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132300000004

第4章 百家争鸣中的大“家”(1)

(一)儒家

1.儒家概述

儒家是先秦时期的一个思想流派,由孔子所创立,“儒”最初指的是司仪,后来逐步发展为以尊卑等级的“仁”为核心的思想体系。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儒,柔也,术士之称。”儒者具有柔、软的气质,并且是“术士”,其职业专门为贵族祭祖、事神、办理丧事、担当司仪等。“儒”本是鄙称,儒家这一称号,也不是孔子自家封号,而应是墨家对孔子这一学派的称呼。

春秋末年,孔子删订《诗》《书》,赞《易》,修《礼》《乐》《春秋》,在总结、概括和继承了夏、商、周三代“尊尊”“亲亲”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制定了儒家经典,并提出“仁义礼”的学说和“仁政德治”理论,维护礼治,提倡德治,重视人治,儒家学派正式诞生。儒家学说主要是“祖述尧舜,宪章(效法)文武”,崇尚“礼乐”和“仁义”,要求统治者仁政爱民,“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提倡“忠恕”和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政治上主张“德治”和“仁政”,重视伦理道德教育和人的自身修养,主张“有教无类”,以使全国上下都成为道德高尚的人。庄子后学评论儒家“性服忠信,身行仁义,饰礼乐,选人伦,以上忠于世主,下以化于齐民。将以利天下”(《庄子·渔父》)。

孔子去世后,儒学与墨学并为当时的“显学”。战国时,儒家又分化为诸多支派,“儒分为八”:子张之儒、子思之儒、颜氏之儒、孟氏之儒、漆雕氏之儒、仲良氏之儒、孙氏之儒、乐正氏之儒。在儒家诸派中,以思孟学派和荀子学派最富有思想性,影响也最大。自汉武帝罢黜百家之后,儒家逐渐被神圣化、绝对化,在中国历史中,既有着艰难的系统有序的发展,更有着泰山压顶般的僵滞。然而,经过几千年的筛选修补,儒家思想不失为祖国传统思想的瑰宝,在现代社会中仍然占有重要地位。

2.儒家代表人物

(1)孔子

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他提出以“仁”为核心的系统的伦理学说,开创了在当时和后世都影响很大的儒家学派,成为两千年来封建文化的正统,对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有极其深远的影响。后世尊称他为“至圣”、“万世师表”。

孔子幼时即丧父,家境贫寒,15岁立志求学。相传,他曾问礼于老聃,学乐于苌弘,学琴于师襄,通过私人传授,博习诗书礼乐。孔子“三十而立”,在曲阜城北设学舍,开始私人讲学,打破了“学在官府”的传统。后离鲁至齐,齐景公欲任用孔子,但遭晏婴等人阻挠未成,不久孔子返回鲁国继续讲学。公元前501年,孔子任鲁国中都宰,颇有政绩,后又迁为大司寇,但因受到排挤而去职,率颜回、子路等十多名弟子历游宋、卫、陈、蔡、齐、楚等国,颠沛流离14年,志欲改良时政,复兴周礼,但终无所遇。孔子68岁重返鲁国,政治上仍不得志,转而专力从事讲学和著述,编订或整理出《诗》《书》《易》《礼》《乐》等文化典籍。公元前479年病逝,葬于鲁城北泗水之上。

孔子一生思想学说的核心是“仁”,认为“仁”就是要爱人,要求人与人之间要相互爱护,融洽相处,实现“仁”要坚持“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忠恕之道”,而体现“仁”的制度或行为的准则是“克己复礼”,即克制自己的欲望以符合周礼,维护宗法等级的上下尊卑关系。孔子把“礼”视为区别华、夷的标志,认为维护周礼,须“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只有这样,视、听、言、动都符合周礼,才能做到真正的“仁”。在政治上,孔子提出实行德政,即实行惠民政策,对民宽刑罚而重教化,希望统治者对人民要“道之以德,齐之以礼”。在教育上,孔子首次提出“有教无类”,认为世界上所有的人都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如教学要“诲人不倦”、“循循善诱”、“因材施教”,而学习应“举一反三”、“温故而知新”,并提倡“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老实态度。孔子的教育思想,至今仍然有启发和教育的重要意义。

(2)孟子

孟子(约公元前372年—约公元前289年),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鲁国邹(今山东邹城市)人。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他曾受业于子思的门人,发展了孔子的“礼治”和“德政”思想,提倡“王道”,主张“仁政”,并以此到齐、梁、鲁、邹、宋、滕等国游说诸侯。孟子很是自负,曾言:“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但终因其学说“远水不解近渴”而不被采纳。故此晚年去齐回国,专心从事学术研究和培养学生。孟子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孟子游历列国,宣传“以德服人”的“仁政”,主张“井田制”,让百姓有“恒产”,如果统治者施行仁政,可以得到人民的衷心拥护;反之,如果不顾人民死活,推行虐政,将会失去民心而变成独夫民贼,被人民推翻。由此,他提出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与“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的民本思想。孟子反对非正义的战争,倡导“性善论”,认为人的本性是善的,每个人生来就具有怜悯同情之心、羞耻憎恶之心、恭敬辞让之心和是非之心。孟子还把道德规范概括为四种,即仁、义、礼、智,同时把人伦关系概括为五种,即“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孟子的一生,则做到了“穷则独善其身,达者兼济天下”。

(3)荀子

荀子(约公元前313年—公元前238年),名况,字卿,因避西汉宣帝刘询讳,因“荀”与“孙”二字古音相通,故又称孙卿。战国时期赵国猗氏(今山西安泽)人,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荀子50岁时到齐国来游说讲学,曾三次出任齐国稷下学宫的祭酒,在秦国考察过政治,谒见秦昭王和丞相范雎,讨论如何治理国家。荀子到了楚国后,春申君让他担任兰陵令。春申君死后,荀子被罢了官,便定居在兰陵(今山东苍水县兰陵镇),著书立说,直至去世。他曾经传道授业,战国末期两位最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韩非、李斯均为其门下高徒。

荀子是继孟子之后儒家的另一位代表人物。荀子虽然还是以儒家思想为主,但是他在继承前期儒家学说的基础上,综合了儒、墨、道三家的思想精华,建立起自己的思想体系。他提出“性恶论”,主张人性有“性”和“伪”两部分,性(本性)是恶的动物本能,伪(人为)是善的礼乐教化,否认天赋的道德观念,强调后天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但也坚持“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在政治思想上,他坚持儒家的礼治原则,主张“仁义”和“王道”,“以德服人”,提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亦则覆舟”。同时重视人的物质需求,主张发展经济和礼治法治相结合,所以荀子的学生中才出了李斯、韩非这样代表法家思想的人物。荀子改造儒家思想,综合了法家和道家思想的积极合理成分,使儒家思想更能适应社会的需要。

3.儒家代表著作

儒家经典主要有儒学《十三经》。《十三经》是儒家文化的基本著作,就传统观念而言,《易》《诗》《书》《礼》《春秋》谓之“经”,《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属于《春秋经》之“传”,《礼记》《孝经》《论语》《孟子》均为“记”,《尔雅》则是汉代经师的训诂之作。后来的“四书”是指《大学》(《礼记》中一篇)、《中庸》(《礼记》中一篇)、《论语》《孟子》,“五经”则指:《周易》《尚书》《诗经》《礼记》《左传》。

(1)《论语》

《论语》是记载孔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一部书,谈论为人、处世与为政行仁的言论,涉及哲学、政治、经济、教育、文艺等诸多方面,内容非常丰富,是儒学最主要的经典之一。关于《论语》名称的来由,班固《汉书·艺文志》说:“《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之《论语》。”《论语》言简意赅、含蓄隽永,是语录体散文的典范。《论语》中所记孔子循循善诱的教诲之言,或简单应答,点到即止;或启发论辩,侃侃而谈;富于变化,娓娓动人。汉代,有《鲁论语》(二十一篇)、《齐论语》(二十二篇)、《古文论语》(二十一篇)三种《论语》版本流传,但后两种于汉魏之间失传。《论语》的语言简洁精炼,含义深刻,其中有许多言论至今仍被世人视为至理。

(2)《孟子》

《孟子》是孟子的弟子万章、公孙丑等人整理记录孟子言行的书,有《梁惠王》《公孙丑》《滕文公》《离娄》《万章》《告子》《尽心》七篇。《孟子》一书集中地体现了孟子的政治思想、哲学思想和教育思想。《孟子》主张仁政,崇尚王道,主张统治者对臣民应减轻刑罚与赋税,发展农业生产,并对其施行道德教化,从而使国家长治久安。孟子提出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主义思想,指出国家存在的根本不在于“天时”、“地利”,而在于“人和”,劝诫统治者要与民同忧同乐。在哲学上,孟子提出“性善说”。孟子非常重视教育对人的影响作用;强调人的自我教育,主张修身养性,“养吾浩然之气”,以完善自我;他还教育人们为实现远大奋斗目标,要有“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的吃苦精神。《孟子》之文文意贯通,文采飞扬,说理透彻,有条不紊,气势充沛并长于论辩,后世许多散文大家无不因袭孟子的文风。

孟子之思想,为秦始皇所厌而毁之。《汉书·艺文志》仅仅把《孟子》放在诸子略中,视为子书,一直受冷落。唐代宗执政,《孟子》才列入儒家经典,北宋王安石第一次把《孟子》与《论语》并列,南宋朱熹将《孟子》列入“四书”。明朱元璋因独裁曾命人删节《孟子》,但《孟子》影响深远,在中华文化史上的地位是不可低估的。

(3)《荀子》

《荀子》现存三十二篇,大部分是荀子自己的著作,涉及到哲学、逻辑、政治、道德许多方面的内容。《荀子》博大精深,足称宏富,内容可谓应有尽有。如哲学专论有《天论》《荣辱》《解蔽》《正名》《性恶》等,政治学专论有《非相》《仲尼》《儒效》《王制》《王霸》《君道》《臣道》《强国》《正论》《礼论》《君子》等,军事学专论有《议兵》,经济学专论有《富国》,教育学专论有《劝学》,学术史专论有《非十二子》,伦理学专论有《修身》、《不苟》,人才学专论有《致士》,音乐艺术专论有《乐论》。此外,《荀子》中还出现了较为纯粹的文学作品《成相》与《赋篇》(包括五赋二诗)。《荀子》之文论题鲜明,结构严谨,说理透彻,气势浑厚,语言质朴,句法简练缜密,语言丰富多彩,善于比喻,排比偶句很多,对后世说理文章影响很大。

(二)道家

1.道家概述

道家又称“道德家”。道家思想起始于春秋末期的老子,但秦时期并没有“道家”这一名称。用“道”一词来概括由老子开创的这个学派是由汉初开始的,这时,道家也被称为德家。《汉书·艺文志》云:“道家者流,盖出于史官,历记成败存亡祸福古今之道,然后知秉要执本,清虚以自守,卑弱以自持,此君人南面之术也。”道家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据了极重要的地位。

道家学派以春秋末年老子关于“道”的学说作为理论基础,直接从天道运行的原理侧面切入,以“道”说明宇宙万物的本质、本源、构成和变化,认为天道无为,万物自然化生,否认上帝鬼神主宰一切,主张道法自然,顺其自然,提倡清静无为,由此衍化为“人天合一”、“人天相应”、“为而不争,利而不害”,“修之于身,其德乃真”等思想,政治理想是“小国寡民”、“无为而治”。西汉太史令司马谈《论六家要旨》说:“道家使人精神专一,动合无形,赡足万物。其为术也,因阴阳之大顺,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与时迁移,应物变化,立俗施事,无所不宜,指约而易采,事少而功多。”“其术以虚无为本,以因循为用。无成埶,无常形,故能究万物之情。不为物先,不为物后,故能为万物主。”

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是老子。老子以后,道家内部分化为不同派别,著名的有四大派:庄子学派、杨朱学派、宋尹学派和黄老学派,代表人物有关尹、庄周、列御寇、杨朱、彭蒙、田骈等。道家的著作,除《老子》《庄子》之外,还有《管子》中的《心术》上、《心术》下、《白心》《内业》诸篇,汉初的《淮南子》、晋人的《列子》以及1973年长沙马王堆出土的《经法》《道原》《称》《十六经》等。

道家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仅次于儒家。西汉初年,汉文帝、汉景帝以道家思想治国,而有文景之治。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道家从此成为非主流思想,但对统治者、知识分子和下层社会影响经久不衰,许多有作为的皇帝如唐玄宗、宋徽宗、朱元璋、康熙都曾专门给《道德经》作注。此外,道家思想以其独特的宇宙、社会和人生领悟,在哲学思想上呈现出永恒的价值与生命力,魏晋玄学、宋明理学都糅合了道家思想发展而成。佛教传入中国后,也受到了道家的影响,禅宗在诸多方面受到了庄子的启发。道家思想更为道教吸收,道教尊老子为太上老君,奉《道德经》为道教的经典,奉《庄子》为《南华真经》,并且用老庄的哲学来论证道教的神仙学,建立了道教的宗教哲学体系。

2.道家代表人物

(1)老子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楚国苦县(今安徽涡阳县)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的哲学思想和由他创立的道家学派,不但对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而且对我国两千多年来思想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老子生活在春秋时期,曾在东周国都洛邑(今河南洛阳)任守藏史(相当于国家图书馆馆长)。他博学多才,孔子周游列国时曾到洛阳向老子问礼。老子晚年乘青牛西去,并在函谷关(位于今河南灵宝)前写成了五千言的《道德经》(又名《老子》),最后不知所终。

老子把“道”抽象化,概括成普遍的无所不包的最高哲学概念。在他看来,道既是凌驾于天之上的天地万物的本原,又是客观自然规律,具有“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的永恒意义。他还提出“天法道,道法自然”的思想,摒除利“天命”的绝对权威。在政治上,老子主张“无为而治”,无为是指不妄为,不胡作非为,不为所欲为,理想政治境界是“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老子的哲学里包含着丰富的辩证法思想,指出任何事物都有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如“正复为奇,善复为妖”,“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矛盾两方还可以互相转化,即“反者道之动”,转化的途径是“守静”。

(2)庄子

庄子(约公元前369年—前268年),名周,字子休(一说子沐),战国时代宋国蒙(今安徽省蒙城县,另一说河南省商丘市东北)人。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是老子哲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庄周身世如谜,据说出身于没落贵族家庭,相传,庄子妻子过世时,他鼓盆而歌。庄子曾做过宋国漆园吏的小官,后来厌恶官职,“终身不仕”。后世将庄子与老子并称为“老庄”,称他们的哲学为“老庄哲学”。

庄子继承并发扬了老子的道家思想。他认为“道”是“虚无”的实体,能生成天地与万物。《庄子》载:“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可传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见,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神鬼神帝,生天生地。”又说:“道不可闻,闻而非也;道不可见,见而非也;道不要言,言而非也。知形形之不形乎,道不当名。”庄子思想包含着朴素辩证法因素,认为一切事物都在变化,他认为“道”是“先天生地”的,从“道未始有封”(即“道”是无界限差别的)。庄子倡导“无为”,放弃生活中的一切争斗,游心于物外,不为世俗所累,从而达到一种“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逍遥境界。

同类推荐
  • 中国南海海洋文化传

    中国南海海洋文化传

    本书是中国南海文化研究丛书中的一部,作者通过自己深厚的文字功底,把与中国南海海洋文化相关的神话、传说一一展现在读者面前。全书分为神话篇、神采篇、神秘篇、神奇篇、神韵篇、神圣篇六部分,用通俗易懂语言,图文并茂形式,让读者在轻松的阅读中领略中国南海文化的神奇和神韵。
  • 锦衣春秋

    锦衣春秋

    安忍不动如大地,静虑深密如秘藏!地藏卷轴突现世间,黄金凤凰再临天地,南北争雄,密云重重。深宫诡虞,疆场喋血。以天地为棋盘,众生为弈子,英雄豪杰,风月美人,演一出旷世棋局!
  • 狗腿子的崛起

    狗腿子的崛起

    我是一猥琐的胖子,职业是大明帝国的狗腿子。我平常贼眉鼠眼,眉飞色舞,生冷不忌……
  • 三国伪志录

    三国伪志录

    前世战略级特工穿越到三国名将赵子龙身上。你有诸葛,我有郭嘉。三国分天下,怎么能少得了我常山赵子龙。此三国非那三国。
  • 郭嘉传人

    郭嘉传人

    我是郭奕,郭嘉的独生爱子。表字,咳咳,伯,咳咳,起……老爹的本事我学了个七七八八,但是这泡妞的品位和手段却绝对不会逊色!郭嘉未竟的事业以及他不会奢望的大业就由我来完成吧!————————————————————————来点推荐收藏什么的吧,这些玩意儿跟妹纸一样,本公子可是从来不会嫌多的啊!
热门推荐
  • tfboys与三位girls

    tfboys与三位girls

    本文章纯属娱乐,如有雷同,纯属巧合。作者QQ2724477633.
  • 仙动星空

    仙动星空

    我的新书《灵武冲天》上传了,算是《仙动星空》的续传系列,因为换了作者账号,麻烦书友搜索一下书名才可以看到。下面是简介:一个因修炼资质低劣而被父亲冷落的少年,因为得到一枚可以给丹药提纯的神秘珠子,从而修炼速度突飞猛进,成了别人眼中的天才,并且再次获得了父亲的重视……天冲大陆的武者除了修炼元力外,还有一种更加神秘的修炼方式——修炼精神力,而这类人也被称作灵师。在神秘珠子的帮助下,少年也意外的走上了修炼精神力的道路,成为了一名灵师……
  • 现代礼仪全集

    现代礼仪全集

    本书融合东西方经典礼仪准则,以实用而规范的解说,介绍了仪容礼仪、职场礼仪、社交礼仪、商务礼仪等多种礼仪规范。
  • 天逆之神战

    天逆之神战

    在这弱肉强食的异界大陆上,两个凭空出现的孩子究竟有着怎样的秘密!他们身上那令人们莫名恐惧的王者霸气究竟从何而来?他们那深邃的眼眸里又究竟藏着怎样的秘密?男孩手上那个神秘的手镯又从何而来?
  • 北大公开课

    北大公开课

    百年北大,是一代又一代学子梦想过的大学殿堂,北大人作为社会菁英和优秀人才的代表,更是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成功经验和智慧,即使我们没有进入北大学习的机会,也一样可以从他们丰富的人生历练中汲取营养,帮助我们更快地走向成功。本书汇集了北大哲学、心理、管理、成功、气质和幸福6门最受欢迎的公开课,甄选了众多北大教授和著名北大学子的思想精髓、经验之谈,其中包括胡适、梁漱溟、林语堂、季羡林、周国平、俞敏洪、李彦宏等人的精彩言论和真实的人生经历,并结合大量生动的故事,详尽地阐述了北大人的生命智。
  • 秦枫宋雪

    秦枫宋雪

    一桩离奇的灭门惨案,牵出两个亡命少年,他们素不相识,却相敬相惜,在探求真相的过程中,慢慢发现,这个惨案的背后,竟是一个策划多年的阴谋,而这个阴谋的策划者,竟然就是……
  • 混沌灵修

    混沌灵修

    诞龙镇上的一个普通的少年,被误断为不能修炼星力,却是身怀天赋异禀。在一次的奇遇当中,得知自身的天赋,并得到了一本神秘的神书。不仅使他可以修炼星力,更是拥有了踏上这强者巅峰,立足宇宙之巅之本。且看一个无权无势的少年如何凭着自己的努力走出一条不一样的强者之路。如何在这强者林立的大陆上翱翔九天,俯瞰世界。
  • 我是复仇者

    我是复仇者

    我只是平凡人,是命运的安排让我成为了复仇者。本以为,我的复仇早已结束,我所剩下的是帮助老师的复仇可是,命运再次跟我开了一个玩笑我的复仇远远没有结束—————————————————————————————————————————————————新手写书,文笔较烂。如若不喜,右角点×。不过我还是希望你们能多多支持,谢谢了。
  • 赫鲁晓夫全传

    赫鲁晓夫全传

    在很多人的印象里,尼基塔·赫鲁晓夫是一位在联合国大会上敲鞋子的苏联领导人,事实上,他也是20世纪最复杂、最重要的政治人物之一。他谴责斯大林,释放数以百万计受害者,并为他们平反昭雪。他努力减缓冷战紧张气氛的笨拙尝试引发了柏林与古巴两次危机。作为斯大林之后头十年的苏联统治者,赫鲁晓夫给他的国家和整个世界打上了其自身矛盾的深刻印记。此外,他的一生和从政经历为我们勾勒了苏联时代的整体画卷:革命、内战、饥荒、集体化、工业化、恐怖政治、世界大战、冷战、斯大林时代、后斯大林时代。
  • 龙舒增广净土文

    龙舒增广净土文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