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157500000042

第42章  雄风不减:耄耋之年再战商场

1988年,香港行政局公布了《电视发展新条例》。其中规定:持牌广播机构不得经营与广播无直接关系的业务。

鉴于此,无线于当年11月进行了改组,将无线一分为二,分为“电视广播”和“电视企业”两大机构。其中“电视广播”(仍称无线电视)主要经营电视及相关业务,电视企业则从事出版、印刷、文化娱乐、电视广告制作、零售、旅游、物业投资等业务。两者均维持上市地位,其中电视企业虽然市值较小,却拥有清水湾电视城。而清水湾电视城则是支撑电视广播运作的生命线。

这次改组,诚然为企业的多元化发展拓宽了渠道。但谁也没有料到,此举埋下了一场战争的隐患。

时至1996年。这一年,邵逸夫已是90高龄。

这一年的2月12日下午两点半,两家上市公司:《南华早报》和邵氏旗下的“电视企业”,突然在香港股市停牌。

这一情况,立即引起香港成千上万股民的关注。在股民的追问下,“电视企业”的发言人表示,这两家上市公司将进行资产转移活动,详情暂不予透露。

实际情况是,这一天并未预料到会停牌。但“电视企业”的股价在当天早晨急剧飙升,交易机构询问了公司管理层之后,才决定暂停其股市交易。

股市行家一望而知,这是有人要收购“电视企业”。果然,第二天,2月13日,《南华早报》提出了收购“电视企业”的动议。

这一消息引起邵氏集团的躁动。《南华早报》盈利可观,其财力不容小觑,他们发动这场收购战,意欲何为?

《南华早报》的老板是郭鹤年,与邵逸夫私交甚笃。1988年底,郭鹤年通过旗下的“嘉里集团”,斥资20亿元,收购了三成无线的股权。收购完成后,邵逸夫任“电视广播”及“电视企业”的主席,郭鹤年任副主席。但郭鹤年很少公开露面参与无线的活动。他的两个侄子郭孔盛、郭孔辅,曾任无线高层,但都先后辞职离开。而郭鹤年本人,从1989年1月起,就是香港电视广播董事局的核心成员,但是,1994年,他以“业务繁忙”为由,辞去了副主席职务。

作为大股东之一的郭氏家族成员,在无线的人越来越少,一个个淡出了无线的管理层。由此不难看出,郭氏与邵氏,两大家族在“无线电视”的经营中已经产生了矛盾。

这大约是触发郭氏对“电视企业”全面收购的原因之一。

但真正让郭鹤年下决心收购“电视企业”的,恐怕还是“电视企业”所拥有的物业价值。到1993年底,“电视广播”的市场总价值已高达17.47亿美元,而“电视企业”的市场价值也达到了2.05亿美元。

虽然“电视企业”的市场价值不高,但它拥有清水湾电视城中占地26.6万平方英尺的地产物业。它的租户,是市场价值高达100多亿港元的“电视广播”,租期要到2047年。租金每两年调整一次,一年的租金收入接近5000万港元。

清水湾电视城有如此巨大的发展潜力,郭鹤年焉能不动心?

由于“电视企业”拥有大量的地产和物业,所以很明显,若《南华早报》收购“电视企业”,将有助于扩大《南华早报》的资产基础及经济收益的来源。况《南华早报》早有意到内地筹办财经类报纸,而“电视企业”也在集中精力开拓中国内地的出版业务。《南华早报》的董事局有理由相信,倘能成功收购电视企业,两家公司则可以通力合作,拓展中国内地的出版业务。

基于此,《南华早报》轰轰烈烈发动了对电视企业的全面收购战。1996年2月28日,《南华早报》向电视企业股东发出收购文件,双方正式交火。

但邵逸夫虽已年届九十,却宝刀不老。他向以大刀阔斧收购别人的企业而著称,面对郭氏集团的收购战,岂肯束手就擒。

作为“电视企业”的两大股东,郭鹤年和邵逸夫的持股量不相上下。如今郭氏出招收购,在持股量上并不占明显优势的邵氏家族,若不积极应战,必然会落了下风,使“电视企业”姓了“郭”。此时摆在邵逸夫面前的只有两条路,要么应战,采取有力措施反收购;要么妥协,接受郭氏的收购。

“电视企业”是邵逸夫多年打下的江山,岂肯拱手让与他人。于是邵逸夫决定接受挑战,坚决进行反击。

但是,这一在外界传说中已近白热化的战役,当事人邵逸夫却仍然表现得举重若轻。3月7日,邵逸夫出席“上海实业”春茗酒会,席间,邵逸夫一直笑意盈盈,谈笑风生。“上海实业”将书画名家所绘《长寿图》当场献给邵逸夫,邵逸夫欣然接受,气氛十分融洽。

席间有记者问邵逸夫,是否认为《南华早报》是恶意收购,邵逸夫的态度是“笑而不答”。当被问及是否同意出让“电视企业”,成全郭鹤年,邵逸夫只是说:不知道呀,要等独立董事委员会的意见,等下周吧等等没有实质性内容的话。

3月13日,“电视企业”独立财务顾问摩根建议:拒绝《南华早报》的收购。建议被采纳,邵氏开始布置反收购战略。

邵氏兄弟持有电视企业34.64%的股权,与郭鹤年所持股份不相上下。邵氏反收购的方案,是现金收购,每股2.55元。若果然按此执行,所涉资金达6.97亿元。

相比之下,邵氏的收购条件要比“南早”来得更实际更优惠。郭鹤年是以股换股,折合现金相当于2.5元。所以邵氏的现金收购方案一出台,在反收购战中暂时占了上风。

当时舆论热炒,“邵氏兄弟”现金收购“电视企业”股份,所需7亿元资金在财政上并不成问题。“邵氏兄弟”此时手中掌握的现金已有5.7亿元,若再出售部分收购回来的股份,财政上并不难应付。

邵氏提出反收购条件后,证券界人士开始分析“南早”对此可能做出的反应。证券界分析,如果郭鹤年妥协,按照“邵氏兄弟”提出的条件立即套现,将获利3.7亿元。但郭鹤年本人,则拒绝对此事表态。

3月15日,《南华早报》召开股东特别大会。会上通过接纳收购“电视企业”的建议。并表示下周将研究邵氏兄弟提出的反收购建议对原来计划的影响。

3月21日,收购战升级。《南华早报》宣布提高收购条件。原来为2股“电视企业”股份换1股《南华早报》股份,如今改为20股“电视企业”股份可换11股《南华早报》股份,或以每股作价2.75元现金收购“电视企业”股份。

对此,舆论界有不同的说法。有人认为郭鹤年对“电视企业”志在必得,也有人认为此举是郭鹤年讨价还价的策略,希望能用这种办法逼得邵氏进一步提高收购价格,郭鹤年再趁机将“电视企业”的股份套现出售。

《南华早报》此举一出,无论是换股还是现金收购价,都明显比邵氏给出的价格高。至此,“南早”似乎略占上风。

那么,对于“南早”提高收购价,邵氏兄弟又作何反应?

证券界许多人认为,由于“电视广播”与“电视企业”的密切关系,邵逸夫站出来捍卫“电视企业”的可能性较大。“邵氏”极有可能再次提高收购价。而郭鹤年的收购建议,也不过是欲擒故纵,以期得到更高的价格,出售股份套现。

也有人持相反意见,认为邵逸夫不会再提高收购价。

但邵逸夫与郭鹤年,同为商界巨擎。高手过招,往往令人难以琢磨。人们无法断定他们的下一步会如何走,只能观望。

果然,到了3月底,这场牵动人心的收购战,出现了戏剧性的变化。3月29日,“邵氏兄弟”及有关人士宣布,愿意接受《南华早报》新的收购建议。但只接受其中的现金收购,即以每股2.75元的价格出让“电视企业”股份。

这一着令人始料未及。有报纸评论说:邵六叔出招实在让人难以捉摸。

如此看来,许多人以为郭鹤年提高收购价是想通过“讨价还价”来达到套现目的,而从最后结果看来,倒是邵逸夫早就做好了这种准备。他提高价格反收购,末了却成了套现的手段。

许多人都认为“电视企业”牵连着“电视广播”的命脉,因此是邵逸夫的命根子。所以大家都认定邵逸夫会誓死捍卫“电视企业”。也许郭鹤年也如此以为,才再一次提高收购价,以待六叔水涨船高,再次出价。不料“邵氏兄弟”只是虚晃一枪,让对方招架之后,便迅速地挂起了免战牌。郭鹤年来不及反应,只好按照六叔的意思往前走。

郭鹤年在这场战役中也不是输家。他作为大股东将手头“电视企业”股份出售给《南华早报》,如此既将“电视企业”收至门下,又能套现,可谓一举两得。

而以这种方式结局,对邵氏来说同样有利。首先省掉了7亿元的反收购款,其次,邵氏持有1.27亿股“电视企业”股份权,按照“南早”给出的价钱,出售这些股份可以套现3亿多元。两项加在一起,资金已超过10亿元。

“电视企业”的收购与反收购战火燃起之初,曾有文章如此分析:

虽然郭鹤年和邵逸夫均表示“电视企业”收购战,不会影响双方的关系,但二龙争珠的敌意收购攻防战,很难有双赢的局面。既然有胜负兼涉及重大利益,收购告一段落之后,郭绍二人如能做到面和心不和,功力已到很高境界。因为敌意收购总是很伤感情的游戏。

但两个商界高手过招,竟然就使这场战役成了没有输家的结局。郭鹤年欲通过《南华早报》收购“电视企业”的控制权如愿以偿,“邵氏兄弟”也从中获益匪浅。众人一直担心郭、邵之间的关系,会否因收购战而恶化,前面文章也曾说道,郭邵二人在收购战告一段落之后,如能做到面和心不和,功力已到很高境界。但是,两位商界元老级人物,在整个收购战过程中,一直对外称“不会影响双方的关系”。之后,邵逸夫首肯《南华早报》的新建议,并爽快地与之成交,双方没有显露出丝毫的不愉快。

总之,在这次收购大战中,邵逸夫从始至终都从容不迫,冷静出招。既没有令自己受到损失,也没有伤了双方和气。当时,邵逸夫已是90岁老者了。耄耋之年,在风云变幻的商战中,能出此奇招,驾驭大局,最后出奇制胜,扭转乾坤,此等大智大勇,实令人叹服。

邵逸夫在年近90岁的时候,还有另外一个大的举动,令所有人称叹不已。那就是:1994年,已经淡出香港影坛多年的邵氏兄弟电影公司,突然宣布投资1亿港元,拍制20部小成本电影。

这一消息,令众多邵氏影迷兴奋不已。

20世纪80年代,香港电影业尚能维持表面繁华之时,邵逸夫深谋远虑,知道电影呈现颓势,所以放弃了与嘉禾公司的争斗,果断将院线停掉,宣布淡出影坛,将主要精力转到电视事业上。

能激流勇进,诚然难能可贵,而激流勇退,更需要智慧和勇气。邵逸夫的这种眼光和决断,事后证明是英明的。识时务者为俊杰,邵逸夫提前看到了香港影坛的低迷之势,迅速转入电视业,以退为进,保住了邵氏的基业。

不料,在香港影坛彻底陷入低谷之际,邵逸夫突然又逆潮流而动,重整旗鼓,宣布重新杀回香港电影市场,再创昔日之辉煌。

邵逸夫此举,可谓石破天惊。但熟悉邵逸夫的人断定,邵逸夫绝对不会盲动,他逆市场潮流而动,必然奇招在握,自有胜算。

事实上,邵逸夫的邵氏公司虽然曾宣布淡出影坛,却从未与电影真正绝缘。在邵氏兄弟公司宣布停拍的第二年,邵逸夫即组织了一家“大都会影业公司”,由方逸华负责,从事影片制作。不过,当时的“大都会”每年仅出品两到三部电影,属于低调操作。邵逸夫并不想与谁争锋,亦不打算靠此赚钱,仅仅是使电影制作不完全停顿,缓慢运转。

90年代中期,由于受到电视的冲击,香港电影陷入低谷,许多制片公司纷纷倒闭。而值此之际,邵逸夫却重新打起“邵氏兄弟电影公司”的旗号,重返香港影坛。

1993年,邵氏兄弟有限公司与深圳市南山文化企业发展公司,在深圳南山地区,联合兴建了整个东南亚最大的影视城——深圳南山邵氏影视城。

影视城位于深圳市南山区西丽办事处,比现有的香港清水湾邵氏影城大11倍,占地130亩。拟建成一座类似美国好莱坞似的影城,总投资额为4亿美元。

对于这项巨大的工程,邵逸夫说:兴建影城除了促进内地的娱乐业发展外,也起着教育作用,希望更多人进一步认识电影。

邵逸夫在此之前,一直坦然承认自己拍电影不是为了艺术,而是为了赚钱。他从不避讳承认自己不是艺术家,而是一个商人。而晚年的邵逸夫发此一言,可见电影大王邵逸夫仍是对银幕一往情深。我们有理由相信他这些话的真诚,因为正如他自己所说:如果是为了赚钱,不如多买一些地皮。

投资深圳南山邵氏影视城,可以看做是邵逸夫重返香港影坛的信号。深圳南山区与香港仅一水之隔,邵逸夫期待不久的将来,南山区会同清水湾一样,在中国电影史上璀璨闪光。

邵逸夫虽然多年不曾拍电影,但眼光却仍有独到之处。他重返影坛之后,投资拍摄的第一部影片是《不死情迷》。六叔钦点歌坛“四大天王”之一的黎明和日本当红女星担纲主演,由刘伟强执导。这种组合是强强联手,可称最佳搭档。圈内外都说:六叔挑中的人选实属上上之选。由此可见,邵逸夫宝刀不老,对影坛动向、观众要求仍然十分了解,心知肚明。

1997年,时年90岁高龄的邵逸夫,使邵氏公司和自己手上的传媒王牌“无线”合作,成立了“星艺映画电影公司”。邵逸夫淡出影坛的那些年,邵氏虽没有大规模的拍戏,但与许多巨星及大导演签下的片约却依然有效,如张曼玉、周星驰、王祖贤、杜琪峰、王晶等。如今他将多年培养出来的众多名导演和演员组织起来,同心协力,重新杀入香港影坛。

九十岁的邵逸夫对电影的认知仍然保持着职业化的敏感,对市场需求、观众口味的把握仍无人能及。“星艺映画”的开山之作是《漫画风云》,邵逸夫请风头正劲的谢霆锋、张智霖等人主演,果然博得一片叫好声。之后又连续推出《惊天大逃亡》等10部大片,所谓老将出马,低迷多年的香港影坛,又被邵逸夫搅起了波澜。

1998年,邵逸夫91岁。这一年,邵逸夫的邵氏公司打败了老对手嘉禾公司,竞地成功,在香港将军澳工业村兴建“香港影视城”。总建筑面积11万平方米,投资11亿港元。“香港影视城”的兴建,是邵逸夫继当年清水湾“邵氏影城”之后,在电影领域的又一次大手笔运作,建成后的影视城是一座设施配套、设备齐全的多功能影片生产基地,由此可见邵逸夫再振香港影坛的雄心。

除了成立自己的电影制作公司、拍摄新影片之外,邵逸夫还从邵氏旧作中,开发新的商机。当怀旧已经成为时尚,成为现代人共同的情感,邵逸夫及时抓住人们这一心理,1999年,将七百六十部“邵氏出品”的经典电影版权,以六亿元的高价出售给了马来西亚财团下的“天映娱乐”。天映娱乐使用最先进的数码器材和技术来修复这些邵氏老片,以使邵氏昔日经典光辉再现,让众多的邵氏影迷在将来能有机会重享邵氏电影的盛宴。

邵逸夫雄心不老,宝刀不老,耄耋之年再战商场,且屡出奇招,令人叹服。

同类推荐
  • 有一种境界叫苏东坡3

    有一种境界叫苏东坡3

    本书主要讲述了中、老年时期的苏东坡在政治、文学上的成就及其情感生活,详尽描述了苏东坡的生平。在文学上,苏东坡是中国古代不可多得的文化巨人,写了很多流传至今的诗词,其中许多成为千古绝唱,堪称空前绝后的一代奇才。在政治上,苏东坡虽然多次被贬,但始终体恤百姓,刚直不阿。在情感上,苏东坡的两位妻子均早早离开人世。在本卷中主要讲他的第三位知己王朝云,王朝云在苏东坡最困难的时候对他不离不弃。但是在苏东坡被贬“天涯”之际,也不幸染病早逝。
  • 百万宝刀不老:克林特·伊斯特伍德传

    百万宝刀不老:克林特·伊斯特伍德传

    在半个世纪的电影生涯中,克林特·伊斯特伍德不仅塑造了一系列令人难忘的银幕硬汉形象,而且成为了全球公认的男性阳刚气质的代表。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无论作为演员、导演、制片人、政客,还是作为丈夫、父亲、情人,他都以独断专行、标新立异的风格留下了许许多多的故事。伊斯特伍德作为公众人物的价值已经远远超出了电影范畴,他所秉承的传统价值观、他的成功法则以及他在银幕上下所体现出的坚韧意志都值得年轻一代去体味和效仿,而年近八旬的他依然驰骋影坛的事实也足够让同龄人获得精神上的鼓舞——这就是所谓“偶像的力量”。
  • 释迦牟尼佛传

    释迦牟尼佛传

    佛陀当然是伟大的。他所创立的佛教与基督教、伊斯兰教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他所产生的意义并不在是否真的找到了一种解决宇宙、人生乃至一切有情生命的绝对真理,而在他为了追求真理所付出的真诚的、勇猛的、执著的、永恒的生命,在他付出绝对牺牲的同时他所追求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人生的痛苦,为了解除众生的烦恼,这种精神在任何时代、任何环境下都具有着超越时空的价值和意义,他是带着利益众生的心愿而步入佛的殿堂的。
  •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海伦·凯勒精选大全集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海伦·凯勒精选大全集

    回忆真是一件让我惶恐不安的事情。当我提起笔来,写下自己从出生到现在的生命历程,真的感觉到童年往事如同笼罩在我身上的薄雾一般,模糊而飘渺。当我要把它掀开时,才发现其中有很多细节已经变得混沌不清了。因为童年早已离我远去,现在的我很难分清楚回忆中到底哪些是事实,哪些是幻想。不过,有些回忆在我的大脑深处,是永不褪色,永远生动的,虽然这些画面只是片断的、零碎的,但对于我的生命却有着或大或小的影响。为了避免文章冗长乏味,我只是节选了一部分最有价值和最有趣味的情节,来讲述我人生的故事。
  • 十三太保

    十三太保

    本书所述十三太保的故事,主要是根据史书所载,一部分吸取了古代传说与文学作品的内容,为广大读者介绍了晚唐五代这一特殊时期所涌现出来的特殊军人形象,并且通过对他们的描述,为人们展现出那个风云突变、腥风血雨的特殊时代的历史状况。
热门推荐
  • 冯友兰说传统文化

    冯友兰说传统文化

    一部《中国哲学简史》,足以让“冯友兰”这三个字烙在每个中国人的心上。冯先生所说的哲学,就是本书所说的中国的传统文化。人世苍茫,能看清者又有几何?冯友兰先生辗转其中,沉醉于人间烟火,勾勒着关于人生理想的美丽图景。他的人生或许不完美,然后他的理想至今余响不断,让无数后人追之随之。
  • 草根崛起之一个贱痞三把枪

    草根崛起之一个贱痞三把枪

    一个集人性弱点,自私,自大,狡猾,贱,痞于一生的孤儿,如何成长为一个散发着人性光辉的革命志士。
  • 无限愿望

    无限愿望

    被手机炸死的黄穹灵却幸运得到了世界珠和去幻想世界的机会!但是他人的愿望成了他的任务!而且世界珠小得可怜!最惨的是竟然阴差阳错转世成为了喵喵!看他怎样以灵兽之身开始了游玩、进化和收集之旅!看他怎样以最简单的方法来实现他人的愿望!自己的任务!看他怎样收集各个世界的美景、美食、美。
  • 一句话照亮一个世界

    一句话照亮一个世界

    改变一个人有时候就是一句话彷徨的时候, 这一句话让你豁然开朗;不知所措的时候,这一句话指一个支点,让阅读者时时心有磐石和灵犀。本书从畅销杂志中选文,智慧,励志,给人正能量,一篇文,一句话,如同一束光,照耀读者的心。
  • 部落大冒险(科学大探险)

    部落大冒险(科学大探险)

    乐乐淘是一个爱冒险的小男孩,在布瓜博士的帮助下,他与好朋友小猴经过时空穿梭,一起来到了另外一个时空——一个古代的部落,开始了他们新的冒险之旅。
  • 误惹总裁:吃定呆萌小娇妻

    误惹总裁:吃定呆萌小娇妻

    他是华夏彩钻级别的王老五,传说既有洁癖又冷酷无情;她是父母双亡寄人篱下的孤女,首富竟然成了她的监护人;怕打雷的她抱着枕头找他,他既无辜又委屈,“你说了你不喜欢我的!”她无限娇柔,“我害怕打雷。”某日她拿着一MP3,怒气冲冲的窜到他面前,质问,“这些是什么?”他旁边一小包子淡定的说,“妈妈真笨,那里面是吓你的雷声啊……”然后小包子跳下沙发,把MP3和音响相连,不仅有轰隆隆的雷声,还有她说过的一些赖不掉的承诺……
  • 替身特工演员

    替身特工演员

    “怎么,不服是吗?”“臭丫头,本少爷就是不服,有本事让我推了你!”“呦呦呦,好大的口气啊,推我?啧啧,那你得排队了。”“我可以有特权。”“什么。”“你是我的老婆。”“哦?我怎么不知道?”“只要看到了我的身体,就只能嫁给我。”“哦,你等着,哥,我又有事情找你。”闻声赶来的成年男子匆匆跑来:“怎么了?”“哥,看着。”“哗”全裸的男子出现在女子哥哥的面前,“哥,这是你老公。”
  • 加维利亚之王

    加维利亚之王

    和玉恭,原本是底纳斯城一个普通的女生,因为时空之轮的破裂,她在历史中越陷越深:从空中坠落,正好掉进康熙帝的澡盆里,差点就要被纳为妃子;陷入魔界,亲眼见证了魔界四大守护神和罡月神杖的诞生;机缘巧合,她遇见了魔界有史以来最负盛名的预言师,而那个预言,竟然和她有莫大的关联……奥凯利?欧文,身为美国最著名的影星,却因为时空之轮,引来杀身之祸……然而他的真正身份却又不仅仅是“一个著名的影星”那么简单……已尘封的历史中究竟藏着怎样的秘密?魔界、仙界、凡界究竟又和传说中建造在天上的“云国之都”有什么关联?云国之都到底又是一个怎样的国度呢?
  • 被圈养金丝笼:浴火毒妃

    被圈养金丝笼:浴火毒妃

    一朝穿越,面临的是国破家亡,至亲惨死,沦为敌国权贵的囚奴玩物。但是她堂堂21世纪国家A级特工怎会就此为这悲催命妥协?乱世出英雄,她就要做着乱世中最耀眼的枭雄!看这乱世天下,战火连天,胜者为王!看她一双素手如何谱写出属于自己的盛世倾华!渣男来袭,一脚踹飞送西天!百万黄金悬赏要她性命?让你有来无回抱憾终身!顶着祸国殃民的脸,揣着腹黑无比的心她嚣张走天下,却没想到在阴沟里翻了船。芙蓉帐暖,她玉体横陈,看着向她一步步走来的某暴君,笑得明媚倾城,清冷的声音却是掀起杀伐满地“敢碰我,轻者断子绝孙,重者回炉娘胎重造,你,想要试试看么?”
  • 中原召唤师

    中原召唤师

    一个现代人,天生拥有召唤灵体,一次打酱油的意外穿越来到了五代十国,在这个土地分裂,战争频繁的时代,且看花云川是如何从一个凡人走向颠峰召唤师。