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983100000054

第54章 琴、棋、书、画(1)

——汉民族文化的代表

陈毅曾精辟地指出:琴、棋、书、画是中国文化与文明的体现。纵观中国上下5000年的历史,由于汉民族是中国的主体民族,所以,琴、棋、书、画作为汉民族的文化代表是当之无愧的。

(第一节琴)

1961年8月中旬某夜,陈毅参加琴会,听古曲《广陵散》,深以为幸,因有所思,写下了《琴会》:

广陵散不绝响,

蝶恋花唱新腔。

古琴瑟琶合奏,

音韵幽雅铿锵。

也说恩怨尔汝,

也唱黄河长江。

小则怡情说性,

大则定国兴邦。

谁说华夏古国,

音乐白纸一张?

毫无调查研究,

应该禁止开腔。

不要食古不化,

不要万应药方。

掌握音乐武器,

走上现代战场。

陈毅为什么会对琴发出如此深沉的思索?这必须从琴的历史谈起。

琴,俗称古琴,是汉民族最古老的拨弦乐器之一。其初见于周代,定型于汉代,魏晋以后,形制与现在的大致相同。因有七弦,故又称七弦琴。近几年以湖南马王堆和湖北随县擂鼓墩出土了五弦和十弦琴,使我们得以了解古琴早期的形制。古琴的琴身为狭长形木质音箱,面板呈瓦圆形,由桐木或杉木制成,底板开有两个大小不同的出音孔,称为“凤沼”、“龙池”,由梓木制成。琴面上有7根弦,外侧有用螺细金银等物制成的13个小圆点,称为“徽”。7根弦的每一个徽上都能弹拨出圆润纯静的泛音,泛音共有90多个,在中外乐器中是屈指一数的。其演奏,右手以“勾剔挑托劈打滴”八法为基本指法,左手则吟揉绰注,按弦取音。辽宁古琴研究会会长顾梅羹先生珍藏有一张560年以前由明代宁献王朱权制作,名为“飞瀑连珠”的古琴。此琴音质纯净,音色松透、明亮、清脆,演奏起来,琴声一似空谷回声、蓬蓬松松;又象金石交响、铮铮铿铿;时肖莺燕絮语,珠落玉盘;又若风回曲水,碧影摇金;忽如飞瀑堆雪,松涛惊雷……真是余音缥缈,绕梁不绝,使人赞不绝口。

琴的历史悠久,在周代已是主要的拨弦乐器。根据《诗经》的记载,琴常与瑟合奏,用于伴奏歌唱,《史记·孔子世家》云:“诗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礼乐自此可得而述,以备王道,成六艺。”可见《诗经》中的诗都是可以弹琴歌唱的。因此,《周礼》中规定的“礼、乐、射、御、书、数”六艺中的“乐”,就是以琴的教学为主要内容的,故《礼记·曲礼下》云:“士无故不撤琴瑟”。琴流传的广泛,《战国策·齐策》中还提供了一条宝贵的史料,其云“临淄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琴,击筑弹琴。”由于琴多用于伴奏歌唱,与民歌有密切的联系,所以在乐府诗发达的汉魏六朝之时,琴就是伴奏相和歌的主要乐器之一。隋唐时,九、十部乐中,琴亦用作伴奏乐器。这样,琴开始了两个方向的发展,即在用于伴奏歌唱的同时,人们也为它创造独立的曲谱,相传晋人嵇康就创作了长达47段的大曲《广陵散》,距今已1700多年了。至今还存有古琴书谱200种左右。

为什么琴会成为汉民族主要的弹拨乐器?首先,当然是琴声优雅好听,有一股摇荡性情的力量。正如《左传·昭公二十年》所说:“《诗》曰:德音不瑕。……若琴瑟之专壹,谁能听之?”因此之故,孔子在听到了《韶》乐之后,“三月不知肉味”。可见琴声之美使孔子陶醉了。又如春秋暑期生而目盲,善辨声乐的琴家师旷弹琴引来玄鹤合鸣舞蹈的传说,则反映当时人们对古琴的表现力尊崇到了神化的程度。更重要的是琴早在周代已是周礼的重要组成部分,无琴则无乐,无乐则不成礼。关于这一点,《左传》昭公元年说得好:“君子之近琴瑟,以仪节也,非以慆心也。”确实,琴瑟为仪节也,正是一语道破天机。在这种社会背景之下,琴已不是一张单纯的弹拨乐器,而成为礼乐制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成为儒家思想的一个组成部分。

琴之所以成为汉民族文化的代表还有更进一步的原因。

其一,古琴音乐保存和发展了汉民族固有文化的宝贵传统。熟悉古琴发展史的人都知道,西汉之时,在汉民族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从东汉的蔡邕到晋朝的嵇康,是古琴乐器臻至完善的飞跃时期,代表了汉民族文化固有的传统。但是,隋唐之时,汉民族文化文化受到外来文化的强烈冲击,发生了汉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全面融汇,创造了博大清新的唐文化,对此,本书第四编第一章第三节《民族大同化的产物和民族文化大融汇的结晶——唐文化》已有详细论述。这里需提出的是,在外来文化全面冲击,汉民族文化发生大变化的情况下,汉民族固有的音乐艺术却在古琴中顽强地保存并延续了下来。《旧唐书·乐志》即云:“自周隋以来,管弦杂曲将数百曲,多用西凉乐。鼓舞曲多用龟兹乐。其曲度皆时俗所知也。唯弹琴家犹传楚汉旧声及清调、瑟调、蔡邕杂弄。”《广陵散》就是保存“楚汉旧声”的一个实例。

其二,古琴音乐具有陶冶和表现汉民族性格的功能。唐代的薛易简在《琴诀》中说古琴音乐“可以观风教,可以摄心魂,可以辨喜怒,可以悦情思,可以静神虑,可以壮胆勇,可以绝尘俗,可以格鬼神。”这种情况,在现存的上千首古琴曲中有多方面的表现,如《渔歌》表现渔夫在大自然中勤劳乐观情感的同时,又寄托了作者对现实的不满,向往遁迹山水生活的心情。又如《胡茄十八拍》表现了蔡文姬幸存、别子、还乡,悲欢交织的矛盾心情。再如《墨子悲丝》含蓄而深刻地表现了墨子看到洁白的丝被染成不同颜色,从而感叹人类也是在社会上由纯洁而变成形形色色,产生悲思的内心活动。还如《平沙落雁》通过对秋爽天高、水远沙明,雁阵的飞翔、鸣叫、盘旋、降落、起飞的种种描写,造成了一幅雅致清秀的图画,使人产生宁静闲适之感。此外,伯牙弹琴的故事从另一个角度表现了古琴音乐的这种功能,据说伯牙跟成连学琴,三年不成,后随成连到东海蓬莱山,闻海水澎湃、群鸣悲号之声,心有所感,琴艺大进,陶冶了灵性而作琴曲《水仙操》。后来,伯牙又因长期没有遇到知音而苦恼。有一次,他弹琴给一位叫钟子期的隐士欣赏,子期听了一会说:“这琴曲的形象如同巍巍高耸的泰山。”又听了一会说:“这又象是浩荡无际的江海。”伯牙弹的正是《高山流水》一曲。遇到了这样的知音,伯牙万分高兴,两人遂成知己,此即“《高山流水》识知音”。一年之后,伯牙去看望钟子期,哪知子期已经去世了,他悲痛欲绝,于是“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此即“伯牙破琴谢知音”。

其三,古琴音乐表现了汉民族气贯长虹的民族气节。《神奇秘谱》中激昂慷慨的《广陵散》,是东汉时期的古曲,表现了战国暑期韩国铸剑工匠为韩王铸剑,到期未成,被韩王杀害。工匠的儿子聂政长大立志报仇,经过不屈的努力,终于机智地刺死韩王并自杀身死。后来晋代琴家嵇康虽然在文学和音乐上有相当成就,但由于他在政治上鄙视腐败的司马氏政权而被害。在他临刑时,要来了古琴弹奏《广陵散》诀别,成为千古传颂不绝的逸闻奇事。究其根源,就是因《广陵散》表现了汉民族坚贞不屈,视死如归的民族气节。

其四,古琴音乐具有民俗意义。例如,汉族民间以琴声传达爱情,《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云:“是时卓王孙有妇女文君新寡,好音,故相如缪与今相重,而以琴心挑之。”“琴心”即琴声。而琴瑟并用,又如比喻夫妇间感情和谐,汉族民间贺婚即有“琴瑟之谐”的贺句。

这样,一言以蔽之,琴作为表现汉民族共同心理素质的一种工具,“小则怡情悦性,大则定国安邦”,从而在民间广泛流传,当然成为汉民族文化的代表之一。

(第二节棋)

棋,主要指围棋,陈毅称之为“中国绝艺,源远根深”。

相传,围棋是帝尧创造出来的。尧的儿子丹朱,为人傲慢,性格暴躁,又游手好闲。尧为了教育儿子,就创造了围棋。想通过下围棋这种活动,陶治儿子的性格,故《世本·作篇》云:“尧造围棋,丹朱善之。”直到南朝梁代,萧绎作《金楼子》乃云:“尧教丹朱棋”。这种传说,虽没有什么可靠的根据,但却透出了一个信息,即围棋是一项可以提高人的思维能力,增长聪明才智的有益活动,所以,自古以来,人们就把下围棋看作是一种文化教育活动。鉴于围棋具有适宜对思想进行启发和教育的特点,其自古以来就受到教育家们的重视。孔子就说过:“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不有博奕者乎?为之,犹贤乎巳。”告诉人们,若成天只知道吃喝,什么知识也不学习,那还不如下围棋,多少还可以增长一点才干。孟子也说过:“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并举例说,即使跟全国最有名的围棋圣手学下棋,若不专心致志,“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那是学不好的。这是一方面的原因。

另一方面,春秋战国之时,围棋的活动有了相当的发展,《左传》襄公二十五年孔颖达疏:“以子围而相杀,故谓之围棋。”看来,围棋的出现与古代战争有密切的关系,试看,在对弈过程中,自始至终充满着矛盾斗争,棋势变化无穷,攻守兼备,妙趣横生,惊险迭起。对局者必须高瞻远瞩,全局在胸,机智勇敢,善于思维,辩证地处理全局与局部、进攻和防守、先手和后接的搏斗中,运用高超的技艺能夺取全局的胜利。由此可见,围棋着子的战略战术,最后计算胜负的方法,都符合古代的作战方略。因而围棋很可能是古代军事家所创造,这与春秋战国诸侯混战的历史背景是相吻合的。

这样,由于围棋既有教育的作用,又有军事的谋略,在汉民族中便广泛流传开来,到唐代臻于完善,盛极一时。在汉民族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围棋也随之兴盛,自汉至今,总是高手如云,棋里灿烂,诸如汉代称之为“天下第一”的杜夫子,三国的四大名手冯翊、山子道、毛九真、郭凯,东晋号称中兴第一的王恬,南北朝的徐羡之、羊元保,唐代最擅盛名的王积薪,宁代的棋圣刘仲甫,明末棋坛之宗过百龄、周懒子,清初推为棋圣的黄龙士、徐星友,继之而起的又有范西屏、施襄夏、梁魏今、程兰如四大家,当今老一辈的国手过惕生,棋王陈祖德,以及被日本棋界称“新的慧星”和“聂旋风”的聂卫平,后起之秀刘小光、芮乃伟、张璇、马晓春、钱宇平、江铸久等等,他们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对汉民族的“绝艺”——围棋的发展作出了贡献。不仅如此,围棋在汉民族民间有着广泛的基础,唐代围棋第一国手王积薪创造“一子解双征”的奇妙着法就是一例。天宝十五年,安史之乱时,王积薪随唐玄宗逃往四川。一天晚上,他借宿在一位老妇人和她的媳妇家里,听见隔壁的对话。

“夜很长,一时也睡不着,我们来下盘围棋吧!”老妇人说。

“好的。”媳妇回答。

王积薪好不奇怪,心想:“屋里没有灯,躺在床上怎样下围棋呢?”便侧耳谛听。

“起东五南九放一子。”媳妇说。

“东五南十二放一子。”老妇人回答。

“起西八南十放一子。”

“西九南十放一子。”

两人这样你一句我一句,总共才走了36着棋,忽听老妇人说:“你输了,我胜了9路。”

王积薪惊异不止,在这穷乡僻壤之地竟有这样棋高妙着的女棋手。自叹不如。天亮后,他进屋向老妇人求救。老妇人便叫王积薪摆出棋盘棋子来,由媳妇给他一一讲解昨夜下的那局棋。王积薪觉得这盘棋下得十分奇妙,便把它叫做“邓艾开蜀势”,带回后又认真研究,创造了“一子解双征”的棋法。这种上有如云国手,下有雄厚基础的情况,正表明围棋是汉民族文化的代表之一。

那么,围棋与汉民族文化还有更深的关系吗?有。这就是围棋本身蕴含着汉民族文化的丰富内涵,宋人张学士所撰《棋经十三篇》对此有具体的表述和反映,主要有:

(1)棋是农历的象征。棋盘上的总路数是三百六十加一,一就是数字的主体,其余一切数字都由此数而派生,根据这个中心向四方发展。三百六十,是象征一年360多天的约数。由此按四角地区分排,借以象征一年四季;四个角各有90路,借以象征每一季的天数;棋盘最外一围的72路,象征气候时节。而棋子数360个,黑白各半,象征阴和阳。

(2)围棋表现了汉民族的聪明和智慧。下围棋,要用正常的着法布成局势,以棋力和策略制约敌方。这一切都要先在脑子里经过周密的计算,在局面上体现出有利于自己的形势,并预见胜负,这种对胜负的预见性充分表现了汉民族的智慧。下棋方法,千变万化,而要取胜,则必须随机应变,不能拘泥于一,如古书所说:“见可而进,知难而退”。下棋还须善于审察局势,对于得不到援助的孤棋,就不要勉强去走,《周易·辞下》云:“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在对战中,还要有洞微的能力,如粘接残子,不要太急;放弃残子,要想到它的后果。又如有开始在近处着子,而到后来在远处生效的;有开始吃子少,最后吃子多的;想突出东面,先要攻击西面等等,这样方能吃小亏而得大利,正如《周易·辞上》所云:“非天下之至精,其孰能与于此。”这种善于审局,随机应变,洞微奥妙的能力,则充分表现了汉民族的聪明。

(3)围棋表现了汉民族精细的内向性格。围棋之功,贵在严谨,善于作战的不致于失败;善于布阵的可以不战而胜;善于收拾败局的,不致于慌乱。因此下棋时必须四面观察自己的阵地,布置周密,牢不可破,才能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正如《诗经》所云:“惴惴小心,如临于谷。”表现了汉民族精细的内向性格。下棋时,一个人的性情脾气也要表现出来的。棋高艺绝者,心思集中,思考周到,缄默不语,神态正常,可使对方难以捉摸,这也表现了汉民族精细的内向性格。

所有这些丰富的内涵,从更深的层次表明围棋是汉民族文化的代表之一。在此,还需要再加一笔的是,唐代开元年间,围棋传到日本后,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有了“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发展,特别是近代以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围棋也衰落而居于日本之后。解放后,“国运盛,棋运盛”,经过30多年的努力,现在终于开始赶上了日本,1985年11月20日,在中日围棋擂台赛的决赛中,中国队的聂卫平继打败了小林光一、打败了加藤正夫之后,最后打败了日本“终身棋圣”藤泽秀行,取得了历史性的大突破,壮哉,中国棋坛上的一座里程碑!此时此刻,全国人民为之振奋,小小围棋子,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因为围棋是中国文化和文明的一个体现啊!

谈了围棋,我们不能忘记汉民族中还广泛流传的另一种棋艺,那就是象棋。

同类推荐
  • 脉:我对山姆的回应

    脉:我对山姆的回应

    本书以作者和美国教授山姆谈话的表现形式和生动的史实,介绍中华民族文化十大特征:以和为魂、以德为本、和平主义、爱国主义等等。
  • 中华国学典故知识大全

    中华国学典故知识大全

    典故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是智慧的浓缩。在日常交往中,我们如能熟练恰当的运用典故,能使我们的语言更加精炼、更富感染力;在文字表达上运用寓意深刻的典故能起到言简意赅和画龙点睛的功效。本书编者在编写过程中不仅对典故进行了解释,还点明了它的出处。阅读典故故事,了解他们的来龙去脉,不仅可以学到很多国学知识,还可以感受到经史子集各自独特的魅力,增加学习的趣味。
  • 保安族文化概要

    保安族文化概要

    保安族的精神文化具有理想信念与务实相复合的总体特征,更具有复合屡次性的特点。这种特色民族精神文化既来自于保安族的发展历程,反过来所形成的民族文化精神又指导、激励着一代代保安族人努力奋发,终将和其他民族一同走向兴旺发达。
  • 华池歌谣

    华池歌谣

    本书共收集革命老区华池县在各个时期的较优秀的歌谣四百篇,包括传统歌谣,革命歌谣、当代歌谣三部分。全面反映华池歌谣的发展过程,目的在于弘扬传统文化,激励人们的爱国热情,增强人们热爱华池,建设老区的时代责任感。
  • 国学与领导智慧

    国学与领导智慧

    “阐旧邦以辅新命”。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本书旨在融会古今,古为今用,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精粹的阐发,让读者在轻松阅读中感悟国学文化,以此提升领导干部执政智慧,锤炼领导干部品格修养,塑造领导干部个人魅力。
热门推荐
  • 倔强女撞上天才校草

    倔强女撞上天才校草

    离家出走的她独自来到繁华的大城市,刚下飞机就遭遇生死之劫......
  • 南欢北爱

    南欢北爱

    那个他已成过往。这个他仿佛从梦里走出来。身心俱已破碎。何处是归途?(欢迎大家支持这部作品,去投作品调查。想看看那个组合比较招人待见~谢谢!)
  • 符修天下

    符修天下

    丁锐得到一枚神奇的符篆,它可以复制一切纸质的物品,于是国际货币市场和收藏界就被某个不懂厚道为何物的家伙吹皱了一池春水。它更能生成其它的符篆,它还能按照丁锐的意志缩略、精炼甚至升级它生成的符篆,于是符师的行列里就多了个以白菜价出售符篆都有得赚的异类。他的口号是:我的财富是大风刮来的,我为暴发户代言!
  • 血色人间

    血色人间

    她自血中生,她被血滋养,天降血婴,她成了将军府三小姐,奴仆不耻。装疯卖傻,养精蓄锐,一朝翻身她成了璃阳国天女。她迷恋一个遥不可及的男人,为他不惜一切,却不知他待她的不同不过是阴谋背后的伎俩。一切只是场赌注,她爱的男人,爱她的男人,只为赢得她的命。--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敏树禅师语录

    敏树禅师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第三势力

    第三势力

    所谓“第三势力”是指,介于两者争端之中出现的第三方力量,而这第三股势力往往能改变一切争端的结果。首创“术”之武学,和历史相接轨!虚拟揭示历史背后的真相。新奇的科技,让人叹为观止的“术者”,诡异的基因战士,激烈的战斗!
  • 校园恋爱大冒险

    校园恋爱大冒险

    天妒红颜,这句话说的没错。可自己不过是一个长相清秀的女生,偶尔吐槽一下老天爷而已呀!为什么老天爷要跟自己开这么大的玩笑,自己喜欢的人原来是让她家破人亡的仇人,是该说自己悲催呢,还是悲催呢?一年之后,她借助他王者归来,等待她的,却是一个又一个的大冒险。好啊,既然你们主动送上门,就别怪我很辣无情!(作者再此,向大家说明一下,这个小说,是用真是的故事改编的)
  • 久违了,前妻! (大结局)

    久违了,前妻! (大结局)

    一个可笑的错误,他风光迎娶她,婚后他们却相敬如‘宾’他一向抢手,对于他的好行情,她一百二十个肯定,女人心中的好好老公,单身佳人眼中的钻石情人。对她,他礼貌、关心、爱护、却单单没有爱他不爱她,即使她用了二年暗恋,一年相识再加上六年的婚姻,他仍不爱她他的责任让他无法同其它人一般绝情的推开不爱的女人千般努力,万番决心希望来了又去,那只手牵了又松开最后的最后,她仍逃的狼狈不堪。只能丢盔弃甲,在离婚书上签下她最后的成全时光匆匆,转眼几年再次相遇,一切又乱了、陷了……
  • 安塔拉传奇(第七部)

    安塔拉传奇(第七部)

    安塔拉(525—615)是阿拉伯蒙昧时期的悬诗诗人之一,被尊为阿拉伯古代文武双全的完美英雄骑士。《安塔拉传奇》在阿拉伯世界广为流传,是一部与《一千零一夜》齐名的民间故事。由于主人公是阿拉伯族王与黑奴所生,所以被百姓视为私生子。他一生重要的活动就是向堂姝阿卜莱求婚,但因出身门第而屡遭磨难。与此同时,安塔拉武功超群,一生屡屡拯救本部族于危难之中,成为游牧民族的理想英雄。全书情节跌宕起伏,在铁马金戈、血火交织的浓郁氛围中,突出了安塔拉的勇敢和冒险意识,集中体现了蒙昧时期阿拉伯民族特有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和性格特征。
  • 守护甜心之冷馨公主

    守护甜心之冷馨公主

    亚梦?我以前的名字,现在叫紫雅梦,璃茉和璃茉的妹妹应信我,一起退出守护者之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