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979200000023

第23章 我想回家

2008年11月25号,杨宪益因淋巴癌住进北医三院。这是老人第三次与癌症交锋——前两次是口腔癌和前列腺癌。

第二天我前去探望。这是位于西北五环肖家河桥附近中央党校院区内的新建分院,病房楼里散发着崭新的气息,墙壁雪白,楼梯宽敞洁净;户外灰蒙蒙的天空下光秃的树枝在疾风中摇曳。

走上三楼,迎面扑来一个巨大的“静”字。右边的走廊被塑料布遮蔽,里面传出切割瓷砖的尖利噪音,使“静”字越发显得突兀。

我在众多一模一样的房间中找到5号,老人双目半合,静卧在白色病床上。几天前在小金丝胡同的家里见到他时的鹤发童颜早已不知去向;雪白的墙、雪白的被罩映衬着一张苍白无奈的脸。我心里一紧,这里可不是九旬老人该待的地儿。

这是一个双人房间,两张病床、两个床头柜和两把蓝色的塑料椅子占据了大部分空间。邻床是一位做了喉癌手术的七旬老人,喉头装有塑料气管套管。在我探望杨宪益先生的二十分钟里,护士进来两次为喉癌病人从塑料套管处吸痰或清洁护理,咕咕噜噜吱吱啦啦,听得我起鸡皮疙瘩。

夜间,双人病房就变成了男女混杂的四人房。喉癌病人陪床的妻子和杨宪益先生的护工小薛再展开两张折叠床,填满两个病床间的剩余空间。

需要化疗、理疗的肿瘤病人每天由医院班车送往十多公里外的北医三院总部接受治疗。由于杨宪益先生坐轮椅,上不了班车,交通问题只能自行解决,所以不得不搭乘出租车,而出租车又常常因为老人的行动不便和轮椅而拒载。

住院一周后,放射性粒子植入两天后,杨宪益先生出院了,虽然并没有得到医生的同意。此后杨宪益先生也没有按照医生的建议,定期去医院复查。

2009年10月10号,杨宪益先生住进了北京煤炭总医院,再次接受放射性粒子植入。

入夏以来,老人颈部肿块又有明显增大,同时进食和说话都渐感困难。不难推测,淋巴肿瘤又回来了。但老人像孩子般执拗,不肯去医院。这能怪他吗?一个年过九旬,行动不便的老人,每每要像打仗一般去应付医院里推搡的人群,长长的排队,甚至是医护人员的呵斥。我“急中生智”,跑到北京和睦家医院门诊大厅,从医院张贴的医生简介中找到一位来自美国的肿瘤专家白飞逸大夫(Philip Brooks)。我立即给他发了电邮,简单介绍了杨宪益何许人及身体状况,问能否请他去看望一下老人。白大夫欣然同意。

8月底我带白大夫去小金丝胡同为杨宪益先生做了初步检查;白大夫建议请另一位同事,耳鼻喉科的林大夫也为老人检查一下。几天后,林大夫随我来到杨家,并携带简单器械,为老人做了检查。随后在林大夫、白大夫的共同努力下,和睦家医院于9月23日免费为杨宪益先生做了B超、验血等系列检查,确认了肿瘤的大小及部位,给出了治疗方案,进一步治疗已不可耽搁。

北京和睦家医院是一所私立的国际医院,医疗服务水平与国际接轨,但医疗费用也很高。白大夫说只要老人愿意,他们可以协调院方,为老人治疗提供方便,并降低相应费用。我发现白大夫与杨宪益先生说话时是半蹲半跪的,这样他与轮椅上的老人可以平视;而且时时会伸出手轻轻拍一下老人的胳膊,显得那样和蔼可亲。不过老人还是说,不要麻烦大家了。

后来,经过家人的多方努力,终于在煤炭总医院为老人找到了一个干部病房的单间。能住上单间,也许是老人同意去医院的一个重要条件。

10月15日,老人做了放射性粒子植入微创手术。术后颈部肿块迅速缩小,同时老人也随之失声,无法吞咽。

最后一次听到杨宪益先生的声音是11月2日,星期一。我约好与Z、F同去看望老人。前一天北京下了罕见的初冬大雪,鹅绒般的雪花飘了几乎一整天,处处都裹上了厚厚的银装,实为北京罕见。我在自家的中式庭院里拍了许多照片;身为摄影师的F也去圆明园拍了许多美丽的雪景,一对拍婚纱照的年轻人在冷风中瑟瑟发抖,也被F抢入镜头。我把我们两人拍的照片都转到苹果笔记本中,带到病房与老人共同欣赏。

病房中难得欢声笑语。

F开玩笑,称我是“小辣椒”。我扭头问杨宪益先生,您看我像小辣椒吗?老人说不像。我得意地大笑,似乎老人是最高裁判。老人笑,F也笑。可惜Z被护工小连差去购买日用品,没听到我们的欢笑。

那对冒着严寒拍婚纱照的情侣是否让老人想起自己在牛津的年轻岁月和与戴乃迭的热恋、郊游?偶尔我会听到他的声音,虽然微弱,却也足够清晰。“我也看到下雪了。”老人手指窗户说。这使我想起老人常常会提到户外天气的变化。每次去拜访杨宪益先生,老人总是坐在绛红色沙发椅上,面对客厅的大玻璃窗,时常会说,“要下雨了”,或者“雨停了”,或者“起风了”等等。这些天气的变化在老人评论之前往往并没有引起我的注意。有一天我恍然大悟,原来坐在沙发椅上关注着窗外气候的变化是老人与户外的不可或缺的联系。杨宪益先生又开始注意窗外的天气了!又开始发声了!这让我很兴奋。这位可敬可爱的耄耋老人开始康复了!也许再有一周或两周老人就可以回家了。

早就知道老人着急回家,我想劝老人家在医院安心静养一段,便说:“医生护士都很热心,对您照顾很周到,对吧?”

老人微微点头。

住进煤炭总医院的杨宪益给了医生护士们一个惊喜。作为煤炭工业的医院,他们的病人中从未有过这样一位享誉国际的文化老人。我不能不想,杨宪益的命运如此吊诡,常常把他送到本不属于他的地方,比如“文革”中身陷囹圄,与各种各样的犯人朝夕相处;比如现在,本该住进“301”医院的“国宝”,却住进了煤矿工人的医院,以至于让主治医生马大夫马上Google了“杨宪益”,然后他满怀敬意地对老人说:“您是我们的国宝,我们一定会好好照顾您!”护士们总是轻声轻语地唤着“爷爷”。

“在医院里多住几天也未必不是件好事情,”我说,“医生们配的营养液会尽快帮您恢复体力。”(老人术后只能依靠输液或鼻饲。)

“我想回家!”老人说。尽管声音微弱且沙哑,但字字清晰。

我扭头望了一眼F,他正坐在床尾一端的椅子上抓拍我们谈话的镜头。他放下相机,与我对视瞬间,眼里充满惊喜;我知道他也清楚地听到了老人的声音。

我抚摸着老人的左手,继续说:“如果我们好好表现,听医生的话,也许用不了几天就可以出院了。”

老人点点头,完全明白我的“好好表现”的含义。他常常会拿掉氧气罩或扯掉夹在手指上的测量仪器连线。

两天后我再去医院,满心期望老人的状况会进一步改善。但刚刚有所恢复的声音又消失了,从此我再没有听到杨宪益先生说话。

“我想回家”是老人留下的最后声音,至少是我听到的最后声音。

11月23日,星期一,清晨,杨宪益永远地闭上了目睹了人间沧桑、世态炎凉的双眼。

当我赶到医院时,老人已换上了自己的衣服——白衬衣、深灰暗格粗花呢西服、铁灰色西裤,裤子上还有烟头烧的小洞。多富有老人的个性啊,我心想。除了脸色煞白,老人就像在睡觉,安详地睡着了。我摸了摸老人放在床边的左手,就像我每次看望他时那样,手还是温的。自老人失声以来,我每次看望他时都会这样摸摸他的左手;输液的针头,测量血压、心跳等的仪器往往都接在不听使唤的右手。

外文局有关领导赶来后,他们同家属商量后事,我便同Z一起把老人送往医院太平间。根据老人和家属愿望,仪式从简。一个小型告别仪式安排在了星期五,11月28日。

一两天后,告别仪式又改为29日,星期六。据说国际媒体与外国使馆对杨宪益去世倍加关注,有关方面认为后事不可太低调,国家有可能派出要人出席告别仪式。

我心里纳闷,告别仪式提高规模,意味着“风向标”指向何方呢?

11月29日,星期六。北京的天空低沉灰霾,寒风凛凛。自老人走后天空就没有晴朗过。杨宪益告别仪式于10:30在八宝山革命公墓东厅举行。并没有谣传的政要出席,但摆在东厅显要位置的花圈挽联确实来自政要,从前主席江泽民的花圈开始一一排开,所有现任政治局常委(除一人外)全部送了花圈。

我心虽悲痛,却也忍不住纳闷,政要花圈的有或无又意味着什么呢?由于没有任何讲话,所以人们无从判断党和国家对杨宪益的评价。俗话所称的“盖棺定论”在杨宪益身上是不适用的。

告别仪式上没有传统的哀乐,伴随着手持白花、前来道别的人流的是低回的中国歌曲《告别》和英文歌曲《丹尼男孩》《罗蒙湖畔》和《奇异恩典》(Danny Boy,Bonnie Banks O’Loch Lomond and Amazing Grace)。

我常常回味杨宪益先生的最后一句话,“我想回家”。这恰好是戴乃迭晚年失忆后常说的一句话。据说她常常是沉默的,但有时会突然蹦出一句“我想回家”,守在一边的杨宪益会慢声细语地用英文说“这就是你的家啊,亲爱的!”

20世纪90年代,戴乃迭身体渐衰,需要人照顾日常生活。1994年夏,外文局把杨宪益夫妇搬进了外国专家居住的友谊宾馆,那里的生活条件方便一些。但戴乃迭不同于那些短期来华的外国专家,她生在中国,她嫁给中国,她在中国生儿育女、安家落户。也许友谊宾馆对她来说不是家,“我想回家”是她的一种怅惘。

或许,在她病魔缠身的晚年,不再抑制潜意识里对英格兰家乡的思念。她在1966年圣诞节前给母亲的信中这样写道:“我多么期望也能加入你们的家庭圣诞聚会,你们大家一定很开心!”但这种思乡之情她是极少流露的。20世纪80年代中期,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处处拆旧建新,戴乃迭在给英国友人的信中写道:“我们的大院真可谓满目疮痍,楼房拆了,管子挖了,建筑材料满地都是,走在院子里都让人感到危险。院外的大街上则交通日益拥堵,事故频发。我真嫉妒你在威尔士乡村的静谧生活。”(此信写于1986年11月2日;当时杨宪益夫妇住在百万庄外文局大院的宿舍楼。)

这样的抱怨与怅惘只是在戴乃迭晚年渐渐出现的。在1987年7月的另一封信中,戴乃迭写道:“由于缺乏锻炼,我越来越胖了。但我真不想挤公交车去友谊宾馆游泳。我们居住的一带越来越拥挤,甚至没有一条可以散步的路。”

戴乃迭这一年六十八岁,身体尚健康,渴望锻炼。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当他们搬至友谊宾馆,游泳池近在咫尺,可散步的小径蜿蜒于绿草花坛之间,戴乃迭已经生活难以自理,游泳池、花园小径对她都已失去意义。

多年后,这种戴乃迭曾经渴望的设施在北京的许多高档小区里已是司空见惯。大概没有人会想到,就在不太遥远的过去,一个为中国文学走向世界付出了毕生心血的英国友人,竟没有一个游泳池在附近可游泳,找不到一条安静的小路可散步。

戴乃迭于1940年随杨宪益来到战乱中的中国,在大后方颠沛流离,以教英文和翻译为生。1945年8月,抗日战争结束,戴乃迭对未来充满信心,满以为一种安定美好的生活指日可待。“杨宪益希望在不久的将来为自己建一个书房;我的梦想还有点遥远,我想拥有一栋带着花园的房子,花园里有我们的孩子们在玩耍。”

这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梦想,一种当今许多人,尤其是在中国工作的外国人,都习以为常的生活。然而它却是戴乃迭一生都未能实现的梦想。杨宪益在他生命的尽头也没能“回家”,一个他深深热爱的家,一个他无愿无悔为其付出毕生精力的家,一个在任何情况下他都从未曾想过放弃的家。

同类推荐
  • 中国古代高僧传

    中国古代高僧传

    在波澜壮阔的中国历史长河中,在富饶广袤的神州大地上,数千年来,曾经涌现出了一批批叱咤风云、扭转乾坤的英雄豪杰。他们如夜空中的群星,交相辉映,璀璨夺目。岁月的流逝,冲刷不掉他们的英名;朝代的兴废,也改变不了他们不朽的业绩。他们中间,有雄才大略、举贤任能的国君;有变法图强、励精图治的名相;有横刀立马、席卷千军的将帅;有运筹帷幄、料事如神的谋士;有忧国忧民、忠言直谏的贤臣……他们是我们民族的精英、祖国的脊梁。
  • 巴金的青少年时代

    巴金的青少年时代

    从青年时代闯入文坛,巴金就以火焰般的激情感染着读者。与激情相伴的是他的超常的勤奋与率真:“日也写,夜也写”;坚持说真话;向读者“掏出自己燃烧的心”。正是这三条,激情、勤奋和真诚,铸就了他的人格和事业,也使他成为中国“二十世纪的良心”。这本由阎焕东编著的《巴金的青少年时代》是一本描述巴金青少年时代的学习与生活的普及性读物。本书的特点是故事性强,叙事生动活泼,说理明白晓畅。它是我们献给中、小学生和广大青年最丰腴的精神食粮。
  • 谢志峰艺术人生

    谢志峰艺术人生

    本书展示了谢志峰先生丰富多彩的艺术人生,叙述了谢志峰收藏的历史渊源及其文物收藏系列的精华,并从艺术的角度探讨了谢志峰收藏之外,还揭示了他在诗、书、画、陶艺等方面的综合艺术修养。
  • 毛泽东眼中的历史人物

    毛泽东眼中的历史人物

    把人当历史读,是毛泽东的一成功典范。本书收集了他对中国历史长河中众多人物的独特评述和精辟创见,读来令人睿智、发人深省,不但是我们读史习史的一把钥匙,也是毛泽东留给后代的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
  • 史迪威日记

    史迪威日记

    二战之前,他曾先后3次被派往中国。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在东南亚节节进逼,他临危受命,被再次派往中国,指挥中缅印战区的对日作战。在将近3年的时间里,他指挥盟国军队在缅甸与日军展开了两次惊心动魄的大血战,为战胜日本法西斯立下殊勋。因战功卓著,他被晋升为四星上将。然而,他所始料不及的是,中美英三国由于各自的需要和利益,在对日作战的战略等问题上存在着尖锐的分歧,中美两国之间更由于军队指挥权和租借物资的分配等问题闹得不可开交。他除了要忙于对付日本人之外,还要付出更大的精力去应付这些“国际政治问题”。盟国间的这些矛盾始终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史迪威也因此在1944年10月被解除了在中国的指挥职务。
热门推荐
  • 冷颜公主的黑色爱恋

    冷颜公主的黑色爱恋

    她,永远都是冷漠如冰的性格。她,永远还是活泼可爱的生活着。但两人内心永远有道划过的伤口。那就是仇恨。
  • 人仙正道是沧桑

    人仙正道是沧桑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八千年玉老,一甲子枯荣,天道远,人道迩,非所及也,问苍天此生何必向道』『道道道,漫漫路,人间道,唯成就人仙,破碎虚空道』——————————『十年河东、十年河西,莫笑穷人穿破衣;半生人下、半生人上,何以成败论英雄。』『白日网上传道书,独享其欢;深夜闭门读禁书,其乐无穷!』——————————推荐新书《仙道》《仙道》《仙道》《仙道》《仙道》
  • 冷情宅女亦多情

    冷情宅女亦多情

    倪宛宛,二十一世纪的超级大宅女,看小说,当米虫是她的毕生志愿。无奈天不从人愿,一朝穿越,她到了东方王朝。没事,穿就穿吧,她照样可以享受她的宅女生活。什么,无良老爹逼着她嫁人,开玩笑,她像是那种会乖乖听话的人吗?于是,成亲前一天,她华丽丽的逃了。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集古今佛道论

    集古今佛道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错爱:捆绑上天堂

    错爱:捆绑上天堂

    那些裸露在空气中的伤口,每一次触目、哪怕是最轻微的,也是生命中不可承受之痛,她的爱情麻木而残忍,终将他送往绝路,而她以惨烈的方式结束了这长达20年之久的漫漫爱情路,可至此、她是否就真的解脱了?迷乱的感情,错综复杂的关系,她的爱情终将何去何从?--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青瑶纪事

    青瑶纪事

    她本是被剥离神格的远古上神之一,轮回几世再踏修仙之途。她天资聪颖过人,却依旧躲不过命运的安排。他是她命中注定的劫。重遇他后,她的漫漫修仙长路又将遭遇什么?--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问仙道I幽剑深渊

    问仙道I幽剑深渊

    乃是妖道猖獗之时,巨兽虫怪之物,占道一方。而人间之士,亦是尔虞我诈,绞尽心机;放眼神州大陆辽阔六域:青域,白域,东域,西域,中域,岛域,领管一方之各诸侯,无不蠢蠢欲动,只待只手遮天,成就霸业之日。也有百家仙院,不问世事纷争,以修仙问道为其主,除妖魔邪道为其任。其中,则当以青域天玄仙院,东域灵山仙院,白域雪隐仙院,中域古木仙院四大仙院为首,其势力之强,即便是一方诸侯,也不敢小觑。方此之时,仙剑横空降世,人间强者云云,纷纷出手争夺。故事便从青域中一座小城“磐石城”开始了。
  • 江湖上的幻听与视觉

    江湖上的幻听与视觉

    这是一个慢热的故事,是用整整的全部故事来勾勒一个人,有成功有失败,不如意多些,江湖里心总比身体累些。看爽文的可以略过,因为他适合去像茶一样的“品”,没人看也无所谓,因为这是写给我自己的,可能处理的不好,文笔欠缺,但对于我总归是好的,毕竟我可以看到自己的不足。这本书没卖点,没太多臆想的空间,只是简单的江湖的江湖事,只是简单的江湖人。如果有人喜欢,并且还会看下去,那请指出不足,不胜感激,最后一点,无论它怎样悲惨,我也不会切掉,可能会很慢但它也会有个我认为完满的完结。
  • 朱子家训

    朱子家训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韩国总统的中国“御医”

    韩国总统的中国“御医”

    韩国总统称他是“了不起的中国人”,外国情报机关称他是“中国奇人”。他在刑场上陪过绑,从枪口下脱逃,当过野人;当过台湾高级间谍,受过蒋家父子的召见与嘉奖;与韩国四位总统是至交,打开了中韩秘密通道。他一身铮铮傲骨、嫉恶如仇,多次遭歹人暗算。在他身上,凝聚着一个时代的缩影,透过他多灾多难而又波澜壮阔的人生,我们将领略到成大业者无坚不摧的个性与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