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144300000039

第39章 抱团打拼力量大

不一样的思维:

穷人:市场竞争太激烈,刚起步就会受到竞争对手的排挤,怎样才能在竞争中获胜呢?

温州人:较量不在一对一,抱团打拼力量大,分工明确,合作紧密,小狗也能吞掉大斑马。

温州籍作家白晖华曾经在他《其实,你不懂温州人》一书中涉及到这个话题,曾有一个朋友和他谈道:“真搞不懂你们温州人,文化不好,语言也不懂,到了国外个个都当老板。我们上海人出国的大部分受过高等教育,外语水平也不错,做了几年还是个打工的,最好的也就在洋人的大公司做个高级职员。”

对此,他是这样解释的:“温州人到了国外,哪怕他口袋里只有几万人民币,只要有了落脚点,就会去寻找目标,有欲盘出去(出让)的小餐馆、小工场或者小店铺,只要适合自己的都可以,看中了就找在国外的亲戚朋友商量,让他们出钱‘朋一朋’,于是这些亲戚朋友都会按照自己的能力慷慨解囊,你出5万,我出10万,很快地便能凑个百十万的。盘下那个餐馆或店铺之后艰苦努力,赚了钱先还债,三五年之后还清了债,再去找更大的铺面或工场。这种凑份子的办法温州话就叫‘朋’,只要大家‘朋一朋’,你就圆了老板梦。当然也有单枪匹马从打工开始的,但打工的温州人目标也很明确,将来是要做老板的。他先从努力并节俭开始,积攒了钱以后再去盘人家的店铺或工场,以后再慢慢做大。早年出国的老华侨很多是以这种方式起家的,后来出国的年轻人便是用”朋“的办法居多了。你想想,他的文化不高,外语不通,最多只能做苦力,不去做苦力只能当老板啦!你有文化、懂外语,你可以找到一份好工作,就不用去冒风险,你就不能当老板。这也是一种悖论。”

虽然,白先生的说法不无戏谑和调侃,但是温州人的确有这样抱团的习惯,他们往往是一个人先到了外地,一旦发现商机,立马往回送信:“此处钱多、人少,速来!”于是一发不可收拾,一传十、十传百,雪球越滚越大。这就是温州盛产老板的一个独特的原因。温商既有足够的合作精神,又有很强的竞争意识。不管是合作还是竞争,有一点是肯定的:温商最喜欢“扎堆”经营、团队作战。

温商既有足够的合作精神,也有浓厚的竞争意识。不管是合作,还是竞争,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喜欢“扎堆”经营。这种赚钱方式,专家戏称是“森林经济”。

的确,无论是在温州本地,还是在外地,温商都喜欢“扎堆”。在温州本地的姑且不谈,那些在外地经商的温商,往往集中在城市的某一个片区,或某一条街道开展经营活动,而且,经营的大都是同类产品,由此形成了专门的市场。久而久之,当地人干脆就把他们“占领”的地方叫做“温州城”或“温州街”。

比如,在上海的北京东路,就是温州人“扎堆”经营电器的“一条街”;而在斜土路和七浦路,则是温州人经营鞋类和服装的“温州城”。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中国任何一个大城市,都有温州人经营的“温州街”和“温州城”,大有“无温州人不成市”之势。

20世纪80年代初,温商敏锐的商业“鼻子”嗅到了福建厦门这个商业宝地。那时,厦门还未展现出特区的风采,除了正在建设、到处都是钢筋水泥、脚手架的湖里工业区外,这个海滨城市尚可炫耀的无非是它的集美学村、厦大校园以及鼓浪屿、万石岩等固有旅游观光点。但温商已经在改革开放的信息中看到了厦门的商机,捷足先登,带去了温州人生产的小商品。在“竖起买卖旗,便有钞票赚”的厦门,精明的温商掘到了“第一桶金”。

时光荏苒,到了20世纪90年代中期,越来越多的温商接踵而至,逐渐形成庞大的温州军团,并一举占据厦门当地的五金、服装、眼镜、低压电器等行业,形成行业垄断。就如今的情况来看,从文灶到后江埭一带,六七十家经营低压电器的商户一字排开,形成了颇具影响力和市场规模的电器一条街,这条街也被厦门人称作“温州街”。在汹涌澎湃的经济大潮中,尽管市场竞争异常激烈,但是,众多温商却能傲立风雨,既能在恶劣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又能赚得钵满盆盈。温州商团散而不乱,散而有序,散中有规矩,散中有方圆,借用一句话就是“形散而神不散”。

综观温商闯市场的模式,一些经济学家称赞温商有一套硬功夫。而温商也像商场的幸运儿,出现在哪里,哪里便福星高照,商机无限,财源滚滚。说温商的成功是因为运气好有些片面,温商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是能够把握市场,于平淡中见惊奇。另外,就是独具温州特色的抱团经济,团队作战,使温商在激烈的商战中占据“人和”的最大优势。

在温州,往往是一人出国刚立足,马上会带动一群老乡漂洋过海,巴黎5万温州人大多是这样移民海外的。曾有人这样描写温商:“靠着温州人的关系阿,初来乍到的人不用怎么费劲便可以谋生,加工皮包、皮鞋或在亲戚朋友的餐馆里做工。温州人在巴黎能买到一种中文电话卡,把信息源源不断地从巴黎传递到温州。”

温商王剑11岁随母亲到法国,现在27岁,经营皮包进出口贸易。他的两个姐姐也都移民法国。如今,他在巴黎,两个姐姐长期驻温州和深圳,联手做外贸。王剑调查巴黎的时尚流行皮包市场,在“第一时间”把信息传递过去;姐姐们在温州和深圳迅速加工生产,形成跨国商业网络。这样的跨国生意,温商驾轻就熟。

现在温商的店已经延伸至巴黎郊区,环巴黎市郊一个大圆的范围内,还分布着上千家温州餐馆。温州移民光是在巴黎地区就高达15万人。如今到欧美旅游,能说温州话说不定比英语还管用。

面对做工不要命的温商,商界老大犹太人的地位开始动摇了。

犹太人渐渐开始出卖店铺给温商,后来温州货的畅销势不可挡,犹太人的店里居然也写上了中文。

接着,温商又以高价买下周边所有的咖啡店、面包房、洗衣店等统统做服装批发,一个200平方米的店铺卖到100万欧元的天价。温商还引发了当地政府和老百姓的集体罢工抗议,原因是温商把店铺从小路开到大路、小街开上大街,形成发散式集市。这一下打破了法国人早上面包、下午咖啡的生活习惯。法国人不干了:温商都卖衣服了,我们去哪里喝咖啡啊?

有了资金积累之后,温商最乐于称道的群体团结的优势就显现出来了。有人要开店,亲戚朋友都会解囊相助。随后,家庭作坊式的制作与经营节省了大笔的成本,使温商的经营之路非常快速平稳。

如果说温商最初的“扎堆”还只是出于自身生存的需要,属于无意识合作;那么近年来,温商已经从“扎堆”升级到了团队精神,开始有意识地联手出击。

比如频频出击于全国各地的温州购房团。当年,10万温州人走四方,推销他们的皮鞋。今天温州又有10万人,携带超过10000亿人民币的大量资金,上青岛,下苏杭,到处一掷千金,购买房产。温商现在终于开始显示自己的实力了。他们一举一动,开始牵扯各地大老板、银行的目光。

就是这种抱团打天下的团队精神,使得温商到了哪里,都可谓战无不胜。何况,从最初的“扎堆”版本升级到现在的“团队”版本,使得温商在今后的商业活动中如虎添翼。对此,有的专家将温商这种聚集在一个行业共同发展的现象,曾戏称为“小狗经济”,意思是一群小狗团结起来,能够战胜强大的对手。将人喻作“狗”,温商自然不喜欢听,他们更愿意自称为“森林经济”——一片森林有大树,也有灌木、小草,在生态上相互联系和支持,远比单打独斗更有活力。这种说法似乎更妥帖。难怪,一个外地商人颇有感触地说:“我们是用一根手指和他们的拳头在打架,自然招架不住啊!”

温州商人的成功,得益于他们具有同舟共济、团结互助的观念。各地的温州商人,把援助别人视为自己的义务与责任。他们无论相识与否,聚在一起,总是十分看重这种乡邦和同胞关系。他们通过各种渠道保持彼此之间的联系,无形之中也形成了温州商人的保护网。

温州人以乡情为基础构建的温州人商圈,成为他们应对复杂多变的商业环境的一门武器。面对商机,面对竞争对手,他们的制胜武器主要有两个:一是温州人积累起来的资本优势;二是遍布世界的温州老乡所建立起的“温州人商圈”。

温州的行业商会,大大小小,层层叠叠,可谓多如牛毛。比如,在打火机行业里,一个点火装置就成立一个商会;又如,皮鞋的鞋底和鞋掌也分别有自己的商会。这些商会是纯民间组织,平时多数松散,一旦有事则联合发力,令人不可轻视。温州现有皮鞋企业3000多家,相互之间竞争也很激烈,但已经形成一个强大的品牌群。康奈与森达齐名,还有奥康、吉尔达、红蜻蜓这些知名品牌。与单个企业相比,森达的实力仍占优势;要是他们联合起来,森达面对的竞争形势就严峻了。

这种状况,足可见商会的重要性。

在绍兴的柯桥镇,有一个乐清同乡会。一个郑姓干事讲了这样一件事:自己小学没有毕业,很早就出来在全国各地闯荡,东赚西亏,到1994年,他因为生意亏损已欠下了很多债务。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听老乡说,柯桥的布生意有钱可赚,于是他就跑到柯桥来找机会。到了柯桥后,他没有多少本金,起步很困难。老乡们听说后,就慷慨给他凑份子,很快凑足20多万块钱。在轻纺城,他买下了一个摊位。当时,卖布生意相当好,只用了一年多点时间,他就把老乡给他凑的份子钱还上了。今天,他早已过上了富裕的生活。追本溯源,一切归功于当年老乡们的解囊相助,他觉得不能忘记乡情,于是,在平时里他把相当一部分精力用在了同乡会的工作上。

事实上,不少与温州人熟识的人,大多能举出无数个与郑干事这样的故事类似的例子来。

以经济学的眼光分析,从温州人的“同乡团队”战略,不难看出温州商人的精明之处:在目前国内整体信用环境不佳的情况下,同乡人之间的借贷,不失为交易成本较低的一种方法;另外,温州人之间基于乡情为基础的认同感,结成的同乡团队去闯世界,避免了小企业初创时期势单力薄容易覆灭的困境。

同类推荐
  • 封尘在秀逗中的智慧

    封尘在秀逗中的智慧

    本书是一面镜子,让你看清楚自己囧囧、槑槑、雷人的样子,从中汲取成长的智慧!我们要学会珍惜我们生活的每一天,因为,这每一天的开始,都将是我们余下生命之中的第一天。好多东西都没了,就像是遗失在风中的烟花,让我来不及说声再见就已经消逝不见。给我一个机会,我想做个智者!有智慧,世界都会改变,就算天快亮。能不能,就这样,自由地去分享,醍醐在我们心间,悄悄绽放,那就是天堂!每一次脑袋“秀逗”的瞬间,背后都有一个醒醐灌顶般的智慧。让你看清楚自己。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人生之事,事后孔明者十有八九。我们永远无法正确、理智地抉择每一件事,但是我们可以选择在抉择背后汲取成长的营养。
  • 做一次心灵的旅行

    做一次心灵的旅行

    本书从心理学的角度作为切入点,以一种心灵的旅行,带您走向你渴望已久的生命绿洲。找回属于我们的人生,找回快乐、自信的自己,通过一次心灵的自我引导,让心灵赴一场旅行,改变自己的心理世界,改变自己的人生,成为一个全新的自己,成就自己的精彩人生。
  • 让你一生必读的小故事大智慧(智慧背囊16本)

    让你一生必读的小故事大智慧(智慧背囊16本)

    一天,我发现,一只黑蜘蛛在后院的两檐之间结了一张很大的网。难道蜘蛛会飞?要不,从这个檐头到那个檐头,中间有一丈余宽,第一根线是怎么拉过去的?后来,我发现蜘蛛走了许多弯路--从一个檐头起,打结,顺墙而下,一步一步向前爬,小心翼翼,翘起尾部,不让丝沾到地面的沙石或别的物体上,走过空地,再爬上对面的檐头,高度差不多了,再把丝收紧,以后也是如此。一则小故事蕴含着一个大智慧:蜘蛛创造的奇迹是执著的结果。智慧,一个含金量极高的字眼,它对于人是极其重要的。如果,你是充满智慧的,那么你就可以改变自己,改变人生,改变生活,改变一切你现在的不足与不满状态……
  • 有一种英明叫果敢

    有一种英明叫果敢

    成功者决不拖延,拖延者决不成功。我不能让决策一拖再拖,不要让决策成为一个漫长的过程。如今,快鱼吃慢鱼,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一切,只有采取及时的行动,此时之事当场毕,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抢到先机。如果我们习惯拖延,就绝不可能按时完成计划。今日复明日,就会使未完成的事情越积越多,长此下去,我们将失去竞争力,将失去一切有利的时机。只有行动果敢的人,才能摘到时机之果。我们的幻想毫无价值,我们的计划渺如尘埃,我的目标不可能达到。一切的一切毫无意义——除非我立即行动。
  • 星云大师给年轻人的十句箴言

    星云大师给年轻人的十句箴言

    随着社会节奏加快,生活模式十年一新。你是否因为和老一辈的代沟,而无法从他们身上汲取有用的经验?你是否在前进的路上,总难以把握自己的定位?你是否在生存压力之下,总难以面对挥之不去的忧虑?
热门推荐
  • TFBoys之璃芯幽昙

    TFBoys之璃芯幽昙

    写三只与女主相遇相识,相知相爱的,一同经理风雨
  • 人间地狱

    人间地狱

    千万不要当伴娘:妙龄伴娘遭扒衣猥亵,荒唐农村最流氓的闹洞房……
  • 不嫁妖孽王爷

    不嫁妖孽王爷

    她堂堂正义女特警,要嫁给这只小受王爷?怎么可能!可是为什么却偏偏与他纠缠不清,夺蝴蝶玉牌!寻归路!喂!你后院男宠三千,老娘坚决不嫁妖孽王爷!群雄争霸,烽烟缭乱,且看穿越女警如何在异界大陆绽放一世华彩!(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宠物小精灵之改

    宠物小精灵之改

    最真实的精灵世界。我是“被选者”,被精灵世界选择的人……--------------------------------------------------------声明:小说中力量觉醒,不是抄袭动漫Mega进化,完全是与剧情相符合的构思与想法,起笔时间是一二年,那时候还没有Mega进化。
  • 仙狐梦谈

    仙狐梦谈

    纯爱,古典,仙侠,一母同胞的兄妹两个,彼此修行在不同的道路,最终逃不过宿命的枷锁。两只妖二代狐狸精的故事。古典修仙派,灵感来源于梦笔西谈和西游记(动漫)的一幕场景。形似逍遥魔君合桃花缘的感觉。
  • The Moon Pool

    The Moon Pool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雨杀芭蕉

    雨杀芭蕉

    光盘,广西第四、六、七届签约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广西作家协会理事。获广西、全国报纸副刊好作品二等奖以上30余次。创作及出版长篇小说6部,在花城、上海文学、作家、钟山、北京文学等中国核心刊物发表作品若干,迄今共发表各类作品150余万字。
  • 龙在天涯

    龙在天涯

    一个未来军人,在战争中不小心被吸入黑洞,转世来到现代变成一个婴儿,一切要从头开始。犯我者,诛之。
  • 寻古秘途

    寻古秘途

    和阴差拜把子,跟僵尸讲道理,借阴兵打架,和厉鬼吹牛逼!有一天晚上,我收到了一位神秘读者的来信后,我的人生就此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从而踏上了一条停都不能停的不归路。
  • 不抱怨的活法(大全集)

    不抱怨的活法(大全集)

    抱怨,早巳成为了现代人的通病。有病不治,病情势必会恶化,最终让人在抱怨的轮回中陷入痛苦的深渊。寻找抱怨原因,追本溯源审视自己:你在抱怨什么?你为什么会抱怨?怎样才能不抱怨?只有找到病因,积极“治疗”,你才能根治,从而在走向快乐的同时,拥抱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