怨会与日俱增,夫妻之间的心理距离也会越来越远,妻子的不理解、抱怨、牢骚甚至阻挠经常搅得你心绪不宁,夫妻战斗就开始了。当有一天,妻子要提出与你离婚时,你已经躲不过去了,它已经成了你生活中急迫的事,常常需要你花更多的时间来处理这一生活事件。如果你平时抽出时间和妻子做及时的沟通,做这类重要而不急迫的事,就不会导致离婚这类“急迫”的结果,反而可以避免耗费更多的时间。

保持身体健康、坚持锻炼身体也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健康对人的重要性,我想没有人会否认,它对人当然是非常重要的事情。但健康和锻炼身体一点也不紧急,因此,常常被人们所忽视。平时不注意锻炼,不加强保健,当疾病来临的时候,它就成为你生活中非常紧急的事情。我国杰出的科技人才英年早逝的现象屡屡出现,痛心之余引人深思。新闻媒体经常颂扬那些带病坚持工作的人,这种敬业精神固然可嘉,但这种违背规律、不讲效率的做法实在应该摈弃。如果你立志要成为大成功者,就必须把锻炼、保健这些不急迫的事列入的生活议程,因为他们实在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学习和自我成长也是典型的重要而不急迫的事情。当你看见一位农夫在砍树,每一斧都只能砍下一小块树皮,因为斧头太钝了。于是你问农夫:“你为什么不把斧头磨快了再砍?”

农夫回答说:“我任务太重,没有时间磨斧头!”听完这个故事大家都觉得这个农夫是非常的可笑,但在生活中有多少人整日忙碌却连学习的时间都没有,他们不同样可笑吗?学习就像磨刀,学习始终是非常重要的事情,但无论你处在什么样的位置,学习都是不急迫的事情,所以常常被忽视。唯有那些目标明确、意志坚定、深谙时间管理之道的人才能把时间耗费在这一区域。而自我管理的最高原则就是善于把不急迫但却十分重要的事,提升为急迫的事。

伟人的生活从表面上来看十分平凡,但正是这种平凡显示着伟大,他们注重健康,注重学习,注重修身养性,注重计划,富有远见,有高度的预见性,把矛盾和危机消解于无形之中,忙而不乱,从容镇定,这才是真正的大将风度。

著名的“巴莱托定律”讲的也是这个道理。即应该用80%的时间做能带来最高回报的事情,而用20%的时间做其他事情。所谓“最高回报”的事情,即是符合“目标要求”或自己会比别人干得更高效的事情。最高回报的事情也就是最有生产力的事情。这就要求我们要辨证地看待“勤奋”。“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过去,人们将“三更灯火五更鸡”的孜孜不倦视为勤奋的标准,但在快节奏高效率的信息时代,勤奋需要新的定义了。勤要勤在点子上(最有生产力的地方),这就是当今时代“勤”的特点。勤奋已不是时间长的代名词,勤奋是最少的时间内完成最多的目标。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社会中,考察一个人是否成功,并不看他付出了多少劳动,而要看他取得了多少成果。我们再也不能以“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来聊以自慰了,残酷的市场竞争只承认功劳,不承认苦劳。只付出艰辛又不产生成果的劳动就是无效劳动。有人一生忙忙碌碌,但却成效甚微,那是因为他在从事低效劳动。所以仅仅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是不够的,而应该去谋求“一分耕耘,二分收获,甚至三分收获”。庸碌的人只问自己是否在勤奋工作和学习,视工作和学习本身为目的。成功的人则更关注工作和学习的有效性。

各位同学,时间是构成生命的材料,而人生不过是时间的积累,时间一分一秒流走,你也一步一步走向死亡。你若不做时间的主人,就会成为时间的奴隶;你若不利用时间,就会被时间耗尽。你只有在春季里播下希望的种子,在夏季里辛勤地耕耘,才可以在秋季里收获生命的果实,而当雪花飘飞的冬季悄悄来临时,你可以问心无愧地向世界宣告:我没有白过这一生!5.营造行动的气场我们先来做一个活动,实际来感受一下环境对行动的影响作用。请自认为口才最好的5人上台,每人随便讲一段话验证一下自己精彩的表达能力(5人上台,自拟主题分别发表简短演说)。再请自认为口才最不好的5人上台,请每人说几句话来检验一下你们的口才到底处于一个什么样的水平(5人上台,分别讲几句话)。

好,我们发现前一组每个人都的确讲得非常精彩,后一组每个人的表达的确还需要努力,现在请两组的全体同学都暂时离开场地去外面准备一下,等一会儿你们回来再说几句话,争取要说得比刚才好(两个组的10名成员离场)。

(小声对现场其他人讲)各位同学,等一会儿他们回来后,自信的一组讲话时,大家拼命打闹、说话、玩耍,他们讲话的时候不要去听。不自信的一组回来讲话时,大家要聚精会神,全神贯注,并给以热烈掌声,看看会发生什么?

下面先请第一组的同学回来重新发表演讲,相信他们会有更精彩的表现(自信组的5个人在讲话时,现场喧闹,没有人听他们说,结果每个人讲得结结巴巴、断断续续,反不如刚才。不自信组的5个人讲话时,现场所有人鸦雀无声,聚精会神,每个人越来越自信,讲话都有很大的进步和提高)。

从刚才的活动中,我们可以深切地感受到环境对人行动的影响是巨大的,在一个积极上进、勤奋刻苦的群体环境和一个懒惰散漫、纪律松懈的群体环境中,在一个平静安逸和富有竞争的环境中,人所具有的行动力是绝对不同的。香港富豪李嘉诚也曾说过:“有钱难买少时贫”。选择一个好的环境,融入一个好的团队,对激发自己的行动力是非常重要的。

托尔斯泰的作品中,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女人,为了报复一个曾经伤害过她的男人,劫走了他的婴儿。她把孩子交给一个巫师,要求巫师在这个孩子身上,用最凶残的方法施以报复。不久,巫师通知这个女人说,已经用了最残酷的方法,要她到指定地方看一看。女人不看则已,一看大怒,那个孩子居然被当地一位富翁收养了!她立即跑去责问巫师,巫师叫她不要着急,等着瞧。

而最后的结果,连这个凶残的女人也觉得如此报复太过份了。原来,孩子在骄奢中成长,没有强健的体魄、坚韧的意志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在家庭突然破产和贫困的严重打击下,软弱无能,卑贱污秽,生不如死,在徒然挣扎一段时间后,终于疯狂自杀。

我们撇开这个故事的逻辑和道德伦理观不说,但就巫师所使用的报复方法,就能给我们以极大的启示:最凶残的方法,就是把人放到一个消极、失败的环境中,然后让他从肉体到灵魂均被彻底摧毁。

国家机器对人的惩戒也是如此。把犯人投到一个特定的环境中,如监狱、流放地等。这样,不仅是对其肉体的折磨,更可怕的是使其意志、信念消磨甚至泯灭,一句话,就是利用环境来改造一个人。

“孟母三迁”的千古佳话,说明人们很早就认识到了环境对人的成长很重要。孟子幼年丧父,全靠母亲一个人含辛茹苦把他抚养成人。被后世称为“亚圣”的孟子,其实小时候非常调皮,为教育他学好,孟母花费了很多心思。起初,孟子因家住在一所公墓附近,埋葬死人的事情看得多了,便学着玩挖坟、抬棺材、埋死人一类的游戏,有时甚至还学着送葬的人哭号。看着儿子整天玩这种把戏,孟母感到这样下去对孩子不利。思来想去,孟母决定搬家,使儿子远离这个环境,让他的身心能够在良好的环境中健康成长,于是,他们将家搬到一个新的地方去住。不料,居所靠近集市,孟子成天接触的是一些竞相谋利的商人,于是又学着商人的样子做起经营买卖的玩耍,并对商人赚钱的一套方法羡慕起来。孟母觉得这个地方对儿子的成长同样不利,于是,再一次搬家,搬到一所学校的旁边居住。自此,孟子才开始学习诗书礼仪,逐渐懂得礼貌和上进了。这下子,孟子的母亲可高兴了,认为这个地方对儿子的成长大有好处,于是,便在这个地方长期定居下来。后人又称这个故事为“三迁之教”。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道理就这么简单。

然而现实生活就没那么简单了。明显的消极环境,人人都会规避,但很多情况是受了消极的感染仍不知不晓。释迦牟尼有一次和弟子阿南一起路过鱼市。阿南从地上随手拣起一根绳子来,拿在手上玩。“把它丢掉,阿南!”释迦牟尼说。弟子按他的话照办,扔掉了那条绳子。但还是不解地问:“老师,拣根绳子有什么关系呢?”“闻闻你的手吧!”释迦牟尼说。阿南对着双手抽了抽鼻子,大惊道:“哎呀,满是鱼腥味!”

因此,我们也要当心,要有意识地选择自己的生活环境、学习环境和工作环境,主动地向积极的地方靠拢,同时,远离消极,如果遇到无法选择的情况,就要用坚定的信念过滤身边的人或事。

中国人做事喜欢讲天时、地利、人和。天时就是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地利就是我们所处的位置,人和就是我们的社会环境。我们做任何事情的时候,关键是要把握住这个发展的大势,要了解自己所处的大环境。如果没有今日中国这样一个坐标系和时代背景,我们在思考和分析很多问题的时候就没有了前提条件。而当我们把握好这个背景时,会发现棋局很宏大,视野很开阔,观察和思考问题可以很从容。我做教师的近二十年来,见过无数的成功者,更见过无数失败的人,总结下来成功者,无不是因为能够清楚地认识到发展的大势、规律和自己所处的位置,顺势而为。孙中山所谓“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说的也是这个道理。

人所处的环境能够形成一种气场,对人的行动产生极大的影响作用。要选择与成功、积极的人在一起工作、生活和学习,可以在自己周围营造成功、积极的气场,时时受到进取、阳光、激情、活力、成功等积极气场的感染和激励,使自己保持旺盛的士气,从而使自己迅速学习和掌握成功的方法和技术,达成自己的快速成功。

会下象棋的人都有这样的体会:经常与高手下棋,棋艺长进会很快。在比尔。盖茨的微软公司,大多数员工都挤入世界富豪的行列。

各位,请问什么是“马到成功”?人与马赛跑能不能赢?肯定不能。但是人骑在马背上与马赛跑,能不能赢?肯定能赢。当马快跑到终点时,人把手伸过马头,不就赢了吗!这就是“马到成功”的含义。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院长曾经说过:“要成为世界一流的大学校长,不是看你有多高的学术造诣,不是看你有多高明的管理水平,关键在于你要把全世界一流的专家学者网罗过来,然后,你只需做一件事:静静地去看他们会发生什么,去欣赏他们带来的巨大变化。”

所以无论是选择自己的单位还是建设自己的单位,一定要选择与本行业中的顶尖人物在一起工作,因为它会加速你的成功。否则,你的行动力将不能被有效地激发出来。

我的一位朋友,是一名普通的工人,找对象坚决不找工厂女工,他说“一个维修工,娶一个女工,再生一个小工,将来铁定不会成功。”虽然是一个笑谈,但也有一定的道理,选择一个周围都是成功者的环境,跟成功的人在一起,向成功的人学习成功的方法,可以受到他们的感染和激励,也可以学到很多成功的方法,有助于自己的尽快成功。

在现实生活当中,人们经常会与环境产生冲突与矛盾,当这种矛盾与冲突发生时,人们经常发现环境是很难改变的,唯一可以改变的是自己,这是解决与环境冲突的有效策略。现实生活中人们经常会有四种解决自身与环境冲突问题的路向。

第一,抱怨环境。

生活中有许多人,在与环境发生冲突时,经常会选择这种方式来处理。比如不顾场合乱发牢骚、议论是非、甚至抱怨愤恨。如在单位不被重用,不被人重视,就抱怨领导任人唯亲,感叹自己未遇到伯乐,从不找找自身原因,自己真的是人才吗?如果真的是人才,你有没有向周围的人展示你的才华?为什么一味等待别人来发现?

我工作过的几个学校,经常有许多学生抱怨学校的伙食不好,为什么同样的伙食,其他人照样吃得白白胖胖?自己有没有挑食的原因呢?

还有很多家长,当孩子考试成绩不好,就迁怒学校和老师,指责或训斥,就是不反思自己孩子的主观原因,结果不仅没有有效地解决问题,反而与环境的冲突和矛盾越来越激化。

因此,一切失败的原因归根结底都是因为你自己,遇到问题时,不要抱怨和指责别人,更不要去抱怨环境,这种解决自身与环境冲突的路向是最消极、最应该拋弃的。

第二,逃离环境。

当受到环境压抑而又无法改变环境的时候,变换环境是你的自由,你也可以借此养精蓄锐,收敛锋芒,等待时机。当环境严重阻碍自己的成长,甚至成为一种枷锁,这不失为一种方法。如夫妻关系不好,无论怎样努力也无法改变和接纳对方,你可以选择离婚;单位不好,可以跳槽,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

但实际上,另找一个伴侣不一定就很理想,说不定还比不上第一个。当今社会离婚的不少,而复婚的也很多。换一个单位自然无可厚非,但新单位还不适合你怎么办?再换一个?很多人换来换去,才发现“天下乌鸦一般黑”,反而在一次一次的选择尝试中蹉跎了岁月。

关键是你必须明白,究竞是你自己出了问题,还是环境出了问题?通常的情况是你如何对待环境,环境就如何对待你。

曾经有一个行人路过一个城镇,问镇上的一位长者:“你们镇上的人怎么样?”长者反问道:“你刚过的那个镇上的人怎么样?”行人回答道:“那个镇上的人很不友好。”长者告诉他:“我们镇上的人和那个镇上的人完全一样。”

不久又有一行人路过这个城镇,再次问该长者:“你们镇上的人怎么样?”长者又反问道:“你刚过的那个镇上的人怎么样?”行人回答道:“那个镇上的人很友好。”长者告诉他:“我们镇上的人和那个镇上的人完全一样。”

你如何对待别人,别人也就如何对待你,这是规律。

第三,改变环境。

当自己与环境发生冲突时,努力使环境适应个人意志。这在一定条件下是可能的,但常常非常困难,很多人因改造环境被碰得头破血流,感到无力回天,从而走向消极悲观。

比如在生活中,有人对自己的太太或先生或孩子不满意,就老是想要改造他(她)们,当你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他(她)们时,你越想努力改造,他(她)们越会抵触和反抗,情形反而越来越糟。你对领导不满,想要改造领导,经常的情况是领导没有被改造,你已失去了改造的机会。改造环境并非不可取,但改造成功的前提是你要有恰当的方法和手段,应该是理性的、健康的、和风细雨的,不到万不得已,不能采取对抗的手段。

第四,改变自己。

和领导发生矛盾,领导的位置并不会动摇,而你又不愿意随便离开这个单位;和爱人吵架或遇到孩子顶嘴,爱人或孩子秉性耿直刚烈,但你又不愿意离婚离开这个家庭,看来只有一条路,那就是改变自我了。

成功者总是从改变自己入手,首先改变自己对环境的态度,进而改变环境,这才是真正的强者之路,也是彻底解决自身与环境冲突的根本途径。

很多人在现实生活中,对自己不做一点点的改变,他们却整天在幻想着自己的现状能有一个巨大的突破和飞跃,这是不可能的。

有一位英国主教的墓志铭这样写道:

我年少时,意气风发,踌躇满志,当时曾梦想要改变世界,但当我年事渐长,阅历增多,我发现自己无力改变世界,于是我缩小了范围,决定先改变我的国家。

但是这个目标还是太大了。接着我步入了中年,无奈之余,我将试图改变的对象锁定在最亲密的家人身上。但是天不从人愿,他们个个还是维持原样。

当我垂垂老矣的时候,我终于顿悟了一些事:我应该先改变自己,用以身作则的方式影响家人。若我能先做家人的榜样,也许下一步就能改善我的国家,再后来我甚至可能改变整个世界。

读完上面的这段话,的确给我们很大的启发,正如托尔斯泰所说:大多数人都想改造这个世界,但却很少有人想改造自己。各位朋友,环境不易改变,不如让我们先改变自己吧!

成功者的卓越在于他们能调节自身与环境的关系,适时调整自己人生的战略与步骤,他们知道有时要积极进取,有时要稍敛锋芒;有时需要斗争,有时需要退缩;有时需要急呼,有时需要沉默;有时需要善握良机,有时需要屏息等待。

因此,成功之路环境固然重要,但重要的是自己。只有战胜了自己,才能战胜环境,才能战胜一切。成功者和失败者最大的区别在于前者能不断自我改变,走向完善;后者抗拒自我改变,走向萎缩。

6.扫除行动的障碍许多人行动力不强,是因为行动有障碍。行动最大的障碍其实就是自己,战胜了自己,就会扫除障碍,通向成功的彼岸。

心理学有一个著名的概念“瓦伦达心态”。瓦伦达是美国一个著名的高空走钢索表演者,在一次重大的表演中,不幸失足身亡。他的妻子事后说,我知道这一次一定要出事,因为他上场前总是不停地说,这次太重要了,不能失败,绝不能失败。而以前每次成功的表演,他只想着走钢索这件事本身,而不管这件事可能带来的一切。后来,人们把专心致志于做事本身而不去管这件事的意义,不患得患失的心态,叫做“瓦伦达心态”。

美国斯坦福大学的一项研究也表明,人大脑里的某一图像会像实际情况那样刺激人的神经系统。比如当一个高尔夫球手击球前一再告诉自己“不要把球打进水里”时,他的大脑里往往就会出现“球掉进水里”的情景。一场非常重要的足球赛,最后是点球决胜负,但是球员却把球射偏了。后来记者采访他,问他射球的时候在想什么,他说:我当时在想,千万别把球给射偏了,千万别把球给射偏了,结果不知怎么搞的,偏偏把球给射偏了。一个歌唱演员登台前一再想:别紧张、别紧张,但是上台后就偏偏紧张,结果唱走了音。

我们现场再来做一个实验:现在我告诉大家,不要想红色,不要想红色,不要想红色。你此时脑子里想的是什么?对,肯定是红色。这样的情况在现实生活中还有很多,都从另一个方面证实了瓦伦达心态。

请大家闭上双眼,不要想老鼠,不要想老鼠,请一定不要想老鼠。请大家快速回答我:猫最怕什么?很多人回答是老鼠。奇怪,猫怎么会怕老鼠呢?事实上,你最怕发生的,它往往最容易发生。凡事先行动起来,先不要去患得患失地想象消极的方面,这样做的一个好处,就在于容易达到“瓦伦达心态”。因为,一旦迅速进入行动状态后,就来不及多想,逼上梁山,背水一战,一条路走到黑,这样反而容易成功。只有行动起来并保持瓦伦达心态,才能挣脱舆论的枷锁,实现自己的梦想,才能不让那些爱唱反调的人破坏了自己的理想。

但丁伟大的作品《神曲》,给人印象最深的,就是那一句千古名言“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这其实就是瓦伦达心态,是每一个成功者必备的素质。

有这样两种人,他们往往会遭遇两种结果:真正做事情的人,一定会找到出路;做事患得患失的人,一定会找到借口。

日本有个叫河村的船舶大王,他在创业之初曾以捡别人丢弃的菜叶为生。他每天将别人丢掉的菜叶洗干净,加盐做成酱菜卖给贫苦的劳工,当时许多亲戚朋友都看不起他。

河村并没有被他人的舆论所吓倒,别人越轻视他,他干得越起劲。后来,他不断改进酱菜的味道,成了规模很大的酱菜批发商,最后逐渐成为船舶大王。

行动中的瓦伦达心态使人心中眼中只有目标,驱使人采取最与众不同的、最有创意的、最简单直接的方式达成目标,而不落于俗套。它会使人专注于自己达成目标的行动,而不管别人的看法如何。

传说公元前233年的冬天,马其顿王国亚历山大大帝进兵亚细亚。当他到达亚细亚的弗尼吉亚城,听说城里有个著名的预言:几百年前,弗尼吉亚的戈迪亚斯国王在其牛车上系了一个复杂的绳结,并宣告谁能解开它,谁就会成为亚细亚王。自此之后,每年都有很多人来看戈迪亚斯国王打的结。各国的武士和王子都来试解这个结,可是连绳头都找不到,他们甚至不知从何处着手。

亚历山大对这个预言非常感兴趣,命人带他去看这个神秘之结。幸好,这个结尚完好地保存在朱庇特神庙里。亚历山大仔细观察着这个结很久,始终连绳头都找不到。这时,他突然想:“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行为规则来打开这个绳结?”于是,他拔出剑来,一剑把绳结劈成两半,这个保留了数百年的难解之结,就这样轻易地被解开了。亚历山大立刻行动,一心奔向目标,不墨守陈规,按自己的行为做事的作风,注定了他必然成为亚细亚王。

许多人做事都有一种习惯,非等算计到“万无一失”,才开始行动。其实,这只是惰性在做怪。先行动起来,在行动中去检验去完善,在行动中去学习发现。成功没有秘诀,就是在行动中尝试、改变、再尝试,直至成功。7.在绝望中寻找希望美国德克萨斯洲有一个著名的大富翁,他为了给自己的女儿找到一个勇敢的丈夫,有一天他邀请了村里的年轻人到家里举行舞会。舞会结束后,他把所有的人请到他家后院的一个水池边,这个水池里养着几条凶残的鳄鱼,他对大家说:“谁敢从这儿跳下去,游到水池的对面,我有三个奖励任他选择:一是送他100两黄金,二是送他一套豪华的别墅,三是把自己年轻貌美的女儿送他做老婆。”话音未落,只听“扑通”一声,有一个跳进水池,以几乎破世界记录的速度迅速游到对岸。这个富翁非常高兴,就走过去问他:“你想要100两黄金吗?”这个年轻人摇摇头说:“不要。”富翁又问:“那你是不是想要豪华的别墅呢?”年轻人仍然摇摇头,说“不要”。富翁高兴地说:“哈,我知道了,你一定是想要我的女儿做你的妻子”,年轻人还是摇摇头说:“不要”。这个富翁纳闷地问:“我的三个承诺你都不要,那你究竞想要什么?”这个年轻人说:“我想要知道刚才是哪个混蛋把我推下去的。”

这个故事说明,人要善于选择竞争的环境,甚至创造出使自己面临绝境的环境,往往能够置之死地而后生,激发出自己巨大的行动潜能。

心理学家曾用两只青蛙做了一个实验。他们把一只青蛙扔向一个正在沸腾的油锅,在青蛙即将葬身油锅之际,这只青蛙突然用力一跃,跳到锅的外面。

而心理学家把另外一只青蛙放进一个盛满凉水的大锅里,在锅的下面点火持续加温,水由凉渐渐变得温热,青蛙感到很舒适,等锅里的水变得越来越热,甚至很烫时,青蛙想跳出锅外已经没有一点力气了,最后被活活烫死。

这个实验证明:环境对激发人的行动潜力是非常重要的,面临绝境时人常常会焕发出惊人的行动潜力,所谓“置之死地而后生”、“绝处逢生”、“狗急跳墙”都说的是这个意思。

学生每到考试前,学习效率很高,往往是平时的几十倍,可见一个有压力的环境比一个四平八稳的环境更容易激发出人的学习潜能,所以我在上课时或组织活动时总要设立很多的比赛、评比,创造出一个竞争的环境,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会空前高涨。

我们经常会邂逅曾经屡经失败而后又柳暗花明的朋友,往往会在一阵感叹之后问:“这些年,真不容易,你是怎么活过来的?”

“人都是给逼出来的。”这些饱经沧桑的人往往会做这样的回答。

当隔壁的二狗子士别三日之后,有一天向我们递上一张“××总裁”的名片时,我们会大惊失色,“怎么搞的,变化真大呀!”二狗子会憨憨地一笑,简单地回答说:“逼出来的。”

当我们的同事或同学在意想不到的时间内完成了意想不到的业绩时,我们会充满敬意又略带醋意地搭讪:“真想不到怎么给弄出来的?”

“还不都是给逼的。”这样的话在生活中听到的次数实在是太多太多,可是又有谁想过,逼出来的究竞是什么东西?是人的潜能,是人的创造力,是创新、是发展、是命运的彻底改变。逼上梁山、急中生智、背水一战、绝处逢生、狗急跳墙等等,这些成语就很好地道出了“逼”的功能。

逼自己,一方面要勇于接受挑战,把自己丢进新条件、新情况、新问题中,逼到走投无路,才会想方设法,破釜沉舟,才会背水一战,兵法说“置之死地而后生”。在这样的情况下,才能使人无所顾忌,产生改变命运的冲动,产生出创造的激情。

农民要进城打工,丢掉的无非就是一把锄头,而对于城里养尊处优的人来说,要离开原来的环境,去开创新的事业,需要放弃的东西就太多。结果大多数人割舍不了,创业也就成了幻想。

所以无论是谁,当你原来的优势受到威胁时,你其实正面临着一次机会,当环境把你逼到走投无路的境地,实际上就是给了你一把挖掘宝藏的锄头。生命的活力是从压力中体现出来的,人要善于在绝望中寻找希望,从压力中激发潜能,才能获得巨大的生命力。

人在对自己现状最满足与最得意时往往是最停止不前的时候,人往往在无路可走的时候,路便清晰地出现在眼前。

8.唤醒沉睡的巨人有人曾告诉我这样一个故事:在大西北山区,有一个终身贫穷的老农民,一次偶然机会,发现了一个金矿,使他发了大财。为了表明自己有钱,老农民买了一部汽车,由于不会开,就在车的前面套了三头毛驴,用毛驴拉着汽车在村子里跑,看到熟人,就停车与熟人打招呼,非常得意。可是,他不知道只要将钥匙拧动,汽车发动机的动力可以顶上几十头毛驴的力量,但他偏要用三头蹩脚的毛驴去拉车。

可能有人会说这是一个无聊、怪诞、虚假的故事,但实际上,我们大多数人不正像这个老农一样吗?明知道在自己的内心深处有一个伟大的巨人,但这个巨人常常处于沉睡状态,长卧不起。明知道在自己身体内潜在有无比巨大的动力和潜能,但这个动力巨大的发动机却常常是关闭的,人们常常是靠外在的东西拉着走。

现在深圳特区的学生学习动力严重不足是不争的事实,学生没有学习兴趣,明显缺少学习的奋斗精神,不愿意学习,没有吃苦精神,这使老师们大伤脑筋。我们也试图组织孩子们去延安、井冈山、贵州等落后地区去体验生活,并美其名曰是“磨难砺志训练”,但收效甚微,事与愿违,回来后的班会上,孩子们并没有说出老师们希望他们说出的话,反而很多人却发出相同的感慨:还是深圳好啊!他们回来后反而更觉得自己有优越感了。因为他们发现自己不用努力,现在拥有的生活条件也是贫困山区孩子做梦也想不到的。

更有甚者,在现在许多富裕起来的深圳原住民的家庭中,还存在着大量不学习、不经商、不务农、不工作的“四不”青年,他们每天昏昏噩噩,无所事事,靠打麻将、收租为生。

在学校,老师采用题海战术、节假日补课。家长不惜重金给孩子请家教,或者让孩子上很多兴趣特长班,逼迫学生学习等,学生没有学习兴趣、学习动力不足、厌学怕学之风蔓延,丧失了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丝毫体会不到学习、思考和探索带来的乐趣。

我们去内地考察,却发现在很多落后地区,学生是“不用扬鞭自奋蹄”,他们学习的自驱力很强。我很清楚地记得,我在陕西南部山区参观一所学校时,在高三毕业班教室里有一条醒目的标语:翻秦岭,跨长江。听校长介绍才知道,这是学生们立下的毕业誓言,要通过自己的努力,考到秦岭以北、长江以南的大学,走出落后的山区。这与那些“四不青年”的精神状况形成了多么大的反差!

我清醒地看到,近年来,随着物质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在许多地区,尤其是在经济发达地区,有相当多的人开始出现职业倦怠,他们缺乏进取动力、丧失创造激情,小富即安,甚至消极颓废。许多成年人甘愿做“三等公民”:即等下班、等工资、等退休。工作没有动力,昏昏噩噩混日子。因此,一些国有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邀请我去讲课,我常常将演讲的题目定为:不要做“三等”公民(等下班、等工资、等退休)。

我刚刚步入教育界之初,曾经对学习方法和技巧的研究非常感兴趣,可是后来我发现:学习方法和技巧不是提高学习成绩的关键,不能使学生的学习成绩得到持续的增长。一段时间的跟踪研究发现,学生持续的业绩80%不是来源于方法和技巧的本身,而是来源于他对待学习的兴趣与动机。

在现实工作和学习中,人们常常把突破和提高效能的关注点放在“事情”的本身上,比如:为了让学生考出好成绩,老师常常自觉和不自觉地把关注的方向放在“知识”的本身上,喜欢就知识谈知识,就书本讲书本,拼命进行题海战术,没有很好地去研究如何让学生主动积极、创造性地学习;企业为了提高经济效益,就加班加点,加紧生产;领导者在管理当中也常常会陷入事务性工作,显得手忙脚乱,力不从心,在解决问题时,领导往往喜欢说“对事不对人”,以避免人际冲突,求得对管理的认同。

这其实是一种误区,实际上制约效能的关键因素并不在“事”的本身上,而常常是在“人”的因素上,正确的管理策略不应该是“对事不对人”,而应该是“对人不对事”,因为人的问题解决了,其他许多问题都会迎刃而解,“对事”是治标,“对人”才是治本。人的问题是解决好其他问题的关键,人的问题解决好了,很多问题也就迎刃而解,领导们也就不会整天把精力陷入考勤、教学常规等等这些事务性工作的汪洋大海。

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认识到这一点,在现代化的企业里,“人事部”的牌子都纷纷被摘掉,换成“人力资源部”。的确,处理人的问题,不再只局限在具体的事务性工作上面,而应该放在人力资源的高度上去开发,人力资源在企业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那些无视生命活力的教育和社会环境必将使一代人失去创造的活力和进取的动力,对整个民族的前行都将产生不利的影响。如果我们的教育和社会文化再不注意去挖掘人自身内在的潜能,再不去重视启动生命内在的驱动力,无论是学习还是做其他工作,都将走向死胡同。

因此,我们要唤醒自己内心沉睡的巨人,启动自身潜能的发动机,去爆发出成长的动力,创造出生命的奇迹。

在追求成功的道路上,意志力是一个坚强的保障。成功者往往意志顽强,他们为成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最后获得了一生的欣喜、自豪、富有和尊严。失败者往往由于意志薄弱,失去了成功的机会,因而要忍受一世的贫穷,忍受一世不被人注目的凄凉。因此,做成功者难,难在一时,做失败者更难,难在一世。

同类推荐
  • 男人四十临界线

    男人四十临界线

    男人四十:梦想依然是个很鲜活的字眼,成功依然是个崭新的课题。男人四十:不要跟年轻人比体力.多动脑少动手,这才是做事的最高境界。男人四十:忙碌是一种充实.但不应成为生活的全部。男人四十:折腾事业,但不要折腾身体,善待自己.是对未来负责。男人四十:在激情中享受精彩,在平和中体味成功。
  • 中华古代处世精典

    中华古代处世精典

    做人固然不能玩世不恭,游戏人生,但也不能太较真,认死理。“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友”,太认真了,就会对什么都看不惯,连一个朋友都容不下,把自己同社会隔绝开。镜子很平,但在高倍放大镜下,就成凹凸不平的峰峦;肉眼看很干净的东西,拿到显微镜下,满目都是细菌。试想,如果我们“戴”着放火镜、显微镜生活,恐怕连饭都不敢吃了。再用放大镜去看别人的毛病,恐怕那家伙罪不容诛、无可救药了。
  • 接纳不完美的自己

    接纳不完美的自己

    《接纳不完美的自己》内容简介:荣格曾问:你究竟愿意做一个好人,还是一个完整的人?每个人都是不完美的,每个人身上都有自己不愿意触碰的一面一一阴暗面,亲人朋友不愿意接受,连我们自己也无法面对。于是,我们不惜代价、竭力伪装成人人喜欢的好人,活得很累。事实上,我们的每个缺点背后都隐藏着优点,每个阴暗面都对应着一个生命礼物:好出风头只是自信过度的表现:邋遢说明你内心自由;胆小能让你躲过飞来横祸:泼妇在有些场合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方式……阴暗面也是生命的一部分,只有真心拥抱它,我们才能活出完整的生命。,一人改变;十人看,十人改变。
  • 哈佛思想课:亲和力自测

    哈佛思想课:亲和力自测

    从性格、品质、情绪、仪表、异性、家庭、社交等方面全方位、多角度解析亲和力,每个方面都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具体的生活行为测试告诉你如何才能更好地提升亲和力、轻松赢得好人缘。成功机会更多,成就层次更高。
  • 在哈佛听讲座.Ⅱ,来自哈佛的智慧

    在哈佛听讲座.Ⅱ,来自哈佛的智慧

    哈佛大学是古老的,但却是充满活力的。哈佛真正的生命之源是什么呢?哈佛校长洛厄尔有一番精辟的高论,他说:“不论我们认为人的历史是单调的或是狂暴的,有两个事物总是新的,这就是青春和对知识的追求,这也正是一所大学所关心的。哈佛的年龄已经可以用世纪来计算,但只要它热切地追求这两件事物;它就永远不会衰老。随着时代的变迁,为达到目的使用的方法可能变化,但目的的本身是永远不变的。
热门推荐
  • 3公主vs3王子

    3公主vs3王子

    她们是杀手,为了报仇,做了一名杀手,当她们遇到他们会擦出什么样的火花呢?请期待!
  • 老司机历险记

    老司机历险记

    没时间解释了,快他妈上车!老司机带你装逼带你飞,带你一路走到黑!前路是坎坷抑或磨难又怎样,便与我一起叱咤风云闯出条通天大道!
  • 走江湖

    走江湖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争斗,江湖,就是争斗
  • 豪门怨:亡妻归来

    豪门怨:亡妻归来

    她还爱他时,他不屑一顾,冷漠残忍,无视她的真心:“我爱的人只有安馨,你不配。”她骤然离开,只剩下坟墓上的照片,他才猛然发现,心脏空缺的地方,住了一个叫季婉的女子。再遇相似的容颜,他穷追不舍,不愿放手,她却决绝冷笑,冰冷的眼神似乎斩断了所有过往——
  • 天下尤物

    天下尤物

    三十三重天外天,白云深处有神仙,天外有座云中山,登山犹若难登天。天外世间如蝼蚁,蝼蚁憾树尚无力,如何能登天?是横是纵,蝼蚁已登山,登天有何难?
  • 龙盟屠杀令

    龙盟屠杀令

    御灵墨的灵魂与沛恒世界的墨子门人后裔相连,一次车祸将他从轮回中解放,重生于沛恒。沛恒的世界里,用正义的心,行侠义之道……只有沛恒世界恢复平衡,才能拯救现在的世界,让现在的人间不再道德沦丧……
  • 总统大人要乖乖:逃妻不好惹

    总统大人要乖乖:逃妻不好惹

    “老公,我心情不好,来马尔代夫散心……”“就你一个?”“是的老公。”“……”电话中沉默很久。过了十分钟*“总统夫人,总统要我们来接你回国。”夏韵寒看着眼前的十几辆豪车,扯了扯眉头,“要我回去?叫他自己来!"“……”一行人沉默。“老婆,回家。”丫的!顾雨泽你什么时候来的!!(推荐朋友写的同人小说《源份已消散:花开又花落》萌萌哒的小伙伴们可以去瞧一瞧看一看哦!)
  • 博弈的智慧

    博弈的智慧

    博弈是人与人之间为了某些利益问题而展开的竞争与对抗。博弈源自生活,如果你细心地去观察,便会发现身边事事皆博弈,无论是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生活琐事,还是恋爱、学习或者工作的经历,博弈都在其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如果你运用得当,便会达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因此,博弈也被人们认为是经久不衰的生存法则。
  • 新概念作文十六年纪念版精华范本(才女卷)

    新概念作文十六年纪念版精华范本(才女卷)

    近几年中学语文教育也在大幅度改革,许多人认为高考作文的命题和新概念作文大赛复赛题已经相当接近,这是非常好的发展趋势。正如王蒙所说,新概念由旧概念来。倡导新概念不是为了标新立异,而是想提高青年学子对作文的兴趣,告诉他们只有真实的、表达真情实感的、富有创造性和想象力的文章才是好文章。
  • 十二异能狼

    十二异能狼

    她们,是最神秘的女生,他们,又是和女生有着同样背景家族,到底是谁先离开谁,还是谁先爱上谁?都在里面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